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远东城市的中文译名为什么大部分是音译而不是意译

发布时间: 2022-07-27 06:00:3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5

为什么有的国民部分音译(如美国、德国、法国等),而有的国名全音译(如意大利、俄罗斯、丹麦等)呢?这个没有什么规律。大部分是历史遗...

俄罗斯远东城市的中文译名为什么大部分是音译而不是意译

为什么有的国民部分音译(如美国、德国、法国等),而有的国名全音译(如意大利、俄罗斯、丹麦等)呢?

这个没有什么规律。大部分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称呼,如美国、德国、法国等,用的是音译简称。也有用音译全称的,基本是历史造成的。但在表示尊重和客气时,还是用全称。如在新闻里常常能听到“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将于×年×月×日到×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等等的说法。
历史译法有些也会改变。如斯里兰卡,旧称“锡兰”,后改称“斯里兰卡”;非洲的莫桑比克,原译是“莫三鼻给”;马达加斯加,原称“马尔加什”。
在清朝时,对俄罗斯的称呼是“鄂罗斯”(见尼布楚条约),后改为“俄罗斯”。
国名译法多是用英语发音的音译,但也有不用的。如希腊,英语发音是“格林斯”,但希腊人自己的称呼是“希拉斯”,于是汉语发音为“希腊”,德国全称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用的是德语发音,英语发音是“杰尔曼”,就是日耳曼的意思。日本是特例,英语发音是“加畔”,他们自己管自己叫“尼膨”,写成汉字就是“日本”了。
简称和全称也不是绝对的。如我们所说的“蒙古国”,这三个字在汉语中是这个国家的全称,但英语发音是“蒙古利亚”,我们不用。阿富汗的英语发音是“阿富汗斯坦”,我们也不用。
此外,大陆与港台对国名的译法也有不同(绝大部分是相同的),如尼日利亚,港台译法是“奈及利亚”,沙特阿拉伯,港台译法是“沙乌地阿拉伯”,新西兰,港台译法是“纽西兰”。。。。。
总之,国名的译法没有什么规律,习惯使然耳。
  大体上是分部分音译和全音译两种,但其实绝大部分都是部分音译的,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音译必须是符合汉语言(主要是汉语普通话)发音习惯,外国国名其实是根据其不同国家的本意和语言规则来命名的,和汉语的所谓“音译”从实际内容和意义上没有任何联系,而且如果按照汉语的“音译”进行全音译的话有时会显得读起来不顺畅或者不伦不类;二是其实无论是部分音译还是全音译其实基本上都是不完整的或不准确的音译。如按照国际英语发音进行汉语音译:美国应该翻译成“阿美利客”、德国应该翻译成“居儿们”、意大利应该翻译成“意大利儿”、俄罗斯应该翻译成“罗斯”而不应该有“俄”、丹麦应该翻译成“丹麦可”,轻音“可”给漏了(虽然不见得准确但起码反映出“原译”的欠缺);三是按照汉语的发音规则和英语等语言的发音规则很多是完全对不上号的,或者说音译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很勉强的。所以,同为华人,中国大陆的音译和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就有区别,主流语言的偏差和认知上的不同所致。
你说的这些大国,前半是晚清译名,那些人很有文学功底,译起来也很有意味。而后面的,多是中国成立后的音译。有北京的一个专门机构管理的。其实俄罗斯,在以前多叫俄国的。因为他们在晚清时是强国,侵略过中国的。那些做翻译的,给译的:俄国。
也不是啊,是翻译过来以后叫着简便而已,美国也可以叫美利坚,德国也可以叫德意志,法国也可以叫法兰西啊。。
一般是哪个简单用哪个,还有是看场合,外交等正式场合会使用全名。

俄罗斯的中文音译为什么是俄罗斯

这个简单,说明俄罗斯的叫法不是直接来自俄语的俄罗斯

金庸鹿鼎记上说的罗刹国,还差不多是来自россия俄罗斯的译音的

俄罗斯国名之由来,为何不音译为露斯或罗斯?

俄罗斯是俄罗斯联邦简称。1991年12月,俄罗斯联邦由原来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联盟中“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更名而来。俄罗斯人属于东斯拉夫人,公元3世纪居住在俄罗斯南部的第聂伯河和德涅斯特河之间。据俄国古代第一部编年史《往年纪事》记载,9世纪下半叶,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下的诺曼人在东斯拉夫人地区建立基辅罗斯大公国,并把从拜占庭引进的基督教确定为国教。斯拉夫人是欧洲各民族和语言集团中人数较多的一支。在东斯拉夫,基辅罗斯大公国家是日耳曼因素与斯拉夫因素相结合的产物,后在其瓦解基础上形成了波兰、立陶宛、波罗的海国家、土耳其和俄国的先导。

斯拉夫人把来自北方的日耳曼人称为“瓦兰结亚人”(Varangians)或“罗斯人”(Rus),意思是商人,最初是对北欧瑞典人(维京人)的称呼。这个词起源于古诺曼语ruotsi,意指“划独木舟的人”、“善于划船的荡桨者”,后来为斯拉夫人所采用。而且,当地的东斯拉夫人也因罗斯人而逐渐被称为“俄罗斯人”(Russian)。1472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娶拜占庭公主为妻,并逐渐与西方频繁接触,开始使用西方人以拉丁语称呼的Russia一词。彼得大帝时代,将过去习称的莫斯科公国改称为Russia,开始以此代表俄罗斯的国家、民族以及地理区域。

关于罗斯名称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其一,6世纪时居住在第聂伯河两岸的诸斯拉夫人部落,在罗斯部落领导下联合了起来。罗斯部落由第聂伯河支流罗斯河而得名,加入这个联盟的所有斯拉夫人逐渐地都被称为罗斯人。15世纪前后,居住在东北罗斯、西南罗斯、西北罗斯的东斯拉夫人,分别形成了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大民族。其二,罗斯名称源于诺曼大部落名,芬兰语称Ruotsi或Rootsi,或源于芬兰人对诺曼人的称呼,芬兰语Ruotsalainen,而“罗斯”可能是芬兰语北方人、诺曼人的音译,以俄语表述就是Poc或Pycb。中国元朝称俄罗斯为“罗斯”或“罗刹国”。蒙古人在拼读俄文Rocia时,在字母R前面加了一个元音,所以Rocia就成了Oroccia。清朝时期,转译成汉语时就成了“俄罗斯”。
关于俄罗斯国名的来历,有一些不同的说法。
一种说法是,“俄罗斯国家”起源于9世纪中叶,也就是在有关斯拉夫人的最初记载出现以后约300年。最早建国的不是斯拉夫人,而是外来的民族。来自瑞典的瓦利亚格人战胜了来自亚洲的哈扎尔人,成为东欧平原的主人。“连最初的诺夫哥罗德和基辅的王公,我们一看那些名字就知道他们出身于瑞典人”。“‘罗斯’这个名称来源于芬兰人给经过波罗的海来到芬兰的瑞典人所起的绰号。但城市居民大多数是斯拉夫人,王公及其贵族很快就斯拉夫化了”1。
公元9世纪,当东斯拉夫人在德涅斯特河与第聂伯河之间艰辛地开拓森林和草地时,一支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来的部落开始侵入他们的生活。东斯拉夫人称这个部落是瓦利亚格人,芬兰人则称他们是罗斯人(芬语ruotsi或rootsi,意为北方人或诺曼人)。瓦利亚格人征服了东斯拉夫人,此后,东斯拉夫人就被称为罗斯人了。这个由瓦利亚格人建立起来的国家,历史上被称为“基辅罗斯”2。
另一种说法是,中世纪时由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下至东欧的瓦兰内亚人曾征服基辅一带。因为征服者来自瑞典东海岸罗登,即现在的罗斯拉根(ROSLAGEN),所以当地斯拉夫人根据这一地名的前半部分ROS而称这些征服者为罗斯人3。
1987年《俄语》出版社出版的斯·尼·瑟罗夫撰写的《历史之页》,则代表了俄罗斯官方的立场。书中指出:“在多民族的苏联中有三个兄弟民族: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他们占全国居民的70%。他们的语言、民族习惯和文化中有许多共同点。他们共同的祖先是东斯拉夫人。东斯拉夫人是公元前生活在东欧南部古老的农业和牧业部落的后代。在公元1世纪初,东斯拉夫人占有从波罗的海到黑海,从喀尔巴仟山到奥卡河与伏尔加河上游的广阔地域。9世纪初,在东斯拉夫人那里出现了早期的封建国家——基辅罗斯。许多资产阶级历史学家至今仍硬说这个封建国家是由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诺曼人建立的。俄罗斯和苏联学者早就批驳了这种所谓的‘诺曼理论’。他们证明,俄罗斯国家是由于东斯拉夫部族长期独立发展而形成的。”
瑟罗夫写道,“至今仍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斯拉夫部落大公基伊及其兄弟谢克和霍里夫在第聂伯河高耸的岸上建立了一个城市。为了纪念兄长,他们把此城命名为基辅。据基辅编年史的编纂者涅斯托尔说,基伊去了察尔格勒(君士坦丁堡),受到拜占庭皇帝的热情接待。他返回基辅后很快就去世了。基伊的后代就是基辅公国最早的大公。在几个世纪中,东斯拉夫人与来自亚洲的游牧民族进行了斗争。公元4世纪,匈奴进攻过斯拉夫人。此后又有阿瓦尔人和哈扎尔人来进攻。斯拉夫人自己也经常向多瑙河沿岸和拜占庭进行军事远征。为了防御性和进攻性的战争,东斯拉夫人结成同盟。在6世纪,居住在第聂伯河两岸的斯拉夫部落,在罗斯部落领导下联合了起来。这个部落因第聂伯河的支流罗斯河而得名。加入这个联盟的所有斯拉夫人逐渐地都被称为罗斯人。涅斯托尔写道:‘波利安人(居住在第聂伯河及其支流沿岸的古东斯拉夫部族)现在被称为罗斯人。’基辅成为罗斯大地的中心。”
莫斯科大公伊万三世(1462~1505年在位)逐步兼并了诺夫哥罗德、特维尔和梁赞,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他本人成为东北罗斯唯一的君主,被称为“全罗斯的国君”。
伊万之子瓦西里三世(1505~1533年在位)继续扩张,完成了俄罗斯统一大业。这标志着俄罗斯民族的最终形成。
彼得大帝(1682~1725年在位)首次定国号为“俄罗斯帝国”。
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成立了“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并加入苏联。1991年12月改名为俄罗斯联邦,或俄罗斯。
俄罗斯的族名在中国史籍中最早出现于元明朝之际,称为“罗斯”或“罗刹”。当时,与俄罗斯接触最多的还是游牧于中俄之间辽阔草原上的蒙古族人。用蒙语拼读俄文“ROCCIA”时,必须在“R”前面加一个元音才合乎规范。如果不加元音,很多人发不出“R”这个卷舌音。因此,“R”之前就加了一个“0”。满清贵族入主中原以前,对蒙古贵族搞政治联姻,文化上受蒙古族的影响较深。满清政权统治中国后,蒙语的“OROCCIA”转译成汉语时,就成了“斡罗斯”和“鄂罗斯”。直到“俄罗斯”写进了《大清统一志》、《异域录》和《清史稿》,才代替了“罗斯”和“鄂罗斯”等其他译名。
顺便说一说,俄语里中国叫“基塔伊”,是“契丹”的转音。“契丹人先后称霸于中国北方与西域、中亚,他们相继建立的辽、西辽政权持续存在达300年之久(916—1211)……古罗斯人对中国的认识最先开始于对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契丹人的认识,以后对中国的称呼则长期沿袭着原对契丹人的称呼。”
有关俄罗斯国名的来源,在刘伉主编的《世界社会文化地理手册》中有另一种解释:
过去我们把苏联的前身称为俄国、沙俄、帝俄;把苏联称之为苏俄其中的“俄”字实际上是“俄罗斯”的简化。但在俄语中,却怎么也找不到俄罗斯据以音译的对应词。有的只是Pycb,Poccия。或Pyccия。欧洲其他语言据此演变出各种词形,如英语的Ross,Russ和Russia等;用罗马字母转写,也可作Rus’,Rossiya和Russiya。用汉语可以分别译为露西、罗斯和露西亚(“露西亚”这种译法创自日本人,到今天他们仍把俄罗斯人称为露西亚人,俄语称为露西亚语)。当然,从这些译名中,多少可以看出点联系,比如俄罗斯之于罗斯。为什么多出一顶帽子——开头的“俄”字呢?这同蒙古人和蒙古语有关系。
须知历史上我国和俄国人从不搭界,中间隔着说乌拉尔语系和阿尔泰语系语言的许多民族,特别是隔着地域活动范围广大的蒙古人。蒙语由于自身的特点,每遇以辅音r起首的词(不论发这个r音时舌部震颤与否),为便于发音,必须把它后面紧跟的元音先移前重复一次。Pиcb,Poccия和Pyc-cия中正好有这个r音,于是就把它读成Oroso。在元代汉语中便出现了与它相应的译名“斡罗思”(还有多种异译)。到了清代,俄国已经开始同中国交界了,清朝仍因袭蒙古语中对它们的称呼,只是另外音译为“俄罗斯”,并一直沿用至今。

世界历史:白俄罗斯国名的由来,为什么后来又要改成“白罗斯”呢

翻译分为音译,意译,音译与意译相结合,指示意译等几种方式 。国名的翻译通常是用音译的。至于为什么 只译成俄罗斯,而不译成其它的词,这只是翻译者们约定俗成的译法。
没有那么多为什么,为什么你叫huaxz3?而不叫huaxz4?
巴西为什么不非得叫巴西?巴东不行么?既然你说是音译了,又何必拘泥于一定是某个字呢?
本文标题: 俄罗斯远东城市的中文译名为什么大部分是音译而不是意译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9373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赵构咋那么怂呢,岳飞都特么的要打赢了,愣是把他杀了陈硕真到底算不算女皇帝 武则天又算不算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