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乾隆多次下江南 有什么深度含义吗

发布时间: 2022-02-22 10:00:1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9

乾隆几次下江南?为何事?具体乾隆于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二十七年(1762)、乾隆三十年(176...

为什么乾隆多次下江南 有什么深度含义吗

乾隆几次下江南?为何事?具体

乾隆于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二十七年(1762)、乾隆三十年(1765)、乾隆四十五年(1780)、乾隆四十九(1784)年六下江南。他是乘船顺大运河南下,大运河两岸的城市,象济宁、无锡等自然是他停游的地方,另外还巡游了扬州、苏州、杭州、镇江、南京等许多风光秀丽的城市。
据说是找亲生父母
乾隆皇帝曾经先后六次下江南,为此他撰写了《南巡记》一文,总结性地叙述了六次南巡的原因、目的及成效。在这一点上,他很像圣祖康熙六次南巡江浙。 乾隆十六年(1751)正月,乾隆以督察河务海防、考察官方戎政、了解民间疾苦以及奉母游览为由,第一次南巡江浙。同年正月十三日,乾隆奉皇太后离京,经过直隶、山东到达江苏清口。同年二月八日,渡黄河阅天妃闸、高家堰,下诏准许兴修高家堰的里坝等处,经过淮安,命令将城北一带土堤改为石工;然后由运河乘船南下,经扬州、镇江、丹阳、常州至苏州。同年三月,到达杭州,参观敷文书院;然后登观潮楼阅兵,遍游西湖名胜。回京时,从南京绕道祭明太祖陵,并且阅兵;陪着皇太后亲自到织造机房观织。随即沿运河北上,从陆路到泰安,到泰山岳庙烧香。同年五月四日,抵达圆明园。第一次南巡,往返行程水路共计5800里,历时五个多月。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正月,乾隆帝奉皇太后起銮出京,开始第二次南巡。同年二月五日到达天妃闸,阅龙木;二月十三日,到达范仲淹高义园;二月二十日,到达苏州,又奉皇太后临视织造机房,在嘉兴和石门镇阅兵;二月二十七日,奉皇太后到达杭州;三月十八日,到江宁府,祭明太祖陵;四月四日,到徐州阅视河工,降旨截流漕粮,又将积欠的种子、口粮全部免去;四月五日,到孙家集阅视堤工,命令将河堤改用砖砌;四月六日。到荆山桥、韩庄闸巡视;四月十日,到达曲阜,拜谒孔林;四月二十六日,回到北京圆明园。 乾隆二十七年(1762)正月初二,乾隆第三次南巡。这一次南巡,正值直隶、山东、安徽等地受灾,乾隆经过时,免去了这些地方的额赋,又拨了一些物资款项赈灾。然后去审查了前两次命令修的工程的进度,并且对两淮的盐商赏赐有加。经过杭州后,到海宁阅海塘、登观潮楼、阅福建水师;和前两次一样巡视织造机房和祭拜明太祖。回京的时候检阅了徐州的河工;到邹县祭孟子庙;再次去孔庙拜谒,登泰山的玉皇顶烧香。同年五月,到达涿州,赈灾免赋,然后回到圆明园。 乾隆三十年(1765)正月,乾隆开始第四次南巡。此次南巡在时间、路线和主要行程安排与第三次大体相同。乾隆四十五年(1780)正月十二日,乾隆从京师出发,开始第五次南巡。乾隆说这次南巡的目的是“省方观民,勤求治理”。南巡途中,他多次颁发谕旨,免去直隶、山东等地应征地丁钱粮的十分之三;凡是老民老妇,均加恩赏赐;到达山东后,他派遣官员祭祀了孔子;沿途他还派官员祭祀那些已故的兴修河道的官吏;此外,还在杭州、江宁等地阅兵,再一次拜谒朱元璋孝陵。五月九日,班师回京。 乾隆四十九年(1784)正月二十一日,乾隆开始了最后一次造访江南。减免所经之地的地丁钱粮;准许各地曾经犯过案文武各官的案子重新审核,没有案子的,可以加一个等级;经过德州时,在晏子祠行宫写成了《济文考》一文;拜谒孔子庙;视察江浙境内沿海工程;接见越南使臣;派官员祭明太祖陵。四月二十三日,返回京师。
6

乾隆为什么喜欢下江南

康熙皇帝从前六次巡幸江南,乾隆皇帝也效法皇祖,六次南巡。乾隆认为,自个终身干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西师”,率军西征,平定西北;另一件是“南巡”,在前后30多年中,六次巡视江南。可见下江南在乾隆心目中含义非同寻常。
在其时的条件下,皇帝下江南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从北京到江浙,往复6000华里。那时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全赖车装船载,马拉人扛,来回一趟,最少需求三五个月的时刻。每次出巡,皇帝带领的皇亲国戚、文武百官、卫队随从有两三千人,动用五六千匹马,四五百辆车,上千只船,需求消耗一二百万两白银。乾隆第六次南巡时已是74岁高龄了,如此翻山越岭,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那为何皇帝却不辞辛劳接连南巡呢?
依照乾隆皇帝自个的解说,他下江南有四条因素:一是江浙官民诚意恭请;二是朝中百官再三主张;三是江浙人稠物丰,地位首要,应当亲身去调查民意戎政;四是恭奉母后,旅游名胜,以尽孝心。这些说法不过是一种例行公事,本来乾隆心中有着更严峻更深层的意图。
榜首,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浙一带是我国闻名的鱼米之乡、富饶之地、工商基地、财赋重镇,是清政府的首要“粮袋子”和“钱柜子”,维系着朝廷的经济命脉。在其时,江浙交纳的粮赋占全国的38%,税银占全国的29%,关税占全国的50%。其时盐课银是仅次于田赋的第二大财务来历,盐课银的60%以上来自江浙,仅扬州盐商每年上交的盐课银最多时达600万两。京城每年需求的400万石粮食,2/3从江浙漕运进京。假如没有江浙的无穷财力支持,就不也许造就乾隆盛世现象。每次南巡,除了确保这些正常的国库收入以外,皇帝和权臣还经过分摊、赞助、买官卖官、敲诈勒索、行贿受贿等手法,向江浙的官员和巨贾抓取许多私房银。能够说,牢牢操控江浙,充沛调用本地丰盛的财力物力资本来支持巨大的清朝帝国,是乾隆下江南的首要因素。
第二,江南出才俊,自古多风流。江南是一个地灵人杰、英才辈出的当地。在清代产生的114名状元中,江苏人有49位,占到43%。设在南京的江南贡院是全国最大的科举考场,考生达2万多人。清代的状元一半多出自江南贡院。乾隆下江南的一个首要意图,即是为安邦治国发现人才、扶植士类、拉拢人心。在六次南巡中,乾隆确实从江南物色了大批政界能臣、饱学之士、学界泰斗、书文大家。每次南巡,乾隆都要会晤文人士子、名人绅耆,并亲身命题考试,对考试优异者特批扩招“生员”名额,特赐“举人”称谓,当场颁发官位,以争夺名士,宣传圣恩。
在清代,江浙也是明末移民很多的当地,反清思维广有商场。乾隆南巡时,一方面临文人士子采纳怀柔拉拢手法;另一方面又严加思维操控,对持不同政见的知识分子严厉打击,大兴文字狱。清朝是历史上文字狱最盛的时分,而乾隆在朝时又是清朝文字狱的最高峰,罪名之荒诞,牵连面之广,手法之严酷,远远超过康熙、雍正。乾隆较高的文明修养助长了他的文明神经质和思维多疑症。其中最典型的一件文字狱,即是在乾隆首下江南后,有人冒充大臣奏稿,批判乾隆下江南时奢侈浪费、严峻扰民、赏罚不公等疑问,乾隆大怒,下令在全国清查这份伪奏稿的编造者和传播者,被关押、撤职、杀头的人不计其数。
第三,江南是首要的水利水患之乡。尤其苏北区域是黄河、淮河、运河交汇的当地,像洪泽湖、高邮湖等都是“悬湖”,一旦很多,淮安、扬州、泰州、南通、盐城等地则是一片汪洋。乾隆在《南巡记》中称:“六巡江浙,计民生之要,莫如河工堤防,必亲临阅视。”清朝每年固定的河工“岁修银”占到全国财务支出的1/10,是其时最大的基本建设项目。每次下江南,乾隆必到洪泽湖流域巡查河防工程。六次南巡中,乾隆共宣布数百条治水指令,施行了多项严峻水利工程,动用了几千万两白银,对削减水患、维护田园生命起到了首要效果。
第四,江南是“花柳富有地,温柔富有乡”。山川风景俊美,人文资本丰盛,金粉佳丽很多,用明朝皇帝朱元璋的话来说是:“佳山佳水佳风佳月,千秋佳地;痴声痴色痴梦痴情,几辈痴人。”在乾隆期间,长江运河两岸的都市商业富有、人气旺盛。其时全世界50万人员以上的大都市有十座,江苏占有其三——南京、扬州、姑苏。南京人称“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家”,十里秦淮,九曲金波,六朝金粉,一帘幽梦。姑苏园林,享誉全国;姑苏绣花,巧夺天工。再加上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充满着诗情画意。扬州更是巨贾集合,美景、美人、甘旨,一应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可见其时的扬州是一个闻名的梦境之都、休闲之都、花费之都。皇帝来到江南,看得开心,玩得尽兴,吃得可口,购得满足,当然是乐此不疲、一再光临了。
对江南的园林,乾隆更是情有独钟。每次下江南,他都带来一些画师,把江南的一些闻名园林描绘下来;然后,在北京颐和园、紫禁城、承德避暑山庄中,对姑苏狮子林、杭州西湖十景、无锡寄畅园、镇江金山寺等园林景观加以仿建。
第五,皇帝出巡,安全榜首。江苏没有高山峻岭、荒蛮之地,盗贼流寇难以藏身。特别是江苏人禀性温柔,循规蹈矩,不狂不蛮,循规蹈矩,加上日子对比富庶,归于那种“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当地,是少有的一个良民区、顺民区、治安榜样区。皇帝到这儿,阴险较少,安全能够得到确保。
关于乾隆六下江南,古往今来,大家都是毁誉参半,褒贬不一。即便在其时,朝野对乾隆下江南时好高骛远、寻求奢华、考究局面、劳民伤财的做法也多有质疑。乾隆在退位之前曾对大臣讲:我临御60年,并无失德,只有六次南巡,劳民伤财,将来你们必须阻挠皇帝南巡之事发作。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假如不是处在太平盛世,就不也许有皇帝六巡江南的盛举。这六次南巡,关于清政府安靖江浙、集合财力、吸纳人才、安慰人心、兴修水利、管理水患等,起到了无穷的效果。

乾隆多次下江南,是出于什么的目的呢?

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这些举措不微服私访,听百姓疾苦,只高居庙堂是不可能如此精准的,要想掌握实情,就必须接地气。

再由嘉兴、石门抵杭州。回都时候,绕道江宁(今江苏南京),祭奠明太祖陵,检阅军队,大概四月底或五月初返回北京。整个南巡,水陆行程约6000里。

那为何在清朝国力达到鼎盛以后,却等待了15年才开始第五次南巡呢?小编认为,乾隆皇帝南巡的目的绝对不一般,最起码前四次是为带领清朝走向鼎盛时期而做的必要行动。

江南是清朝的赋税收入重地,也是知识分子荟萃的地方,因此,笼络和控制这一带的人的人心。三就是笼络民心,乾隆很重视笼络江南民心,自第一次下江南开始,凡是在他路途中经过的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减免了百姓的赋税,借以获得百姓对他和朝廷的感恩和拥戴。

我们知道,在清军入关后,江南地区是反抗得最激烈的,什么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都是发生在江南。到了乾隆时,江南反清复明的势力仍在,有不稳定因素存在。

特别是对前来接驾的老臣,他问寒问暖,赏赐人参、貂皮等物品,还要赏赐他的子孙功名。三者在南巡途中乾隆在各地的孔庙行礼,对前来拜见的文人士子,他亲自命题考试。他出的不少考题,摆脱了科举考试的八股陋习而注重实际应用。

三百年前,在电视还没有发明,“综艺”概念也远未产生的时候。北京城正在悄然上演着一场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真人秀。

游览山川美景。乾隆常年居住于大内皇宫。生活虽然奢华,但久而久之也会觉得乏味。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江南美景令他向往!从第一次南巡之后这种向往有增无减!

乾隆帝下江南原因还挺多,第一:找美女。江南美女多,因气候湿润,光照很少,大多数人的人皮肤都很光滑、白皙。第二,找灵感。乾隆四万首诗,有大多数都是在旅途中找到赋诗的灵感。第三:展示大清实力。乾隆一下江南,就举办阅兵。目的就是为了让江南的百姓知道大清,满族有多么威武。
是因为乾隆想看一下自己统治的盛世江山,想看一下百姓是否生活的安居乐业,也是对自己的一次检查吧。
乾隆皇帝下江南巡视主要是出于以下三个目的;第一、江南一带经济富饶,是支撑清朝经济的重要支柱;第二、江南地区人才辈出,乾隆皇帝想在江南挖掘人才;第三、江南景色优美、气候舒适,乾隆皇帝为了游山玩水才多次下江南巡视。
1,饱览山川美景,每次南巡都带着画师随行,将喜爱的江南景色摹绘成图。2.视察水利3,效仿其祖康熙,4.阅兵,每次南巡都要在杭州,南京等地举行盛大的阅兵式
本文标题: 为什么乾隆多次下江南 有什么深度含义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6756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玉”字本形何象,本义何表读不懂文章可以做阅读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