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安史之乱前主要的藩镇中哪几个兵力最强

发布时间: 2022-04-03 17:59:3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1

安史之乱前期,唐朝和叛军各有多少兵力?公元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发动了著名的安史之乱,此后,安史之乱给当时的唐朝一个很大的...

唐代安史之乱前主要的藩镇中哪几个兵力最强

安史之乱前期,唐朝和叛军各有多少兵力?

公元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发动了著名的安史之乱,此后,安史之乱给当时的唐朝一个很大的打击,直接把唐王进一举毁,留下遍地残恒断壁,让这段历史充满着凄凉与悲伤。

公元755年,身兼三任节度使的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坐拥精锐十五万。更是号称二十万,此等阵势声势浩荡的杀往长安一地,一场影响了唐朝根基的叛乱就此展开。唐朝初期,李世民采取的依旧是府兵制。到了唐高宗,土地兼并化,而府兵制靠此来形成的土地基础被破坏。

之后在宰相张说提出的意见之下,开始启用募兵制,来保证军队的战斗力以及在财政上压力得到一定缓解。而这也是大唐兵力上的一个内重外轻,枝强干弱的一大转变。到了李隆基时期,开始将十镇节度使正式划分,他们掌控了大唐多数兵力,达到百分之八十五。大大给了大唐盛世时期的稳定和昌盛,随着唐玄宗的年纪渐渐增长,到了他晚年时候节度使不仅仅只掌控着兵权。更是变相插手政权,而军政大权一旦通通掌握在节度使之手,这便对皇权存在极大地威胁。而这一切对那时候骄奢淫逸的唐玄宗而言,仍然不自知。

天下十镇节度使共驻军四十九万,当时的大唐王朝总共也就六十万。安禄山就身兼三镇,而他对河东一地掌控的兵力并不大。根据记载,安禄山在起兵初期,派了二十万骑兵到太原将北京副留守劫走。这使得河东大军一片混乱,因此他是无法掌控河东的,仅仅有大同地区的九千余人跟随了安禄山。当然他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除此之外他还联合另外的几大胡族,兵力共计二十万。这就是当时安禄山骑兵造反的一大格局。

安史之乱前期叛军是大概有20万人左右的兵力,唐朝则是有30万人。我们都知道安史之乱是唐玄宗末年发生的,它是当时有一股叛军跟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但是这场战争导致了唐朝人口大量死亡,国力也下降很多,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浩劫。


从当时唐朝全国的总兵力来说,当时唐朝的总兵力大概有30多万左右,而叛军的总数量是在20多万左右,那么在唐朝的总兵力大大高于叛军的情况下,那为什么还没有打过呢?这是因为在,刚开始的时候,唐朝还没有反应过来,所以让叛军占据了大量的地盘,而且吸引了大量的人,所以才导致这本来几个月就可以打完的仗,硬生生打了8年,不得不说,这给唐朝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而且在当时,唐朝不管是将领还是整体的军事素质都是要比叛军强的,但但但但是就是因为刚开始没有准备好把握好先机,所以才被叛军给硬生生的给拖住,打到自己的首都前面而且都把唐玄宗打跑了。当时唐玄宗也听信别人的谣言,杀掉了自己的最有本事的几名大将,也就导致自己也被叛军赶到了长安,不得不说这真的是一次错误的判断。

总之安史之乱对唐朝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对唐朝的灭亡也是奠基了基础,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叛乱,时间也是最长的,真的让人惋惜。

按照记载,安史之乱之前整个唐朝的在册兵员为574733人。设置了十个藩镇,合计兵力486900人。所以说节度使拥有了全国85%的兵力。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总的兵力约在五十多在左右,掌握在蕃镇节度使手中的兵力是四十多万。
全国共设置了十大藩镇,合计兵力486900人。也就是说,掌握在藩镇节度使手中的兵力约为帝国总兵力的85%

唐朝和叛军在安史之乱前期,都有多少兵力?

755年十一月初九,唐朝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率领三镇官兵以及同罗、契丹、室韦等游牧部落组成的军队,浩浩荡荡杀向长安,“安史之乱”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在战争初期,安禄山取得了完全的胜利。他率主力经河北南下,一路上未遇到有效抵抗。直至十二月十三日,叛军已相继攻克汴州(今开封)与东都洛阳,切断了南方向长安供应物资的运输线。之后,安禄山又继续率军向西挺进,并在潼关与唐军主力进入对峙阶段。那么问题来了,“安史之乱”爆发初期,唐朝军队和叛军兵力对比如何?

要回答上面提出的这个问题,首先就要从当时唐朝全国的总兵力开始说起。从现存资料来看,唐朝天宝元年(742年)整个帝国的在册兵员为574733人。当时全国共设置了十大藩镇,合计兵力486900人。也就是说,掌握在藩镇节度使手中的兵力约为帝国总兵力的85%,而且这些人中的大多数都是有战争经验的边防军,战斗力比那些戍卫京师的宫廷卫队不知道要强出多少。

在十大藩镇中,安禄山管辖的三个藩镇拥兵183900人(范阳91400人、平卢37500人、河东55000人),相当于整个帝国兵力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安禄山之所以敢发动叛乱,主要还是因为家底够厚,经得起折腾。

当然,这些兵力数字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事实上由于战争、伤病等原因,兵员变动相当频繁。但全国在册兵力总数,以及各藩镇的兵力人数,都大体上维持着各自的上限。

“安史之乱”爆发后,安禄山所率的主力部队人数约为15万,同时他在范阳、营州、代州等叛军基地留下的兵力约为5万人。也就是说,当时安禄山手中的总兵力大致在20万人左右。

那么唐朝方面有多少军队呢?毫无疑问的是总兵力肯定要多于叛军,但由于朝廷事先没有准备,在得知安禄山造反的消息后才仓促应付,因此吃了很大的亏。

当时安西节度使封常清正好在长安向朝廷汇报工作,于是唐玄宗就派他前往洛阳(当时洛阳尚未被攻陷)组织防务。封常清临时招募了一支6万人的军队,可事实证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封常清的新兵在那些久经沙场的叛军面前不堪一击,洛阳很快就失守了。无奈之下,封常清只好率残部退守潼关,这里是京师长安的门户,得失至关重要。封常清在潼关与他的老上司、唐朝名将高仙芝会师。叛军虽然尾随而至,但在两名久经沙场的老将指挥下,潼关守军上下一心,成功将叛军挡在了关外。

然而,唐玄宗却听信了监军边令诚的谗言,以为高仙芝、封常清畏敌如虎,且克扣士兵钱粮。于是下令将两位老将处死,此举对潼关守军的士气打击极大。之后,唐玄宗任命安禄山的死对头,陇右、河西二镇节度使哥舒翰前往潼关统领全军。

当时潼关汇集了陇右、河西、朔方等藩镇调集过来的军队,加上之前高仙芝、封常清招募的新兵,总兵力达到了20万人。与此同时,唐朝名将郭子仪、李光弼在井陉关(今河北省井陉县)一带拥有一支超过10万人的大军。河北中部和东部地区有十七个州组成了约20万义军,宣布效忠朝廷。因此,即便不把义军人数算在内,唐朝方面能直接与叛军对抗的兵力也已达到了30万人。而且从安西、北庭等藩镇撤出的大量军队也正赶往长安勤王。

此时就算是毫无军事经验的人也能看出,朝廷正处于明显有利的地位。一方面是兵力人数远高于叛军,另一方面是已经对叛军形成了夹击的态势。只要不出意外,安禄山覆灭将是几个月内的事情。然而对这一时期历史稍有了解的人想必都会知道,不久之后,形势却彻底逆转。安禄山挥师长安,唐玄宗逃往四川,一场原本几个月就能平息的叛乱最终却打了整整八年。那么究竟是谁将唐朝手中的这一副“好牌”给打烂的呢?夜读史书将在另一篇文章《哥舒翰统兵20万,为什么打不过兵力远不及自己的安禄山叛军?》中进行分析与讲述。

唐朝拥有100多万,叛军有20多万。唐朝和叛军在安史之乱前期,军队数量还是有明显的差距,因此唐朝能够夺得最终的胜利。
唐朝和叛军在安史之乱前期,都有这些病兵力,唐朝有30万大军,安史之乱叛军有20万左右,但是唐朝很多大军都在边关驻守,所以让叛军乘虚而入。
在安史之乱前期安禄山率领的叛军总兵力大概有20万,而唐朝的总兵力大概有30万。

唐代时期安史之乱中安禄山最开始有多少兵力?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作为范阳、河东、平卢这三地的节度使,在范阳这个地方拉开了叛乱的序幕,也就是被日后称为”安史之乱“的反叛。

唐朝的军事制度是”募兵制“,即是兵士都是由地方招募而来,之后长期服役,类似于朝廷的雇佣兵役一样。这群兵士都是由地方统率统领,而节度使是掌握边镇武力的官员,也被称为方镇、藩镇。

所以安禄山手上有兵,拥兵自重。当时的实际情况也是如此,朝廷所能控制的直接兵力只有八万多人,而边镇需要守卫边疆,兵力充足,大约有四十八万之多,形成了”内轻外重“的局面,中央朝廷丧失对于地方的直接管辖权。

安禄山发动叛乱前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寻找谋士作为门客,收养了八千多少数民族部落约八千人,收归麾下,这是叛乱中领导战争的骨干精英力量。

他已准备就准备了十年,从粮草到战马、军械,都准备得一应俱全,所以他起兵谋反的时候,已经拥有兵力约15万人,相当于朝廷兵马的两倍。

他一叛乱的时候,朝廷根本抵挡不住,只能仓促招募士兵抵抗。但招来的士兵根本没有经过训练,怎么能反抗得了来势汹汹的反叛军。叛军一路打到了洛阳,安禄山也因此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虽然安禄山兵力强盛,但是士兵多了,管理自然成为了一个难题。因为没有及时管理手下,安禄山的反叛军毫无军纪,烧杀抢掠,引起了百姓的不满。常山太守和平原太守等十七郡的地方官吏看不过去,一起结盟自保,抵抗安禄山的军队。

这群结盟的军队人数达二十多万人,给安禄山军队造成了很大威胁。

差不多有48万兵力左右,这个兵力在当时已经是非常的多了,因为他们并不是正规军,所以有这么多的兵力已经很厉害了。
大概有50万左右的兵力,这个数量是非常多的,因为当时他是统治了很多地方的,也是有很多支持的人。
大概有15万,这样的兵力也是相当的厉害了,足足比朝廷多了两倍。
当时的兵力差不多有50万左右,这也让人们非常的吃惊,而且也让人们觉得特别的惊讶,因为这个兵力在当时已经是非常多的了。

安史之乱前唐朝和叛军兵力多少,为何唐朝方面会吃大亏?

唐朝兵力超过叛军,但是却吃亏在藩镇割据上。

不得不说,安史之乱确实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倒不是说安史之乱有多么的厉害,足以摧毁唐朝,只是安史之乱之后带来的负面的影响实在是太多了。要知道,当时唐朝的兵力有五十七万,而安禄山只有二十万左右。不要看兵力悬殊,如果这三十万兵力都归中央支配的话,确实可以很轻易快速的解决掉叛军。可是唐朝之所以打了好几年才结束叛军,就是因为潘镇割据。

唐朝的总兵力在当时有五十七万左右,但是全国的十个藩镇就分走了四十八万的兵力。所以,能够归唐朝中央支配的军队不过区区十万左右。而且最重要的是,藩镇所掌握的士兵都是戍边的,也就是实战经验很足,比宫廷的这些守卫兵能力更强。所以唐朝如果没有设置藩镇,没有藩镇割据,其实并不会吃大亏。可惜,唐朝太自负了,对于藩镇自认为可以控制,这也导致了后来安禄山的叛军进攻洛阳的时候,竟然只能凑出一只非专业军来对抗,结果当然是输的十分惨烈了。

总的来说,藩镇割据的缺点很明显,就是中央会对地方的控制力很弱,藩王们不一定想要出尽全力对付安禄山,甚至会有坐拥兵马,坐收渔翁之利的想法。不过说到底,还是要怪唐玄宗,如果不是他的自大和自负,在平叛的这八年里,应该还是有很多的机会可以解决掉安禄山的叛军集团的。可惜,他们白白错过很多机会。最终导致中晚唐一蹶不振,只能在腐朽中去寻找一线生机。这也是为何后世对于藩镇设置的态度都比较冷淡,毕竟中央肯定不想自己的权力被分散了。

安史之乱前唐朝和叛军兵力是有大量的存在,之所以唐朝方面会吃大亏,这是因为叛军太多,成功很难。
当时唐朝的兵力大概有40万,对方的数量大概有个10万左右,但是正规军的部队完全已经失去了民心。
安禄山手下保守估计有二十万人,唐朝的守军更多,但是由于是突然发生的事情 没来得及做准备,所以吃了大亏。
因为敌对的朝廷正处于明显有利的地位。一方面是兵力人数远高于叛军,另一方面是已经对叛军形成了夹击的态势。只要不出意外,安禄山覆灭将是几个月内的事情。
本文标题: 唐代安史之乱前主要的藩镇中哪几个兵力最强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6969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 清国人有没有说过自己有五千年的历史吕布和秦琼同样多次改换门庭,为何历史评价差距那么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