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爆发前,谁是欧洲第二陆军

发布时间: 2021-11-05 17:07:4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9

一战爆发前,哪些原因让欧洲陷入战争狂二之中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思想所引发的军国主义竞争,民族主义为此推波助澜,而外交家们热衷权谋,...

一战爆发前,谁是欧洲第二陆军

一战爆发前,哪些原因让欧洲陷入战争狂二之中

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思想所引发的军国主义竞争,民族主义为此推波助澜,而外交家们热衷权谋,以协助帝国追求霸权而不是追求和平为目标,反倒为各国之间的争端火上浇油。确如马丁·沃尔夫所说,战争来自精英们的无知和偏见,导致错误的思想和邪恶的价值观大行其道,人们竟然真心相信,“帝国是伟大和有利可图的,战争是光荣的和可控的”。

1、德国统一打破列强均势,德国则既追求霸权又要拥有绝对安全,反而使得其他欧洲国家普遍感到不安全,从而形成近乎自然的反德同盟

德国的对外政策的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四处挑衅,漫无目标,从未说清楚到底想要什么,完全没有长期战略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实际规划。德国因为支持奥地利侵犯俄国的势力范围而轻率地与俄国结仇。它长期是法国的眼中钉,却在摩洛哥问题上向法国挑衅,把自己绑在其他国家的战车上。

2、外交失败:英德矛盾与相互冲突的联盟体系

一战之前欧洲外交的最大成就(负面性质的)就是建立了确保毁灭的政治机制,体现为相互冲突的联盟体系,最后互相绑架,无可避免地走向战争

威廉二世即位后的一个重大举动就是拒绝续签《德俄再保险(放心保)条约》,从而摧毁了俾斯麦一直致力维持的德俄亲善关系,破坏了俾斯麦的蛛网式外交网络的枢纽。它又对英国提出种种不切实际的要求,错过数次和英国结盟的机会。

英德矛盾,也就是安倍津津乐道的引发一战的主要矛盾,战前确实是欧洲国际关系的主线之一,最终演变为两大阵营的对立。

为了对抗法俄的接近,威廉二世最初的想法是和英国结盟,但因为自己和参谋团队的好高骛远,失去了种种机会。大英帝国几百年来对欧陆奉行“光荣孤立”政策以维护欧洲各国力量的平衡,同时不正式参加任何无限制的军事同盟,但德国不接受这种非正式的形式,屡屡要求英国缔结正式条约,屡屡被拒绝。1901年英德最后一次结盟之议破裂,从此分道扬镳。

英德两国无法结盟的更重要原因是两国在全球范围的竞争和海军竞赛。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有着全球霸权,而威廉二世提出“世界政策”,要将德国建成主导世界的大国,积极推行殖民政策,难免让英国生疑,并且实际上已经与英国展开了争夺,如要求共同瓜分太平洋岛屿和德国势力渗入土耳其。其时,德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具备竞争的基础,而两个国家都坚定认为,欲达目的,只有构筑军事实力一途,于是展开了紧锣密鼓的军备竞赛。从1872到1912年一战前夜,德国的军事开支增加了335%,而英国在确定德国为主要对手后,就紧密盯着后者的军事建设。

英德在这方面的矛盾主要来自德国的大海军战略,这一战略直接威胁到英国在海上的传统霸权,是以英国外交官称“德国在海上的领先地位同大不列颠帝国的生存是不相容的”,只能加快和德国的竞赛,提出“二对一”的“双强标准”。如1908年德国决定每年建造4艘当时最先进的无畏舰,英国就决定每年建造8艘,彼此毫不相让,最终各自成为两大军事集团的龙头大哥。

这两大军事集团是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德奥意三国同盟为俾斯麦所建立,本来是一个防御性的安排,旨在保护德国免受法国的攻击、奥匈帝国免受俄国的攻击,和意大利免受法国的攻击。无论是宗旨还是条文,它都不含侵略攻击他国的内容。但在相对方看来,这就是说的比唱的还好听了。比如法俄怎么看都觉得三国同盟是一个孤立法俄、企图控制欧洲的集团。1894年法俄缔结同盟,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对抗三国同盟。1904年英法缔结协定,意在共同对抗德国。1907年英俄缔约,也是为了对付德国。英俄协定,标志着三国协约的建立,和欧洲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的形成。

这种军事同盟的一大特点就是互相绑架,一旦有事便骑虎难下。同盟国有了举动或者争端,不管是不是正义,不管是否与本国有切身利益关系,都要挺身而出,甚至进行军事动员和出兵作战。可悲的是,这种由训练有素的外交官使出浑身解数搞出的外交安排,成为导致战争的重要因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普遍来说,外交活动的宗旨不是为了维护和平,而是为了本国的最大利益,甚至是为了以邻为壑和规划战争。事实证明,这种错误理念主导下的外交,注定造就灾难。

3、军事系统的好战和自行其是

在军事方面,一战前列强的军事系统普遍展现出轻狂好战的特点,并且军方会瞒着政府甚至是君主,在军事战略规划和行动方面自行其是,乃至于不计后果。

由于军事科技和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在一战的那个时代,战争行为已经不是谁先开第一枪,而是谁先进行军事动员。一旦动员令下达,人员和物资钟摆一样运行起来,就不能中止,否则流动停滞,将使国防处于混乱的、无保护的状态。因此,一旦动员起来,就是不可逆转的,政治领袖无法下命令停止。这种新机制,加上军方虽好战却准备不足的蠢行,最终酿成大灾难。

4、民族主义狂热推波助澜

意味深长的是,虽然很多人将德国的侵略扩张下意识地归罪于上层容克贵族,但实际上煽动民族主义最欢实的却是德国新兴的工商阶层及专业人员阶层

两种民族主义共同推动政治领袖和军方走向战争。一是小国的民族主义,尤其是巴尔干地区被统治的少数民族的极端民族主义,是引发战争的直接原因。哈布斯堡帝国据统治地位的奥地利人和匈牙利人日益面对境内少数民族的反抗,尤其是巴尔干地区的塞尔维亚人、罗马尼亚人、捷克人、斯洛伐尼亚人等,后者组成各种地下团体,有时候采取恐怖主义手段。例如,引发一战的“萨拉热窝事件”,就是塞尔维亚黑手党以恐怖手段刺杀奥国皇储。

二战时期 欧洲国家 海陆空军 在欧洲排行

这个要考虑的因素很多,而且基本上每年都不一样。
虽然美国不属于欧洲国家,不过毕竟他也没少参与欧洲战场和大西洋战场的战争,我觉得也把他加进来还是可以的。
先说说简单的,海军的话,公认最强的是美国,其次是英国。至于德国和苏联,两者都不怎么注重海军发展,也都没有航母,视乎也没发现苏联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大舰。至于发展历史,德国比苏联强很多。(什么,你问意大利呢?抛开装备性能和数量什么的不考虑,单就战斗力来说,意大利什么的弱爆了)所以,除了被占领国和三流国家,最次的应该是苏联海军(海军陆战队就不考虑了)。
再说说陆军,这个分歧就比较大了,如果再加上美国,视乎就更乱了,像咱之前说的,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
(一)、要说综合国力的话(包括资源,国土,人口,科技,底蕴等各方面),最强的是美国,其次是苏联、英国、意大利、法国,最后是德国和其他二三流国家。这里简单解释一下:
(1)在以上我说的这些因素中,美国算是沿袭英国的传统,在美洲舒舒服服的发展了300年,幅员辽阔,经济、政治制度优越,人口达到1.45亿,可以说是国力鼎盛(当然,30年代还是爆发了经济危机)。
(2)俄国的发展是从15世纪,蒙古势力衰退开始的,在占领西伯利亚,向远东发展之后,俄国的国土面积和自然资源就是世界之最,自1940年8越立陶宛等东欧国家加入苏联之后,面积达到2240.2万平方公里。人口为1.6亿(世界第二)。所以,综合国力的头两名,这两位是实至名归。
(3)之后是英国,作为老牌的欧洲强国,引领资本主义改革和工业革命,在17、18世纪击败所有的竞争对手成为第一大殖民国家,其殖民地遍布全球,号称日不落帝国。一战时又是协约国的主要成员,其优势一直延续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很长一段时间。
(4)然后是法国和意大利,这两个国家也都是历史悠久的欧洲列强,在二战之前,法国一直是公认的欧洲第一陆军。而且两国都是一战战胜国,国力都有一定增强。
(5)垫底的德国,成长环境很差,命运多桀,虽然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德国并没有沦落到成为二流国家的命运,不过历史上视乎一直不算耀眼,在历史上一直饱受两线作战的困扰,这应该算是德国最大的先天不足吧。至公元9世纪法兰克帝国分裂之后,就一直处于分裂状态。直到18世纪,普鲁士才真正跻身欧洲列强之列,二战时期德国的先进技术和工业基础,主要得益于普鲁士时期的发展。而继承条顿精神的普鲁士成立200多年后,最后还是于1918年被协约国和德国人民终结,不但国力大损,而且背负上了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战争条款的包袱(据说到今天,一战时的赔款还没赔付完)。至二战开始前,德国的人口为6600万。
以上是除军事以外的综合国力,和历史积淀。而这其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持久力和技术创新力上,战争后期盟军的胜利很大程度上依靠了其外挂一般的自然和人力资源,以及相应的技术研发、工业能力。
(二)、然后是历史原因,为什么德国在战争初期横扫欧洲,无人争锋?
(1)从咱了解的这点知识和资料来分析,作为一战的战败国,德国不但被割地、赔款,还被严重限制了军事力量(包括国防军人数在10万以内,取消义务征兵制,不允许拥有包括空军,坦克,化学武器在内的大部分先进武器),其目的是阻止德国翻身,使之沦为二流国家。再加上30年代席卷世界的经济大萧条,使当时德国的民众心理陷入最低谷。所以德国人民对不平等条约的憎恶和对政府的失望,加上纳粹对着民众情绪的刻意迎合,使得德国人民的民族凝聚力空前高涨。所以,一战之后至二战爆发之前的这段时间,德国人民同仇敌忾,发展军事力量的进程自然水到渠成,高歌猛进(当然,德国暗中发展军事力量在纳粹执政之前就开始了,所以在二战爆发的时候,只有德国的经济和生产真正向“全面战争化”基本转型完毕,其他国家都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来适应战争)。
(2)相比较德国,包括苏联在内的欧洲的其他国家(还有美国),在经济大萧条和反战情绪的多重影响下,国防业发展缓慢,甚至刻意回避,这颇有点讳疾忌医的意思(典型代表是英法的“绥靖政策”,而美国民众也普遍不想卷入战争)。这其中最差的要属苏联,在近现代的发展中尤其缓慢,工业基础在苏联建国之后才有了长足发展。但是军事基础仍然不佳,不但缺少军事重工业,甚至从法俄战争时期出现的几人合用一支枪的招牌情节,在苏德战争爆发初期仍然随处可见。而苏共内部在战争前又刚刚经历大肃清事件,军队内部,尤其是基层军官大量被肃清,严重缺员。
以上的因素在战争中对军队战斗力和战斗热情有很大影响,这也是意大利军队战斗力羸弱的重要原因(全意大利唯一想打仗的只有墨索里尼一人而已)。从这方面来讲,战争初期,最好的是德国,其次……恩,意义不大。
(三)、从国防技术和军事思想来分析:虽然之前在非军事因素上花费了颇多篇幅,但是最具决定性的还是国防实力。毕竟,如果以当时民国的水平,按照德国的情况发展个80年,军事力量也不见得超过德美苏。
而这个因素的复杂程度又是最繁杂的,
(1)纵观整个二战进程,德国的国防科技和军事思想可谓是硕果累累,耀眼夺目。举几个有代表性的例子,包括:世界上最早的通用机枪,最早的突击步枪,最早的反坦克炮,最早用于实战的伞兵,最早的弹道导弹和(差点)最早的原子弹。还有被很多军事迷津津乐道却被很多业余爱好者忽略的战术理论,包括弹性防御、装甲集群突破战术等,最有代表性的自然是“闪电战”。而在二战爆发初期之前,欧洲其他国家的装甲兵还分散在各个步兵师中,它们的主要作用是支援步兵作战。德国经过西班牙内战和对波兰战役的洗礼,不断提高战斗经验和改进武器装备,战术思想不断提纯,使得实力对比进一步悬殊。从战争中后期开始,各国经过战争的洗礼,才逐渐领悟和适应新的陆军战术思想,有了与德国一较高下的实力。所以,战争初期的最强陆军,德国实至名归。到了中后期,综合国力的影响愈大,参战各国的军事实力此消彼长之下,显得难分伯仲。到1942年和1943年期间,三大战役基本把汉斯的家底耗光,而伊万们从战争动员,到经济、生产都转型完毕,再加上有经验的作战部队。苏联最终取代德国,成为欧洲陆军最强。
(2)下面再说说西线的两个国家,美国和英国,在战争初期英国不断被压制,其军队战斗力和军工基础相较德国都有明显差距,武器装备甚至军事行动上很大程度依赖美国的支援。在北非几十万盟军又被非洲军团的几万人追着打,就算之后反攻利比亚、意大利和霸王行动,很大程度上也是依赖美国,虽然有蒙哥马利为大英帝国挽回了点面子(不过也别忘了市场花园),不过总体来说英国还是扮演着一个尴尬的角色。所以个人感觉整个战争阶段,英国陆军的表现都不抢眼,甚至颇不理想,只能排在德美苏的后面。
(3)然后是美国,个人觉得,美国人在欧洲战场的行动颇有点取巧,虽然不能否定他在战争中的历史意义,但是美国人一直只是在汉斯背后捅刀子,德国把绝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东线战场,使得美国总是能在兵力和资源严重优势的情况下战斗,并且更惬意的获得战争的胜利。当然,美国的实际战斗力也并不弱,美国赖以在战场上确立明显优势,还依靠其先进的技术装备,并且从中获益匪浅(包括强大的经济、技术基础和同样强大且始终完好无损的工业能力)。
从装备上来看,德美苏各国的兵器都各有所长,难分伯仲,汉斯有虎豹狼群,苏有喀秋莎配斯大林,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这里就不多评论了。
从以上的因素考虑,战术和装备方面各国各有千秋,难分伯仲,依在下的愚见,强弱大概可以列为德、美、苏、英。当然各国相差无几,有不同的看法也完全正常。
(四)、从指挥和战略决策来看,各国名将辈出就算是对军事完全免疫的小盆友至少也听说过巴顿、隆美尔、蒙哥马利啥的(这几人也是公认的缺乏宏观战略和政治眼光)。不过名将跟名人还是有区别的,比如苏德两国的最高领导对战略指挥视乎都不尽如人意,倒是曼施坦因和朱可夫这些专业军人更堪军神的称谓。而各国的决策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战争的进程。
从这方面考虑,出错最少的应该是美国,其次是英国、苏联、德国。
陆军就说到这吧,最后说说空军。
空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武器装备和战术思想。
先说说德国,如果不考虑海军附属的空军部队,德国的思想也是非常新潮的,包括俯冲轰炸机和喷气式飞机,最早的四机编队和先进的空军战术思想。不过德国缺少远程的战略轰炸机.。在空战主角战斗机的较量中,德国货也并没有明显的优势,甚至在美国的P-51出现后,德国甚至没有一款战斗机的性能能超过它,就算和英国的喷火式相比,BF109也处于劣势,不过BF109的出众性能也获得各国的一致好评。至于战争初期德国空军所谓不可战胜的神话,主要归功于闪电战战术的优势、战争初期的技术优势、飞行员训练差距和德国不遗余力的宣传,之后的不列颠之战915:1733的战损率,也证明,德国空军视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大(虽然损失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轰炸机和客场作战等不利因素)。战争中后期,FW-190和TA-152的出现,也给德国空军增色不少,也包括最后的Me262。另外还有不得不提的空战王牌埃里希·哈特曼那空前绝后的352架击坠(不过很遗憾他错过了战争初期的战果黄金段)。
英美的飓风和P-47在前期表现一般,视乎并没有BF109抢眼,不过也算能与之抗衡,随着战争进行到中后期,欧洲制空权的易手之后,同盟国的空军愈发活跃,也成就了一大批王牌飞行员和经典机型,包括伊万的伊尔、拉系列,具体名字此处略过。
从整个战争阶段看,各国空军也是平分秋色,德国空军实力虽然数一数二,但很难说是名列前茅,从整体来看,视乎美国空军更胜一筹,其次是德国空军。虽然不列颠之战英国空军战胜了德国空军,不过之后英国空军对战德国空军似乎也没有什么明显优势,而如果不考虑美国的援助的话,英国空军恐怕更加危险,至于苏联空军……我们都知道它也很强,甚至跟英美德不分伯仲,不过视乎也只能排在后面,至于为什么……(你说意大利?哦,我忘了,不过忘就忘吧,没关系)
单单说军力的话:德国陆军第二,苏联第,法国第三(法国号称第一,虽然是占领了,但法国陆军地区挺强过,只是当时过于轻敌,没发挥出本来的水平),意大利第四

空军:英国第一,德国,法国第三,意大利第四

海军:英国第一,法国第二(法国被德国是个悲哀,强是强大),德国第三,意大利第四

字从一战后,德国和意大利已经被消弱国力了,但是德国出现极端民族主义,本人是反对纳粹,但是说句实在话,在那年代,特别发生战争时,可以团结一起,有激情,有意志力。刚开始的时候德国成功的闪电战,创造了不败神话。虽然德国败了,但是德国已当时的背景来看,很多军事理论都很超前。

美国并不是最强的军事强国,而是美国的雄厚的经济,最主要是美国的制造能力,能大批的生产武器,美国伦产量在二战已经是第一了,美国源源不断提供的武器才是对盟军最大支援。

欧洲大陆,经过两次大战,已经疲惫不堪,美国反而得到了最大的好处。假如德国胜了,不情况不一样,中心依然会欧洲,或者英国的国力不被削弱的,或者法国不被占领,再次点,意大利能出为果断有远见的高领导人。那么世界格局都不不一样,在谈判桌上,就是看实力说话的,而这个实力的说服力是打出来的。
陆军:德国、其次因为苏联也是欧洲国家,所以第二是苏联、第三英国,算上英联邦国家
空军:大不列颠空战后英国第一,之前是德国、苏联、意大利
海军:英国没的说、然后按数量是意大利,质量应该是德国吧,没打过
陆军:苏联(干掉了600多万的德军)
海军:英国(为了击沉俾斯麦号用了10多艘军舰)
空军:英国(不列颠空战,不解释)
海军 英国 陆军德国 德国和英国空军都可以

一战爆发之前欧洲列强之间谁的矛盾最为突出

一战爆发之前欧洲列强之间谁的矛盾最为突出
英德矛盾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对比发生了显著变化:后起的美、德超过了老牌的英、法。后起的国家要求按照新的实力对比重新分割世界,于是帝国主义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出现了三对基本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在这三对基本矛盾中,最主要的是英德矛盾。为什么这样说呢?下面作一简析。
矛盾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普法战争以法国战败而告终,法国失去了在西欧和中欧的霸主地位,所以法国一直在寻机复仇,梦想建立一个“新法兰西帝国”;德国深恐法国东山再起,极力扩充军备,并积极推行削弱和遏制法国的政策。所以法德矛盾积怨已久,不可调和,但是因为法德矛盾主要集中在欧洲大陆,所以属于一种局部性的矛盾。同样,俄奥矛盾主要集中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也属于一种局部矛盾。而英德矛盾与这两对矛盾相比,则表现出矛盾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矛盾因殖民地而激化
德国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其野心大为膨胀,要求争夺世界霸权。在非洲,德国企图建立从东非到西南非洲(纳米比亚)斜跨非洲大陆的“赤道非洲帝国”,这与英国从开普敦到开罗的“二C”计划交叉相撞;在中东,德国修建“三B铁路”,直接损害了英国在中东的利益,并威胁着英属印度的安全。
两个互不服输的对手
德国认识到,英国是以举世无双的海军而称霸世界的,要想夺取英国的殖民地,就必须建立强大的海军。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声称:“我们必须把制海权夺到手中。”德国的第一个海军法案获得议会通过之后,就与英国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海军军备竞赛。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德国的海军军费增加了9倍(英国只增加3倍多)。德国海军建设速度异常之快,以致在短期内其海军力量就跃居世界第二位,紧追英国之后。
有了盟国,矛盾更甚
面对德国咄咄逼人的架势,英国不得不放弃“光荣孤立”政策,开始积极寻找同盟者。鉴于法国和德国是“世仇”,英国就首先同法国接近,于1904年签订了“英法协约”,调整了双方在瓜分非洲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随后,鉴于俄国与德国争夺土耳其的矛盾,英国又同俄国接近,于1907年签订了“英俄协约”,协调了双方在中亚地区的矛盾。历来奉行“均势外交”的英国,抛弃前嫌,与法国和俄国握手言“欢”,其目的十分明显: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德国。英国先后与法国、俄国签订协约,从而结成了英、法、俄“三国协约”,与此前1882年结成的德、意、奥“三国同盟”相呼应,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了,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作好了准备。随后,几个强国纷纷插手巴尔干事务,一战的战火便迅速点燃了。
此外,英德矛盾还体现在以德国为核心的新殖民体系,与以英国为核心的旧殖民体系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显然已经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两国之间的矛盾。
因此,在上述三对基本矛盾中,无论是法德矛盾,还是俄奥矛盾,都属于局部性质,是次要矛盾;而英德矛盾具有全局性质,贯穿于帝国主义矛盾的始终,并决定着其他两对矛盾的发展方向,所以说,一战前夕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是英德矛盾。
本文标题: 一战爆发前,谁是欧洲第二陆军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6168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如何评价西陵之战读懂十二时辰,你就懂了中国人的一天(建议收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