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秦始皇时期有哪三座神山

发布时间: 2022-05-22 12:00:2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2

古代历史上的三山古代历史上的"三山"指哪三山传说中的“三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格外受到古人的神往。“三山”又称“三神山”,“...

古代秦始皇时期有哪三座神山

古代历史上的"三山"

古代历史上的"三山"指哪三山
传说中的“三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格外受到古人的神往。“三山”又称“三神山”,“史记秦始皇本纪”载:“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以后三神山的名字,便在古代小说、戏曲、笔记中经常出现,然而它是传说,不存在的。后人为了延续三山五岳的美丽神话,就在五岳之外的名山中间选择新的三山,目前广为流传的三山是:浙江雁荡山,江西庐山,安徽黄山。
三山是指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

齐人徐巿上书秦始皇,其中所提到的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有何神秘之处?

有何神秘之处?

古人认为这三座大山是仙山,上面住着神仙,如果有福气的人能够登上仙山的话,指不定就能得到仙人所赐的长生不老药。当年的徐市,后人也叫他徐福,就靠着这个忽悠劲儿,骗取了秦始皇的信任,然后带着许多盘缠和三千童男童女出门,但是再也没有回来。虽然关于徐福和这三千人的传说很多,但是大多都没有得到证实。

其实关于这三座仙山目前也是有两种说法:一是说这三座仙山其实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只不过是古代术士为了忽悠人,再加上各类志怪小说的普及,然后被人杜撰出来的。二是说蓬莱其实就是指山东蓬莱市;方丈则是昆仑山,又称昆仑虚,在中国境内地跨青海、四川、新疆和西藏四省;瀛洲是指上海崇明岛。

这三座仙山其实一直是小说里神仙的聚集地,就算是现在好多仙侠剧里面,蓬莱和昆仑虚也都是榜上有名。当年的徐福就是抓住了秦始皇想长生不老的心态,才忽悠的秦始皇相信了他一套说辞,要说徐福为啥下落不明,我觉得很好解释:秦朝刑罚残酷是世人皆知的事情,徐福眼看着自己完成不了任务但是自己有钱又有人,这样的好日子不过,难道要回去住监狱么?

要说现在社会是有一些延长寿命的方法,经过饮食和运动互相配合,可以使人长寿,但要说是让人长生不老的话,目前还达不到的水平,古代的医学水平就更不行了。所以尽管那么多皇上都曾派人前往这三座仙山寻求过长生药,但是无一人成功过。

这几座神山的真实性是有待考察的,不过不同的说法它们的位置也不一样,其中一种说法是蓬莱、瀛洲分别在日本的富山、济州岛,另外的一种说法在中国山东的蓬莱海域内,方丈山至今无从考证。

这些其实都只是一些神话故事传说,他们的真实性可能一时半会是不会考证出来,我们可以当做听神话故事,据《史记·封禅书》记载:有这样的一个传说,在今中国的东方,也就是在渤海中的不远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那上面住着仙人,还有长生不老药。战国时期的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都先后派人到渤海中寻找过。这只是其中的一种说法而已,不应当真。


查阅很多记载中,也可以看出来有的的确有这样的记载,不知这是小说还是真的事迹,这也是一个迷,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齐人徐巿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结果秦始皇“耗以巨资”,让齐人徐巿带领三千童男童女、百谷百工去寻找也无下文。后来,汉武帝不死心,多次派方士入海求蓬莱,并几次“东巡海上”、“冀遇蓬莱焉”。但“终无有验”。最后只得在长安建章台宫,挖太液池,在池中修蓬莱、方丈、瀛洲、壶梁四岛,以此来圆皇帝的求仙梦。这个传说故事应该很多人都听过,甚至有人猜想今天的日本人就是从这起源的,不过都没有真凭实据。


其实这些神话故事能够重见天日的那天可能不会到来,用今天比较科学的说法,也可能是海市蜃楼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故事流传而已。神话故事理智判断和保持一种科学的眼光看待。

古代中国神话及道教传说海上有神山名为"方丈",为仙人所居,故其所居丹室,亦称"方丈"。奇书《列子》记载,海上有五座仙山,岱舆、员峤,流入海底。留下蓬莱、瀛洲、方丈,山上是仙境,有长生不老药。而蓬莱海域常出现的海市蜃楼奇观,更激发了人们寻仙求药的热情,秦皇、汉武等古代帝王纷纷到蓬莱开始了寻仙活动。
这位徐大忽悠向秦始皇上了一封奏疏,说道,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岛,上面住着仙人,他们行踪飘忽不定,手中有长生不老之药。
这三座山是仙山,上面住着仙人,可以向仙人求取长生不老的药,而这三座仙山没有什么实际的依据,因为人们口口相传给它们赋予了神秘色彩。

传闻徐福告诉秦始皇的"三座仙山",是蜃楼还是陵墓?

徐福到他在齐地海边生活的经历,绘声绘色地讲起自已当年的所见仙山,非常精彩。秦始皇看了又看徐福,身边这个最亲近的御医,觉得很有门,徐福一向对自己忠心耿耿,不可能骗人。

秦始皇开始巡行齐地,沿着海边寻找,甚至到达了齐地最东边的成山头瞭望大海,企图找到仙山。那么当年徐福看到的是什么?他最大可能看到的是海市蜃楼!


在春秋战国时,早有海市蜃楼记载,在后来汉朝的司马迁回顾春秋时神山事件,他在《史记》中写道:“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勃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白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

看来在秦始皇之前,很多君主就受海市蜃楼的诱惑。我们现在山东蓬莱这个地方,近年也出现过海市蜃楼。事实上,世界各地也出现很多海市蜃楼现象。按物理分析,海市蜃楼是光线折射,那么一些海市蜃楼景色在现实中为什么找不原形呢?于是现代人发挥想象探索精神又给出不同结论:海市蜃楼是五维以上的空间在现实中的暴露……


可是古代人能明白吗?亲眼所见海市蜃楼的徐福能弄明白折射道理吗,秦始皇会把五维以上空间理解成什么?徐福带着秦始皇的狂热梦想向远方的大海进发,寻找他念念不忘的仙岛,海市蜃楼……

徐福再没有回到秦始皇身边。而另一路探险人马是一个叫卢生带领的,他在寻找仙山中有了收获,得到一本"仙书",内有预言谶语:"亡秦者,胡也。"于是秦始皇开始派大将蒙恬修造万里长城,为了秦朝传承万世,开始防御胡人。


后来,没得到长生不老药的秦始皇死在了沙丘,登上皇位又将秦朝推向末路的是胡亥……

可能是陵墓,海市蜃楼根本没有科学依据,只是徐福的想象。
因为徐福住在海边所以绝大多数可能是海市蜃楼。
应该是蜃楼,徐福口中的长生不老只是秦始皇的痴人梦想
徐福是一个比较厉害的人物,所以他的见识在一定程度是可信的。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山、仙岛

越全越好,最好能详细点。后有追分。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山、仙岛:蓬莱三神山、昆仑山、大小方诸山

1、海外三仙岛(蓬莱、瀛洲、方丈)

《山海经》和《封禅书》中,都把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描绘得活灵活现,于是便引得齐威王、燕昭王派出探险家到海中寻求神山,秦始皇东巡求药、汉武帝御驾访仙。

据史籍记载,蓬莱城北海面常出现海市,散而成气,聚而成形,虚无缥缈,变幻莫测。于是人们便以海市的虚幻神奇,演绎出海上五神山的传说,描绘出一个惟妙惟肖、令世人向往的神仙世界。

2、昆仑山:

昆仑山,原名昆仑丘,又名昆仑虚,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山,为万山之祖,亦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人文始祖伏羲的王都。据诸书所记,昆仑山的位置应该在常人难至的西方内陆,传说昆仑山上有不死树、不死水及凉风山,登上凉风山就可以不死,凉风山上有悬圃山,攀上悬圃山就可以获得呼风唤雨的神通。

3、大小方诸山:

方诸山是道教上清派构想的仙山,是对蓬莱三神山中的方丈洲的模仿,大方诸岛传说是西王母的第四女南极夫人所造,大方诸岛周围又各有小方诸岛。岛上是中级仙人,唐代以后,上清派失去最高等级地位,方诸岛神话也被人们耽误。

4、流波山:

传说中的仙山,有关记载如下: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其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山海经·大荒东经第十四》)常羊山(黄帝杀刑天之地)

5、蓬莱仙岛

蓬莱仙岛又称海上“三神山”,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市。蓬莱起源于海上三神山的传说,那只是人们对海市蜃楼的一种敬畏,无法理解的现象只能用神明替代。蓬莱因为地理位置的特殊,基本上是世界上海市蜃楼出现最频繁的地方之一,而古人并不懂的现在的科学,觉得神似的同时,也会加上神话崇拜的联想,认为那是仙人居住的地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昆仑山 (传说中的昆仑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流波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蓬莱仙岛

1、蓬莱仙岛

蓬莱仙岛又称海上“三神山”,古代的蓬莱山就是现在衢山岛。 岱山岛和衢山岛古称蓬莱仙岛。 古代汉族传说中的仙境,为神仙居住的地方。

2、昆仑山

昆仑山,原名昆仑丘,又名昆仑虚,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山,为万山之祖,亦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人文始祖伏羲的王都。

古代典籍中的昆仑山又号昆仑丘,因山体呈碗状又称宛丘;因傲立于群山,像一个柱子通向天空又称天柱;因对应北斗星,又称璇玑玉衡;因传为天帝下都,并盛产玉石又称玉京山。

3、瀛洲

瀛洲,可以指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东海仙山,最早见《列子》。

神仙思想产生于周末,盛行于战国。 战国时,民间已广泛流传着许多有关神仙和神仙境界的传说,其中以东海仙山和昆仑山最为神奇,流传最广,成为我国两大神话系统的渊源。

4、方丈山

方丈又称为方丈山、方壶、方丈洲等。古代中国神话及道教传说海上有神山名为“方丈”,为仙人所居,故其所居丹室,亦称“方丈”。

奇书《列子》记载,海上有五座仙山,岱舆、员峤,流入海底。留下蓬莱、瀛洲、方丈,山上是仙境,有长生不老药。而蓬莱海域常出现的海市蜃楼奇观,更激发了人们寻仙求药的热情,秦皇、汉武等古代帝王纷纷到蓬莱开始了寻仙活动。 

5、大小方诸山

方诸山是道教上清派构想的仙山,是对蓬莱三神山中的方丈洲的模仿,大方诸岛传说是西王母的第四女南极夫人所造,大方诸岛周围又各有小方诸岛。岛上是中级仙人,唐代以后,上清派失去最高等级地位,方诸岛神话也被人们耽误。

昆仑山 昆仑山是源于中国神话的神圣之山,据诸书所记,昆仑山的位置应该在常人难至的西方内陆,传说昆仑山上有不死树、不死水及凉风山,登上凉风山就可以不死,凉风山上有悬圃山,攀上悬圃山就可以获得呼风唤雨的神通。悬圃山再往上去就是太帝居住的天阙,若进入天阙,就能成为神了,大约在隋唐之后,昆仑山的神话逐渐淡忘。

蓬莱三神山 蓬莱三神山包括蓬莱、方丈、瀛海三岛,是源于战国新兴神仙思想的神圣之山,其位置大概在今天的渤海地区,但比现在的渤海的范围要大的多,战国时的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秦汉时的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曾派人到海中寻找神山、仙人和长生不死药,三神山神话依存于海洋的神秘性,比昆仑山神话魅力更强,对中国传到文化的影响也更大。

大小方诸山 方诸山是道教上清派构想的仙山,是对蓬莱三神山中的方丈洲的模仿,大方诸岛传说是西王母的第四女南极夫人所造,大方诸岛周围又各有小方诸岛。岛上是中级仙人,唐代以后,上清派失去最高等级地位,方诸岛神话也被人们耽误。
杻阳山
山上多金,有异兽名鹿蜀、旋龟。怪水发源于此,向东注入宪翼水。

柢山
山多流水,无草木。有种叫鲑的鱼,状如牛,声如牛,长着翅膀和蛇一样的尾巴,诡异的说。

箕尾山
山神长着鸟头龙身,祭祀同时需要牲畜和璋玉。

长右山
出产叫长右的野兽,山以此得名;长得像猴,往往有水灾伴随它的出现。

鹿吴山
泽更水发源于此,有蛊雕,山海经中认为是水生的物种。

丹穴山
大名鼎鼎的凤凰的老家,太平盛世的祥瑞啊。

太华山
有蛇名肥囗,旱灾凶兽。

符禹山
有叫文茎的树,果实可以治疗耳聋。有葱聋兽,鴖鸟。

女床山
鸾鸟出处,亦多虎 豹 犀 兕。

西皇山
有麋鹿、祚牛。

昆仑丘
传说是天帝在下界的都邑,由天神陆吾掌管。有兽名土蝼,形状如羊,长四角;有鸟名钦原,蛰鸟兽则鸟兽死,蛰树则草木枯;河流有赤水、洋水、墨水;多产怪鸟野兽。

长留山
白帝少昊神居处,鸟兽都有长着花纹的脑袋…山中多产带花纹的玉石。

白於山
多松柏、栎檀,多祚牛。

鸟鼠同穴山
山上有白虎。

求如山
有河名滑水,水中多产水马。

石者山
有像豹的野兽,名叫孟极。

丹熏山
有耳鼠,奇异之处在它的肉,吃了可以御百毒。

敦薨山

少咸山
有铈鱼(偏旁换成鱼),最早的江豚。

梁渠山
有长得像夸父的鸟……

轩辕山
山下多竹子。有黄鸟,吃了它的肉不生嫉妒之心。

发鸠山
有精卫鸟。

景山
植物有秦椒,动物有叫酸与的鸟。

錞于毋逢山
产一种红头白身能引发大旱的动物。

卢其山
有长得像鸳鸯的鸟,出现预示着土木大兴。

尸胡山
产名妴胡的野兽,叫声像呼喊自己。

青要山
黄帝的都邑,武罗神掌管。有一种吃了可以多生孩子的鸟。

苦山
有树黄棘,果实能使人丧失生育能力。

支离山
有鸟婴勺,状如喜鹊。

堇理山
有鸟青耕,白喙白尾,养之防御灾疫。

另有:
乐马山

倚帝山

丑阳山

夫夫山

柴桑山

番条山

无逢山

独山

泰山

浑夕山

狱法山

伦山

边春山

子桐山
烂柯山,在浙江省衢州信安县(今浙江衢州市)。

不周山(今昆仑山),在青海省格尔木市南侧。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16公里。

茅山,位于江苏省常州市的西部,距常州约60公里。

邙山,又名北芒,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北侧,为崤山支脉
在渤海的东边,有一个深不见底的大深沟,名叫“归墟”。无论是地上的水,还是海里的水,都往这里流。“归墟”里的水,却总保持同样的状态,既不会增加,也不减少。因此不会溢出来淹没人类。

传说渤海“归墟”里面有五座神山,就是“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每座神山高三万里,山与山之间是七万里。山上有黄金打造的宫殿,玉石雕刻的栏杆

我国古代神话中有3座海上神山,它们是什么地方

《山海经》记载,海上有三座仙山,蓬莱、瀛洲、方丈,山上是仙境,有长生不老药。而蓬莱海域常出现的海市蜃楼奇观,更激发了人们寻仙求药的热情,秦皇汉武等古代帝王纷纷到蓬莱开始了寻仙活动。

现实中仅蓬莱一地实存。地属山东烟台。

方丈没有,至于瀛洲,一说是日本。
山东烟台的蓬莱,山东青岛的崂山,江苏连云港的花果山
传说中的蓬莱、瀛洲和方丈!
瀛洲
瀛洲:传说中的东海仙山。

《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

《山海经》记载,海上有三座仙山,蓬莱、瀛洲、方丈,山上是仙境,有长生不老药。而蓬莱海域常出现的海市蜃楼奇观,更激发了人们寻仙求药的热情,秦皇、汉武等古代帝王纷纷到蓬莱开始了寻仙活动。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这是以前的神话式的记载。

东方朔《十洲记》曰: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凤麟洲、聚窟洲、流洲、生洲。其生洲、瀛洲在东海,炎洲在南海,凤麟洲、聚窟洲皆在西海,元洲、玄洲在北海。已上凡十洲也。(《初学记》)

《十洲记·瀛洲》

瀛洲,出自汉 东方朔撰的《十洲记》(全称《海内十洲记》)

《十洲记》记载汉武帝听西王母说大海中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洲等十洲,便召见东方朔问十洲所有的异物,后附沧海岛、方丈洲、扶桑、蓬丘、昆仑五条。

是虚构的仙境之地。

《十洲记》中 瀛洲 原文:
瀛洲在东海中,地方四千里,大抵是对会稽,去西岸七十万里。上生神芝仙草。又有玉石,高且千丈。出泉如酒,味甘,名之为玉醴泉,饮之,数升辄醉,令人长生。洲上多仙家,风俗似吴人,山川如中国也。

《十洲记》曰:瀛洲者,玉膏如酒味,名曰玉酒,饮数升辄醉,令人长生。(《太平御览》卷四百九十七·人事部一百三十八·酣醉)

《十洲记》曰:瀛州金峦观中,有青离玉几,覆以 纨之素,刻水碧为倒龙之床。(《太平御览》卷六百七十七·道部十九·几案)

《十洲记》曰:瀛州有玉膏,如酒味,名曰玉酒,饮数斗辄醉,令人长生。(《太平御览》卷八百四十五·饮食部三·酒下)

《十洲记》曰:瀛州有玉膏如酒,名曰玉酒,饮之令人长生。(《太平御览》卷八百五·珍宝部四·玉下)

《十洲记》曰:瀛州青玉膏山,泉如酒味,名之为玉泉也。(《太平御览》卷七十·地部三十五·泉水)

《十洲记》曰:瀛州有玉膏,如酒味,名曰玉酒,饮数升辄醉,乃令人长生。(《艺文类聚》)

《十洲记》曰:瀛州有玉膏如酒,名曰玉酒,饮数升辄醉,令人长生。(《初学记》)

《十洲记》曰:瀛州有玉膏,山出泉如酒味,名为玉酒。(《艺文类聚》)

瀛洲诗词

以下是一些写到“瀛洲”的唐诗、宋词,它们都与仙境联系,表达出了诗人、词人的飘渺,神话般的愿望。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裂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登天坛夜见海日》李益

朝游碧峰三十六,夜上天坛月边宿。
仙人携我搴玉英,坛上夜半东方明。
仙钟撞撞近海日,海中离离三山出。
霞梯赤城遥可分,霓旌绛节倚彤云。
八鸾五凤纷在御,王母欲上朝元君。
群仙指此为我说,几见尘飞沧海竭。
竦身别我期丹宫,空山处处遗清风。
九州下视杳未旦,一半浮生皆梦中。
始知武皇求不死,去逐瀛洲羡门子。

——————

《南隐游泉山诗》

名山狎招隐。俗外远相求。还如倒景望。忽似阆风游。临崖俯大壑。披雾仰飞流。岁积松方偃。年深椿欲秋。野花开石镜。云叶掩山楼。何须问方士。此处即瀛洲。

——————

《拟四愁诗四首》

我所思兮在瀛洲。愿为双鹄戏中流。牵牛织女期在秋。山高水深路无由。愍予不遘婴殷忧。佳人贻我明月珠。何以要之比目鱼。海广无舟怅劳劬。寄言飞龙天马驹。风起云披飞龙逝。惊波滔天马不厉。何为多念心忧泄。

——————

《游仙诗十首》

三山罗如粟。巨壑不容刀。白龙腾子明。朱鳞运琴高。轻举观沧海。眇邈去瀛洲。玉泉出灵凫。琼草被神丘。

——————

《轻举篇》

天地能长久。神仙寿不穷。白玉东华检。方诸西岳童。俄瞻少海北。暂别扶桑东。俯观云似盖。低望月如弓。看棋城邑改。辞家墟巷空。流珠馀旧灶。种杏发新业。酒酿瀛洲玉。剑铸昆吾铜。谁能揽六博。还当访井公。

——————

《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李白

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池南柳色半青青,萦烟袅娜拂绮城。
垂丝百尺挂雕楹,上有好鸟相和鸣,间关早得春风情。
春风卷入碧云去,千门万户皆春声。
是时君王在镐京,五云垂晖耀紫清。
仗出金宫随日转,天回玉辇绕花行。
始向蓬莱看舞鹤,还过茝石听新莺。
新莺飞绕上林苑,愿入箫韶杂凤笙。

——————

《题雍丘崔明府丹灶》李白

美人为政本忘机,服药求仙事不违。
叶县已泥丹灶毕,瀛洲当伴赤松归。
先师有诀神将助,大圣无心火自飞。
九转但能生羽翼,双凫忽去定何依?

——————

《赋咏得神仙诗》

罗浮银是殿,瀛洲玉作堂。朝游云暂起,夕饵菊恒香。聊持履成燕,戏以石为羊。

——————

《中秋寄南海梁侍御》李群玉

海静天高景气殊,鲸睛失彩蚌潜珠。不知今夜越台上,望见瀛洲方丈无?

——————

《题马迹山》文鉴

瀛洲西望沃洲山,山在平湖缥缈间。常说使君千里马,至今龙迹尚堪攀。

——————

《津亭》胡宿

津亭欲阕戒棠舟,五两风来不暂留。
西北浮云连魏阙,东南初日满秦楼。
层城渺渺人伤别,芳草萋萋客倦游。
平乐旧欢收不得,更凭飞梦到瀛洲。

——————

《早秋集贤院即事》刘禹锡

金数已三伏,火星正西流。
树含秋露晓,阁倚碧天秋。
灰琯应新律,铜壶添夜筹。
商飙从朔塞,爽气入神州。
蕙草香书殿,槐花点御沟。
山明真色见,水静浊烟收。
早岁忝华省,再来成白头。
幸依群玉府,末路尚瀛洲。

——————

《夕游覆釜山道士观因登玄元庙》钱起

冥搜过物表,洞府次溪傍。
已入瀛洲远,谁言仙路长。
孤烟出深竹,道侣正焚香。
鸣磬爱山静,步虚宜夜凉。
仍同象帝庙,更上紫霞冈。
霁月悬琪树,明星映碧堂。
倾思丹灶术,愿采玉芝芳。
傥把浮丘袂,乘云别旧乡。

——————

《题一作送刘炼师归山》唐球

风急云轻鹤背寒,洞天谁道却归难。千山万水瀛洲路,何处烟飞是醮坛。

——————

《赠上都紫极宫刘日新先生》李中

道德吾君重,含贞本去华。
因知炼神骨,何必在烟霞。
棋散庭花落,诗成海月斜。
瀛洲旧仙侣,应许寄丹砂。

——————

《水调歌头》崔敦礼

倚棹太湖畔,踏月上垂虹。
银涛万顷无际,渺渺欲浮空。
为问瀛洲何在,我欲骑鲸归去,挥手谢尘笼。
未得世缘了,佳处且从容。
饮湖光,披晓月,抹春风。
平生豪气安用,江海兴无穷。
身在冰壶千里,独倚朱栏一啸,惊起睡中龙。
此乐岂多得,归去莫匆匆。

——————

《定风波》叶梦得

千步长虹跨碧流。两山浮影转螭头。付与诗人都总领。风景。更逢仙客下瀛洲。

——————

《梦玉人引》朱敦儒

浪萍风梗,寄人间,倦为客。梦里瀛洲,姓名误题仙籍。敛翅归来,爱小园、蜕箨篔筜碧。新种幽花,戒儿童休摘。放怀随分,各逍遥,飞鷃等鹏翼。舍此萧闲,问君携杖安适。诸彦群英,诗酒皆勍敌。太平时,向花前,不醉如何休得。
袅袅凉风。吹汗漫。平岸。遥空新卷绛河收。却怪姮娥真好事。须记。探支明月作中秋。

——————

《蝶恋花》石耆翁

半夜六龙飞海峤。
滉漾鳌波,露出珊瑚小。
玉粉枝头春意早。
东风未绿瀛洲草。
姑射仙人真窃窕。
净练明妆,如伴商岩老。
梦入水云闲缥缈。
一楼明月千山晓。

——————

《念奴娇》吴儆

凉生秋早,正梧桐院落,风清月白。
帘卷香凝人笑喜,应是瀛洲仙谪。
云绕画梁,花明彩服,中有人华发。
恩袍蓝绿,高年况已逾百。
最是有子宜家,兰阶方竞,珠履延佳客。
好唤凌波来洛浦,醉促霓裳仙拍。
玉井开莲,金茎承露,莫惜金尊侧。
试占弧兆,祥光已映南极。

——————

《临江仙》(望庐山)

迢递关山身历遍,烟霞胜处曾游。九江江畔系孤舟。匡庐如画里,南望插天浮。
瀑布香炉齐五老,层层爽气陵秋。何须魂梦觅瀛洲。云松终可卜,我与谪仙俦。

旅游·古瀛洲

古瀛洲,地处海峡西岸宁德市境内,南离福建省会福州市100多公里,北距国家重点风景区太姥山100多公里。神洲第一溪霍童溪穿越全境,上游有我国目前唯一的鸳鸯猕猴自然保护区,下游是世界天然良港三都澳。她不仅以其美丽的山光水色引人注目,更以特殊的地理位置,奇特的民居建筑,古朴的民风民俗和历史上曾经繁华而积淀的传统文化以及至今依然笼罩着神秘的色彩而令人流连忘返。

古瀛洲景区面积100多平方公里,主要旅游线路为:游明清古村落和瀛洲击水;登石笋凌霄;攀将军顶观云海看日落日出;去渔溪圣井石头城领略峡谷风情;到青蛤湖沼泽地寻幽探险四大部分。山上层峦耸翠,气势磅礴险要;水上一路潆洄,两岸奇峰、怪石、异洞、叠瀑、深潭、古树,观赏春花秋叶,品味独木冲浪和急流闯滩;九曲三十六濑惊而不险的独特韵味,山、水、人溶为一体。群猴出没、鸟唤丛林、船暄古岸、黛色凝葱,正是生态旅游的好去处,大自然的恩赐+老祖宗的遗产+惊险刺激的游乐,令人惊叹!

山入瀛洲方显峻,水出洪口己尽奇,古朴而美丽构成古瀛洲的绝妙景色,使其风姿卓绝,无与伦比。

瀛洲击水景区位于支提山下霍童溪畔的洪口乡莒洲村,莒洲历史称古瀛洲。

古瀛洲历史悠久、民风古朴,建筑奇特,村舍顺溪依山峭壁而建,远眺似鱼鳞千叠,楼台倒影,水上一村、水下一寨美丽如画。这儿村民还有一手绝活——独木冲浪,他们个个手持竹篙立于独木(单根毛竹)之上,顺流而下绕礁劈浪甚是壮观。

由古瀛洲顺流而下至霍童镇,沿溪20公里,舟过九曲三十濑,冲激流过险滩,惊而不险,险而不危构成独特的漂流风格。

本岛风光旖旎,宋时,文天祥题崇明为“海上瀛洲”;明时,朱元璋称崇明为“东海瀛洲”。早在元代,岛上就有东州八景和西州六景。明、清时,又有瀛洲八景之胜。解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崇明风景更为秀丽。

本县虽有千余年历史,但岛身涨坍无常,沧桑变迁,宋元间崇祠广宇、古墓名阡,俯仰之间沦为烟波。现存寿安寺、金鳌山、学宫、唐公墓等古迹,均为明万历以后所建。

蓬莱又称“蓬壶”。神话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另两座为“方丈”、“瀛洲”)

【 市名由来 】

西汉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汉武帝东巡至蓬莱,望神山不遇,筑一座小城命名为“蓬莱”。

【 政区人口 】

全市总面积1128.5平方公里。辖7个镇5个办事处,584个行政村(居委会)。年底全市总人口44.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96万人。出生婴儿男女性别比107∶100。人口出生率7.6‰,人口自然增长率0.43‰。

方丈山
本文标题: 古代秦始皇时期有哪三座神山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7299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你有哪些尴尬的「小解」经历有木有人能告诉我这个H是神马玩意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