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名人有哪些饮食上的嗜好

发布时间: 2022-05-12 11:00:5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0

古代(历史或文学方面)与饮食有关的名人最好是很出名的“食神”之类的人物,多多益善呀!~rnP.S.最好有文学气息。加急!!rn万...

历史上的名人有哪些饮食上的嗜好

古代(历史或文学方面)与饮食有关的名人

最好是很出名的“食神”之类的人物,多多益善呀!~rnP.S.最好有文学气息。加急!!rn万分感谢!~
烹饪之祖彭祖,是上古帝王颛顼的孙子(黄帝的第八代孙)。
帝尧的时候,他因为进献雉羹,尧便把彭城封给他,所以后世称他为彭祖,舜的时候,他从师尹寿子,学得真道,遂隐居武夷山。
苏东坡,苏东坡,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对烹饪和美食很有研究,既会吃,又会做,有不少美味佳肴以其名字“东坡”命名。

东坡肉

在不少饭店的菜谱上,都有这样一道菜——东坡肉。这道从北宋时期流传下来的传统菜,最早便出自大名鼎鼎的苏东坡之手。在《东坡续集》里,有一首《猪肉颂》:“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食,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诗中所写,其实就是苏东坡烹制“东坡肉”的经验总结。
中国古代在烹饪方面的“祖师”是——易牙。
他是齐桓公宠幸的近臣,用为雍人。雍,古文作饔,是早餐、晚餐的意思。易牙作为雍人,就是专管料理齐桓公饮食的厨师。后世人撰写食经之类的作品,托名易牙也是常见的。例如:明代人韩奕,曾经以造、脯、蔬菜、笼造、炉造、糕饼、斋食、诸汤和诸药八类内容编成一书,书名就托称为《易牙遗意》。另外,明代人周履靖著《续易牙遗意》,也是托名的仿古食经之作。
清代文学家袁枚
)《随园食单》是清朝才子袁枚的代表作,书中不仅蕴涵了这位大散文家对饮食的理解,也包含了他对生活品位的独特评价和独到见地,读来风趣而有文采。此外,书中还收录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其他经典,诸如:宋代林洪的《山家清供》,清代李渔的《闲情偶寄》,,元代倪瓒的《云林堂饮食制度集》等,读来别有一番滋味,而且颇有收藏价值。

一日,苏东坡家里来了客人,他就烹制自己喜欢吃的猪肉待客。猪肉下锅,加入水和调料,以微火慢慢煨着。他便和客人下棋,两人对弈,兴趣甚浓,直至终局,苏东坡才猛然想起锅中之肉。他原以为一锅猪肉定会烧焦,急忙进厨房,却顿觉香气扑鼻。揭锅一看,块块猪肉色泽红润,形整不散,软烂如豆腐。此菜端上餐桌,客人和他尝罢,都觉得这菜汁浓味醇,糯而不腻,十分可口。苏东坡由此受到启发,便经常烹制这道菜,并以一首《猪肉颂》总结了烹制这道菜的经验。

东坡饼

苏东坡仕途不顺,北宋元丰二年,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黄州现为湖北省管辖。正是由于苏东坡曾在这里工作和生活过,才给湖北留下了千年不衰的风味小吃——东坡饼。

当年,苏东坡居住在黄州黄冈赤壁睡仙亭。在亭子的北边,有一个安国寺,寺里有一位年长的和尚,常与苏东坡弈棋赋诗,两人结为至交。苏东坡喜欢吃油酥食品,和尚就以精致的千层油酥饼款待他。时间长了,出于对苏东坡的敬仰,就把他喜欢吃的“千层油酥饼”,称为“东坡饼”。

东坡豆腐

苏东坡在饮食喜好上除了猪肉之外,就是豆腐了。他还曾为豆腐写下“煮豆为乳脂为酥”的诗句,以精练的语言把制作豆腐形象化,用准确的字眼道出豆腐“为乳”、“为酥”,为食品之精粹。

东坡豆腐的制作方法,曾被南宋钱塘人林洪记入《山家清供》一书。以黄州豆腐为主料,将豆腐放入面粉、鸡蛋、盐等制成的糊中挂糊,再放入五成热的油锅里炸制后,捞出沥油;锅内放底油、笋片、香菇和调味料,最后放入沥过油的豆腐,煮至入味,出锅即成
伊尹
彭祖
我一想就想到苏东坡了...
东坡肉呗...

还有爱喝酒的李白~~

中国历史上的名人数不胜数,但是滴酒不沾的名人有哪些呢?

在外国历史上,有丘吉尔、爱迪生、里根、萧伯纳等人;

在中国历史上也有很多,例如郭沫若、齐白石、孙犁、冰心,苏局仙。

扩展资料:

美国前总统里根的食谱是专门设计的,即荤素轮流,一天吃荤,一天吃素,素食以牛奶、水果、面包为主,不吃任何含蛋白质高的食物;荤食的一天,早餐和晚餐吃含蛋白质很高的食物,午餐却吃流质素食。里根对这套食谱十分满意,用餐后精神大为改善。 

文坛寿星萧伯纳是英国杰出的戏剧家,获得过诺贝尔文学资奖金,活了94岁,被人们冠以“布衣素食秀才”的雅号。肖伯纳一生从不吸烟酗酒,他很注重食品的多样化,做到粗细粮搭配,不挑食、偏食,食物以清淡为主。他的饮食通常是可可菜,黑面包,以蔬菜为主,很少进食高脂肪食物。 

文坛寿星苏局仙百岁有十,仍笔耕不停,思维敏捷,他说:“人应该遵循自然,持以乐观,置生死于度外;人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心境,愉快是长寿的重要因素,不为小事而生气,万事都要想得开,才能长寿。”他每天绕八仙桌行走千步,饮食以蔬菜为主,适量鸡肉鱼肉。 

著名作家孙犁生活有规律,勤于读书,喜爱花鸟虫鱼,书法养生,饮食更为普通,清晨吃玉米粥或稀饭一碗,馒头一个,佐以酱菜,中午多是面条,晚饭又是稀饭或玉米粥。午饭,晚饭吃炒菜多是豆角,菜里有时加点瘦肉丝,主食除馒头外,也吃烙饼、包子。 

当代文坛巨星郭沫若享年86岁,这是与他良好的饮食习惯分不开的。他在饮食上一向很俭朴,没有任何特殊要求。最大特点是不忌口、不偏食,郭老是四川人,喜爱辣味,但为调配饮食,避免五味过偏,他也常食北京风味菜。他不但喜欢名菜,也喜欢家庭小菜,并常食粗杂粮。烹调要精,以素菜为主,适当吃荤。 

著名作家冰心健康长寿的原因之一就是饮食生活有规律,她每天7点钟吃早饭,喝一碗奶,加上少许咖啡和蜂蜜,小半碗稀饭和一个鸡蛋的蛋白,每顿饭吃一根香焦,中饭、晚饭总是半碗米饭,吃一点肉或鱼、豆腐,各种带纤维的蔬菜和几匙汤,睡前喝一碗牛奶。 



有美国前总统里根,英国杰出戏剧家肖伯纳,文坛寿星苏局仙,著名作家孙犁,当代文坛巨星郭沫若,著名作家冰心,诗坛泰斗臧克家等等许多历史名人都是都是滴酒不沾的。

他们不喝酒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为不喜欢,有的是因为健康需要,他们的共同点就是,他们不仅获得了工作上的成功,同时在养生方面也是颇有所得。

扩展资料:

美国前总统里根的食谱是专门设计的,即荤素轮流,一天吃荤,一天吃素,素食以牛奶、水果、面包为主,不吃任何含蛋白质高的食物;荤食的一天,早餐和晚餐吃含蛋白质很高的食物,午餐却吃流质素食。里根对这套食谱十分满意,用餐后精神大为改善。 

文坛寿星肖伯纳是英国杰出的戏剧家,获得过诺贝尔文学资奖金,活了94岁,被人们冠以“布衣素食秀才”的雅号。肖伯纳一生从不吸烟酗酒,他很注重食品的多样化,做到粗细粮搭配,不挑食、偏食,食物以清淡为主。他的饮食通常是可可菜,黑面包,以蔬菜为主,很少进食高脂肪食物。 

文坛寿星苏局仙百岁有十,仍笔耕不停,思维敏捷,他说:“人应该遵循自然,持以乐观,置生死于度外;人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心境,愉快是长寿的重要因素,不为小事而生气,万事都要想得开,才能长寿。”他每天绕八仙桌行走千步,饮食以蔬菜为主,适量鸡肉鱼肉。 

著名作家孙犁生活有规律,勤于读书,喜爱花鸟虫鱼,书法养生,饮食更为普通,清晨吃玉米粥或稀饭一碗,馒头一个,佐以酱菜,中午多是面条,晚饭又是稀饭或玉米粥。午饭,晚饭吃炒菜多是豆角,菜里有时加点瘦肉丝,主食除馒头外,也吃烙饼、包子。 

当代文坛巨星郭沫若享年86岁,这是与他良好的饮食习惯分不开的。他在饮食上一向很俭朴,没有任何特殊要求。最大特点是不忌口、不偏食,郭老是四川人,喜爱辣味,但为调配饮食,避免五味过偏,他也常食北京风味菜。他不但喜欢名菜,也喜欢家庭小菜,并常食粗杂粮。烹调要精,以素菜为主,适当吃荤。 

著名作家冰心健康长寿的原因之一就是饮食生活有规律,她每天7点钟吃早饭,喝一碗奶,加上少许咖啡和蜂蜜,小半碗稀饭和一个鸡蛋的蛋白,每顿饭吃一根香焦,中饭、晚饭总是半碗米饭,吃一点肉或鱼、豆腐,各种带纤维的蔬菜和几匙汤,睡前喝一碗牛奶。 

诗坛泰斗臧克家年过九旬,他把自己长寿之道归纳为:“思想大门同开,情绪轻松愉快,锻炼,营养,药物,健康恢复快哉。”臧老向来与烟、酒、麻将绝缘。饮食以素食为主。他的老朋友姚雪垠写诗称赞:“大蒜大葱兼大饼,故乡风味赛山珍。”花生是他每顿必吃的菜。他认为适量的营养是保障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

滴酒不沾的名人很难找,嗜酒如命的名人很好找。
滴酒不沾的名人少,再者史书上也不会特意记载谁滴酒不沾,倒是嗜酒如命这一人物特点很容易被史书记载。
外国历史的话,有丘吉尔、爱迪生、里根、萧伯纳
中国历史的话,有唐玄奘、齐白石、孙犁、冰心
抱歉很难找到古代的,因为古代不喝酒的人真的很少,名人的话就更会喝酒了
不过虽然基本上都是现代的,但是昨天就是历史,所以现代也是历史了
诸葛亮,每次都是以茶代酒....除非逼他喝,因此被后人称为茶圣

哪些美食名人爱吃

1 东坡肉,杭州名菜,用猪肉炖制而成。
相传为北宋诗人苏东坡(四川眉山人)所创制。东坡肉的最早发源地,是湖北黄冈。1080年苏东坡谪居黄冈,因当地猪多肉贱,才想出这种吃肉的方法。  
宋代人周紫芝,在《竹坡诗话》中记载:“东坡性喜嗜猪,在黄冈时,尝戏作《食猪肉诗》云:‘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后来,1085年苏东坡从黄州复出,经常州、登州任上返回都城开封,在朝廷里任职,没过多久,受排挤,1089年要求调往杭州任太守,这才将黄州烧肉的经验发展成东坡肉这道菜肴。作为汉族佳肴,后流行于江浙。“东坡肉”最早在徐州创制,《徐州古今名馔》记载,苏轼任徐州知州时,黄河决口,苏轼身先士卒,和全城百姓筑堤保城。徐州人民杀猪宰羊,上府慰劳,苏轼推辞不掉,便指点家人烧成红烧肉回赠给老百姓,百姓食后,都觉得肥而不腻、酥香味美,便称之为“回赠肉”。苏轼贬谪黄州时,作有煮肉歌:“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人们开始竞相仿制,并戏称为“东坡肉”。苏轼二任杭州知州时,因疏浚西湖有功。大家抬酒担肉给他拜年,苏轼便命将猪肉和酒烧好后给民工吃,家人误听为黄酒和猪肉同烧,大家吃后反而觉得更加酥香味美。“东坡肉”美名便慢慢传遍全国。   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大文学家。他不但对诗文、书法造诣很深,而且堪称我国古代美食家,对烹调菜肴亦很有研究,尤其擅长制作红烧肉。
2 清朝皇帝和南京人一样——喜欢吃鸭子,每顿御膳里总少不了鸭子。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七月初七“七巧节”,乾隆早膳里便有酒炖鸭子、托汤鸭子、清蒸鸭子。 
乾隆喜欢吃鸭子还吃出了一道名菜“干菜鸭子”,据一大饭店掌勺说,乾隆下江南时,听说水乡鸭子好吃,便生尝鲜之意。时已近午,担心乾隆怪罪,厨子赶时间,连鸭毛都未拔干净,这怎么办是好。这厨子也会忽悠,顺手撒了把黑干菜和光鸭一起下锅,以掩鸭毛。谁想平时吃惯了宫廷味的乾隆,换个口儿感觉新鲜,大赞味道鲜美。因为皇帝都爱吃,一道名菜就这么出来了。这个传说并不可信,很可能是饭店编出来的胡话,但却说明了乾隆喜欢吃鸭子的事情。 
  再如,慈禧太后的日常御膳谱里有焖蒸鸭子、清炖鸭子、烤鸭,鸭舌、鸭掌、鸭肫、鸭肝、鸭肠,她都爱吃。 
  末代皇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抄一张“宣统四年二月糙卷单”,时溥仪仅7岁,早膳却近30道菜,其中有三鲜鸭子、鸭条熘海参、鸭丁熘葛仙米。 
  因为慈禧喜欢吃鸭子,还有人因此交了好运。清末名太监小德张便是其中之一。小德张能成为慈禧面前的红人,可以查到的原因是他擅做一道慈禧喜欢吃的菜——烩鸭条。
慈禧的一大嗜好是吃花、浴花。清宫医案表明,爱美如命的慈禧太后是一个最能“消费”鲜花的人。曾经在慈禧身边做过贴身女官的美籍华人德龄曾写过一本《清宫二年记》,其中写道:“她(慈禧)像普通人一样,爱着各种生物,像花草、树木、狗、马等都是她所喜欢的。”

3 年羹尧大将军
《清稗类钞》里的材料,说的是大名鼎鼎的年羹尧大将军,被雍正皇帝处理后,家势破败,那些姬妾也树倒猢狲散,嫁入寻常百姓家。其中一位侍姬嫁给了杭州的一位穷秀才,婚后不久,侍姬跟她的现任丈夫透露:她是年大将军的掌厨者之一。
  而且有趣的是,她只给年羹尧将军做一样菜,那就是小炒肉,其他的完全不过问,就靠着这一样菜在年府拿高薪。具体情形就是:年羹尧每天的菜单,必定要提前一天交给掌厨的。如果是“小炒肉”,必定要让将军府的人忙上半天,但是,年将军每个月只吃一两次小炒肉,“若点小炒肉,则须忙半日,惟月仅遇一两次。”这位“小炒肉专业厨师”每个月也只干一两次活。
4
清代的美食家,李渔的《闲情偶寄》饮馔篇则有种清淡、自然、讲究悲悯的饮食观,现代很多提倡清淡饮食和动物保护主义的人应该很看得进去。因为李渔总觉得“肉食者鄙”,“脍不如肉,肉不如蔬”,所以食物是越脱离了复杂的烹饪程序越好,口味也是越本味越好,所以当下的那些美国式健康沙拉馆大可以把李渔的语录用英文翻译了贴在墙上,鼓励大家在工作之余不要用大鱼大肉麻痹自己,而是来这样的餐馆吃一盆草样的新鲜蔬菜做午餐。
在各种食物中,李渔又最推崇笋,其次是疑似松茸的菌菇,他也对芥辣特别感兴趣,最爱吃的荤食则是蟹。这样看来,李渔如果活到今天,应该会很热衷于参加去日本的豪华美食旅游团。活在现代,李渔应该会有一个更精彩的好人生,其爽也应该不在袁枚之下。
名人也是人,他们经常东跑西颠儿的,所以家常便饭可能更能打动他们。比如一顿舒服的早餐:大米、玉米渣、绿豆、花生熬粥+煎馒头片+咸菜炒粉丝、黄豆。不知道名人满意不?
范范和陈建州就来上海吃四大金刚哦
麻辣小龙虾,好像去过湖南的明星都吃过。
全聚德烤鸭,这个就不光名人了,所有人都爱吃。
 阮玲玉偏爱美心酒家的云腿青鱼饺、紫萝金针菇。

汪精卫欣赏的是松鼠鱼、凤尾虾和美人肝。

还有火锅,寿司,我记得好多名人都说过喜欢吃。
点心之类的吧,还有就是国外的菜,浪漫的法国,特色的泰国菜之类的

历史上有哪些爱吃零食的名人

公子宋:食指大动继而染指于鼎
张翰: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乾隆皇帝:龙井炒虾仁
苏东坡:东坡肘子
梁实秋:吃在故乡、吃在四方、吃东道西
金圣叹:花生米与豆干同嚼,大有核桃之滋味
袁枚:吃货+烹饪专家
鲁迅喜欢吃零食,可见他的内心是浪漫的。但他对吃很挑剔,回北京探亲,给许广平写信,说火腿快吃光了,“可惜这里的做法千年一律,总是蒸。”福建菜是少见的被鲁迅在日记中“恶评”的。他不算心胸宽广,常常一生气就开始写文章骂人,口味也比较窄。

历史上有哪些吃蟹名人

  蟹有名蟹,阳澄湖大闸蟹当仁不让;人有名人,古今中外,文人墨客榜上有名。不过,把名蟹与名人联系到一起,也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确有其事,古代的不少名士,都尝过大闸蟹,发出过由衷的赞美,要不然,这始自魏晋的蟹文化,又怎么可能这么丰富呢?
  
  但说起来,古人吃蟹与今人习惯不同,蟹螯在那时的确要比蟹黄、蟹膏这些我们眼中的蟹之精华更受欢迎。晋朝时期,有个酒鬼叫做毕卓的,他就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了一生足矣,这是一首很好的诗,三两句,就把吃蟹这件事,提到一个达观而超越人生的境界上。
  
  明代的李渔也是吃蟹名人,换作今天的话说,那就是吃蟹“达人”了。李渔食量大,遇上螃蟹更是如此,准确来说,是太好吃,欲罢不能,一次吃个二三十只都不在话下。但谁都知道,大闸蟹不便宜,哪经得这么吃呢?李渔是个有想法、有远见的人,为满足自己这一嗜好,他日日节省,攒了一笔蟹金,为的就是在秋天来临时,饱吃上几顿大闸蟹。他说,这是他的“买命钱”,可见他对大闸蟹是有多么痴迷。这在当时传为了佳话。
  
  李渔曾经说,螃蟹乃是“世间好味,利在孤行”,意思是,螃蟹属于这时间上好的美味,但最美的地方,就在于它自己已经够好,任何佐料、蒸煮,都会破坏这份原带的新鲜感,如果自作聪明,煎炒烹炸,那都是画蛇添足,糟践东西。当然,这是李渔先生的一家之言。
?任何一种食物,包括阳澄湖大闸蟹在内,第一个去尝试食用的人都是伟大的,诸如像第一个吃西红柿的罗伯特、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巴解将军等都是勇士。鲁迅先生也曾说过这么一句话: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吃蟹的名人呢?今天蟹行天下的小编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块的趣事。 阳澄湖大闸蟹 前面我曾提到过,早在几千年前,中国古代就有巴解将军带领部下治水时遭遇螃蟹的“阻拦”,后选择用火烧这些螃蟹,但是烧完之后发现这些烧红之后的螃蟹十分诱人,于是在巴解将军的带领下勇敢的将这些螃蟹做了腹中餐,这是有文献记载的中国最早吃螃蟹的人,巴解将军是英雄,巴解将军的部下都是英雄。 巴解将军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个吃大闸蟹的人,但是在中国,第一个因吃螃蟹而出名的人却非巴解将军,而是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的小儿子刘承勋,在当时,他一见到螃蟹就会挑那种圆壳螃蟹撬开后吃蟹黄。在当时就有人问他,蟹黄好吃吗?大家都吃蟹鳌,你为什么独爱蟹黄呢?刘承勋回答道:十万个蟹鳌也比不上一个蟹黄。正是这句话让蟹黄走红了,刘承勋也因此得了个外号“黄大”。 在南北朝、晋朝等时期,大多数人都是吃蟹鳌的,晋朝的酒鬼毕卓就说过: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了一生足矣。当时的文学家李渔也曾经赞叹道,蟹鳌这个东西,直到终身,一天也不能忘怀。据说李渔一天能吃掉二三十个螃蟹。李渔通常在夏季就开始攒钱,专门用来在秋季买螃蟹吃,他对螃蟹的痴狂无以复加,他称秋天为“蟹秋”,还要备下“蟹瓮”和“蟹酿”,来腌制“蟹糟”。 这是中国古代典型的三位食蟹名人,巴解将军是第一个吃蟹的勇士,刘承勋是独爱蟹黄的“黄大”,而李渔则是最会吃蟹的人。
本文标题: 历史上的名人有哪些饮食上的嗜好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7214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百家争鸣是政治局面还是文化局面不考虑肉体强度和力量。人类这种双足行动模式跑起来能否超过音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