你如何理解清王朝的覆灭是中央与地方的政治博弈导致的

发布时间: 2022-08-09 22:01:1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6

清朝走向覆灭的原因是什么?清代垮台的主要原因是封建制度已不适应时代发展,新政权、新制度必然取代封建王朝。洋务运动爆发后,无论清统...

你如何理解清王朝的覆灭是中央与地方的政治博弈导致的

清朝走向覆灭的原因是什么?

清代垮台的主要原因是封建制度已不适应时代发展,新政权、新制度必然取代封建王朝。洋务运动爆发后,无论清统治者的主观愿望如何,现代科技的外部传播、现代工业生产、科学思维、制度变迁等诸多内容都深刻影响着中国人民的人生观、思想观和价值观。同时,也使中国人民了解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和满清封建社会的腐败落后,逐步确立了现代革命的目标,开启了辛亥革命的序幕。

清代政治制度最突出的两个方面是“保守”和“集权”。自1644年清朝进入关口,建立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以来,满清政府基本上遵循了皇帝制度和三省六部制。清末,由于政治腐败落后、农民与地主矛盾加剧、封建闭关不发展重器政策等原因,清代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进步。

清代集权的标志是军机部门的建立。军机部成立于雍正时期。皇帝选择满汉亲信负责所有重要事务。军机部长只负责将其转交中央部门和地方官员执行。事实上,这让地方军政领导人直接听从皇帝的指挥,国务大臣只是名义上的。军机部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君主集中制的高峰。这也让汉族人有了严重的抵抗感。

清朝垮台的另一个原因是外来势力的入侵。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使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失去了独立地位。它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并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随后又出现了1894-1895年的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加速了清王朝的毁灭。

清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当时资本主义的兴起和扩张。非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基本上被资本主义侵略,许多政权被摧毁。清朝没有跟上欧美先进文明的步伐。它不对外开放。科学技术、思想文化、政治制度、经济全面落后。清朝与欧美先进文明的差距越来越大。即使康熙重生,也难逃崩溃的命运。

其次,社会陷入黑暗,尤其是清朝的统治者。即使是在其他国家不可能流行的鸦片,也在满清时期流行起来。

第三,人口增长已经超过了土地和社会的承载能力,动荡无法避免。

第三,银元外流,铜币贬值,以银元计价的税收,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困难。

第一,朝代更迭,清朝覆灭是个必然的结果。第二,经济落后,清朝末年,还是以小农经济为主,而西方已推行工业革命,生产力大大提高。第三,推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使得中国无法接受先进的思想、文化及科学技术。
还是因为制度上太过落后,导致国力已经完全比不上西方的列强,在国际事务上成为列强的一颗棋子,从而爆发了国内起义,成功推翻了这个落后的清王朝。
一方面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还有一方面是因为他闭关锁国,拒绝接受他国先进技术,导致祖国日渐落后,最后走向了衰亡。

对清王朝的灭亡的历史思考

清朝是由女真族(满族)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

清王朝(1616-1912),创立者为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初名“后金”1636年改名为清。定都盛京(今辽宁沈阳),公元1644年,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于是,清朝进入关内,并迁都至北京,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1662年,圣祖玄烨即位,1674年平息三藩之乱,1683年,清统一台湾,1689年与俄罗斯签订清朝历史上唯一的平等条约--《中俄尼布楚条约》,1662-1795年,这一百多年的时光是清王朝,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辉煌时期,史称“康雍乾盛世”。1796年,爆发川峡鄂白莲教农民起义,清政府动用的全国的兵力才镇压下去,至此,清王朝开始走向衰亡之路。
清王朝(1616-1912),共经历了296年。
清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文明落后于西方,对外战争所以屡屡失败,造成本国人民的失望,在到了后期贪污腐败一流行,汉民族民族主义的觉醒,清朝灭亡了。中国人过于贪图安逸而导致懒惰也是清朝王国走向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还有慈禧接掌清廷,可是多年的宫内斗争和政治生涯,已使慈禧变成了一个极度自私的人,所以她才会在非常时期挥霍无度,才会胆小怕事割地求和。百日维新的失败是清朝丧失了最后的机会。
个人觉得:清朝灭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封建制度的腐朽落后,西方列强的入侵,资本主义思想的发展影响,人民对清政府的极端不满.
如果没有清王朝的灭亡,就没有现在的20世纪.
个人认为满汉不和是原因之一,帝国列强的入侵是其二,还是就是清朝末期政治上的混乱局面。
任何一个事物都脱离不开自然规律,有开始就有结束,这是个必然结果!世上无不散的宴席!

哪些社会政治力量共同造成了清王朝的覆灭?这些力量各自起到了什么作用?

结合史实予以说明即可~谢谢!
清朝亡于革命吗?
○ 杨春时 粤海风编辑部版权所有

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这似乎已经成为不移之论。但是,清王朝在辛亥革命中覆灭是一回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又是一回事。中国资产阶级并没有强大到足以战胜封建地主阶级的程度,资产阶级所领导的辛亥革命也不足以推翻封建王朝。清王朝之所以在辛亥革命中被推翻,不仅仅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斗争的结果,也是代表汉族地主阶级利益的汉族官僚集团以及地方势力夺权的结果。前者虽然严重地打击和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但并没有力量与整个封建地主阶级相抗衡,它只是创造了这样一个条件,促使汉族官僚集团与满族贵族集团分化、地方势力脱离中央政权,并趁机夺取了政权。因此,不应当简单地断言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而应当具体地分析当时的各种社会矛盾以及辛亥革命中各种政治力量的较量,进而断定清王朝覆灭的主因。

清朝末年各种社会矛盾极其尖锐复杂,辛亥革命就是这些矛盾的总爆发。在诸种社会矛盾中,首先是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代表的人民大众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这是基本的社会矛盾。它造成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危机。但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无力,农民阶级的愚昧落后,以及无产阶级尚没有发展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因此,革命力量远不足以战胜封建势力,社会矛盾不可能发生革命性的转化,也就是说,资产阶级革命不可能推翻清王朝。历史事实证明了这一点。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革命派曾经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但由于没有广泛发动群众,力量分散弱小,均遭失败。武昌起义是由文学社和共进会两个小的革命团体发动的,它缺乏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与严密强大的组织,仓促发动,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和冒险性。在强大的清朝军队进攻下,汉口、汉阳失守,起义军难于支撑,危在旦夕。只是袁世凯要利用革命作逼宫的筹码,武昌才得以保存。其他独立各省,政治成分不纯,军事力量薄弱。不难设想,一旦武昌起义失败,南京临时政府也难免垮台,各省独立也将烟消云散。这就是说,在辛亥革命中,最强大的力量不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也不是清朝统治集团,而是从中分化出来的以袁世凯为代表的汉族官僚、军阀集团。正是后者镇压了革命,也推翻了清王朝。

清朝末年,在统治阶级与人民大众的矛盾空前激化的同时,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也随之尖锐化,这主要体现于满族贵族集团与汉族官僚集团的矛盾,以及中央政权与地方势力的矛盾。尽管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不是基本的社会矛盾,但是,由于前述原因,当解决基本矛盾的历史条件不成熟时,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就可能上升为主要矛盾,并通过它的解决即内部权力转移来缓解基本的社会矛盾。例如,中国历代农民起义并没有解决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基本矛盾,而是促成了统治阶级内部权力的再分配,从而缓解了基本的社会矛盾。正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辛亥革命才仅仅取得了形式上的胜利,政权落入以袁世凯为代表的汉族官僚、军阀集团手中。应当强调指出,不是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而是辛亥革命没有能力结出果实,即资产阶级没有可能夺取政权,政权落入汉族官僚、军阀集团手中有其历史必然性。这要分析清朝统治集团的构成及其内部矛盾。

清王朝是满族贵族与汉族地主阶级的联合政权,但满族是统治民族,满族贵族集团居首要地位,汉族官僚集团居次要地位。尽管清朝历代皇帝都标榜所谓“满汉一体”,在权力势配上照顾到汉族官僚集团的利益,如中央各部长官设置满员与汉员对等,但实际上满、汉官僚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一般说来,官阶越高,满员的比例就越大,历代军机大臣几乎全是满族贵族。这种情况直至清朝后期才有所改变。地方官吏汉员较多,但总督几乎全是满员、巡抚则满汉对等。总之,满族官吏的比例大大超过满族的人口比例,而且权力中枢操纵在满族贵族集团手中。在军事上,八旗兵一直是清王朝依靠的主要军事力量,其待遇、装备远远优于绿营兵。清朝早、中期,汉族官僚集团尚未形成足以与满族贵族集团相抗衡的力量,只能依附于满族贵族集团,因此,两个集团的矛盾尚未尖锐化。至于清末,外患内乱不断,充分暴露了满族贵族集团的腐朽衰落,汉族官僚集团崛起,并起而向满族贵族集团争权,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

清朝后期,整个统治阶级的腐化日趋严重,满族上层统治集团尤甚,它的腐化还与整个满族的腐化相联系。满族入关后,成为统治民族,男子不事生产,作为职业军人一生下来便享受俸禄。承平日久,游惰成习,文武皆废,“八旗子弟”成为对社会毫无用处的寄生阶层。一个民族培养不出合格的统治人才,也必然丧失统治能力。在和平时期尚可勉强维持,一旦国家有事,其腐败无能便暴露出来,这就迫使最高统治者转而仰仗汉族官僚集团以挽救其危机。汉族以其人口和文化素质的优势,拥有满族难以相比的人才资源。因此,历史趋势必然是汉族官僚集团地位的上升,并且最终取代满族贵族集团的统治。鸦片战争前夕,道光帝鉴于满族大臣的无能,破例委任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办理禁烟事宜,已经初露汉员地位上升的迹象。太平天国割据江南,八旗兵不堪一击,满员不堪一用,清王朝岌岌可危,最后靠汉族官僚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建立湘军、淮军地主武装才打败了太平天国,挽救了摇摇欲坠的清王朝。清廷不得不破例给曾、李封爵。尔后,李鸿章跻身军机,成为晚清的栋梁之臣。而且,淮军也取代八旗、绿营成为清军主力。所谓“同光中兴”实在是凭借汉族官僚集团之力,清王朝也因此多喘息了许多年。自此以后,汉族官僚集团地位空前上升,不断的外患内乱给他们创造了崛起的机会,统治危机又迫使统治集团进行改良,搞洋务、变法维新、编练新军,这些都需要人才,而满族贵族官僚却保守颟顸、难以胜任,形势进一步把汉族官僚集团推向政治舞台的中心。洋务派、维新派几乎全是汉族官僚。更重要的是政权的支柱——军队最后也掌握在汉族官僚集团手中。甲午一战,暴露了旧式军队的腐朽,清廷开始编练新军。满族贵族集团唯恐大权旁落,竭力把持新军领导权,无奈其昏聩无能、后继乏人,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袁世凯、冯国璋、段祺瑞、徐世昌等养成羽翼,把持了新军。满族贵族集团曾一度以“回乡养疴”的名义解除了袁世凯的军权,但袁在新军已成势力,满族贵族集团失去控制。武昌战事一起 ,袁世凯就指使其党羽挟迫清廷恢复其军权,并委任其为总理大臣。这样,清朝军政大权终于落在汉族官僚、军阀集团手中。袁凭借实力,一方面威逼革命党拥戴他为大总统,同时又挟迫清廷退位交出政权。在袁世凯的逼宫戏和革命的声势面前,满族贵族集团腐朽已极、毫无抵抗能力,亲贵大臣唯知避祸自保,或者空言抵抗,隆裕太后只能对着小皇帝垂泪。满朝文武只有铁良、良弼两个少壮派较有见识才干,但大厦已倾、独木难支。袁世凯借辛亥革命之机夺取了政权,这标志着汉族官僚、军阀集团终于取代了腐朽没落的满族贵族集团的统治。

与满族贵族集团没落、汉族官僚集团上升的趋势相一致,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削弱,地方势力崛起,这也是清王朝覆灭的重要原因。清王朝汲取历史经验,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统治,不允许地方官吏与地方势力相结合,也不允许地方官吏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清末外患内乱造成了深刻的统治危机,也大大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促成了地方势力的崛起。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过程中,曾国藩、李鸿章等不但统领军队,而且兼署督抚职衔,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形成了有独立性的地方势力。甚至在英法联军逼进北京的危急关头,正在围困天京的曾国藩竟然以安内重于攘外为由拒不奉诏勤王,以后,督抚大员取得了节制军队的权力,从而造成了地方独立于中央的隐患。

地方势力的崛起,还有经济上的原因。洋务运动中,地方官僚兴办了一批新式工业以及文教事业,如曾、李、左兴办的军事工业,张之洞在湖北等地建立的纺织、煤矿、冶铁等企业。这些官僚企事业加强了地方的独立性和经济实力。同时,民族资本的发展,也要求地方政府维护其利益,以抵制中央政府的压迫(如四川的保路运动),这在南方各省较为明显。这样,地方官吏与地方势力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特殊利益和相对独立性,中央的控制削弱,甚至出现地方与中央分庭抗礼的局面。当义和团运动兴起,清廷向各国宣战、围攻使馆之时,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昆一以及督办卢汉铁路大臣盛宣怀却公开抗拒朝廷,独自与被视为交战敌国的英、美、德、法等国结成所谓“保境安民”的“东南互保”。后来,闽浙总督及蜀、鲁、豫、陕等督抚也纷纷宣布支持或赞同,从而使“互保”区域远远超出了东南的范围,这表明了清朝统治的严重危机。值得注意的是,“东南互保”是在东南地区的大商人、大资本家(如张謇)和著名绅士(如陈三立、汤寿潜)等推动下才搞起来的,这说明地方官吏与地方势力的结合已经形成。至于戊戌变法以后成立的地方参议会,更成为地方士绅、资产阶级与地方政权的联盟,在辛亥革命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但其中革命党人夺取政权者并不多,多为地方势力投机革命,有的就是清朝地方官僚改换旗号。清朝中央政府这样快就陷于孤立,它在全国的统治如此轻易地土崩瓦解,绝非偶然,这是地方势力崛起、发展的必然结果。地方势力为了保护自己的特殊利益,不肯为清朝中央政府殉葬,在革命风暴中必然与清廷分道扬镳,甚至站到革命阵营中来。

清王朝在辛亥革命中的覆灭,乃是各种力量的合力造成的。其中资产阶级革命派并不是主要力量,主要力量是从统治集团中分化出去的汉族官僚、军阀集团(也包括地方官僚势力)。是后者战胜了满族贵族集团,也战胜了革命党人。但是,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斗争创造了政权更迭的历史条件和契机。只有这样看待辛亥革命,才能理解辛亥革命何以会失败,以及何以会出现民国初年的北洋军阀统治和军阀割据的局面。
清朝的覆亡主要有以下几个力量的作用:
体制外的:1、资产阶级(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
2、帝国主义
3、广大的农民阶级
体制内的:以袁世凯为首的地主阶级(最后演化成封建军阀)

大清国如何灭的

  辛亥革命(the Revolution of1911)作为民主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王朝、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四川等地爆发保路运动。1911年10月10日,武汉地区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发动武昌起义,接着各省纷纷响应,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广义上亦可指自19世纪末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廷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作为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的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作为民族革命,辛亥革命前后的一系列事件不仅结束了此前立宪派实行君主立宪的努力,而且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及地方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等都起到了关键的影响,对中国的外交,中国的边防形势都有重大影响。

  辛亥革命简介
  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该年以干支计为辛亥年,故名。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领导这次革命的是中国资产阶级的政党同盟会 及其领袖 孙中山 。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革命的准备
  1894年11月(光绪二十年十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1895年2月,孙中山在香港建立兴中会总部,规定誓词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鲜明地提出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第一个纲领。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开始。
  20世纪初,留日学生创办的刊物首先出现排满字样,有的刊物明确主张颠覆清政府。1903年,东京留学界思想愈益活跃,宣传民族主义、民权学说的刊物相继出版。上海知识界也出现了新气象,公开倡言革命。组织革命团体,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走向革命化的一个重要标志。1903年11月,黄兴建立华兴会。以后,上海成立了以蔡元培为会长的光复会,江苏、四川、福建、江西、安徽等省也都建立了革命团体。
  1905年7月,孙中山、黄兴、 陈天华 等70余人在东京集会,决定成立中国同盟会,作为全国的革命领导中心。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以及其他小团体的成员陆续加入。8月中旬,孙中山在留学生欢迎会上发表了《中国应建设共和国》的演说。同月20日,同盟会召开成立大会,孙中山被推为总理,黄兴被推为执行部庶务,会议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16字纲领。11月,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出版,孙中山在发刊词中首次提出以民族、民权、民生为核心内容的三民主义。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流亡海外,仍以保皇相号召。《民报》创办后即同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展开论战。辩论结果,革命派占据上风,改良派的政治影响大为衰落。
  革命派积极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起义虽然都失败了,使同盟会的精华遭到重大损失,但有力地冲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扩大了革命影响。与此同时,自发的群众斗争蓬勃发展,多达千余次。民族资产阶级中的一部分,因切身利益与帝国主义发生矛盾,参加并领导了收回路矿权运动和抵制美货运动。
  为了消弭革命,拉拢资产阶级,清政府被迫作出一些开明的姿态。1905年7月,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1906年9月宣布 预备立宪 。1907年9、10月,下诏筹设资政院和咨议局,允许资产阶级可以通过选举取得向清政府提出建议等部分权力。上层资产阶级从中看到了希望,纷纷成立各种立宪团体,从事君主立宪活动,准备参预政权。但是满洲亲贵们对立宪并不热衷。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大清帝国万世一系,同时宣布预备立宪以9年为期。不久,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去世,3岁的溥仪继承皇位,改元宣统。摄政王载沣采取集权措施,积极推行由皇族独揽国家大权的政策,满洲亲贵和汉族官僚之间的矛盾加深,1910年,国会请愿同志会在北京连续发起 国会请愿运动,要求清政府速开国会。1911年5月(宣统三年四月),清政府发布内阁官制,成立以庆亲王奕为总理的皇族内阁。立宪派分享政权的希望完全落空,少数人抛弃立宪的幻想,对革命活动开始表示同情。革命的形势愈益成熟。

  革命的爆发
  1911年5月,清政府唯帝国主义之命是从,将从中国人民手中夺得的权利拱手献给帝国主义,引起全国人民的愤怒。与铁路国有直接相关的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等省人民强烈反对出卖路权,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四川保路运动尤为波澜壮阔。9月,保路风潮扩展为全省抗粮抗捐,群众暴动接连发生。四川总督赵尔丰在成都逮捕保路同志会和川路股东会的负责人,并枪杀请愿群众数十名,造成流血惨案。同盟会员龙鸣剑等和哥老会组成保路同志军进围成都,转战各地,攻城夺地,猛烈冲击清政府在四川的统治。四川保路运动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
  在清政府全力应付四川保路运动的时候,湖北新军中文学社、共进会等革命团体乘机发动武昌起义,揭开了辛亥革命轰轰烈烈的一幕。9月下旬,革命党人感到形势紧迫,决定于10月6日(中秋节)发动起义,后由于形势瞬息变化,起义推迟。10月9日(八月十八日),在预定起义的那一天,共进社负责人孙武在汉口装配炸弹时不慎爆炸,湖广总督下令闭城搜查,汉口和武昌的起义指挥机关遭到破坏,一些起义领导人被捕、被杀或避匿。在这种情况下,新军各标营中革命士兵开始主动行动。10日晚7时,武昌城外塘角的辎重营和城内工程第八营几乎同时发动,各标营继起,经一夜苦战,11日晨革命军占领总督署,全城光复,首义成功。汉阳、汉口也先后为革命军占领。11日,起义士兵聚集到湖北咨议局,在咨议局议长汤化龙等人的参与下,宣布成立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革命党的领袖们未亲身参加起义,缺乏政治经验的起义士兵对自己掌握政权没有信心,清湖北新军协统黎元洪 在革命士兵的枪口逼迫下任湖北军政府都督。军政府发布文电,号召各省为推翻清朝建立民国而奋斗。11月,湖北军政府公布《中华民国鄂州约法》。它是全国第一个按照资产阶级民主原则拟定的地方宪法。
  武昌起义的胜利,在全国得到了连锁反应,各省革命党人纷纷行动起来。至11月底,全国宣告独立、脱离清政府的有14省。北方未独立各省,有的地方是清王朝统治较强,如直隶、山东、河南;有的远在边陲,革命党势力较弱,如新疆、奉天。这些省份也不平静,革命党仍然组织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武昌起义之后,立宪派纷纷表示赞成革命,这也加速了清政府的崩溃。广大人民群众在各省起义过程中表现了高昂的热情。新军士兵、会党群众、知识分子、工人、农民、城市贫民、海外华侨、爱国士绅、少数民族都作出了贡献。中国的政治生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沸腾局面。

  革命的胜利与失败
  革命的胜利发展使清政府极为震惊。10月27日,清廷起用袁世凯为钦差大臣,授予指挥湖北军事的全权。11月1日,清军攻陷汉口。同日,摄政王载沣宣布解散皇族内阁,交出全部军政大权,以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黎元洪和黄兴、宋教仁等过高估计了袁世凯的力量和自身的困难,企图利用袁世凯和清朝贵族之间的矛盾,以大总统的位置动员他倒戈,把最终推翻清朝的希望寄托于袁世凯。11月27日,汉阳为清军攻陷。12月1日,双方议订停战3日。此后又拟定双方派出代表讨论大局。停战是辛亥革命从武装斗争走向政治妥协的一个重要转折。
  12月18日,袁世凯的代表唐绍仪和革命军政府的代表伍廷芳在上海开始和谈。11月下旬,各省代表议决承认武昌为中华民国中央军政府,以鄂督执行中央政务。接着14省代表会议在汉口英租界召开,筹备成立中央临时政府。12月2日,江浙联军攻克南京,代表会议决定以南京为中央临时政府所在地,各省代表随即自武汉齐集南京。25日,同盟会总理孙中山自海外归来。29日,17省代表会议以16票的绝对多数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到南京就职,发布《临时大总统宣言书》、《告全国同胞书》等文件,正式宣告中华民国的诞生。1月2日,通电改用阳历。3日,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确定临时政府组成人员,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28日,又成立南京临时参议院。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包括革命派、立宪派和旧官僚3种政治势力。独立各省的军政府多数为立宪派和旧官僚所操纵,南京临时政府和身为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对它们事实上不能行使中央政府的权力。革命派自身的弱点也更多地暴露出来,孙中山的许多正确主张都遭到反对。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袁世凯感到大总统的位置难以到手,立即撤销和议代表,造成谈判破裂的形势,迫使革命势力妥协。帝国主义列强拒不承认南京临时政府,并且制造外国干涉的空气。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孙中山被迫退让。1月22日,孙中山声明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即向临时参议院推荐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得到孙中山的保证后,加紧逼迫清帝退位。2月12日,清朝皇帝终于接受中华民国对皇室的优待条件,正式退位。这样,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朝垮台了,延续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也随之结束。2月13日,袁世凯向临时政府正式声明赞成共和,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辞职。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因实力在北方,拒绝南下就职。孙中山派蔡元培为专使北上迎接,袁世凯暗中指使亲信部队在北京、天津、保定制造兵变;帝国主义也乘机调兵入京,制造紧张空气,以支持袁世凯。南京临时政府再次退让。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次日,孙中山公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个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的创举。25日,唐绍仪到南京接收临时政府,组织新内阁。该内阁中内政、陆军、海军、财政、外交等部均由袁世凯的亲信或拥护者担任,同盟会只分配到教育、农林、工商等几个点缀性的席位。4月1日,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5日,临时参议院议决临时政府和该院迁往北京。至此,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所篡夺。辛亥革命失败了。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点深入人心。中国人民长期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1911年 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1912年2月12 日 溥仪被迫下诏退位 清王朝覆灭
虽然大清不像大元一样把我们作为第四等人 但我们终究是奴隶 这个本质不变
大清国不灭会延续至今么?只到的来 ...如果大清朝不继续实行 闭关锁国的政策的话。肯定会的。 ...会的。 ...不会 制度观念的问题 ...不可能根据...
一 皇族亲贵内部的剧烈争斗

二 中央统治集团内部满汉联盟的最终破裂

三 中央与地方之间矛盾日趋尖锐
四 清政府与立宪派的冲突和斗争等
本文标题: 你如何理解清王朝的覆灭是中央与地方的政治博弈导致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0035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古代上班族如何休假古代外国有没有发生过王室相残争夺王位的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