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为什么汉朝政府没有惩罚他,反而成为一段佳话

发布时间: 2022-04-16 05:00:1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7

千古英将霍去病封狼居胥,一生都为国家做出过哪些贡献?公元前141年汉景帝去世,汉武帝同年继位,第二年正式称元,史称建元元年,也就...

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为什么汉朝政府没有惩罚他,反而成为一段佳话

千古英将霍去病封狼居胥,一生都为国家做出过哪些贡献?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去世,汉武帝同年继位,第二年正式称元,史称建元元年,也就是在这一年(公元前140年),霍去病出生。

伴随着汉武帝继位的历史进程,汉朝国力日益富足,汉武帝决心不再对匈奴退避三舍,刘彻在位的这54年中的43年间,都在与匈奴进行战争,历史的齿轮便是如此的契合,当汉朝不再对匈奴隐忍退让之时,一位能够带领汉军纵横大漠,横刀立马的千古英将应运而生。

他生而不凡,必定命运异于常人,霍去病短短的24年人生,不仅成为汉武时期无法磨灭的常胜荣光,更是千年历史流转之间惊艳绝伦的少年英雄。他用自己短暂的生命,造就汉人将领中最高的荣耀,感染文人墨客谱写最壮丽的诗篇,他唏嘘的一生,如一幅恢弘画卷,就此迤逦飘荡而来。


怒马骠姚将,少年战大漠

公元前123年,十七岁的霍去病被汉武帝刘彻亲自任命为骠姚校尉,其中两次追随他的舅父卫青出征漠南抗击匈奴,在那时未及弱冠的霍去病,仅仅被认作是去舅父卫青身边历练,汉武帝也抱持此态。

可是一切都是那般不同,霍去病一入大漠便如鱼得水,展现了他天生的将帅才智,他在经验全无的情况下,再三请兵,亲率八百骁骑在大漠辗转,找寻匈奴营帐,茫茫沙海他果敢智勇,在人迹罕至的漠南精准寻至匈奴所在,深入匈奴营帐数百里,导致匈奴人措手不及,如乱锅上的蚂蚁。就这样,一举斩杀匈奴两千零二十八人,其中包括匈奴单于的祖父和叔叔。给匈奴右贤王和单于主力沉重打击,使匈奴初步退出漠南,向苦寒的漠北退却驻扎。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写道:

“是岁也,大将军姊子霍去病年十八,幸,为天子侍中,善骑射,再从大将军,受诏与壮士,为骠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

初披战袍,少年霍去病便以骁勇之姿莺啼初试,令大漠匈奴为之侧目,于是,一颗新星在这片土地冉冉新升。

但此时的匈奴并不知道,在此后十几年间,这颗赤血将星,将会以迅雷之势瞬息改变两方战局,狂暴地撕碎己方的防线与营帐,匈奴再也不是原本那副狂傲自大的模样。

远隔千里的西汉朝廷也在接到捷报之时,为之大大震惊,虽然汉武帝对霍去病早有赏识,但大约也同大部分朝臣一样,认为霍去病还只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年轻小子,需得历练方成大器。可霍去病的所作所为使所有人惊艳,他战马一踏,血刀立横,使脚下大漠风沙翻涌,卷起汉军男儿的满腔热血衷肠。

自此,霍去病不再以皇帝侍中的身份名冠京华,人们所念所想,是大漠之上那一个全新的他——一位年轻的铁血将军,更多的是男儿血性,充血的双眸隼视西北,手中的利剑直指匈奴。

几乎就在这个时刻起,他已被认作是为抗击匈奴而生的,是天降英才,汉武帝喜不自胜,整个汉朝上下都为霍去病镀上了一层金甲,比之舅父卫青都有过之而无不及。于是他两次功冠全军,一战封侯,以一千六百户受封冠军侯。

这是十七岁的他,是鲜衣怒马、意气风发的翩翩少年郎,也是斡旋千军、统领万马的冠军侯。汉武帝对他越发青睐有加,刘彻也毫不怀疑地认为这个少年是大汉开疆拓土靖安四海的最好战将,所以也努力想让霍去病提升自己。

汉武帝望着身边的少年,叮嘱他务必熟习古代兵法,意在帮助他提高指挥水平,可霍去病却坦然回答:

“顾方略如何耳,不至学古兵法。”

行兵打仗最重要是随机应变,拘泥于古法只能降低军队作战能力,所谓“兵不厌诈”才是好的军队该有的觉悟。


马奔长嘶鸣,刀横收河西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任命十九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再次出征漠北,这一次霍去病独当一面,直指河西,他带领一万汉军取道陇西,越过焉支山脉,斩杀数名匈奴酋领,后在夏季与战据河西走廊以及湟水流域的浑邪王、休屠王的兵队对阵军前,接连击杀匈奴四万余人,一并俘虏了匈奴王五人及匈奴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等一百二十人。

霍去病因为这一战的勇猛也被史家留下这样的评语:

“诸宿将所将士兵马,亦不如骠骑,骠骑所将常远,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性,未尝困绝也。”

这段话总结了霍去病常胜之因,一为将士、战马优秀;二为霍骠姚敢于深入突进;三为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但是不论什么原因,此战匈奴损失惨重,对于匈奴简直是莫大的耻辱,匈奴大单于大怒,欲对浑邪王、休屠王进行惩戒,这也激起了浑邪王和休屠王的反心。

于是乎,他们在同匈奴大单于俯首求情、虚与委蛇的表示忠心的同时,也在向汉廷抛出橄榄枝,他们频繁派出手下与汉王朝接洽,意欲归降。

汉朝接到匈奴两王的投降意愿,却没有完全相信,恐他们诈降,威胁边疆安稳。霍去病在此时又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以一人之骁勇,收匈奴万马,安汉室之安稳。

在元狩二年的这个夏季,霍去病受汉武帝之诏收降匈奴二王,狼烟乍起的漠南,只听马鸣风萧萧,霍去病一骑绝尘,往匈奴营帐奔去,身后跟着的是血性方刚的汉朝将士,他们带着胜利者的骄傲,也带着军人应有的警觉,只为迎来一场盛大的投降。

他们雄赳赳地踏过大渡河,马蹄溅起浑浊的水花,停驻河畔,远远望去,浑邪王和休屠王的军队上空盘旋着几只雄鹰,霍去病与他的将士们没有任何胆怯。几乎只是瞬间,霍去病即做好部署,率领一支亲兵队伍直冲入匈奴营帐,他杀伐决断,与浑邪王联手诛杀八千名不愿归降的逆兵,又派军队亲自“恭迎”浑邪王前往长安朝见汉王,亲自带领归降的匈奴将士渡过黄河进入汉朝的领土内。

就这样,几乎未费一兵一卒,霍去病便稳定了河西战局,开辟了汉武帝疆域大一统的新征程,从此汉朝控制河西地区,为打通了西域道路奠定了无懈可击的基础,匈奴对霍去病愈加恐惧,霍去病以睥睨大漠之态傲立世间,也如微凉刀剑剜进匈奴心上。

此战后匈奴地区开始流传一首悲歌: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藩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此战后,汉朝全朝上下更是将霍去病奉作汉军“军魂”,汉朝万千将士在霍去病麾下,便如同是有了神明护佑,常胜无败。

封狼居胥山,成“不灭战神”

霍去病通过此前数次战役,已在九州之内四海之中立下威名,匈奴虽然胆颤心寒,却仍然不肯让出大漠,使之尽归汉王朝,他们企图将匈奴大单于的牙帐和主力部队尽数迁往大漠之北,利用漠北天时地利的优势,继续抗击汉军。此时的他们心中还存侥幸,欲利用汉军不熟识大漠地形作战滞后的劣势,一举击败汉军。

但是他们忽略了霍去病的作战天赋。就是在公元前119年,霍去病为汉朝锁定胜局,这一年春天,汉武帝为了自己的大一统政略,发动了空前绝后的大规模伐匈战争史称“漠北之战”,他派遣卫青、霍去病前往大漠以北抗击匈奴,数十万铮铮铁骑奉旨北上,他们都目光如炬,气势如虹。

假使这一战能将匈奴彻底打败,汉朝将成为天下主宰,他们的家人不必再四处流离,海清河晏,必将是一片祥和。

将士们追随着他们的将军霍去病,更追随汉武大帝的指向,再次踏入大漠。霍去病已然成为了这一方天地中最强势的存在,这里是匈奴的修罗场,这里是匈奴的阿鼻地狱。

霍去病依然发挥着他出神入化的战术,辗转于万里漠地,追寻匈奴主力,一路厮杀,奔袭两千多里,损失汉军一万五千多人,换得歼敌七万多人,俘虏匈奴贵族三人以及各级军官数十人的战绩,这样傲人的成果,只能让匈奴狼狈逃窜往更深的大漠腹地而去。

霍去病大概仍然不满足这样的战果,他坚守着自己“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的誓言,带着汉人的血性,一直将匈奴赶杀至今蒙古肯特山一带。

“封于狼居胥山,禅姑衍,临瀚海而归。”

霍去病于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封礼,于姑衍山举行祭天禅礼,此举成为后世无数英雄将军,穷尽一生也无法追赶的一个梦想。


此战后,匈奴被汉军在漠南荡涤一清,于是“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的格局就此奠定成型,成为了汉室抗击匈奴以来的顶峰,匈奴再也无法对汉朝带来多少威胁,而汉室几百年来,迫于匈奴的压力,被动纳贡、和亲等的屈辱,也一并消失在了大漠的缕缕烟沙之中,

霍去病成为匈奴人心中磨灭不去的业障,他是死去的万千匈奴人的戮杀者,却是汉朝百姓的保护神,他还是那个翩翩少年,更是一位民族英雄。

今后,匈奴再也无力与汉王朝对抗,霍去病的使命也就此完结,他回到长安,长安还是年少时的长安,繁华如烟,眼前只有“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长安是霍去病一生最初起步的地方,这里有他“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雄心壮志,汉武帝对他只有器重,再无其他,这个二十多岁的生命,成为了整个国家的精神所在。

将星悲陨灭,后世传神话

公元前119年,霍去病得汉武帝赏识,官至大司马,同他的舅父卫青同位,骠骑将军的官位与俸禄也与大将军之位相等,仅凭军功,世间再无人能及霍去病。

天可降英才,可天也妒英才,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霍去病猝然离世,成为千古之谜。他的死因众说纷纭,有人说是病死,有人说是卫氏一族谋逆陷害了霍去病,真相我们无法探究,但在霍去病死后,汉武帝异常悲伤,这个死去的少年不过24岁,汉武帝看着他长大,如今看着他死去,他的人生本不该如此薄命,却终究难逃天命。

死后的霍去病陪葬茂陵,谥封“景桓侯”,这两个字取义“并武与广地”,以彰显霍去病克敌服远,骁勇善战,为汉朝扩充疆土之意。


汉武帝调来玄甲铁军,排列成阵沿着长安蜿蜒到茂陵东侧的霍去病墓,并且下令将霍去病的墓葬修成祁连山的形状,以此显示他抗击匈奴的功勋。汉武帝生前将他托举至军中至高位,死后令他常伴自己,恩泽至深足以明见。

霍去病,这个名字至今读起来,还是如此举足轻重,他是千古英将,因为他的骁勇善战,因为他的杀伐决断,匈奴对他闻风丧胆。他用他24岁年轻的生命托举起汉朝至上的荣耀,他让匈奴从此退出中原舞台,远走大漠。“饮马瀚海,封狼居胥。西规大河,列郡祁连”。

有人说,霍去病是历史上最让人惋惜的存在,假使他能再多活二十年,可能整片亚欧大陆的格局都将不同,历史上军事最让人瞩目的存在或许不再是蒙古人,而是汉人——由霍去病带领的汉人。

当今社会,金钱与浮躁风气并行,已是鲜有人关注历史,不久前动辄还有“历史人物卫青、霍去病被初中历史教科书删除”这样的话题,或许在今天的和平年代,霍去病已然没有多大用武之地,然而如果有人温习那段历史,书卷之中,那个被誉为“汉军军魂”的魂之所在,神之所在的少年也仍在熠熠闪耀。

历史长河中席卷过众多形形色色的人物,有人声色犬马,有人碌碌无为,有人怀才不遇,可霍去病在历史上唯此一人,也许他不如那些情史秘闻惹人心痒,亦不如那些迁客骚人扣人心弦,他的故事稍偏热血激昂不那么政治正确,可也最为荡气回肠。

当时的霍去病非常年轻,曾经多次率领军队打败匈奴,给匈奴造成了重创,让匈奴不敢进攻中原。
霍去病成为匈奴人心中磨灭不去的业障,他是死去的万千匈奴人的戮杀者,却是汉朝百姓的保护神,更是一位民族英雄。
打通河西走廊,霍去病击败匈奴打通了河西走廊,汉朝能够直接和西域交流。

霍去病身为人臣为什么敢登狼居胥山封禅祭天?

霍去病的封禅狼居胥山与帝王封禅祭天是不同的。

汉武帝时期,年轻将军霍去病带领彪悍骑兵出击漠南匈奴,霍去病军孤军深入,在匈奴向导的带领下,一直追打匈奴人至漠北,甚至直接打到了匈奴的王廷,还占领的匈奴人自古敬为神山的狼居胥山。

狼居胥山据现代考证为蒙古的肯特山,在汉朝时期,狼居胥山对匈奴人来说就是中原王朝心里的泰山一样,被称为圣山。霍去病追杀匈奴人至狼居胥山后,自己在没有请示的情况下封禅祭天,后被传为佳话,成为中国历代将领的终极荣耀。

中国古代历来对封禅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而且只针对泰山封禅,不是所有的帝王都能去封禅泰山,在正史中有明确记载的只有秦始皇和汉武帝,并且两位皇帝去封禅泰山都被人诟病,认为他们是没有资格的,可见封禅泰山对皇帝的要求之高。

在封建王朝里,任何人以任何形式作出封禅的行为,那肯定是谋逆之罪,摆明就是造反,连皇帝封禅都要考虑自己的资格,其他人就更加不可能了。而霍去病封禅狼居胥山,不但没有得到汉武帝的惩罚,而且班师回朝后还晋升为骠骑将军,并且霍去病封禅狼居胥山还是汉武帝亲口说出的:封狼居胥,禅于姑衍,登临瀚海。

这句话的意思里带着对霍去病莫大的褒义,表达了汉武帝对霍去病的欣赏和赞扬,间接的表达了他对霍去病封禅狼居胥的认同。

为什么同为封禅,又有不同的看法呢,那是因为当时的历史情况决定的。汉朝至建朝开始就一直被匈奴威胁,而且从汉高祖开始就一直处于军事压迫,外交欺凌的状态,大汉对待匈奴的政策也一直是和亲为主,以此缓和汉匈之间的矛盾。

而汉武帝改变了对匈战略,以战为主,并持续进行对匈作战,逐步的改变了汉匈之间的不对等局面,而霍去病的北征匈奴应该是大汉王朝对匈奴最扬眉吐气的一次,不但攻占了匈奴王廷,甚至占了匈奴人的精神圣山——狼居胥山。

霍去病封禅狼居胥山的军事目的远远大于政治目的,他的封禅行为直接给与匈奴人一个响亮的信号,大汉王朝不再是以前那个靠和亲来维系汉匈关系的汉王朝了,霍去病的封禅行为很大程度的打击了匈奴人的自信心和嚣张气焰。

霍去病攻占狼居胥山在军事和政治上对汉朝全国的鼓舞是巨大的,并且在匈奴圣山上进行封禅更是一种莫大胜利,这种胜利是针对整个大汉朝的。所以汉武帝是非常高兴的。

最后从霍去病的性格来看,只有21岁的霍去病明显不可能有更多的政治述求,只是一个单纯的军事将领,不过他建立的不世功勋却是后世将军们无法企及的。

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霍去病乘胜挥军北进,一直追到大漠深处的狼居胥山,霍去病命人堆土增山,然后他登临山顶,南面中原设坛祭拜天地,并在山上立碑纪念,以示此地纳为汉家疆土。

霍去病之所以在此地率军停顿,举行祭天大礼,是一种仪式,更表明了他的决心,从此“匈奴远盾,漠南无王庭”。

据《史记》记载,经此一役,霍去病总封邑户数一万六千一百户。霍去病 “封狼居胥”,成为将帅们追求的至高目标和典范。

扩展资料: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武帝为彻底消灭匈奴主力,调集10万骑兵,随军战马14万匹,步兵辎重几十万人,由卫青和霍去病各领5万骑兵,分东西两路向漠北进军。

霍去病率军出代郡和右北平,充分发挥骑兵的机动作战能力,穿越大漠,北进转战2000余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的强大骑兵集团在此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殊死决战。

霍去病一路追杀,经过激战,汉军大获全胜,斩敌7万余人,俘获匈奴屯头王、韩王等,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左贤王战败逃走。

封狼居胥之后,霍去病继续率军深入追击匈奴,一直打到翰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方才回兵。从长安出发,一直奔袭至贝加尔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封狼居胥

那叫 饮马翰海。

打匈奴时,多路军队出击,最后从行军图上看,最后汇合成了三路,李广是中间位置行军,从河套陕西(上古九州的雍州)方向出击,但最后没能及时跟上,李广这路大军走迷路了,在沙漠里跑很久才跑出来,没有参与最后卫青、霍去病和匈奴大军的最终大决战,等李广到了,战斗已经结束了。

而霍去病是从李广的东边出击,大致从山西雁(山西是上古九州的并州)方向出击,出去后便和更东边的“路博德“路军汇合,路博德军团是从河北(河北北部是中古十三州的幽州,河北南部是中古十三州的冀州,所谓曹植«白马篇»”幽并游侠儿“,说的就是河北、山西军团)方向出击,霍去病的东路军打穿了匈奴祭祀圣地--狼居胥山(相当于中国的泰山,中国历代皇王举行封禅大会的地方,中原王朝圣地)。

他以为匈奴大单于在狼居胥山祭祀,结果没有找到,最后继续北上,最后来到了瀚海(贝加尔湖,再强调一遍,瀚海在汉朝就是指贝加尔湖。直到唐朝进行了语义扩展,扩大到了整个漠北,比如黑水都督府,用黑水来指代古代的东北部地区),人困马乏,就在此饮水休息。

不应该是登临瀚海。登临的是高处。比如论语里-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000多年前汉武帝时期,瀚海是一片大湖,在2000年前是很大的,比现在的里海黑海死海大。

霍去病军团先是打穿了匈奴在狼居胥山的保卫军团,在哪里封天,就是祭天仪式,后来走到姑衍山,在那里禅地,祭祀大地。最后东路军没抓到匈奴的王,就继续往北,直到瀚海,以为走到头了,就在这里驻扎休息,让马儿吃草喝水。

单于是和大将军(官衔)卫青率领的西路军,大致从甘肃李广(属于中古十三州的凉州、雍州)西边出击,决战的。

就是泰山封禅大典这样,是古代的祈福祭祀仪式。
原指汉大将霍去病登狼居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汉书.霍去病传》:"票骑将军去病率师躬将所获荤允之士﹐约轻赍﹐绝大幕﹐涉获单于章渠﹐以诛北车耆﹐转系左大将双﹐获旗鼓﹐历度难侯﹐济弓卢﹐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颜师古注引张晏曰:"有大功﹐故增山而广地也。"后用以指建立显赫武功
封狼 : 1.大狼。借指奸恶之人。 2.古星名。即天狼星。
居胥 : 1.狼居胥山的省称。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肯特山。一说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北至阿巴嘎旗一带。西汉元狩四年霍去病出代郡塞击匈奴,封狼居胥山。
功成名就
功成名就

自古只有天子可祭天,霍去病身为人臣,为何也能做出登狼居胥山封禅祭天之事?

谁给他的权力?

霍去病登狼居胥山封禅祭天,准确的说是封禅祭天地,与帝王的等泰山封禅祭天不是同一个事情,不能相提并论。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祭天,是要有大的功绩,天下太平,向上天祷告,是对天下宣告自己的正统,自己是真正的天子。

而霍去病登狼居胥山封禅准确的说是祭天地,是大将在战争之后,借机表达一种必胜的决心,同时也是一种告祭礼,向那些在战争中牺牲的英灵祷告,告诉那些为战争付出生命的人,你们的付出没有被浪费可以安息。再者这也是一种集体荣耀,在敌人的地盘上光明正大的祭拜,很能鼓舞士气。

汉朝初期,匈奴经常袭扰汉朝的边境,打家劫舍,汉朝边境居民苦不堪言,汉武帝登基之后一直想解决此问题,后来先后发动了三次对匈奴的战争,希望能给匈奴一个教训,让他们不敢再侵扰边境。而当时霍去病封禅的封狼居胥山就发生于三次大决战之一的漠北之战的主战场。

在这次的战役中,霍去病带兵冲入匈奴的腹地2000余里,最后匈奴左贤王被霍去病弄死了七万多人,直到之后霍去病直接打到狼居胥山,当时霍去病在狼居胥山,举行祭祀拜天地的仪式后并没有被汉武帝惩罚,反而还被汉武帝奖赏了很多东西,因为给皇家长了脸。同时从那个时候开始封狼居胥成为武将追求的最高荣誉之一。

1、(霍去病"封狼居胥")

先说封禅在那时候为什么是非常郑重的大事。

《史记》专门用了一整章的篇幅,来记载封禅之事,可见这事多么重要。

我们来看看之前有哪些人封禅过。《史记·封禅书》记载,古代封禅过的帝王,有七十二位,不过都是尧舜汤武这样的人。像孔甲桀纣这样的,是没有资格封禅的。

后来齐桓公觉得自己的功业巨大,想封禅,管仲反对他,说古代只有受命于天的帝王,才有资格封禅。齐桓公还要坚持,于是管仲就给他列举了封禅所需要的很多东西,这些东西都是世上没有过的“祥瑞”。管仲说,只有这些东西齐备了,才能封禅。齐桓公一看这么复杂,也就算了。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郑重其事地要封禅。召集了许多儒生研究如何封禅。结果那些儒生各说一套。秦始皇生气了,不听儒生的,自己上泰山、下梁父去封禅。在封禅过程中,遇到下雨,秦始皇跑到树下去躲雨,当时儒生还嘲笑他。

《史记》写秦始皇这样做,其实隐含着他德行不够,没有资格封禅的意思。

(霍去病前往狼居胥山)

既然《史记》认为,齐桓公、秦始皇都没有资格封禅,霍去病怎么会有资格封禅呢?

我觉得,这件事,应该是霍去病事先请示过汉武帝,汉武帝授意他这么干的。

汉武帝之所以授权霍去病干这件事,应该有以下一些考虑。

一是路途太远,汉武帝想去无实现法。汉武帝当然想亲自前去封禅,但一来路太远,去不了;二来天子出行,阵仗太大,不现实;三来霍去病虽然驱逐了匈奴,但是狼居胥山那些地方还不太平,汉武帝也不敢去。

二是汉武帝要找一种办法宣扬自己的功绩。对匈奴取得了如此大胜,不能就这样算了,总得要有个仪式吧。显然,汉武帝能想到的最重要的仪式就是封禅。用最重要的仪式来纪念,也说明汉武帝对自己的功业很得意。

三是封禅之事虽然郑重,但是并没有明确的礼仪说明。比如说在泰山梁父封禅,那是在战国后期,齐国的儒生为了夸耀齐国搞出来的,古代的帝王封禅并不在泰山梁父。而且封禅需要什么礼仪,历史上也没有记载。孔子在研究“六艺”的时候,就老老实实说过,封禅的礼仪他搞不清楚。秦始皇封禅,诸儒生各说各的,也说明大家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可以安排霍去病在狼居胥山封禅呢?

(汉武帝封禅)

四是霍去病深受汉武帝的宠爱。霍去病与汉武帝是亲戚,少小年纪,就能建立莫大的功业,帮助汉武帝实现远逐匈奴的梦想。所以,汉武帝把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他。再说了,他也不担心霍去病造反。霍去病如果在那些不毛之地造反,也没住的地方,而且会受到汉朝和匈奴的两方夹击。得不偿失,所以他绝对不会这么干。

五是霍去病“封狼居胥,禅于姑衍”与帝王的封禅意义是不一样的。霍去病这样做,只是为了告知天地,这一块土地被汉朝拿下来了,同时也是为了震慑匈奴,让匈奴从此不敢再南犯,没有“君权神授”这样一个意思在中间。

六是汉武帝自己会重新到泰山以及梁父封禅一次,以正视听。霍去病的封禅在公元前119年,汉武帝的封禅在公元前110年。这也说明,汉武帝要通过自己亲自搞一次封禅,来抹去霍去病的历史影响。

(参考资料:《汉书》《史记·封禅书》)/

2、按理来说,古代封禅祭天是帝王才能做的事情,为什么霍去病也敢封禅祭天?难道是因为汉武帝宠信他,舅舅卫青一家地位显赫的原因?

当然不是,虽然汉武帝很欣赏霍去病的才能,但如果他敢做帝王才能做的封禅祭天,汉武帝不可能不惩罚霍去病。当霍去病班师回朝后,汉武帝重重封赏了霍去病,因为他的“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跟汉武帝的登泰山封禅有本质的区别。

古代帝王宣称代表上天统治万民,自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就正式确立了封禅的基本仪式,帝王封禅的地方一般首选泰山。按照司马迁《史记·封禅书》里面的要求,帝王封禅的条件是太平盛世或者天降祥瑞,皇帝就可以前往泰山祭天封禅,祈求上天保佑!

霍去病的“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不同于帝王的封禅祭天,这是古代武将的一种崇高荣誉,一般只有在取得重大胜利的时候才会这样做,而汉朝时也认为一战而定之后应该告知天地,所以霍去病在把匈奴打得落慌而逃后,举行封禅祭天仪式符合汉朝的规矩。

既然符合汉朝的规矩,那么霍去病在大败匈奴的情况下,还在匈奴腹地2000余里的地方举行封禅祭天仪式,是一件长汉朝志气的事情,汉武帝高兴还来不及呢!

3、

门外乱弹:霍去病敢为 汉武帝默认

谢谢好友上弦月M邀答。

这个问题网络上帖子很多,作为门外者,不敢妄评。个人浅见,可从当事者:臣子霍去病与汉武帝刘彻两个方面来看:

一是霍去病当时宣示决心,振奋军心,乘胜追击的现实需要与个性使然

漠北大战与匈奴左贤王部一役,霍去病以一万之损,斩敌七万多,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此次封狼居胥后,乘势挥师,兵锋直逼瀚海(今贝加尔湖)。经此一战,“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至于为何敢于封禅,除了狼居胥山并非帝王固定封禅之地外,还应与霍去病的少壮气魄有关。要知道当时的霍骠姚仅21岁,可谓家国抱负,英气逼人!

二是汉武帝实现开疆拓土宏图伟业的历史需要与珍爱人才使然

汉武帝时期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汉地范围。公元前119年漠北大战时,武帝37岁,可谓正当壮年,宏图大展正堪时,霍去病封狼居胥,无疑大大契合了武帝雄怀远略。此后至公元前60年,匈奴日逐王降汉,天山南北完全摆脱匈奴的统治。汉朝置西域都护府于乌垒城(今轮台东)。武帝时汉朝疆域达到空前辽阔: 东抵日本海、 黄海、东海暨朝鲜半岛中北部,北逾阴山,西至中亚,西南至高黎贡山、哀牢山,南至越南中部和南海。

汉武帝作为伟大的政治家,以爱惜人才著名于世。对于霍去病,更是珍爱有加。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23岁,武帝极其悲伤。他下令陪葬茂陵,谥封“景桓侯”,将霍去病坟墓外形修建为像祁连山之状,取义“并武与广地”,还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从长安到茂陵排列成阵,彰显其克敌服远,英勇作战,扩充疆土之丰功伟业。

[七绝] 赞霍去病封狼居胥

狼烟滚滚杀声飚,所向披靡铁骑骁。

耀武扬威天地鉴,千秋彪炳霍嫖姚。

(逹文原创)


最后,纠正出题的一个说法:“封禅祭天”应为“封禅祭天地”。所谓“封”,即在高山之顶聚土筑圆台,增山之高,以祭天帝,表功归于天;所谓“禅”,就是在高山之下的小山丘上积土筑方坛,增大地之厚,以祭地神,报福广恩厚。《汉书·霍去病传》载“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是为完整而准确的说法

我觉得,这件事,应该是霍去病事先请示过汉武帝,汉武帝授意他这么干的。
汉武帝之所以授权霍去病干这件事,应该有以下一些考虑。
一是路途太远,汉武帝想去无实现法。汉武帝当然想亲自前去封禅,但一来路太远,去不了;二来天子出行,阵仗太大,不现实;三来霍去病虽然驱逐了匈奴,但是狼居胥山那些地方还不太平,汉武帝也不敢去。
二是汉武帝要找一种办法宣扬自己的功绩。对匈奴取得了如此大胜,不能就这样算了,总得要有个仪式吧。显然,汉武帝能想到的最重要的仪式就是封禅。用最重要的仪式来纪念,也说明汉武帝对自己的功业很得意
三是霍去病深受汉武帝的宠爱。霍去病与汉武帝是亲戚,少小年纪,就能建立莫大的功业,帮助汉武帝实现远逐匈奴的梦想。所以,汉武帝把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他。再说了,他也不担心霍去病造反。霍去病如果在那些不毛之地造反,也没住的地方,而且会受到汉朝和匈奴的两方夹击。得不偿失,所以他绝对不会这么干。
四是霍去病“封狼居胥,禅于姑衍”与帝王的封禅意义是不一样的。霍去病这样做,只是为了告知天地,这一块土地被汉朝拿下来了,同时也是为了震慑匈奴,让匈奴从此不敢再南犯,没有“君权神授”这样一个意思在中间。
五是汉武帝自己会重新到泰山以及梁父封禅一次,以正视听。霍去病的封禅在公元前119年,汉武帝的封禅在公元前110年。这也说明,汉武帝要通过自己亲自搞一次封禅,来抹去霍去病的历史影响。
这是因为霍去病在狼胥山封禅与皇帝的封禅是有一点区别的,霍去病敢去封禅,一定是有原因。这个背后的原因是,汉朝建立后,北方的匈奴让汉朝受尽了屈辱,和亲公主更是一个接一个地送。到了汉武帝即位后,汉朝逐渐强大,有了与匈奴一战的资本。漠北大战大胜后,霍去病继续追击,来到了今蒙古肯特山一代,在这里暂作停顿,并在这里进行了祭天封礼,于姑衍山祭地禅礼,告慰亡灵,立碑纪念,表达为大汉开疆拓土的决心意志。所以他和皇帝的封禅是不一样的。
可能是汉武帝给他的旨意,虽然霍去病屡立战功,但皇帝不开口他就这样做,容易掉脑袋,得不偿失,霍去病没这么傻。
要说汉武帝,当然他想亲自去封禅,但一来路远去不了,二来天子出行阵势大,不现实,三来霍去病虽驱逐了匈奴,但狼居胥山那一带还不太平,汉武帝不敢去

霍去病身为人臣,为何敢登狼居胥山封禅祭天?

他为何能这样做?

霍去病虽然只是一个臣子,但是他居功甚伟。而且在汉朝封禅祭天就是为了纪念死去的亡灵和将领,他抗击匈奴,为汉朝的稳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所以能够封狼居胥。



在我们现在人看来,好像祭天只能是当时的皇帝才能够做的事情,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因为,当时的皇帝祭天就是为了能够祈祷上天能够保佑自己的国家风调雨顺。这种活动的政治性的意味往往很强,很多时候,这种事情就是为了彰显统治者爱惜民力和保证自己的权威才进行的。

所以说,当时的汉武帝让霍去病去做这件事并不奇怪。一来能够让自己的手下和天下的百姓看到自己对于自己的将领的疼爱,能够收拢人心,让自己的士兵能够在战场上面更加的卖力,所以对于汉武帝来说这件事并不能够算得上是一个威胁自己权威的事情。

同时,霍去病在汉朝的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抗击匈奴可以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且这样的仪式就是为了纪念阵亡的将士,这个也和当时古代皇帝封禅泰山有着根本性的区别,所以说汉武帝也不会因为这么一点的小事来找到霍去病,甚至去为难他的。而且,汉武帝也是一个比较开明的皇帝,不会因为这个来影响自己的形象。

所以说,虽然也是封禅但是这个并不会和汉武帝的封禅所冲突,而且当时霍去病就是以皇帝的名义来进行的。

霍去病伐匈奴有大功,有大功着当然就得告诉天地,所以霍去病就带着一群人在狼居胥山和姑衍进行了封禅仪式,这个和帝王封禅泰山并没有冲突之处。
所以霍去病并没有做逾越规矩之事,只是因为立了大功才这么做的,这是合理的做法,并且史书上写得很明白,人家是代表汉武帝祭天的,肯定不会有人出来找事呀。
因为在狼居胥山封禅祭天和在泰山的封禅大典是有区别的。狼居胥山封禅祭天只是表达的一种决心,也是一种告祭礼,告诉那些为战争付出生命的人,你们的付出没有被浪费,还有这也是一种荣耀
因为这个仪式大多是告慰亡灵的,而霍去病久战沙场,他也是最有资格这样做的人了。
霍去病深知大军军心不稳,于是来到狼居胥山,祭天封礼,于姑衍山祭地禅礼,告慰亡灵,立碑纪念,表示为大汉开疆拓土的功绩,将匈奴彻底击溃的决心。
本文标题: 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为什么汉朝政府没有惩罚他,反而成为一段佳话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7043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历史上很多皇帝甘当昏君朱元璋砸金床分给功臣,炎黄周汉唐宋帝王也做过多少类似的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