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全说书-美国史之纽约和宾夕法尼亚前传(十八)-天才富兰克林之七

发布时间: 2021-10-31 16:39:0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7

随着经济实力和政治人脉的迅速增加,他终于如愿以偿的在1737年,把富二代布雷福德从邮政局长的位置上挤了出去。从此他可以把贿赂邮差...

德全说书-美国史之纽约和宾夕法尼亚前传(十八)-天才富兰克林之七

随着经济实力和政治人脉的迅速增加,他终于如愿以偿的在1737年,把富二代布雷福德从邮政局长的位置上挤了出去。

从此他可以把贿赂邮差的钱省下来了,当然他现在根本就不缺钱,作为邮政局长的好处就是可以免费把自己的报纸投递到客户手中,还可以限制竞争对手的报纸的投递,不过富兰克林从来这么做过,反而鼓励其他报纸使用邮政系统——当然除了富兰克林的报纸之外,其余人都要付费,这样可以繁荣邮政业务,增加自己的收入(当时的公共事业也基本属于承包制,赚钱了揣入自己的腰包自然好心情,不过亏损了也要全部承担,当时在北美也有亏得当掉裤子的邮政局长)。

事业成功的富兰克林开始越来越多的把生意交给手下人打理,自己更多的专注于读书和科学研究,他在气象、热学、地质、声学、洋流等方面都有很多建树,还发明过好几种乐器、铸铁的节煤炉子、双焦点眼睛、游泳装备等——当然有人说这么厉害?

实际上在当时科学还处于起步阶段,所有各种学科都是还很浅薄,一个头脑出众,善于观察思考的人,很容易有所发现,所以会有所谓“博物学家”这种人,从文艺复兴到那个时代是所谓的天才们的时代,每出一个天才就会带来一系列的发现,不过到后来科学越发展就越深,研究不是依赖于观察思考,而是反复的实验,人生基本上都消耗在烧杯仪器和数据统计上了,所以在今天科学家基本上是个熟练工种,即便是再天才也很难在有限的生命中取得很多成就。

富兰克林在科学上最大的成就就是电学的研究,当时的科学认为电分为两种,根据摩擦产生的物质不同分为“玻璃电”和“松香电”,不过富兰克林根据自己的观察认为只有一种电,“玻璃电”和“松香电”只是两种形态,正电或者负电,然后他由研究了放电现象,认为天空中的雷电也是一种放电,于是设计了一个从空中引雷的实验,也就是我们现在经常听到的富兰克林放风筝的实验——当然这个实验不是某台二呆纪录片那种拿着风筝往雷雨里放那种——这么干基本就死翘翘了。

那次实验没有详细记录,不过富兰克林给欧洲科学会的投稿里面记录了第一次引雷实验的防护措施,当时是在教堂的尖顶上使用长铁杆(后来根据这个发明了避雷针),当时人是在一个棚子里,并不和金属杆接触,而且脚底是干燥的绝缘的木板。

据说即便如此,闪电的力量还是超过了他的想象,他曾经被击伤。可以肯定的是,风筝实验时人和风筝肯定不是直接接触的,不过不接触他怎么把风筝放上天,难道是发明了一种机械装置,不过更有可能是这个实验之所以没有记录,就是他没有想出防护措施,所以放弃了这次危险的实验,他只是在给欧洲投稿时提到了一个想法,比起在高塔蹲守更有效率。

至于那个富兰克林和儿子一起在雷雨中放风筝,然后大喊“儿子!我被电到了,我知道雷和电是一回事了!”,这纯粹是小说家的瞎扯(多没心没肺的父亲才能干出这事呀)——顺便说一句很长时间里美国的小说家和传记作家都是不分的,到二十世纪时两者才逐渐开始分家,所以早期的美国名人们的传记都属于小说类,就像《三国演义》一样,有点历史,有点民间传说再加点想象和艺术加工,为了达到艺术效果,肯定要节奏更明快,更有戏剧性一点,如果说这么写——富兰克林在雷雨天里在一个教堂高塔上搭建的木棚里蹲守了一夜,然后第二天早晨瞪着熬红的眼睛,说“他妈的!昨晚不走运,一个雷也没引过来,下次再试试。”那就肯定然读者大失所望了。

这些科学实验,尤其是引雷实验,在欧洲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各国科学会纷纷授予他院士称号,本杰明.富兰克林成为最知名的美洲人。

本文标题: 德全说书-美国史之纽约和宾夕法尼亚前传(十八)-天才富兰克林之七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6114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1967年中印在乃堆拉谁是胜利者从个人角度,你怎样看待司马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