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 73 年的中国处于什么样的社会 同时期的欧洲是什么样的

发布时间: 2021-11-19 15:01:2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8

公元前73年欧洲国家处于什么社会时期,奴隶英雄这故事发生在什么时期和我们中国已是什么社会时期。国都什快快快啊!!!写作业要用当时...

公元前 73 年的中国处于什么样的社会 同时期的欧洲是什么样的

公元前73年欧洲国家处于什么社会时期,奴隶英雄这故事发生在什么时期和我们中国已是什么社会时期。国都什

快快快啊!!!写作业要用
当时欧洲也就是古罗马帝国了,处于奴隶社会。
奴隶英雄?是指斯巴达起义吗?从公元前73年开始,到公元前71年就被消灭了,由于起义军成分复杂,在关键时刻发生了两次分裂,结果近20万起义者被罗马军团歼灭了。
当时中国是西汉,国都是长安
奴隶英雄是说斯巴达克斯?基本属于罗马中期。
73年是汉宣帝本始元年,都长安。
那时候是古罗马帝国,处在奴隶社会。奴隶英雄是发生在公元前73年,那时候中国是西汉,国都
是长安

谁知道公元元年的时候,中国是什么朝代??那中国夏商周的时候,欧洲处于什么文明???

元纪年,也称公历纪年,或和基督纪年。它以相传的耶稣基督诞生年即公元元年作为历史算起,在中国这一年正好是西汉汉平帝元始元年。以这一年为界,在此以前的时间称公元前多少年,在此以后的时间和公元多少年,或直接称XX年(注意,不能写成公元后XX年)公元元年不是公元0年
因为公元元年是公元1年 年代尺和数轴不同 少了一年(原点为1)所以公元前公元后的年份后要减1年
中国西汉
欧洲处于古希腊城邦时代,马其顿的兴起就在西周时.
就是西汉
西汉汉平帝时期
公元元年是耶稣基督诞生年即公元元年作为历史算起,在中国这一年正好是西汉汉平帝元始元年。

中国夏商周的时候,欧洲处于古希腊城邦时代。
西汉时期

欧洲和中国历史同个时间所发生的历史的不同是什么?

中国一直保持了统一,而欧洲却四分五裂。

从公元前3世纪群雄纷争的战国时代结束之后,中国一直保持了帝国的制度,尽管其间也经历过蒙古族(元朝)和满族(清朝)等外族统治及不同的统治形式。而对于欧洲来说,在两千年的时间里一直是诸多国家的集合。

爱琴文明,商朝末年~西周初年
希腊文明,西周后期~春秋时期
希腊内战,马其顿的崛起,战国时期
罗马共和国,罗马崛起,战国后期~西汉前期
斯巴达克思起义,罗马共和国向帝国转型,西汉后期
罗马帝国,东汉~三国时期
罗马帝国崩溃,蛮族入侵~两晋南北朝
法兰克帝国,隋朝~唐朝早期
法兰克帝国分裂,北欧诺曼海盗入侵,唐朝后期~五代十国。
法国卡佩王朝,英国诺曼王朝,宋朝
英法百年战争,黑死病,圣女贞德,元朝~明朝早期
西班牙光复,新航路开辟,明朝中叶
法国宗教战争,波旁王朝建立,德国三十年战争,明朝后期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波旁王朝鼎盛,路易十三时代,路易十四时代,俄国彼得一世。清朝前期~康乾盛世。
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俄国女沙皇卡捷琳娜,清朝乾隆后期,嘉庆时期。
以后的都是近代史了。

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西方国家呈现什么样

题目: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西方国家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解答:
18世纪是中国由兴盛到败落的世纪,自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期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鼎盛时期,但也同时走向了封建社会的末世.
1.总体上:
在18世纪的最后几十年里,清王朝已经走上衰败的道路,并更加闭关锁国.在中国固步自封的同时,西方国家则以英国产业革命为标志开始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变革.工业上的空前发展,使英国有了更多的对外扩张要求.中国和西方国家君主间观念的巨大差异在此显现出来.乾隆皇帝固守朝贡体制,不能知己知彼,有理有节,对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视而不见,仍陶醉与“天朝上国”的虚幻迷梦中,恰恰是葬送了中国向前发展的机遇
2.经济上:
在那时,中国有很多方面是西方人学习模仿的.在鸦片战争之前,英国人已经养成了下午两三点喝茶的习惯.他们模仿中国人品茶的方式,花钱买了很多瓷器、茶和丝绸.但当时的中国人还没有完全的把政治和贸易联系在一起,只是有时的贡赐关系.无论日本还是俄国、英国,都需要向中国进贡.虽然历来轻商,但当时的中国已是世界贸易市场里最大的经济体,生产出大量消费品,如:丝绸、陶瓷、茶叶等,这些物产大量出口,中国常常处于出超地位.虽然这些出口的产品种类单一,但处于垄断地位.使得欧洲长期以来对中国有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产丰富、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的良好印象.
而18世纪下半叶的欧洲却正悄悄地进行着工业革命,蒸汽机和机械的发明,经整个欧洲带上了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道路.现代工厂制度首现在纺织工业,出现然后扩展到其他工业部门,股份公司得到发展,从商业资本主义到工业资本主义的过度基本完成.伴随工业革命的是欧洲农业革命,农业生产率大大提高.工业革命推动了运输革命,运输效率大大提高,既满足了工业革命的需要,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3.科技上:
中国在那时虽然在文化科技方面并不落后于欧洲,但是重视程度却远远不如欧洲,在18世纪中后期的中国,不仅自己的科技没有得到太大的发展,还固步自封,闭关锁国,不愿接受外来的科技影响.这样一来,差距自然形成了.当欧洲已坐上了蒸汽机车时,中国还在马车上摇摆颠簸.
2.马戛尔尼率团使华失败是否仅仅是中英间的“礼仪之争”?
答:“礼仪之争”只是一个表象.更深层次的是两国文化与经济上的不同.
1.礼仪之争:
外交礼仪之争,的确是使团到来后双方即发生争执的主要问题.
英使的执着态度,使乾隆皇帝十分不悦.在上谕中有“似此妄自骄矜,朕意甚为不悦,已令减其供给.所有格外赏赐,此间不复颁给.又说“朕与外夷入觐,如果诚心恭顺,必加以恩待,用示怀柔.若稍涉骄矜,则是伊无无福承受恩典,亦即减其接待之理,以示体制,此驾御外蕃之道宜然.”这的确是外交失败的直接因素.
但另一方面,我们应当肯定,乾隆拒绝马戈尔尼提出的“给地”、减税、多口通商的无理要求,维护了国家主权.但是另一方面,乾隆皇帝在其谕旨中所流露出的那种陶醉于天朝上国的自我满足,进而妄自尊大,处处以天朝体制为处理对外关系行为准则的态度,置于当时世界潮流来看,是多么的落伍而迂腐.
2.目的的差异:
马戛尔尼使团来访时,郭世勋和盛住上奏朝廷,说英国国王“因前年大皇帝八旬万寿,未及叩祝,今遣使臣马戈尔尼进贡,由天津赴京.”乾隆皇帝闻之大喜,降旨海疆各督抚,如遇到英国贡船进口,“即委员照料护送进京”.(《清高宗实录》)
但英国的本意是来华进行外交谈判,而大清则一如既往以为是外夷远道来贡,这种误解首先是英方借祝寿为名造成,而清朝皇帝则以为“该贡使航海远来,初次观光上国,非缅甸、安南等处频年入贡者可比”.所以,从一开始双方的认识就不在一个基点上.基于此,英国以西方当时惯行的外交先例一到中国就无异于触礁了.
法国学者阿兰•佩雷菲特在他的著作《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中,认为“两个傲慢者互相顶撞,双方都自以为是世界的中心,把对方推倒野蛮人的边缘”.又说:“中国拒绝对世界开放,而英国人则不管别人愿意与否,想让世界对所有的交流开放.”虽然,满清王朝对于英国明显带有殖民主义色彩的“开放”要求理应拒绝,但问题在于它拒绝的方式是僵化的固守朝贡体制.这注定这次中英外交交往必然以失败而告终.不仅仅是礼仪和文化的冲突,更是清朝政府对外政策的失误.清朝僵化的外交思想和模式与西方近代外交格格不入,孤立与世界潮流之外的海外政策,其闭关自守的性质在此暴露无遗.
(诲人不倦啊)

欧洲和中国的封建社会有何不同?

从1,封建社会确立的时间.2,基本经济单位.3,主要阶级.来考虑,简练一点,但不能太少.感谢了!

1、时间上

中国通常以春秋结束,战国开始的公元前475年作为中国踏入封建社会的起始年限。

欧洲的古罗马帝国灭亡标志欧洲奴隶社会结束,进入封建社会,时间是公元476年。比中国晚了900多年。

2、基本经济单位上

我国的封建社会经济上是以自然经济为主,而欧洲是庄园经济。

3、思想文化上

思想文化上我国多数朝代的正统思想是儒家思想,而欧洲则是以基督教为主。

4、主要阶级上

然后按照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的话,我国的君主专制是越来越加强,直到清朝时期设立军机处达到顶峰,而欧洲则是逐渐被各个公爵所瓜分,并且民间革命不断,比如英国的大宪章运动,法国的雾月政变和热月政变等。

在思想文化潮流上中国人所信奉的儒家纲常伦理不允许人们有私欲,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而欧洲则有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等。

扩展资料

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

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统治其他阶级的根本即为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阶级通过掌握土地这一生产资料,对使用土地的农民通过榨取地租、放高利贷等手段剥削其他阶级。

同时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式也不尽相同,有通过契约租赁、缴纳地租、雇用佃户等方式实现,但其本质依然是一种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不会改变封建社会作为一个阶级社会的本质。

“封建社会”是西方社会学家划分的一种社会形态,特指西欧的中世纪。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将“生产力”作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从而将封建社会看着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取代奴隶社会、孕育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阶段。

中国古籍有“封建”一词,意思是“封国土、建诸侯”。唐朝柳宗元写有《封建论》,将夏、商、周、汉四个朝代认定为“封建”。显然,“封建社会”中的“封建”二字,是借用的这个词。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古代的封建社会》一章中说,中国从脱离奴隶制度进到封建制度,“这个封建制度,自周秦以来一直延续了三千年左右”,“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根据中国大陆史学界的认定,从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以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封建制度结束的标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封建社会

(一)经济上;
1、土地制度:中国从商鞅变法后在整个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土地基本上可以自由买卖(实行均田制时期只有死后国家要重新分配的口分田不能买卖,但后期实际上也听任买卖)这叫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西欧土地属于封建国家所有,分封给各级领主使用,各级领主(最低一级是骑士)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不能买卖,这叫“封建领主土地制度”。
2、欧洲封建社会里(早期和中期)基本对立阶级是领主和农奴,农奴可以被买卖,更不自由;中国封建社会里基本对立阶级是地主和农民,农民不能被买卖,身份较自由。
3、封建社会早中期的欧洲,极端封闭的封建庄园遍布全欧洲;中国没有那么严重,即使在东汉魏晋时期,小农经济依然大量存在。
4、虽然中国和欧洲的封建社会都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但欧洲由于是庄园制,比中国更闭塞,知道15-16世纪商品经济才发展起来;而中国早从10世纪的宋朝开始,商品经济就有相当的发展了。
5、因此,中国封建社会里,城市较大较繁荣;欧洲封建社会早中期城市完全衰落,不复存在,直到15-16世纪才重新兴起。
(二)政治上;
1、中国从秦朝起一直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欧洲则迟至17-18世纪才逐渐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中国从秦朝起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大部分时间是统一的,欧洲则一直处于封建割据分裂状态,直到17世纪起才逐渐统一(意大利、德国一直到1870和1871年才统一)。
3、西欧天主教会在政治生活中起很大的作用,教皇权力好长时间凌驾于各国君主之上;中国没有任何势力能超过皇帝。
4、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君主权力还受到诸如三级会议(法国)国会(如英国)一定程度的限制;中国没有任何机构能对君权进行哪怕是一丁点儿的限制。
(三)思想文化上:
1、中国封建社会时期文化科学高度发达,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西欧封建社会早中期文化极其落后,早期许多国王也是文盲。
2、西欧垄断文化教育的是基督教会,识字者极少;中国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创办私学,汉武帝以后官学虽然渐居统治地位,但私学一直没有断绝过,而且即使官学,贫寒的农家子弟也可入学读书。
3、中国存在当时世界上最为公平的科举制度,贫家子弟也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西欧则好长时间实行的是世袭制度。
4、中国对外来宗教实行非常宽容的兼容并包政策,从来没发生过宗教战争之类事情;欧洲封建社会对非基督教实行十分严厉的排斥政策,不惜以残酷的火刑镇压。
以上是就彼此荦荦大端者进行比较。总之,整个封建社会时期,中国一直居于先进地位,直到15-16世纪以后才逐渐落后。今后咱们能不能赶上去和再次超过他们,那就要看咱们这一代以致于再下一代的努力了。
1,时间。中国通常以春秋结束,战国开始的公元前475年作为中国踏入封建社会的起始年限。
欧洲的古罗马帝国灭亡标志欧洲奴隶社会结束,进入封建社会,时间是公元476年。比中国晚了900多年。

2,基本经济单位。都是农民。

3,欧洲是以骑士、领主、城堡三位一体的封闭式地主阶级为主,称为中世纪的黑暗时代。君主只是傀儡,权力大部分集中在教会手里,而各领主、城堡之间互不统属,相对独立。
中国大部分时间则是君主制的统一国家,权力集中在皇帝手里。
欧洲的中世纪跟中国的封建时期差不多,只是欧洲是在教会的专制统治下,而中国是封建君主制的统治下。
这个所谓的"从战国开始至1840"为中国的"封建社会"其实是不正确的,马克思把"封建社会"强加给中国的.
其实"封建社会"是马克思历史观的产物,马克思所指的欧洲式的封建社会从未在中国出现过.
中国古代的最大特征是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本来就与"封建社会"是一对矛盾.
本文标题: 公元前 73 年的中国处于什么样的社会 同时期的欧洲是什么样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6260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1644年明朝必亡吗为什么计划经济会带来短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