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和春秋战国时期那个宋国之间有关系吗

发布时间: 2022-06-11 23:01:0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0

春秋战国之宋国详细历史~!听说宋国是春秋战国最好战的国家,请说下宋国立国761年内斗发生了多少次战争,大的有影响的都有哪些?,...

宋朝和春秋战国时期那个宋国之间有关系吗

春秋战国之宋国详细历史~!

听说宋国是春秋战国最好战的国家,请说下宋国立国761年内斗发生了多少次战争,大的有影响的都有哪些?
  宋国始祖微子
  微子名启(汉代因避景帝刘启之讳,改启为开),殷商贵族,帝乙的长子,殷商最后一个王纣的庶兄,周代宋国的始祖。初封于微地(今山东省梁山西北一带),后世因之称为微子启(或微于开)。殷商末年,纣王无道,穷奢极欲,暴虐嗜杀,导致众叛亲离,国势日衰。微子屡谏,不被采纳,乃惧祸出走。周武王姬发灭商,微子自缚衔壁乞降。周公旦平定管蔡武庚叛乱后,成王封微子于商族发祥地商丘,以示不绝殷商之祀,国号为宋,爵位为公,准用天子礼乐祭祀祖先。
  宋襄公霸业的破灭 泓水之战
  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初冬发生的泓水之战,是宋、楚两国为争夺中原霸权而进行的一次作战,也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因思想保守、墨守成规而导致失败的典型战例之一。

  春秋时期中原地区的第一个霸主齐桓公去世后,各国诸侯顿时失去了一匡天下的领导人,成为一片散沙。齐国因内乱而中衰,晋、秦也有各自的苦衷,暂时无力过问中原。这样,长期以来受齐桓公遏制的南方强国——楚国,就企图乘机进入中原,攫取霸权。素为中原列国目为“蛮夷之邦”的楚国的北进势头,引起中原诸小国的忐忑不安,于是一贯自我标榜仁义的宋襄公,便想凭藉宋为公国、爵位最尊的地位以及领导诸侯平定齐乱的余威,出面领导诸侯抗衡楚国,继承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并进而伺机恢复殷商的故业。可是在当时,宋国的国力远远不逮楚国,宋襄公这种不自量力的做法,造成宋楚间矛盾的高度激化,楚国对当年的齐桓公是无可奈何的,但这时对付宋襄公却是游刃有余,所以它处心积虑要教训宋襄公,结果终于导致了泓水之战的爆发。

  且说宋襄公专心致志争当盟主,虽然雄心勃勃,但毕竟国力有限,因此只能单纯模仿齐桓公的做法,以“仁义”为政治号召,召集诸侯举行盟会,藉以抬高自己的声望。可是他的这套把戏,不仅遭到诸多小国的冷遇,更受到楚国君臣的算计。在盂地(今河南省睢县西北)盟会上,宋襄公拒绝事前公子目夷提出的多带兵车,以防不测的建议,轻车简从前往,结果为“不讲信义”的楚成王手下的军队活捉了起来。

  楚军押着他乘势攻打宋都商丘(今河南商丘县),幸亏太宰子鱼率领宋国的军民进行顽强的抵抗,才抑制了楚军的攻势,使其围攻宋都数月而未能得逞。后来,在鲁僖公的调停之下,楚成王才将宋襄公释放回国。

  宋襄公遭此奇耻大辱,真是气不打一处来。他既痛恨楚成王的不守信义,更愤慨其他诸侯国见风使舵,背宋亲楚。他自知军力非楚国之匹,暂时不敢主动去惹犯它;而是先把矛头指向臣服于楚的郑国,决定兴师讨伐它,以显示一下自己的威风,挽回自己曾为楚囚俘的面子。大司马公孙固和公子目夷(宋襄化的庶兄)都认为攻打郑国会引起楚国出兵干涉,劝阻宋襄公不要伐郑。可是宋襄公却振振有词为这一行动进行辩护:“如果上天不嫌弃我,殷商故业是可以得到复兴的。”执意伐郑。郑文公闻讯宋师大举来攻,立即求救于楚。楚成王果然迅速起兵伐宋救郑。宋襄公得到这个消息,才知道事态十分严重,不得已被迫急忙从郑国撤军。

  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十月底,宋军返抵宋境。这时楚军犹在陈国境内向宋国挺进途中。宋襄公为阻击楚军于边境地区,屯军泓水(涡河的支流,经今河南商丘、柘城间东南流)以北,以等待楚军的到来。十一月初一,楚军进至泓水南岸,并开始渡河,这时宋军已布列好阵势。宋大司马公孙固鉴于楚宋两
  军众寡悬殊,但宋军已占有先机之利的情况,建议宋襄公把握战机,乘楚军渡到河中间时予以打击。

  但是却为宋襄公所断然拒绝,从而使楚军得以全部顺利渡过泓水。楚军渡河后开始布列阵势,这时公孙固又奉劝宋襄公乘楚军列阵未毕、行列未定之际发动攻击,但宋襄公仍然不予接受。一直等到楚军布阵完毕,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宋襄公这才击鼓向楚军进攻。可是,这时一切都已经晚了,弱小的宋军哪里是强大楚师的对手,一阵厮杀后,宋军受到重创,宋襄公本人的大腿也受了重伤,其精锐的禁卫军(门官)悉为楚军所歼灭。只是在公孙固等人的拼死掩护下,宋襄公才得以突出重围,狼狈逃回宋国。泓水之战就这样以楚胜宋败降下帷幕。

  泓水之战后,宋国的众多大臣都埋怨宋襄公实在糊涂。可是宋襄公本人并不服气,在那里振振有词为自己的错误指挥进行辩解。说什么“君子不重伤”(不再伤害受伤的敌人),“不禽二毛”(不捕捉头发花白的敌军老兵),“不以阻隘”(不阻敌人于险隘取胜),“不鼓不成列”(不主动攻击尚未列好阵势的敌人)。可见其执迷不悟到了极点,因而遭到公子目夷等人的严厉批评。第二年夏天,宋襄公因腿伤过重,带着满脑子“仁义礼信”的陈旧用兵教条死去了,他的争当霸主的夙愿,也有如昙花一现似的,就此烟消云散了。

  泓水之战规模虽不很大,但是在中国古代战争发展史上却具有一定的意义。它标志着商周以来以“成列而鼓”为主要特色的“礼义之兵”行将寿终正寝,新型的以“诡诈奇谋”为主导的作战方式正在崛起。所谓的“礼义之兵”,就是作战方式上“重偏战而贱诈战”,“结日定地,各居一面,鸣鼓而战,不相诈”。它是陈旧的密集大方阵作战的必然要求,但是在这时,由于武器装备的日趋精良,车阵战法的不断发展,它已开始不适应战争实践的需要,逐渐走向没落。宋襄公无视这一情况的变化,拘泥于“不鼓不成列”“不以阻隘”等旧兵法教条,遭致悲惨的失败,实在是不可避免的。这正如《淮南子》所说的那样:“古之伐国,不杀黄口,不获二毛,于古为义,于今为笑,古之所以为荣者,今之所以为辱也。”

  总而言之,在泓水之战中,尽管就兵力对比来看,宋军处于相对的劣势,但如果宋军能凭恃占有泓水之险这一先机之利,采用“半渡而击”灵活巧妙的战法,先发制人,是有可能以少击众,打败楚军的。遗憾的是,宋襄公奉行“蠢猪式的仁义”(毛泽东语),既不注重实力建设,又缺乏必要的指挥才能,最终覆军伤股,为天下笑。

  当然在宋国臣僚中,也不是人人都像宋襄公这般迂腐的。公孙固等人的头脑就比较清醒。他们关于乘楚军半渡泓水而击的方略和乘楚军“济而未成列而击”的建议,体现了“兵者,诡道”、“攻其无备”的进步作战思想,从而为后世兵家所借鉴运用。如孙子就把“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定为“处水上之军”的重要原则之一。至于实践中以“半渡击”取胜的事例更是比比皆是。

  泓水之战的结果使得宋国从此一蹶不振,楚势力进一步向中原扩展,春秋争霸战争进入了新的阶段。
  愚蠢的宋襄公
  宋襄公见齐国发生内乱,就通知各国诸侯,请他们共同护送公子昭到齐国去接替君位。但是宋襄公的号召力不大,多数诸侯把宋国的通知搁在一边,只有三个小国带了点人马前来。

  宋襄公率领四国的兵马打到齐国去。齐国一批大臣一见四国人马打来,就投降了宋国,迎接公子昭即位。这就是齐孝公。

  齐国本来是诸侯的盟主国,如今齐孝公靠宋国帮助得了君位,宋国的地位就自然提高了。

  宋襄公雄心勃勃,想继承齐桓公的霸主事业。这次他约会诸侯,只有三个小国听从他的命令,几个中原大国没理他。宋襄公想借重大国去压服小国,就决定去联络楚国。他认为要是楚国能跟他合作的话,那么在楚国势力底下的那些国家自然也都归服他了。

  他把这个主张告诉了大臣们,大臣公子目夷不赞成这么办。他认为宋国是个小国,想要当盟主,不会有什么好处。宋襄公哪里肯听他的话,他邀请楚成王和齐孝公先在宋国开个会,商议会合诸侯订立盟约的事。楚成王、齐孝公都同意,决定那年(公元前639年)七月约各国诸侯在宋国盂(今河南睢县西北,盂音yú)地方开大会。

  到了七月,宋襄公驾着车去开大会。公子目夷说:“万一楚君不怀好意,可怎么办?主公还得多带些兵马去。”

  宋襄公说:“那不行,我们为了不再打仗才开大会,怎么自己倒带兵马去呢?”

  公子目夷怎么也说不服他,只好空着手跟着去。

  果然,在开大会的时候,楚成王和宋襄公都想当盟主,争闹起来。楚国的势力大,依附楚国的诸侯多。宋襄公气呼呼地还想争论,只见楚国的一班随从官员立即脱了外衣,露出一身亮堂堂的铠甲,一窝蜂地把宋襄公逮了去。

  后来,经过鲁国和齐国的调解,让楚成王做了盟主,才把宋襄公放了回去。

  宋襄公回去后,怎么也不服气,特别是邻近的郑国国君也跟楚成王一起反对他,更加使他恼恨。宋襄公为了出这口气,决定先征伐郑国。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出兵攻打郑国。郑国向楚国求救。楚成王可厉害,他不去救郑国,反倒派大将带领大队人马直接去打宋国。宋襄公没提防这一着,连忙赶回来。宋军在泓水(在河南柘城西北,泓音hóng)的南岸,驻扎下来。

  两军隔岸对阵以后,楚军开始渡过泓水,进攻宋军。公子目夷瞧见楚人忙着过河,就对宋襄公说:“楚国仗着他们人多兵强,白天渡河,不把咱们放在眼里。咱们趁他们还没渡完的时候,迎头打过去,一定能打个胜仗。”

  宋襄公说:“不行!咱们是讲仁义的国家。敌人渡河还没有结束,咱们就打过去,还算什么仁义呢?”

  说着说着,全部楚军已经渡河上岸,正在乱哄哄地排队摆阵势。公子目夷心里着急,又对宋襄公说:“这会儿可不能再等了!趁他们还没摆好阵势,咱们赶快打过去,还能抵挡一阵。要是再不动手,就来不及了。”

  宋襄公责备他说:“你太不讲仁义了!人家队伍都没有排好,怎么可以打呢。”

  不多工夫,楚国的兵马已经摆好阵势。一阵战鼓响,楚军像大水冲堤坝那样,哗啦啦地直冲过来。宋国军队哪儿挡得住,纷纷败下阵来。

  宋襄公指手划脚,还想抵抗,可是大腿上已经中了一箭。还亏得宋国的将军带着一部分兵马,拼着命保护宋襄公逃跑,总算保住了他的命。

  宋襄公逃回国都商丘,宋国人议论纷纷,都埋怨他不该跟楚国人打仗,更不该那么打法。

  公子目夷把大家的议论告诉宋襄公。宋襄公揉着受伤的大腿,说:“依我说,讲仁义的人就应该这样打仗。比如说,见到已经受了伤的人,就别再去伤害他;对头发花白的人,就不能捉他当俘虏。”

  公子目夷真的耐不住了,他气愤地说:“打仗就为了打胜敌人。如果怕伤害敌人,那还不如不打:如果碰到头发花白的人就不抓,那就干脆让人家抓走。”

  宋襄公受了重伤,过了一年死了。临死时,他嘱咐太子说:“楚国是我们的仇人,要报这个仇。我看晋国(都城在今山西翼城东南)的公子重耳是个有志气的人,将来一定是个霸主。

  你有困难的时候,找他准没错儿。”
你好 最好是由宋国的历史开始了解
宋国是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公爵,国君子姓,位于现在河南商丘一带,都城睢阳(今河南商丘)。
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商朝灭亡。按照分封制的礼法,朝代虽然灭亡,胜利者仍然不能让以前的贵族宗祀灭绝,因此当武王分封诸侯时,仍然封纣王的儿子武庚于殷,以奉其宗祀。武王死后,武庚叛乱,被周公平叛杀死,另封纣王的庶兄,当年曾降周的微子启于商邱,国号宋,以奉商朝的宗祀。孔子的论语尧曰篇曾记载此一原则叫做“兴灭国,继绝世”。微子启下传七代到宋厉公。宋厉公杀死叔叔宋炀公后即位。厉公去世,儿子厘公即位。厘公在位28年去世,儿子惠公即位。惠公在位30年去世,儿子哀公即位。哀公即位1年去世,儿子戴公即位。戴公即位34年去世,儿子武公即位。武公即位18年去世,儿子宣公即位。
春秋初年,宋国仍行“兄终弟及”制。宣公即位19年,患了重病,他并没有把君位让给他的儿子殇公而是让给了自己贤明的弟弟穆公。不久,宣公逝世了,穆公应宣公的要求即位。这一年是公元前728年。穆公在位9年去世,临终前把君位让给了宣公的儿子殇公。殇公喜好战争,在位十年中就发生了11次战争,人民苦不堪言,于是重臣华督在公元前710年杀了殇公而从郑国迎立穆公儿子庄公。庄公在位19年去世,儿子闵公即位。闵公九年(公元前682年)被南宫长万怒杀,弟弟桓公即位。桓公在位31年去世,儿子襄公即位。襄公八年(公元前643年)齐桓公去世,其儿子争夺君位。齐公子昭逃亡宋国。襄公妄图接续齐桓公的霸业便联合曹、卫、邾三国攻齐。四国联军攻占了齐都临淄,立公子昭为齐孝公。襄公立了齐孝公又不顾公子目夷的劝阻决定在鹿地与齐、鲁、楚会盟称霸。不料楚成王不同意襄公称霸。襄公发怒,在十三年(公元前638年)发兵讨伐楚盟国郑国。楚国带兵援救与宋军战于泓水。襄公再次不听公子目夷的良言,自诩“仁义之师”而不趁战机攻楚。结果宋军大败,襄公受伤,于第二年夏去世。儿子成公即位。成公四年(公元前633年)楚成王再次攻宋。成公向晋文公求救。五年(公元前632年)初晋楚会战于城濮,晋军胜,宋国之围解。这场战役奠定了晋国的称霸。成公在位17年去世,儿子昭公即位。昭公暴虐,在位第9年(公元前611年)大臣杀死他立了他的弟弟文公。文公、共公、平公时,华元专政,宋公室衰微。文公在位22年去世,儿子共公即位。共公在位13年去世,儿子平公即位。平公在位44年去世,儿子元公即位。元公在位15年去世,儿子景公即位。景公爱护百姓,发展军力,十分贤德,因而宋国再次强盛起来。景公三十年(公元前487年)宋灭曹。景公在位65年去世,其侄孙昭公攻打景公太子自立为君。昭公在位47年去世,儿子悼公即位。悼公在位8年去世,儿子休公即位。休公在位23年去世,儿子桓侯即位,7年后,宋戴公的后人司城戴剔成(字子罕)杀桓侯篡位(韩非子:“宋君失刑而子罕用之,故宋君见劫。”),史称戴氏代宋。剔成在位41年被弟弟偃杀死(一说逃到齐国),偃即位为君。君偃初年,对内修王政,讲仁义,迁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对外发展武力,连续击败齐、魏、楚,并灭掉滕国。十一年(公元前317年),君偃自称为王,从此沉湎享乐,暴政不断。诸侯皆称“桀宋”。四十三年(公元前286年),齐闵王发兵灭宋,君偃死在魏国。宋立国761年,共26世,35君。
宋国历代国君列表(子姓)
次序 谥号 中文名 在位时间 年数 备注
1 (微子启) 子启   周平定三监之乱后,封于宋
2 (宋微仲) 子衍   
3 (宋公稽) 子稽   
4 宋丁公 子申   
5 宋闵公 子共   
6 宋炀公 子熙   
7 宋厉公 子鲋祀 ?—前859年  
8 宋厘公 子举 前858年—前831年 28 
9 宋惠公 子覵 前830年—前800年 31 
10 宋哀公
前800年 1 
11 宋戴公 宋子撝 前799年—前766年 34 
12 宋武公 子司空 前765年—前748年 18 
13 宋宣公 子力 前747年—前729年 19 
14 宋穆公 子和 前728年—前720年 9 
15 宋殇公 子与夷 前719年—前711年 9 
16 宋庄公 子冯 前710年—前692年 19 
17 宋后闵公 子捷 前691年—前682年 10 
18 (宋公游) 子游 前682年 1 
19 宋桓公 子御说 前681年—前651年 31 
20 宋襄公 子兹甫 前650年—前637年 14 春秋五霸之一
21 宋成公 子王臣 前636年—前620年 17 
22 (宋公御) 子御 前620年 1 
23 宋昭公 子杵臼 前619年—前611年 9 
24 宋文公 子鲍 前610年—前589年 22 
25 宋共公 子瑕 前588年—前576年 13 
26 宋平公 子成 前575年—前532年 44 
27 宋元公 子佐 前531年—前517年 15 
28 宋景公 子栾 前516年—前469年 48 《史记》误作其名为“头曼”
29 (宋公启) 子启 前469年 1 《左传》有载,《史记》无载
30 宋后昭公 子得 前468年—前404年 65 一名特
31 宋悼公 子由 前403年—前385年 19 
32 宋休公 子田 前385年—前363年 23 悼公被韩俘后,当年改元
33 宋桓侯 子辟兵 前362年—前356年 7 一作宋桓公
34 (宋剔成君) 子剔成 前355年—前329年 27 又名剔成肝,宋戴公之后,戴氏代宋
35 宋康王 子偃 前328年—前286年 43 前318年,称王;前286年,齐灭宋

注:( )中的并非谥号,而是习惯性称法。

著名人物
宋国人墨子是墨家的代表人物。
孔子的祖先为宋国贵族,是宋闵公(区别于宋闵公)的后裔。
《史记·汉·司马迁·宋微子世家》
【微子开者,◇集解孔安国曰:“微,畿内国名。子,爵也。为纣卿士。”○索隐按:尚书微子之命篇云命微子启代殷后,今此名开者,避汉景帝讳也。殷帝乙之首子而帝纣之庶兄也。○索隐按:尚书亦以为殷王元子而是纣之兄。按:吕氏春秋云生微子时母犹为妾,及为妃而生纣。故微子为纣同母庶兄。纣既立,不明,淫乱於政,微子数谏,纣不听。及祖伊以周西伯昌之修德,灭璿国,◇集解徐广曰:“璿音耆。”○索隐璿音耆,耆即黎也。邹诞本云“璠音黎”。孔安国云“黎在上党东北,即今之黎亭是也”。惧祸至,以告纣。纣曰:“我生不有命在天乎?是何能为!”於是微子度纣终不可谏,欲死之,及去,未能自决,乃问於太师、少师◇集解孔安国曰:“太师,三公,箕子也。少师,孤卿,比干也。”曰:“殷不有治政,不治四方。◇集解孔安国曰:“言殷不有治政四方之事,将必亡也。”我祖遂陈於上,◇集解马融曰:“我祖,汤也。”孔安国曰:“言汤遂其功,陈力於上世也。”纣沈湎於酒,妇人是用,乱败汤德於下。◇集解马融曰:“下,下世也。”殷既小大好草窃奸宄,◇集解孔安国曰:“草野盗窃,又为奸宄於外内。”卿士师师非度,◇集解马融曰:“非但小人学为奸宄,卿士已下转相师效,为非法度。”皆有罪辜,乃无维获,◇集解郑玄曰:“获,得也。群臣皆有是罪,其爵禄又无常得之者。言屡相攻夺。”小民乃并兴,相为敌雠。◇集解孔安国曰:“卿士既乱,而小民各起,共为敌雠。言不和同。”今殷其典丧!若涉水无津涯。◇集解徐广曰:“一作‘陟水无舟航’,言危也。”骃谓典,国典也。○索隐尚书“典”作“沦”,篆字变易,其义亦殊。徐广曰“典,国典也”。丧音息浪反。殷遂丧,越至于今。”◇集解马融曰:“越,於也。於是至矣,於今到矣。”曰:“太师,少师,◇集解马融曰:“重呼告之。”我其发出往?◇集解郑玄曰:“发,起也。纣祸败如此,我其起作出往也。”○索隐往,尚书作“狂”,盖亦今文尚书意异耳。吾家保于丧?◇集解徐广曰:“一云‘於是家保’。”骃案:马融曰“卿大夫称家”。今女无故告◇集解王肃曰:“无意告我也,是微子求教诲也。”予,颠跻,如之何其?”◇集解马融曰:“跻犹坠也。恐颠坠於非义,当如之何也。”郑玄曰:“其,语助也。齐鲁之间声如‘姬’。记曰‘何居’。”太师若曰:“王子,天笃下菑亡殷国,◇集解孔安国曰:“微子,帝乙子,故曰‘王子’。天生纣为乱,是下菑也。”郑玄曰:“少师不答,志在必死。”正义菑音灾。乃毋畏畏,不用老长。◇集解孔安国曰:“上不畏天菑,下不畏贤人,违戾耆老之长,不用其教。”今殷民乃陋淫神只之祀。◇集解徐广曰:“一云‘今殷民侵神牺’,又一云‘陋淫侵神只’。”骃案:马融曰“天曰神,地曰只”。○索隐陋淫,尚书作“攘窃”。刘氏云“陋淫犹轻秽也”。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遂亡。。。。
我觉得春秋时期最好战的是楚国、不过都是欺负小国,一碰到晋国就傻眼了
楚国和晋国大战4次,只胜了1次(楚庄王时期),
秦国春秋时期默默无闻,没干啥大事

战国时期最好战的是秦国,这个不用多说了
石门之战、宜阳之战、伊阙之战、鄢郢之战、华阳之战、长平之战、灭六国之战

宋国应该说是中小国家最好战的,但这不能怪他,
春秋时期是晋楚战争的焦点、战国初期默默无闻,
到了宋康王时期好战,史称“东伐齐,取五城。南败楚,拓地三百余里,西败魏军,取二城,灭滕(山东省滕州市),有其地。”,号称“五千乘之劲宋”。最后被齐国灭亡
史记宋微子世家

宋代,宋国和宋朝有什么区别?

宋代和宋朝是不是一个概念?

宋代,宋国和宋朝之间的区别在于各自的主体不同。

1、宋代,是指朝代。

朝代是后人方便划分历史的称呼。中国朝代与世界其他地区不同,“朝”与“朝代”的区别在于”朝”是当时就有的观念。

最明显的就是“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个“朝代”很明显不是只一个“朝”,而是由多个不同政权,如晋朝、五胡十六国 、南北朝等“子朝代”组成,而南北朝又分南朝与北朝,南朝的宋、齐、梁、陈则各别都是以“朝”为划分标准。

2、宋国,是指国家。

宋国(约公元前1039年—公元前286年),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国都商丘(今河南商丘)。 周初被周天子封为公爵,国君子姓 宋氏。共传三十四君,历七百五十三年。

3、宋朝,专指王朝统治政权的执政时间。

中国的朝代都用“朝”为划分标准,区分某政权的执政时间。宋代包括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

扩展资料:

国与朝的不同,以“秦朝”与“秦国”为例。

魏晋南北朝之前,只有成为天下共主者才敢称朝,而古人认为称朝与称朝前是不一样的,所以秦朝统一后称”朝”了,而秦还未称朝前就是秦国,仅是一个地方政权。

秦朝是指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朝代,开国皇帝就是我们熟知的始皇帝秦始皇。秦朝的统治时间为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7年。共传三世,分别为秦始皇、秦二世胡亥。以及秦王子婴,共两帝一王。公元前201年,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秦国是指周朝时期华夏民族在中国西北建立的一个诸侯国,公元771年周幽王被西戎所杀,秦襄公率兵救周有功,被周平王赏识,此后被封为诸侯,赐封岐山以西之地。自此秦国正式成为了周朝的诸侯国。

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国力与日俱增,逐渐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继位,历经十年,灭掉六国,统一全国,完成了华夏大一统,统一之后的秦国就不再是单纯的一个诸侯国了,而成为了统一的多民族王朝,也就是“秦朝”。

也就是说是秦国统一了全国,建立了秦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朝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朝 (中国历史朝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国(周朝诸侯国)

宋代指的是960-1279年的这段历史。宋国指的是北宋和南宋合称。宋朝指的是北宋和南宋时期所统治的地区。宋国也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宋代也可指的是南北朝时期的宋。一个是刘裕建立的宋代,二是赵匡胤建立的宋代很容易弄混的。
宋代指的是960-1279年的这段历史。

宋国指的是北宋和南宋合称。

宋朝指的是北宋和南宋时期所统治的地区。

宋国也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

宋代也可指的是南北朝时期的宋。

一个是刘裕建立的宋代,二是赵匡胤建立的宋代很容易弄混的。
宋代指的是一个朝代。
宋国指的是一个国家。
宋朝指的是执政时间。
宋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武王伐纣灭了商朝,商纣王有一个贤明的兄长叫微子启,他带领族人投降周族。周朝秉持“兴灭继绝”的传统,把商朝遗民分封到了宋国,都城就在今天商丘地区。

宋朝,“朝”通常指的是大一统王朝,即赵匡胤建立的赵宋王朝,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唐宗宋祖”里面的宋,通常意义的“宋代”指代的就是这一历史时期。

号称“五千乘之劲宋”的宋国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呢?

强盛的兵力为何还不能争夺霸主呢?

宋朝在春秋战国时期,原本是十分的强大的,经济发达,战士勇猛。当时周王朝才是万乘之国,而宋朝就敢称作五千乘之国度,可见宋国之强。也有历史记载宋襄公乃是春秋五霸之一(但是还有争论),而他就是当时宋国的君主。宋国地位特殊,被周天子奉为三恪之一,还是为数不多的的公国之一。但是后来宋朝的强大,引起了其他国家的忌惮,又加上国家内乱,被齐国联合楚国等国一起攻打,从此就一蹶不振了。

宋国本是商朝的后裔,在当时也就是一个二流国家。但是在宋康王即位之后,他带领着宋国不断强大,而且宋康王本身也是文治武功样样精通,就这样宋国变得嚣张起来。在宋康王出兵灭掉了滕国,攻打薛国扩大了国家领地之后,更是自信爆棚。西伐齐国,得五城而归;南伐楚国,拓地三百余里;西败魏军,也是赢得了两座城池。宋国也就慢慢强大起来了。

但是宋康王刚愎自用,不听信朝中大臣的建议,独裁专政。制定的法律也是过于的残忍,导致百姓惶惶不可终日,最后爆发动乱。齐国就乘着这个机会联合了楚国以及魏国一起出兵宋国,于是宋国七百年的传承就埋没于此。宋国的百姓以及所属的土地也被这三个国家分掉了,宋朝由此灭绝。

宋康王就如同商朝的纣王一样,前期勤勤恳恳,把国家变得日益强大,后期荒淫无道,并且日益嚣张,这才导致灭绝。

宋朝在春秋战国时期,原本是十分的强大的,经济发达,战士勇猛。当时周王朝才是万乘之国,而宋朝就敢称作五千乘之国度,可见宋国之强。也有历史记载宋襄公乃是春秋五霸之一(但是还有争论),而他就是当时宋国的君主。宋国地位特殊,被周天子奉为三恪之一,还是为数不多的的公国之一。但是后来宋朝的强大,引起了其他国家的忌惮,又加上国家内乱,被齐国联合楚国等国一起攻打,从此就一蹶不振了。

宋国本是商朝的后裔,在当时也就是一个二流国家。但是在宋康王即位之后,他带领着宋国不断强大,而且宋康王本身也是文治武功样样精通,就这样宋国变得嚣张起来。在宋康王出兵灭掉了滕国,攻打薛国扩大了国家领地之后,更是自信爆棚。西伐齐国,得五城而归;南伐楚国,拓地三百余里;西败魏军,也是赢得了两座城池。宋国也就慢慢强大起来了。

但是宋康王刚愎自用,不听信朝中大臣的建议,独裁专政。制定的法律也是过于的残忍,导致百姓惶惶不可终日,最后爆发动乱。齐国就乘着这个机会联合了楚国以及魏国一起出兵宋国,于是宋国七百年的传承就埋没于此。宋国的百姓以及所属的土地也被这三个国家分掉了,宋朝由此灭绝。

宋康王就如同商朝的纣王一样,前期勤勤恳恳,把国家变得日益强大,后期荒淫无道,并且日益嚣张,这才导致灭绝。

宋国的军事力量比较的强大,但是他治国无方,在当时并不算是一个很强大的国家。
宋国的军事力量比较的强大,但是他治国无方,在当时并不算是一个很强大的国家。
其实宋朝还是挺委屈的,因为当时宋朝的经济和农业还是很繁盛的,所以也留下了很多文学作品,就是军事力量不行,抵御外敌的能力令人堪忧啊。

号称”千年乘之劲宋“的宋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有着”千年乘之劲宋“之称的宋国,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宋国基本上每一任国军都无心发展国家的武力,一心发展国家经济,所以宋国后来发展成了战国时期的经济中心,在战国时期的宋国,简直可以说是富得流油。

宋国虽然在战国时期非常的富有,但是给我们留下的历史信息并不多,这是因为在战国时期,宋国虽然国家经济发展的非常好,但是在武力方面却是不如其他的国家。要说这宋国的历史啊,就得追溯到周武王灭商的时候了,当时周武王并没有对商朝的移民赶尽杀绝,他甚至将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分封于商朝的国都,但是这并没有感化商纣王的儿子,在周武王死后,武庚发动了叛乱,但是武功的叛乱显然是不成功的,而他原来的封地也被一分为二。

在这之后,商纣王一个输出的哥哥在这个地方建立了宋国。由于在当时的宋国里面多是前朝的遗民。他们也知道,不能够太高调所以当时宋国并没有发展自己的武力,以此来表示自己的臣服,他们也知道在这个时候,只有低调才能保全自己,所以整个国家尚武之风并不浓烈。既然不能从武那就只能从文了,所以他们就只能顾着埋头发展自己的经济,这也为日后送国成为天下首富打下了非常良好的基础。

但是就算这个国家再富有,百姓生活的再富足,一个国家不发展自己的兵力来保护自己的子民,无论怎样来说都不能算是一个成功的国家,所以当时富得流油的宋国只能成为了诸国眼中的一块肥肉,人人都可以争抢。

但是就算这个国家再富有,百姓生活的再富足,一个国家不发展自己的兵力来保护自己的子民,无论怎样来说都不能算是一个成功的国家,所以当时富得流油的宋国只能成为了诸国眼中的一块肥肉,人人都可以争抢。

宋国这个国家在春秋战国时期比较弱小,谁都能欺负的那种,非常不起眼。
宋朝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非常小的国家,没有什么实力,那个时候他是非常不起眼的,
实际上宋国在春秋战国时期还是一个兵力十分弱的国家,国家也十分的小,是在后来才逐渐崛起的。
宋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并不是一个实力很强的国家,基本上也是能够随便被大国欺负的一个国家
本文标题: 宋朝和春秋战国时期那个宋国之间有关系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7463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夏天减肥,必备哪些应季美食有关于欧洲13世纪的书籍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