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活出历史盲的感觉

发布时间: 2021-10-21 00:01:1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0

如何感受盲人的世界首先对盲人朋友表示同情,因为我本人未能给他们太多关怀过。盲人因为看不见,所以他们只能去听,去触摸。所以,这两个...

怎么才能活出历史盲的感觉

如何感受盲人的世界

首先对盲人朋友表示同情,因为我本人未能给他们太多关怀过。
盲人因为看不见,所以他们只能去听,去触摸。
所以,这两个知觉变得尤为出众,因为哲学上讲,
大脑在来自神经的刺激时候,同时也是在反刺激各个神经。
比如,我们看到太刺眼的光,眼睛会难受;听到刺耳的响声,耳朵会难受;刺鼻的味道,太苦太辣太甜太酸的味道,这些都会刺激我们的大脑。
如果超出负荷,是会有损害的。
反之,大脑也会反作用于各个知觉。

盲人朋友对颜色的感觉有两种:
一种是后天盲人,如果他之前有看到过颜色,但后来变盲了。
那么他对颜色的感觉会表现到记忆中的某中物体上,比如你说绿色,他大脑会调用草地、西瓜等物质来表现。
另一种是先天盲人,他没有记忆过颜色的物质,那么他对颜色的感觉其实是空白的,他的大脑会抛弃这些信息,因为找不到代替品。
如果你告诉他黑色就是他眼前这个颜色,那么白色他也不会知道是什么样颜色。

在他们的世界是黑暗的,他们只有黑色。
所以,我们不要去跟他们谈论只有眼睛可以感觉的东西,尽量跟他们说味觉,触觉,听觉的东西,这些东西才能被记忆,使得他们的大脑记忆能更加丰富一些。 你能闭上眼睛感受盲人的生活
可是你怎么都体验不到他们的心...

盲人的世界是什么颜色的?我相信大部分人的答案和我是一样的:黑色的。但是错了,一个盲人跟我说:我是后天失明的,原来的颜色我都还记得,我眼前不是黑色的,有时候是灰色,有时候是象彩色一样复杂的颜色,有时候眼前有一个红点一直移动,眼前的颜色会随心情变化而变化,每个人也不一定一样。有些人是先天失明,他们没见过颜色,所以也无法描述。

他们和我们一样,我们失落的时候,也会觉得世界是灰色的,开心的时候,世界是彩色的,他们和我们唯一不同的是,我们可以把这些不同的色块聚焦变成图像,而他们没有这个能力,但是他们依然象正常人一样用神经和心灵在生活。
盲人可以用智能手机,只要下载一个读屏软件,而且还有盲人的手机游戏,盲人出行也会下载导航,我就不具体说了,你自己在搜索一下,随时可以来问我

感觉自己好像个历史文盲啊,怎么才能具备一些基本的历史常识呢?

多看看电视台的纪录片或者纪实片就可以了!如果你对历史感兴趣的话可以多上些相关的BBS。买本上下五千年!
我也觉得自己是个历史文盲,我一点历史都不懂,惭愧啊。。 祝福你,提前祝你元旦快乐。。。 请给个满意答案,谢谢··!!
个人觉得平时得多看历史相关的书籍,如果觉得枯燥的话,可以看历史小说及历史电视剧!平时看到有人问到历史相关的话题,自己也不知道的话可以马上百度搜一下。。。 总之,这个是要日积月累的。。。谢谢
多看历史书籍,多向老师请教,多谈论历史问题等等

如何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能力在学生历史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历史教学的关键所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更加注重历史知识的传授,使学生能够记忆相关史实与结论。

一、立足课本,把课本读懂、读精、读深。

课本是知识的载体,而能力的培养,又是从基础抓起的。没有全面准确的历史基础知识,无法谈能力的培养,况且,历史教材本身也包含一些隐性知识,要挖掘出这些知识,只有完全熟悉了教材,才能悟出其中真谛。

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历史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课前预习,要求学生自己列出提纲,找出每课的重点、难点、疑点。


以讨论、辩论、小论文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发展。

1、以“讨论”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讨论要求师生合作,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我完成部分学习任务,并创造性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朝广度和深度方面拓展。

2、以“辩论”拓宽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辩论会,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途径。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媒介多样化,传统的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3、以“小论文”提高学生史论结合的动手能力。

心理学认为,思维活动总是同解决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思维活动可分为再生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学科能力培养已成为中学教学的一个中心环节,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历史学能能力是多方面的,它的核心是历史思维能力。因此,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培养历史思维能力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发挥非智力因素在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作用。
在历史教学中,应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非智力因素如志向、想象力、意志力、兴趣等能给思维力的产生提供强大的动力。一个人的志向越高,他的学习动力和潜能就越大;想象力愈丰富,愈有利于构建知识的立体体系,愈有利于思维的扩展;意志力坚强的人,能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驾驭自己的情绪,并善于确定自己的目标;兴趣能唤起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动力,学生只有在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下,才能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才能积极思维。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老师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看成教材与学生间的媒介,一定要大力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保证每位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兴趣积极的思维意识。这是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首要环节。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思维能力。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要调动学生的思维,就必须把问题引入课堂,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越高、迫切感越强,思维也就越活跃。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老师应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地从历史知识本身提出各种具有较强启发性的问题,不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置身于问题之中,使学生大脑处于积极思维状态。设问要注意启发性,要从各种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可依据《考试说明》的几种能力要求从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推理等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例如,要求比较问题:比较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异点?要求综合归纳问题: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有哪几次高潮?各有什么特点?要求推理说明的问题:中国近代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把中国民主革命引向胜利,说明了什么问题?
三、多运用直观教具和形象语言,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历史教学不能平铺直叙教材的内容,要多运用直观教具,如历史地图、课文插图、仿制的模型教具等,以此来增强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开启思维的动机。比如讲述鸦片战争这一内容时,可先引导同学们看课本插图,并要求同学们指出哪幅图反映英国必然会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哪幅图能体现英国的侵略行为?哪幅图反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这样以图导谈,能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抽象的叙事形象化,以帮助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的联想思维,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述赤壁之战时,可利用苏轼《赤壁怀古》里面生动的词句对古战场赤壁进行渲染,简单色画波澜壮阔的战斗场面。然后因势利导,推动学生思维的迁移,让学生了解赤壁之战的背景、经过和历史作用,并假设关羽当时把曹操杀了,可能会出现怎样的结局?让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讨论,既开阔了视野,又锻炼了对历史事件的思辩能力。
另外,语言的准确运用,拥有扎实的语言基础,也是培养学科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学生在考试中出现审题能力差。概括能力不足,答案不简洁明了,条理不清楚、层次混乱等问题,主要是学生语言能力问题。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注意下面几点:首先,老师应注意缩小师生间的语言差异,使老师的知识传授与学生的知识接受趋于一致,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起来。其次,要弄清教材中一些关键性语言,引导学生做定量思维。如铁农具、牛耕春秋出现,战国推广,西汉广泛使用。出现、推广、广泛使用所表示的量是有着巨大差别的。再次,引导学生用自己最熟悉的语言进行思维,把所学的内容加工整理成自己的语言,往往能把厚书读薄,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过好语言关是培养思维能力必不可少的条件。
四、让学生多研究思维实例,吸取别人思维的经验长处。
在课堂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往往受到时间的限制。为了让学生思维能力真正发展起来,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应把历史教学引向课外,鼓励学生多参加课内活动。例如,看历史故事,听历史讲座,参加历史专题辩论等。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多研究一些思维实例,学习一些专家、学者的思维成果,填补课堂学习上的一些空白。这样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势,拓展思维空间,有助于解答一题多论的历史问题。不过,学生在吸收谒外营养的过程中应注意如下几点:第一,注意科学吸收。对同一历史问题的看法有几种不同的观点,有些观点不科学也不全面,不利于学生形成辩证的唯物史观。因此,让学生多掌握一些历史理论知识,特别是与逻辑学、辩证法有关的理论知识,学会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思考和分析问题,达到去伪存真、辩证吸收的目的。第二,讲究质量,不盲目追求数量。研究思维实例在于精而不在于多,思维实例应具有代表性,以共性看一般,往往达到一通百通的效果。第三,注意思维的多棱性。思维的形式包括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创造思维等多种形式。一种历史知识的学习往往包括几种思维形式,只有弄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领悟不同思维方式在掌握历史知识中的不同作用,才能实现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知识迁移,并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历史思维能力是一个内涵丰富而深刻的科学概念,其培养的方法与途径多种多样,以上几点浅识,希望能与诸位同行共勉。

为何现在很大一部分人是历史盲?

要知道历史是所谓的精英学科,只有一小部分热爱历史的人可以学,而且要通过几十年的酝酿积累,才可能会有点出息,需要几十年的磨砺,才可能会有剑出鞘的时候,况且现在社会是急功近利的社会,这样的方式与大众社会是不符的。
历史太枯燥了,看来看去还是那些事,没人感兴趣,所以了解的人就会很少啊。
中国的历史实在是太久了,所以这么多人了解不过来,毕竟现在都那么忙。
因为很多人觉得历史很枯燥,况且历史是以前的事情,所以很多人会不在意以前的历史吧。
不是因为历史本身不吸引人,主要是在接触过程中,很多人与事离现在比较远,属于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要怎么做才能在迷盲中清醒过来?

一个人老是想着一件事.想忘记也不行,不想去想他还是老去想他的时候该怎么办.
到底如何才能忘记过去? 问题在打圈转。 人心每刻都在浮动变化,变,从来没有时间观念,是我们把时间加上去,制造变的连续性,所以,经历过的都会再回头,尤其是未能忘记的伤痛。这一刻我们以为两颗心已整合了,把爱凝固在时间上,一生一世的愿望就此产生,可下一刻问题出现了,是变化,也是执着上一刻(或者过去),执着某个当下,死守那个时空下你我在某种宽容量度下达成的抱负,如你爱我,我爱你,我们一生一世。换上另一个时空,思想受到负面的冲击,负面的经验又回来了,某段过去的片面突然立体起来,对照活坏的此刻,果然兑现,原来你真的并不爱我,我重新受伤,记恨,返回失恋的起点上。 这是思想的陷阱。 要知道思想的本质是:零乱纷舛,跨越时差,多重标准,容易情绪化,像潜意识的混沌,像梦境一样难寻章理和秩序。啊,难怪我们对现在彼此的修和愈来愈失去信心,下次出现问题,我们又在过去和现在的分裂断层处兜兜转转,纠缠不清。 可以换一个角度看看吗?事情纵有多复杂,能不能整合并不打紧,关键在谅解和宽容,放弃死执的过去,活在此刻。 就如爱一样。爱的体验每刻都在自我更生,我们不需寻求理解一个叫恒久的爱的东西。爱在变,世态在变,我和你得每刻更生,不然,无法适应变幻无常的爱情。约定要更生,承诺要更生,与时并进,与感情同行。爱不是基本法,又要死守又要不住问哪个诠释最正确。你执住三年前他说过某句话的意思要他负责,他说对不起你误会了,那时我并不是那个意思。瞧,谁是谁非?问题不在当时那话的合法意思,而在此时此地两人是否愿意重新包容大家,面对变逆的现实状态,重新播下信任和感情的种子,重新沟通和谅解,包容和接受。成长如是,爱情如是,生命才能历久常新。 可惜两个人都走累了,乏力更生,只剩下过去,和难奈的现在。不想记起,未敢忘记。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关系,假如感情一开始是真挚的,已经是很好的缘分。我们却待感情变质后把罪与罚放回过去,宁愿相信痛苦的过去比现在更可靠更真实,却把最真挚的爱全盘否定,那句老掉牙的怨言:“我们一开始便是错的”是自寻烦恼的源头;“他怎能忘记得那幺潇洒”的想法肯定自讨苦吃,自制伤口。我们偏偏铭记创伤的回忆,边留恋边流泪! 到底怎样才能忘记过去?我们无法,也不愿意放下,将过去的伤害转化为向前走的力量,宁愿返回起点苦痛痴缠。苦的能量和爱的能量,其实都是同出一辙。 你愿意花多少时间和心神去留恋和纠缠,同样可将那股力量转化为改善和重新去爱的能量。过去就是过去,不需要忘记。能不能像暂时不用的计算机file一样,毋需delete,存放在folder里?这也是包容过去的尝试,总比强迫自己删除它温和和更有量度。到头来谁是谁非,谁执着谁看破,都不应再是评价过去的借口和理由。 让时间自己流动吧!我们只能祝福过去,感谢发生过的一切。从伤口中提升爱,从悲恸中体味净化和平静,便能瞥见更大的爱。这不是神才做得到的,你必须相信。 试着留意你每天的对话或思想,说得最多的可能是这句:“不,不是这样的。” 是不是你的脾气不好?不,是他先对我凶。 是不是你也有错?不,你根本不明白。 是不是你不了解他?不,是他不了解我。 是不是你做得不够?不,我已付出了很多,他却看不到。 是不是你疑心重?不,我能举很多事实证明问题在他处。 是不是证实他不再爱你便死心?不,我舍不得放弃,却不能原谅他。 是不是觉得没有人明白你?不,不只是这样的。 是不是觉得还有人明白你?不,你们都没有经历过我所经历的,怎能明白我? 是不是我说错了什么?不,跟你无关。 是不是你偏执了?不,算了,别再说了。 反射作用一样先说不。否认远比肯定或者不下判断多。我们惯于否认和判断,悍卫自己作为不被了解,惨受歪曲,被迫成为受害者的冤屈。 事实也许真是对方错了,可死命保卫自己的清白,到头来问题愈辩愈混淆,真理愈抹愈黑,除了更委屈和气忿,什么也没有得着。这到底是甚幺游戏? 当双方各执一辞在争拗,事实是什么根本已不再重要了,不容置疑的更大真实却是:你已动了气,坏了情绪,替自己辩护,你并不快乐。 明知争拗没结果,目的只有一个:养活不能错,怕遭遗弃的自我。人生大部份所谓糟透的感觉都是自我制造的。自我经常焦虑不安,吸蚀我们的能量。“我”的存在之所以能成立,必要条件就是不能没有“你”,但“我”要否定“你”,甚至改造“你”,才能巩固那个“我”。所以啊,我们经常无意间惯性说不,否定任何危害自我的外在力量。打倒你,才有我。你我之分是自我的生存条件,却叫人精尽人亡。 细心留意自己何时在说不,往往就是自我活跃的当下,小心纵容了自我。 又是害怕孤独的代价。 可“我”并没有察觉到,这个怕没有“你”又要毁灭“你”的自我,其实并不是真正的自己,只是负面的思想活动和惯性反应而已,力量却强大得足以蚕蚀我们的生命力,难怪,日子愈过愈不快乐,心情愈来愈沮丧,出路愈来愈渺茫,什么都不对劲,一千万个不!我们花毕生精力不忿地反驳和否定,换来最痛苦不过但自我壮大的隐性快感。我们以为自己其实并不想这样,偏偏死执不忍放手,心却蒙蔽看不透。 我们有智力否定一切去强大自我,却没有智能看穿一个微细的执着。 自讨苦吃。 让判断和执着穿过透明的身体,看着它路过,不作抗衡,平静观照。这样的话,没有任何人和事能伤害你,也没有任何东西需要害怕了。因为,你已醒觉,放弃了自我,做回自己的主人。 不抗衡不反应,并不代表无情或畏缩,相反,平静中才能拥有更敏锐的感觉,能看穿善恶对错,是非黑白,同时超越它,不再执着。这是最大的包容,最大的宽恕,也是最大的平静和悦乐。犯不着穷尽精力为不理解你的人斗智斗力,那怕他是最爱的人或者不相干的谁。假如对方真有问题,你的平静反而迫使他无法再靠攻击你而生存,因为当你的自我消失了,便剩下他一个人孤独面对他自己的自我,再也无法逃避了。这才算得上是对他真正的爱。 说不没有问题,只要不是源于反驳或否定的念头。观照后平静地说不,是不会感到难受和痛苦的。豁然接受一切的发生,便不再有冲突和烦恼。真正无私的爱便会回来。 内在转化开始,借感恩的力量,看已经拥有的,而非执着已失去的。 迷恋过往的伤口是心瘾,也是惯性的病态,不要认同受伤的那个旧自己,你每天都应更生心情、想法,新陈代谢。发现老是黏着相同的想法,表示红灯已亮起,必须转移视点,学习离开凝想和痛苦。 大部份的痛苦,都是不肯离场的结果。没有命定的不幸,只有死不放手的执着。 病并不可怕,享受病态比病的本身更可怕。 很奇怪啊,我们明知所执着的想法和习惯是无底深渊,带来极度苦痛,我们偏偏不忍心放手,继续沉沦,还努力替自己解释或辩护:”这是我的历史,我别无选择。你未曾经历过,怎会明白我的痛?” 是的,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痛,想起来都要生要死,悲天悯人,也没有第二个人能彻底明白的,偏偏,我们却一边妄望人家明白,一边抗拒人家明白。真的明白了,感同身受,便没有独自承受那幺可怜了,不是吗?一个人独自伤痛,总是无限凄美的,场面更悲壮。像我喜欢的旧歌,黄耀明的《伤逝》,一句”无限痛苦但美丽”,啊,令多少爱惨了的女男愈痛苦愈安慰!也许他们都是积极地这样想的:连为对方痛苦的能力和回忆那段历史的机会也失去的话,爱,或者我自己,还剩下什么? 又是老问题:我们都怕孤独,活在过去,宁愿做受害者,也不敢面对自己。 《魔戒三》中主角千辛万苦走到火山涯口,准备要把令无数人受害的魔戒掉下去,却临涯死执魔戒说:”这是我的”。瞧,依恋痛苦的欲望比我们想象中强大千万倍。令生命最痛苦的东西,我们偏偏舍不得放手,偏偏是最大的诱惑,希望拥住不放手。这是什么道理?你愈是关注和维护痛苦,它愈吸蚀你的能量,强化痛苦作为你历史中最轰烈,最独一无二的成就。你无法自拔地被吸引着,愈想愈堕落,也愈来愈无力抵抗。难怪你爱得那幺虚脱,那幺无助,那幺不像人形。这是惯性,爱不一定要这样。 还在痛,因为我们根本舍不得离开,靠痛苦确认自己的存在。这是负面的信仰,却救赎不了我们的灵魂。爱不靠苦难。真正的爱无法容下苦难。 执着抑或放手,你是可以选择的。
本文标题: 怎么才能活出历史盲的感觉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6029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历史上有没有和欧金中案相似的案例为什么东非 西非 南非 历史上没有产生帝国 城市遗迹和文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