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侯景在北周北齐等万方逼迫之下的南下侵梁导致江南大乱这件事

发布时间: 2022-04-20 22:01:0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3

梁武帝时期的台城之祸是怎么一回事?侯景之乱是中国历史上南朝期间由诸侯王发起的祸国殃民的事件。南朝的梁王朝君主梁武帝萧衍信奉佛教,...

如何评价侯景在北周北齐等万方逼迫之下的南下侵梁导致江南大乱这件事

梁武帝时期的台城之祸是怎么一回事?

侯景之乱是中国历史上南朝期间由诸侯王发起的祸国殃民的事件。南朝的梁王朝君主梁武帝萧衍信奉佛教,广建寺庙佛塔,还出家同泰寺,要群臣用巨款为他赎身。迷恋于宗教的萧衍不事朝政,皇室招降纳叛成风。侯景之乱可以说是腐败政治的产物。
  侯景是羯族人,曾是东魏将领,投靠西魏。梁武帝为收复中原而招纳侯景,封为河南王。梁宗室子弟萧渊明被东魏俘获,梁武帝打算用侯景与东魏进行交换。这件事激怒了侯景。公元548年举兵反叛。他率军攻入京城建康,将皇宫围住。第二年,攻破皇城,困死萧衍,自己当丞相,执掌朝政。到了551年,他进而自封为帝。
  侯景在起兵反叛的过程中,大肆烧杀抢掠,激起南方人民的反对,不得人心,封帝的第二年便被梁朝原兵将所杀。侯景之乱给社会带来混乱,给人民带来灾难。
  南朝萧梁末年,投靠南梁的侯景发动的一场叛乱。侯景,原北魏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南)戍兵,渐升为镇功曹史。北魏末年六镇起义时,侯景率部众投靠契胡族酋长尔朱荣,参加镇压起义,因大破义军、活捉葛荣之功被擢升为定州刺史。高欢灭尔朱荣,侯景又叛归高欢。景狡诈多变,残忍酷虐,但掠得财宝皆赏赐将士,故能得将士死力,所向多捷。历任东魏尚书左仆射、吏部尚书、司空、司徒、河南道大行台(即河南道最高军政长官),拥兵10万,专制河南,权力仅亚于高欢。东魏武定五年(547),高欢死,子高澄执政。侯景平素甚轻高澄,而澄则忌惮景叛乱,乃征调景入京,以剥夺其兵权。侯景惟恐被杀,于是投降西魏,但西魏亦调景入京,故景转而求降于萧梁。梁朝臣多表示反对,而梁武帝竟说夜梦太平,侯景求降,正符所梦,于是封景为河南王、大将军、大行台。
  梁武帝又遣将率军救援侯景,结果被东魏大败于寒山堰,主帅萧渊明被俘,全军几乎覆没。东魏又进击侯景,景众4万余只剩下800人南逃,骗取梁寿阳城(今安徽寿县)。梁武帝覆信东魏说:“贞阳(指贞阳侯萧渊明)旦至,侯景夕返。”侯景本有作乱之心,遂暗中勾结野心篡位的梁武帝之侄萧正德作内应。梁太清二年(548)八月,侯景发动叛乱,领兵南下,直抵长江。梁武帝完全没有防范,命萧正德保卫京师,而萧正德却派船接侯景叛军过江,迎进建康,包围“台城”(即宫城)。侯景纵兵抢掠,又命北人被没为奴者,皆令放免,加以任用。“造诸攻具及飞楼、橦车、登城车、钩堞车、阶道车、火车,并高数丈,一车至二十轮,陈于阙前,百道攻城并用焉”(《梁书·侯景传》)。侯景过江时兵不过8千,马不过数百,而当时台城中尚有男女10余万,甲士2万多,四方援军相继奔赴建康者30余万。但援军无统一指挥,多持观望态度,宗室诸王顿兵不前,只想保存实力以夺取皇位。太清三年(549)三月,侯景攻陷台城。城破之时,城中只剩下二三千人,尸骸堆积,血汁漂流,惨不忍睹。侯景又东掠三吴,使富庶的长江下游地区“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南史·侯景传》)。侯景得势后,杀萧正德,软禁梁武帝。不久梁武帝忧死,景立萧纲为帝,又废杀萧纲立萧栋。天正元年(551),侯景终于废萧栋而称帝,国号汉。次年,梁将王僧辩、陈霸先大败侯景军,攻下建康。侯景乘船出逃,被部下杀死。
  主要过程东魏武定五年(梁太清元年,547年)正月至552年,侯景先后叛东魏、叛梁以及被讨平的战争。主要分侯景叛东魏之战、侯景叛梁之战、侯景攻三吴之战、萧绎讨平侯之乱。 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八月至三年三月,梁南豫州牧侯景率诸军在寿阳(今安徽寿县)起兵叛梁,攻台城(今江苏南京玄武湖南)击败梁武帝萧衍等的作战。 太清二年八月,侯景因反对梁与东魏议和,遂以诛杀中领军朱异、少府卿徐驎为名,在寿阳起兵叛梁。并密结临贺王萧正德于梁都建康(今江苏南京)作内应。梁武帝立即派邵陵王萧纶统军征讨侯景。侯景知梁军来攻,决心争取主动,放弃淮南,率轻骑突袭建康,九月,留部将王显贵守寿阳,自己诈称游猎,出寿阳城。十月,侯景扬言进攻合肥,实际上却袭占谯州(今安徽滁县)、历阳(今安徽和县),进而引兵临江。梁武帝征询尚书羊侃讨侯景之策,羊侃请求派2000人急据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另派一军袭击寿阳,从而使侯景前进受阻,退失基地。由于朱异反对,羊侃的建议未被采纳。梁武帝命萧正德为平北将军、都督京师诸军事,屯守丹阳郡(今江苏南京西南)。萧正德派大船数十艘,以运芦苇为名,暗中接济侯景军辎重。当时梁宁远将军王质率水军3000巡弋江上。侯景将要渡江,恐梁被其阻击,便使谍视之。是时,梁临川太守陈昕向梁武帝建议,采石急须重兵镇守,而王质水军力量较弱,要求增加戍军。梁武帝遂命王质与陈昕换防。谍将此消息告侯景,侯景遂乘王质与陈昕换防之机,率军8000自横江(今安徽和县西南)渡江,抢占采石,俘获陈昕。继又分兵袭取姑孰城(今安徽当涂),俘淮南太守萧宁,主力进到慈湖(今安徽当涂西北)。建康震动。梁武帝仓惶部署建康防务,命宣城王萧大器总督城内诸军,并赦免囚徒以充军。侯景军至朱雀桁(今江苏南京南)。萧正德开宣阳门。迎接侯景军入城,进围台城,久攻不下,乃筑长围以断台城内外联络。十一月,侯景立萧正德为帝,自为丞相,改元正平,又克东府城(今江苏南京东南角)。乘胜再攻台城,梁荆州刺史萧绎,联络湘州刺史萧誉、雍州刺吏萧眢等一起增援建康。萧绎发兵江陵(今属湖北)。此时统军讨侯景的邵陵王萧纶,闻侯景渡讧南进,已回军京口(今江苏镇江),率步骑3万西上。侯景遣军至江乘(今江苏句容北)阻击;萧纶迂回至蒋山(即南京钟山)扎营,侯景大惧,一面备船作退走的准备,一面分兵三路进攻萧纶。萧纶先败侯景,迫其退向覆舟山(今南京市九华山)北。后在玄武湖畔一战,萧纶兵败,逃朱方(今江苏丹徒东南)。侯景继续围攻台城,是月,鄱阳王萧范与西豫州刺史斐之高、建安太守赵风举率军救援建康,屯兵于蔡州(今江苏扫:宁西南江中),等待长江上游诸军。北徐州刺史萧正袁则投降侯景,并率兵万人于欧阳(今江苏仪征)江中立栅,阻遏江陵援军,又袭广陵(今江苏扬州西北),败后还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降东魏。十二月,侯景采取火攻及引玄武湖水灌台城,仍未能下。此时,梁衡州刺史韦粲、司州刺史柳仲礼、西豫州刺史裴之高、南陵太守陈文彻等援军已会师于新林王游苑(今江苏江宁西南),合兵10余万。沿秦淮河竖立栅栏,侯景亦于秦淮河北岸立栅相拒。梁军推举柳仲礼为大都督,协调诸军行动。侯景派步骑万人挑战,柳仲礼因诸军新至,坚壁不出。后闻萧绎已率3万锐卒自江陵东下,部署诸军进击侯景。三年正月,韦粲部向进攻出发位置前进时,遇大雾迷路失时,到达青塘,夜已过半。立栅未成,遭侯景军突袭战败而死。柳仲礼驰救青塘,稍挫侯景军。双方遂隔秦淮河对峙。萧纶收容残部与东路援军萧大连等同柳仲礼会合,江陵方面援军萧方及王僧辩军亦至。二十七日,萧纶所属萧嗣、李迁仕、樊文皎等部渡过秦淮河,攻破东府前栅迫使侯景军后撤。李迁仕、樊文皎率锐卒5000深入敌军营地攻打,获胜,后被侯景部将宋子仙以伏兵击破,樊子皎战死。由于柳仲礼凌侮来援诸将,援军内部互相猜疑,致诸将均无战心,各自思归。三月,侯景再次引玄武湖水灌台城,并四面猛攻,梁军萧坚之书佐董勋、熊昙朗,于十二日拂晓引导侯景军由西北角楼处攻入台城。侯景遂挟梁帝及太子,并矫诏解散援军。各路援军退还,柳仲礼等出降,侯景占领了建康全城,控制了梁廷军政大权。
侯景原来是被鲜卑族同化的羯族人,和高欢(其子高洋建立了北齐)关系很好,在怀朔六镇起义失败后,侯景投靠了其他部落,后来有投奔了高欢,高欢很欣赏他,委以重任。
  侯景为人首鼠两端,在高欢死后,他和高欢的儿子高澄不和,高澄想夺他的兵权。侯景就投降了西魏,但西魏对他有戒心,于是侯景又请求萧衍接受他归顺。萧衍很高兴,封王,封大将军,派军队接应。朝中有的大臣知道侯景为人,一句话成了谶语:"乱事就要来了。"
  后来,归顺的侯景以诛杀朝中弄权的朱异为借口,发动叛乱,最后,围困都城,本来侯景已经元气大伤,但守城的将领也没了斗志,开城把侯景放了进来。侯景带着五百甲士去见萧衍,发生了很有趣的一段对话:
  萧衍见侯景来,不慌不忙地问道:"你是哪里的人,竟敢作乱,你的妻子、儿女还在北方吗?"侯景这时害怕得汗流满面,竟不知道怎么回答。旁边的部下替他说:"臣景的妻子和儿女都被高氏杀了,现在只有一人归顺陛下。"萧衍问道:"你过江时有多少兵马?"侯景答道:"千人。"萧衍问:"攻城时多少?""十万。""现在呢?""率土之内,莫非己有。"最后,萧衍安慰他说:"你有忠心于朝廷,应该管束好部下,不要骚扰百姓。"侯景答应了。
  见过萧衍后,侯景对身边的亲信王僧贵说:"我多年征战疆场,从没有胆怯过。这次见萧衍竟然有点害怕他,莫非真是天子威严不容侵犯吗?"其实,侯景一是作乱心虚,二是萧衍本来也是战场勇将,侯景肯定早就有敬畏之心,加上当时迷信思想严重,认为天子都是神灵下凡。还有萧衍信佛后,看清权势,也看轻权势,他的镇静无疑更让侯景心虚。
  但是,这个侯景毕竟是作乱打进都城的,他的军队掌握了都城的管理大权,他的卫兵进出皇宫很随便,还佩带武器。萧衍见了很奇怪,问左右侍从,侍从说是侯景、侯丞相的卫兵。萧衍生气地喝道:"什么丞相!不就是侯景吗。"侯景听说了,也很生气,于是派人监视萧衍,限制他的供应。结果萧衍很快病了,后来不能起床,最后连饿带病加生气,闭眼西去。终年85岁。他的谥号是武帝,庙号是高祖。

西魏和北周政权在南朝的相互倾轧中得到了什么好处?

在南北朝末期,随着北魏的分裂,中国大地再次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南朝的梁朝虽然在梁武帝的励精图治之下恢复了盛世气象,但是其内部的统治问题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以至于被后来发生的侯景之乱直接摧毁,导致南朝国力从此不振。


南梁叛将侯景

而从北魏分裂而出的两个国家中,北齐在开始的时候拥有着鲜卑六镇军事集团的支持,其军力更为强盛,也占据了富庶的中原地区,成为了三个势力中最为强盛的存在。而西魏则偏居关中地区,凭借着玉璧之战的胜利稳定了其局势,但是依然和北齐有着不小的差距。

不过在西魏以及之后的北周当权的宇文氏,却有着十分出色的政治嗅觉,他们频繁利用南朝皇族相互倾轧的机会,不断蚕食南朝的疆域,并且其在后面还主动制造事端,希望挑起南朝的内乱。也正是这样的政策让他们在付出了极小代价的前提下,占据了富庶的川蜀以及荆州地区。


西魏丞相宇文泰

西魏取川蜀1. 南梁时期川蜀的发展

自从东晋南渡之后,中国的北方地区就一直处在战乱之中,而江南的部分地区也并不是十分稳定。在萧衍建立南梁的过程中,其就是依靠雍州集团的帮助推翻南齐的统治的,因此川蜀地区一直是南梁的重要后方,其相较于长江下游地区,形势更加安定,因此其经济发展也更加迅速。


武陵王萧纪

在梁武帝执政晚期,其将自己的八子萧纪封为武陵王,让其镇守川中。萧纪为人宽和,有一定的才干。在进入川中之后,不但迅速稳定了当地的政治局势,还和南边的少数民族维持了良好的外交关系,并扩展了自己的统治范围。在其到任之后,鼓励当地进行农业生产,并且发展了冶铁等手工行业,让川蜀地区成为了南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不过这也让西魏政权对这个天府之国产生了觊觎之心。

不过在候景之乱发生前,萧纪也当地募集了大量的军事,而且打造了数量众多的装备并繁育了不少战马。再加上蜀地易守难攻,这让西魏并不敢贸然进攻。

2. 萧绎萧纪开战与尉迟迥取蜀

不过在候景之乱发生之后,蜀地的局势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在建康城失陷之后,各地的藩王们都有入京勤王的打算,其中萧纪更是率先发兵打算进攻候景。不过湘东王萧绎却担心萧纪此番出兵是想夺取自己的江陵,于是对其进军百般阻挠,这让两人之间生出了嫌隙。


梁元帝萧绎

在梁武帝去世之后,萧绎和萧纪又先后称帝,这让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张,在萧纪儿子的劝说下,其生出了征服萧绎的想法, 并率领蜀中精兵顺流而下,对萧绎发起了进攻。萧绎知道依靠自己的实力是很难抵挡萧纪的进攻的,于是其遣使向西魏求助,希望他们能够发兵蜀地,逼迫萧纪回援,以解江陵之围。

在收到求援信后,西魏的臣子们大多认为蜀地难攻,因此抱有反对态度。不过宇文泰则认为这是夺取四川的天赐良机,并招来自己的外甥尉迟迥询问其对策。尉迟迥回答道:

蜀与中国隔绝百有余年,恃其险远,不虞我至。若以铁骑兼行袭之,无不克矣。

宇文泰对于其自信十分赞赏,便让其率领两万余名士兵进入蜀地。

由于当时镇守剑门等地的将领在之前就与萧纪不和,而且他们认为萧纪攻击自己兄长的行为是失德的表现,于是纷纷选择向尉迟迥投降,这让西魏的军队很快就来到了成都城下,并将其包围起来。

与此同时在江陵战场上的萧纪也因为后方遭袭而军心大乱,其麾下的蜀地士兵都希望萧纪回援。但是萧纪却认为自己必须要先铲除和自己一样称帝的萧绎,这让他失去了部下的支持,其队伍也被萧绎所击败。


北周名将尉迟迥

在得知萧纪失败之后,成都城中的守军也失去了防守的动力,他们也选择向尉迟迥投降,西魏迅速派遣士兵接管了川蜀地区的各个城池,稳定了统治基础。

得到川蜀地区不但稳定了西魏的后方,更提升了他们的财政收入,并且对于南朝也有了更强的压制力,堪称西魏走向兴盛的转折点。

后三国时代的搅局者,侯景是关陇集团最想感谢的人吗?

众所周知,在南北朝时期,北强南弱乃是当时天下的大形势,这是当时的地理人文环境决定的。由鲜卑人建立的北朝,占据着中原,而东晋遗民建立的南朝,则是寄居江左,怀望故国。

而在那个时代,南方的开发程度有限,无论人口数量还是社会发展程度,都无法和拥有中原的北方相提并论。虽然当时北方经历了五胡乱华,胡人肆虐之后的中原大地,一片狼藉,汉人十不存一。

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乱世之后的中原,其体量仍然不是南方可以相比的,这从东晋时期、桓温、刘裕等人的数次北伐失败就能看得出来。而后,鲜卑人建立的北魏统一北方,统治者主动接受汉化,改汉名,迁都城,北方的民生逐步恢复,国力远超南朝。所以,在南北朝中后期,北魏分裂之后,南朝依然是最弱的,其面对北方的东西两魏,以及后来的北周和北齐,大部分时候都是处在一个被动防御的阶段。

总而言之,北朝有着中原的先天优势,这是其能够压制南朝的基础。

但是话说回来,毕竟是两朝对立,南朝多少还是有些家底。在南北朝前期,南朝和北朝的差距并不大。

比如在刘宋时期,得益于开国之君刘裕的北伐,刘宋鼎盛时期的疆域非常辽阔。不仅占据江南,甚至于连淮北、山东、河南、关中这些原本属于北方的地区,也都是在南朝统治范围内。

而在萧齐和萧梁时期,虽然其军事上不如当年刘宋那么强。但是由于北魏分裂,东西两魏互相攻伐,南北朝开始进入到了一个三足鼎立时代。所以其疆域比之刘宋,相差并不大。甚至于在萧梁国力强盛时,还能趁着北方大乱,河北起义,攻下洛阳。

但是到了陈朝,南朝的统治范围大幅度缩小,从淮河关中一线,突然收缩到了长江。较之前朝,领土几乎是丢了一半。

究其缘由,乃是因为南朝萧梁末期爆发了侯景之乱,北朝乘虚而入,蚕食了南朝的领土。

公元六世纪中叶,南北朝进入到一个比较稳定的时期,此时北方的北魏在权臣宇文泰和高欢的内斗下,已经发生了分裂,分别是东魏和西魏。高家把持的东魏占据中原,实力强大。而宇文氏领衔的西魏集团,虽土地贫瘠,但却民风彪悍,遗留着当初北魏和柔然对战时的尚武之风。而南方的萧梁,乘着北方内斗的契机,在梁武帝的治下,国力强大。

于是乎,一个三足鼎立局面出现了。此时的天下,维持着一个微妙的平衡,百姓也享受着这来之不易的安宁。

像这种三足鼎立之势,其实是比较难以打破的。相比于三国时代,吴蜀联合抗魏的局面,此时的东魏、西魏以及萧梁三国,则是互相忌惮,实力更加平均,局面也更加稳固。要想打破这个局面,就需要一个搅局者。

而侯景便是这个搅局者。

侯景本是东魏大将,坐镇一方,实力雄厚。史载其“拥兵十万,专制河南”。但是,此人是一个不安分的主,当初高欢在世时,他慑于其威望,尚且还算安分。但是高欢去世之后,侯景便再无顾忌。他想要割据河南,自立为王。

“王(高欢)在,吾不敢有异;王无,吾不能与鲜卑小儿(高澄)共事!”

但是侯景此举早就在高欢的意料之中,其在临终前就嘱咐过长子高澄,留心侯景。再加上侯景在东魏朝中威望并不高,想要凭借其一己之力,对抗东魏实在有些吃力。

于是侯景联合西魏的宇文泰,想要借助宇文泰的力量来颠覆东魏。但当时的西魏国力有限,而且宇文泰正在忙着整顿内部,打造所谓的关陇集团,无暇他顾。同时,对于这种反复无常的人,实在提不起太多兴趣,所以并没有第一时间出兵帮忙,只是名义上授予了侯景一些官职,给予了精神上的支持。

于是乎,走投无路的侯景选择了归顺当时的萧梁。众所周知,南朝本就是中原移民所建,历朝历代都想着北伐中原,收复故国。尤其是像梁武帝这样早年长期坐镇北方,和鲜卑人有着血海深仇的雄主。

当他看到侯景递来的河南十三州降表时,大喜过望。首先河南乃是中原故土,萧梁得之不费一兵一卒。此外,侯景和他的军队的加入,在削弱东魏的同时,也在强大己身。尤其侯景的汉人身份,加上其早年的赫赫战功,使得久思良将的梁武帝,有一种捡到宝的感觉。如若调教的好,兴许日后又是一位陈庆之啊!届时,驱逐胡人,收复中原,指日可待。

“得景则塞北可清;机会难得,岂宜胶柱!”

于是乎,梁武帝欣然接纳了侯景,并派兵相助。但当时的东魏,实力冠绝三国,再加上高欢有遗策,高澄也不平庸,对于侯景的叛乱早有准备。所以,侯景在河南并没有抵挡住东魏大军。最终丢掉了所有土地,带着残兵,灰溜溜的逃到了萧梁境内。

而这对于梁武帝来说,无疑是引狼入室,噩梦的开始。

由于河南地失,侯景失去了对于梁武帝的最大价值。彼时,东魏为了铲除侯景这个叛徒,主动和梁武帝交好,欲用南梁宗室子弟萧渊明作为人质,交换侯景。萧渊明是梁武帝亲侄,早年身陷东魏,梁武帝一直都想救他回来,这一次无疑是个机会。所以,用侯景换萧渊明,已经开始在计划中。

不过话说回来,这一切都只是推测,梁武帝是否真的会用侯景换萧渊明,谁也不知道。比较侯景乃是主动归降,梁武帝如果如此对他,日后萧梁的名声可就臭了。

但防人之心不可无,侯景本身就是一个猜疑心极重的人,再加上他投靠梁武帝,也仅仅只是为了借助梁国的力量来对抗东魏而已。他所做的一切,无非利益两个字。而此时的形势显然不利于他,侯景不想坐以待毙,于是选择了先下手为强,准备再度造反。

公元548年,侯景于寿阳起兵,拉开了侯景之乱的序幕。谁能想到,侯景起兵时仅仅8000人的兵力,却能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就几乎横扫了整个南梁。侯景于八月起兵,十月便成功渡江,并攻破都城建康。虽然梁武帝依然拒守着建康宫城,但已经是瓮中之鳖,在个诸侯尔虞我诈,救援不力的情况下。建康宫城也被攻破,梁武帝被活活饿死在了皇宫,为自己曾经的错误选择付出了代价。

当然,侯景之乱并没有结束。彻底拿下建康之后的侯景,开始图谋江南,时至公元549年年末,侯景已经尽收吴地,控制了南梁的核心区域,军队发展到十几万人,南梁危在旦夕。好在七皇子萧绎及时的站了出来,带着王僧辩和陈霸先最终击败了侯景,平定了叛乱。

不过,侯景之乱虽平,但留下的伤疤却无法愈合。侯景此人性格暴戾,再加上其叛乱根基不稳,需要快速的扩充军力。所以其一直以来都是在通过掠夺的方式来增强实力,并通过高压和苛政来实现对占领地区的统治。曾经富庶的江左吴地,在经过侯景叛军的践踏之后,已经是一片狼藉。

当然,最惨的是北方的鲜卑人趁火打劫。

侯景之乱期间,南梁忙于平定内乱,进而忽视了边防。北方的两个鲜卑王朝便趁机开始大快朵颐。尤其是西魏的宇文泰,乘机攻下巴蜀和陇右。并且在萧绎称帝后,又派于谨、杨忠、宇文护于江陵攻灭南梁,大杀江陵百姓,扶植后梁傀儡政权,将自己的势力范围扩展了一倍。

由此,曾经三国之中最为弱小的西魏,实力反超南朝,坐拥关中、巴蜀之地的关陇集团,有了和河北高氏集团对抗的资本。甚至于在后来灭北齐和南陈,一同全国,主导华夏历史数百年。这一切,那都得感谢那个叫侯景的人。

南梁灭亡后,萧绎手下大将陈霸先,堪称内乱,收拾残局,建立了陈朝。而此时的陈朝已经失去长江上游的巴蜀,江汉地区。而长江以北的江淮地区也被东魏乘机蚕食殆尽。陈国仅仅靠着江东一隅之地苟延残喘,成为了三国中国力最为弱小的一方势力。

自此,南朝再也无力对抗北朝。所以侯景之乱应该算是南北朝后期,对于天下形势影响最大的一次事件,基本上奠定了北方统一南方的局势。

事实上,原本梁武帝是有机会阻止这场叛乱的,因为侯景当时是寄人篱下,一切的钱粮补给都得仰仗梁武帝。可是,就在侯景大肆扩军屯粮的时候,梁武帝却视若无睹,甚至于为了安抚侯景,还不停的加大量的供给侯景物资,进一步帮敌人扩张了实力。有人劝阻时,他还非常自信的说道:

“景孤危寄命,譬如婴儿仰人乳哺,以此事势,安能反乎?”

昏庸到这份儿上,也是没谁了。

是他,因为他帮助关陇集团确立了自己的统治位置,非常的优秀。

南梁乱局的祸首是侯景吗?他还干过哪些事?

侯景之乱,是南梁末期持续了将近4年的动乱,一代君主梁武帝被饿死,更是直接动摇了南梁的国本,也给南梁的继任者南陈造成了重大影响,可以说,侯景这个给自己讨封为宇宙大将军的人,用自己的行动改变了当时南北朝三国(东魏/北齐,西魏/北周,南梁/南陈)之间的格局,让南朝本可在三国中大有作为的地位,变成了苟延残喘只能被吞并的地位,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看看,侯景这个叛将为何可以掀起这么大的风浪,对当时的局势造成了多大的影响。


侯景这个人和传统的造反武将不同,他不是勇猛型武将,而是智谋型武将。

《南史.逆贼.侯景列传》景右足短,弓马非其长,所在唯以智谋。

而这也就是为何他能够在被东魏高欢击败后,仍然能够在南梁东山再起的原因,可以说当时南梁的朝局不怕一个降将,但是害怕一个有野心也有智谋的人,侯景恰恰是这样的人。梁武帝之所以接受侯景的投降,是想要依靠侯景完成自己的北伐大业,同时侯景刚刚归附的时候,实力也是很弱的。

《南史.逆贼.侯景列传》乃与腹心数骑自硖石济淮,稍收散卒,得马步八百人。

这样的侯景简直就是梁武帝心目中的最佳人选,他在南梁没有自己的势力,想要存活就必须依靠于自己,还是一位能打硬仗的将军,对北军也很了解,这样的人统兵北伐,不会担心其反叛,也能增加梁军北伐的成功率。可是梁武帝太过乐观了,梁武帝晚期治下的梁国内部问题明显,看着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其实国家安危完全系于一人,也就是梁武帝。


南朝自刘宋开始,其统治根基就是皇族加士族加寒门模式,皇族提拔寒门来对抗士族,同时让宗室子弟在全国各地统兵,将军权牢牢把控在皇室手中,这一点在侯景投降南梁的时候就已经达到了一个极限。

各地统兵的南梁宗室子弟,谁都不服谁,只是大家都在梁武帝活着的时候不敢作乱罢了,可以说当时的很多人都在期盼梁武帝挂了,那样就可以拥兵自重,自立为王了,举几个例子。

《南史.萧纪列传》二年四月乙丑,纪乃僭号于蜀,改年曰天正。

《南史.逆贼.侯景列传》萧正德先遣大船数十艘伪称载荻,实拟济景。

《周书.萧察列传》察既与江陵构隙,恐不能自固,大统十五年,乃遣使称藩,请为附庸。

《南史.梁宗室》大宝初,广州刺史元景仲将谋应侯景,西江督护陈霸先攻景仲,迎勃为刺史。时湘东王绎在荆州,虽承制授职,力不能制,遂从之。勃乃镇岭南,为广州刺史。

萧绎称帝主力平叛,萧纪在南梁动乱之时,割据川蜀僭越称帝,萧正德暗中资敌,萧察割据荆襄,向西魏称臣,之后更是建立了西梁,萧勃则趁乱割据岭南,所以说侯景并非以一己之力造成了南梁的大混乱,而是当时各地拥兵的皇室子弟,都各怀鬼胎,即便没有侯景,在梁武帝死后,南梁还是难以避免出现内部动乱的局面,这是南梁的死结,侯景只不过是将这场动乱提前了,而非创造出这场危机南梁的动乱。打个比方就是,南梁是一个因为充气而越来越大的气球,即便侯景这根针不去扎它,气球还是会爆的。


这也就是为何区区8000叛军,就可以在侯景的带领下攻下了南梁都城建康,各地援军竟然都没有遏制住侯景南下的势头,因为很多人都不想侯景被绞杀,大家都希望再者场乱局中捞取利益,至于南梁的国运以及梁武帝的死活,又有几个人在乎呢?

同时梁武帝末期,南梁的军队战力也是堪忧的,南梁是允许有私兵存在的,而朝廷兵源依赖于兵户,可是南梁却没有给予兵户足够的保护,说得夸张点,就是朝廷的努力,虽然兵户靠朝廷给予的田地生活,但是兵户除了承担沉重的兵役,同时还要承担赋税徭役,长此以往,兵户难以忍受,就会逃散流亡,所以这就导致了南梁兵户的大量减少。

《魏书.岛夷萧衍传》发召兵士,皆须锁械;不尔,便即逃散。

那么就可以想象南梁朝廷军队的战斗力如何,而士族豪强则各自手握着精锐的私兵,这南梁还是救成了威胁,人家不会白白给你打仗,反倒是在你虚弱的时候,会跑过来将你分食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侯景才可以在夹缝中潇洒地活着,并快速集聚实力,在南梁全国的征讨中,可以相对轻松的攻入建康,敲响南梁灭亡的丧钟。


之前就说了,侯景是智谋型将领,他起兵时只有8000人,为何到了建康就一度号称拥有10万之众呢?其中原因之一恐怕及时他对士族的大清洗。

《南史.逆贼.侯景列传》城陷,景使其仪同卢晖略率数千人持长刀夹城门,悉驱城内文武裸身而出,使交兵杀之,死者三千余人。

这是在侯景攻陷建康后干的事,也就是绞杀了城中大部分士族,而在侯景起兵的过程中,以及称帝后,他对士族都是不手软的,可以说,永嘉南渡是中原士族南迁的开始,而侯景之乱则是终结,而这也就为南方本土士族以及豪强的崛起提供了空间,这就是后话了。侯景在灭士族的同时,干的最有利于自己的一件事就是释放士族的奴仆。

《资治通鉴.梁纪十七》景初至建康……募人奴降者,悉免为良……于是三日之中,群奴出就景者以千数,景皆厚抚以配军,人人感恩,为之致死。

而这也就是侯景在叛乱中越发壮大的原因,他以后了死心塌地跟着自己造反的兵源,侯景对于南梁来说是个灾星,但是对于这些奴隶来说,就是救星了,这也就是为何侯景之乱维持了近4年的一个原因,他的势力就像是滚雪球,越过越大,也就是兵源单兵素质不行,不然的话,估计4年都难以平定侯景的叛乱。


侯景之乱对南朝的影响,最大的还不是朝局的破坏,士族被屠戮殆尽,南梁原本的经济重心也是遭受战火屠戮,对南朝最大的损失是,南朝失去了存活下去必要的军事根基,也就是巴蜀,荆襄,江淮之地。


巴蜀可以保证南朝长江上游防线的稳固,荆襄之地,为天下之要冲,西进可以兵临汉中,东出可以威胁河南之地,扼守荆襄,也可以守住长江中游,保证下游国都建康的安全,江淮的重要程度更不必提了,三国时期,魏吴双方围绕着合肥打了5次,江淮之地,为南朝在长江北岸提供了足够的防御纵深,免于建康直接暴露于北方的兵锋之下,可以说任何时候,长江都不是保护南朝命脉的天堑,只有在长江北岸建立防线,才能保证南朝的安全。

本文标题: 如何评价侯景在北周北齐等万方逼迫之下的南下侵梁导致江南大乱这件事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7076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哪些事物生活中司空见惯,其实有着很高的科技含量地幔是固态的,那大洋地壳是怎么俯冲进去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