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正确的传承古琴文化

发布时间: 2022-08-08 01:01:3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9

面对古琴现在的状况及发展谈谈你的看法?传统古琴如何正确传承,自古以来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早在流代刘向《琴说》就将“善传授”...

如何才能正确的传承古琴文化

面对古琴现在的状况及发展谈谈你的看法?

传统古琴如何正确传承,自古以来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早在流代刘向《琴说》就将“善传授”列为弹琴七要之一。传统琴书也将“不以法度教人”列为“九不祥”之一。但在实际流传过程中,情况十分复杂。除确有造诣的琴家外,一般人对琴曲处理或演奏技法不讲法度的现象时有存在。特别是清代晚期以来,古琴艺术日渐式微,这种现象就更加突出。清道光间岭南琴家黄景星曾经指出:“近时操缦家不细辩指法,于绰注吟猱间,全不深究。”近代古琴大师管平湖之师,清末民初琴家杨时百在其所作《琴学丛书》中,根据他学习吟猱的深切体会明确指出:当时有些习琴者。废吟猱不用”,“私意更改。”“不知吟猱之法,概以一动了之”的毛病。杨师的另一位高足彭祉卿也在其《同心阁指法析微》中再次指出:“信手摇动,非吟猱。”关于左手名指按弦之法,明代虞山派古琴大师徐上瀛曾经指出: “若使中指帮名指,外虽似坚.实胶而不灵”;清末琴家祝桐君及其弟子张鹤也再三强调:“切忌以中指压于名指上助力则俗。”近年来.这些情况不但依然存在,而且还带有一定普遍性。即使有的专业音乐院校,也难以完全避免.甚至还误以为左手中指压在名指上按弦“姿势漂亮,像仙鹤一样”,而且“最科学。‘符合地球引力的自然规律。等等。按“古琴现代化”的理念与实践来看一首古曲,只要弹出的旋律不错,用什么手指或指法,有没有吟猱,都可随意而定。譬如《潇湘水云》开头泛音段原为参差不齐强弱有变的“长琐”,有人就将其改成强弱一律的“轮指”来弹;又如同曲开头原为音高游移的“大猱”。也将其改为音高确定的几个重复的实音;叉如《秋风词》或《忆故人》原为音高游移的“撞”,有些人均按音高确定的“进复”来弹。再如《阳关三叠》原有的“吟”有人按“撞”来弹,有人则完全不加吟猱。如此种种。不胜枚举。这些改动,过去似乎完全是琴家的自由,一般不加注意。甚至还以为是“发展”或”创新’。其实仔细分析,就可以发现这种改变在演奏技巧、音乐形态和意境表达上,其区别是明显的。有时它非但不能使乐曲的艺术质量有所提升,反而还会使其失去原来特有的魅力。如果从古琴传承的角度来说。往往会使后来的习琴者对古琴传统和特定指法造成误解,给古琴的正确传承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琴家和年轻琴人有必要对中国古琴艺术传统和自己所弹奏传统琴曲的原始版本,包括所用指法和艺术表达,重新作一番带有时代特征的审视、思索和研究,彻底改变长期以来存在的片面认识和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使这一传统艺术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得到真正的保护和发扬。
要大力加强古琴传统的保护和传承,不等于古琴艺术不要发展,古琴新作不能创作。其实自古以来古琴新曲时有产生,古琴艺术也从末停滞不前。判断一个时代古琴艺术发展与否,不能仅看有无新曲出现,还要看这些新曲的艺术水平是否达到了时代的高度。有时尽管是新曲,其艺术水准平常,并无多大价值,有时即使都是陈年旧曲,其实弹出它的旋律,就知道完全是反映了时代高度的创新之作。从现状而言,古琴新作与古曲相比,由于数量有限,其中大多数与古琴传统相距较远,未能达到或超过古曲所反映的艺术高度,因而尚未为大多数琴家所接受,这是可以理解的。古琴新曲如何创作,应该允许作各种不同的尝试。如果完全不考虑古琴本身原有的特点和演奏传统,一味求“新”猎“奇”,将古琴等同于吉他或古筝,或者一昧向钢琴看齐,简单地走其他某些中国民族乐器“发展”、“创新”的老路。而不是植根在深厚的传统土壤上,发挥其原来特有的“写心”的艺术特长和静雅内敛的乐器性能,创造出能反映日寸代高度的新曲,恐怕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与此相关,目前还流行一种见解一个琴家如果弹得像老师,就不是好的艺术家,只有与老师不一样。才是优秀艺术家。其实像也未必不优秀;不像也未必就好。但是受其理论影晌。有些人往往不去着力于传统技艺与艺术经验的积累和发扬,而是对其进行各式各样的改动与“发展”。其同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其关键则取决于其艺术修养、对传统的理解和演奏水准的高低。对于学琴不久的年轻人而言,目前有不少人刚刚学会几曲,就急于改动“创新”,急于表现自我,其结果往往便各流派的经典名曲,面目全非。有鉴于此,我以为在当前条件下,更应该强调原样传承和原样保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以设想,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处理传统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创造一个健康的传承生恋,彻底纠正当前古琴传承中存在的种种非传统倾向。那么作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中国古琴艺术必将失去真独有的魅力,它在世界文化中的特有地位也将不复存在。(作者:吴钊)
古琴又称七弦琴,是我国最古老的弦乐器之一,是中国琴棋书画“四艺”之首,为历代文人雅士所崇尚。古琴是我国唯一一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乐器。河南在古琴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形成了风格独特的中州流派。
古琴是中国最为古老的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本称为“琴”,本世纪初期为了和其他乐器的统称区别,改称为“古琴”。古琴作为一个古老的乐器,其音苍老、清亮、浑厚、圆润、古朴。人说琴的“四善”:(苍、松、脆、滑)和“九德”(奇、古、透、润、静、圆、匀、清、芳)则是古人对古琴音色的总结。
早在孔子时代,琴就成为文人的必修乐器,而且成为四艺之首,古琴很早就成为中国文化和理想人格的象徵。
现在古琴艺术再次复兴,学习和爱好古琴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全国各艺术专业院校也陆续开设了古琴专业,有力的推动了古琴文化的普及和发展。
因为古琴的制作和挑选有较强的专业性,因此很多初学古琴的爱好者感到挑琴时很茫然,不知道如何去正确挑选。很多人花了钱,得到的却是一张不能弹的琴,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金钱。下面我系统的说一下古琴的挑选。
一、挑选古琴首先要了解基本的古琴板材和灰胎、漆面的知识。
1、先说说板材:目前做琴的材料很多。古时的琴以梧桐为面、梓木为底的琴较多,其次是上好的杉木为面的古琴也比较常见,比如赫赫有名的唐代雷琴就选用的杉木。《琅嬽记》(14)载:“雷威斲琴,不必皆桐,遇大风雪,独往峨嵋酣饮,着蓑笠,入深松中,听其声连延悠扬者伐之,斲为琴,妙过于桐。”此处的“松”指“峨眉松”,也就是峨眉杉了。现在梧桐(白花桐)已十分稀少,难以寻觅了,目前的桐木基本以泡桐为主(还有一些地方用的川桐)。泡桐因为木质问题,音色寿命较短,故常做为中低档古琴的琴材选用。而现代斫琴师的上品大多为老杉木做为的琴材。购买古琴时琴材作为因素之一需要酌情考虑。当然光有好的琴材是远远不够的,有好的料不一定是张好的琴。
2、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琴的灰胎:明前的琴灰胎以鹿角霜或八宝灰为主,音的松透度和传导性非常好。明末清初,民间斫琴为了考虑成本,基本开始用大量瓦灰加一点鹿角霜做胎,虽然音色也容易松透,但漆灰容易脱落,寿命很短,为藏琴者不喜。现在低档琴市场大量充斥着瓦灰加鹿角霜或纯瓦灰或者根本没有灰胎的古琴,此种古琴价格低廉,但为琴人不喜。购买古琴时灰胎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3、关于漆面的挑选:中国传统大漆漆膜坚硬而富有光泽,具有良好的耐腐性,耐热、耐水、耐油和耐多种有机溶剂的功能,电绝缘性能也很好。今天我们有幸落指抚触上千年的老琴,上好大漆的作用不可抹杀。大漆也有优劣之分,价格也不同,这里就不祥述了。当然,目前低档古琴还是有合成大漆和纯化学漆存在的,毕竟能降低些成本,能有较强的价格竞争力。
二、乐器琴必备要素
古琴作为乐器,必须要能够弹奏。所以不抗指、不沙音、不打板是一个优秀古琴的必备条件。因为南北演奏风格和力度的区别,有些详细的数据也并不相同。然后是声音,作为练习,能发声基本就能满足练习,但作为与琴人相伴的良友, 音色又是不可以忽视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习琴者的兴趣的培养。合格的古琴,其散音、按音和泛音的音色和音量要统一。古琴声音要有下沉感,声音不散而韵味悠长者为良。购买古琴这几个必备条件不可忽视。
三、古琴的南北方的地域问题
1、北方的琴友购买古琴前需要明白南方古琴到北方以后,因为空气湿度和温度的变化,其木材和漆面由湿润环境转到一个干燥环境中后,很容易出现开裂现象。打算购买南方古琴的琴友需要注意保护自己的爱琴,不要长期裸置在空气中,尽量弹毕放入琴囊或琴盒之中。屋内最好有加湿器,保证一定的湿度来减缓或避免琴体的小问题的出现。尤其是川琴,因其地域最为潮湿,过来后更要加倍爱护。北方琴友购买南方琴时,一定要有爱护他的准备!
2、南方的琴友购买北方名家古琴前要知道北方干燥,琴到南方后会有一段适应期,这段时间音色可能会略闷,盒内放些干燥剂会有利于音色的恢复,经过很短一段时间您的爱护和弹奏,琴就会适应南方的环境了。
四、斫琴师的挑选
古琴业内的都知道,好的古琴基本全部出于个人斫琴师之手,好音色必须要求琴为纯手工。纯手工和琴内部的构造是有必然联系的。如何选择自己喜欢的古琴呢?要向专业人士询问每个斫琴师的特点,琴偏重的音色特点。这样就会找到合您心意的古琴了。
五、价格和性价比
很多购琴者会陷入一个价格误区。有的觉得越贵琴越好,有的认为价格越便宜的越合算。其实这两种看法都是比较幼稚的。选购产品重要的是性价比。只是便宜,质量一般,其实是不合算的,只是价格贵,质量一般那就更亏了。我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某做琴的1500就是杉木,某斫琴师为什么6000多才是杉木?”这个问题就是眼睛只是盯在了价格和木头上,没去想质量,把自己弄晕了。还有的问:“桐木琴好还是杉木琴好?”,这个问题就忽略了各斫琴师的斫琴水平问题。同一个人的作品,肯定老杉的要好些。可不同的斫琴师就无法比对了,因为水平高的斫琴师往往用最次的料做的琴也比一般的斫琴师用最好的料做的古琴强得多。挑选古琴首先确定自己能够承受的价格,然后在这个价位里挑口碑好的名斫琴师,这样质量就保证了。

古琴艺术的传承意义

古琴被视为“旧文化”的代表而备受冷落。西方专业音乐教育制度的移入改变了古琴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及自娱自悟的功能,促使它朝专业化、职业化的方向迅速转变,从而形成了艺术化和表演化的发展新趋向,由此改变了古琴自古以来依琴人口传心授方式在读谱与打谱间代代相袭的传统,及由琴社、流派等所形成的古琴自然生态空间。古琴原有的集诗书礼乐为一体、琴道即人道的境界被狭窄化了,它只能局限在舞台技艺的范畴之中。古琴作为人文修养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来是一种知识分子生活的艺术,而职业化、专业化的结果却使古琴原来的自然生态受到威胁,

关于古琴的知识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本世纪初为区别西方乐器才在“琴”的前面加了个“古”字,被称作"古琴"。至今依然鸣响在书斋、舞台上的古老乐器。

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汉文化中的瑰宝。它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
人所珍视。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实物距今有二千四百余年,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达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古时,琴、棋、书、画并称,用以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代涌现出许多著名演奏家,他们是历史文化名人,代代传颂至今。隋唐时期古琴还传入东亚诸国,并为这些国家的传统文化所汲取和传承。近代又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象征。   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春秋时期,孔子酷爱弹琴,无论在杏坛讲学,或是受困于陈蔡,操琴弦歌之声不绝;春秋时期的伯牙和
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美谈;魏晋时期的嵇康给予古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至高评价,终以在刑场上弹奏《广陵散》作为生命的绝唱;唐代文人刘禹锡则在他的名篇《陋室铭》中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淡泊境界。1977年8月,美国发射的“旅行者”2号太空船上,放置了一张可以循环播放的镀金唱片,从全球选出人类代表性艺术,其中收录了著名古琴大师管平湖先生演奏的长达七分钟的古琴曲《流水》用以代表中国音乐。这首曾经由春秋时代著名琴家伯牙的弹奏而与钟子期结为知音好友的古曲,如今又带着探寻地球以外天体“人类”的使命,到茫茫宇宙寻求新的“知音”。   琴的创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作为追记的传说,可不必尽信,但却可看出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根据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
古琴照片集锦(19张)一度盛兴于民间,深得人们喜爱,用以抒情咏怀。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当时的民间诗歌集《诗经》中得到印证。《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诗经·小雅·鼓钟》:“鼓钟钦钦,鼓瑟鼓琴”;《诗经·小雅·甫田》:“琴瑟击鼓,以御田祖”;《诗经·鄘风·定之方中》:“椅桐梓漆,爰伐琴桑”;《诗经·郑风·女曰鸡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这说明古琴至少在春秋时期,便是一件在民间非常普遍、非常受古人喜爱的乐器。古琴在古代人们的认知度是相当广泛的,“四大名著”中有三部明确有对琴的描写,古代诗词、史书、小说、戏文、绘画、古董瓷器……古琴大量存在,史实、文学、艺术作品均来源于实际生活,这得有多么广泛的社会基础才能造成这种现象。所以说,古琴在我国古代民间曾经是相当普及的,至少在读书人中是家喻户晓。也正因为这样,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琴艺术终于传承到了今天。   2003年1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了世界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的古琴名列其中。2006年5月20日,古琴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划分在“民间音乐”类。
编辑本段琴的摆放

  鉴于电视剧,电影,游戏等地方中出现古琴的片段老是会把琴的摆放位置搞错,有必要给予提醒。   很多地方,都会出现古琴,却常常错得离谱。   发现,87版的《红楼梦》最厚道,林黛玉,弹古琴,以及琴的知识都对了。   现在的,电视剧,游戏,连古琴的基本摆放,都错了。还有些电视剧,非要上去弹,左手怎么做也搞错了。   古琴的摆放位置应当宽头朝右,窄头朝左,最细的线朝自己,徽位点和最粗的弦在对面。古琴的琴轸,也就是宽的那头,是要悬空在摆桌子右侧外面的。   古琴结构   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约120—125公分),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说象周天365度)。一般宽约六寸(20公分左右)。一般厚约二寸(6公分左右)。琴体下部扁平,上部呈弧形凸起,分别象征天地。整体形状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颈、肩、腰、尾、足。   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内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宫、商、角、徵、羽。后来文王囚于羑里,思念其子伯邑考,加弦一根,是为文弦;武王伐纣,加弦一根,是为武弦。合称文武七弦琴。   《琴当序》中记载:”伏羲之琴,一弦,长七尺二寸。”桓谭《新论》中记载:“神农之琴以纯丝为弦,刻桐木为琴。传说舜定琴为5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纣又增一弦为七弦。曾侯乙墓出土的据说是10弦琴。听说古时还有32弦琴。   “琴头”上部称为额。额下端镶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称为“岳山”,又称“临岳”,是琴的最高部分。琴底部有大小两个音槽,位于中部较大的称为“龙池”,位于尾部较小的称为“凤沼”。这叫上山下泽,又有龙有凤,象征天地万象。岳山边靠额一侧镶有一条硬木条,称为“承露”。上有七个“弦眼”,用以穿系琴弦。其下有七个用以调弦的“琴轸”。琴头的侧端,又有“凤眼”和“护轸”。自腰以下,称为“琴尾”。琴尾镶有刻有浅槽的硬木“龙龈”,用以架弦。龙龈两侧的边饰称为“冠角”,又称“焦尾”。   七根琴弦上起承露部分,经岳山、龙龈,转向琴底的一对“雁足”,象征七星。   琴腹内,头部又有两个暗槽,一名“舌穴”,一名“音池”,一名“纳音”尾部一般也有一个暗槽,称为“韵沼”。与龙池、凤沼相对应处,往往各有一个“纳音”。龙池纳音靠头一侧有“天柱”,靠尾一侧有“地柱”。使发声之时,“声欲出而隘,徘徊不去,乃有余韵”。由于琴没有“品”(柱)或“码子”,非常便于灵活弹奏,又具有有效琴弦特别长,琴弦震幅大,余音绵长不绝等特点,所以才有其独特的走手音。   就构造而音,琴的各部分结构十分合理。其体积不大不小,既便于携带,又方正雅致。有心品琴,其形已足以使人心怡。 从琴各部分的命名亦可著出琴制之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琴前广后狭,象征尊卑之别。宫、商、角、徵、羽五根弦象征君、臣、民、事、物五种社会等级。后来增加的第六、七根弦称为文、武二弦象征君臣之合恩。十三徽分别象征十二月,而居中最大之徽代表君象征闰月。古琴有泛音、散音和按音三种音色,泛音法天,散音法地,按音法人,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这些古琴形制命名的象征意义实反映出儒家的礼乐思想及中国人所重视的和合性。因为礼的作用是为了保障个体,使个性有所发挥,乐以同和,其作用是与群体谐协。礼乐之同时并用可使个体和群体之间能互相调剂,形成人与人之间平和而合理的生活。所以礼乐这两套表面相反的技艺的推行,实为求达到相辅相成的和合性的目的。而从古琴形制命名所借用的社会秩序、等级的名称来著,可见其制作形制即寓有教化人伦的深意。
古琴和古筝不同,古琴历史更加久远。他的音色沉稳、刚劲,性别应该是男孩,而古筝,婉转流畅,性别应该是女孩。呵呵。。。个人见解。
古琴入门还是比较快的,有时间,自己买本书学习一下基础。呵呵,修身养性嘛,很适合如今浮躁的生活。
本文标题: 如何才能正确的传承古琴文化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9943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如果可以杀一个历史人物,你会杀谁雅典和罗马哪个更伟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