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晚年大开杀戒,比如骇人听闻的蓝玉案,真的是为了子孙后代吗

发布时间: 2022-05-10 00:01:1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5

明朝蓝玉案蓝玉案,是指明洪武帝朱元璋诛杀大将蓝玉、继而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宿将的历史事件。此为明初洪武四大案之一。洪武二十六年(13...

朱元璋晚年大开杀戒,比如骇人听闻的蓝玉案,真的是为了子孙后代吗

明朝蓝玉案

蓝玉案,是指明洪武帝朱元璋诛杀大将蓝玉、继而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宿将的历史事件。此为明初洪武四大案之一。

洪武二十六年(1393), 朱元璋为加强集权借口凉国公蓝玉欲图谋反,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名将的重大政治案件。

蓝玉一案,族诛一公、十三侯、二伯,牵连被杀一万五千多人,“元功宿将,相继尽矣。”谋逆之罪一般都是碎剐凌迟处死,念及蓝玉与自己是儿女亲家,朱元璋心一软,宽大处理:碎剐改成剥皮。

这样,刽子手把蓝大将军全须全尾整张人皮剥下来,算是留了全尸,并把人皮送往他女儿蜀王妃处“留念”。明末农民军攻破蜀王府,在王府祭堂发现了这件“文物”。

扩展资料: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锦衣卫指挥蒋瓛告发蓝玉谋反,下狱鞫讯后,狱词称同景川侯曹震、鹤寿侯张翼、舳舻侯朱寿、定远侯王弼、东筦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谋反,拟定乘朱元璋藉田时发动叛乱。

正在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朱元璋深感不安,以谋反罪将其逮捕下狱,并被剥皮实草,抄家,灭三族,并株连蔓引,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员,被杀者约一万五千人。

为警诫群臣,朱元璋手诏布告天下,并条例爰书(中国古代的一种司法文书。)为《逆臣录》。史称“蓝玉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蓝玉案

蓝玉案,是指明洪武帝朱元璋诛杀大将蓝玉、继而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宿将的历史事件。此为明初洪武四大案之一。洪武二十六年(1393), 朱元璋为加强集权借口凉国公蓝玉欲图谋反,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名将的重大政治案件。因蓝玉案被株连杀戮者逾1.5万。

蓝玉是安徽定远人,开平王常遇春的妻弟、常遇春是太子朱标的岳父,蓝玉是太子妃舅父,因极力维护太子的储君地位 ,与早已觊觎皇位的燕王交恶。当初隶属于常遇春的帐下,对敌作战勇敢,是个常胜将军。常遇春多次在朱元璋面前称赞他。

扩展资料:

历史上很多皇帝继位第一件事就是大开杀戒,一是清理前朝的余孽,而是一些手握重拳功高盖主无可控制的功臣因皇帝的忌惮也会被处理掉,而历史上继位之后杀人最多的当属明帝朱元璋了。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对底下的臣子是大开杀戒处理了数万人,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蓝玉案。

蓝玉是明朝的大将军,在战场上屡建战功,是一员猛将,不逊于历史上的关羽等人,他曾为朱元璋立下多次功劳,据历史记载他前去攻打前朝余孽时活捉了一大批人,还没收了他们的牛羊钱财与金牌,虽未俘虏元朝大汉但功劳也是相当大了,当时也让朱元璋大喜准备等他回来褒奖他。

但在路上他就做了一件大错事惹得朱元璋不快,他因立下战功得意忘形,在回去的路上连夜到达一座城池因为当时没有按时开门来迎接他们,导致他大怒攻打了这座城池。

这让朱元璋很不高兴,随后又被人传出在路上蓝玉欺男霸女侮辱元人让朱元璋大怒,本来朱元璋是想表现的仁义些好让北元主动投降,结果这么一来他的心血全毁了,本来该被封为梁国公的蓝玉因为这些错成了凉国公。

然而这些还不是致命的关键,蓝玉根本不稀罕国公的位置,他觊觎太师的位置向朱元璋发牢骚但朱元璋并未理会,之后他越来越狂妄,仗着自己战功赫赫目中无人,他多次无视皇上对皇上一点也不尊重,甚至于在军队很多事都自己做主不请示朝廷,从权利上开始与朱元璋有了对立的现象,这可是君臣之间的大忌。

在洪武二十六年蓝玉被人举报要起兵谋反,当场被关押了起来,朱元璋直接株了蓝玉九族,还有他的同党竟有一万五千人,蓝玉死的也是够凄惨的了,株连九族不说最后还是被剥皮惨死的,后世有人仔细研究了蓝玉案发现这其实是一桩冤案,可惜历史已然发生回不到过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蓝玉案

基本上这个真的可以写一本专门的书出来
最基本的起因就是太子朱标在朱元璋晚年死了,后立的皇太孙年幼,而蓝玉在彻底击败北元之后功劳太大同时为人不知收敛,颇为嚣张跋扈,在朱元璋死后有尾大不掉的可能性,
此外他是常遇春的小舅子,也就是朱标正妃常氏的舅舅,而朱元璋确选择了朱标次妃吕氏所生的朱允文为太孙而非年纪更小的嫡子朱允熥。作为朱允熥的外家难免有怨愤之心。
简单的说一下过程:
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受命告发蓝玉蓝玉在私第蓄养家奴披甲,将有变。又拘审元将纳哈出之子察罕,追讯蒙古降将与蓝玉来往事。
朱元璋以谋反罪将蓝玉处以磔刑,牵连到十三侯、二伯,前后诛杀二万余人,军中为之一空。和胡惟庸一案同样编造了里通外寇的所谓证据,而编造的手法比之胡惟庸一案更差,在明末谷应泰所著的《明史纪事本末》中就公开怀疑蓝玉的谋反的真实性,谷应泰指出蓝玉之死是由于朱元璋“遂疑尾大之图”属于“傅会难明之事”,最为朱元璋隐讳的《明史》作者也不相信蓝玉的谋反,仍把蓝玉归入本传系列,而没有像胡惟庸那样列入奸臣传中。
就是关于明朝初期朱元璋为了给自己铲除障碍也为了长孙朱允炆的道路所发动的一场冤案,牵连到十三侯、二伯,五百官员,前后诛杀二万余人。(未得证实)后朱允炆想平反蓝玉冤案,可是燕王朱棣发动政变,朱允炆下台蓝玉案不了了之。(这个我只是听说)

蓝玉是朱元璋的得力干将,手握兵权,为何会被卸磨杀驴?

明朝初年,朱元璋利用“蓝玉案”,共计清理一万五千人,这是洪武年间影响深远的一桩大案。蓝玉又是何许人也,竟能让明太祖如此大动干戈?


1、淮西勋贵集团的重要人物,曾为明朝立下赫赫军功

蓝玉是安徽定远人,常遇春的小舅子。他生得高大威猛,面颊红紫,早年投奔朱元璋麾下后,跟着常遇春南征北战,临阵杀敌,所向披靡,因而得到朱元璋赏识,被不断提拔。

洪武二十一年,以征虏大将军之职率领十五万大军,挺进漠北,在捕鱼海重创北元大本营,朱元璋因此将其“比之卫青、李靖”,并晋升其为凉国公。这份职位履历表明,蓝玉是从基层做起来,拥有相当过人的军事才干,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将领。

蓝玉并非纯粹的武将,在攻克云南后,朱元璋为了奖赏他,册封其女儿为蜀王妃。从此,蓝玉成为皇亲国戚。


2、行不法之事

蓝玉的事业步入高峰时,他也渐渐滋生居功自傲的思想,历史记载:

“中山、开平既没,数总大军,多立功。太祖遇之厚,寝骄蹇自姿——《明史•蓝玉传》”

为了满足自己不断膨胀的贪念,蓝玉违法乱纪:

“畜庄奴、假子数千人,出入乘势渔猎。尝占东昌民田,民讼之,御史为置狱按问,玉捶楚御吏。及征北还,私其驼马珍宝无算——《明太祖实录》”

“胡惟庸案”发生时,曾发现蓝玉与胡惟庸有串联,但朱元璋考虑到蓝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以开平之功及亲亲之故,宥而不问。”

但是,蓝玉依旧我行我素,越礼犯分,甚至与元主妃子有私。朱元璋本想封其为梁国公,因其过错,便改为凉国公,并命人将过失刻于凭据之上。

面对朱元璋的提醒,蓝玉还是老样子,死不悔改,这就如同公司的元老,仗着自己老资格,目中无人。

专权、违背军令的事,蓝玉也没少干。朱元璋曾命他负责西北军务,他却背着朱元璋,擅自带兵进入藏区,破坏朝廷对边疆的羁縻政策。正是由于他的嚣张跋扈,最终走上不归路,而招来杀生之祸。

3、“蓝玉案”的爆发

蓝玉为非作歹的行为,让朱元璋不得不关注。

洪武二十五年,年仅三十八岁的太子朱标去世。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朱元璋立朱允炆为皇太孙,作为将来的继承人。此时的朱元璋已经六十多岁,而皇太孙仅仅十六岁,而且性格仁弱。朱元璋担心自己百年之后,朱允炆过于仁慈,控制不住局面。一旦军中有人作乱,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蓝玉就成了朱元璋的眼中钉。

蓝玉与朱标有亲戚关系,自然关系好,曾提醒他小心朱棣。后来,这事被朱棣知道,自然记恨蓝玉。朱标去世后,朱棣进京吊唁,到处发帖子:“诸公侯纵恣不法,将有尾大不掉忧。”朱棣的挑拨,又加深了朱元璋对蓝玉的猜忌。

蓝玉此时不知大祸将至,还在谋求更高职位——太子太师。结果朱元璋没有让其圆梦,故意不给他太子太师。蓝玉眼看职位落空,心怀不满,便开始策划谋反,但他的密谋早已经被锦衣卫所察觉。没等到他动手,锦衣卫指挥使蒋献就向朱元璋告发。

此时,经过明朝的多次打击,蒙古已经陷入分裂,北方已经比较安定,将领的利用价值也变低了。朱元璋收到蓝玉谋反的信息后,便决定大开杀戒,确保年轻仁弱的朱允炆能够坐稳江山。

于是,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初二,朱元璋便将山西、河南等地的将领召入京城,以便控制。二月初八早朝,锦衣卫指挥当众弹劾蓝玉谋反,朱元璋立刻下令逮捕,并让朱允炆和吏部尚书詹徽审查;第二天,蓝玉被投入锦衣卫大牢;第三天,以谋反罪将蓝玉剥皮处死,并诛其三族。

蓝玉虽死,但朱元璋并未善罢甘休,而是借机扩大化,以蓝党的罪名,将一大批淮西老将诛杀。上至公侯,下至百姓,因“蓝玉案”被杀者约一万五千人。


秋媚说:“蓝玉案”是明初皇权与军权冲突的产物。朱元璋为了使自己以及子孙后代能够大权独揽,不断集中皇权,以蓝玉为首的武将就成了绊脚石。但是,蓝玉案也带来很大的消极作用,首先是制造了大量冤案,其次也导致靖难之役时,朱允炆无将可用,面对朱棣只能节节败退,最终导致皇位被篡。


全部评论

蓝玉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才,他战功赫赫,但也有短板,仗着自己功劳大便不可一世,骄横跋扈。其实朱元璋对蓝玉还是不错的,这在蓝玉的生命后期可以看出,朱元璋一再提醒、忍让,但蓝玉不领情,发展到最后还要谋反,所以朱元璋为了自己的孙子以后好管理就杀了蓝玉,开启了明朝著名的“蓝玉案”。
朱元璋为人十分多疑,他只信任朱家的人,所以后面将自己的儿子分封到各地去进行镇守一方,而其他的功臣却几乎被抹杀了,所以蓝玉被杀也不是个例。
因为蓝玉在功成名就、事业步入高峰期时,却开始滋长了居功自傲的思想,为了自己的贪念违法乱纪。

明初江山稳固,朱元璋晚年大肆屠杀功臣又是为哪般?

明初,江山稳固,朱元璋为什么还要大肆屠杀功臣?

我们都知道帮助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大多是他的同乡,甚至汤和与周德兴还是他的同村,是他幼时游戏的玩伴。正是这些人在元末的战斗中出生入死,东征西讨,为朱元璋夺得天下。

等到朱元璋登基成为皇帝后,他们之间却有了君臣的名分,凡事不可逾制。很多的功臣得到了封官进爵,但是他们依然觉得这些远远不能跟他们的功劳不成正比,最终使这些功臣心里也许难以及时适应这种改变,一次次的淮西勋贵阻碍了朱元璋的国策,而朱元璋却是一个多有顾忌的君主,矛盾于是不可化解。

而朱元璋之所以大开杀戒,很多人通常认为是他为继位者扫清障碍,永保大明江山。据史书记载,太子朱标对他大开杀戒不以为然,曾数次劝谏。一次,朱元璋命人找来一根长满尖刺的荆棘放到朱标的面前 ,让太子朱标去拿,朱标畏惧不敢伸手。于是朱元璋就对拿自己大杀文武功臣来进行解释:我如今杀人就是像去掉荆棘上的尖刺一样,而那些飞扬跋扈的文武功臣就是那些尖刺,等父皇把这些尖刺一个一个拔掉,这样你将来才可以安坐天下。可是,他在为子孙扫除障碍的同时,也为后来发生靖难埋下了祸根。朱元璋不仅屠戮功臣,也注意严肃整顿吏治。这与他来自底层,看到元朝因为吏治腐败导致灭亡的教训有关。他在明初实行以猛治国的政策,认为乱世须用重典,法外用刑的情况很严重 ,遭到惩处的官吏很多。

即使明初江山稳固,朱元璋大杀功臣不仅是性格所致,也是由于现实的考量,也有那些功臣勋贵的飞扬跋扈不知收敛的行为有关。

自古以来,皇帝都非常忌惮开国功臣,因为开国功臣都非常有能力,而且在百姓心中有很高的声望,所以对于开国皇帝的朱元璋而言,在政权稳定后,是不希望留下这样的隐患的。
因为他的长子朱标是个“扶不起的阿斗”,然后胡惟庸又比较有野心,怕以后江山不保,所以为了稳固江山,他不得不大肆杀害功臣。
朱元璋认为他的江山不稳啊,其出身低微,性多疑,而且手下功臣大多握有能对他产生极大威胁的兵权,所以才会大肆屠杀功臣,而且他手下大量功臣在军中的威望极高,他又怎么会放心呢。
我觉得朱元璋晚年狠辣凶残的杀害忠臣,其一是因为对自己的子孙的担忧以及对功臣们的怀疑和惧怕,其二害怕功臣们居功自傲有恃无恐,所以不得不杀鸡儆猴来震慑人心,再加上自己的近亲早逝自己的身体大不如往日,让他不再相信功臣良将,所以选择杀害他们。

蓝玉因谋反被朱元璋所杀,他真的谋反了吗?

在明朝的开国史上,蓝玉是个浓墨重彩的人物。他是战功赫赫的开国大将,被封凉国公,还是朱元璋的嫡长子朱标的妻舅。


然而,别看蓝玉既是开国元勋,又是皇亲国戚,他最后的下场依然是非常之惨:不但被以"谋逆"罪名打入牢狱、抄家灭族,还被处以"剥皮实草"的极刑,即把皮完整剥下来,再填充稻草后悬挂示众。后世人提起蓝玉的悲惨,很多人不胜唏嘘,说他可怜又冤枉。那么,蓝玉这样一个功劳大身份高的人为什么会有那么惨的结局?他,到底是不是冤枉的?



01 蓝玉生平事


蓝玉是常遇春的妻弟,早年在其部下任偏将。因英勇善战而屡立战功,姐夫常遇春也经常在朱元璋面前毫不忌讳地夸奖他,因而他很快就得到了朱元璋的器重。


可以说,蓝玉本就有才能,又有姐夫的提携,一路走得也算顺风顺水,出了姐夫常遇春的麾下以后,他先是随傅友德伐蜀地,克绵州;又随徐达北征,大败元军;到了洪武七年(1374),蓝玉率军收兴和,俘获贴里密赤及其官属59人;洪武十一年(1378),他与西平侯沐英讨伐西番,擒获西番3位头领,杀敌数以万计;


洪武十三年(1380),蓝玉进封永昌侯,食禄2500石,给世券;洪武十四年(1381),蓝玉又一次跟随傅友德,出征云南并最终平定云南战患。这一战,蓝玉功劳最大,于是朱元璋给他的俸禄再增500石以作奖赏,并册封蓝玉之女为蜀王朱椿之妃。从此,蓝玉的皇亲国戚身身份更为名副其实。



洪武二十年(1387),蓝玉官拜征虏左副将军,随大将军冯胜北征元太尉纳哈出。此战中,蓝玉率轻骑冒雪突袭,杀了元廷的平章果来并擒获果来之子不兰奚,最后生擒纳哈出。更为走运的是,大将军冯胜在这次征讨战中不巧获罪,于是蓝玉自然而然升官"总管军事",屯兵蓟州,成为大将军。于是,蓝玉成为继徐达、常遇春、冯胜等第一批重要将领之后的第二批优秀将领之一。


洪武二十一年(1388),蓝玉率军征伐北元皇帝脱古思帖木儿,俘获其次子地保奴,同时缴获了大量金牌金印珍宝及马牛羊牲畜上万匹。捷报频传让朱元璋对蓝玉大赞赏,封蓝玉为凉国公。此时的蓝玉,开始变得膨胀、骄横,目中无人,并屡犯错误。


洪武二十五年(1392),蓝玉固守西番边地时,因擅作主张劳师动众而令惹得朱元璋大发雷霆,不久便勒令他班师回京。


蓝玉班师回京的这一年,也是朱元璋最被悲痛的一年,因为皇太子朱标去世了,无奈便立朱标第二子允炆为皇太孙,并任命蓝玉为太子太傅。



蓝玉觉得自己屈居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之下,十分不满,言行之间对朱元璋多有不敬。此外,蓝玉骄纵霸道,欺男霸女,殴打命官,甚至还得罪了燕王朱棣,不但在失宠的路上越走越远,甚至大祸临头还不自知。洪武二十六年(1393)二月八日早朝,锦衣卫指挥蒋献告发蓝玉谋反,蓝玉当场被捕,纵使他在公堂上大呼冤枉,最终还是被赐死灭族。

不但如此,朱元璋借"蓝玉案"顺势拉下大批将领,就连颍国公博友德、开国公常升、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怀远侯曹兴、东平侯韩勋等人都被卷入其中,通过逼供诱供等手段,最终受"蓝玉案"牵连而被诛者多达15000余人!


02 蓝玉之祸因

关于"蓝玉案",有人说是蓝玉其人太嚣张跋扈,罪有应得;有人说是朱元璋"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因为《明史.蓝玉传》记录有这样一句:"(继胡惟庸,蓝玉案之后)于是元功宿将相继尽矣。"那么,到底蓝玉是栽到哪片雷区了呢?


其一:洪武二十一年(1388),蓝玉大败元军后,班师回朝路过喜峰关,他不与守城将士说明情况便破坏城门,强行入内,演了一出"自己人攻打自己城"的荒唐戏,引起朱元璋的不满。因此,原本蓝玉要被封"梁国公"结果成了"凉国公",而蓝玉的过错也被刻在丹书铁券上,以示警告。



其二,蓝玉在军中独断专行,殴打御史,甚至对朱元璋封他做太子太傅公然表示不满;

其三,以暴力手段抢夺百姓的庄田,尤其是广收义子和门徒让朱元璋很有危机感,几欲夺其兵权。


其实,洪武二十三年到洪武二十五年(1390~1392),朱元璋曾多次敲打蓝玉:例如在朝堂之上公然叱责、有意不听取其意见等,提醒蓝玉收敛。总之,哪怕蓝玉当面顶嘴,让朱元璋很没有面子,他也没有真正用伤筋动骨的方式惩治他。为什么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开始朱元璋对蓝玉的打击就猛然爆发且一发不可收拾呢?

其中,纵然有蓝玉个人的种种令人诟病之因素,但最重要的是诱因却是:太子朱标的死。


朱标是朱元璋的嫡长子,从吴王世子到明朝皇太子,朱元璋一直非常看重这个儿子,并把培养太子朱标当成治国的头等大事之一。而朱标为人忠厚,主张以"宽大""仁慈"治国,这让朱元璋不够放心,他担心自己死后,那些战功赫赫的开国老臣会倚老卖老功高震主,使朱标手中皇权不稳。因此,他想在交权之前除掉那些人。

而蓝玉就是朱元璋心头最硬的刺,因为蓝玉军权在握、为人骄横又刚愎自用。但是,蓝玉却和朱标的关系非常密切,他们不仅是君臣还是亲人。因为蓝玉是太子妃的亲舅舅。

另外太子朱标也确实有能力驾驭蓝玉。因此,蓝玉虽然恃功骄纵,实际上却是太子的心腹。综合考虑之后,朱元璋觉得有蓝玉在可以压制藩王;反之,若蓝玉要反,朱标也能联合各路藩王将其拿下,如此太子、蓝玉和各路藩王之间就有了微妙的平衡。




此说法直戳朱元璋的心病处,在朱标死后一年,骇人听闻的"蓝玉案"轰然爆发。蓝玉被以"谋逆"罪下狱,最终剥皮实草、抄家并灭三族,受牵连者超过了15000人。


03 蓝玉真冤吗?

蓝玉死后,朱元璋还来了一手更狠绝的:在蓝玉案落定之后,便立马公布《逆臣录》。要知道,关于蓝玉案,《明史》《明实录》等都是以《逆臣录》为基础进行编纂,最终《逆臣录》成了"蓝玉案"最原始的记载资料。


但是,《逆臣录》却并没记载蓝玉的口供,"谋反时间"也不清楚,旁人佐证也有胡编乱造的痕迹,所谓"狱辞"也没有说明来源。总的来说关于蓝玉案,《逆臣录》记载了一个荒唐的谋反故事:蓝玉谋反谋得尽人皆知,甚至请客吃酒张扬,让整个京城包括贩夫走卒市井无赖都参与其中。如此沸沸扬扬,拥有庞大锦衣卫系统而无孔不入的皇帝朱元璋竟然不知,所有大臣也不闻风声。而且到最后定案,能看到的也只是锦衣卫的影子。

而如今,史学家们已考证《逆臣录》是作假,由此可推断"蓝玉案"就是一个冤假错案,并没有确凿证据证明蓝玉谋反。



要说蓝玉冤枉吗?确实,如今来看是挺冤枉的。但他也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身为太子妃舅舅,有开国功勋在身、兵权在手,身处皇室斗争漩涡的最中心,却丝毫意识不到自己的处境和当时形势,而他高调贪婪和乱纪违法又正好给了朱元璋一个拿下他乃至拿下所有老将的最好借口。


其实,朱元璋作为皇帝,再加上蓝玉违法乱纪在前,处置他何须谋反的罪名?可是朱元璋想把朱允文驾驭不了的武将都清洗抹杀,那么坐实"蓝玉谋反案"并扩大株连,就是最好的手段。结果如何呢?此案一发,明朝开国的有功武将几乎一网尽扫。


明孝陵

说到底,朱元璋宁愿留下身后骂名也要策划"蓝玉案",不过就是为了为朱允炆铺路。但历史发展并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朱元璋死后,藩王暴起,朱允炆走失,朱棣最终称帝。所有的一切,又何尝没有朱棣的推波助澜呢?如今纵观那段历史,若说"蓝玉谋反",确实是冤枉,但他的死并不冤。最冤枉的是平白受株连的那些功勋武将们。而这一切,都是封建皇权制度下的悲哀。

蓝玉因谋反被朱元璋所杀,他真的谋反了吗?不是谋反被杀的原因如下 :其一:洪武二十一年(1388),蓝玉大败元军后,班师回朝路过喜峰关,他不与守城将士说明情况便破坏城门,强行入内,演了一出"自己人攻打自己城"的荒唐戏,引起朱元璋的不满。其二,蓝玉在军中独断专行,殴打御史,甚至对朱元璋封他做太子太傅公然表示不满;其三,以暴力手段抢夺百姓的庄田,尤其是广收义子和门徒让朱元璋很有危机感,几欲夺其兵权。
其实蓝田没有谋反,蓝田就是被谋害的,朱元璋之所以要这么做,是因为朱元璋要杀鸡儆猴。
没有,他被杀是因为他太过骄横了,朱元璋认为朱允炆无法驾驭他。
本文标题: 朱元璋晚年大开杀戒,比如骇人听闻的蓝玉案,真的是为了子孙后代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7199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在明朝那些事儿中,朱元璋是一个农村出生,小时候没读过书的人,为什么后来如此深谋远虑,知人善任为什么南明会封李自成侄子公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