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岳飞,于谦同样的力挽狂澜,为何郭子仪可以富贵余生

发布时间: 2022-06-30 09:01:3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0

郭子仪为何历经四朝而不倒?《资治通鉴》如何评价他?古今中外,掌握军权的功臣总是难以善终,比如汉朝的韩信、宋代的岳飞、明朝的蓝玉,...

郭子仪,岳飞,于谦同样的力挽狂澜,为何郭子仪可以富贵余生

郭子仪为何历经四朝而不倒?《资治通鉴》如何评价他?

古今中外,掌握军权的功臣总是难以善终,比如汉朝的韩信、宋代的岳飞、明朝的蓝玉,等等。

但唐朝名将郭子仪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屹立不倒,可以说是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功臣善终的奇迹,他活到85岁的高手,寿终正寝。

唐德宗继位后,甚至仿照周武王尊称姜子牙为“师尚父”,赐号郭子仪为“尚父”。郭子仪弥留时,德宗派儿子舒王李谊代表他亲自前往省问,郭子仪的一生可谓“宠遇冠于人臣”。这所有的一切,古往今来多少文臣武将欲求其一而不可得。

为什么郭子仪能够做到功高而主不疑,破了“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这一千古不变的定律?



综合看来,郭子仪能够长久富贵而又善终的主要原因是:他为人谨慎,擅长中庸之道,懂得“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潜规则,心态宽容大度,做到这一点是相当不易的。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十二月,有人掘了郭子仪父亲的坟墓,可是盗贼却没有抓到。人们怀疑是朝中宦官鱼朝恩指使人干的,因为鱼朝恩一向嫉妒郭子仪,并向皇上屡进谗言,一再阻挠皇上任用郭子仪。

郭子仪对于祖墓被毁的原因心里也是明白的。他入朝时,皇帝先提起此事,郭子仪哭奏道:“臣长期主持军务,不能禁绝暴贼,军士摧毁别人坟墓的事,也是有的。这是臣的不忠不孝,招致上天的谴责,不是人患所造成的。”

满朝的公卿大臣原来都很忧虑,怕郭子仪闹出事端。但郭子仪首先想到的是国家安危事大,朝廷的安稳远比自己私事重要。他不因自己位高权重而借机打击报复别人,而以自己吃亏为能事,真是古来罕有之。

一般情况下,郭子仪在家里接见朝中官员时,他的姬妾从来不用回避。这样做其实不是让别人看到自己的老婆有多漂亮,而是说明自己对客人如家人一样,拉近了与众多官员的距离。只是有一次朝廷官员卢杞前来拜访时,郭子仪赶紧让众姬妾退下,自己正襟危坐,接待这位“鬼貌蓝色”的当朝命官。

卢杞走后,家人询问原因,郭子仪解释道:

“卢杞此人,相貌太过于丑陋,最怕人说他,哪个说他他必心里相记,我不让姬妾见到他,是怕她们见到她的丑样会笑出声来,卢杞必然怀恨在心,现在他是小官,万一将来他大权在握,追忆前嫌,我郭家就要大祸临头了。所以我这样做,是给他留点情面,也是为我们郭家留下后路呀”。

后来卢杞当上宰相,小人得势,害了不少人,总是将其置于死地,唯独没有找郭子仪家的麻烦,这也应验了之前郭子仪预言和判断,一场大祸被郭子仪消弥得不着痕迹。



郭子仪宰相肚里能撑船,退一步海阔天空,甚至于连可以有嘲笑别人的机会都让自己给抹去了,全无当朝权臣的狠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历史上很多将相往往都是自认为自己能容人,其实他们只是能容臣下,却不能容皇帝,这些人总是认为自己清正高尚,以民为本,以死谏皇帝为荣。实际上如果遇到好皇帝是好事,不然的话,还是会有杀身之祸的。

而郭子仪不仅能容民众,手下,官员,而且对皇帝也是能容的。

有一次他任命了一个州县级别官员,但是这位官员是要皇帝批准的,但是代宗皇帝竟然没有批准。

郭子仪的部将们都很生气,都认为郭子仪功高盖世,是中兴大将,权倾朝野,皇帝这样做太伤人自尊心了,太不给郭大帅面子了。当时就有人鼓噪而动:大帅,现今有些节度使随便封几个官,皇上都批准,大帅不过封了个小官,皇帝就这样小气,实是没有拿将军当一回事。

郭子仪大笑,说:你们不知呀,皇上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这些节度使手里有军队,不答应他们的要求他们就不会听命,这样做是因为皇帝怕他们造反呀。而对我却不怕我有所回应,那是将我当成心腹自己人呀。

郭子仪解释后,众将皆服。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郭子仪的度量之大,为人所深佩。要是换了别的大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说不定马上就起兵造反了。



唐德宗建元二年(781年)六月十日,郭子仪以85岁的高龄辞世。

唐德宗沉痛悲悼,废朝5日,下诏书高度评价和追念他。按规定,一品官坟墓高1丈8尺,但皇帝特下诏给他加高10尺,以示尊祟。君臣依次到府第吊唁,皇帝还到安福门临哭送行。

郭子仪生前死后,哀荣始终。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价郭子仪说:

“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疾,穷奢极欲而不非之。”

郭子仪功高盖主,为什么最后还能安然无恙?

郭子仪是著名的将领,手握重兵功高盖主,但他却善始善终,主要是他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从我国历史上来看,功高盖主的将领结局都不太好,而著名将领韩信也有一句话叫“狡兔死走狗烹”。而唐朝的郭子仪却是个例外,他曾经几次力挽狂澜拯救了唐朝,创下了极大的千秋功业,也是历史上极少数能够功德圆满的名将,主要是做到了以下几点:第一点有胸襟。郭子仪的胸襟是非常大的并且能够忍辱负重,当安史之乱爆发之后给了他一个绝佳的表现机会,在他的带领下大军一路势如破竹并且获得了不世之功,虽然最后背了黑锅被剥夺了兵权,但他仍然没有任何怨言,依然以朝廷大局为重忠心耿耿。

二、第二点不计前嫌。在公元760年,郭子仪又被任命为节度使,但是中间唐代宗继位后,他又被离间诬陷再一次失去了兵权,直到公元763年吐蕃率20万大军入侵,这个时候郭子仪依然挺身而出,虽然他接到了皇上的诏书,但当时他手里只有20名亲兵,于是他迅速的组织队伍进行反击,经历了无数艰难最终赶跑了吐蕃。当所有人都在看皇上笑话的时候,郭子仪却主动站出来为皇上分忧,不计前嫌,所有都在以朝廷大局为重与敌人浴血奋战。

三、第三点做事光明磊落,知道激流勇退。这是郭子仪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当他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之后并没有任何的眷恋权力,并且在合适的时机选择激流勇退,这也是他最高明的地方。当他闲赋在家的时候经常把大门敞开,一切行动都是在阳光下进行,将他所有的行动都暴露在外让皇帝安心,所以郭子仪能够善始善终。

个人认为郭子仪不会跟人树立仇敌,结了仇也会想办法的去化解掉,好相处格局高,知足,忠心耿耿,谨慎,善于尊重他人所以做到了过高盖主而安然无恙。
虽说他功高盖主,但是他一直以来都不问朝政,最后也是直接告老还乡了,所以皇帝并没有针对他,最后安然无恙。
首先是他早早的就退官了,而且他没有在朝廷当中得到什么重要的职位,皇帝也没有对他有戒备心。

郭子仪为何能做到功高盖主,还能善始善终呢?

主要是郭子仪没有那取而代之的野心,他处处谨小慎微,遮掩锋芒,因此他才能让唐帝王对他放心,得以善终。当然客观点说,安史之乱成就了郭子仪功高盖主的功勋,但安史之乱也让唐帝王对像郭子仪这样的功臣大将心生猜忌,于是唐帝王也有心敲打,以及打压郭子仪的实力,所以郭子仪只能百般低调,向唐帝王表忠心,因此他才能善始善终。

安史之乱

如果没有那一场安史之乱,也许唐王朝还会是那个歌舞升平的盛世,安禄山等一些手握重兵的节度使也会是唐帝国忠实的臣子。可惜一场叛乱,彻底打破了唐朝盛世的假象,唐王朝迅速由盛转衰,同时唐帝国也面临着灭国的威胁。

就在这危急时刻,作为唐朝将领的郭子仪挺身而出,积极投身到平叛的战争中。并且因为郭子仪出色的军事能力,多次大败叛军,郭子仪威名远扬,他也成为唐肃宗身边最得力的将领,颇受唐肃宗的重用。一时间郭子仪手握重兵,成为唐王朝委以重任的能将。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因为郭子仪的神勇,很快唐帝国收复两京失地,似乎这场叛乱眼看就要被平定,而郭子仪也因此成为唐帝国最厉害的功臣。厉害到叛乱还没有完全平息,唐肃宗已经开始对郭子仪不放心了。当然也不能完全怪唐肃宗,毕竟郭子仪手握重兵,又威名远扬,在如此敏感动荡的时期,谁又知道郭子仪会不会生出反心呢?

尤其是安史之乱的前车之鉴就历历在目,曾经安禄山也是唐玄宗手下最忠心的臣子,安禄山甚至为了向唐玄宗表忠心,不惜认下杨贵妃为母,恭顺得就真的像个孩子一般,可最后不也发动叛乱,差点就亡了唐王朝,所以唐肃宗对郭子仪有猜忌也理所当然。

而且最主要的是,一场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的盛世一去不复返,并且唐王朝对于节度使与大将们的掌控力也大幅度下降,这也是唐朝后期直接灭亡的原因。所以唐肃宗对郭子仪的猜忌不是毫无根据的,于是唐帝王的心中对郭子仪埋下了猜忌的种子。

宦官陷害

有了猜忌就容易生出嫌隙,尤其是在有小人挑唆之下。安史之乱之后,唐朝的历史上就不得不提一类人,那就是宦官,因为从唐肃宗开始,宦官就因为拥护皇帝登基,渐渐地走上唐王朝的历史舞台。唐代宗也是由宦官拥护登基的,于是唐代宗的身边也有几个厉害的宦官,比如鱼朝恩。

要知道宦官想要权力不失,那肯定要在前朝掌控群臣,一般臣子都还好,可要像郭子仪这样力缆狂澜的功臣将领,一个内廷官宦估计他自己都没有自信可以让郭子仪完全听从他的命令。也就是说从鱼朝恩的利益上来看,郭子仪功臣身份以及手握重兵的实力,已经威胁到他的权力。

再加上宦官应该是最了解皇帝心思之人,因此鱼朝恩也深知唐代宗猜忌郭子仪之心,于是鱼朝恩时常在唐代宗面前说郭子仪的坏话,大抵不过就是功高盖主,或是另一个安禄山之类的话,虽然技术性含量不大,但却是非常有用,唐代宗也因此对郭子仪心生不满。

之后便发生郭子仪在外带兵打仗,鱼朝恩趁着郭子仪外出征战之时,挖了人家祖坟一事,而且唐代宗还默许了这一切。虽然这事看似非常荒唐,但仔细想想就有些细思极恐。因为一旦郭子仪回京兴兵问罪鱼朝恩,那便坐实了郭子仪反叛之心。只要郭子仪稍有差池,那么唐代宗心中的猜忌,就会变成事实,郭子仪就会成为唐帝国诛杀的叛将。

做忠臣还是枭雄?

也就是说那时的郭子仪是进退两难,一方面唐帝王已经表现出对他深深不满,连掩藏都不掩藏,就差直接告诉郭子仪,要不你反了吧,让唐军队名正言顺地灭掉你,正好安了帝王之心。一方面郭子仪手握重兵,能力与实力俱在,乱世出英豪,尤其是在唐王朝已经不复强盛之时,郭子仪是有枭雄的资本与实力的。

其实没有人知道郭子仪的内心到底是怎样挣扎的,但最终郭子仪的选择却是,非常诚恳地对着唐代宗自我深刻检讨,并且还说自己常年在外征战,挖人家祖坟构建军事防备的事没少干,因此自家祖坟被挖,这是天道循环。

郭子仪用实际行动告诉唐代宗,他在忠臣与枭雄之间,人家选择做个忠臣。唐代宗也乐意成全他的愿望,毕竟有个忠臣的代价不过就是荣华富贵,可要是逼成了一个枭雄,那可就有灭国之祸了,当然为了让唐代宗更加放心,郭子仪还几次请求退休,将忠臣之心晾给唐代宗看。

恩宠不断

之后唐代宗还将最宠爱的女儿升平公主许配给了郭子仪的儿子郭暧,郭子仪一家也就成了皇亲国戚,荣华富贵不断,皇恩浩荡,成了那时唐王朝最显贵之家。这是唐代宗给郭子仪的无限荣宠,当然也是唐代宗在有意拉拢郭子仪,似乎在说,好好干活,只要不谋反,郭子仪一家就是唐王朝显赫贵族。

尤其是后来郭暧因为醉酒打了升平公主后,唐代宗不仅没有问罪郭家,甚至当郭子仪将儿子捆绑负罪之时,唐代宗还安抚郭子仪,说是升平公主不懂事,给了郭家做大的宽忍与恩宠。而郭暧也就成了唐朝历史上,唯一一个敢打公主的人,可见唐代宗对郭子仪一家的恩宠有多大。郭子仪就算真有什么想法,估计也被唐代宗这般荣宠给打散了吧。

郭子仪确实是唐朝一位功高盖主且实力不凡的能将,他也一度让唐帝王深深猜忌以及打压,但郭子仪没有枭雄的野心,或者说现实情况让他不敢生出这样的野心。再加上皇帝对郭子仪一家天大的荣宠,恩威并施的手段,也让郭子仪不敢有二心的同时,只能无时无刻不谦逊地向皇帝表忠心。因此他的低调与诚恳的忠心打动了唐帝王,所以他功高盖主,但可以善终。

因为郭子仪这个人特别聪明,他知道怎么样跟别人相处,也知道怎么样消除别人的猜忌,所以他始终能够保证自己的安全。
因为郭子仪其实是一个非常谦虚的人,他知道怎么样让自己的权利过度给别人,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降低危险。
因为郭子仪很低调。首先郭子仪不炫耀自己的功劳,也不结党营私,让自家门户大开减少了不少猜疑,再加上郭子仪放下了权力,努力的去贪图享乐,让皇帝不用去提防自己,这样才郭子仪免去兔死狗烹的结局。
这是因为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而且做事情也非常的有分寸,并且也非常的忠心耿耿,所以最后得到了善终。
本文标题: 郭子仪,岳飞,于谦同样的力挽狂澜,为何郭子仪可以富贵余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8191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水母的光是怎么发出来的呢APP“春香阁”诈骗一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