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人是通过什么知道每天的日期的 家里都有日历么

发布时间: 2022-08-06 18:59:5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6

中国古代是怎么看日期的?有日历吗?我在研究中国明朝的历史...现在有几个问题想问一下的rn中国古代是怎么看日期的?rn那时候有日...

古代的人是通过什么知道每天的日期的 家里都有日历么

中国古代是怎么看日期的?有日历吗?

我在研究中国明朝的历史...现在有几个问题想问一下的rn中国古代是怎么看日期的?rn那时候有日历吗?rn是每个朝代的日历都不一样吗?rn如果改换朝代了,日历是不是也不一样了?rn那个记日期的物体叫什么?rn请再解释一下中国古代明朝的日历...谢谢!
在中国古代,由于大多数人是农民,所以古代的历法,都是以农民为主的,用来记录什么时候耕种,什么时候收割,所以我们称以前的历法为,农历,因为这种历法是从商朝开始的,又是以月亮的变化为主的,而商朝又称殷,所以也称阴历或殷历。在明朝人们也是用这种历法,这种历法,是用甲子来记年记月记天记时的,因此古代有生辰八字的说法。在古代很少有人用纸作的日历,只是在一些大城市里才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老黄历,这是一些算卦先生为了赚钱而刻印的。至于改朝换代,于这种日历无关,所以不会变。改朝换代所变的是,年号而已。年号是用来记录这个皇帝一生的作为用的,比如明朝的永乐元年,是朱棣作皇帝那一年,这些是不会改变甲子记年法的,是相辅相成的。
没有日历,是刻在木头上来记日期的
有日历的,农历!
用阴历,有日历《太阴历》
当然有喽!
没纸就用甲骨呗

以前的人没有日历如何知道天数和过年的?

应该是专门有人负责,记载这方面的东西,就像钦天监这种电视剧里面的机构吧,普通人应该只知道年号几年吧。
以前的人没有日历,如何知道天数和过年的。他们都是自己推算出来的。根据天气变化。24节。去推算。老农民都是很聪明的。就能推算出。过年
朝廷每年都会由主管天文的官员根据天文数据测算出来年的历法,并通过各级政府下发,所以农民每年都可根据政府颁布的历法来记日子和把握耕种时间,其实和现在是一样的,现在的农历也是通过国家测算颁布的。

古代的人是靠什么知道日期的?

现在有日历就可以知道日期,古代的人又有什么方法?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146075.html?si=3
古代是根据天干地支来计算时间,年月日不同,天干地支的搭配也是不同,但六十为一个甲子,也就是从头轮回一次的意思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叫天干;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称十二地支。干支还是阴阳之分: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共有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起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1.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任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己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干支纪年法

如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六十年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循环下去。例如1929年是农历己巳年,1930年是农历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农历己巳年。我们在日历上看到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干支纪年这种方法排列下来的。阳历年份除以60的余数减3便得该年农历干支序号数,再查上面的干支便是干支年纪。如果序号数小于、等于零则于支序号数加60。例如,求1991年干支;1991÷60=33余11,年干支序号数=11-3=8。查干支表知该年为辛未年。又如求1983年干支:1983÷60=33余3,干支序号=3-3=0,加上60,查干支表知该年为癸亥。

干支纪月法

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其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为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正月之干支知道了,其余月可按六十甲子的序推知。

干支纪日法

甲炎了第一日,乙丑为第二日,丙寅为第三日……60日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周而复始,循环下去。例如农历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七正好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干支纪时法

一天中时辰的地支也是确定的,所以二十四小时配十二地支,由夜间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一点至三点为丑时,其余照推。时的天由该日所对天干推求,其歌戾如下:
甲己还生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即若该日是甲或己的,在子时上配上甲为甲子;日是乙或庚的,在子时上配上丙为丙子;丙辛日子时配上戊为戊子;丁任日为庚子;戊癸日为壬子。知道了子时的干支,便可推知其余。

、王公在位的年次纪年。用于先秦至西汉武帝时。春秋战国时期各诸国用本地区国君在位年数来纪年。这样,在纪年问题上全国存在着混乱现象,如周平王元年(公元前七七0年),在鲁国记为鲁孝公二十七年,秦国记为秦襄公八年,宋国记为宋戴公三十年等。

2、岁星纪年。岁星(即木星)在星空在绕行一周约为十二年,古人把天赤道带划分成十二等分(即十二星次),使冬至点处于一分的正中间,这一分就叫星纪,然后由西往东依次是玄枵、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把每年木星所在的次记下来,就成为自然的纪年资料。它首先出现于《左传》、《国语》,在春秋战国纪年混乱的情况下,它成为一种很方便的统一纪年的标志。《左传.襄公三十年》:“岁在取訾之口,其明年,乃及降娄。”

3、太岁纪年。由于岁星在星空背景上的移动速度不均匀,且有时还会发生所谓逆行,因此古人另外设想了一个理想的天体,其运行方向与岁星相反,以玄枵次为子然后从东向西,星纪是丑,析木是寅......也是十二年一周天,但速度均匀。这个天体便称为岁阴、太阴或太岁。太岁和岁星保持大致一定的对应关系,如岁星在星纪,太岁在寅;岁星在玄枵,太岁在卯。战国时多用其他特定的名称代替子、丑、寅、卯等十二支名:子为困敦,丑为赤奋若,寅为摄提格(简称摄提),卯为单阏,辰为执徐,已为大荒落,午为敦戕,未为协洽(亦作叶协),申为君滩,酉为作噩,戌为淹茂(亦作阉茂),亥为大渊献。《吕氏春秋.序意》:“维秦八年,岁在君滩。

4、年号纪年。始自汉武帝,迄于清末。皇帝更迭即换年号,同一个皇帝也可以更换年号,如汉武帝就曾使用过建元、元光、元朔、元狩等十一个年号。清方苞《狱中杂记》:“康熙(清圣祖年号)五十一年三月,余在刑部狱,见死而由窦出者日三、四人。”

5、干支纪年。始于汉,今农历仍袭用。即以干支相配的六十花甲子循环使用。近代史上著名的“甲午海战”、“戊戌变法”、“辛丑条约”、“辛亥革命”等就是用干支纪年来表示的。

6、生肖纪年。用十二种动物来表示十二地支,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已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产生于东汉王弃以前,主要使用于民间。迄今还偶或使用。

7 民国纪年法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建立,同时决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以此历史上又出现了所谓的民国纪年。这种纪年方法,月日同公历一样,不必换算。年代的换算法也很简便。如xx战争爆发在1937年,只要减去1911年,就可算出是民国29年。反之,知道xx战争结束在民国34年,要换算公历,加上1911年,但可得出1945年。
凭记忆
星座 和 自然现象
也有日历啊
主要靠观察

古人们没有钟表,那么是用哪些东西来计算时间的?

时间在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中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我们现在拥有了时钟、手表、手机可以随时随地的了解每一时刻的时间。但是在古代,古人并没有这些计时工具,那么古人是如何观察、了解时间的呢?他们拥有过哪些计时工具呢?



最直观的计时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在古代更多的人是贫困百姓,对于这些人而言,让他们去深究每时每刻是不现实的。对这些贫困老百姓而言,他们最直观的计时方式便是太阳。天亮了,太阳升起来了就要开始一天的劳作,等到中午烈日当空,他们会简单的休息一下,然后又重新投入下午的劳作当中。当太阳下山之后,他们就回家休息、睡觉。这也是古代最直观、最廉价的计时器了,如果遇到阴雨天,那么晨曦的公鸡鸣叫也是古人重要的“计时器”了。



最辛苦的计时方式——更夫打更

白天古人还可以通过太阳了解时间,到了晚上,对古人而言就没有了这个天然的计时器。出于对晚上时间的需求,便是产生了一个专门计时的职业——更夫。我们在看电视剧的时候,时常听到这么一句话“三更半夜,小心火烛”。这句话表明了更夫的工作,除了给百姓们提醒时间之外,更重要的还是防范火灾的发生。但是更夫其实是一个很辛苦的职业,在别人睡觉的时候,他还得出来巡街、报时。



最精确的计时方式——刻漏计时

刻漏,是古代中国古代在计时器上的最精确的发明。“漏”是指带孔的壶,“刻”是指附有刻度的浮箭。据史料记载早在西周我国就发明了刻漏,只不过那时候大多是泄水型漏刻,水从漏壶孔流出,漏壶中的浮箭随水面下降,浮箭上的刻度指示时间。这种泄水型漏刻会因为水的水压而影响到漏水的速度,从而使得计时不准确。

后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受水型漏刻便应运而生。受水型漏刻又称多级漏刻,所谓的多级漏刻是指使用多只漏壶,上下依次串联成为一组,每只漏壶都依次向其下一只漏壶中滴水。这样就避免了泄水型漏刻受到漏水速度的影响而产生的时间误差。可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刻漏已经成为了古人最精确的计时方式。



最接近时钟的计时方式——日晷

在古代要数最接近时钟的计时方式,那么日晷绝对是当之无愧。日晷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和晷面组成。日晷的晷针有点像时钟上的分针、时针,而日晷的晷面则布满了时间的刻度。在晷面上有着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

此外日晷的发明时间也是极其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古巴比伦就开始使用了,中国也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就学会了使用日晷。到了1270年,在意大利、德国人们参考日晷发明了早期的机械钟,可以说日晷是现代的时钟、手表的鼻祖。



除了这几种计时方式之外,古人还会使用焚香计时,我们熟知的“三炷香”就是一种相对准确的计时方式。还有火计时,是古人通过燃烧一根以固定间隔打结的湿绳子来计时。所以没有时钟,古人照样可以通过他们的聪明才智来计时。

古人是通过树影落在地上的轨迹来辨别的,不同时间段,树影映射出来是不同的,古人的智慧是不容小觑的。
他们观察到阳光下的树影、房影的移动,进而用“立竿见影”的方法创造了最初的“表”。随后,古人又创造了“圭表”、“日晷”、“漏壶”等。
古代会有打更的更夫报时间。通过日月星辰估计时间的,也会有雄鸡打叫判断时间。还有通过观察漏斗流沙来推算时分。在人们充分发挥才智后,发明了通过点燃一炷香的方法看时间,叫为“香钟”或“火钟”。把一支粗细均匀、燃烧速度相当的香放在一个槽里,在末端系一只铃。当香燃烧到铃的地方,铃就会自动下落,一听响声,就知道时刻了。
日晷是利用太阳照射产生的影子来计时的,由于太阳的东升西落,所以影子的方向也会变化,早晨时段,影子在西面,傍晚时候,影子在东面,影子在盘面上正好划过了半圈。然而,日晷只能用于晴天,在阴雨天气用不了。所以,古人还有其它的计时工具。
水钟是古代使用较为广泛的计时工具,水钟是利用水滴均匀滴漏的原理,每一滴用时都是均等的,人们事先准备好一天能够刚好滴完的水放入水钟中,观察水钟中的刻针指示的数字来计时时间。除此之外,还有火闹钟,是用燃香计时的办法,一个大一点的盘香可以燃烧几个月的时间,在盘香的特定位置上系铜铃,燃烧到这个位置时,铜铃掉落砸到下面的金属盘中,会发出清脆的声响,提醒人们时间。
本文标题: 古代的人是通过什么知道每天的日期的 家里都有日历么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9886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是不是只有人类才对同类的尸体或者残骸产生恐惧排斥的心理活动看到太阳像镜子,是个什么原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