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关乎国运,刘备为什么不带诸葛亮和赵云、魏延等猛将

发布时间: 2022-05-25 12:01:1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78

夷陵之战关乎国运,刘备为何不带诸葛亮及猛将赵云,魏延,马超?三国时期一共三大战役,前两次战役都特别有名,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夷陵之战关乎国运,刘备为什么不带诸葛亮和赵云、魏延等猛将

夷陵之战关乎国运,刘备为何不带诸葛亮及猛将赵云,魏延,马超?

三国时期一共三大战役,前两次战役都特别有名,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都是特别有名的战例,唯有夷陵之战相对逊色,尽管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号称率领七十五万大军,真实历史上大概双方都只有四五万人。

无论是战役规模,还是影响,夷陵之战都无法与其他两次战役相提并论,从战争动机上来说,夷陵之战的发生是有些违背战争规律的,发生的原因是公元219年东吴击败关羽,夺取荆州,公元221年的时候,刘备为替关羽报仇,夺回荆州而对东吴发动的攻击。

无论是荆州还是关羽,对刘备的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东西,如果不能报仇,估计刘备晚上都睡不着觉。

很多人因此认为,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是有些任性的,感性任事,这么说也有一定道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刘备在发动这次战役中,有一些仓促的,因此带的人不全也是可以理解的。

当然,这么简单就说完了,明显不是我风格,必然要展开讲一下。

刘备为什么不带军师诸葛亮

诸葛亮几乎被罗贯中刻画成了一个能够呼风唤雨的神人,然而在实际历史当中,诸葛亮并不是特别擅长打仗,诸葛亮以《隆中对》中给刘备策划三国宏观战略分析而获得刘备赏识,《隆中对》不是军事著作,而是宏观战略分析。

在诸葛亮出山后,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促成联吴抗曹的使命,诸葛亮随即以刘备外交大使的身份到东吴劝说孙权一块抗曹。

赤壁之战后,刘备取得了荆州四郡,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住于临烝,督令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负责调整赋税,充实军资。

后来刘备帮助刘璋攻打张鲁的时候,诸葛亮便与关羽、张飞、赵云等镇守荆州,后来刘备与刘璋决裂,夺取成都后,诸葛亮基本就一直负责镇守成都,做后勤工作。

也就是说在刘备出征作战的时候,基本就没有带过诸葛亮。

我在一篇文章中,说诸葛亮其实并不擅长打仗,很多人就拿武庙十哲中诸葛亮与白起、韩信并列来说事,以名誉和头衔来说事一直是一种毛病,评价历史人物还是要看史实的,诸葛亮基本就没单独指挥过什么胜仗。

所以,刘备在夷陵之战的时候不带诸葛亮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实际上,刘备比较信任的作战军事是法正,法正原来是刘璋的部下,后来投靠刘备,在刘备进取汉中的时候,献计使得刘备斩下了曹操手下大将夏侯渊,辅助刘备夺取了益州和汉中。

诸葛亮在刘备夷陵之败后感叹,“ 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

意思就是说,刘备在夷陵之战的时候要是有法正在,即使打败仗也不能输这么惨,然而法正在219年去世了,夷陵之战发生在两年后的221年。

刘备为什么不带赵云、马超、魏延等猛将?

先来说赵云,在刘备的战将体系当中,关羽和张飞是刘备嫡系中的嫡系,应该算是生死兄弟系列了,然而除了关张之外,就是赵云了,赵云本是公孙瓒的部将,但是公孙瓒始终没有重用赵云,后来赵云与刘备相遇,开始追随刘备,一直到刘备死,将近三十年。

刘备作战时候领的最多的就是赵云,在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等战役都是追随刘备左右,后来能够独立指挥作战,也就不跟刘备一起了。

在夷陵之战的时候,刘备总计率领四万多人,自己就能指挥过来(刘备是真正的战将,不管岁数多大都是亲自带队),而赵云当时的年龄应该不小了,至少也得六十多岁,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在刘备准备伐吴的时候,赵云是极力反对了,所以刘备不带赵云也正常。

再来说魏延,在《三国演义》中魏延被明显的写残了,历史上真正的魏延是一个相当厉害的人物,魏延并不是斩首上级投靠刘备的,而是一支拥有私人武装的小军阀,在刘备入川后投奔刘备的,虽然身份地位没有所谓的五虎上将高,但却深受刘备的信任。

刘备在打下汉中的时候,就“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汉中太守”。

魏延的任务就是防止曹魏政权在汉中方向的军事进攻:“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刘备若去攻打东吴,肯定是不会带着魏延的。

最后来说马超,马超在蜀汉政权中的位置是很尴尬的,马超是割据凉州的地方军阀,在西北地区颇有影响力,巅峰时期敢于挑战曹操,可见在群雄割据时期,马超也是一条汉子。然而马超并不靠谱,一点点玩脱了,把自己搞成了光杆司令,最后投靠刘备。

对于马超,大概只有最开始入蜀的时候,刘备用过一次,然后就给马超较高的官衔养老了,而没有给马超实权,估计刘备也怕马超不靠谱,再反水什么的,马超在投靠刘备之后,基本就已经告别自己的军政生涯了。所以,刘备自然也不可能带马超。

综合来说,刘备发动夷陵之战准备不算充分,缺少类似法正这样的作战智囊,而蜀汉将领比较匮乏,基本上是处于不够用的地步,所以不带能够独当一面的将领也是正确的,另一方面,刘备始终把自己定位成一个作战的将领,经常性单独带兵出征,在当时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毕竟刘备跑得快,打了那么多次败仗,也没有身首异处,哪成想这次败的这么惨。

夷陵之战关乎国运,为何刘备不带赵云、诸葛亮、魏延等人?

夷陵之战是在三国时期发生的一场重要战役,有人说这场战役关乎的是蜀国的国运,也有人说蜀国后期的亡国和此次战役的失败有着很大关系,但就我看来,此次的战役是一种个人情绪,以及上层建筑相互杂糅下的产物。

刘备的唐突和心急,导致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被打破,促使了后期魏吴的联盟、蜀汉的孤立,这种局面不仅对刘备不妙,同时也对这个刚刚经过荆州之战打击下的国家不妙。

这场战役的背景是因为蜀汉政权大将关羽的被杀,荆州的失去为导火索,只要一下便将这两个国家日久堆积的矛盾轰然炸出。在这场战役中,刘备是御驾亲征,率兵将近五万之众已饿虎扑食之势杀向东吴大地上,东吴也是为了不想让北魏政权渔翁得利而不断向蜀汉求和,最终在求和无果后,东吴和蜀汉这两个昔日的盟友便兵戎相见了。虽然刚开始蜀汉的攻势很是迅猛,但因为其战线的不断拉长,补给、路远,以及多种因素的困扰导致了其在后来还是输掉了这场战争。但令人费解的是,这场战役既然已经是一场和吴国撕破脸的大战,刘备却没有带上诸葛亮、赵云以及魏延等猛将,刘备这种匪夷所思的做法,直让我们这些曾经的三国迷们大呼“为什么!”。

《三国演义》对于这些人物的过度神话

因为《三国演义》具有一定的艺术加工、主观意识的掺入,以及作者对于拥有汉室正统血脉的刘备过于青睐,这才导致了其手下的将领以及谋士们被各个塑造成了天兵天将,并给人一种错觉,一场战役的打响,只要蜀汉阵营中有这些人,蜀汉就是必胜。其实,就客观层面来说,蜀汉是当时三国中实力垫底的国家,诸葛亮的智慧也并不是逆天的,赵云、魏延的勇猛也不是魔挡杀魔,佛挡杀佛的,他们也是人,也有着自己的实力范围,之所以读者在看到这些人好像很厉害,一是因为在历史中他们的确实有能力,二便是因为《三国演义》作者对于刘备阵营的青睐,所以作者在描写这个阵营的文官和武官时便略有夸大。


刘备有其他用意

刘备在出征的时候,为其称帝的第三个月,这个时候的蜀汉政权是不稳定的,也是很混乱的。刘备之所以在这个时候一意孤行的去攻打东吴,一是为了给自己的异性兄弟关于报仇,而其另一个意思便是利用此次关羽被杀的问题,来有一个对东吴开战的借口。因为关羽是刘备在桃园中结义的弟弟,东吴是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夺取并杀害了关羽,就国仇家恨来说,刘备都有一个正当的出兵理由,东吴被打的时候也是不占道义上的优势。(因为国与国之间的较量和战争都是需要一个借口、或是理由),而且当时的刘备正是登基三个月左右,其也想借着称帝的势头来为自己造势,来烘托自己此次对吴作战的正规性,如果就其一个人御驾前往,就更好的说明了其不是为了吞并和侵略吴国,而是为了给自己的弟弟讨一个说法。

东吴的做法

在说完了蜀汉刘备的手段后,以及对此次出征的部署后,我们再看看一看东吴是怎么做的。东吴先是对蜀汉求和,因为他知道两国相争,会被北魏渔翁得利。可是在求和吴国后,他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先是对北魏讨好掐媚(这样避免了两线作战),然后便腾出手来对付刘备。

最终刘备还是失去了此次战役,同时也为后来蜀国的灭亡埋下了深渊的创伤。

因为当时的赵云,诸葛亮,魏延等人阻拦刘备伐吴,所以说刘备伐吴也没有带他们一路,从而失败断送了蜀国的国运。
因为诸葛亮和赵云本就反对这次东征,所以刘备没有带上他们。而且他们三人需要镇守大本营,特别是魏延是汉中太守,需要防备曹魏。
因为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时候,赵云,诸葛亮不被刘备信任,而魏延当时还没有崭露头角,所以刘备身边没有这些人才

夷陵之战很重要,刘备为何不带上诸葛亮赵云等猛将?

刘备为什么不带诸葛亮、赵云、魏延和马超参加夷陵之战,因为在公元221年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时候,刘备已经建立了蜀汉政权,有一套完整的政治系统,此时再发动战争,必不可少的要留下信任的人守护大后方的么,而诸葛亮他们就肩负着这方面的责任,这项责任比夷陵之战更重要。

关于夷陵之战这场战争和刘邦率领的将领问题,我们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为什么不带诸葛亮、赵云、魏延和马超等猛将

这时候诸葛亮在干嘛,刘备称帝后,任诸葛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假节。从刘备占领益州后,诸葛亮拥有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如同汉初相国萧何一样,这个角色是没有人可以替代的,甚至法正都替代不了,所以夷陵之战时,诸葛亮同样需要坐镇后方,一是进一步巩固益州和汉中的后方,二是为前线提供粮草支援,这个和战场一样重要。

章武元年,刘备封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侯,策曰:“朕以不德,获继至尊,奉承宗庙。曹操父子,世载其罪,朕用惨怛,疢如疾首。海内怨愤,归正反本,暨于氐、羌率服,獯鬻慕义。以君信著北土,威武并昭,是以委任授君,抗飏虓虎,兼董万里,求民之瘼。其明宣朝化,怀保远迩,肃慎赏罚,以笃汉祜,以对于天下。”

可以看出,刘备称帝后,因为马超在羌族、氐族人中的威望,让其镇守北疆,这可以看出刘备的雄心,为将来北伐做准备,收服西北少数民族势力。

刘备攻占汉中后,要留下大将守卫汉中,当时大家都以为是张飞,但是刘备却任命魏延为镇远将军,领汉中都督、汉中太守,汉中是益州的门户,自然不可能调魏延回来。

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最后我们来看赵云,因为在刘备要领兵攻打东吴的时候,赵云进行了劝谏,所以刘备在进行夷陵之战的时候,留赵云都督江州,这个举措一部分是对赵云的不满,另一个可能也给后方留下信任的武装力量,毕竟他带走蜀汉的大部分军事力量。

第二,刘备带走了哪些将领呢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时候,带领的武将有廖化、冯习、张南、傅肜、沙摩柯、黄权、吴班、陈式等人,文臣有刘巴、马良、宗玮、从事祭酒程畿以及从事王甫等人,文臣武将共计十余人。

为什么要带这些人呢,我们首先看一看,历史上堪称豪华的汉中之战,夺取汉中时,刘备方参战将领主要有张飞、马超、赵云、黄忠、法正、黄权等,曹操方参战将领主要有夏侯渊、曹休、曹真、曹洪、张郃、徐晃、郭淮等,在这场战争中刘备方投入的兵力预计在三到四万,但是却打败了曹军是五万大军,阵斩夏侯渊,同时在曹操的十万援军赶到后,依然迫使曹操退兵。

其实夷陵之战,刘备也是准备这套相同的阵容,因为马超有别的任务,所以没有征召,赵云因为立场问题,被留在了江州,而黄忠和法正也先后故去,而带领的其他人基本都是参加过汉中之战的,这一套阵容对阵曹操的十余万大军都能取得优势,更何况的东吴的将领呢。当然刘备的预期很好,但是没想到开战前损失了张飞,这另刘备很是意外和愤怒,加速了对东吴的报复,所以刘备带领了一个简配版的汉中阵容开赴夷陵战场,从后期这些幸存将领的发展来看,这些人并不是我们想的无名之辈,吴班和陈式后来都在北伐中立了大功,成为高级将领!

个人认为,对于夷陵之战,蜀汉朝堂的普遍认识是胜算更大的,基本的认识也是最多无功而返,没有想到很有惨败的结局。这也是刘备军队长期处于弱势,总能在劣势情况下以少胜多,这主要来源于我们经常说的五虎将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因为他们长伴左右,一些刘备指挥上的蹩脚的地方被最大限度的抹平了。这样造成了蜀汉朝堂对刘备能力的错误的估计,恰恰是这次没有任何一个虎将跟随,刘备几乎仅以身免,败光了所有积累,造成了蜀汉人才的断层。

本文标题: 夷陵之战关乎国运,刘备为什么不带诸葛亮和赵云、魏延等猛将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7322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中国古代王爷造反成功的例子有哪些【知识仓库】卡诺循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