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的老师如果不是郭松龄会怎样

发布时间: 2022-03-05 00:01:1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2

郭松龄如果反奉成功会怎样?因为日本已经表明态度支持张作霖,郭松龄反奉最多也就是能打进沈阳,接下去还是难逃一个败字。1925年11...

张学良的老师如果不是郭松龄会怎样

郭松龄如果反奉成功会怎样?

因为日本已经表明态度支持张作霖,郭松龄反奉最多也就是能打进沈阳,接下去还是难逃一个败字。1925年11月,奉系大将郭松龄因为和张作霖的矛盾激化,起兵反奉。由于第二次直奉大战以后,奉系主力入关。其中郭松龄掌握得奉系京榆驻军全军有7.5万人,是奉系精华所在,下辖下7个师,两个炮兵旅,1个工兵团。而关内奉系另外两个实力派李景林、张宗昌一时态度不明,所以从山海关到沈阳之间张作霖并没有多少部队可以用来阻挡郭松龄,一时形势岌岌可危,张作霖一度甚至打算通电下野。

日本关东军则把郭松龄起兵一时当做介入东北的大好时机,于是派出代表分别和郭松龄、张作霖联系,要求两人出让东北权益,以换取日本的支持。郭松龄起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满张作霖和日本勾结,对日本的要求自然是一口回绝。而张作霖则答应了日本提出的所有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决定支持张作霖。

日本为了帮助张作霖采取了多个措施:首先日本以中立为名,禁止郭松龄部使用铁路,以迟滞郭部进军速度;其次日本则允许吉林、黑龙江的奉军经日本控制的南满铁路南调,帮助张作霖运兵;第三日本派人去天津,告诫和郭松龄约定一起反奉的李景林不得帮助郭松龄,削弱了郭松龄的力量;第四日本关东军还派出大批军事顾问,协助张作霖指挥作战,部分日军甚至换上了奉军的军装,直接参加战斗。在这种情况下,郭松龄最终在巨流河一战中失败,最后被俘身死。

我们可以看到郭松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日本的干涉。显然即使郭松龄侥幸在巨流河一战中胜利,成功进入沈阳。日本也不可能甘心失败,而会继续帮助张作霖。日本在东北驻有大批军队,一旦直接进行干涉的话郭松龄不可能取得胜利。因此最终他还是难逃失败的命运。

张学良晚年说过,我最敬重郭松龄,我前半生的事业全靠他。郭松龄比张学良大了17岁,在东北讲武堂时,郭松龄是老师,张学良是炮兵科学生。两人同时还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张学良诙谐豪放,重友情讲义气,郭松龄却不苟言笑,办事认真,生活简朴。然而郭松龄也承认并且公开讲过,我得到的一切都是张学良给的。也正是有张学良罩着,郭松龄才能步步高升。

因为在东北军军官中分为两大派,围绕杨宇霆周围的大多是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的士官派,围绕郭松龄周围的大多毕业于陆军大学和东北讲武堂的陆大派。杨宇霆为张作霖出谋划策,深受信赖。郭松龄为张学良整军练兵,情同手足。然而,杨宇霆与郭松龄水火不容。因此,如果没有张学良,郭松龄可以说步步维艰。

你可以说郭松龄心胸狭小,刚愎自用,但是郭松龄确实是那个时代军阀中少见的胸怀家国,有大局的将领。你也可以说郭松龄反奉的原因之一,是张作霖对他有功不赏,但是,笔者坚信郭松龄1925年去日本参观秋操,也就是去看日军军事演习是他下决心讨伐张作霖的主要原因。当时,日方误把郭松龄当作张作霖派来的签字代表。

原来,奉军准备以承认日本二十一条为条件,由日方供给奉军军火,进攻国民军。这个秘密约定已经成熟,只等奉军派代表签字,而郭松龄的出现,被日本误会是张作霖派出的代表。郭松龄知道这个秘密后,气愤地说,国家危殆到了今日这个地步,张作霖不惜为个人权力出卖国家。我是国家的军人,不是某一个私人的走狗。他若真打国民军,我就打他。

1925年11月23日郭松龄率兵7万倒戈讨伐张作霖,事前他并没有跟张学良商量。张学良知道后,与他通话,他让夫人韩淑秀通话说:我们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拥护你接管东北。那么如果郭松龄真的反奉成功,他会还给张学良主政吗?笔者觉得不可能。

郭松龄明确提出,让张氏父子让位。他曾对张学良派出的来使说,如果上将军(张作霖)痛改前非下野的话,请学良到日本去留学三四年,自己的抱负实现一部分后,就将位置让给张学良,自己愿意下野。也就是说,郭松龄要主政东北至少三四年后,才能还给张学良;东北军30万,即便郭松龄顺利接手,各方面的反对势力会很大,郭松龄名不正言不顺,到时只能又是一场更大的混战;原本日本就对东北虎视眈眈,到时正好可以借郭松龄谋反而出兵。

即便郭松龄主政东北,到时也绝不可能平稳交接;并且张学良对父亲张作霖的感情是很深的,他曾说过,自己迷信旧道德,忠孝两字,绝对遵守。又怎会眼看着父亲下野,自己去接手。所以说,郭松龄把反奉的后果想得太简单。并且以短短三四年的时间,试图改变东北当时的现状是不可能的。到时,郭松龄即使想还给张学良主政也骑虎难下了。

如果他反奉成功的话。那么中国会提早进入资产阶级社会
我觉得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不过不会出现九一八这种不抵抗事件,毕竟郭松龄也是一位爱国者。
我认为如果他这样做的话,朝代可能就不会被灭亡。可能会有更好的结局。

张学良为什么和郭松龄反目成仇?

因为郭松龄反奉之目的已然明朗,他要独自掌控东三省,以实现其改造东三省之目的,两人反目成仇,谴责其忘恩负义。

郭松龄的突然造反让张作霖如闻惊雷。开始时,他还误以为张学良跟郭松龄一起反老子呢。弄清真相后,他一面指使杨宇霆辞职退隐大连,以去郭松龄起兵口实,一面派张学良直接与郭疏通。张学良向其父洒泪叩头而别,急赴秦皇岛,企望劝说郭松龄罢兵言和。张学良在秦皇岛通过日人顾问仪峨与在滦州的郭松龄身边的日医守田福松电话联系,要求与郭面谈,遭郭松龄婉拒。

1925年11月27日,张学良第二次派仪峨与守田接触,希望郭松龄先行停止军事行动,有什么要求尽可以磋商。郭松龄这次有了回复,提出下列停战条件:山东归岳维竣;直隶归冯玉祥;热河归李景林;郭回奉执政,统掌东北。

至此,郭松龄反奉之目的已然明朗,他要独自掌控东三省,以实现其改造东三省之目的。张学良感到劝说郭的工作完全失败,不再对其抱有幻想。于是,派飞机在郭军上空投撒传单,揭露郭松龄盗用自己名义倒戈反奉,谴责其忘恩负义。

扩展资料:

郭松龄的相关情况:

1、在郭松龄起兵之初,日本人明里打着“严守中立”、“不干涉”的幌子,背地里却与郭松龄接触,企图乘机取得过去没有得到的利益。

2、12月10日,关东军参谋浦澄江中佐赴锦州东北国民军总司令部向郭松龄递交警告书,并恫吓说:“我帝国完全准备好了应付阁下任何行动方案,顺便转告。

3、拉拢失败后,日本人开始对郭军的进攻进行干预。1925年12月14日晨,日本守备队奉白川司令官的命令对渡过辽河开往营口市区的马忠诚旅进行强硬阻挠,迟滞了郭军原定14日对奉军发起总攻的时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郭松龄

民族英雄张学良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之所以称之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一辈子做了几件惊天动地的对国家有益的重大决定,东北易帜他放弃了自己手中的无上权力,使中国提前了好几年结束内战消耗,西安事变他不顾生死的绑架了蒋介石,迫使蒋介石结束内战与共产党合作,共同抵御日本的侵略,使中国的军事力量得到了空前的团结,他一生做出的这几件事足以证明他是一个具有民族大义,有血性有智慧的爱国者

张学良之所以能做出这么大的成就,一是因为他特殊的身世,第二点与他的启蒙老师郭松龄也密不可分,张学良是清朝末年大军阀张作霖的大儿子,张作霖土匪出身,但此人善于外交,头脑聪明,很快控制了整个东北,成了名副其实的东北王,而张学良是张作霖最喜欢的儿子,从小调皮,张作霖先后几次给他找了几位名士都被他给气跑了,最后干脆给他带到自己的司令部找个军人教授

郭松龄,字茂宸,辽宁人,毕业于陆军大学,是研究生学历,毕业之后回到家乡,当时的东北已经归张作霖控制,军校毕业的学生在东北的基本都会找张作霖入伍找饭碗,郭松龄也一样,在他来找张作霖求职之时在众多人里面做了自我介绍之后张作霖只是觉得他的名字好听,所以就决定让他给自己的儿子张学良做老师,他与张学良见面后的第一节课看到七八岁的张学良在自己拼地图,所以就给他上了一节地理课,说是地理课,但给张学良讲的基本都是中国近几年遭受的屈辱,这使张学良有了最初的民族认知

郭松龄一个堂堂的陆军大学毕业研究生,一心想做出一番事业,怎么能甘心做一个军阀的教书先生,在投奔张作霖没有被重用之后,只身去了广东投奔孙中山,孙中山在广东革命失败以后,郭松龄就又回到了奉天,这时候张作霖成立了东北讲武堂的军校,就聘请了郭松龄作为教官,这才又一次接触到了张学良,张学良从小调皮,张作霖怕他不成器,所以设计让张学良进了自己的军校,一方面摔打历练,一方面给儿子一个培养自己心腹的班子的机会,好将来接自己的班

虎父无犬子,张学良从小在家对自己父亲的外交耳濡目染,很快有了一批自己的死党,但同时也对郭松龄的正直与才华吸引并且神深深的佩服,就有意的接近郭松龄,此时的郭松龄心里也清楚,自己现在带了就是太子,是未来东北的接班人,所以有意严格的要求张学良,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在军校成绩优异的张学良几次被自己的父亲提拔,毕业之后直接晋升为帅府警卫旅的旅长,第一件事就是将自己的师父调进了自己身边做参谋长,自己哪会带兵,所以一直是有郭松龄帮他带兵,几次拿当地土匪练兵,警卫率的军事素质大幅提升,张作霖很是满意

在随后的几次入关作战的中张学良连升几级,郭松林自然跟着升,但郭松龄与张作霖本就不是一路人,他心里一直想的是民族大业,曾寄希望于张学良身上,但张学良受其父亲控制,难以达到自己的理想,常年来张学良的部队一直都是郭松龄带,对部队的控制很深,所以就密谋造反,企图带着手里的部队独立出去做一番民族大业,但事情败露,张学良对自己的老师感情很深,几次要求亲自面见都被郭松龄拒绝

最后两人刀兵相见,张学良在自己父亲张作霖的支持下战胜老师郭松龄,战败的郭松龄逃跑被张作霖的人抓住,张学良极力挽救,但郭松龄还是被枪毙

张作霖主张妥协日本,先剿灭国内各种军阀,达到统一在对付日本.而郭松龄主张先联合对抗日本,扫除日本后在来平息国内的各种军阀.因为意见不一致肯定就打起来了.就好比张学良当时对蒋已携天子令诸侯的方式让国军和共合作一样.导致西安事变后张被蒋整整软禁几十年.没有宋美龄立保张,张学良早被处决了,其实蒋心理也不是特别想处决张学良,其一念在旧情,其二是张学良心理根本没想杀蒋,蒋自己心理也清楚. 郭松龄要开战,张学良犹豫不决下不了手.最后介于日本人插手郭松龄惨败,张学良下令放了郭松龄夫妇,不料张作霖下死命令就地处决了郭松龄.

张学良的老师郭松龄为何是张作霖“五虎将”中能力最差的一个?

民国时期,张作霖从一个土匪摇身变成东北王,除非了张作霖的个人能力。还跟他手下有一批能人有关,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当时的“奉系五虎将”

奉系五虎将:姜登选、李景林、韩麟春、张宗昌、郭松龄。

姜登选(1880-1925)河北省南宫市人,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1922年,姜登选加入张作霖的奉系,出任奉军训练总监、东三省陆军整理处副统监等。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姜登选任第一军军长,后任安徽军务督办

1924年11月22日,郭松龄在滦南发动兵变,倒戈反奉。姜登选前去劝说被郭松龄枪决。

李景林(1885—1931)河北省枣强县人,毕业于保定军校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李景林任第1军副军长,后任直隶军务督办。

1925年,李景林与郭松龄一起起兵反奉,失败渐渐淡出军界。

1931年12月3日,李景林在天津病逝。

韩麟春(1885—1931),辽宁省辽阳人,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1919年,韩麟春代表北洋政府任陆军部巴黎和会军事委员。

1922年直奉战争后,韩麟春投身奉军,任为东三省兵工厂总办。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韩麟春任第2军军长。后作为张作霖代表赴广州与孙中山谈判。

1930年1月18日,韩麟春在奉天市病逝。

张宗昌(1881 -1932),山东莱州人,土匪出身,

早期在上海陈其美手下任团长,后刺杀陈其美投靠北洋将领冯国璋,出任暂编第一师师长。

1921年,张宗昌在吴佩孚逼迫下投靠张作霖,从宪兵营营长干起,后出任吉林省绥宁镇守使。因为俄国内战,白俄卫军败逃到中国,大多投靠了张宗昌,张宗昌实力空前强大。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张宗昌任第2军副军长,后出任山东省军务督办兼省主席。

1932年,张宗昌被韩复榘在山东刺杀。

郭松龄(1883-1925)辽宁省沈阳市人,毕业于奉天陆军速成学堂

1917年,郭松龄投奔孙中山, 护法运动失败后,回奉天,任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战术教官,在此期间结识了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郭松龄任第3军副军长(张学良任军长),后任京榆驻军司令部副司令(司令为张学良)。

1925年,郭松龄起兵反奉,同时枪杀姜登选。兵败被杀。

“五虎将”中张作霖最信任的人是姜登选,政治能力最强的是韩麟春,野心最大的是同样土匪出身的张宗昌,军事能力最强的李景林,最会投机的是郭松龄。

奉系三个军出关作战,第一军(姜登选与李景林)攻克河北与安徽,第二军(韩麟春与张宗昌)攻克山东与江苏。而第三军因为是张学良率领,所以作为了后备力量,郭松龄军事能力没有机会展现,同时见别人前面吃肉,心中自然不平,所以才会有后来的起兵反奉!

本文标题: 张学良的老师如果不是郭松龄会怎样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6806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卫生间没有窗和排气扇,如何解决异味问题,以及洗澡后的潮湿水雾冬天洗冷水澡对身体有何影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