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是否有重建海军的努力

发布时间: 2021-11-23 20:00:4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3

甲午海战以后清政府有什么样的海军扩充计划呢?甲午战争清政府苦心经营了十几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中国的海军发展步...

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是否有重建海军的努力

甲午海战以后清政府有什么样的海军扩充计划呢?

甲午战争清政府苦心经营了十几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中国的海军发展步伐十分缓慢。后来为了重新复兴海军清政府在1907年6月成立海军部,并由练兵处提调姚锡光主持制定海军的发展战略,并拟定三分海军发展《说贴》,姚锡光认为中国应该建立集中统一的巡洋舰队,这是因为甲午战争时期中国的南北洋舰队没有受到统一指挥,致使在战争中北洋海军面对日本海军时只能孤军奋战。姚锡光拟定的三份《说贴》为中国海军的发展指出了明确的发展规划。

第一份说贴指出:将北洋海军现有的巡洋舰“海圻”“海筹”“海琛”“海荣”“镜清”“南琛”“康济”等舰艇以及鱼雷艇和其他的16艘军舰,组编成巡洋舰队,并把广东舰队一起编入巡洋舰队,将来添购一等和二等装甲巡洋舰6艘,以更换原有的三等巡洋舰和巡洋炮船,添购鱼雷艇8艘。并将长江上的12艘军舰编组为巡江舰队。设立海军提督1人,统领巡洋舰队和巡江舰队;设立海军总兵1人,任巡洋舰队翼长;海军副将1人,为巡江舰队翼长。并根据各国海军舰长皆官至上校的惯例,从优选择各舰管带。

第二份说贴提出:计划十年筹款五千万两白银,购买七千吨以上的三等战列舰2艘,六千吨以上一等装甲巡洋舰2艘,4300吨的二等装甲巡洋舰1艘,三千吨的三等装甲巡洋舰1艘,一等鱼雷艇12艘,计划总吨位为35000吨。并兴建海军基地和船坞,创建海军军官学校,海军轮机学校,海军大学,海军研究所,海军军工科学大学,海军水雷学兵营,并在沿海各处要地以及海口修建新式炮台,并聘请外国海军人员队中国海军进行训练,同时派遣留学生前往西方海军强国学习海军知识。

第三个说贴提出:计划12年筹款1.2亿两白银,购买一万两千吨以上的一等战列舰2艘,八千吨以上的二等战列舰2艘,三等战列舰2艘,一等装甲巡洋舰4艘,二等装甲巡洋舰3艘,三等装甲巡洋舰1艘,计划总吨位94000吨,并购买鱼雷艇16艘,结合原有的军舰,可望达到平时海军为两队,战时海军一大队的构想。萨镇冰也主张在3年的时间里购买二等和三等巡洋舰3艘,与原有的军舰组成装甲巡洋舰分队,另外购买浅水炮舰17艘,和其他军舰组成海疆巡防舰队,并在沿海各省设立海军军区,设立海军最高指挥机关海军总司令部。可是这些计划提出的太晚了,不久之后清朝灭亡,新成立的中华民国陷入长期内战,这些计划也就不了了之!

为啥甲午海战会失败?后来北洋水师有没重建?

甲午海战清朝失败的原因有三:
(1)盲目自大,战前轻敌
在中日甲午海战前,中日两国海军的实力经过了一个动态的消长过程。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国人认识到船坚炮利的威力,认识到加强海防和发展海军的重要性。洋务派封疆大吏曾国藩、左宗棠先后开办军工企业,创建船政学堂,制造军舰,培养海防人才。日本同样也领教了西方军舰的威胁,加上作为一个岛国,有更强的海防意识。特别是明治维新后,为逞其“海外雄飞”的侵略野心,海军建设方面由幕府时期的防守型转向了进攻型。

但总的来说,在中日之间这场历时将近20年的军备大赛中,中国海军长时期是跑在前面的。其间虽有中法战争中11艘军舰的损失,但是仍领先于日本。以至于到1889年,美国海军的报告中,认为当时中国海军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九位。相对强大的海军,对日本有明显的威慑作用,朝鲜1882年的“壬午兵变”和1884年的“甲申政变”,中国海军都快速出动,日本发现难以抗衡,阴谋计划也随之失败。在购进了镇远、定远两铁甲舰后,李鸿章更是沾沾自喜,甚至还满怀自信地言道:“综合海军战备,尚能日新月异……就渤海门户而论,已有深固不可动摇之势。”

但日本在朝鲜冒险计划的失败,深感海军力量的不足,更加加快了海军扩充的步伐。日本政府制定了长期的海军装备发展计划,最大限度的增加了海军军费。为了将来在战场上与中国海军对抗,日本还专门斥巨资建造了巨炮口径大、航速快的三艘海防舰。

对于日本海军在中日海军军备竞赛后几年加快发展的事实,清政府不仅是“不屑一顾”,无视战争迫近的威胁,反而放慢了对自身海军建设和发展的步伐。

(2)大战迫近,草率行事
当清政府也意识到中日之间的这场海战不可避免之后,虽然在战前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以增强北洋水师的力量(特别是在广东的广甲、广乙、广丙三大主力舰调归北洋海军),但这些增援力量本身就是破败不堪、装备极差、毫无战斗力可言。以至于当时已是海军行家的丁汝昌在经远号上发出的一封家书道这样写道:“海战只操三成之权,盖日本战舰较多,中国只有北洋数舰可供海战。而南洋及各省差船,不特无操练,且船如玻璃也……”

至于其它方面,比如制定全面、详细的备战及作战计划等,清政府方面那就更不用说了,几乎是一片空白。

(3)两军对垒,实力不济
从双方实际投入战争的海军力量来看,北洋舰队加上从广东水师那里抽调来增援的广甲、广乙、广丙三艘排水量各1000吨的轻型巡洋舰,共有大小战舰船24艘,舰队总排水量为43000吨。

日本开战后则以主力组成联合舰队,驶离日本各海军镇守府,进驻朝鲜西海岸。到“九一七”海战前,经过三次整编后,共计26艘,其中装甲巡航舰1艘,海防舰2艘,巡洋舰16艘,炮舰6艘,鱼雷艇母舰1艘。总吨数约为55000吨。北洋舰队即使加上不能出海作战的运输舰和练习舰,无论是军舰数,还是排水量,均低于日本联合舰队。 从高中低三个不同层次对比(即:海军整体实力、战争投入力量、现场参战力量),都是敌强我弱。

综合以上三方面,甲午海战其实早已胜负已分,毫无悬念了~~
————————————————————————
关于北洋水师重建:
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海军精华尽失,原北洋舰队官兵被全部遣散,总理海军衙门及内外海军学堂全部撤停,清政府中的顽固派认为是办海军而招来了灾祸,主张韬光养晦,彻底停办海军,否则会“欲御侮反而适以招侮”。但在直隶总督王文韶等人的一力坚持下,清廷于1896年下令重建北洋舰队,并准备聘用原北洋水师总查琅威理回华教练,1898年戊戌变法时光绪帝更是提出“非添设海军、筹造兵轮无以为自强之计”。经过数年努力,至1899年,重建后的北洋舰队初具规模。同年4月,清廷任命叶祖圭为北洋水师统领,萨镇冰为帮统。

此后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北洋舰队数艘军舰被掠走,海军建设再度经历波折。1905年,清政府在南洋大臣周馥建议下,命令统一南北洋海军,叶祖圭任提督,同年叶在军中去世,由萨镇冰接任。1908年宣统皇帝溥仪即位,次年任命载洵和萨镇冰为筹办海军大臣,把全国五支舰队(北洋、南洋、福建、广东、湖北)统一改编,分为巡洋和长江两个舰队,由程璧光任巡洋舰队统领,沈寿堃任长江舰队统领,萨镇冰任海军总司令。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海军受命前往汉口镇压,但海军官兵大都同情革命,准备发动起义,海军提督萨镇冰默认了起义行为,11月晚11时萨镇冰发出“我去矣,以后军事,尔等各舰艇好自为之”的信号,黯然离开舰队。11月15日海军九江易帜,宣告了晚清海军灭亡,在清末海军的基础上诞生了民国海军。
甲午战争失败主要是清军软弱一味求和,为什么一味求和?
一:当时清政府财政拮据,就是像打仗也拿不出钱来
二:有识之士都能看出来,一但与日本开战,随着征兵加税,中国国内矛盾必然加剧,对于当时坐在火山上的统治者来说,无法接受。
三:中国军队远逊于日本,打不赢
至于战士是否常年打仗,离甲午最近的中法战争是十年前的,当时淮军战斗力就很差了,十年的堕落,还能有的少战斗力。
当时清政府面临哪些内在问题?
主要的问题是政府开销不断增加,而财源去没有增加,财政危机加剧
清政府的改革是否存在和当代改革一样受到外国的影响,和国内一部分人反对?
是的,地方洋务派与中央顽固派争权
为何南洋舰队不支援,军队内部是否存在矛盾,矛盾到何种地步?
南海舰队已在你上面提到的中法战争中全军覆没了
军队的矛盾很严重,例如在围攻威海卫时,山东巡抚拒绝派兵增援,河南新军再增援的路上被皇帝临时拉去北京
慈溪和光绪有什么利益冲突,改革派和保守派的利益关系?
此时大的冲突倒是没有,双方至少都认真备战了,毕竟,打输了对谁都没好处
打败的直接原因是装备差,北洋水师每分钟中、大孔径炮火力为8.3吨,日本为27吨,命中率中国为0.7,日本为2.4,幸亏是日本,要是赶上英法3的命中率,北洋水师在黄海就是全军覆没了,而不是重创了。
领导人是要负主要责任,瞎指挥,像刚才说的,光绪皇帝经常没事瞎指挥军队,造成前线军队混乱。
最后主要矛盾是翁同和李鸿章之间,以及李鸿章和张之洞之间

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并未再重建。但中日甲午战争,尽管出现了邓世昌、刘步赡、王国成等一大批效命祖国海疆、宁死不降的勇士,但却如何改变得了朝廷腐败、军纪懈怠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悲惨命运呢?
中日甲午战争是清政府政治腐败的必然结局。它昭示世人:落后就要挨打,腐败必将覆灭
北洋水师装备亚洲第一,世界第八,但有钱有先进武器不一定就能打赢战争,例如朝鲜战争,没钱装备处于劣势反而把美帝18国联军打到谈判桌前,就证明了这点。时至今日,中国已经30年没打过仗,和平了这么久国家也富了,但历史发人深省,从中国人似乎应该领悟到些什么。
甲午海战失败的原因很多,
天时,地利,人和都有.
但哪个海上强国的崛起是一帆风顺呢?
后来北洋水师有没重建也不重要,
关注现在的中国海军
才是关注中国的未来.
甲午战争失败主要是清军软弱一味求和,为什么一味求和?
一:当时清政府财政拮据,就是像打仗也拿不出钱来
二:有识之士都能看出来,一但与日本开战,随着征兵加税,中国国内矛盾必然加剧,对于当时坐在火山上的统治者来说,无法接受。
三:中国军队远逊于日本,打不赢
至于战士是否常年打仗,离甲午最近的中法战争是十年前的,当时淮军战斗力就很差了,十年的堕落,还能有的少战斗力。

为什么一个甲午海战,清政府就投降,没了海军可以打陆战啊?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利,也代表着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通过三十年努力搞起来的洋务运动,彻底宣告失败。在这一次战争中,清政府不仅失去了整个北洋水师舰队,更是在陆地战场接连溃败,以至于在不做过多抵抗的情况下,和日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回过头来在对比一下两次日军的侵略行为,一次是甲午中日战争,一次则是抗日战争时期。面对这两支截然不同的日军,为何抗日战争期间,全国人民奋勇作战,一同抵御侵略。反而,清朝却选择早早的求和,放弃与日军在陆地上一较高低?

李鸿章和左宗棠同为晚清四大名臣,在清朝末年拥有着较高的地位。然而,他们两人却代表着两个不同的派系,一个是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一直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口号和目标,希望通过海军的建设,来提升清朝的国力。

另一个则是以左宗棠为首的保守派,他们更希望发展陆军,然后向西部继续开拓领土。同为封疆大吏的两人,在当时依然是左宗棠的影响力高于李鸿章。于是,清政府的整体政策还是倾向于陆军,更是花费上亿白银进行西征,取得重大战果。

在左宗棠当朝期间,清朝的海军发展一度陷入停滞。相反,日本的海军实力在明治维新后,开始突飞猛进,尤其是日本海军多次购买国外的军舰,就是为了确保其太平洋沿岸的统治力。到了甲午中日战争前夕,日军的海上实力已经超过清朝了。

不过,在左宗棠去世后,清朝因为曾在中法马江海战中,福建水师在30分钟内被法军打得全军覆没,于是吸取教训,开始让李鸿章大力发展海军,北洋水师也是这个时候出来的。不过,因为为时已晚,在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北洋水师还是遭到了日军的无情摧残。

清军在甲午中日战争开打前,其实是在援兵朝鲜半岛,帮助朝鲜抵御日军的袭击。不过因为物资运输的船队被日军击沉,于是才有了这场战争的爆发。在北洋水师失利后,清军在朝鲜战场也接连受挫,被一路打回了辽东半岛。


清军在辽东半岛集结了2.8万人,准备抵挡超过3万的日本士兵,结果仅仅两天,清军再次全线崩溃,丹东被日军占领。随后,清朝又接到另一个噩耗,旅顺也在日军的炮火下,很快的被占领了。至此,渤海即将直接面对日军的侵袭。

在经历了海上和陆地战场的双重失败后,慈禧失去了作战的决心,于是派出李鸿章前往日本,希望能够签订条约,以保留实力。然而,如果战场真的转移到了陆地上,清朝会战败于日本吗?

本文标题: 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是否有重建海军的努力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6289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如果一个犹太人违反了最基本的教规,会有啥后果为什么明朝一位清官会因没有盘缠回家而被朱元璋处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