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张飞形象这么多争议

发布时间: 2022-06-23 00:59:4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0

正史中的张飞被人误解了多少后世对张飞的了解,多半是从演义小说和戏剧中得来,如果要说历史上真实记载的张飞,那就不一定都清楚了。不但...

为什么张飞形象这么多争议

正史中的张飞被人误解了多少

后世对张飞的了解,多半是从演义小说和戏剧中得来,如果要说历史上真实记载的张飞,那就不一定都清楚了。不但不清楚,反而误解多多,比如他真实的形象和秉性,就很容易被《三国演义》误导,甚至就连他的名字,也多半没有弄清楚。那么历史上真实张飞的英雄本色,又是什么样子呢?

名不正则言不顺

张飞第一样因误导而受损的东西,就是他最基本的权利——姓名权。

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讲解张飞,首先当然要弄清楚他真实的名字是什么。《三国志》卷三十六《张飞传》有准确的记载:“张飞字益德,涿郡人也。少与关羽俱事先主。”这段史文告诉我们,张飞准确的名字是:名飞,字益德。“益德”的益,是增益的益,收益的益,利益的益。古人有名,还有字,两者的用途并不相同。名是用来彼此相区别,张三李四,避免混淆。而字,后世叫做表字,主要用途是在社交场合中显示礼貌。大体的规矩是:称呼别人,一般要称他的表字,以示尊重。称呼自己,则要称名,以示谦虚。比如刘备在提到诸葛亮时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这见于《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而诸葛亮向后主上奏《出师表》,开头就是“臣亮言”三个字,这见于《文选》卷三十七。名和字,总有意义上的某种联系。张飞的益德,意思就是不断增加品德。不断增加品德,将来就能腾飞,这正是当时儒家思想盛行的体现,完全是有密切联系的啊。当时的人,用“德”字来取名字的现象非常普遍,庞德、庞德公、刘玄德、曹孟德。这实际上也是儒家伦理道德盛行的折射和反映。但是,张飞的名字,上千年之后却被人擅自改了。是谁这样胆大呢?就是写《三国演义》的罗贯中。罗贯中大概以为,你张飞要飞,没翅膀怎么飞?看你二哥关羽,都有长羽毛的翅膀,你也应当有翅膀嘛!于是自作主张,把人家张飞的表字改了。怎么改呢?改成羽翼的翼,意思也是翅膀,这不就同关羽的羽,配成了一对羽翼了吗?这样你们两个,既是刘备的左膀右臂,也是刘备的一对翅膀。所以《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回就说:“姓张,名飞,字翼德。”你会说了,那么这会不会是偶然的笔误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书中多次提到张飞的表字,都是羽翼的“翼”,可见绝非偶然,而是存心。这样一改,不仅破坏了张飞原来名字的文化含金量,而且从此谬种流传,不知道忽悠了多少三国迷。弄得现今的游客,甚至还是很有文化的诗人,到了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看到张飞塑像前面的说明牌上,按照史书写的是“字益德”,还说是没文化,写错了。这里纠正谬种流传的名字,意图有二:一是为这位在咱们四川曾经造福一方的父母官张飞张益德,正儿八经维护一回长期受损的姓名权;二是就从最基本的名字开始,好好认识一下真实张飞的英雄本色。

罗贯中画蛇添足损害张飞知名度

张飞第二样因误导而受损的重要东西,是知名度。

损害他知名度的,又是写《三国演义》的罗贯中。那么罗贯中是怎样损害他知名度的呢?先来看看张飞“喝断长坂坡”的故事,这大概是张飞在一般读者心中最熟悉、最出彩的一段经历了。那么在这段故事里,张飞有什么精彩表现,其中又有哪些内容是被扭曲了的呢?据《三国志》卷三十六《张飞传》记载,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张飞跟随刘备,经受了一场生死大考验。当年九月,曹操出动大军,杀向南面荆州的首府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市),决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荆州,还要把寄居在此的死对头刘备,一并灭了。荆州的行政长官刘琮,举手投降曹操,刘备仓皇向南撤退。曹操立即抽调精锐骑兵跟踪追击,一天一夜急驰三百多里,终于在当阳(在今湖北省当阳市)城北的长坂坡,把刘备一行追到了。虎将张飞,第一次独当一面大发虎威,就在长坂坡前。而罗贯中损害他的知名度,也同他这场发威直接相关。话说刘备在前面打马狂奔,张飞与二十名骑兵在后面掩护。当时的长坂坡前,有一条河横断道路,虽然并不宽广,但是水深流急,难以涉水横渡。刘备一行刚刚通过木桥,张飞即指挥手下健儿,把桥砍断拆毁。等到曹军骑兵来到北岸的断桥头上时,已经无法过河。张飞立马南岸,横长矛,睁双眼,高声发出流传青史的怒吼:“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这里的“身”字,乃是当时的习用语,意思就是“我”。前面说了,当时称呼自己,照例是要称名,以示谦卑。现今他称呼自己,不说张飞,而说张益德,这是为什么呢?很简单,这是有意抬高自己,表示对敌人的藐视。对朋友要尊重,对敌人要藐视,他是很有原则的。他这一声怒吼发威,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史书说是:“敌皆无敢进者,故遂得免。”刘备和诸葛亮一行,安然脱险,这是事实。但是,把脱险的原因说成是“敌皆无敢进者”,就不免夸张了。曹军对张飞的威名,确实是如雷贯耳。但是,要说对方就恐惧得不敢向前冲了,那也未必。因为对方涌来了五千人马,其中的主力,又是赫赫有名的“虎豹骑”,也就是虎骑兵和豹骑兵的合称。《三国志》卷九《曹仁传》裴松之注引《魏书》记载,曹魏军队的虎豹骑,被称为骑兵中的“天下骁锐”。现今北京的故宫博物院,就收藏有“豹骑司马”的官印。相形之下,张飞只有二十多名骑兵,你说对方敢不敢向前冲?其实,对方止步不前的关键原因,还在于河流的阻挡。桥梁被毁,水流湍急,很难强渡,再加上张飞的怒吼发威,最后就收到了期望的效果。

那么罗贯中怎么会损害到张飞的知名度呢?《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对上面这段真实的历史场景做了改编。张飞的怒吼,《三国志》卷三十六《张飞传》上原本是“身是张益德也”,清清楚楚六个字。罗贯中改成了八个字“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这就有问题了。首先,他加上的“燕人”两个字,意思是先秦时期燕国故地的人。但是,加这两个字,增添不了张飞的光彩,反倒灭了他的威风,损害了他的知名度。为什么呢?想想看,如果你是某个领域顶尖的天王巨星,骨灰级的、王牌大腕儿,只消报出尊姓大名,就能把对方吓倒,对不对?比如在篮球界,只消说“我是乔丹”,在足球界,只消说“我是小贝”,那就足够了。姓名前边还要加上说明,说明自己是何方人氏,这就清清楚楚地证明:你的知名度还不够,腕儿还差得多,所以生怕对方不晓得。而自从关羽在万军之中,杀了袁绍手下河北第一名将颜良之后,“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的威名,就在曹营中打响了,传遍了。正是因为自己大名鼎鼎,所以张飞才会在断桥边上有这大声一吼。既然名声在外,响当当地人尽皆知,那么在沙场上的同行面前,还用得着加“燕人”两个字吗?万一对方把“燕人”,错听成了发音相似的“阉人”,不是更糟糕更搞笑吗?所以,罗贯中这一改,实在是画蛇添足的败笔,而且还损害了张飞张三爷的知名度。

不过,实事求是地说,损害张飞姓名权和知名度的始作俑者,还不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在此之前问世的元代《三国志平话》,就已经把张飞的表字“益德”,改成了“翼德”;在长坂坡前的那一声怒吼,也写成了“吾乃燕人张翼德,谁敢共吾决死?”可见整个过程,是《三国志平话》实施侵权和损害在先,《三国演义》跟着侵权和损害随在后。今天我们要想来认识张飞的真实形象,就不能不把来龙去脉搞清楚。

张飞极具政治眼光

张飞第三件因误导被损害,而且扭曲最严重的东西,就是他真实的形象。后世流传的张飞,被弄成了一个作风鲁莽、性格暴躁的粗线条人物,与程咬金、李逵有一拼。但是,历史上真实的张飞却完全不是如此。

证据不用多举,只消来看张飞第一次取得的辉煌胜利,也就是义释严颜的江州之战,就会完全明白。建安十八年(213),刘备喧宾夺主,动手攻占益州。益州的军政长官刘璋在成都顽强抵抗。为了加强攻势,刘备便在第二年,从荆州紧急召唤张飞等人,跟随诸葛亮率军赶往益州增援。江州之战,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打响了。古往今来,从江汉平原进入天府之国,最近便的交通大动脉就是长江。张飞等人沿江西上,很快就到达益州东部最重要的军事要塞江州城下。江州,在现今的重庆市区,当时是巴郡的首府。不过,江州虽然地位重要,这时的防守兵力却相当薄弱,因为刘璋的主力兵团,已经集中在江州的西北方向,正在全力保卫益州的中心城市成都。因此,张飞很快就将江州的城池拿下,生擒了对方的主将严颜。于是便出现了《三国志》卷三十六《张飞传》中记载的生动一幕。张飞责骂被捆绑的严颜说:“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我们大军来到,为何不举手投降还敢出兵顽抗?严颜毫无畏惧,也高声叫道:“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你们不讲道义,侵占我们益州。我们益州只有不怕死的断头将军,找不到怕死的投降将军!张飞听了勃然大怒,高声传令:把严颜拖出去斩首示众。严颜视死如归,神色不变,又顶了张飞两句:“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砍脑袋就砍脑袋,你发怒干什么!结果张飞对严颜的骨气很是欣赏,当场把他释放不说,还作为上宾热情对待。史书中对这场战役的具体作战经过一笔带过,却把张飞和严颜的对话忠实记录在案,可见对此更加重视。而这一历史场景,确实也很精彩。在严颜这一方,前面四句回答可谓义正辞严,很有骨气;后面两句不仅视死如归,更是暗含讽刺:砍脑袋就砍,发怒干什么!言外之意,你恼羞成怒了,我的话戳到你的痛处了,把严颜的硬骨头精神展现无余。其实写严颜,根本目的还是为了衬托张飞。张飞越是被对方斥责、顶撞甚至讥讽,他反而越是欣赏对方,这才能够显示出他那罕见的度量。总之,张飞在这里的形象,已经不是一个粗鲁残暴的武夫,而是一位心胸宽广、赏识人才的君子。

但是,如果这杯茶只品到这里,真正的味道其实还没有品出来。真正的味道在于张飞处置严颜的背后,他在政治上的深谋远虑和细密考量。严颜的籍贯和家族,陈寿《三国志》完全没有记载。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地方志,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憾。书中卷十二记载严颜是“临江人”。这临江县,是巴郡的属县,即今重庆市的忠县。古代巴蜀的巴,是以现今重庆市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包括了所谓的“三巴”,即巴郡和相邻的巴东、巴西两郡。当时这个地区的民风,据《华阳国志》卷一记载,有两大相互关联的特点:一是“其民质直”,即朴实耿直。二是尚武精神,将领出现多,所以俗语总结为“巴有将,蜀有相”。而严颜的严氏家族,又是临江县的土著大族:“临江县:严、甘、文、杨、杜,为大姓。”孙吴的名将甘宁,就出自临江县的甘氏家族。而严颜家族,排名高居五大家族的第一名,地位还在甘氏家族之上。严颜之所以会有非凡的骨气,一是深受本地耿直民风的熏陶,生性就当不来软骨头。二是他的家族是当地第一名门,他不能给本家族丢脸。三是他就在巴郡家乡本地,保卫第一军事要塞,更不能给本地的将领群体丢脸。

知道了严颜的背景和性格,再来看张飞对待严颜的一系列举动,就不仅仅是一般性的君子风度,而是极具政治眼光的深谋远虑了。深谋远虑至少有三点:第一,严颜既是巴郡将领群体的代表,又是巴郡地方大族的代表,优待他,对于争取益州本土上层社会强势群体的支持,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示范带头作用。第二,严颜的性格朴实耿直,一旦成为座上宾,他会尽心尽力帮助你,而不会搞阴谋,耍诡计。第三,要想获得严颜的真心支持,必须先给足严颜的面子,让他充分表现出视死如归的硬骨头精神之后,然后再来释放他,这样才能保护他的形象不受损害,避免他以后被人耻笑,这就是争取严颜时在方法上的周密细致考虑。

明白了以上这三点,再来回味张飞的言行和举动,味道就真的是好得很了。这一切充分说明,真实的张飞张三爷,不是戏剧当中只知道叫喳喳的粗鲁莽撞人,而是具有深谋远虑的细心周到人。《三国志》卷三十六《张飞传》说他宽大严颜之后,“飞所过战克,与先主会于成都”。从此张飞一路顺顺利利,就打到成都同刘备会师了。可见义释严颜收到的政治效果,确实非同一般地好。关羽在樊城抓到勇将庞德,三下五除二就把庞德砍了脑袋。对比之下,张飞就比他的二哥,心思更加细致,考虑更加长远了。

关羽有两个形象:一个是历史记载的,可以称为历史关公;另一个是文化塑造的,可以称为文化关公。张飞与他二哥很相似,也有两个形象,即历史张飞和文化张飞。但是,关羽形象变化的特点,是不断被美化,被拔高;而张飞形象变化的特点,则是一再被损害,被矮化,这实在是不公平。因此,认认真真替张飞维护一回应有的权利,正是我们认识他英雄本色的第一步。由此也可以看出,至少对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而言,孟子所说的“尽信书,不如无书”,是完全适用的。不是说这部小说写得不好,只不过是不能把它视为正规的史书来相信而已。其实,就是正规的史书,孟子的话也用得着。

这正是:义释严颜谋略在,张飞乃是细心人。

《三国演义》中张飞人物形象分析

小说《三国演义》中,张飞是位重情重义嫉恶如仇,肤色黝黑的壮汉,同时又武力过人,曾多次主动挑战号称天下第一的吕布,吕布竟曾一度忌惮张飞,为人勇猛,嗓门大更是人物一大亮点,曾率二十骑兵于长坂坡吓退曹军。是蜀汉大臣中少有的个性鲜明的武将。传闻身高有8尺。

可是张飞脾气暴躁,对士兵非常严厉。刘备时常劝张飞:“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但张飞不听。果然张飞就是死在其部下之手。

扩展资料:

关于张飞的相关争议:

据明代卓尔昌《画髓元诠》记载,张飞不但喜欢画美人,书法上更是擅长草书。《丹铅总录》中记载,涪陵有一刁斗铭,上面的铭文就是张飞所写。 而张飞所佩戴的刀以及立马铭上的字,也都是张飞所铭刻。元代画家吴镇曾作诗对张飞的书法进行了高度评价,说魏国的钟繇、吴国的皇象在书法上的造诣恐怕都难及张飞。 据传,张飞还会作诗赋,他迅游真多山时,有感而发,写下了《真多山游记》。

但是,《三国志》中提及蜀人善书画者,仅一诸葛瞻。之后迄明初之各类书画著录,其重要而见诸《四库全书》者,如《采古来能书人名》、《书品》、《文字志》、《书断》、《述书赋》、《法书要录》、《历代名画记》、《墨薮》、《宣和书谱》、《书小史》、《图绘寳鉴》、《书史会要》,凡此诸书中皆未见张飞。而传世诸法帖亦罕及张飞之作品。因此,蔡东洲指出诸种所谓张飞作品尽属明人之伪作,张飞儒雅化为明人之“功劳”,惟在辨伪上犹可申论。

此外,传说为张飞所作的《真多山游记》,诗中的“玉炉三涧雪”实为改编自《西江月》的词牌名,始创于全真教始祖王重阳,带有后起内丹思想,并非汉末魏晋之道教,应为后世伪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张飞 (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张飞为人勇猛,曾率二十骑兵于长坂坡吓退曹军。而且书法不错,擅画美人,现今仍有其墨宝、画像留下。张飞对有学问的人很礼遇,如刘巴初降,张飞立即到其家拜访,但刘巴没有和他说过一句话,张飞虽然气愤,但没有抱怨说一句。张飞也惜英雄重英雄,如捉到严颜时,严颜宁死不屈,张飞敬重其为人,将严颜收为将领。

可是张飞脾气暴躁,对士兵非常严厉。刘备时常劝张飞:“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但张飞不听。果然张飞就是死在其部下之手。

张飞,刘备义弟,五虎大将中第二位。少时即与关羽共事刘备。曾在虎牢关与关羽、刘备一起迎战吕布。长坂坡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百万军,吓死夏侯杰。葭萌关夜战马超,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军。刘备入川以后拜为本骑将军,封西乡侯。

公元221年为替二哥关羽报仇,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临行前,因鞭挞士卒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死时只有五十五岁。

扩展资料

张飞(约166-221)字益德(《三国演义》作翼德),幽州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氏,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因其勇武过人,而与关羽并称为“万人敌”。

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刘备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张飞与关羽一起加入,随刘备辗转各地。三人情同兄弟,寝则同床,刘备出席各种宴会时,和关羽终日侍立在刘备身旁。

197年在曹操进攻吕布,吕布败亡之后,张飞被任命为中郎将。公元200年刘备衣带召事情泄漏,率领关羽、张飞逃走,杀下邳太守车胄,刘备战败,关羽被擒,刘备与张飞投奔袁绍。208年刘备于长坂坡败退时,张飞仅率二十骑断后,曹军无人敢逼近,刘备因此得以免难。

刘备入蜀后,与诸葛亮、赵云进军西川,分定郡县。在抵达江州时义释了刘璋手下的巴郡太守严颜。215年在巴西之战中,击败魏国名将张郃,巴西郡自此获安。221年刘备称帝,张飞晋升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同年,张飞被其部将范疆、张达所害。

历史评价

1、陈寿:“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2、程昱:“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权必资之以御我。” 

3、郭嘉:“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 

4、刘晔:“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 

5、周瑜:“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参考资料:张飞-百度百科

《三国演义》中的张飞,除了有点粗暴以外,其实还有不少优点的,比如忠义、有勇有谋等。

张飞作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跟关羽并称为“万人敌”。早年在黄巾起义爆发后,跟关羽先后加入到刘备准备抵御黄巾军的义勇军当中,并在桃园结义。三人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即便是在刘备出席各大宴会的时候,他们两人都会跟在他身旁。

张飞开始投奔刘备的时候,他的生活状态比刘备好不少。他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曾是司隶校尉,自己早年也当过汉朝的一个小官,后来选择辞官游荡。他的家产还是挺丰富的,毕竟当初跟刘备交谈的时候,提到自己家的资产足够刘备起事之用。虽说张飞家产丰富,但他却不怎么喜欢读书,反而偏爱舞刀弄枪,练就了一身的武艺。

后来跟刘备一同投奔公孙瓒的时候,因跟青州刺史田楷一起对抗袁绍有功,直接被封为平原相。即便是在这时候,张飞依然将自己当成刘备的手下。在刘备当初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时,张飞跟关羽一直都忠心耿耿地跟着他,即便是面对曹操等人的威逼利诱都不曾动摇。等到刘备占领荆州之后,才开始有属于他们的地盘,张飞也开始正式成为蜀汉大将。单单从这就可以看出他的忠义。

特别是在曹操挥师南下的时候,南逃的刘备带着数十万百姓一同前行,很快就被曹纯率领虎豹骑追上。在这紧要关头,张飞带着二十余骑立于当阳桥上。等到曹军攻来的时候,张飞派人据水断桥,成功阻击了追军的前行,让刘备成功逃了出来。单单从这场战役当中就可以看出张飞是一个有勇有谋之人,这也是张飞后来被重用的一个重要原因。

小说《三国演义》中,张飞是位重情重义嫉恶如仇,肤色黝黑的壮汉,同时又武力过人,曾多次主动挑战号称天下第一的吕布,吕布竟曾一度忌惮张飞,为人勇猛,嗓门大更是人物一大亮点,曾率二十骑兵于长坂坡吓退曹军。是蜀汉大臣中少有的个性鲜明的武将。传闻身高有8尺。

可是张飞脾气暴躁,对士兵非常严厉。刘备时常劝张飞:“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但张飞不听。果然张飞就是死在其部下之手

扩展资料

张飞(约166-221)字益德(《三国演义》作翼德),幽州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氏,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因其勇武过人,而与关羽并称为“万人敌”。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

张飞为人勇猛,曾率二十骑兵于长坂坡吓退曹军。而且书法不错,擅画美人,现今仍有其墨宝、画像留下。张飞对有学问的人很礼遇,如刘巴初降,张飞立即到其家拜访,但刘巴没有和他说过一句话,张飞虽然气愤,但没有抱怨说一句。张飞也惜英雄重英雄,如捉到严颜时,严颜宁死不屈,张飞敬重其为人,将严颜待为宾客

参考资料:张飞 (三国时期蜀汉名将)-百度百科

张飞,刘备义弟,五虎大将中第二位。少时即与关羽共事刘备。曾在虎牢关与关羽、刘备一起迎战吕布。长坂坡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百万军,吓死夏侯杰。葭萌关夜战马超,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军。刘备入川以后拜为本骑将军,封西乡侯。公元221年为替二哥关羽报仇,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临行前,因鞭挞士卒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死时只有五十五岁。后人有诗叹道:

安喜曾闻鞭督邮,黄巾扫尽佐炎刘。
虎牢关上声先震,长坂桥边水逆流。
义释严颜安蜀境,智欺张飞定中州。
伐吴未克身先死,秋草长遗阆地愁。

张飞为人勇猛,曾率二十骑兵于长坂坡吓退曹军。而且书法不错,擅画美人,现今仍有其墨宝、画像留下。张飞对有学问的人很礼遇,如刘巴初降,张飞立即到其家拜访,但刘巴没有和他说过一句话,张飞虽然气愤,但没有抱怨说一句。张飞也惜英雄重英雄,如捉到严颜时,严颜宁死不屈,张飞敬重其为人,将严颜收为将领。

可是张飞脾气暴躁,对士兵非常严厉。刘备时常劝张飞:“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但张飞不听。果然张飞就是死在其部下之手。

历史上真正的张飞形象,居然长得不丑还有文化,原来误会了这么多年?

《三国演义》电视剧中张飞就是一个五大三粗,皮肤黝黑的莽夫形象,但是实际上张飞这个人文化素养还可以,而且他身高八尺,应该是一个伟岸之人,再加上他的女儿是蜀汉刘禅的皇后,自然长得不会太丑,那么张飞应该也不会长得很丑。



张飞在刘备集团是刘备结拜兄弟,对刘备也是非常忠心,而且张飞也是一名猛将,不管《三国演义》中张飞的形象有多么丑,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张飞是个身材高大之人,只不过在《三国演义》中张飞皮肤黝黑还一脸的络腮胡子,让人觉得长相不佳,不过也有可能张飞这个常年生活在军队之人,被晒的皮肤黑了点,因为长期出外作战,所以有满脸的胡子也是正常,因此很大可能在《三国演义》中看到的张飞形象是他出征在外不修边幅的样貌,自然会显得丑陋很多。



实际上张飞这个人是非常尊敬文人的,他与关羽不一样,关羽看不起那么酸溜溜的文人,他更重视手下的兵将,而张飞却对文人很推崇,所以可以看得出来,张飞应该是一个有些文化之人,因此他才会对文人尊敬,再加上他当初娶夏侯家的女儿之时,虽然说是路边救援了这位美丽的小姐,要是他长相丑陋还粗鄙,按照夏侯家在三国时期的实力,夏侯小姐没有必要这么委屈自己。



后来张飞的女儿还嫁给了蜀汉的刘禅,不说张飞女儿有多么漂亮,至少也不是一个丑陋之人,所以张飞也不会非常丑陋,不然他的女儿就真说不好是谁的孩子了。

张飞在刘备集团是刘备结拜兄弟,对刘备也是非常忠心,而且张飞也是一名猛将,不管《三国演义》中张飞的形象有多么丑,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张飞是个身材高大之人,只不过在《三国演义》中张飞皮肤黝黑还一脸的络腮胡子,让人觉得长相不佳,不过也有可能张飞这个常年生活在军队之人,被晒的皮肤黑了点,因为长期出外作战,所以有满脸的胡子也是正常,因此很大可能在《三国演义》中看到的张飞形象是他出征在外不修边幅的样貌,自然会显得丑陋很多。
张飞在刘备集团是刘备结拜兄弟,对刘备也是非常忠心,而且张飞也是一名猛将,不管《三国演义》中张飞的形象有多么丑,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张飞是个身材高大之人,只不过在《三国演义》中张飞皮肤黝黑还一脸的络腮胡子,让人觉得长相不佳,不过也有可能张飞这个常年生活在军队之人,被晒的皮肤黑了点,因为长期出外作战,所以有满脸的胡子也是正常,因此很大可能在《三国演义》中看到的张飞形象是他出征在外不修边幅的样貌,自然会显得丑陋很多。
史书的记载张飞人高马大,特别重视文人,礼贤下士,并且张飞的书法可谓了得,人家不是糙汉子一枚,人家是一个有学问的花样美男,真是误会了很多年。
实际上张飞这个人是非常尊敬文人的,他与关羽不一样,关羽看不起那么酸溜溜的文人,他更重视手下的兵将,而张飞却对文人很推崇,所以可以看得出来,张飞应该是一个有些文化之人,因此他才会对文人尊敬,再加上他当初娶夏侯家的女儿之时,虽然说是路边救援了这位美丽的小姐,要是他长相丑陋还粗鄙,按照夏侯家在三国时期的实力,夏侯小姐没有必要这么委屈自己。
本文标题: 为什么张飞形象这么多争议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7899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白起是谁俄乌战争算世界大战吗 如果不是,会不会引起世界大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