赎罪券的神学依据

发布时间: 2022-07-11 07:59:4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9

马丁路德什么观点?产生的思想因素是什么当时封建制度下的西欧,社会危机和教会危机激化。一些民族王侯和市民阶层对现状不满,下层人民苦...

赎罪券的神学依据

马丁路德什么观点?产生的思想因素是什么

当时封建制度下的西欧,社会危机和教会危机激化。一些民族王侯和市民阶层对现状不满,下层人民苦难更为深重;教廷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威信明显下降,教会内部的改革派已多次发难。路德在大学时期已对当时的世事和教会景况感到苦闷。他在修院虔修和钻研神学、哲学理论时,悉心探讨释除苦闷的真谛,但自觉毫无收获。当他为解除自己“心灵之痛苦”寻找“蒙神赦罪而得救赎”之路时,认识到传统教会要求人们履行的礼仪和神功,并无助于人们解除这种深沉的内心苦闷,经院神学亦只能引领人的心灵走入死胡同。他对中世纪一些具有改革思想的人物如维廉·奥康、J.胡斯等虽有所向往,并受到人文主义者如D.伊拉斯谟等的影响,但尚无意反对传统教会和教皇体制。后人多认为,在这段时期内,他已形成因信称义命题的基本内涵。这一命题的主旨为: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不在于本人自己善行所积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人对上帝的笃诚信仰。当时教会宣称,教皇哄骗信徒们说购买了赎罪券无论犯了多大的罪,可以得到上帝的宽恕。路德的因信称义命题,正是针对这种说法的神学依据加以抨击。
教皇利奥十世以修缮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为名,派教廷大员到德意志各地兜售赎罪券聚敛资财。不少诸侯及市民阶层对此甚为不满。一向赞助路德的萨克森选侯弗里德里希不许在萨克森选侯区兜售赎罪券,但在萨克森公国并未被禁止,而事实上兜售活动已深入维登堡附近。对此,路德于在1517年10月31日(一说11月1日)以学术争论的方式在维登堡城堡大教堂的大门上张贴出了“欢迎辩论”的《九十五条论纲》。论纲以神学论辩的笔调写成,语气甚和缓;仅指责某些教会弊端而无意攻击教会本身,在第71条中还明确肯定教皇的赦罪权。论纲认为:告解圣事的中心是悔改,而不是向神父认罪;肉身的苦修和禁欲,若无内心的忏悔便毫无用处;靠积累功德赎罪也无益,只有基督的功德才能有助于赦罪;教会的“功库”只在于上帝通过取得基督施行救赎恩典的福音。其因信称义主张在论纲中并未提出。然而,论纲已使赎罪券在德意志各地销路大减,有些地方已无人购买。路德此举得到各阶层支持,同时也触怒了教廷。
1518年路德写了《解答》一文(Resolutions)为自己的主张辩解。路德在文中强调:自己并不是在攻击大公教会,反而是在肯定了罗马教会的正统性。并表示自己愿意维护教会的权威而顺服教会和教皇,也愿听教皇发落。不料却引起了争端。同时指出大公会议的权威高于教皇,否定教皇颁布的各种大赦理论。1518年8月(有些历史资料是7月),教皇命令路德到罗马接受审判,路德面临的很可能是死刑。撒克逊选侯腓特烈(Frederick)利用自己的权利使审判改在奥斯堡。1518年10月,在法庭上路德慷慨陈词,并拒绝公开承认错误。
次年7月,亲罗马的神学家约翰·艾克迫使路德在保守势力较强的莱比锡展开辩论。辩论中,由于路德之论据只有一些唯名论的东西而在艾克的黠问下无词以对,因此明确断言圣经权威至上,可是当艾克引出圣经章节时, 路德却指圣经是教皇搞出来的假东西,并赞同康斯坦茨公会议所谴责的胡斯的一些观点,这就否定了公会议的无误性。辩论后,艾克宣称他已从路德的言论中取得了谴责路德为异端的依据。1520年6月15日由教皇利奥十世签署发出《斥马丁·路德谕》。该通谕例举了路德41条“严重错谬”,包括对告解、圣体、绝罚、炼狱及教皇权威等论述。通谕还限令路德在60天内放弃自己的观点,否则将遭受绝罚的命运。
在1520年的8—10月,路德连续发表《关于教会特权制的改革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信》、《论教会的巴比伦之囚》和《论基督徒的自由》等文章,公开提出教皇无权干预世俗政权。宣称教会如果不能自己进行改革,国家政权应予挽救,并将罗马教会称为“打着神圣教会与圣彼得的旗帜的、人间最大的巨贼和强盗”。他认为:教皇不是圣经的最后解释人,信徒人人都可直接与上帝相通而成为祭司,无需神父作中介。然而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当时对圣经有多个不同之解释本,路德对此通通打压, 因此又有抨击者说他其实是把解释权改为由他自己所拥有。
由于路德坚持自己的观点,教皇正式宣布开除路德教籍的通谕。路德在诸侯和市民的支持下决定公开对抗,写了《反对敌基督者的通谕》一文,并于12月10日当众烧毁教皇通谕及一些教律。当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为了在政治上与法国抗衡,希望得到教皇的支持,反对路德的改革。因而在1521年帝国会议上,决定执行教皇通谕,给路德判罪。但由于与会诸侯的反对和路德本人在被审讯时的强硬态度,会议最终决定先放路德离去,然后判罪并下逮捕令。路德在归途中,萨克森选侯腓特烈(Frederick)等人以“拦劫绑架”方式把他送进瓦特堡加以保护。路德在瓦特堡隐居期间,致力于圣经的德语翻译。这时,路德的拥护者已经行动起来,宗教改革运动如燎原之火,迅猛发展。
渴望改革的人们自发奋起。但随着运动的深入,一些权位较高的贵族害怕运动的发展会危及其既得利益,开始动摇。路德对此亦深具同感。1522年3月他不顾被通缉的身份,从瓦特堡返回维登堡,责备那些行动起来的拥护者“过分了”。他在八次讲道中宣称:“反对以暴力来改革教会。”同年,一些拥护路德的中小贵族,曾以人道主义诗人胡登和骑士济金根为首发动起义。当胡登邀请路德与济金根会见时,路德回答说:“我不愿意靠暴力和流血来维护福音。”对于T.闵采尔领导的农民解放战争,他深恶痛绝,当他要求农民解散被拒绝后,他于1524年发表《为反对叛逆的妖精致萨克森诸侯书》。次年又发表《反对杀人越货的农民暴徒》,号召“无论谁只要力所能及,无论是暗地里也好,公开地也好,都应该把他们戳碎、扼死、刺杀,就象必须打死疯狗一样!”当然, 叫贵族去镇压农民是不需要路德教的。
在神学哲学思想方面,路德愈益趋于保守。1525年他发表《论意志的束缚》,驳斥曾支持过他的伊拉斯谟却反而把上帝都包括在内,此事反过来证明了路德对上帝的不敬, 伊拉斯谟甚至指路德的书是野蛮的书。他从此便与人文主义分道扬镳。他又为了圣餐的意义和礼仪问题与U.茨温利展开激烈争论。在1529年马尔堡会谈中,路德拒绝了各方包括茨温利提出的内部和解,一致对抗罗马教廷的建议,终于同瑞士宗教改革派分裂。

影响
首先,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斗争,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势力。在客观上结束了天主教内部的统一,结束了罗马教廷至高无上的统治,新教与天主教,东正教已成为广义基督教中的三大教派。在宗教改革的影响下,欧洲民众开始强调个人信仰的独立,解放了自己的思想,自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
其次,建立了各种不同的新教派。新教团体只是基督教的一个分支而且是最小的分支。宗教改革运动所带来的第二个重大结果是随之而来的在欧洲广泛进行的宗教战争,其中有些是叫人难以相信的血腥战争(例如从1618年到1648年的德国三十年战争)。结果是德国死了八百万人, 从此德国的天主教人数变为少数,而德国的前身”神圣罗马帝国没落,二百年后才再组成德意志,而进入现代社会更是在二战之后。即使不考虑这些战争,在随后几个世纪中的欧洲政治舞台上,天主教徒和新教教徒之间的政治斗争都起着一种主要的作用。
最后,在西欧文化发展中还起着一种微妙难言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1517年之前只有一种国教──罗马天主教,不信奉国教者就被带上一顶持异端邪说的帽子,这种气氛肯定不利于思想独立。宗教改革运动以后,变了两种教派, 长期斗争的结果是天主教在十七世纪的改革,引入了人民主义的色彩而出现十八世纪法国的自由思想, 而基督教却在十八世纪没落而发动其自己的改革,结果产生了宗教思想自由的原则资本主义。
因信得救
不满教皇因行得救的压榨
按他产生改教思想的不同阶段,并解释为什么他的观念逐步行成的?

根据《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解释什么是赎罪券

重点

马丁·路德的改革的背景和内容。

困难

马丁·路德的改革的内容和实质。
教材内容的分析和建议

在三个主要领域的课程教材,向学生介绍在16世纪,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的社会背景:改革的主要内容和规则的天主教教会的影响。在欧洲的宗教改革马丁·路德的改革拉开了序幕。强大的理论课,涉及宗教问题,让学生明白了很多的困难,建议教师简洁的一些概念,如放纵,“因信称义”,“与国教不动”,新教和组织学生讨论,分析,逐步深入宗教改革的本质,理解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奠定了基础,为下一课。

课介绍的一段文字是由讲述故事的两个问题:第一,德意志宗教改革和社会背景。德国的经济发展在16世纪的政治分裂的天主教教会,德意志神权统治和经济掠夺,各种社会矛盾的焦点。摆脱罗马教廷的束缚,德意志各部门的普遍要求。第二个是德国的宗教改革的历史地位。德国成为宗教改革的温床。建议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提问内容简介。一个问题德意志宗教改革的斗争是针对什么呢?为什么呢?问题二,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历史地位?是谁第一个提出宗教改革的旗帜?问题,使学生的课程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学生回答,教师的导入本课学习的基础上。

第一个网格“九十五条论纲”

教科书关于马丁·路德的新教改革的社会背景和原因,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之所以爆发的改革在德国,在德国的一种特殊的经济和政治局势的存在是由于。

(1)分散的政治局势对德国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是一个严重的障碍。

15世纪到16世纪,德国的纺织,采矿,印刷,造纸等工业的发展有一个显着,虽然封建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也出现在工艺品行业的采矿和冶金,晒黑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商业的繁荣,从东部运到意大利,然后转移到北欧货物在运输途中从德国。北方和南方一些城市从事外贸工作。然而,德国的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欧洲其他地区,如意大利和英国。德国封建割据,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而不是一个城市成为德国的工业和商业中心,不到国外贸易,国内贸易。分散的经济影响,政治上的统一。促进了政治分裂的天主教教会在德国的敲诈和掠夺。从11世纪开始,两个多世纪的教皇和西欧封建世俗王权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在法国,英国,西班牙,罗马教皇的势力非常流行,在这些国家迅速衰落。在15世纪后期和16世纪初,德国和意大利只有碎片仍然牢牢地控制由罗马教会。在这种情况下,教皇将原来的整个西欧承受的经济负担完全转移,德国和意大利两国人民的身体。

(2)罗马教廷德国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掠夺(主要原因)。

在经济,教堂是德国最大的封建领主,占据了整个德国,三分之一的土地,许多主教是封建贵族的领土。教皇利用德国的分裂和弱点,加强德国的掠夺。高银在德国生产,在此期间,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30万荷兰盾(货币单位),相当于“皇帝的神圣罗马帝国掠夺的财富是年纳税额的20倍。德国也成为了教会的最严重的地区,被称为“教皇的奶牛挤,说:”这种掠夺,是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是不利于封建统治的财政收入。罗马教廷从德国提取财富,在最后的分析中,来自的广大劳动人民的血和汗,所以更加恶化广大人民群众在经济生活中的政治德国除了七选民中,有十几个诸侯200王子,成千上万的骑士的帝国,交通不便,水平的建筑,金融系统是复杂和混乱的局面。梵蒂冈对德国政治的控制,试图保持其分裂割据的情况,因此,分散的经济是不利于政治上的统一,政治是不统一的,并影响经济的发展。德国非常复杂的社会冲突,种族冲突,阶级冲突和宗教冲突都交织在一起,在15世纪后期和16世纪初,德国和的神圣见矛盾成为焦点所有的矛盾,天主教会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仇恨的人。摆脱罗马教廷,建立他们自己的教会,促进民族复兴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成为在德国各级的共同要求,但德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

建议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历史方面加强学生德意志分裂局面的看法。

(3)马丁·路德·下定决心进行改革。

马丁·路德的德国宗教改革。青年路德天主教神学,系统研究的开拓者和领导者,读“圣经”,1511,路德派的寺院参拜以神圣的见,并亲眼目睹的颓废糜烂的教皇和天主教会,他感到越来越教会的传道疑问萌发的想法吗?改革德意志宗教。1512年,马丁·路德是一个博士学位在神学,并任命为副总裁的威腾堡大学神学教授在维滕贝格的修道院。他利用大学图书馆潜心钻研“圣经”,“圣经”认识到的真理的信仰耶稣得救“,已初步拒绝了罗马教皇的权威,在思想上,锐意改革,实现民族复兴。

(4)教皇卖赎罪券,马丁·路德的95论文发表。

1517年,教皇利奥十,维护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的名称,发送到德国兜售赎罪券,这成为了导火索的宗教改革。天主教世界的“罪行”,失去了上帝的恩赐,只有悔改的心,做好人的工作,将功补过,“有罪不罚点球。耶稣钉在十字架上的立法无限的信贷,再加上过剩的圣母玛利亚和其他圣人信贷,信贷宝库的教会。个人能力有限,做了很好的工作,而不是完全填补罪,教会可以采取的信贷宝库的礼物。教皇和主教对特赦的追随者而言,。自14世纪以来,这种类型的“有罪不罚点球”,并逐渐演变成出售赎罪券的方式来进行。使节宣布只要购买赎罪券的钱响起,直到灵魂瞬间崩溃升天月31日,1517年,马丁·路德,以惊人的勇气在威登堡教堂的门上贴出了95论文放纵“,简称为”九十五条论纲“赎罪券问题提出异议,可以说。纲要多年,他说:,教皇是不是有权免除,他只能宣布和确认上帝的赦免的罪;欲望的贪婪和爱的资金将增加时的资金下降到钱箱叮当作响的环;基督教在哪里和悔改,不宽容,可以原谅的罪过,有罪不罚的现象。他还指出,在野生宣传符号优惠券贩卖被提出的免除之道,它会影响人们的尊重罗马教皇,例如,人们会问:由于罗马教皇是比的最富有的人,他为什么不更丰富拿自己的钱修圣彼得大教堂,而是用这笔钱差的信徒吗?路德提出的时候,不公开反对教皇,没想到推出了大规模的改革运动大纲,但其实拒绝教皇和教会的权威纲要。大纲只是想,“如果我们让闪电般传遍了整个德国,在德国广泛的讨论,引发了一波德意志民族反对罗马教廷,然后在西欧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也揭开了序幕,改革的欧洲的宗教。

支持路德的王子,罗马教廷路德恨之入骨。在1520年10月,教皇诏书,下令路德悔改,并在60天内,否则将被开除出他的宗教的公民身份路德脸胁迫坚定的倡导者称赞教皇的法令烧毁。1521御会议,不妥协的斗争。他声称,“我坚持我的枪,和必须不走回来!”这个铃声的话,以充分表达了德国人需要强烈的愿望和坚定的信心出由罗马教廷的控制,同时也大大鼓励的人,德国和西欧国家,他们是更加崇敬路德,更渴望为宗教改革。它可以被说是火点燃路德的宗教改革的国家西欧已成燎原之势。

节目内容是本课的重点,也是关键的教训理解的内容。建议的教师提问方式使用,提出了分层的,可设计的基本条件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是什么?的下列问题:问题,在16世纪之初,德国的经济形势?问题二,罗马天主教会是如何德意志政治控制和经济掠夺?影响德意志什么?,马丁路德的新教改革的导火索是什么?什么是起始标志?出版的“95论文”什么是重要意义?问题,做你认为改革者应该有意志力?马丁·路德·是否这些品质?请举例说明。然后组织学生到阅读,讨论,解决问题一个接一个,以使学生以清除在16世纪初,德国的经济一直一个显著的发展,在一些工业部门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但没有统一的国内市场,德国的经济分散政治统一和政治部门的影响,促进了敲诈和掠夺的天主教教会,德意志挤压和约束的教会,建立一个国家的教会,德国各界的普遍需求,德意志资本主义是必要的条件。上述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使用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分析问题能力的原则。

第二眼,“马丁·路德的新教改革”

1520马丁·路德·连续出版的“德国基督教贵族书系列文章阐发了宗教改革的倡导者。

(1)“因信称义”。

中世纪教会的神无罪的交流,人被救出中间人的角色,需要一个牧师的帮助。教皇是上帝在人间的代理人,负责拯救灵魂,教会的力量,甚至禁止一般基督徒读“圣经”,“拯救教皇,有权解释”圣经。马丁·路德的神学思想强调“理由的信仰”:灵魂已被保存谁是所谓的“义”在上帝面前,为了“正义”,是灵魂被保存,在于不遵守规则的教会不不在于我的善良,面积下的优点,但在神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他认为,应该是一个虔诚的信仰赦免,实现“救赎”虔诚的信仰敬畏上帝和“圣经”的提示,觉得大家一起交流并不需要由教会和牧师和神的媒体否认需要履行的规定骚扰礼仪的教会,一个朝圣的教堂所有的圣礼,失去了礼物,如“好”来实现自己的信仰。因此,他主张减少教堂和修道院,并简化宗教仪式,七件圣事中唯一的洗礼,圣餐2。这样一来,一旦教皇,教会,律拯救人类的关键,面对的权威的信仰,他们已经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这是非常激烈的思想主张。他声称,反映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建立“廉价教会的要求,以满足新兴的资产阶级原始积累的需要。

(2)”圣经“是神圣的权威,人们的信仰。...... / a>
“信耶稣得救”,然后可以得到这样的信念什么?马丁·路德认为信仰的唯一依据是“圣经”,每个天主教徒应该读“圣经”,可以使个人的价值判断和理解“圣经”的意思,这是一个信仰自由的权利。面前人人平等,上帝和“圣经”,不需要牧师和教会作为中介。这种观点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反封建的目标的愿望。 1522年,他将是从希腊文和希伯来文“圣经”译成德文。德国圣经出版,使人们不仅,为什么立即逮捕上帝的语言,方言独立的德国各州还提供了一个使用的语言,所有的德国人,德国语言和文字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海涅认为马丁·路德圣经翻译是“创造一个德国人”。他翻译的人反对天主教教会的思想武器,是利于宗教改革扩大。在另一种意义上说,他翻译的“圣经”,也促成了德国的国家语言发展,统一的语言成为一个重要环节,联系德国的国家。

(3)的力量世俗的统治者应该是高于宗教右翼和占主导地位的宗教权利,并建立国家教会。

1520年,他出版了“德国基督教贵族书”,在信中谴责梵蒂冈德国的专横,掠夺,提倡的神圣权利的国王,建立呼吁君主从的神圣,请参阅控制的国家教会,在一个尝试,以取代国家的世俗权力覆盖的国家政教合一的。他认为,在基督教贵族“应该给从这个命令不得以任何正式的工资到下降到罗马的手,和所有后来被任命应收到从罗马,的所有祭司帖子应该被离婚的教皇的暴政,并要恢复的地方参考条款主教。他召集其他教会土地国有化,而不是金钱运到罗马。这些元素的本质是德国的国家从政治,经济,思想完全摆脱教廷的控制,加强了君主制,实现国家统一,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节目内容是推荐·路德·路德的思想和天主教教会的难度,这当然是因为诚信义“的概念的解释,的说教比较,了解改革的本质。重点就可以了,不应该开始或过量的补充材料。宗教的改革,教材的本质是没有明确的表示,如果学生的能力,全职,您可以组织学生辩论。

第三只眼“,马丁·路德的改革的天主教教会统治的影响”

(1)促进广大人民群众的反封建斗争的。

马丁·路德对教会的移动系列,当然,被广泛认可,但按照其不同的利益不同的阶层和群体的支持宗教改革。除了皇帝,主教,王子和反对改革的城市贵族的力量,在需求改革的力量,很快就分成两组,。路德为代表的温和派,主张建立一个新的教会,主张教会了罗马的控制,取消复杂的,森严的教学秩序,取消的骚扰礼仪,教堂的土地收归国有。但路德反对暴力主张和平发展,消极抵抗。他的宗教的改革主张,不包含社会改革的要求,它代表着富裕的手工业者,商人,工作坊,大师,小贵族和一些贵族的利益。由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导致,客观地反封建,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满足人的需求。随着宗教的改革的不断深入,闵采尔领导的农民和平民掀起了新一轮的宗教改革。闵采尔倡导的信念得救,但他认为,信仰是理性的,使用暴力手段来实现社会变革,建立平等的千年天堂。 1524年至1526年,在德国爆发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在整个德国的大部分地区的战争,全国约2/3的农民参与的斗争。在农民战争中,教会的修道院,教堂被毁,教会财产的损失,牧师扫地,农民战争已经动摇的统治地位的天主教教会在德国。马丁·路德·明确反对农民战争,要求人民服从政府。王子是唯一的组,从失败中受益的农民战争,他们加强了对农民的剥削和扣押该财产的天主教教会在政治,经济和宗教的力量大大增强,加剧了德国的分裂割据状态。路德教

(2)取得合法身份。

宗教改革,德国萨克森州东北部的一个诸侯国,普鲁士成为的路德新教国家,并趁机抓住天主教会的财产,竞争与天主教诸侯。新教天主教诸侯国的战争。在1555年,经过了漫长的战争,双方达成的奥格斯堡条约“建立的”教学国家“的原则,与各诸侯国有权决定他们的臣民的信仰。自那时以来,路德在德国成立的新教派的广大地区获得合法地位,并蔓延到德国以外的一些地区。

(3)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马丁·路德·第一个既定的基督教宗派,传与罗马教廷是不完全一样的罗马教廷的神权政治的严重冲击。分裂的基督教世界,有更符合历史趋势和资产阶级的要求新教的利益。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也开辟了道路,为其他国家和地区,在欧洲,宗教改革。这种改革即将在德国蔓延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在欧洲,加尔文和英国国教已成立,形成了三个主要信奉基督教新教教派。

节目内容有两个困难:第一,闵采尔的农民战争的理解基督教新教构成一个系统。一方有难,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理解闵采尔农民战争的天主教教会在德国的统治动摇的作用。第二个困难,建议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新教的概念的理解的形式说明。

,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九十五条论纲”教学的目的。 “九十五条论纲”是马丁·路德的新教改革的一个标志开始的,它是在什么情况下?它的意义是什么公布?导入这个网格学习。

产生任何照片或插图:“照片上的宽容和马丁·路德·马丁·路德和教皇代表的辩论与PowerPoint插图,在教学过程中交叉使用。学习的社会背景,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原因,问了以下问题的学生:一个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什么问题?在16世纪之初,德国的经济形势?是否具备这些条件吗?问题2,罗马天主教会如何德意志政治控制和经济掠夺?影响德意志什么?,马丁·路德的新教改革的导火索是什么?什么是起始标志?出版的“95论文”什么是重要意义?问题,做你认为改革者应该有意志力?马丁·路德·是否这些品质?请举例说明。然后组织学生阅读,小组讨论,解决问题一个接一个。要引导学生根据老师的回答问题,帮助学生总结和理解,认识到有必要,必然性和德意志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意志力,使学生体验到大无畏的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

关于马丁·路德的新教改革主要内容的教学目的。首先,基石,马丁的新教改革路德和核心理念是“因信称义”,并解释,“正义”的信念,然后引导学生阅读历史方面的基督教教义的“原罪”的概念来理解。教材,以帮助学生了解马丁·路德教会的说教不同的两个方面的改革背景相结合的教义和教会组织,了解马丁·路德的新教改革的本质。

教学的马丁·路德的影响新教改革,天主教会统治的目的。指导学生阅读本节的内容,给一些想:闵采尔的农民战争问题,德国,马丁·路德翻译圣经“的意义是什么?三,什么是“国家教学”的原则吗?的意义是什么?四,什么是新教?学生阅读的基础上,从农民战争的学生的答案,路德教取得了三个方面的法律地位和马丁·路德的新教改革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在欧洲的宗教改革,新教改革,马丁·路德·德国和欧洲。
2。

案例教学的情况下,当进口吸取经验教训问题导入:在西欧中世纪天主教会的立场?请同学们回答前面的课程内容。教师总结:西欧在中世纪,罗马天主教会是最强大的封建领主的精神封建领主的统治阶级的工具,同时也是西欧各国,覆盖王权西欧国家高层政治障碍实现政治团结,经济暴政的教会腐败,掠夺的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不满,要求各国摆脱天主教会的控制,改革天主教。好了,开始的改革在哪个国家?为什么呢?因此,导入课介绍。

案例二中的马丁·路德改革者的品质和性格的分析,将有马丁·路德产生的照片。 ,德国16世纪的宗教改革,马丁·路德在德国创建一个新的时代的现代历史。他了解到,有坚强的毅力和过人的胆识,气魄。 ,他已经成为改革运动的领导者。的著名德国诗人海因里希·海涅在他的书“在宗教和哲学在德国历史上,有是一段路德的最有名的评论,海涅写道,路德”是不仅在最大的在我们的历史上,德国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和因此,所有在德国的长处和短处在他的身上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他是这个时代的喉舌和剑......一个很酷的学单词机和的灵感陶醉在上帝的先知,他的艰苦细致的工作,他费劲理论研究的特点,并在晚上,他拿起笛子,凝视着天空的星星,音乐和神一起的恐惧。他的气质和风格在他的宗教的改革是非常重要的。

解释新教的概念图标。德国宗教改革很快蔓延到其他欧洲国家和地区,路德教取得合法身份在欧洲已经出现在了加尔文主义的新教和圣公会基督教世界的分裂开了。今天在世界上的三大宗教的结构体系是怎样的?

四个问题

勘探学习总结]

(一)课的评价

1。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出版什么的意义是什么?

解决关键:“九十五条论纲”的新教改革开始的标志。

理念引领:答案的内容和影响。

回答提示:“九十五条论纲”否认教皇和教会的权威,引起了德国的国家对罗马教廷的浪潮,并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2。说明马丁·路德的新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解决的关键:“合理的信仰”

想法线:从两个方面的学说,教会组织来回答。

回答提示:马丁·路德的新教改革(略)

(二)学习延伸

阅读材料,请联系相关史实,分析实质。

解决关键的核心理念?的材料实际上是“因着信称义”。

想法铅:马丁·路德的新教改革的背景和内容,结合回答。

回答提示:马丁·路德的新教改革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在本质上,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解除精神枷锁,德意志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就好像“做人”需要花钱一样,否则就属于不会做人,不会做人那么就是说你不是人了。所以你就有原罪。
这个似乎不需要根据这本书吧。赎罪券是天主教为了聚敛教徒财产,谎称只有购买赎罪券的人才会上天堂,用来搜刮教徒财产的一种方式,成为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
赎罪券亦称“赦罪符”,拉丁文意为“仁慈”或“宽免”,后被引申为1免除赋税或债务。1313年天主教会开始在欧洲兜售此券。教皇宣称教徒购买这种券后可赦免“罪罚”。
皇乌尔班二世(PopeUrbanII),于1095年,发动第一次十字军运动,为了让十字军战士加强其宗教信仰,教皇宣布所有参军的人,可以获得减免罪罚。并为每一位十字军人发放赎罪券。教会能够减免罪罚的理论根据,是以为教会掌握要“功德库”,储存基督无限的恩功,和殉道圣徒的多馀有限善功,可以拨给信徒,以抵减他们犯罪应得的刑罚。
16世纪初路德宗教改革。当时的教皇是利欧十世(LeoX,1513-1521),是出身弗罗陵斯豪门麦迪琪(LorenzodeMecici)的儿子,生活豪侈淫佚,而喜爱艺术。因兴建圣彼得大教堂,而以售卖赎罪券为筹款的财路。罗马天主教会宣布只要购买赎罪券的钱一敲钱柜,就可以使购买者的灵魂从地狱升到天堂。这是罗马天主教会掠夺西欧各国人民钱财的卑劣手段。赎罪券变质为教会搜刮钱财的工具,引起了宗教人士及百姓的不满,马丁·路德写成九十五条论纲,斥责教皇的无耻行径。并由此引发对现在都具有深远影响的宗教改革运动。到1562年,因为更正教和罗马教都对赎罪券不满,天特大公会议(TheCouncilofTrent)决定停止赎罪券的发行。

赎罪券引发的宗教斗争是怎样的?

欧洲16世纪和17世纪是宗教争论的年代。马丁•路德是德国北部的一个牧师,性格聪颖而坚强。他进入雷尔福特圣奥古斯丁修道院当修士,并在1508年成为维登堡大学的神学教授。

1513年利奥十世任教皇时,财政濒临破产,为了筹集现款,教廷开始销售赎罪券。就是用一定数目的钱换得一张羊皮纸,允许罪人可以缩短他死后需要待在炼狱里赎罪的时间。路德知道后十分气愤,他走到维滕堡的宫廷教堂的门前,在门上贴出一张用拉丁文写着95条论点的布告,攻击教会销售赎罪券。

1520年,20岁的德国皇帝查理五世在沃永姆斯会议上,判定路德是个在神和人面前的不法分子,禁止所有德国人供他吃喝和留宿,禁止人们阅读他所写的书。

路德则无视教皇的权威,自己动手把全部圣经翻译成德语,使所有德国人民都能亲自阅读和理解“上帝的声音”。1546年2月,路德去世。一些支持路德,抵制罗马教廷的教徒成立了新教,出现旧主教和新教两个对立的教派。

马丁路德

简介
马丁·路德·金
Martin Luther King, Jr

1929年1月15日,小马丁·路德·金出生在美国亚特兰大市奥本街501号,一幢维多利亚式的小楼里。他的父亲是牧师,母亲是教师。他从母亲那里学会了怎样去爱、同情和理解他人;从父亲那里学到了果敢、坚强、率直和坦诚。但他在黑人区生活,也感受到人格的尊严和作为黑人的痛苦。15岁时,聪颖好学的金以优异成绩进入摩尔豪斯学院攻读社会学,后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尽管美国战后经济发展很快,强大的政治、军事力量使它登上了“自由世界”盟主的交椅。可国内黑人却在经济和政治上受到歧视与压迫。面对丑恶的现实,金立志为争取社会平等与正义作一名牧师。他先后就读于克拉泽神学院和波士顿大学,于1955年获神学博士学位后,到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得克斯基督教浸礼会教堂作牧师。

1955年12月,蒙哥马利节警察当局以违反公共汽车座位隔离条令为由,逮捕了黑人妇女罗莎·帕克斯。金遂同几位黑人积极分子组织起“蒙哥马利市政改进协会”,号召全市近5万名黑人对公共法与公司进行长达1年的抵制,迫使法院判决取消地方运输工具上的座位隔离。这是美国南部黑人第一次以自己的力量取得斗争胜利,从而揭开了持续10余年的民权运动的序幕,也使金博士锻炼成民权运动的领袖。
1968年4月4日,金被种族分子暗杀。
美国政府规定,从1986年起,每年1月的第3个星期一为小马丁·路德·金全国纪念日。

一分钟了解马丁路德

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1483~1546)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倡导者,新教路德宗创始人。

马丁·路德的早年生活

出生于德意志埃斯勒本一虔诚天主教徒家庭。父亲原是贫穷自由农民,后又从矿工发展为小炼铁厂厂主,路德的童年在贫困中度过,家境好转后即受到正规教育。曾在曼斯菲尔德、马格德堡、埃森纳赫等地学习。1501年入莱比锡大学,次年获文学士学位,1505年获硕士学位。曾致力研究经院哲学。1505年 5月路德按照父亲的意愿入埃尔福特大学法学院,准备做律师。同年 7月突然改进埃尔福特奥斯定会的隐修院当了隐修士。其原因后人众说纷纭,路德自己解释为:“对自己失去信心”。这可能是指他所经历的一次雷雨袭击(相传他被雷击倒),使他发誓入修院,以寻求上帝宽恕的门径。他在修院中笃诚履行各项虔修神功。1507年领受神父职。1508年转入维登堡大学,次年获圣经学士学位。1510年11月至次年3月,他曾随一奥斯定会修士因公走访罗马。1512年获神学博士学位后,在维登堡大学开设圣经学常设讲座,兼管教会工作。

教会改革思想的萌芽和历史背景

当时封建制度下的西欧,社会危机和教会危机激化。一些民族王侯和市民阶层对现状不满,下层人民苦难更为深重;教廷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威信明显下降,教会内部的改革派已多次发难。路德在大学时期已对当时的世事和教会景况感到苦闷。他在修院虔修和钻研神学、哲学理论时,悉心探讨释除苦闷的真谛,但自觉毫无收获。当他为解除自己“心灵之痛苦”寻找“蒙神赦罪而得救赎”之路时,认识到传统教会要求人们履行的礼仪和神功,并无助于人们解除这种深沉的内心苦闷,经院神学亦只能引领人的心灵走入死胡同。他对中世纪一些具有改革思想的人物如维廉·奥康、J.胡斯等虽有所向往,并受到人文主义者如D.伊拉斯谟等的影响,但尚无意反对传统教会和教皇体制。后人多认为,在这段时期内,他已形成因信称义命题的基本内涵。这一命题的主旨为: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不在于本人自己善行所积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人对上帝的笃诚信仰。当时教会宣称,人们为资助教会而购买赎罪券便能获得赦罪。路德的因信称义命题,正是针对这种说法的神学依据加以抨击。

马丁·路德所引发宗教改革运动

正当路德热心宣传他的新见解时,教皇利奥十世以修缮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为名,派教廷大员到德意志各地兜售赎罪券聚敛资财。不少诸侯及市民阶层对此甚为不满。一向赞助路德的萨克森选侯弗里德里希不许在萨克森选侯区兜售赎罪券,但在萨克森公国并未被禁止,而事实上兜售活动已深入维登堡附近。对此,路德几经犹豫,终于在1517年10月31日(一说11月 1日)以学术争论的方式在维登堡城堡大教堂的大门上张贴出了“欢迎辩论”的《九十五条论纲》。论纲以神学论辩的笔调写成,语气甚和缓;仅指责某些教会弊端而无意攻击教会本身,在第71条中还明确肯定教皇的赦罪权。论纲认为:告解圣事的中心是悔改,而不是向神父认罪;肉身的苦修和禁欲,若无内心的忏悔便毫无用处;靠积累功德赎罪也无益,只有基督的功德才能有助于赦罪;教会的“功库”只在于上帝通过取得基督施行救赎恩典的福音。其因信称义主张在论纲中并未提出。然而,论纲已使赎罪券在德意志各地销路大减,有些地方已无人购买。路德此举得到各阶层支持,同时也触怒了教廷。教廷不顾路德的低调和善意的姿态,于1518年8 月命其到罗马受审。由于选侯弗里德里希和其他德意志诸侯的同情和干预,此举未能奏效。次年7月,亲罗马的神学家约翰·艾克迫使路德在保守势力较强的莱比锡展开辩论。辩论中,路德在艾克的狡黠追问下,终于明确断言圣经权威至上,否认教皇权威,并赞同康斯坦茨公会议所谴责的胡斯的一些观点,这就否定了公会议的无误性。辩论后,艾克宣称他已从路德的言论中取得了谴责路德为异端的依据。次年,路德连续发表《关于教会特权制的改革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信》、《论教会的巴比伦之囚》和《论基督徒的自由》等文章,公开提出教皇无权干预世俗政权。宣称教会如果不能自己进行改革,国家政权应予挽救,并将罗马教会称为“打着神圣教会与圣彼得的旗帜的、人间最大的巨贼和强盗”。他还明确指出:教皇不是圣经的最后解释人,信徒人人都可直接与上帝相通而成为祭司,无需神父作中介。

利奥十世于1520年10月派艾克前往德意志正式宣布开除路德教籍的通谕。路德在诸侯和市民的支持下决定公开对抗,写了《反对敌基督者的通谕》一文,并于12月10日当众烧毁教皇通谕及一些教律。当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为了在政治上与法国抗衡,希望得到教皇的支持,反对路德的改革。因而在1521年帝国会议上,决定执行教皇通谕,给路德判罪。但由于与会诸侯的反对和路德本人在被审讯时的强硬态度,会议最终决定先放路德离去,然后判罪并下逮捕令。路德在归途中,萨克森选侯以拦劫绑架方式把他送进瓦特堡加以保护。路德在瓦特堡隐居期间,致力于圣经的德语翻译。这时,路德的拥护者已经行动起来,宗教改革运动如燎原之火,迅猛发展。

形式在激流中的逆转

路德的激情和行动激发了整个德意志各阶层渴望改革的人们自发奋起。但随着运动的深入,一些权位较高的贵族害怕运动的发展会危及其既得利益,开始动摇。路德对此亦深具同感。1522年 3月他不顾被通缉的身份,从瓦特堡返回维登堡,责备那些行动起来的拥护者“过分了”。他在八次讲道中宣称:“反对以暴力来改革教会。”同年,一些拥护路德的中小贵族,曾以人道主义诗人胡登和骑士济金根为首发动起义。当胡登邀请路德与济金根会见时,路德回答说:“我不愿意靠暴力和流血来维护福音。”对于T.闵采尔领导的农民战争,他也深恶痛绝,并于1524年发表《为反对叛逆的妖精致萨克森诸侯书》。次年又发表《反对杀人越货的农民暴徒》,号召“无论谁只要力所能及,无论是暗地里也好,公开地也好,都应该把他们戳碎、扼死、刺杀,就象必须打死疯狗一样!”在神学、哲学思想方面,路德愈益趋于保守。1525年他发表《论意志的束缚》,驳斥曾支持过他的伊拉斯谟,从此便与人文主义分道扬镳。他又为了圣餐的意义和礼仪问题与U.茨温利展开激烈争论。在1529年马尔堡会谈中,路德拒绝了各方包括茨温利提出的内部和解,一致对抗罗马教廷的建议,终于同瑞士宗教改革派分裂。

著述和贡献

路德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他的许多作品都具有广泛的影响。他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是《圣经》的德泽本。这无疑会使任何识字的人都有可能亲自学习《圣经》,而不依赖教会及其教士们(顺便提一下,路德把《圣经》译成了华丽的散文,对德国的语言和文学产生了影响)。

路德是新教在信仰和制度等方面的主要奠定人之一。自1524年第一本维登堡赞美诗问世起,他写的许多圣诗至今仍著称于世。1529年他编写的《教理问答》和1530年他参与制订的《奥格斯堡信纲》均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他在瓦特堡开始的圣经翻译和修订工作,20余年间从未中辍。这项工作不仅具有重大的宗教改革意义,也是德国语言史和文学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在圣事问题上,他曾于1520年仅承认传统教会所认定七件圣事中的洗礼和圣餐两项,当时曾遭英王亨利八世的反对。以后路德在这方面的见解也趋于保守,主要表现于他主持制定的礼仪改革中,仍保留了一些古老传统。但他于1525年与原修女卡塔琳娜·冯·苞拉结婚,为改革神父独身制开创了先例。

路德及其宗教改革对后世的影响

宗教改革运动所带来的最明显的结果是建立了各种不同的新教派。虽然新教团体只是基督教的一个分支而且不是它的最大的分支,但是它的信徒仍比佛教多,事实上比大多其他宗教都多。

宗教改革运动所带来的第二个重大结果是随之而来的在欧洲广泛进行的宗教战争,其中有些是叫人难以相信的血腥战争(例如从1618年到1648年的德国三十年战争)。即使不考虑这些战争,在随后几个世纪中的欧洲政治舞台上,天主教徒和新教教徒之间的政治斗争都起着一种主要的作用。

宗教改革运动在西欧文化发展中还起着一种微妙难言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1517年之前只有一种国教——罗马天主教,不信奉国教者就被带上一顶持异端邪说的帽子,这种气氛肯定不利于思想独立。宗教改革运动以后,许多不同的国家都接受了宗教思想自由的原则,思索其他学说也比以前安全了。

从长远的观点看,十六世纪和十七世纪的宗教论战所影响的人数实际上不如出现在同一时期的科学进展上的那么多。事实上,把路德排在他的同代人哥白尼之前,其主要原因是路德在宗教改革运动中个人所起的作用确确实实要比哥白尼在科学革命中个人的作用要大些。

1546年2月,路德死于故乡埃斯勒本,葬于维登堡宫廷教堂内。路德一生著作甚丰,除将圣经译成德文外,还有论文、讲道稿、圣诗、书信、笔记等。
马丁·路德
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1483~1546)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倡导者,新教路德宗创始人。

马丁·路德的早年生活

出生于德意志埃斯勒本一虔诚天主教徒家庭。父亲原是贫穷自由农民,后又从矿工发展为小炼铁厂厂主,路德的童年在贫困中度过,家境好转后即受到正规教育。曾在曼斯菲尔德、马格德堡、埃森纳赫等地学习。1501年入莱比锡大学,次年获文学士学位,1505年获硕士学位。曾致力研究经院哲学。1505年 5月路德按照父亲的意愿入埃尔福特大学法学院,准备做律师。同年 7月突然改进埃尔福特奥斯定会的隐修院当了隐修士。其原因后人众说纷纭,路德自己解释为:“对自己失去信心”。这可能是指他所经历的一次雷雨袭击(相传他被雷击倒),使他发誓入修院,以寻求上帝宽恕的门径。他在修院中笃诚履行各项虔修神功。1507年领受神父职。1508年转入维登堡大学,次年获圣经学士学位。1510年11月至次年3月,他曾随一奥斯定会修士因公走访罗马。1512年获神学博士学位后,在维登堡大学开设圣经学常设讲座,兼管教会工作。

教会改革思想的萌芽和历史背景

当时封建制度下的西欧,社会危机和教会危机激化。一些民族王侯和市民阶层对现状不满,下层人民苦难更为深重;教廷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威信明显下降,教会内部的改革派已多次发难。路德在大学时期已对当时的世事和教会景况感到苦闷。他在修院虔修和钻研神学、哲学理论时,悉心探讨释除苦闷的真谛,但自觉毫无收获。当他为解除自己“心灵之痛苦”寻找“蒙神赦罪而得救赎”之路时,认识到传统教会要求人们履行的礼仪和神功,并无助于人们解除这种深沉的内心苦闷,经院神学亦只能引领人的心灵走入死胡同。他对中世纪一些具有改革思想的人物如维廉·奥康、J.胡斯等虽有所向往,并受到人文主义者如D.伊拉斯谟等的影响,但尚无意反对传统教会和教皇体制。后人多认为,在这段时期内,他已形成因信称义命题的基本内涵。这一命题的主旨为: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不在于本人自己善行所积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人对上帝的笃诚信仰。当时教会宣称,人们为资助教会而购买赎罪券便能获得赦罪。路德的因信称义命题,正是针对这种说法的神学依据加以抨击。

马丁·路德所引发宗教改革运动

正当路德热心宣传他的新见解时,教皇利奥十世以修缮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为名,派教廷大员到德意志各地兜售赎罪券聚敛资财。不少诸侯及市民阶层对此甚为不满。一向赞助路德的萨克森选侯弗里德里希不许在萨克森选侯区兜售赎罪券,但在萨克森公国并未被禁止,而事实上兜售活动已深入维登堡附近。对此,路德几经犹豫,终于在1517年10月31日(一说11月 1日)以学术争论的方式在维登堡城堡大教堂的大门上张贴出了“欢迎辩论”的《九十五条论纲》。论纲以神学论辩的笔调写成,语气甚和缓;仅指责某些教会弊端而无意攻击教会本身,在第71条中还明确肯定教皇的赦罪权。论纲认为:告解圣事的中心是悔改,而不是向神父认罪;肉身的苦修和禁欲,若无内心的忏悔便毫无用处;靠积累功德赎罪也无益,只有基督的功德才能有助于赦罪;教会的“功库”只在于上帝通过取得基督施行救赎恩典的福音。其因信称义主张在论纲中并未提出。然而,论纲已使赎罪券在德意志各地销路大减,有些地方已无人购买。路德此举得到各阶层支持,同时也触怒了教廷。教廷不顾路德的低调和善意的姿态,于1518年8 月命其到罗马受审。由于选侯弗里德里希和其他德意志诸侯的同情和干预,此举未能奏效。次年7月,亲罗马的神学家约翰·艾克迫使路德在保守势力较强的莱比锡展开辩论。辩论中,路德在艾克的狡黠追问下,终于明确断言圣经权威至上,否认教皇权威,并赞同康斯坦茨公会议所谴责的胡斯的一些观点,这就否定了公会议的无误性。辩论后,艾克宣称他已从路德的言论中取得了谴责路德为异端的依据。次年,路德连续发表《关于教会特权制的改革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信》、《论教会的巴比伦之囚》和《论基督徒的自由》等文章,公开提出教皇无权干预世俗政权。宣称教会如果不能自己进行改革,国家政权应予挽救,并将罗马教会称为“打着神圣教会与圣彼得的旗帜的、人间最大的巨贼和强盗”。他还明确指出:教皇不是圣经的最后解释人,信徒人人都可直接与上帝相通而成为祭司,无需神父作中介。

利奥十世于1520年10月派艾克前往德意志正式宣布开除路德教籍的通谕。路德在诸侯和市民的支持下决定公开对抗,写了《反对敌基督者的通谕》一文,并于12月10日当众烧毁教皇通谕及一些教律。当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为了在政治上与法国抗衡,希望得到教皇的支持,反对路德的改革。因而在1521年帝国会议上,决定执行教皇通谕,给路德判罪。但由于与会诸侯的反对和路德本人在被审讯时的强硬态度,会议最终决定先放路德离去,然后判罪并下逮捕令。路德在归途中,萨克森选侯以拦劫绑架方式把他送进瓦特堡加以保护。路德在瓦特堡隐居期间,致力于圣经的德语翻译。这时,路德的拥护者已经行动起来,宗教改革运动如燎原之火,迅猛发展。

形式在激流中的逆转

路德的激情和行动激发了整个德意志各阶层渴望改革的人们自发奋起。但随着运动的深入,一些权位较高的贵族害怕运动的发展会危及其既得利益,开始动摇。路德对此亦深具同感。1522年 3月他不顾被通缉的身份,从瓦特堡返回维登堡,责备那些行动起来的拥护者“过分了”。他在八次讲道中宣称:“反对以暴力来改革教会。”同年,一些拥护路德的中小贵族,曾以人道主义诗人胡登和骑士济金根为首发动起义。当胡登邀请路德与济金根会见时,路德回答说:“我不愿意靠暴力和流血来维护福音。”对于T.闵采尔领导的农民战争,他也深恶痛绝,并于1524年发表《为反对叛逆的妖精致萨克森诸侯书》。次年又发表《反对杀人越货的农民暴徒》,号召“无论谁只要力所能及,无论是暗地里也好,公开地也好,都应该把他们戳碎、扼死、刺杀,就象必须打死疯狗一样!”在神学、哲学思想方面,路德愈益趋于保守。1525年他发表《论意志的束缚》,驳斥曾支持过他的伊拉斯谟,从此便与人文主义分道扬镳。他又为了圣餐的意义和礼仪问题与U.茨温利展开激烈争论。在1529年马尔堡会谈中,路德拒绝了各方包括茨温利提出的内部和解,一致对抗罗马教廷的建议,终于同瑞士宗教改革派分裂。

著述和贡献

路德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他的许多作品都具有广泛的影响。他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是《圣经》的德泽本。这无疑会使任何识字的人都有可能亲自学习《圣经》,而不依赖教会及其教士们(顺便提一下,路德把《圣经》译成了华丽的散文,对德国的语言和文学产生了影响)。

路德是新教在信仰和制度等方面的主要奠定人之一。自1524年第一本维登堡赞美诗问世起,他写的许多圣诗至今仍著称于世。1529年他编写的《教理问答》和1530年他参与制订的《奥格斯堡信纲》均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他在瓦特堡开始的圣经翻译和修订工作,20余年间从未中辍。这项工作不仅具有重大的宗教改革意义,也是德国语言史和文学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在圣事问题上,他曾于1520年仅承认传统教会所认定七件圣事中的洗礼和圣餐两项,当时曾遭英王亨利八世的反对。以后路德在这方面的见解也趋于保守,主要表现于他主持制定的礼仪改革中,仍保留了一些古老传统。但他于1525年与原修女卡塔琳娜·冯·苞拉结婚,为改革神父独身制开创了先例。

路德及其宗教改革对后世的影响

宗教改革运动所带来的最明显的结果是建立了各种不同的新教派。虽然新教团体只是基督教的一个分支而且不是它的最大的分支,但是它的信徒仍比佛教多,事实上比大多其他宗教都多。

宗教改革运动所带来的第二个重大结果是随之而来的在欧洲广泛进行的宗教战争,其中有些是叫人难以相信的血腥战争(例如从1618年到1648年的德国三十年战争)。即使不考虑这些战争,在随后几个世纪中的欧洲政治舞台上,天主教徒和新教教徒之间的政治斗争都起着一种主要的作用。

宗教改革运动在西欧文化发展中还起着一种微妙难言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1517年之前只有一种国教——罗马天主教,不信奉国教者就被带上一顶持异端邪说的帽子,这种气氛肯定不利于思想独立。宗教改革运动以后,许多不同的国家都接受了宗教思想自由的原则,思索其他学说也比以前安全了。

从长远的观点看,十六世纪和十七世纪的宗教论战所影响的人数实际上不如出现在同一时期的科学进展上的那么多。事实上,把路德排在他的同代人哥白尼之前,其主要原因是路德在宗教改革运动中个人所起的作用确确实实要比哥白尼在科学革命中个人的作用要大些。

1546年2月,路德死于故乡埃斯勒本,葬于维登堡宫廷教堂内。路德一生著作甚丰,除将圣经译成德文外,还有论文、讲道稿、圣诗、书信、笔记等。
许多教徒就爱歌功颂德,把恶魔当作救世主,真是瞎眼了。

Wikipedia里一篇有关马丁路特的文章:Martin Luther and the Jews,该篇文章引述一段自马丁路特所写的书<On the Jews and Their Lies>,“有关犹太人和他们的谎话”在这本写于他死前三年的1543年的书里,马丁路特建议剥夺犹太人的钱,民权,宗教教学和教育,以及他们被强迫在田地上劳动,或者把他们从德国驱逐或把它们杀死。

马丁路特把犹太人称作“一窝毒蛇和魔鬼的孩子”(马太 12:34 ),“悲惨, 瞎,以及没有感觉”,“确实愚笨的笨人”,“盗贼和抢劫犯”,“懒惰的流氓”,“每日凶手”,和“害虫”,把他们比喻为“坏疽”,并且建议燃烧犹太会堂和学校,把他们的家庭夷为平地和破坏,把他们的著作没收,禁止他们的传教士传教,限制他们的旅行,取缔他们的借贷生意,迫他们在农场赚工资。 路特劝告“如果我们希望从我们的的手里洗掉犹太人对神的冒渎及不牵连到他们的罪,我们不得不与他们分开。他们必须被驱赶出我们的国家”和“我们必须像驱逐疯狗一样的驱赶他们”。最后,他写道:

“这只有依照早些时候从摩西五经里引用的来解释,即上帝已把犹太人打击到‘疯狂、盲目和头脑混乱’。因此若我们不为在耶路撒冷被毁灭后三百年来所有为我们的主和基督徒所流下的无辜的血、以及孩子们所溅出的血(还从他们的眼里、皮肤中发光)报复的话,我们就错了。若不杀他们我们就错了。 反之,我们却让他们自由的生活在我们当中,尽管他们谋杀、诅咒、冒渎、说谎、及毁谤;我们甚至保护且保卫他们的犹太会堂,房屋,生命,和财产。 如此我们使他们变得懒惰和安全并且鼓励他们大胆的刮走我们的钱和货物,同时嘲弄并且轻视我们,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克服、杀害我们这大罪过,以及劫走我们所有的财产(他们每日都企盼祈祷)。现在告诉我他们是否有任何的理由成为我们的敌人,咒骂我们并且努力争取造成我们最后,完全,和永久的毁灭!”

马丁路特提倡八点计划以便通过宗教转化或驱逐来摆脱犹太人:
1.首先放火烧掉他们的犹太会堂和学校,若烧不掉,就用尘埃把它们埋掉或覆盖,不再让人看到一石或余灰...
2.第二,我建议烧掉及灭掉他们的房屋 ...
3.第三,我建议夺走所有他们的祈祷书和Talmudic著作,因在这里他们教导偶像崇拜、谎话、咒骂以及污辱宗教...
4.第四,我建议从此禁止他们的传教士教导丧失生命肢体的痛苦...
5.第五,我建议完全废除公路上对犹太人的安全行为...
6.第六,我建议禁止他们从事高利贷,夺走他们所有的财宝... 任何一位犹太人真诚改变信仰成为基督徒,就从这些钱财中给他一笔 ...“
7.第七,我赞成给每一个年轻和强壮的犹太人一个连枷,一把斧,一个锄头,一个手工纺纱杆,或者一个主轴或一把铁锹,让他们在眉毛的汗中谋生,... 因为当着他们的面我们劳苦是不适合的,而他们却把时间浪费在火炉旁大吃大喝、放屁,夸大他们的主却在我们的汗里冒渎基督徒。不能够了,我们应当把这些懒惰的流氓和他们的座位一起丢掉。
8.如果我们希望从我们的的手里洗掉犹太人对神的冒渎及不牵连到他们的罪恶,我们不得不与他们分开。他们必须被驱赶出我们的国家以及“我们必须像驱逐疯狗一样的驱赶他们 。

在出版了“有关犹太人和他们的谎话”后几个月,马丁路特又写了另一个对犹太人标题为Vom Schem Hamphoras的攻击,在文中他明确地把犹太人等同魔鬼,他又写“在我们的Wittenburg韦登堡教区教堂中,有一只母猪躺靠在石头下让小猪及犹太人吸奶;母猪的后面站着一位犹太教士正抬起母猪的右腿,把右腿抬到母猪的后面,弯下身来吃力地阅读在母猪身后的一本塔木德(犹太圣经),好像他要读一些非常困难及特别的东西,毫无疑问的他从那个地方获得他们的Shem Hamphoras”。 同时,“当犹大吊颈自杀时,他的肠胃喷出;同时,在这样情况下,他的膀胱也会爆破,那时犹太人已准备好抓住那些‘犹大水’和其它宝贵的东西,然后他们大口吞咽和大口地喝,然后他们就被赋予敏锐的目光,能够看到经书里的光彩,即使马太或以赛亚也无法侦查得到的…;也许他们在看他们的神“shed”的腰,发现到那些东西写在那个‘烟洞’….魔鬼再一次把他腹里的污秽排出来,这些是给犹太人或将成为犹太者亲吻、大口吃、大口喝并崇拜的真正圣物;然后就轮到魔鬼大口吞大口吃从他的好信徒上下吐出喷出的….那个魔鬼,他有着天使的猪嘴,贪婪地吞吃那从犹太人的口和肛门流出的东西;这确实是他的特别喜爱的食物,他像在猪圈里的母猪一样的狼吞虎咽…”

诸位相信这就是基督教改革者、新教创始人之一大名鼎鼎的马丁路特所写的吗?他是人是魔?可悲的是,许多新教教会迟至上世纪末才开始唾弃他,与他划清界限,但六百万犹太人的命,唉,为何上帝爱世人,基督爱世人,却把这魔鬼变成基督新教的创办人之一!

路德《九十五条论纲》全文,最好有德语原文

最近在研究宗教,希望有这方面资料。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1517年〕

出於渴慕真道、明辨事理的愿望;文学硕士、神学硕士和维登堡大学常任讲师马丁路德神父拟主持对下列各条进行的公开辩论,并希望不能参加口头辩论者提出书面意见。

01. 当我主耶稣基督说“你们应当悔改”(马太4:17)时,衪的意愿是希望信徒们毕生致力於悔改。

02. 不应当将“悔改”一词理解为忏悔仪式,即教士主持下的告解和补赎。

03. 但它也并非仅仅意味著内心忏悔,若无各种外部的苦行,亦无效能。

04. 赎罪罚应与自恨、即真正的内心忏悔同步进行,直到进入天国。

05. 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他只能赦免凭自己的权力或教会法加於人们的惩罚。

06. 教皇除宣告或证明罪孽已由 神赦免外,他本人不能赦免任何罪过。至多仅仅有权在为自己保留裁决的案件中为人赦罪。即使如此,如果他的权力遭到否认,这种罪仍然未得赦免。

07. 神为人赦罪,还要同时使他凡事谦恭,顺服於他的代表---神父。

08. 根据教会法规,悔罪条例仅适用於活人,而不能加於任何死者身上。

09. 如果教皇在其赦令中始终把死亡期和必要时刻视为例外,那麼,通过他的圣灵对我们来说便是仁慈的。

10. 那些在人临终时愚蠢、恶意行事的神父们,却把教会法的惩罚扩及炼狱之中。

11. 将教会法的处罚改成炼狱处罚的那些稗子,显然是在主教们熟睡时由魔鬼撒下的。(马太13:25)

12. 从前,作为真诚忏悔的考验,教会法的处罚是在赦罪之前,而不是在其后。

13. 临终之人因其死亡而摆脱了一切惩罚,对教会法已失去感觉,故有权免除其惩罚。

14. 不充分的虔诚和爱必然使临终之人感到无比恐惧,而且爱愈少,恐惧愈大。

15. 这种惊惧或恐怖,足以构成炼狱的惩罚,因为这是濒临绝望的恐惧。

16. 地狱、炼狱和天堂的区别似乎就是绝望、恐惧和得救的信念。

17. 对炼狱中的灵魂来说,恐惧似乎会必然减少,爱心则相应地增长。

18. 此时,理性或圣经似乎都未证明,炼狱中的灵魂已超脱於功罪之外,不能滋长爱心。

19. 同时也没有证明,炼狱中的灵魂,至少不是全部,确信自己已经得救,即使我们自己可能对此确信无疑。

20. 所以,当教皇说赦免一切惩罚时,并不真的指所有的惩罚,而仅仅是指他本人所施於人的惩罚。

21. 因此,推销赎罪券的教士们鼓吹,教皇的赎罪券能使人免除一切惩罚,并且得救,便陷入了谬误。

22. 因此,教皇事实上并没有赦免炼狱中灵魂的任何处罚,因为按照教会法的规定,人应在生前接受这些处罚。

23. 如果说有某些人能接受全部免罚的话,那也只有完美无暇的人才能得到,仅有极少数而已。

24. 因此,不分青红皂白地大肆鼓吹赦罪,不可避免地使大多数人受骗上当。

25. 教皇对炼狱一般拥有的这种权力,同每个主教在自己的辖区和每个神父在本教区所拥有的权力相当。

26. 教皇可以出色地批准赦免炼狱中的灵魂,但并非利用他没有拥有的钥匙权,而是为其代祷。

27. 他们鼓吹的仅仅是人的主张,说什麼当钱柜中的银币叮当作响,炼狱中的灵魂即会应声飞入天堂。

28. 显然,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至於教会代祷的功效,仅由 神主宰。

29. 谁能知道炼狱中的灵魂都期望得到赦免呢?因为关於圣赛维林和圣帕斯夏的传说中就有例外的情形。

30. 既然没有人确知自己的悔悟是否达到至诚,那麼就更难探晓其罪孽是否得到全赦。

31. 真诚购买赎罪券的人,如同真诚悔罪的人一样稀少。的确,这种人极为罕见。

32. 那些因购买赎罪券而确信自己得救的人,将同他们的教唆者一起受到永罚。

33. 那些鼓吹教皇的赦宥即是 神的最高恩典、人们由此可与 神复归和好的人,应引起人们的特别警惕。

34. 因为赎罪券的功效,仅同人为的礼仪式苦行赎罪的惩罚有关。

35. 凡鼓吹说,购买灵魂免受炼狱之苦或购买忏悔特免权者便无悔过之必要,均不符合基督之教谕。

36. 真诚悔过的基督徒,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能够获得全面免除罪罚的权利 。

37. 真诚悔过的基督徒,或生或死,就是没有赎罪券,也能分享 神和教会的赐福和恩典。

38. 然而,教皇的赦免和赐福也不容轻视,因为正如我(在第六条中)说过的,它们也是神圣赦免的宣言。

39. 最博学的神学家也很难自圆其说,如果他同时向信众鼓吹赎罪券的特效,又宣扬真诚悔罪的必要性。

40. 真诚悔过的基督徒甘愿为其罪孽受罚,赎罪券的特权却免除了罪罚,并且使人憎恶罪罚,或者说,它至少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41. 应谨慎宣扬教皇的赎罪券,否则,人们便会误以为他们是在选择另一些爱的善功。

42. 必须训示基督徒,教皇无意把购买赎罪券,在任何情况下与善功相提并论。

43. 必须训示基督徒,向穷人布施,或借钱给急需者,都比购买赎罪券好。

44. 因为爱产生了善举,人会变得更好;而赎罪券的手段并不能使人洗心革面,仅仅使其摆脱惩罚而已。

45. 必须训示基督徒,看见一个穷苦有难的人而弃之不理,而把钱花在购买赎罪券上,那麼他买到的绝不是教皇的赦免,而是 神的惩罚。

46. 必须训示基督徒,如果没有多余的钱,就应当留足家庭的用度,不要把钱浪费在购买赎罪券上。

47. 必须训示基督徒,购买赎罪券是自觉自愿的行为,没有人强制他这样做。

48. 必须训示基督徒,教皇赦免信众,更需要和期望的是他们的虔诚祈祷,而不是其钱财。

49. 必须训示基督徒,教皇的赎罪券,只有当他们不依赖它时,方才有用。如果因购买赎罪券而失去对 神的畏惧,那麼赎罪便成了最有害的东西。

50. 必须训示基督徒,假若教皇得知赎罪券兜售者的勒索行为,他宁肯将圣彼得教堂焚为灰烬,也不愿用其牧群的皮、肉、骨来建造它。

51. 必须训示基督徒,教皇会甘愿拿出自己的钱来,甚至不惜卖掉圣彼得教堂,来赈济那些受到赎罪券贩子榨取的人们。

52. 相信赎罪券的拯救功能是徒劳无益的,即使其兜售者,甚至教皇本人以其灵魂作为担保,也没有用。

53. 为鼓吹赎罪券而禁止其他教堂宣扬 神之道的人,便是基督和教皇的仇敌。

54. 在怖道中鼓吹赎罪券的时间同宣扬圣道的时间一样多或更多,便是对 神之道的亵渎。

55. 教皇必然有这样的看法:如果对鼓吹赎罪券这样的小事值得敲钟、游行和举行仪式,那麼对宣扬福音这样的大事,就更值得百倍地敲钟、游行和举行仪式。

56. 教皇宣称他所赐予的赦罪恩惠是取自教会的“宝藏”,基督信徒对此“宝藏”既未充分讨论,也不了解。

57. 显而易见,赎罪券并不是世俗的宝藏,因为兜售者不是免费发放,而是一味地囤积。

58. 赎罪券也不是基督和圣徒们的功德,因为即使没有教皇,圣徒们也施恩於人的灵魂,把十字架、死亡和地狱加於人的肉体。

59. 圣劳伦斯说过,教会的贫穷便是教会的宝藏,不过,他这样说是沿袭了他那个时代的词意。

60. 细加考虑我们便会说,那种宝藏便是基督恩典所赐与教人的钥匙。

61. 因为显而易见,教皇的权力足够自行赦免为他保留的惩罚和案件。

62. 教会的真正宝藏应是充满 神荣耀和恩典的至圣福音。

63. 但这种宝藏自然最使人厌憎,因为它使那在前的将要在后。(马太20:16)

64. 另一方面,赎罪券的宝藏自然最召人喜欢,因为它使那在后的将要在前。

65. 所以,福音的宝藏如同罗网,从前有人用其网罗富人。

66. 赎罪券的宝藏却是这样的网,有人现在用来掠取人的财富。

67. 煽动者竭力鼓吹为最大恩典的赎罪券,实际上只是使某些人借此捞到了好处。

68. 然而,和 神的恩典及十字架的虔诚相比,赎罪券实际上是最微不足道的。

69. 主教和神父们一定要毕恭毕敬地接纳教皇的赦罪特使。

70. 但他们更要使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十分警觉,以防这些人贩卖自己的私货而忽视教皇的嘱托。

71. 那些攻击教皇赎罪券真相的人应受诅咒和谴责。

72. 但那些反对赎罪券兜售者的贪婪和放肆的人却应得到祝福。

73. 如同教皇有理由对那些千方百计阻挠赎罪券发售的人大发雷霆一样。

74. 他对那些用赎罪券作为托词来损害圣爱及真道的人,更应该口诛笔伐。

75. 如果认为教皇的赎罪券有如此大的功效;甚至连做了不可想象的、污辱圣母的也能赦免,这一定是疯话。

76. 相反,我们认为,涉及到罪孽的时候,即使是最微不足道的,教皇的赎罪券也难以免除。

77. 如果说,即使圣彼得今天当了教皇,他也不可能赐予更大的恩典。这不仅亵渎了圣彼得,也亵渎了教皇。

78. 相反,我们主张,不管现任教皇,还是其他教皇,都拥有供个人支配的更大的恩典,那就是福音、宗教权力、医治权等,如经上(林前12:28)所说。

79. 有人说,教皇纹章上的十字架,以及赎罪券兜售者树起的那种十字架,与基督的十字架具有同等效力,那是亵渎。

80. 允许这种谬说流传於民间的主教、神父和神学家们,应对此负责。

81. 对赎罪券的肆意鼓吹,使有学问的人也难以在乎信徒的攻击和敏感的质问下维护教皇的威望。

82. 譬如有人问:“既然教皇为了筹集修建圣彼得教堂的那笔可怜的款项而解救炼狱中的无数灵魂,那他为何不因圣爱的缘故和炼狱中灵魂的迫切需要,将他们统统释放呢?而前者的理由微不足道,后者则正大光明。”

83. 又如:“既然不当为炼狱中已被解脱的灵魂祈祷,那麼为何还要继续为亡灵举行葬礼弥撒或周年弥撒祭呢?为何不允许将为此目的所交纳的款项退回或停止交纳呢?”

84. 又如:“为了金钱的缘故允许不虔诚者和敌对者购赎炼狱中爱戴 神者的虔诚之灵,反而不愿为那被爱戴的灵魂和至爱的缘故将其赦免,这是 神和教皇的何种新恩典?”

85. 又如:“为什麼长期以来事实上已被废止不用的忏悔法规,现在又因发放赎罪券而再次实施,好像它们仍然存在和生效似的?”

86. 又如:“教皇是当今的富中之富,他的钱比古时最大的富豪克里沙士还多,那他为什麼要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而不掏自己的腰包来建造圣彼得教堂呢?”

87. 又如:“那些通过至诚悔罪已经获得了全面赦免和蒙福的人,还能从教皇那里得到什麼样的赦免和恩典呢?”

88. 又如:“假若教皇不是像今天这样每天一次,而是每天百次地将赦免和祝福赐与每位信徒,那麼教会的赐福岂不是更大?”

89. “既然说教皇发售赎罪券是为了拯救灵魂,而不是为了金钱,那麼,他又为何废止了从前允诺的具有同等效力的赦免和宽宥?”

90. 不用理性来消除信徒的疑虑和争端,而仅凭武力压制,那就只能使教会和教皇成为敌人的笑柄,而使广大基督徒感到痛心。

91. 如果按照教皇的精神和意愿来宣扬赎罪券,那麼所有的疑虑都会很快消除,甚至不再存在。

92. 是要离开这样的先知:他们向基督信徒鼓吹“平安,平安”,实际上并没有平安。

93. 向基督信徒宣扬“十字架、十字架”,而实际上没有十字架的先知们应当蒙福。

94. 应当告诫基督徒通过苦行、死亡和地狱,忠心追随其主基督。

95. 唯有经历各种苦难,而不是虚假的平安担保(徒14:22),才能有把握进入天国。
本文标题: 赎罪券的神学依据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8622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一定要控制住正常范围内吗 如果偏高一点会怎样美国地大物博,为什么没有陷入“资源诅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