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自己都应该知道蓝玉是被冤枉屈打成招的,为何还要依着他的供词牵连一大批人杀掉呢

发布时间: 2022-04-22 23:00:2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3

朱元璋为何宁肯被骂,也要将蓝玉处死?蓝玉军功卓著,最后却遭朱元璋剥皮填草,根本在于蓝玉不识好歹,简单来说就是不知道自己的位置。蓝...

朱元璋自己都应该知道蓝玉是被冤枉屈打成招的,为何还要依着他的供词牵连一大批人杀掉呢

朱元璋为何宁肯被骂,也要将蓝玉处死?

蓝玉军功卓著,最后却遭朱元璋剥皮填草,根本在于蓝玉不识好歹,简单来说就是不知道自己的位置。

蓝玉是明朝的开国功臣,是继常遇春、徐达死后,朱元璋麾下能够独当一面的猛将。蓝玉军功的巅峰是在洪武二十一年,他率领15万北征元朝皇室残部。最后大败元军,擒元皇次子、妃、公主及王公及要员3000名,朱元璋诏令嘉奖,封凉国公。面对如此的能臣武将最后的这般境遇,有人会对蓝玉的死表示惋惜,对朱元璋刻薄寡恩,大肆屠戮功臣的行为表示声讨。


但总的来说,蓝玉真的是死有余辜,理由有三:

1、怒拆守关,目无法纪。

据《明史》记载:北征还,夜扣喜峰关。关吏不时纳,纵兵毁关入。帝闻之不乐。

蓝玉北征元军回来时,半夜达到喜峰关,因为关吏没有及时开门接纳,蓝玉纵容士兵打破关门长驱直入。如果不知情的人看冲关这件事,这就是谋反。蓝玉此举有好大喜功的嫌疑,目无法纪,朱元璋知道后,很不高兴,但毕竟蓝玉此次功劳巨大,不宜动手,自此在朱元璋心里埋下了一根刺。


2、侮辱元妃,留有隐患。

据《明史》记载:又人言其私元主妃,妃惭自经死,帝切责玉。初,帝欲封玉梁国公,以过改为凉,仍镌其过于券。玉犹不悛,侍宴语傲慢。

这件事也是发生在北征之时。蓝玉在征讨北元大胜而归之时,耐不住寂寞,看到漂亮的元朝皇室女人,心生歹念,毕竟这些人都是战利品,于是欺侮了被明军俘虏的元妃,最后元妃不堪受辱,自尽而亡。而这一行为恰恰违反了朱元璋多次三令五申的少数民族政策,因为当时北元还有不少势力没有清除,朱元璋对北元残余势力实行的怀柔政策。

而蓝玉的暴行大大激怒了北元,给明朝边境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隐患,或许朱元璋的怀柔政策就此宣告结束,如果残余势力一起声讨,那可能就够朱元璋喝一壶了,为此朱元璋大发雷霆,本来打算封蓝玉为梁国公,因蓝玉的这些过失,便将梁字改为凉,并命人将这些过失刻在世袭的凭证上,但蓝玉丝毫没有悔改的意思,朱元璋心生芥蒂。


3、要权力,培养亲信,犯大忌。

据《明史》记载:玉不乐居宋、颍两公下,曰:“我不堪太师耶!”

蓝玉西征回朝,太祖让他做太子太傅。蓝玉对位居宋、颍两公之下感到不高兴,说:“难道我不能胜任太师一职吗?”,而且蓝玉在军中擅自罢免和提拔军官,培养亲信,独断专行,皇帝多次责备他。

这三点可以看出蓝玉虽有胆有谋,屡次立下战功,在打仗方面也算是个有胆识的将士,这方面也是朱元璋重视他的地方。但是,他狂妄自大、目中无人、桀骜不驯的性格却为他招来了杀身之祸。


可即便如此,为什么朱元璋要下令剥皮呢?

此举主要是为了杀鸡儆猴。蓝玉是谁?有天大的功劳的大将军,但是他手握重兵,会动摇皇室的根本!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人,朱标,他可称得上中国古代史时地位最稳的太子。朱元璋呕心沥血地培养他做接班人,给他配了豪华的辅政班子,能臣武将。左丞相李善长兼太子少师,右丞相徐达兼太子少傅,中书平章录军国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而蓝玉也是朱标太子的坚定支持者。据记载,蓝玉还曾经告诫朱标要提防燕王朱棣,说朱棣可能会影响到朱标的地位。可以这么说,朱标在一天,蓝玉就会跟在后面,尽心尽力的辅佐。

可是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标死了。朱元璋接受了学士刘三吾的建议,立皇孙朱允炆为皇太孙,将来继承皇位。而朱允炆既没有得到朱标的外柔内刚,更没有爷爷朱元璋的心狠手辣,他就是个柔弱的人。


此时的蓝玉军功甚大,而且朱元璋觉得蓝玉不会服朱允文,为了防止刚刚建立起来的大明朝可能被蓝玉这样的人窃取,不如先下手为强,将不确定因素扼杀在摇篮里,试问哪个皇帝会把祸害留给子孙后代?而且既然要动蓝玉,那么就动的彻底,让其他人看了都胆寒,最终朱元璋选择了对蓝玉剥皮填草处罚。

所以说,朱元璋不仅仅是军事家,更是一位政治家。他对蓝玉最后的手段,也是为了老朱的天下,当然蓝玉也是有不得不杀的理由!

伴君如伴虎,家天下的封建社会,除了皇室以外,都要摆平自己的位置,这才是生存之道。

因为蓝玉是一个比较猖狂的功臣,根基未稳的朱允炆没办法压制住他,所以朱元璋一定要把他除掉。
蓝玉手上掌握了太多的兵权,朱元璋担心自己死后,他会起兵造反。
蓝玉开始放纵自己,越来越骄纵残暴,抢占民田,越来越多的行为完全超越了朱元璋的容忍范围。朱元璋为了给太子朱标留下一个稳固的江山,最终杀掉了蓝玉。

蓝玉为何会被朱元璋处死?他究竟死得冤不冤?

蓝玉以极快的速度穿越了北方沙漠与严寒地带,在捕鱼儿海几乎全歼北元军,创造大明军事史之奇迹。朱元璋闻讯后很激动,将蓝玉比作是汉朝的卫青和唐朝的李靖。只要熬到朱元璋翘辫子,蓝玉就可以凭借他和朱标深厚的感情以及利益关联,谋取更高的官位,可惜,老朱太能活,而朱标又没福气,英年早逝。那么蓝玉是个怎么样的人,蓝玉案是怎么样的情况,蓝玉到底冤不冤,我们细细来说。蓝玉可以说是洪武年间后期最著名的名将。这样算起来朱元璋跟蓝玉还是亲家,但是蓝玉最后落得一个剥皮填草的下场,尸体还被挂在蜀王府一直到明朝灭亡。



蓝玉是开平王常遇春的小舅子,他身材高大威猛,有勇有谋,作战勇猛异常。徐达、常遇春死后,蓝玉作为大军统帅,多次立功。擒拿;元皇次子,皇妃,公主及王公,平章以下官员3000多人,俘获男女70000于口,缴获大量金银珠宝,畜牲,销毁敌人军械不计其数,朱元璋大喜,诏令嘉奖,封凉国公。朱元璋为子孙后代考虑,即是蓝玉无品行上的毛病,也是难逃一死,权力的赋予者永远不想看到被赋予权力的人过于膨胀,自古便是。


一是,蓝玉手下的兵朱元璋竟然掉不动,而他们只听蓝玉的。朱元璋对于蓝玉的提防,使得蓝玉也有所察觉,知道皇帝开始怀疑自己了。从此,蓝玉东征西讨,杀伐决断,积功从管军镇抚一路扶摇直上,后升至大都督府佥事(正三品都指挥使)。明朝凉国公、大将军、太子太傅蓝玉身世显赫,他既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儿女亲家,也是开平王常遇春的小舅子,还是皇太子朱标的舅父。

因为朱元璋还是非常忌惮蓝玉的,担心他会反叛,所以就把他杀了,不冤,因为蓝玉还是非常自视甚高的,很自以为是。
蓝玉死得很冤,当时朱元璋在世,他根本不敢谋反,也没有这个胆量。朱元璋要处死蓝玉,完全是为了保障朱允炆皇位的稳定。
因为蓝玉是居功甚伟的大将,朱元璋害怕手握大权又有能力的大将军反叛他。他死的是很冤枉的,因为朱元璋是为了自己的权力杀了他

朱元璋宁肯被骂也要处死蓝玉,是什么深仇大恨呢?

朱元璋宁肯被骂也要处死蓝玉,一方面是因为蓝玉过于桀骜不驯,另一方面是出于江山稳定的考虑。

蓝玉的战绩

蓝玉,明初著名的骁将。

初入军中,蓝玉隶属于姐夫常遇春帐下。由于作战勇猛,立下不少战功,蓝玉锋芒初露。

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蓝玉参与征讨西番的战役。回朝后论功行赏,被册封为可世袭永昌侯。

       

三年后,蓝玉参与征讨云南。此一役,蓝玉军功最大,俸禄增加到三千石,其女也被册封为蜀王朱椿之妃,蓝玉摇身一变成为皇亲国戚。明朝末年,张献忠攻入蜀王府,发现一张人皮,就是蓝玉的。

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蓝玉以左副将军的身份随宋国公冯胜征讨盘踞于辽阳的北元勇将纳哈出。大军行至通州后,得知元军在庆州,有军队驻扎,冯胜派蓝玉趁天降大雪以轻骑突袭元军。

大军行至金山附近,纳哈出派使者表示愿意投降明朝。明军派蓝玉主持受降仪式,当日纳哈出仅率领少数随从前来。蓝玉置酒款待纳哈出一行,纳哈出敬酒时,蓝玉突然解下战袍让纳哈出身着他的战袍后再敬酒,纳哈出面对带有侮辱性质的要求,当时表示拒绝。双方气氛一下子紧张来起来,一时之间僵持不下。纳哈出对他的随从说要设法逃走,常茂看出情况不妙,率先上前砍伤了纳哈出并将他一举成擒。

纳哈出被擒后,冯胜派降将观童出面劝降,纳哈出见大势已去,只得选择了投降。

虽然此次出征纳降了北元太尉纳哈出,但是在回师途中大军的殿后部队遭到北元残军的伏击,损失了濮英三千骑兵。冯胜也被举报藏匿良马和向纳哈出之妻索贿的丑闻,朱元璋大怒,收缴了冯胜的大将军印。不久蓝玉被拜大将军,驻扎于蓟州。

       

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明军由大将军蓝玉的率领十五万精锐部队,对北元残余势力在捕鱼儿海进行了一次彻底地打击,北元宗室、后妃、王子数百人、北元官员三千余人、蒙古军民七万七千人被俘。

大获全胜后,蓝玉恃功自傲。回师途中,蓝玉大军经过喜峰口时,已经入夜。按照规定关门是不许夜间打开的,但是蓝玉却纵兵叩关,毁关而入。朱元璋得知后已经对蓝玉颇为不满,不久又传出蓝玉逼死元主王妃的消息,按照功劳蓝玉应该被封为梁国公,但为了给蓝玉一个警示,朱元璋特意将“梁”字改为了凉薄的“凉”。

如果蓝玉是汤和这样的聪明人的话,应该会有所收敛,可惜他不是!

蓝玉案

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到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蓝玉率军平定西南后,班师回朝,蓝玉被封为太子太傅,而冯胜和傅友德被封为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在东宫三师中仅次于太子太师,蓝玉对于这次分封并不满意,时常有怨怼的情绪。

       

朱标死后,出乎朱元璋的意外,也导致他原有的计划安排泡汤,皇位的传承也落到了皇太孙朱允炆的头上。朱元璋很明白朱允炆是压制不住以蓝玉为首的一众战功赫赫的明朝开国将领们的,为了大明江山的长治久安,所以当有人告发蓝玉谋反时,朱元璋不仅将蓝玉下狱剥皮萱草,还趁机株连并除去诸多难以驾驭的名将。

总结

“蓝玉案“的发生,有蓝玉自身的原因,居功自傲、桀骜不驯是他惹祸的根苗,也有朱元璋对于大明江山未来的布局的因素。

朱元璋宁肯被骂也要处死蓝玉,主要原因有两点。

其一:蓝玉在开平王常遇春和中山王徐达去世后,数次统领大军并取得了骄人的战绩。蓝玉锋芒太露而不知自敛,骄奢淫逸的本性毕露,在受到朱元璋的警告后并无任何悔改。

其二:朱元璋需要给皇太孙朱允炆留下一个他可以驾驭的以文官为主的朝廷,所以“蓝玉案”就成了朱元璋对付武将集团的工具,作为祸魁的蓝玉自然难逃一死。

在俘获远超王公贵族的时候,蓝玉玷污了北元皇帝脱古思帖木儿的一位妃子,这位妃子不堪其辱自杀身亡。还有在班师的途中,蓝玉路过一个关口,正当守门去报告值守的官员时,蓝玉却命令士兵破门而入。这两点让朱元璋心生不满,考虑到蓝玉功劳巨大就没有深究。而蓝雨却不知悔改,更加嚣张跋扈、横行霸道。其不但强占民田,还私养庄奴。

     

最终让蓝玉走向终点的是蓝玉案。洪武二十六年,有人告发蓝玉谋反。向来雷厉风行的朱元璋命人将其逮捕。很快蓝玉以谋反罪被剥皮处死,并且被灭三族。受此事牵连且被处死的人数高达一万五千多名。为了警示臣子,朱元璋命人写《逆臣录》并昭告天下。

有些史书认为蓝玉之死,是朱元璋为了确保年幼的朱允炆顺利即为。当时太子朱标死亡,年幼的朱允炆继位太子。为了确保自己死后,朱允炆能够驾驭群臣,朱元璋不得不痛下杀手,那些劳苦功高的开国功臣都被清理掉。纵观朱元璋时代,开国大臣中只有汤和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能够善终,这与汤和为人低调且不居功自傲有关。

     

蓝玉案是洪武四大案之一,其他三大案件分别是:空印案、郭桓案和胡惟庸案。这些案件死亡人数动辄数万,经过这些案件,中央集权得以加强。蓝玉案中有人把蓝玉之死的根本原因归咎于朱元璋为朱允炆扫清障碍,这点不敢苟同。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蓝玉之死最根本的原因是其自恃劳苦功高、嚣张跋扈、骄纵不法一手造成的。

总而言之,蓝玉被残忍剥皮主要有内外两方面的原因,内因就是他自恃立下赫赫战功便目中无人,屡次挑衅朱元璋的底线;外因就是朱元璋这个人善于猜忌,几乎任何大臣在他眼中都有造反的可能,所以明朝开国三十六功臣,最后只有三个善终。

“乃身邀宠眷,志满气溢,既不能急流勇退,复不能恭让自全,遂致兔死狗烹,引颈就戮。明虽负德,蓝亦辜恩。”清朝历史学家蔡东藩这一段话或许就是蓝玉最真实的写照,蓝玉被杀,朱元璋有错他自己也不对,只能说这本身就是一场悲剧!

     

他们个人之间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主要是蓝玉台嚣张了,这就直接影响了皇帝的权力,以后对于太子也是威胁。
因为蓝玉特别骄傲自大,居功自傲,在军中有很大的威望,也养了很多的部下,所以为了下一任皇帝,他这个隐患一定要去除掉。
因为蓝玉军事能力极强,个人威望很高,对军队有很大的影响力,而且目中无人。
本文标题: 朱元璋自己都应该知道蓝玉是被冤枉屈打成招的,为何还要依着他的供词牵连一大批人杀掉呢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7089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地球圆的程度,到底是更偏向正圆形还是偏向梨形(初中物理书上说的那样。)西汉漠北之战歼灭匈奴九万余人,大概相当于今天的多少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