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与公孙丑读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 2020-05-27 08:32:5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7

《孟子与公孙丑》是一本由南怀瑾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5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孟子与公孙丑》精选点评:●不动心,读读容易,想想也容易,真能做到的话,这本书就不白看了!天时地利人和,这个,有心人去找寻吧!

孟子与公孙丑读后感1000字

  《孟子与公孙丑》是一本由南怀瑾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5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孟子与公孙丑》精选点评:

  ●不动心,读读容易,想想也容易,真能做到的话,这本书就不白看了! 天时地利人和,这个,有心人去找寻吧!

  ●养气、不动心、五百年必有王者兴、舍我其谁,孟子的思想至刚豪迈。

  ●修正、起行

  ●当休闲

  ●孟老夫子的浩然之气,由此可见。虽千万人,吾往矣!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亚圣之圣可见一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千古警语至今犹在耳。更兼揠苗助长之出典,此篇实乃孟夫子精要之所在也~~~

  ●南怀瑾先生研究的国学就是透彻,总是能结合儒家,道家,佛家的东西,做一个很好的比较,集各家之上乘。喜欢孟子关于修气调心的方法和我崇尚的道家相同。不过国学思想博大精深,很多东西不能一下吸收,只能先做小块的分解理解。

  ●不动心,不忍人之心!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与公孙丑》一书,在解读的时候,更加融入了世俗佛教的内容,使得其有了些不同以往的色彩。 整本书所花篇幅最长的部分是“养气”,会认为“气”指的是正气,而书中给出了不一样的解读。 书中认为,这里的“气”可以从不同层面来理解。最基础的层面,有些像是保健意义上的气,或者说更像是道家所说的养气,让人不禁想起中国传统的五禽戏、太极拳等活动,与其说这是一项体育运动,倒不如说这是养气的功夫。 第二个层面上的气关乎心。什么叫不动心?不动心说的是“不动摇心志”,也许与庄子中所说到的“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有相似的意思。也就是说,无论外界的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无论他人的评价是或非,如果自己的行为是经过深思熟虑而决定的内容,那么就不会因为外物的变化而感到动摇。

  ●批判性思维

  ●善养吾浩然之气,知机知时而反求诸已,唤醒国魂自容于天地之间。

  《孟子与公孙丑》读后感(一):修炼是一辈子的功课

  南怀瑾解读孟子的其中两章,一如既往的引人深思,从一开始的持其志,无曝其气;到修炼仁义礼智,到下篇讲懂进退,明事理的外用。读此书的过程让我有意识的体会到之前看书学习主要是学知识,现在更要慢慢懂得修炼智慧跟修养。

  《孟子与公孙丑》读后感(二):和张庆祥先生的《黄庭禅——心即是气》一起看

  不谈外王如何,关系到内圣也即自我修养的核心段落便是孟子对公孙丑开示的三百余字“心气说”,涉及到不动心、志和气的关系,南老的书倾向于阐释其中的修养原则,而张先生的《心即是气》偏重于实际中的具体操作!

  另按刘雨虹女士在前序中所说,若公孙丑以下各篇皆以单行本出版的话,孟子讲记出全还是要等很长时间啊!

  《孟子与公孙丑》读后感(三):学了两招

  1、爬山时的呼吸方式

  用鼻子吸气,然后微微张开嘴巴呼气,会省力很多。今天爬楼梯试了一下,好像有效果。

  2、简单的养气方法

  “只要心境宁静,不必用耳朵去听,只要感觉到呼吸的往来就好了”

  “不拘在什么地方,不论是办公室,或者是在马路上,走路走疲劳了,停下来,做两下养气工夫,精神就来了”

  “一个简单的瑜伽术,你们最好能练单鼻呼吸,尤其是坐办公桌用脑筋的朋友,很伤神的,中午以前最好常联系用左鼻子呼吸,没事的时候不着痕迹的堵住右鼻孔,过了中午,反过来多用右鼻子呼吸”

  这招我也试过了,有效。

  《孟子与公孙丑》读后感(四):不一样视角读孟子

  曾经也读过《孟子》,不过是以一种阐释经典的角度来看,其中的注解、阐释无不遵从了对于儒学阐释的角度入手,尝试解读其中的道理。或者分析这位战国时期赫赫有名的散文家,逻辑层层叠进,气势波澜壮阔,常常将对手辩驳得无言可对。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可以说,这就像是在读《诗经》的时候,全然用了朱子的注解,正则正矣,不过从别的角度来看也许能够有不同的收获。

  我认为,《孟子与公孙丑》一书,在解读的时候,更加融入了世俗佛教的内容,使得其有了些不同以往的色彩。

  孟子最根本性的理论无非“内圣外王”和“仁政”。而本书用其特有的视角,着重诠释了怎样修身和推行自己的主张。

  整本书所花篇幅最长的部分是“养气”,吾善养浩然之气这句话一定十分耳熟,一般来讲,会认为这句话里的“气”指的是正气,而书中给出了不一样的解读。

  书中认为,这里的“气”可以从不同层面来理解。最基础的层面,有些像是保健意义上的气,或者说更像是道家所说的养气,让人不禁想起中国传统的五禽戏、太极拳等活动,与其说这是一项体育运动,倒不如说这是养气的功夫。

  第二个层面上的气关乎心。什么叫不动心?不动心说的是“不动摇心志”,也许与庄子中所说到的“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有相似的意思。也就是说,无论外界的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无论他人的评价是或非,如果自己的行为是经过深思熟虑而决定的内容,那么就不会因为外物的变化而感到动摇。

  对于孟子来说,推行仁政,无论他只是一个前往不同国家游说的说客,还是成为了能够掌握实际权力的宰相,他都不会因此喜怒,因为本来他的目标就非常确定,外在的条件改变,不过是实施的前提不同罢了,对于其自身来说没有实际区别。

  不动心,不是说对于世间的一切东西都提不起兴趣,这样的话,就可以去出家了。而孟子的儒学所教育我们的绝对不是这样一种出世的哲学,而是在教导我们在入世的过程中怎么能够不被外界的纷纷扰扰所动摇,肩负自己的责任,从一而终。

  从一而终的最基本前提,是有一个确定的目标,或者说是拥有坚定的判断是非取舍的标准,如果符合这个标准,就采纳进行,违背这个标准,任凭有多大地诱惑都全然无知无觉般不动摇。这才是不动心的内涵。

  不动心的另一层含义是谋定而后动。我们对于外界发生的事情是要做出反应的,不能够违背天理人伦,但是反应是不是立刻不假思索地进行呢?不是这样的。而是要对自己和对方,以及外界环境进行相当的评估,才能得出最后的结论。评估的过程就是“谋”。《论语》里,孔子说“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说的应该也是这个道理。

  碰到了需要办的事情,一位紧急,立刻火烧火燎地去做了,结果做出来的结果却事与愿违,这就是心不定得后果。面对突发情况,我们应当做的,是先冷静地观察事情发展的事态,分析其中的各种因素,仔细谋划,作出决断。这个决断的过程是需要细心谨慎、小心翼翼的,但是一旦作出,就要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鉴定。这是动与不动的关联。

  不动心还是不欺心,在漫长的过程中,重要的是早已确定的心志,至于之后别人怎么说、怎么想,都不能动摇自己。这个心志不是故意做给别人看的。而是为了能够明确目标告诉自己的,所以如此行事不是为了不欺骗别人,而是为了不违背自己。

  这本书中贯穿始终的正是修身、尽责和入世结合的艺术,它反复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懂得一往直前,必定会撞得头破血流;一个人一位逢迎奉承,也必将一事无成。

  人本身具有许多潜质,要看人怎样发挥它们,如果静心修行,激发其中的潜力,朝着一个目标前进,懂得世间的是非却仍然能够包容它,那么才是向着贤人之道前进。

  《孟子与公孙丑》读后感(五):聆听先生教诲

  买这本书是冲着南先生的名头买的,看过才知道,原来所谓的公孙丑是《孟子》中的一章,这本书就是用来解读这一章节的,南先生说《孟子》原文并不太艰深,大家都能一目了然,所以在文字上就不再详细说明了。不过这可苦了我看这本书,本来哲学书籍就是难懂,一句话都要考虑大半天,现在原文都没有搞明白,更是读起来不顺心了。好在南先生的讲解举例还算明白,一些地方还是略有收获的,不是老师说的不好,是看书的学生太愚笨了。

  书的开始讲齐桓公和管仲,先生说这的确是一个领导人事业成功的榜样,说明君臣之间、朋友之间必须要彼此信任,要同心协力,才能成就一件大事。不过这样的例子很少,但我觉得你和领导间相处,如果你没有办法换掉他,就要好好信任他,和他同心协力干工作。

  周朝的政权建立了一百年以后,前朝的遗民、殷商的拥护者仍然不肯接受周朝王道德政的感化。由此,可见教化社会人心的困难,这是我们读历史必须注意的一个关键。

  《公孙丑》章节中有句话,“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这两句成语是道家思想的结晶,是说,虽然你有聪明绝顶的智慧,但是客观环境还没没有构成有利的形势,所以你还是没有办法成功的。你虽然有了无比坚固的基础,还是要等待时机,才能发生功用。历史上很多发明家常有潦倒而死的结果,皆时运未通。可是后人利用他的发明,却大发其财。所以读了这几句话,想到一些不逢时机的事情,不禁喟然而叹。

  书中谈到不动心。先生说不动心并不是无情,而是不受一般私情、情绪的困扰,心境安详,理智清明。我们从历史经验中常常可以看到,有些人平常人品很好,但是一旦到了某个地位,就经不起环境的诱惑,而大动其心了;相反的,一旦失意,也经不起失败的打击,于是也大动其心了。历史上的很多人优秀的人尚且做不到,我觉得我自己就更做不到了,对食色名利禄的不动心真的很难,能在生活中做到简单的不动心也是好的,比如可以专心致志的看一本书,不被外面的环境而打扰思绪。孟子的意思要做到不动心就必须养气,说实话,原文没有看太懂,先生的解读我没懂,所以不知道如何养气。不过书中却教了一个小知识。早晨起来深吸一口气,试试两个鼻子通不通气,如果左鼻子不通,就表示身体有问题,尤其是中年朋友们更要当心。如果右鼻子不通的话,身子虽然有问题,不过不要紧。早晨左鼻子容易通,中午以后右鼻子容易通。先生教了一个瑜伽术,练单鼻呼吸,中午以前最好常练习用左鼻子呼吸,没事的时候你就用手很自然地托住右边面颊,拿食指不着痕迹地堵住右鼻孔,这样子同事们根本不会知道你在搞什么气功。过了中午,反过来多用右鼻子呼吸。

  谈到朋友,先生说,如果没有经过时间、环境的考验,很难对一个人的品德修养下一个断语。这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很多人可以做朋友,但是进一步共同做事业,或者共同学道,那就难了。

  先生说,一个人必须先仔细研究,确定自己的人生观,有许多事业,是一时成功,短暂的光耀,只能保持三十年、五十年,最多保持一百年便过去了。所以只有少数人做的是千秋事业,像孔子,像那些宗教的教主们。不过说实话,我只能说说自己,没有什么人生观,哪怕现在三十多岁了,也没有,不知道算不算失败呢。

  书中先生写道。孟子说“以力假仁者霸”,以权势及武力为手段,而又假借仁义为口号的,这种政治就是霸道。中国历史自尧舜禹三代后,政治路线变了,所行的差不多都是霸道。孟子再为王道下一个定义,“以德行仁者王”,以最高的道德政治为中心来施行仁政,就是王道。而以道德为基础的仁政,则不在乎土地是否广大,人民是否众多,武力是否强大,经济是否雄厚等问题了。仁义礼智的四端,是中国文化的基础,也是王道仁政的由来。

  孟子说“福祸无不自己求之者”。个人、家庭、世界的灾祸,未必是神力所降,至于福,也不是上天所赐,都是自己造成的。自求多福,这是破除一切迷信的真言。人,只要努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你感觉这个社会对你不适合,哪个朋友与你处不好,都是自己的原因。所以先反求诸己,反省自己,不要怨社会、怨朋友,要严格检讨自己,找出原因,这就是自求多福。如果自己不先反省,而先怨社会、怨朋友,又有什么用?反而会自求其祸了。

  先生在书中说,水至清则无鱼,人太清则无福;是非善恶分得太清楚了,就没有福报。是非看清楚之后,必须能包容,如果不厚道,变得愤世嫉俗,这也算是一种毛病。我觉得我就有这种毛病,对一些垃圾人太过于排斥,有时候愤世嫉俗,这种毛病要改掉的。

  处处都走正道,按照正当的途径去做,这种人就是外圆而内方的。在外表非常圆融,叫他干什么都可以,但是对于任何事情,都一定以正大的道理、正当的途径去做。假使被人弃而不用,他也不会怨恨;处在穷困之间,也不觉得自己倒霉可怜,仍然能够自得其乐。这种修养的境界可以说是非常之高。我觉得确实应该有这样的心态。老百姓那有什么治国理念,我们生于衰世,一切都顺其自然比较好。

  天时相当于命运,地利相当于环境,人和则相当于伙伴。这也是个人成功哲学的原则。

  过去考功名,四书五经是必读之书,年纪轻轻的怎么读得懂?常常越读越糊涂,冤枉了圣贤。那么,你说年纪大了,就读懂了吗?也不见得。如果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不够,人生经验不够,没有做过官,没有带过兵,没有这些人生经验的话,还是不懂;必须要在各行各业打过滚,然后再读这段书,那就要哑然失笑了。此所以圣贤之学的难懂。

  所以,或许现在不懂,将来再看这本书的时候会更有收获。

本文标题: 孟子与公孙丑读后感10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749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遺忘·刑警》读后感摘抄伽利略的苦恼读后感锦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