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俄罗斯国内的“皇俄”群体

发布时间: 2022-05-12 00:00:0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3

俄罗斯军队在乌克兰的表现怎么样先看作战情况就战役层面的过程来谈一谈。俄罗斯正规军在2021年8月15日之前没有大规模介入乌克兰局...

如何评价俄罗斯国内的“皇俄”群体

俄罗斯军队在乌克兰的表现怎么样

先看作战情况

就战役层面的过程来谈一谈。

俄罗斯正规军在2021年8月15日之前没有大规模介入乌克兰局势。之前在那里的主要是民间的皇俄分子、哥萨克、车臣藩兵和南奥赛梯藩兵。这些人都是俄罗斯国内的半官方的私兵武装,自成一体、自负盈亏,但同时又有合法的官方身份(如斯特列科夫在格鲁乌拥有上校军衔),从公共服务外包的角度可称为雇佣军。其实在这些人之外,俄罗斯甚至还有完全非官方的准军事人员,比如反克里姆林宫的极右翼大佬德穆什金就开办自己的军事训练营,在网上发照片放视频号称要入侵哈萨克斯坦。在干涉顿巴斯之前,这些合法雇佣军曾干涉克里米亚,而再之前则曾组团到叙利亚去给巴沙尔当佣兵。俄罗斯政府起初的模式就是派这些雇佣军去给顿巴斯当地一些害怕被基辅中央政府清算的乌克兰地方政客、寡头撑腰,后来打起来之后又向这些雇佣军以“人道主义援助”为名提供装备、弹药、补给等。
当然,在这个阶段是不是绝对没有俄罗斯军人入侵顿巴斯地区?不好说。因为可能有空降兵、特种部队、“休假”军事专家甚至防空部队(这一点对摧毁乌克兰的空军非常关键,到2021年8月乌克兰空军已经基本上丧失了作战能力,俄空军遂可不战而获战区制空权)已经侵入了。此外,在7—8月份的边境交战中,俄军也投入了相当大规模的炮兵部队支援所谓新俄罗斯联军(以下简称“新俄联军”)作战,给乌克兰军队造成巨大杀伤,这也是一种干涉。但是,就成建制、大规模这两点来说,俄罗斯正规军介入顿巴斯的时间是2021年8月15日。

2021年8月15日的战局是这样的:
北线,乌克兰军队包围并且攻入了卢甘斯克。
中央战线,乌克兰军队南北对进,先后攻占交通枢纽捷巴利采沃和关键性的萨乌尔-莫希拉高地,攻入沙赫特斯克,几乎切断卢甘斯克至顿涅茨克的交通线。
西线,乌克兰军队在顿涅茨克和戈尔诺夫卡外围与“新俄联军”巷战。
南线,乌克兰军队迂回封锁边境的部队遭围歼,转入防御,试图掩护中央战线上南北两个集群顺利会师,以切断顿、卢二州联系。
“新俄联军”方面(20000—30000人,指挥结构不明,有20个以上的战斗群):
因为除了精锐雇佣军还能机动作战之外,“新俄联军”基本上就是地方警察(比如顿涅茨克州阿尔法特警和卢甘斯克州高速交警集体加入“新俄联军”)、黑帮、企业保安、传销学员、失业者、球迷、皇俄团体成员之类,即便有服役经历也早忘得差不多了,所以该军在大部分情况下都只能在车臣跟奥塞梯藩兵指导下守守街垒。当然雇佣军和小股俄罗斯特种部队也不断采取游击战手段阻滞乌克兰军队。
乌克兰方面(约50000人,有5—6个军队集群,下辖60个以上的战斗群):
虽利用“新俄联军”的不足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连续苦战一个月的乌克兰军队已经师老兵疲,部队在后勤上严重依赖现地调达和民间捐赠。在前线手握重兵的法西斯民团首脑人物因政治酬庸、部队补给、作战指挥等问题,与基辅中央政权屡屡产生分歧,整个战役指挥链条都处于混乱的状态。

2021年8月15—24日,俄军将大约5个战斗群投入顿巴斯前线。每个战斗群大概都是以1个机械化步兵营(也可能是机械化的空降兵营)为基干,加强装甲兵、炮兵、防空兵等而形成的多兵种合成战斗群,每个战斗群兵力1000余人。值得注意的是,乌克兰军队在此次战争中,也使用了同样规模的战斗群,即从战前一个常备旅中抽出1000—1500人的可用兵力和相应的可用装备,组成一个多兵种合成战斗群以旅的名义投入前线进行作战。虽然两军这样做的动机未必相同,但实际形成了类似的结果。
2021年8月15日,俄军以1个战斗群投入卢甘斯克前线,18日击退乌克兰北路集群主力解围成功。
2021年8月20日起,俄军以干涉部队主力在南线发动了大纵深攻势,制造了闪电战的瘫痪性效果,到8月25日前后已在伊利瓦尔斯克、共青城、萨乌尔-莫希拉等地连续合围了乌克兰南路集群的全部野战力量。随后,俄军在所谓“新俄联军”协助下转入歼敌,至9月初将这些力量大部分歼灭(不过相当一部分的乌克兰部队在抛弃重兵器后突围成功)。
2021年8月24日,俄军又以1个战斗群沿罗斯托夫-马里乌波尔公路入侵乌克兰,于8月27日占领了新亚速斯克,9月4日兵临马里乌波尔城下。
到9月停战令下达前,俄军在前线已经取得了完全胜利,乌克兰军队已被击退至北顿涅茨克—捷巴利采沃—克拉玛托尔斯克—顿涅茨克国际机场—马里乌波尔一线,基本上退回了7月攻势开始的出发地。乌克兰军队的基本力量在战役中遭到严重损失,相当一部分被歼灭和击溃。俄军在此过程中也有一定的损失,其中新锐的T-72B3有在战斗中被乌克兰军民摧毁的战例。然而,此前还能拿出俄罗斯战俘的乌克兰方面,此时面对俄军大举入侵却在舆论上呈现失声,可见当时的战局对乌克兰是非常不利的。

2021年11月驻顿巴斯俄军据五角大楼观察家说有7500人(与我们在上文中的分析相一致),以后逐渐减少。然而,俄军始终留驻在顿巴斯地区充当太上皇,但具体规模不详。可以肯定的是,俄军一直掌握着所谓“新俄联军”的后勤命脉,可能也参加了2021年1—2月的捷巴利采沃之战。但是,我对驻留俄军的规模一无所知,看到过一个西方数字说有3000—5000人,但没查到出处。还有一点必须指出的是,俄罗斯为了支撑这个规模的驻留军存在,还需要在俄乌边境地区部署更大规模的支援部队。

俄罗斯在战争中的损失是未知的。俄罗斯国内网络上有的反战组织估计得相当大,但未必可信。不过损失是客观存在的,诸多军人葬礼的照片可以证明这一点。我个人认为,阵亡者至少有数百人。此外俄军还有意外被乌克兰军队俘虏者,其中以“迷路几百公里”的10名俄罗斯空降兵和押车运军火的少校最为知名。

从上述战例上看,总体表现强于乌克兰军队,战斗群的运用比较灵活,也没有昔日车臣那种掉链子的形态
但战法还是二战那一套,任务弹性不足
说明俄国如果投入现代战争,面对更精锐的敌人,可能要抓瞎

怎么评价俄罗斯现在的经济?

  2000年之前,俄经济发展十分缓慢,主要是由于税收过重,且每年有20%的通货膨胀率,卢布大幅贬值,债务超过了国家外汇储备量,近一半俄罗斯家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今天的俄罗斯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从前相比简直就是另外一个国家。从2000年起,俄GDP总量增加了60%,年经济增长率达7%左右,俄罗斯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目前俄中等居民月收入超过了400美元。俄罗斯宏观经济调控也取得了明显效果,通货膨胀率低于9%,而债务也低于GDP的20%。今年俄GDP总量将超过1万亿美元。他认为,尽管目前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7000美元,与墨西哥等国属于同一档次,但与1999年相比,排名已大幅提升。当时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1000美元。
  到2007年底,俄罗斯将超过现在世界第一产油大国沙特阿拉伯,位居世界石油开采量第一位。俄罗斯有充足的石油储量和开采技术,具备超过沙特位居世界石油开采量第一位的条件和能力。届时,世界各国都将使用俄罗斯的石油资源。据俄官员透露,俄罗斯目前未开发的石油储量估计在1000亿吨以上,可以开采35-40年。目前俄在天然气开采量上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位,电力生产上居世界第四。因此世界经济发展离不开俄罗斯。
  俄罗斯第一副总理梅德韦杰夫甚至还说:“如果俄罗斯经济以目前速度发展,两年后俄罗斯GDP总量将超过意大利、法国,甚至英国。”

如何评价中俄关系

中俄目前是伙伴关系,这一点只要看过三国的人都会知道原因。
今年双方确定了“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事的实际意义还有待观察。但是在这之前,中俄的合作基本只存在于对抗美的全球霸权,至于其他各自的问题,还是该干嘛干嘛。举些例子~克里米亚,可以百科一下看看它的历史,你会发觉把那说成俄的内政也是可行的,那么在制裁俄问题上,中国就应该投反对票了,中国一向反对干涉他国内政的不是,何况还是个常任理事国何况还是个伙伴,可是中国投的是弃权票,原因我想是因为乌克兰与中国的技术交流一向频繁深入(俄不愿意卖给我们的东西,乌愿意卖),还有就是中国也希望西方制裁一下俄好让俄更靠近中国。然后是俄罗斯,他们一直与印度和越南关系暧昧,萨德问题上除了声援外,也没有什么实际行动,弄的萨德对俄罗斯没有威胁似的,换成日本对北方四岛有想法时,俄罗斯的轰炸机直接就绕着日本兜圈子了。说这些例子就是想说明中俄合作只存在于针对美全球霸权,其他方面是有所保留的。
至于中俄合作的持久性,只要美全球霸权存在,这种关系就会持续。美如果结束了全霸,只要中国不提领土问题,那么中俄关系也会持续下去,这是因为俄罗斯脆弱的经济。中俄存在什么领土问题呢,主要是东北一片和西北一片,至于西伯利亚还是算了,那地方面积太夸张,除了元朝以外从来就不在我们的版图里,而且元朝那时也没地图,对西伯利亚也就是个概念,很大很冷没人,根本没人去更别说占领了,说白了西伯利亚一直都是无主之地直到俄国。东北和西北那两片,想拿回来要么战争,要么就等俄罗斯解体。战争的话,想学俄罗斯占克里米亚么,即使俄罗斯再解体一次,那体量也远大于乌克兰,核弹都还在,以俄的民族性格,为了领土打核战很有可能,风险太大,有可能改变整个世界的格局。解体的话,那两块地跟其他地方一起独立的可能性也更大,因为那两地,是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签过去的,但是不平等的条约那也是条约不是,那也是国际法承认的,想学领袖在天安门上再喊出那句废除以往不平等条约的霸气宣言么?也不行,因为根据2001年双方签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第六条,已经“缔约双方满意地指出,相互没有领土要求”,这可是新中国自己承认的,可不是“前朝的事”。补充一下,04年双方签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这可以看作是中俄国界线的最终划定了,依协定俄罗斯归还了部分的黑瞎子岛(即使不是归还整岛,俄罗斯国内对这个协定的反对声音也是非常的高)。其实海参崴对中国的意义才是最大的,因为珲春是中国在日本海的唯一“通道”,说通道是因为它与日本海还有几十公里距离,地图上看无限接近,实际上中间就是隔了个海参崴,如果海参崴能拿到手,中国在日本海就有出海口了,其战略与经济意义远超西北东北两片地之和(海参崴是天然不冻港)。
总结起来就是,中俄的未来会继续现在的态势,俄罗斯因为地理位置与人口的原因(高寒+仅1.5亿并且还是负增长),决定了它的经济主要依赖于出口资源(苏联就是因为那个时期的高油价才支撑起了庞大的武器库,也是因为油价的蹦盘导致了经济崩溃以至于解体,阿富汗战争不是本质原因)。随着历史的发展,中俄因为各自发展路线不同,俄罗斯跟中国的差距会越来越大,未来中俄关系决裂的主动权不在俄,而在中。
最后想再说下海参崴,因为04年的补充协定提供了一个契机,而在国际上强大即是公理。由于海参崴是俄远东地区最大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NB城市,想让他们还回来,那中国需要多强大的实力,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里就不天马行空了。
战略盟友。

90年代后期俄罗斯国内的重大事件

第一节独联体成员国与冷战后东欧国家的概况

1、独联体成员国与东欧国家经济、政治的转型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历史性变化之后,它们先后都走上制度转轨的道路。

经济上从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体制向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现在各国经济体制的转型已经基本完成。

政治上从原来的共产党一党执政向多党制和三权分立原则为基础的西方式民主政治体制过渡。多党制、三权分立、议会民主、民族分离等主导了社会思潮,全盘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和历史。因此,社会政治领域的矛盾、冲突异常激烈,许多国家发生政权不稳。特别是在东欧、中亚部分国家政治转型引发民族矛盾,民族分离主义盛行,有的酿成多年的战乱。目前,东欧中亚各国向资本主义民主制的转轨大体趋于完成。政治多元化、三权分立原则也通过宪法得到贯彻,新的政治体制框架初步确定。东欧国家大多选择议会民主制,而独联体较多地采取总统制建国。自由资本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为该地区的有影响的社会政治思潮。很大程度上这三种思潮及其政党力量的消长决定着这些国家的前途与发展。

2、独联体及东欧国家的对外政策

冷战结束后东欧中亚地区的战略地位和地缘政治发生很大变化。转型之初,各国一度奉行全面倒向西方国家的政策。但事实证明此路不通,西方国家的经济援助口惠实不至。于是大多数东欧中亚国家不得不对其政策做出调整。在保持优先发展同西方国家关系的前提下,更注意保障本国的利益,对外关系趋向于多元、务实。不过,同西方国家的合作仍是这一地区绝大多数国家对外关系的重点。他们希望“回归欧洲”,以此作为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他们积极申请要求加入北约和欧盟,力争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尽快与西欧实现一体化。现在这些国家与西方的合作也全面启动。

本节小评此节内容系对独联体成员国和东欧国家在剧变后经济政治外交的简略介绍,只需一般了解即可。

第二节俄罗斯的经济、政治与外交

1、俄罗斯经济、政治的转型

1992年俄罗斯开始从中央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模式向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转轨。初期由于相信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万能,以为融入西方经济体系就能实现繁荣,所以采取了激进的方式即西方国家推荐的“休克疗法”,使得俄罗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俄经济大幅滑坡,国内生产总值连续几年下降,居民生活水平下降,失业者众多,占国民总数70%的居民处于最低生活水平线以下。直到激进的“休克疗法”失败之后,俄才开始被迫采取比较稳健的办法,但经济总体上在衰退与危机中徘徊。另外,俄国内的政治斗争和苏联解体后造成的原有经济关系的断裂也严重影响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直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经过多年的努力,俄罗斯现在已经基本完成了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向资本主义混合型所有制经济的过渡。21世纪以来俄经济开始出现增长、发展的势头。

俄罗斯的政治转型经历了不少波折。自俄罗斯独立开国以来,实行三权分立制度,但各派政治力量始终围绕权力分配问题明争暗斗,多次发生全国性重大事件。1993年12月,举行公民投票通过新宪法,确定国家的新体制。宪法规定总统享有很大权力,集内政外交大权于一身。议会的权力和作用缩小,在权力结构中处于弱势地位。政党活动逐渐纳入法制轨道,党派斗争受到法律制约。虽然总统、议会和各政党之间的斗争仍未停止,但俄罗斯国内左、中、右三派基本保持了平衡,政动荡逐渐趋于平静。多党制进一步向西化方向发展。

苏联解体之后,俄国内另一政治动向就是地方主义膨胀,极端民族主义泛滥,中央权力受到削弱。它造成地方各行其政,中央权力被架空。直至1999年末,普京上台执政,这一趋向得以控制,加强了中央权力,政局趋于稳定。

2、俄罗斯外交政策的调整

独立之初,俄罗斯一度实行亲西方的政策,以争取西方国家的经济援助和政治支持。但西方的援助是虚多实少,并不可靠。在政治上不把俄罗斯视为可信赖的合作伙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反而乘机蚕食俄罗斯传统的势力范围,削弱和限制俄罗斯的国际作用。1993年大选后,俄罗斯决心从实行向西方一边倒的方针,调整为“全方位”的外交政策,被称为“以西为主,东西兼顾”的“双头鹰外交”。总的目标是,复兴俄罗斯,重新确立俄的大国地位,维护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与民族利益,为本国的改革和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具体政策是:加快独联体一体化进程,巩固俄在这一地区的盟主地位。与西方国家关系强调“利益均衡”,既合作又抗争。在北约东扩问题上采取软、硬两手的方针,一面在政治上强硬反对北约东扩,另一面在实践上又进行有条件的妥协,允许东欧国家加入北约,但反对北约军事向东扩展。外交上力争在亚太地区有实质性的突破,以发挥欧亚大国的作用。积极发展对华关系,着手建立和完善面向21世纪的俄中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加强同亚太地区的经贸合作,以带动俄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的开发。有重点的恢复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特别是与南亚和中东国家的关系。经过几年的调整,俄罗斯在国际上争得较大的迂旋空间。1998年,俄国成为西方七国首脑会议的正式成员。二战后一直处于紧张状态的俄日关系有了较大的改善。俄国同中国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发展。1997年俄国成为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

普京政府致力于振兴经济、加强中央集权和提升大国地位的全方位外交。2000年3月26日,普京顺利当选俄罗斯总统,这标志俄罗斯社会进入一个“以稳定经济为头等任务”的新阶段和俄罗斯“民主改革尝试阶段”的结束。几年来,俄罗斯在经济上由降转升,国家财政状况不断好转,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虽然世界油价高涨使俄外汇收入大增,但俄罗斯把经济工作置于首位功不可没。

政治上,几年来俄罗斯进行了系统的行政改革和司法改革。加强了中央对地方事务的调控能力,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度。

在对外关系上,普京上台以后更多地体现了全方位、现实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基本特点。他强调“务实外交”,总的原则是最大限度维护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为俄罗斯国家复兴服务。在做法上重视“内部目标高于外部目标”,俄罗斯的国际地位取决于俄罗斯能否成功地解决自己内部的问题。突出俄罗斯外交政策中的经济色彩,把经济领域里的国家利益看做是最重要的利益。强化俄罗斯的核威慑能力,强调俄罗斯拥有“足够的力量”捍卫主权与安全、维护国家利益。调整与大国的关系,特别是“9·11”事件后,与美国关系大为改善,并加入北约20国委员会,积极融入国际社会。视独联体为“战略利益范围”,把发展与独联体国家关系作为其对外政策的“绝对优先方面”。加强与中国、印度、日本等亚洲国家的关系。

经过几年的努力,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大国地位有所恢复,俄罗斯将是构筑未来多极化世界的重要力量之一。不过,俄罗斯目前虽已进入稳定发展阶段,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要全面振兴俄罗斯,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本章是2003年新增的一章,目的是为了加强对俄罗斯的认识与了解。俄罗斯是当前“一超多强”世界格局中的一个重要力量。经过十余年艰难的经济政治体制的转型过程,目前终于走出混乱、动荡、冲突的时期,基本完成了经济政治体制的转型,进入了一个平稳的发展期。俄罗斯潜在的巨大能力正在逐步的得到恢复与实现,在未来的国际舞台上将充分显露出来。我们对这一变化应有大致的认识与了解,应认识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及在国际舞台的新面貌。

本章从命题的角度来看,有两个要点值得注意:(1)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俄罗斯在对外政策上的重大转折及其原因。(2)普京时代俄罗斯的对外政策的基本特色。不过,正因为本章内容较新,还不很成熟,单独出分析题的可能性不大,而与其他章的内容联在一起命题的可能性较大。

课后训练

1. (分析题)下面是关于俄罗斯对外政策的有关材料:

材料1 种种迹象表明,最近同西方,首先是同美国的关系发生转折,这并非只是常见的态度摇摆,而是对形势加以认真考虑的结果,也是出于自卫。

不过这绝不意味着,俄罗斯外交部门会来一个180度大转变,用对抗代替昔日同西方合作的方针。政策依旧,只是做了必要的修改,俄罗斯再也不想替人受过,毫无所获地做单方面让步了。

摘自俄国《俄罗斯报》文章《俄美关系蜜月已经结束,今后如何发展?》(1996年4月28日)

材料2 俄罗斯国徽中的“双头鹰”仿佛正在密切地注视着俄罗斯的东西两侧。叶利钦总统之所以强调“国徽象征着俄罗斯在国际社会中生存的道路”,是因为作为连接欧美与亚洲之桥梁的欧亚大陆国家,俄罗斯要扩大在外交上的决定权,防止在冷战后的国际政治中政治地位的下降。

由于北约东扩,被欧美国家疏远并处于孤立之中的俄罗斯开始将外交政策的重点转向东方,首先与中国接近。两国提出建立战略性伙伴关系,并多次牵制了美国的一极控制。

摘自日本《东京新闻》文章(1998年1月3日)

材料3 华盛顿对俄罗斯的过渡情况的幻灭正在促成一个相互失望且不耐烦的恶性循环。

在俄罗斯,有下述看法的人不仅仅是日里诺夫斯基。他们说苏联的垮台是西方策划的,西方希望俄罗斯虚弱无力、不稳定,经济上依靠西方的投资,并要靠廉价出售人才、科学、石油、木材和天然气过日子。因为在莫斯科的西方人和西方产品剧增,所以他们认为迄今西方市场给俄罗斯带来的主要是投机、犯罪和公开的腐败现象。而感到不满的俄罗斯人不仅仅是共产党人,人们常常可以听到中间派人士、工业家,甚至还有感到失望的民主派人士发表上述批评性意见。

摘自美国《纽约时报》文章《俄罗斯的反西方之风日趋强劲》(1994年5月17日)

请回答:

(1)20世纪90年代初期俄罗斯对外政策做了哪些重大调整?

(2)调整后的俄罗斯的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3)说明俄罗斯为什么要调整其对外政策。

2. (分析题)现在俄罗斯的主要问题不是民主将是什么样的,而是新资本主义将是什么样的。确切地说,是国家将在经济中起什么样的作用。最近几个月发生的事件使人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经济基本上仍在私人手中,但国家将加强监督。在对外政策中,俄罗斯会尽量利用与发达国家的友好关系,把它看做是现代化的资源,同时在原苏联地区开始经济扩张,将来有可能提高莫斯科对新独立国家的影响。俄罗斯仍将留在北约和欧盟这样的一体化政治、经济和军事组织之外,它将努力保持自己在其他方向上(中国、印度、中东)的自由。换句话说,在可预见的将来,俄罗斯仍将留在西方社会之外,这一趋势是早就形成的,俄罗斯没能突然变成“另一种国家”。

摘自俄罗斯《莫斯科时报》

试评析以上材料,说明2004年俄罗斯总统大选及俄罗斯对外政策的基本走向。

参考答案

1. 【答案要点】(1)俄罗斯改变曾一度实行的向西方“一边倒”的方针,在对西方政策上趋向强硬,并重视发展同伊斯兰世界和中国等国家的关系,努力维护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争取恢复它的世界强国的地位。

(2)调整后的俄罗斯的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是:以西方为重点、东西兼顾,简称为“双头鹰”战略。

(3)促使俄罗斯调整其对外政策的原因主要有:第一,俄罗斯一度实行的向西方“一边倒”的方针,使俄罗斯在国际事务中显得无所作为,国际地位日趋下降。第二,俄罗斯希望通过外交战略支持西方国家,来获取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援助,但结果却令俄罗斯人感到失望。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援助往往是口惠而实不至,实际上西方国家仍害怕俄罗斯的强大,希望俄罗斯继续保持虚弱无力、不稳定的状态。这引起了俄罗斯国内越来越多人的反对,对西方不满的情绪日益加强,他们强烈要求奉行独立的对外政策。第三,俄罗斯国内政局发生变化,民族主义势力抬头,迫使俄罗斯政府修改其对外政策。

2. 【答案要点】(1)自从2000年3月普京当选俄罗斯总统以来,俄罗斯国内外的形势和景况大为改观,它标志延续10年的动荡与贫困时期的结束,一个新的时期的开始。几年来,普京对内力求稳定,高举秩序法治、社会公正的旗帜;对外强调维护国家利益,力争恢复俄罗斯的大国地位,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政绩。2004年3月俄罗斯举行总统大选,普京再次在没有悬念的情况下当选为总统。正是苏联解体后的10年震荡使俄罗斯人民分外珍惜普京执政所带来的稳定、增长与希望,真诚支持普京的连任。

(2)在对外政策上,普京政府将继续致力于提升大国地位的全方位外交,以维护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在具体政策上,视独联体为俄罗斯“战略利益范围”,把俄同独联体国家发展关系作为其对外关系的“绝对优先方面”;重视内部目标高于外部目标,突出外交政策中的经济色彩,强化俄罗斯的核威慑能力;调整、发展与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的关系,保持密切合作,以争取有利于俄现代化进程的外部条件;加强同中国、印度、中东等国家的合作关系。总之,在现在和可预见的将来,俄罗斯将继续奉行东西方兼顾的全方位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积极作用,使俄罗斯作为大国,成为构筑未来世界多极化格局的主要力量之一。
本文标题: 如何评价俄罗斯国内的“皇俄”群体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7211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秦汉史的历史学博士每天都在干嘛唐代,藩镇属官对节度使的称谓是什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