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湘军到底有多少人

发布时间: 2022-05-30 12:00:5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2

曾国藩拥有湘军40多万,手下将领都拥护他,他为什么不做皇帝?在曾国藩看来,他已经位极人臣了,没有必要成为皇帝,而且也害怕被后人诟...

曾国藩的湘军到底有多少人

曾国藩拥有湘军40多万,手下将领都拥护他,他为什么不做皇帝?

在曾国藩看来,他已经位极人臣了,没有必要成为皇帝,而且也害怕被后人诟病,所以选择继续成为大清的臣子。
曾国潘作为朝廷重臣,爱国拥民,虽然他当时有这个能力,但是他知道,一旦起兵则民不聊生。同时一旦造反失败,那么他将会在历史上留下恶名。
因为当时清朝的情况也并不好,当皇帝其实是捡了一个烂摊子,而且曾国藩的湘军经历了围剿太平天国,其实所剩也并不是很多,所以他没有那个实力当皇帝。

曾国藩手握湘军30万,所向披靡,为何没有称帝呢?

曾国藩(1811~1872年),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具影响得人物之一。他从湖南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进京赶考,二十八岁便靠中了进士,从此以后,他一步一个台阶地走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直阁事、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直到一品官位。

1864年(同治三年)六月,曾国藩的湘军攻克南京。当时,曾国藩拥兵30万,占据中国半壁河山,曾国藩已成为满清入关以来汉族官僚中持权最大的官员,超越了清初的吴三桂,足以功高震主。曾国荃、彭玉麟、赵烈文、李次清等曾国藩的部属幕僚人,他们约集30余名高级将领深夜求见,欲将黄袍加身与曾国藩。曾国藩面临一生的最重大的抉择,面对这些眼睛冒火热切的属僚,曾国藩十分冷静地给众人写下了一副对联,“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坦露心迹,放弃了在他手上创造历史书写曾氏王朝的机会。

那么,这么好的机会,曾国藩为什么不造反呢?

第一,曾国藩的时代,满清与汉人之间的民族对抗,其实基本上已经消失殆尽。由于满人入关以后,实行汉化的政策,经过200多年,虽然满人还拥有一些特权,但是,满人与汉人之间的民族仇恨基本上消失。曾国藩等大臣的心中,已经没有把满清政府看成是异族人,而看做是真龙天子,所以不存在要替汉人报仇的想法。

第二,当时的清朝虽内忧外患,但并没有天下大乱,也不是乱世。不需要他站起来统一天下,重振秩序。他只需要把太平天国荡平,天下又会重新太平。

第三,中国古代从汉朝开始,就建立了一整套以儒家思想为价值尺度的社会秩序,三纲五常是社会最基本的运行规则。所有的读书人,从小就受这种价值尺度的熏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旦入仕当官,忠君爱民就是基本准则。作为时代大儒的曾国藩,就算他手里的兵丁再多,有三纲五常的做人信条,他也绝对不会随便就起兵造反。

曾国藩手握湘军30万,所向披靡,为何没有称帝呢?为什么,权利和实力如此之强大的曾国藩不当皇帝呢?1864年,我们可以说曾国藩登上了自己的人生顶峰。这一年,曾国藩弟弟曾国荃攻克南京,太平天国运动可以说在这里结束了。此刻的曾国藩可以说是稳稳手里握满清的大半壁江山。因为曾国藩有湘军30万,平定叛乱功高盖主。必须从曾国藩这个人和当时的历史环境说起。第一:曾国藩明白:反清,预示着天下大乱。  曾国藩是一个特别善于反省的封建知识分子。正是因为有这样深刻而全面的反省,想要重新建立政权,对于曾国藩来说,需要莫大的勇气。  而且当时世界列强对于中国这块还未开发的蛋糕,更是垂涎已久,腐败无能的清政府,随时都有被瓜分的可能,那时就是亡故。自己亲手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目睹和经历了百姓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场景。曾国藩更不会再次做这样的事情。或许这更是一种怜悯天下的情怀。第二:曾国藩懂得:内耗会让国家更快的走向灭亡  曾国藩熟读《易经》自然懂得盈满则亏的道理。然而事实上,湘看上去最为鼎盛,或许就是湘军衰败的开始。  1864年曾国藩控制的部队,表面上是有30万军队,然而他实际的控制权,12万左右。他自己一手带出来的也只有5万。剩余不对有不同的派系:左宗棠和沈葆桢的派系影响力比较大。  如果曾国藩谋反,势必第一个要平叛的就是左宗棠,沈葆桢。自然自己和自己人打起来来。而且沈葆桢和曾国荃(曾国藩的弟弟)攻打南京的时候就已经有矛盾了。曾国荃攻南京时,粮草急缺,军饷不够,曾国藩多次请沈葆桢送些粮草曾国荃,沈葆桢不理曾国藩。这梁子也算是结上了。于是曾国藩就故意把皖南的广德和宣城放开不守,让太平天国的残部得以进入江西,为难江西巡抚沈葆桢鲁迅先生曾说:大家谁都没有,可以;但要是你有我没有,那就绝对不行!或许这是根深蒂固的一种嫉妒,见不得别人比自己过得好。这种内耗不一定会取得自己想要的结果,而且会加剧国家走向灭亡,自幼读圣贤书的曾国藩不会选择这样的路。而且他也明白这种争斗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称帝称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要说在那样的社会条件下,时机对于曾国藩来说并不成熟,而且曾国藩的性格也决定了他,希望自己做一个千古流芳的臣子。而不是一个谋权夺位的叛臣。 

平定太平天国之后,坐拥几十万湘军的曾国藩,为何没有反清自立?

当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全国、清朝岌岌可危之时,正是曾国藩一手创立湘军,抵住了太平天国的兵锋,并最终将太平天国运动彻底剿灭。以绝对主力身份剿灭太平天国运动的湘军也在战争中一步步成长,并最终成为当时中国最具实力的地方武装力量。当太平天国运动被剿灭前后,坐拥几十万善战大军的曾国藩,开始面临当忠臣还是造反的抉择。

曾国藩

俗话说的好,手握利刃、杀心自起,手握数十万大军,面对的对手又是腐败堕落不堪的八旗绿营,周边的亲信大将和好友也纷纷劝曾国藩自立,推翻清朝的统治。然而,曾国藩的选择却是任凭清廷分化解散湘军,做清朝的忠臣。为什么精明一世的曾国藩会做出如此选择呢?

这其实与曾国藩个人的追求有极大的关系。曾国藩是典型的儒家子弟,他追求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追求的是个人功业的圆满。“修身”,作为儒学大家,自然没有问题。“齐家”,曾国藩也堪称模范,他的子女教育从曾国藩家书中就可以看得出来。

曾国藩

至于治国、平天下,更是曾国藩最大的骄傲,在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全国之时,正是曾国藩带领湘军力挽狂澜,挽救了清政府,为清朝续命几十年。因此,在平定太平天国运动之后,对于曾国藩个人而言,他已经达到了个人功业的巅峰。

而举兵造反、再进一步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成功则当宗做祖,败则身死族灭。更重要的是,以儒家的观点来看,即使曾国藩真的造反成功,后世史书上对他的评价也未必有现在高。因为作为当朝大将,却没有匡扶天下,反而举兵造反,自然逃不了乱臣贼子的骂名。这对于十分重视身后名的曾国藩而言,自然是不可取的。

湘军

更重要的是,虽然造反这个行业是人类所有行业中收益最高的“买卖”,但同时,它也是风险最大的。从古至今,中国人民主动或被动的起义造反数不胜数,然而成功的却寥寥无几,就概率而言,堪称所有行当中的风险之王。

而且,失败的风险还大到令所有人无法接受,如果说作为部将还有投降保住荣华富贵的可能的话,曾国藩作为首领,他却毫无选择,一旦战败,且不说身家性命不保,整个家族也会被彻底牵连。因此,当剿灭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摆在曾国藩面前的两个选择:

湘军进攻太平天国城池

一个是从此被清廷束缚,失去数十万大军和大权,但清廷为了安抚曾国藩,必然也要给予相应的职位和地位,在绝大多数人看来都堪称功成名就。另一个选择则是把脑袋拴在腰上,拼死一搏,看能否从此建立属于自己的王朝。

在许多人看来,手握几十万精锐大军,面对的对手又是不堪一击的八旗和绿营,曾国藩如果选择起兵,风险并不大,成功的概率反而很高。事情果真如此吗?其实并不是。

八旗旗帜

首先,此时清廷当政的是慈禧太后。虽然慈禧太后祸国殃民的行径,令无数人痛恨不已,但是慈禧太后能以女子之身掌握晚清大权近半个世纪之久,其高超的手腕自然毋庸置疑。因此,虽然曾国藩一手创立了湘军,但从来不是铁板一块,曾国藩也做不到令湘军只知曾国藩,不知朝廷。

清廷对湘军掺沙子的行为也从未停止,例如,湘军中最善战的多龙鲍虎,其中的“多龙”多隆阿就是满清八旗出身,一旦曾国藩选择起兵,他必然不可能跟随。而在湘军中类似旗人出身的战将为数并不少。

湘军的武器

而且,同为汉人武装,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十分拥戴曾国藩,相反,彼此之间还矛盾重重。例如,虽然是曾国藩的学生,但如果曾国藩一旦造反,李鸿章带领的淮军与之对抗的概率并不低。更何况,此时清廷并非毫无还手之力。例如出身蒙古的僧格林沁,他所率领的骑兵此时也颇具战斗力。

更重要的是,虽然剿灭了太平天国运动,但此时曾国藩并不具备登高一呼,众人皆从的崇高威望,即使曾国藩的老家湖南,也并非所有人都十分支持曾国藩。

蒙古王爷僧格林沁

数十万湘军是曾国藩以宗族和忠君爱国的思想打造而成。因此,当曾国藩违背自己忠君爱国的理念,率湘军造反时,是否所有的湘军都会跟着他一起造反,估计连曾国藩本人都没有这种把握。

而且,湘军毕竟是旧式军队,平定太平天国运动之后,大部分将士思乡心切,并不愿意继续打下去了,军队的战斗力也因此直线下降。更何况,起家南方的湘军是否有足够的实力击败北方的骑兵,还是未知之数,而以湘军对战捻军的骑兵战例来看,显然败多胜少。

因此,曾国藩面临的局面,虽然看似只要举兵就能推翻清朝,实际上危机四伏,风险远比想象的要高,更何况,一直虎视眈眈的列强的态度,也成为曾国藩举兵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精明的曾国藩自然也看到了这些艰难险阻,因此,他选择了最安全、于自己最有利的道路:放弃湘军,成就个人功业。

这就与曾国藩个人的追求有极大的关系。曾国藩是典型的儒家子弟,他追求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平定太平天国之后,坐拥几十万湘军的曾国藩,没有反清自立,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曾国藩作为大清的权臣,忠君爱国是他所崇尚的思想。
因为曾国藩骨子里对权力没有野心,而且他深受儒家忠君思想文化的熏陶,对于清朝是死忠,所以在平定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曾国藩便解散了大部分湘军,而没有佣兵自立。
本文标题: 曾国藩的湘军到底有多少人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7363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荀彧是不是真的忠于汉室,如果是,为什么又选择效力曹操历史上有哪些人曾有机会成为世界首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