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傕任命冀州牧壶寿在前,还是赵岐调解袁绍公孙瓒在前

发布时间: 2021-10-31 12:03:1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7

三国里袁绍是怎么死的知道不知道,呀???袁绍是病死的。袁绍出身“汝南袁氏”,四世三公。料。起家大将军掾,历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

李傕任命冀州牧壶寿在前,还是赵岐调解袁绍公孙瓒在前

三国里袁绍是怎么死的

知道不知道 呀???

袁绍是病死的。

袁绍出身“汝南袁氏”,四世三公。料。起家大将军掾,历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参与指挥诛杀宦官。怒斥董卓,出任渤海太守,册封邟乡侯。

初平元年,担任关东联军首领,带兵讨伐董卓,自号车骑将军。励精图治,先后占据冀州、青州、并州、幽州地区,统一河北地区,交好北方少数民族,势力达到顶点。建安五年,发动官渡之战,兵败于曹操。建安七年,平定冀州叛乱之后,病逝于家中。

袁绍的故事:

袁绍和曹操少年时都喜欢仿效侠客的作为。他们为了看人家新婚,潜入人家的园中,晚上大叫“小偷来了!”屋里人都出来了,曹操便抽剑劫持新妇,和袁绍往回走,找不着路了,跌到荆棘中,袁绍爬不出来,曹操又大叫:“小偷在这!”袁绍急忙跑了出来,二人才没被抓住。

袁绍曾经让人晚间用剑刺曹操,第一剑刺往下了,没中,曹操想他再来一剑必定要高,他便紧贴床上,剑果然高了。

袁绍亲率大军出战官渡,以七万人攻打曹操的二万人。但一时竟攻不下来。第二年,曹操成功袭击了袁绍的粮仓乌巢,活捉守将淳于琼。然后大败袁绍。这就是有名的官渡之战。袁绍只带几百骑逃回邺城。然后袁绍起兵仓亭,要雪官渡之恨。结果又被曹操打败。袁绍回邺城后就一病不起。次年,袁绍长子袁谭起兵攻打曹操,结果又一次大败。袁绍闻讯后,吐血身亡。临死前,他传位给三子袁尚。这为以后的二袁之争埋下了祸根,也为曹操以后平定北方铺平了道路。
终袁绍一生,不过羊质虎皮一个。袁绍在当时的诸侯中,实力最强,按说他统一天下的可能性是最大的。但他的性格使他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绝好的机会,最终在官渡之战中败给实力比他弱得多的曹操,也是必然的

袁绍(?~202)

中国东汉末军阀。字本初。
汝南汝阳(今河南周口西南)人。出身名门大族,自曾祖父起4代有5人位居三公。少折节下士,知名当世。灵帝死,大将军何进与司隶校尉袁绍合谋诛宦官,事泄,何进被杀,袁绍率军尽诛宦官。董卓专权,绍政见不同,逃奔冀州,董卓拜其为勃海太守。初平元年(190),关东州郡牧守联合起兵以讨董卓,袁绍被推为盟主,自号车骑将军。董卓不久被杀。关东军内部开始互相兼并。袁绍夺取冀州牧韩馥地盘,自领冀州牧,此后又夺得青州、并州。建安四年(199)消灭幽州公孙瓒。至此袁绍已据黄河下游四州,领众数十万,成为当时最大势力。同年,袁绍准备向曹操发起进攻,直捣许都,劫夺汉帝。监军沮授、谋士田丰劝其进屯黎阳,据守黄河,以逸待劳,遣精骑以骚扰曹军,俾不出3年可击败曹操。而以郭图、审配为代表的一部分将领主张迅速决战。袁绍采纳后者的意见,五年,发布讨曹檄文,率10万大军进军黎阳。当年与曹操决战于官渡,大败,主力7万多被消灭,只与其长子袁谭带800多骑败回河北。两年后惭愤病死,诸子亦败灭,所据之地尽并于曹操。
一、死因:惭愤病死。
建安五年(200年),袁绍发布讨曹檄文,率十万精兵进军黎阳。袁绍与曹操决战于官渡,大败,主力七万多被消灭,只与其长子袁谭带800多亲随败回河北。两年后惭愤病死,诸子亦败灭,所据之地尽并于曹操。
二、简介:
袁绍(?-202年6月28日),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袁老乡袁老村)人。
袁绍出身东汉名门”汝南袁氏“,自袁绍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袁绍早年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曾指挥诛杀宦官。初平元年(190年),与董卓对立,被推举为关东联军首领。
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199年)的易京之战中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统一河北,势力达到顶点。但在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战中大败于曹操。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病逝。

袁绍亲率大军出战官渡,以七万人攻打曹操的二万人。但一时竟攻不下来。第二年,曹操成功袭击了袁绍的粮仓乌巢,活捉守将淳于琼。然后大败袁绍。这就是有名的官渡之战。袁绍只带几百骑逃回邺城。然后袁绍起兵仓亭,要雪官渡之恨。结果又被曹操打败。袁绍回邺城后就一病不起。次年,袁绍长子袁谭起兵攻打曹操,结果又一次大败。袁绍闻讯后,吐血身亡。临死前,他传位给三子袁尚。这为以后的二袁之争埋下了祸根,也为曹操以后平定北方铺平了道路。
终袁绍一生,不过羊质虎皮一个。袁绍在当时的诸侯中,实力最强,按说他统一天下的可能性是最大的。但他的性格使他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绝好的机会,最终在官渡之战中败给实力比他弱得多的曹操,也是必然的

赵云在投奔公孙瓒之前是否投奔过袁绍?

我向来读三国都认为赵云只跟过公孙瓒和刘备,可近来读了本有关三国的小说,书中情节有赵云在袁绍手下当差的,很疑惑,看了些相关资料,众说纷纭,有一部分人是认为赵云是从袁绍那里“跳槽”到公孙瓒麾下的,不知有没有谁能解释一下。
赵云一开始是袁绍手下小兵 后来做公孙瓒的骑兵队长。。。。救了公孙瓒一命才得到重视。。之前就是小兵
是啊 赵云一开始投奔袁绍了 当不得用 觉得跟袁绍混不出什么 就跳了
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吏兵诣公孙瓒。时袁绍称冀州牧,瓒深忧州人之从绍也,善云来附,嘲云曰:“闻贵州人皆原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云答曰:“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遂与瓒征讨。
从这里看,不难得出,赵云跟过袁绍。
有过

汉末最强的三大诸侯都干过什么时候,他们的结局最后如何?

袁本初鹰扬河朔

袁家是四世三公,按理来说应该心存汉室,然而袁绍、袁术兄弟都野心很大,意图夺取天下,董卓作乱之时,袁绍不思解救汉献帝,反而准备拥立幽州牧刘虞为帝。当然,刘虞为人以仁义闻名,对待百姓很好,如果在太平盛世,刘虞如果登基,不失为一个好皇帝,但是问题是此时天下大乱,以刘虞的性格根本无力压制天下群雄,袁绍并非不明白这一点,只不过是想扶持刘虞做傀儡皇帝而已。袁绍原本只是区区渤海太守也,却用计逼迫顶头上司韩馥让出冀州。韩馥再怎么懦弱无能,那也是朝廷命官,袁绍如果心纯汉室,为什么要割据冀州呢?之后袁绍变本加厉,不顾“主上蒙尘”,与公孙瓒争霸北方,最终夺取北方四州。

割据北方四州的袁绍有对曹操发起进攻,我们姑且不论曹操是“汉臣”还是“汉贼”,最少在名义上,曹操是大汉丞相,而袁绍意图夺取天子所在的许都,这无论如何都无法洗白。袁绍从来没有把汉室放在眼里,如果不是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恐怕天下已经姓袁,如果说袁绍对于汉室是阳奉阴违,袁术对于汉室就是肆无忌惮公开挑衅了。

袁公路僭位称帝

当初,李傕等攻入长安,挟持汉献帝,汉献帝派遣刘虞之子刘和逃出长安,让他去找刘虞帮忙派兵护送他离开长安。可见,天下诸侯,汉献帝一个都没有指望,只是寄希望于拒绝当皇帝的刘虞。然而刘和途经袁术的驻地,却被袁术扣留,还夺取了随行兵马,幸好有曹操主动出兵迎接天子,汉献帝才脱离李傕控制。

袁术得到孙策献上的传国玉玺之后不久,便在寿春僭位称帝,建号仲氏。当然袁术也为此举付出代价,部将孙策宣布与袁术划清界限,割据江东脱离袁术,同父异母的哥哥袁绍也宣布与袁术断绝关系,盟友吕布也宣布中止与袁术的同盟关系,就这样,袁绍、曹操。吕布、孙策、刘备等人,纷纷发兵讨伐袁术,成为众矢之的的袁术称帝不久就败亡了。

公孙瓒践踏帝令

公孙瓒接到袁绍的密信,立即出兵进攻冀州牧韩馥,他是朝廷任命的北平太守,以下犯上进攻冀州牧,可见其根本没有把朝廷放在眼里。

汉献帝派遣刘和逃出长安求救于刘虞,刘和途径袁术驻地被袁术扣留以后,袁术让刘和写信给刘虞,等刘虞派兵过来一起与接应汉献帝,公孙瓒察觉到袁术的野心,劝阻刘虞,可是刘虞没有听从,因害怕得罪袁术,索性派遣从弟公孙越出使袁术,说服袁术扣押了刘和的兵马。

公孙瓒还与其上司幽州牧刘虞不和,在攻破青、徐黄巾军以后,野心愈发膨胀,不仅出兵与袁绍争夺冀州,还任命严纲为冀州刺史,田楷为青州刺史,单经为兖州刺史。他自身不过区区北平太守,有什么资格任命三州刺史?可见,公孙瓒虽然没有称帝,但是已经把自己当皇帝,公然践踏帝令了。

刘虞忍无可忍,终于决定出兵讨伐公孙瓒,公孙瓒迅速反击,最终活捉了刘虞。此时,汉献帝为了调解公孙瓒与刘虞的冲突,派遣使者段训给刘虞增加封地,令其督统六州,为了安抚公孙瓒,升迁其为前将军,但是公孙瓒却以刘虞图谋称帝为理由,威胁汉献帝的使者段训斩杀刘虞。当然公孙瓒也为此举付出了代价,倒行逆施的公孙瓒众叛亲离,最终被袁绍打败,自焚而死。

汉末诸侯,都在汉室造成过伤害,几乎没有一个心存汉室的!

赵岐为什么能出面抚慰各路军阀,调停袁绍与公孙瓒的战争?

在东汉初平三年(即公元192年),从长安派出两个使者到关东抚慰天下诸侯,分别是太傅马日磾和太仆赵岐。与那些被抚慰的对象,比如袁术、袁绍、公孙瓒等人相比,马日磾和赵岐在知名度上是要差一些的,毕竟这些军阀都是在乱世当中裂土分疆,战争是难免的事情,而马日磾、赵岐等人只是在洛阳或者长安里勉强维持汉室这个腐朽政权的运转。不过作为汉末三国时期这个动乱年代的亲历者和参与者,这些人物身上同样有一些事情可以写。相对于被袁术强行扣留的马日磾,赵岐参与乱世的程度更多一些。下面我就来聊一聊赵岐这个人物。

赵岐与"党锢之祸"

赵岐原名赵嘉,是司隶京兆人。之后有一个记载小编不是太理解,《后汉书·赵岐传》中记载赵岐"生于御史台",李贤的注释是其祖先是御史,"故生于台也。"按字面意思的话,赵岐大概是在御史台的官署出生。这也意味着赵岐是官宦家庭,具备一定的政治资源。

说起来赵岐与马日磾还有亲戚关系,赵岐的妻子是马融的侄马宗姜女,而马融就是马日磾的族祖(一说族父)。不过因为马家是外戚豪门,加上马融这个人虽然有才学,但是品行并不算十分高尚。李固是外戚梁冀,就是那个"跋扈将军"的政敌,最后被梁冀构陷杀死。而起草这个罪状的人就是马融;另外马融又为其做《西第颂》献媚,颇为一些清流名士所不齿,赵岐也是尽量避免与马融接触。总的来说赵岐出身官宦,善于经学,爱惜羽毛,是典型的名士做派。

在东汉末年,清流名士有一个最大的敌人,就是宦官集团。第一具有相当政治影响力的宦官势力挤占了政治资源;第二宦官势力多为非作歹,容易受到名士的鄙视和贬议。赵岐就是与宦官对抗的名士之一,赵岐在做皮氏县长的时候,中常侍左悺的兄弟左胜成为河东太守(皮氏属于河东郡),赵岐立刻辞官;中常侍唐衡的兄弟唐玹成为京兆虎牙都尉,赵岐又多次攻击唐玹。

可以说赵岐是立场鲜明地对抗宦官集团,因此也遭到了报复。在延熹元年(即公元158年),唐玹成为京兆尹,此时赵岐的身份是京兆尹的功曹,为避免唐玹的报复,赵岐四处逃亡,卖饼为生,家属宗亲尽数被杀;到延熹九年(即公元166年),赵岐重新入仕,成为并州刺史,结果又遇到两次"党锢之祸";直到中平元年(即公元184年),由于"黄巾起义"的报复,汉灵帝不得不解除禁锢,赵岐被重新起用,历任议郎、车骑将军长史、敦煌太守、太仆等官职。

出使调停袁绍与公孙瓒的战争

初平三年(即公元192年),王允、吕布等人刺杀董卓,但因为没有处理好对董卓旧部的态度,导致他们反水,李傕、郭汜等人攻破长安,杀死王允,控制朝政。为了缓和与当初以讨伐董卓为纲领的关东联军的关系,宣扬汉室对地方的影响力,董卓旧部派遣马日磾和赵岐持节出使,抚慰各个军阀。到洛阳的时候,两个人分手,分为两路执行这个任务。结果马日磾比较倒霉,遇到袁术被强行扣留,而赵岐则比较顺利地完成这个任务,"所到郡县,百姓皆喜曰:'今日乃复见使者车骑。'"

值得一提的是,赵岐还调解了袁绍与公孙瓒之间的战争。当时袁绍和公孙瓒打得相当激烈,仅初平三年这一年,可以在史料中找到的较大规模的战役就有三次——"界桥之战"、"巨马水之战"、"龙凑之战",这还不包括与之相关、牵连的张燕、曹操、陶谦、袁术等人的战争。最后的结果是"粮食并尽,士卒疲困,互掠百姓,野无青草。"

在初平四年(即公元193年)初,赵岐到达河北,调解袁绍和公孙瓒两家罢兵。袁绍和公孙瓒出现了短暂的和平时期,并且与赵岐约定共同到洛阳逢迎汉天子车架东归。然而这只是美好的幻想,是一个表面现象,赵岐行至陈留的时候身染重病(本来赵岐身体就不太好),而袁绍和公孙瓒没过多久又开始进行旷日持久的战争。


赵岐的身后评论

纵观赵岐这一生,小编认为是没有什么问题的。首先赵岐因为马融屈身权贵的表现,不愿意与马融接触,虽然有养名的嫌疑,但是确实是树立了一种正直的风气;后来与宦官集团对抗,因为攻击德不配位的唐玹不得不流亡于东汉东部,"江、淮、海、岱,靡所不历。"

在兴平元年(即公元194年)赵岐回到洛阳,在兴平二年(公元195年)汉献帝终于脱离李傕、郭汜等人的魔掌,东归洛阳。但是洛阳经历董卓的焚烧和战乱已经十分残破,赵岐又出使刘表处,劝说刘表出兵、出资修筑洛阳宫室,维持汉室的生存。虽然与袁绍和公孙瓒的和议一样,在次年曹操就将汉献帝接到许都,但这并不能否定赵岐对汉室的贡献和忠诚。

赵岐整体的评价也是比较正面的,《后汉书·赵岐传》中评价为"邠卿(即赵岐)出疆,专出朝威",认可他出使宣扬汉室权威的贡献;魏元忠评价"昔赵岐撰御寇之论(在被拜为并州刺史的时候)……皆坐运帷幄,暗合孙、吴",也是正面的,说明赵岐文武双全不偏科;《郝氏后汉书》中对赵岐更是多有赞誉。然而王夫之的《读通鉴论》中却有不同的看法。

王夫之先生认为,赵岐包括马日磾虽然是以汉朝使者的身份出使,但实际上却是李傕、郭汜等人的命令,他们为这些侵犯汉室尊严和权力的董卓旧部服务,化解关东军阀对董卓旧部的仇恨,是一种背弃汉室的行为。王夫之的语言也非常尖锐,"其顽鄙而不知耻,亦至是哉!"结合王夫之所处的历史背景,他对马日磾、赵岐有这样的评价不难理解,也可以看出历史人物的两面性了。

调停公孙瓒和袁绍的赵岐,为什么被后世学者批评呢?

在东汉初平三年(即公元192年),从长安派出两个使者到关东抚慰天下诸侯,分别是太傅马日磾和太仆赵岐。与那些被抚慰的对象,比如袁术、袁绍、公孙瓒等人相比,马日磾和赵岐在知名度上是要差一些的,毕竟这些军阀都是在乱世当中裂土分疆,战争是难免的事情,而马日磾、赵岐等人只是在洛阳或者长安里勉强维持汉室这个腐朽政权的运转。不过作为汉末三国时期这个动乱年代的亲历者和参与者,这些人物身上同样有一些事情可以写。相对于被袁术强行扣留的马日磾,赵岐参与乱世的程度更多一些。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赵岐这个人物。


赵岐与''党锢之祸''

赵岐原名赵嘉,是司隶京兆人。之后有一个记载小编不是太理解,《后汉书·赵岐传》中记载赵岐''生于御史台'',李贤的注释是其祖先是御史,''故生于台也。''按字面意思的话,赵岐大概是在御史台的官署出生。这也意味着赵岐是官宦家庭,具备一定的政治资源。


说起来赵岐与马日磾还有亲戚关系,赵岐的妻子是马融的侄马宗姜女,而马融就是马日磾的族祖(一说族父)。不过因为马家是外戚豪门,加上马融这个人虽然有才学,但是品行并不算十分高尚。李固是外戚梁冀,就是那个''跋扈将军''的政敌,最后被梁冀构陷杀死。而起草这个罪状的人就是马融;另外马融又为其做《西第颂》献媚,颇为一些清流名士所不齿,赵岐也是尽量避免与马融接触。总的来说赵岐出身官宦,善于经学,爱惜羽毛,是典型的名士做派。

在东汉末年,清流名士有一个最大的敌人,就是宦官集团。第一具有相当政治影响力的宦官势力挤占了政治资源;第二宦官势力多为非作歹,容易受到名士的鄙视和贬议。赵岐就是与宦官对抗的名士之一,赵岐在做皮氏县长的时候,中常侍左悺的兄弟左胜成为河东太守(皮氏属于河东郡),赵岐立刻辞官;中常侍唐衡的兄弟唐玹成为京兆虎牙都尉,赵岐又多次攻击唐玹。

可以说赵岐是立场鲜明地对抗宦官集团,因此也遭到了报复。在延熹元年(即公元158年),唐玹成为京兆尹,此时赵岐的身份是京兆尹的功曹,为避免唐玹的报复,赵岐四处逃亡,卖饼为生,家属宗亲尽数被杀;到延熹九年(即公元166年),赵岐重新入仕,成为并州刺史,结果又遇到两次''党锢之祸'';直到中平元年(即公元184年),由于''黄巾起义''的报复,汉灵帝不得不解除禁锢,赵岐被重新起用,历任议郎、车骑将军长史、敦煌太守、太仆等官职。


出使调停袁绍与公孙瓒的战争

初平三年(即公元192年),王允、吕布等人刺杀董卓,但因为没有处理好对董卓旧部的态度,导致他们反水,李傕、郭汜等人攻破长安,杀死王允,控制朝政。为了缓和与当初以讨伐董卓为纲领的关东联军的关系,宣扬汉室对地方的影响力,董卓旧部派遣马日磾和赵岐持节出使,抚慰各个军阀。到洛阳的时候,两个人分手,分为两路执行这个任务。结果马日磾比较倒霉,遇到袁术被强行扣留,而赵岐则比较顺利地完成这个任务,''所到郡县,百姓皆喜曰:'今日乃复见使者车骑。'''

值得一提的是,赵岐还调解了袁绍与公孙瓒之间的战争。当时袁绍和公孙瓒打得相当激烈,仅初平三年这一年,可以在史料中找到的较大规模的战役就有三次——''界桥之战''、''巨马水之战''、''龙凑之战'',这还不包括与之相关、牵连的张燕、曹操、陶谦、袁术等人的战争。最后的结果是''粮食并尽,士卒疲困,互掠百姓,野无青草。''

在初平四年(即公元193年)初,赵岐到达河北,调解袁绍和公孙瓒两家罢兵。袁绍和公孙瓒出现了短暂的和平时期,并且与赵岐约定共同到洛阳逢迎汉天子车架东归。然而这只是美好的幻想,是一个表面现象,赵岐行至陈留的时候身染重病(本来赵岐身体就不太好),而袁绍和公孙瓒没过多久又开始进行旷日持久的战争。


赵岐的身后评论

纵观赵岐这一生,小编认为是没有什么问题的。首先赵岐因为马融屈身权贵的表现,不愿意与马融接触,虽然有养名的嫌疑,但是确实是树立了一种正直的风气;后来与宦官集团对抗,因为攻击德不配位的唐玹不得不流亡于东汉东部,''江、淮、海、岱,靡所不历。''

在兴平元年(即公元194年)赵岐回到洛阳,在兴平二年(公元195年)汉献帝终于脱离李傕、郭汜等人的魔掌,东归洛阳。但是洛阳经历董卓的焚烧和战乱已经十分残破,赵岐又出使刘表处,劝说刘表出兵、出资修筑洛阳宫室,维持汉室的生存。虽然与袁绍和公孙瓒的和议一样,在次年曹操就将汉献帝接到许都,但这并不能否定赵岐对汉室的贡献和忠诚。

赵岐整体的评价也是比较正面的,《后汉书·赵岐传》中评价为''邠卿(即赵岐)出疆,专出朝威'',认可他出使宣扬汉室权威的贡献;魏元忠评价''昔赵岐撰御寇之论(在被拜为并州刺史的时候)……皆坐运帷幄,暗合孙、吴'',也是正面的,说明赵岐文武双全不偏科;《郝氏后汉书》中对赵岐更是多有赞誉。然而王夫之的《读通鉴论》中却有不同的看法。

王夫之先生认为,赵岐包括马日磾虽然是以汉朝使者的身份出使,但实际上却是李傕、郭汜等人的命令,他们为这些侵犯汉室尊严和权力的董卓旧部服务,化解关东军阀对董卓旧部的仇恨,是一种背弃汉室的行为。王夫之的语言也非常尖锐,''其顽鄙而不知耻,亦至是哉!''结合王夫之所处的历史背景,他对马日磾、赵岐有这样的评价不难理解,也可以看出历史人物的两面性了。

本文标题: 李傕任命冀州牧壶寿在前,还是赵岐调解袁绍公孙瓒在前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6113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1/4圆弧上滑下一小球,为何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如何看待陆游,苏轼在一些人眼中成了渣男 即如何客观看待历史人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