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过继给司马师的是司马炎而不是司马攸能避免八王之乱吗

发布时间: 2021-11-07 05:03:3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1

为什么司马炎在位期间没有发生八王之乱魏末,司马氏家族控制了魏的大权,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掌权,后来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掌权,强迫当时...

假如过继给司马师的是司马炎而不是司马攸能避免八王之乱吗

为什么司马炎在位期间没有发生八王之乱

魏末,司马氏家族控制了魏的大权,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掌权,后来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掌权,强迫当时魏的皇帝封他做晋王,这就是为什么司马炎后来建立的帝国叫晋。 司马炎是篡位的,逼迫魏主禅让,(后来东晋王导给皇帝讲起这段历史的时候,皇帝羞愧的不得了,因为他家得天下得的丢人)司马炎上了之后,首先是统一了中原,征讨汉吴(人家刘备的蜀国自己叫汉,我们后人为了区别,才改成了蜀汉)统一之后呢,事情也就来了。而且其实就在统一当时中国的时候(面积不包括西北和西藏地区),就有坏人捣乱,查点害的杜预伐吴失败。。。
【司马炎】当皇帝之后,回想魏的灭亡时,总结出一个结论出来,那就是皇族手里没有实权,才被外人占了便宜,这家伙矫枉过正,大肆分封皇族,设了N个王,每个王手里都有兵,这就为后来的八王之乱埋下了祸根,其实换句话来说——南北朝的乱世,我个人认为,就是从八王之乱开始的。。。司马昭有几个儿子,当初传位给司马炎的时候,司马炎作弊,叫谋臣准备好很多答案,他爸爸一看,——恩~~不错,觉得这人聪明啊~~ 后来呢,司马炎传位的时候,就没想到自己的一个傻儿子也用这个办法骗他老爸,司马炎传位出现了重大失误,造成了“八王之乱”的祸根 。
【司马炎】统一中国的时候,手下有一个坏人作梗,差点坏了大事。这个坏人叫——贾充,贾充就是三国晚期指使成济杀曹髦的这个乱臣贼子。 司马炎本来是当不了皇帝的,司马昭把二儿子司马攸过继给了司马师,这个司马攸是个很强的人,当时很多人,包括司马昭本人也曾经想过把帝位传给这个司马攸,后来贾充作梗,他说司马炎聪明,后来司马炎当了皇帝,贾充自然成了风云人物。又是这个贾充,把自己的丑女儿嫁给了司马炎的儿子司马衷,司马衷就是惠帝,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白痴皇帝,就是这个白痴听说很多人没饭吃饿死了,他说的“没饭吃怎么不吃肉糜啊?” 在司马衷做皇帝之前,贾充还是害怕司马攸对太子(当时的太子就是司马衷,司马攸是齐王)有威胁,就给司马炎说,齐王太强了,怕到时候太子没有威信啊,于是把齐王赶出京城,后来这个齐王呕血死了 。
前面我说了,【司马衷】是在贾充的协助下靠作弊的手段骗取了司马炎的信任。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司马衷的儿子司马橘很聪明,有一次皇宫失火,司马炎登楼看火,这个5岁的小孙子司马橘拉着他爷爷的衣服说“晚上失火,应该警惕,爷爷别站在火照的见的地方”。当时的司马炎一看这个孙子这么有见识,很高兴。其实他也想了,传位给司马衷,不就等于这个小孙子也能做皇帝了吗? 可是,这个司马炎同志又犯了错误了,司马橘不是司马衷的正房贾充的丑女贾后亲生的,司马橘是一个才人生的。 贾充的女儿奇丑无比,书上说的她的相貌啊,简直是令人作呕。司马衷即位后,就是晋惠帝,当时贾充早死了,轮到一个姓杨的人专权,这个人好象是叫杨俊(有出入莫怪,记不清楚了),杨俊这个人专权,但是又怕别人整治他,他害怕一个人,这个人叫司马亮,是司马懿的儿子(辈分高的很哦)司马亮是当时的汝南王也是司马炎托孤的大臣,本来他俩是一起辅政的,后来杨俊把司马亮赶回许昌了。 后来贾太后,就是贾充的女儿,名字叫贾南风,政变了,砍了杨俊,自己把持朝政了。因为司马橘不是贾南风亲生的,当时司马橘是司马衷的太子,贾南风就把太子给废了。废了太子之后呢,赵王司马伦(司马懿最小的一个儿子)的一个谋士很有点想法,他劝赵王司马伦先整死太子,再整死贾南风,这样,天下就是司马伦的了,——恩,想的不错,于是,赵王司马伦和手下先是配合贾南风整死了太子司马橘,然后再废了贾南风,然后自己把持朝政了。 但是,又出麻烦了,当时朝廷有想法想立司马衷(白痴皇帝)的弟弟司马允为皇太弟,赵王司马伦夺权之后,怕他侄子夺权,就把司马允杀了,没过几年,自己终于忍不住了,即位做了皇帝—— 他这一做皇帝,齐王同(里面是八口,不是一口;拼音里怎没这个字啊?晕死)和成都王司马颖造反讨伐赵王司马伦后来河间王也加入,逼的赵王司马伦自杀了。后来长沙王又杀了齐王,再后来,长沙王又讨伐**王,成都王又出来凑热闹,这个成都王就是前面说的司马颖,后来东海王司马越又把前面闹事的几个王分别处理掉,最后毒死了白痴皇帝,自己终于最后胜出!!!
概括的说:
1、贾后勾结楚王司马玮政变,干掉杨骏(皇太后一支的外戚)一党;
2、司马玮在贾后支持下杀汝南王司马亮一党;
3、贾后杀司马玮;
4、贾后先废后杀太子司马遹(yu4);
5、赵王司马伦杀贾后一党;
6、内战一:齐王司马冏(jiong3),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yong2)三王联军反司马伦,常山王司马乂(yi),新野王司马歆也参与其中,不过属于配角,三王联军胜,杀司马伦;
7、三王瓜分大司马,大将军,太尉三职,鼎足而立,但貌合神离,不久司马颖出京,司马冏主政;
8、内战二:司马颙传檄天下,共讨司马冏,司马颙相应,同时司马乂在洛阳城内应,司马冏败死;
9、此后司马乂辅政,但实际上司马颖在邺城遥控,而司马颙被排挤,心生不满,于是战火又起;
10、内战三:司马颙司马颖联合讨司马乂,洛阳政变,东海王司马越拘杀司马乂;
11、司马颖主政,但他不入洛阳,仍居邺城,内战再起;
12、内战四:司马越挟持惠帝讨司马颖,大败,逃回东海国,惠帝落入司马颖手中,司马越亲弟东赢公司马腾等人南下破邺城,纵兵残杀,司马颖带惠帝逃至洛阳;
13、此时洛阳为司马颙势力控制,司马颖虽是皇太弟,但成为傀儡,不久司马颙废司马颖,立司马炽为皇太弟,但司马越势力仍存,内战再起;
14、内战五:司马越联合东平王司马楙(mao4),范阳王司马虓(虓)等共讨司马颙,并驱乌桓、鲜卑骑兵为援,军势极盛,司马颙败,与司马颖一起被杀,至此,司马越入主洛阳,八王之乱结束。
15总结:八王之乱历时了16年,期间历经5次大内战及多次政变,所谓八王是指: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冏、成都王颖、河间王颙、常山王乂、东海王越八个主角,其它配角的王不可胜数。
司马炎作为开国皇帝,其自身能力水平比较高,而他分封的王对他是恭敬服从的。后来他传位于自己的傻儿子,没有什么政治能力和驾驭朝臣的能力,王后弄权,八王作乱,导致国家内部的纷争,加之北方少数民族趁机崛起,危及政权!
人品问题

素质问题
因为晋武帝司马炎本人有统治才干,威望也比较高,所以能把至高无上的权力牢牢握在自己的手中,保持住政局的稳定。

西晋建国初期,公元265年,晋武帝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封二十七个同姓王,以郡建国。之后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诸王可自行选用国中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的租税。277年(泰始元年),又制定了王国置军的制度,将封国分为大、次、小三等,不同级别可置不同数目的军,但各王无地方行政权。后来又让诸王出任地方都督,诸王多少有了行政权力,又有了数量可观的军队,如此一来,多位王掌握了封国的军政大权。晋武帝完成了分封宗室诸王的政治计划,自以为得计,认为司马氏的统治由此稳固。其实反而种下了祸根。

司马师为什么不传位给养子?记得养子还是司马炎的弟弟还是哥哥

司马师的养子名叫司马攸,本为司马昭的第二个儿子,早年便过继给司马师为养子。
司马攸生于248年,255年司马师去世时,司马攸年仅八岁。

当时正是司马氏取代曹魏事业的上升阶段,需要一位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人来继承并发扬。
八岁的司马攸显然无法肩负起这个家族和历史的使命。
司马师的儿子是司马攸,是司马师弟弟司马昭的嫡次子,因为司马师没有儿子所以过继过来。至于传位给谁是没办法,司马师死的时候魏国贵族还有很大的实力,再加上朝中大臣并不怎么支持司马师,要知道就是司马炎篡位的时候还有大臣为魏国自杀,就连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都以魏臣自居,这种政治环境下司马师哪里敢将位置传给一个小孩?所以为了保证司马家的安危传位给成年的弟弟才是正道。

为什么司马昭死后,继承司马家族事业的不是司马攸而是司马炎?

司马懿被称为晋朝的奠基者,这是很正确的历史定位。

在司马懿死后,把权力、爵位传给了其长子司马师。但由于司马师没有儿子,在司马师病逝后,把权力交给了其弟司马昭。之后,司马昭把其子司马攸过继给司马师为继子,继承司马师的香火。

据《晋书·武帝纪》记载,司马昭特别宠爱司马攸,认为自己是代替他担任相国职位的,并且说,自己去世后,要把晋王的王位还给司马攸。而且常常说:“这是景王(司马昭被封晋王后,追尊司马师为景王)的天下,我怎能去分享呢?”

但讨论继承人的时候,司马昭便有意立司马攸为继承人。但大臣何曾等人坚决反对,说:“中抚军聪明神武,有超世之才。发委地,手过膝,此非人臣之相也。”这就是说司马炎不是一般的相貌,那是帝王之相啊,命中注定要做帝王。由于大臣们的坚持,司马炎就被立为了太子。

对于司马昭来说,司马炎、司马攸都是他亲生的儿子,而且特别宠爱司马攸,立谁都可能出于司马昭的本意,并非是绝对的做作,天下父母爱小儿嘛。

就像曹操要立曹丕、曹植为储一样,都是亲生的儿子,将来享受的待遇都一样。司马师没有儿子,即便司马攸做了帝王,也少不了司马昭的一个帝王封号。

但对大臣们来说,就不一样了。司马炎、司马攸都是继承人可能的人选,自然会排班站队。最终谁能上位是不一样的,最大的问题是权力的分配。

司马炎能够上位,就足以说明在大臣中的认可度更高,也就更具备势力。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昭也不敢率性而为。

同样的情况也出在袁绍家。袁绍宠爱小儿子袁尚,就把长子袁谭过继给袁绍的兄长袁基,以便将来让袁尚作为继承人。从古时的礼法而言,过继出去的儿子是没有继承权的。一般而言,不会把长子过继出去的,袁绍违背了这个规则,招致祸乱也是情理中的事。

司马昭在这一点上,就比袁绍高明一些。

司马昭接受了司马师的相位,但晋公、晋王的爵位是魏帝曹奂封给司马昭的。虽然说,没有司马懿、司马师打下的基业,司马昭不可能得到这样的封爵。但情感不能代替礼法,爵位的继承更是权力的再分配,从来如此。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不可能不清楚这个道理,如果他真的偏爱司马攸,那就应该把司马炎过继给司马师。如此一来,就像袁绍那样,把司马攸作为继承人。

但袁绍家的情况,也很可能在司马氏家里出现,司马昭死后,司马炎先跟司马攸干起来。司马昭立司马炎为嗣,暂时解决了权力的争斗,但并没有根本消除隐患。

司马昭死后,司马炎自然继位。之后,接受魏帝禅让称帝,建立晋朝,立司马衷为太子,贾南风为太子妃。司马炎认为太子司马衷昏庸无能,不宜作储君,大臣和峤等人也这么认为。

在司马炎立嗣的问题上,司马骏、卫瓘、和峤等认为晋武帝之弟齐王司马攸仁孝慧敏,主张废衷立攸。但遭到杨皇后和贾充、荀勖等人的强烈反对。

杨皇后是太子之母,贾充是太子的老丈人,自然不会允许把太子废掉,把帝位让给人家。最终晋武帝也不能舍子立弟,于是遣返司马攸回到封国,齐王司马攸忧病而死。

看来,司马攸也不适合做帝王,这点挫折都承受不了如何做帝王?看看他爷爷司马懿是如何韬光养晦的,忍耐了几十年,最终把曹操、曹丕、曹叡祖孙三代全部靠死了,才等来了出头之日。

再看一下司马氏后期的八王之乱,只要司马攸多活几年,机会就来了。沉不住气,就说明不适合这个工作,不能仅仅用没有那个命来解释。一切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只靠天上掉馅饼是不可以的。

由此看来,司马昭死后,由司马炎继承司马家族的事业,既符合礼法,也符合政治需要。而且司马攸更不适合做继承人,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不能韬光养晦,不能不屈不挠,是走不到最后的。

就司马攸的性格,是无论如何不能继承帝位的。否则,司马炎死后,杨氏外戚及贾南风宗族,会把司马攸整得更惨。了解贾南风手段的友友,就会替司马攸出一身冷汗,这里就不多说了。

西晋的八王之乱中的八个王都是什么关系?都和晋武帝司马炎有何血缘关系?

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都是司马懿家族的成员。他们都和晋武帝司马炎都是司马懿的后代。

西晋初年,晋武帝司马炎分封了二十七位同姓王,以郡为国。之后诸王的权力被不断扩大,甚至可以自行选拔和任用国中的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的租税。

诸王都在朝廷担任要职,既有行政权力又有数量可观的军队。这些手握重权的藩王,就为了破坏西晋统一的导火线。

武帝在时,在他的督导和控制之下,政局尚能安稳。公元290年,武帝去世,晋惠帝继位,惠帝痴呆,不能理政。

后来因为外戚集团与贾皇后而发生八王之乱,八王之间互相攻伐,断送了西晋的大好江山。

扩展资料:

这次长达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乱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太康年间,社会曾出现了“太康之治”的繁荣景象,八王之乱又使人民饱经战乱苦难。

诸侯王相互攻杀,所到之处,大肆抢夺,破坏水利,百姓流离失所,伤亡的军民达三十万。这次战乱,更直接削弱了西晋王朝的统治,使其政权渐趋崩溃。

诸王在争权夺利中,还利用少数民族势力作为外援,如司马颖引匈奴族刘渊之兵参加混战。司马氏骨肉相残,少数民族首领乘机入塞,永嘉之乱接踵而至,西晋很快就灭亡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西晋



晋武帝司马炎认为,曹魏之所以灭亡,是因为没有赋予皇族子弟权力,从而使皇室孤立。所以,他即位以后,共封了27个同姓王。

这27个王国,都拥有自己的军队,配备文武官员。晋武帝以为,血浓于水,打断骨头连着筋,这么多的同宗子弟,在国家有难的时刻,一定会支持皇室,江山就可以永固了。

他哪里知道,这反而种下了祸根。
他死后,历史没有按照他设计好的“活动桌面”来排列,而是乱了套、“黑了屏”。

首先,他选择的接班人晋惠帝司马衷,是个大傻瓜、闷葫芦。国家在他的手里运行了几年,已经是遍地饥馑了。

有一次,他听宫里的人议论:老百姓真可怜,都快饿死了,连一点点粮食都吃不上了……他听后很纳闷,赶紧走过去关切地问:那为什么不吃点肉粥呢?赶紧让百姓吃肉粥吧,吃了,就饿不死了!你听他这话,岂不是要气死一头牛。

还有一次,他到了郊外,听到蛤蟆呱呱乱叫,就问大臣:这些蛤蟆是在为公叫,还是为私叫?这句话,直叫后世人笑了一千多年。
皇帝既然这么傻,他手下的人就要显示自己的智慧了,于是,各种政治势力粉墨登场,目光都盯着皇位,彼此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权力争夺战。

先是外戚杨家与贾家斗得死去活来,紧接着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乱”,轰轰烈烈地拉开了帷幕。
八王: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
首先来看一下汝南王司马亮,他是晋宣帝司马懿的第四个儿子,后被楚王司马玮杀了。这是侄孙杀了叔祖父。

再看楚王司马玮,他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儿子,被晋惠帝的老婆也就是贾南风所杀。这是嫂子杀叔叔。

还有赵王司马伦,他是晋宣帝司马懿的第九个儿子,被他的哥哥梁王司马肜上表惠帝,被赐死。你看这些兄弟们,真不够哥们儿!

下面简述之:齐王,被长沙王所杀;长沙王,被河间王所杀;河间王,被其部将梁臣所杀;成都王,被范阳长史刘舆所杀……

他们这些人,没有一个不是争权夺利的,也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几乎每一个被杀者,死前都曾经杀过别人,当然后来又被别人所杀。
晋惠帝司马衷死后,司马越扶持司马炽继位,是为晋怀帝。晋怀帝改年号为永嘉元年�公元307年�。至此,西晋众多诸侯中势力最强大的“八王”,在自相残杀中几近死光。这场历史上罕见的皇室自残事件,从公元291年开始,到公元307年结束,前后持续了16年
始于晋惠帝永平元年(291年)贾南风灭杨氏,终于永熙元年(306年)司马越毒死司马衷,“八王之乱”一共经历了一十六年,所谓的“八王”及其间的关系可简单表示如下:

汝南王亮(司马炎之叔)←楚王玮(司马炎之子) ←贾南风←赵王伦(司马炎之叔)←齐王冏(司马炎之侄,即过继给司马师为子的司马攸之子) ←长沙王乂(司马炎之子)←成都王颖(司马炎之子)、河间王颙(司马炎叔祖司马孚之子,即司马炎堂叔)←东海王越(司马炎叔祖司马馗之孙,即司马炎堂弟)

在前期的权力倾轧中,基本上是以宫廷政变的方式进行的,而司马伦篡夺王位后,便是兵戎相见了。
首先是齐王司马冏联合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等兴兵讨伐司马伦,攻入洛阳,杀死司马伦,晋惠帝司马衷复位,司马冏与在邺城的司马颖专权。接下来司马颙又联合司马颖及长沙王司马乂攻杀司马冏。不久,司马颖与司马颙再次联手攻杀司马乂,由司马颖在邺城专断朝政。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东海王司马越随即又为司马颖所败,连晋惠帝司马衷也被司马颖夺到了邺。然而好景不长,在败于幽州刺史王浚与并州刺史司马腾后,司马颖挟持晋惠帝逃到长安寄司马颙之篱下,失去了所有权力。而不甘失败的东海王司马越东山再起,攻入长安,司马颙与司马颖先后被杀,晋惠帝又重新回到洛阳,不久即为司马越所毒杀,八王之乱也终于尘埃落地。
太熙元年(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病故,由次子惠帝司马衷继位。惠帝本是愚痴之人,并不能治理国家,以至于朝中大权尽落于皇后贾氏之手。司马氏诸王不满于朝中贾氏专权,纷纷想杀贾氏而独掌大权,于是便发生了晋朝历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乱”。其中八王全部是晋皇室宗亲。他们分别是:汝南王亮、楚王玮、齐王冏、赵王伦、成都王颖、长沙王乂、河间王顒、东海王越。公元二九九年,赵王伦杀贾后及其党羽,独揽大权。其后,又于永宁元年(公元301年)废惠帝自立为帝。是为“八王之乱”之始。 此后,齐王冏、赵王伦、长沙王乂、河间王顒、成都王颖之间为了夺取政权不断发生战事。直至公元三零六年,东海王越毒死惠帝,拥立武帝司马炎第二十五子怀帝司马炽继位,历时五年的“八王之乱”方为结束。此次发生在晋朝后期的“八王之乱”使晋朝原本就衰弱的统治进一步恶化,至西晋末年,不仅国内人民纷纷起义反抗暴政,而且域外的匈奴、鲜卑诸族也对西晋的统治虎视眈眈。
只读三国演义的应该大概知道司马懿有二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吧,然后司马师早死没儿子,司马昭的二个儿子是司马炎和司马攸,把小儿子司马攸过继到了大哥名下。后来司马炎代曹魏建立西晋,大抵是这么个认识吧。所以估计搞不清楚,后来的八王都是司马炎的谁谁。
首先,以当时的西晋第二个皇帝司马衷,也就是司马炎的白痴儿子晋惠帝为标志旗,理清楚这八王直接的关系。
八王之乱的八王分别是;
汝南王司马亮,赵王司马伦。
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
楚王司马玮,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以及齐王司马冏。
其中司马亮和司马伦都是司马懿的儿子,当年曹爽让司马懿靠边站的时候,司马懿也没闲着,一连又生了好几个儿子,司马亮司马伦就是那个时候出生的,他们都是司马衷的叔公,这二人是八王里辈分最高的。
司马颙是司马孚的孙子,司马越是司马馗的孙子,而司马孚和司马馗都是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八达里的老三老四,所以他俩的孙子就是司马衷的堂叔。
然后,司马玮,司马乂,司马颖则都是司马衷的亲弟弟,他们的父亲都是司马炎。
最后一个司马冏,则是司马炎的弟弟司马攸的儿子,也就是司马师的孙子,司马衷同辈的堂兄弟。
这几个王的血缘关系大抵就是这样。

司马懿为什么将大权交给司马师而不是司马昭?

总的来说,有两个大原因,第一,司马师是哥哥,司马昭是弟弟,古代主要是嫡长子继承制,而两个都是嫡子,所以是哥哥司马师继承,第二,司马师的能力要强于司马昭,所以继承司马懿大权必然是司马师而不是司马昭。

那为什么司马师死前,大权要交给司马昭呢?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司马师的第一任妻子夏侯徽给司马师生了五个女儿,没有儿子,而司马师的第二任吴氏,第三任羊徽瑜都没有为司马师生下一儿半女。

所以司马师只能传给司马昭,不过司马昭将次子司马攸(长子是司马炎)过继给了司马师,不过司马师死的时候,司马攸才八岁,所以是不可能继承的,而是由司马昭来继承。

司马昭死的时候,一度在司马炎与司马攸这两个人选上面犹豫,因为他知道他的位子是从哥哥司马师那边继承过来的,所以有过传给司马师那一支的想法(虽然司马攸也是他的亲儿子)。

不过,司马昭还是有私心的,最终还是传位传给了司马炎。而司马炎在死的时候,也面临这个问题,是传给自己的弟弟,还是传给自己的儿子司马衷,同样也是由于私心,最终还是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司马衷,也就是后来的晋惠帝。

司马懿生于公元179年,死于公元251年,而司马师生于公元208年,司马昭生于公元211年,也就是说司马师大司马昭三岁,司马懿死的时候,司马师是44岁,司马昭是41岁。

司马师,根据《晋书》的记载,年轻的时候就沉着冷静,有雄才大略,与夏侯玄、何晏等人齐名。司马师的妻子是夏侯徽,出自夏侯家,司马师在公元234年的时候,将其毒杀。

司马师担任中护军,推举人才都是根据才能,而不是根据私人关系的。公元249年的高平陵之变,司马师亲自率军驻守最重要的司马门,这样就控制了整个宫中,司马懿将计划告诉两兄弟的时候,司马昭一夜睡不着,而司马师却能安然入睡。

本文标题: 假如过继给司马师的是司马炎而不是司马攸能避免八王之乱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6184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古罗马没有在君士坦丁堡建斗兽场历史上的迪特马尔申农民共和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