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隆中对》,是不是谁都能想到的废话

发布时间: 2021-10-04 00:05:1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6

诸葛亮《隆中对》全文要求完整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

诸葛亮的《隆中对》,是不是谁都能想到的废话

诸葛亮《隆中对》全文

要求完整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

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白话翻译

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颍川(河南禹州)的徐庶与诸葛亮关系甚好,说确实是这样。

适逢先帝刘备驻扎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个人,是人间卧伏着的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你去他那里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你应该屈尊亲自去拜访他”。

因此先帝就去隆中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于是刘备叫旁边的人退下,说:“汉室的统治崩溃,奸邪的臣子盗用政令,皇上蒙受风尘遭难出奔。我不能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任,想要为天下人伸张大义,然而我才智与谋略短浅,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认为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

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独掌大权以来,各地豪杰同时起兵,占据州、郡的人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声望少之又少,然而曹操最终之所以能打败袁绍,凭借弱小的力量战胜强大的原因,不仅依靠的是天时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强。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三世了,地势险要,民众归附,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孙权这方面只可以把他作为外援,但是不可谋取他。荆州北靠汉水、沔水;

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边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但是它的主人却没有能力守住它,这大概是天拿它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你可有占领它的意思呢?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自然条件优越,高祖凭借它建立了帝业

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那里人民殷实富裕,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而且声望很高,闻名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思慕贤才,如果能占据荆、益两州,守住险要的地方,和西边的各个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

一旦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指中原一带,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击,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将军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刘备说:“好!”从此与诸葛亮的关系一天天亲密起来。关羽、张飞等人不高兴了,刘备劝解他们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一样。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什么了。”关羽、张飞于是不再说什么了。

写作背景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朝政腐败,政治黑暗,民不聊生,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都极为尖锐,终于在公元184年爆发了全国规模的黄巾农民大起义。黄巾农民起义军失败后,地主阶级加重剥削农民,政治异常黑暗,地方豪强的武装割据一方,这就形成了长达十年之久的军阀混战。

在割据混战的初期,曹操占据兖州、豫州(山东南部、河南),袁绍占据冀、青、并、幽四州(河北省、辽宁省、山东省、山西省及河南省北部),刘表占据荆州(湖北、湖南省),孙策占据江东(长江下游),刘焉、刘璋父子占据益州(四川)。刘备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后来又到荆州投靠刘表,企图以“帝室之胄”的身份,用“恢复汉室”的名义,广揽人才,称雄天下。

诸葛亮《隆中对》原文: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隆中对》原名《草庐对》,是指中国东汉末年诸葛亮与刘备初次会面的谈话内容,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但《隆中对》提法并非由作者陈寿提出,而是由后人添加。207年冬至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的建议下,三次到隆中(今南阳卧龙岗或襄阳古隆中)拜访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第三次终于得见。《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出山成为刘备的军师,刘备集团之后的种种攻略皆基于此。
诸葛亮亲自在田地里耕种,喜欢唱《梁父吟》, 身高八尺,常常把自 己跟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人们不承认他有这种才能。只有博陵的崔州 平,颖川的徐遮跟诸葛亮是好朋友,认为确是这样。 当时刘备在新野驻军。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十分器重他。徐庶对 刘备说:“诸葛孔明是一条卧龙,您想见他吗?”刘备说:“你和他一齐 来。徐庶说:“这个人只可以去他那里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 您应当委屈自己去拜访他/’ 因此,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于是 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朝的统治衰败了,奸巨董卓、曹操之流先后专 权,皇上遭难出奔。我不衡量自己的德行服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 否胜人,要想在天下仰张正义,但是缺乏智谋,因此失败,一直到今天。 但是我的志向还不罢休,您看该采取怎样的办法 诸葛亮回答说二‘自从董卓以来,英雄豪杰纷纷起兵,占领州县的数 也数不清。曹操跟袁绍相比,名气低微并且兵力薄弱。但曹操最终能 战胜袁绍,从弱者变为强者的原因,不仅是机时好,而且也是人的筹划 (得当人现在曹操已经拥有百万的兵力,挟持皇帝来号召令诸侯,这确 实不可以跟他争强争胜。孙权占据江东(长江下游)一带地方,已经经 历了三代,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有才能的人被他利用,这只可以把他 结为外援,而不可以谋取他。荆州北面占据汉水中下游一带,一直到南 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接连吴会,西面通往巴郡蜀郡,这是兵家都要 争夺的地方,但是它的主人不能守住,这大概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您 的,您愿意得到它吗?盖州地势险要,肥沃的田野十分广大,这是自然 条件优越,物产丰饶的地方,高祖刘邦靠它创建了汉朝的基业。刘璋昏 庸懦弱,张鲁占据北方,人民兴旺国家富裕却不懂得爱惜。有智慧有才 能的人想得到贤明的君主来治理。将军您既然是皇家的后代,诚信仁 义显明于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人物,思慕贤人如口渴急于喝水一般, 如果占据荆、益两个州,守住形势险要的地方,西面与少数民族和好,南 面安抚各族人民,国外与东吴孙权友好往来,国内修明政j台;等待天下 有变,就命令一个上将军率领荆州的军队向宛J 进攻,将军您亲自率 领益州的部队,出兵秦川,老百姓怎么敢不用箪盛着粮食,用壶装着酒 浆来迎接您呢?确实如此,那么您的称霸的理想就可以实现,汉代就可 以兴旺了。” 刘备说:“好啊!”于是跟诸葛亮的感情一天比一天亲密。 关羽3 飞等不高兴,刘备劝解他们说:“我得到孔明,就像鱼得到 了水一样。希望各位不要再说了。关羽、张飞才停不止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
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 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译文: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只有博陵崔州平,颖川的徐庶徐元直跟他交情很好,说是确实这样。
原文: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译文: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吗?”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您应当屈身去拜访他。”
原文: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译文:于是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共去了三次,才见到。刘备于是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朝的天下崩溃,奸臣窃取了政权,皇上逃难出奔。我没有估量自己的德行,衡量自己的力量,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但是自己的智谋浅短、办法很少,终于因此失败,造成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您说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
原文: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译文: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篡权以来,各地豪杰纷纷起兵,占据几个州郡的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名声小,兵力少,但是曹操能够战胜袁绍,从弱小变为强大,不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制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的确不能与他较量。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了三代,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有才能的人被他重用,孙权这方面可以以他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荆州的北面控制汉、沔二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连接吴郡和会稽郡,西边连通巴、蜀二郡,这是兵家必争的地方,但是他的主人刘表不能守住,这地方大概是老天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难道没有占领的意思吗?益州有险要的关塞,有广阔肥沃的土地,是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方,汉高祖凭着这个地方而成就帝王业绩的。益州牧刘玲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人民兴旺富裕、国家强盛,但他不知道爱惜人民。有智谋才能的人都想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您既然是汉朝皇帝的后代,威信和义气闻名于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想得到贤能的人如同口渴一般,如果占据了荆州、益州,凭借两州险要的地势,西面和各族和好,南面安抚各族,对外跟孙权结成联盟,对内改善国家政治;天下形势如果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名上等的将军率领荆州的军队向南阳、洛阳进军,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出击秦川,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您呢?如果真的做到这样,那么汉朝的政权就可以复兴了。”
原文: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译文:刘备说:“好!”从此同诸葛亮的情谊一天天地深厚了。
原文: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译文:关羽、张飞等人不高兴了,刘备劝解他们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一样。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什么了。”关羽、张飞才平静下来。
原文: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诸葛亮的《隆中对》为什么会失败?谁导致了隆中对的失败?

按照《隆中对》的猜想,如果一切顺利,诸葛亮还真的是有可能辅佐刘备,成功的一统天下,兴复汉室。只不过尴尬的是,最终《隆中对》也只是个猜想,由于现实的种种原因,只能化为泡影,令人唏嘘。

如果说,《隆中对》的失败应该怪谁,那诸葛亮要怪的,有他自己,有关羽,还有刘备。


一,怪自己:《隆中对》的先天不足

《隆中对》说,曹操兵锋正盛,以刘备的弱小实力就不要去北方以卵击石。江东的孙权已经历经三世,内部团结稳定,因此只可为友不可为敌。

荆州刘表的能力一般般,他的两个儿子更不咋地,内部又派系纷争,再加上荆州人口众多又较为富庶,因此刘备的第一目标应该是占领荆州。

但荆州处于四战之地,很难站稳脚跟,因此就需要占领益州,并把益州打造成稳固的大后方。

要重点注意的是,要想兴复汉室,荆州和益州缺一不可。


当稳定两地、天下有变的时候,刘备就可以率领大军北出秦川,效仿他的老祖宗刘邦,进取关中图谋天下。另一边再派遣一员大将(极有可能是关羽)率领荆州兵团,进军宛城和洛阳。

再加上汉室仍为正统, 老百姓们肯定会拥护汉室,协助刘备完成兴复汉室的重任。如此一来,刘备就能再次中兴汉室,恢复刘氏的天下。

不得不说在刘备当时的那种情况下,诸葛亮的《隆中对》的确是最适合刘备发展并崛起的好办法。事实也真的是证明了《隆中对》的可行性,毕竟当刘备拥有益州、汉中、荆州和上庸三郡后,就算是曹操,都不得不考虑,要不要离开许都,搬到其他地方去。

但大家有没有发现,诸葛亮是不是忽略了东吴孙权?


别忘了,孙权的父亲孙坚,就是在跟荆州刘表的战争中,死在黄祖的手上。这可是杀父之仇,仅凭这一点,就算刘表早已去世,孙权也必须占领荆州,来告诫他父亲的在天之灵。

更何况孙权也知道,自己是无法和曹操硬碰硬的,是需要先占据荆州,进一步的发展自身实力,这才有机会图谋天下,至少能更好的维系自身安全,因此无论是于公于私,孙权都必须占领荆州。也就是说,不管是谁控制着荆州,孙权都必须想方设法的抢过来。


赤壁之战过后,看着刘备实在是没有地方安家,孙权还可以暂时忍一忍。当刘备占据益州,甚至是进位汉中王后,那孙权就不能再忍了。

基于这种种原因,诸葛亮的《隆中对》,最多只能支撑刘备做到汉中王这一步,至于想要进取中原那就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孙权生死,吴国内乱,趁着这个机会刘备才有可能成功北伐。但别忘了,刘备比孙权大21岁,孙权自己又活到70岁。

因此《隆中对》的最好结局,就是到三分天下,至于想要一统天下兴复汉室,真的是很难很难,因为孙权是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刘备长期占领荆州的。


二,怪关羽:干嘛不跟孙权搞好关系呢?

不得不承认,关二爷的战力举世无双,还只是一个无名小卒的时候就敢硬钢吕布。强大的实力,让关羽除了刘备之外,谁都不服。再加上孙权的年纪比他还小,更是让关羽更加轻视。

很多人说诸葛亮不应该让关羽镇守荆州,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脾气暴躁、喝酒误事的张飞,肯定是不可以镇守荆州。赵云的实力、谋略的确是不错,但他一直是刘备的贴身护卫,一下子让他掌管荆州,不太合适,底下的人也不会服气。

黄忠就是员武将,年纪又大。而马超呢,归顺的时间太短,让他掌管一半的人口和军队,换做是我们也会担心害怕。而魏延后期镇守汉中分身无术。法正是尚书令,诸葛亮是丞相,都得跟在刘备身边,至于其他人,不论是资历、能力,都不足以镇守荆州。也因此,关羽便成为了最好的选择。


其实庞统若是不死,那让庞统跟在刘备身边出谋划策、治理国事,让诸葛亮镇守荆州,这倒会是最好的办法。

如果关羽能够放下傲气,好好的跟孙权交朋友,即便无法阻止白衣渡江,至少也可以推迟白衣渡江,从而为关羽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去占领曹操的樊城、襄阳。


三,怪刘备:都当上皇帝了还感情用事

关羽的高傲,最终败走麦城,诸葛亮等一众大臣好不容易劝住刘备,结果张飞酒又喝多了,这下刘备就再也忍不住,叫上一大票人就去进攻孙权。

其实从马后炮的角度上来说,夷陵之战是刘备必须要发动的一场战役,毕竟没有荆州,那就无法实施《隆中对》,毕竟除了《隆中对》外,实在是没有更好的方法。

诸葛亮加入刘备阵营后,军事指挥上的事情边都是诸葛亮来负责。一方面是诸葛亮反对东征,另一方面可能是刘备想再来试试自己的军事指挥能力,于是就亲自挂帅,当上了这个总指挥。


在他看来,自己打了大半辈子的仗,怎么说都要比孙权、陆逊强吧?

刘备他忘记了,在遇到诸葛亮之前,自己是颠沛流离、居无定所,或者说是败仗连连,是遇到诸葛亮之后才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就这么的,自信心和仇恨心爆棚的刘备,率领着蜀汉一大半的家产前往夷陵,在他“优秀”的指挥下,最终只能托孤白帝城,留下了一大堆的烂摊子丢给诸葛亮。


就这么的,《隆中对》彻底沦为泡影,再也没有实施的可能性。

基于以上的种种分析,《隆中对》的失败,便是怪诸葛亮,怪关羽,怪刘备。不知道关羽兵败的时候后不后悔,刘备托孤的时候有没有幡然醒悟,更不知道诸葛亮病逝五丈原的时候,怨不怨恨关羽。

《隆中对》的局限性导致了失败。 因为人力有时穷。虽然预想是理想的,但是可能实施起来并没有那么的现实。这也是诸葛亮自己的问题导致的,《隆中对》中提出要占据荆益二州,但是却忽视了两地相隔太远,难以防守的问题。
因为计划赶不上变化,发生了一场重大的战役导致的。是刘备,执意要为关羽报仇,伤了蜀国的元气。
《隆中对》的局限性导致了失败。这是诸葛亮自己的问题导致的。《隆中对》中提出要占据荆益二州,但是却忽视了两地相隔太远,难以防守的问题。

诸葛亮的《隆中对》,究竟是千古名篇还是错误战略?

《隆中对》是千古名篇。诸葛亮的战略没有错误,如果按照他规划战略进行实施。蜀国最后是有机会成为霸主的。
诸葛亮的隆中对是千古名篇,他虽然身处隆中,但是对于天下大势的把握可以说是相当准确,他的三分天下理论非常厉害
《隆中对》肯定是正确的方案,因为刘备按照此中说法从一个没有名气的皇叔做到了三分天下的蜀汉帝王。

建安十二年,诸葛亮终于被刘备的三顾茅庐所打动,时年二十六岁的诸葛亮出山。

要说诸葛亮为刘备做的最大的贡献那就是为刘备夺取川蜀之地从而三分天下,和曹魏还有孙吴分庭抗礼。这一切都基于当年的《隆中对》。


但是近些年来,有很多人认为诸葛亮的《隆中对》有很大的战略弊端,因此刘备最后只能三分天下,而不能统一天下。那诸葛亮的隆中对是怎么样的呢,我们来看看:“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其大致意思就是:自董卓乱政以来,天下诸侯并起,占据数块州郡的人数不胜数。曹操和袁绍相比,名望和将领声势都不如他,但是曹操能以弱胜强,靠的不仅仅是天时,还有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拥有百万大军,挟天子以令诸侯,此时不可以与他正面交锋。而江东孙氏占据江东已经三世,地势险要,民众归心,因此可以和他们联盟但是不可以谋取江东之地。

荆州北靠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边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但是它的主人却没有能力守住它,这大概是天拿它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你可有占领它的意思呢?

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自然条件优越,高祖凭借它建立了帝业。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那里人民殷实富裕,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而且声望很高,闻名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如果能占据荆、益两州,守住险要的地方,和西边的各个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指中原一带,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击,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将军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可以说诸葛亮的隆中对把当时的时局看的很清楚,如果真按照诸葛亮所想的那样走,那么刘备统一天下不是不可能。因为当时的刘备是处于寄人篱下的状态,而且天下大半已经为曹操所有,只有荆州和益州两地可以图之。按理来说,诸葛亮为他做好的规划:先取荆州再取益州的战略方针是可行的。

但是荆州最终却丢失了,可并不能代表诸葛亮的战略眼光有误,因为计划终究是计划,天下时局纷纷扰扰变得很快,因为时局变化的太快才导致了隆中对不能成功:

其一,刘表的突然病逝及赤壁之战后三家瓜分荆州的局面

当年诸葛亮给刘备制定《隆中对》时是基于刘备据有荆州全境的前提下,水陆并进出军取秦川,令曹操首尾不能相顾。

可是后来刘表病逝,荆州本地的豪强士族在蔡瑁等人的策划下,为了自身的利益篡改了刘表的遗命,立刘表的小儿子刘琮为荆州之主。


刘表此人虽然没有进取之心,但是他治理下的荆州的确是一片安详之地。和刘璋一样也算厚道人吧,可是他在立储一事上迟迟未下决定导致了荆州最后的丢失。


刘表继位后诸葛亮劝刘备趁刘琮立足未稳之际趁机拿下荆州,可此时刘备不同意了。《三国演义》里说刘备因为感念刘表的仁义不愿意夺取自己侄儿的荆州之地,把他塑造成了一个大好人。


依小编看来,这纯属废话。在乱世之中,好人是绝对成不了事的。西川刘璋够厚到吧?为何最终西川之地保不住,还不是因为心念百姓最终一败涂地。

刘备当时不夺取荆州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仁义,依小编看来两点:

一.刘表治理荆州多年,在本地拥有极高的威望,此时夺取荆州恐怕会引起荆州本地豪强的起群攻击。

二.刘备时人称“刘皇叔”,他说自己是汉室后裔,但是有多少水分他自己知道,外加上他一向标榜自己为“仁厚”之人,趁刘表刚死的时候就去夺取荆州不就砸了自己招牌吗。

但是接下去的时局更加令诸葛亮没想到,在曹操大军压境之际,拥有十余万荆州水军的刘琮竟然不战而降投降了曹操,曹操一下子就占领了荆州,除了江夏和貌合神离的荆南四郡,此时的曹操握有大半个荆州,因此诸葛亮的隆中对其实到这就已经不能够彻底实现了。

后来赤壁之战后,刘备虽然拥有了荆州部分之地,可是刘备还是彻底失去了夺取天下的机会了。为何?那就是因为荆州最重要的城市襄阳没有控制在自己手里。


赤壁之战后,曹孙刘三人分别瓜分了荆州。刘备占据了荆南四郡,孙权占领了江夏和南郡,后来孙权把南郡借给了刘备因此才有“借荆州”一说,但是荆州最重要的襄阳却不在刘备孙权手里,而在曹操手里。没有占据襄阳,那么占据荆州则毫无意义。因此隆中对也不可能实现。

为什么说没有襄阳的荆州毫无意义呢?有两点:

第一点:襄阳地处九州的中下游,是典型的交通要道,在长江的中间地段,而长江的重要性显然不用多说。左连巴蜀、右接江东、上有中原、下有南越,从这出兵攻取秦川可以说是一马平川,东晋时期的桓温也是大力打造襄阳,因为他知道襄阳的重要性。

第二点:襄阳可以说是荆州的咽喉之地,襄阳一旦失守,那么广袤的荆襄平原则直接暴露在了敌方的视野之下,襄阳三面环山一面环水,是典型的易守难攻之地,并且襄阳还可以和樊城互为照应,因此谁夺取了襄阳谁就遏制住了荆州的咽喉,更夸张一点,谁控制襄阳谁就可以控制东南半壁江山。后世的南宋就是因为丢失了襄阳,因此最终落得连半壁江山都保不住。

《隆中对》 诸葛亮

  《隆中对》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富,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译文:诸葛亮耕种田地,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只有博陵崔州平,颍川的徐元直跟他交情很好,说是确实这样。
  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吗?”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可以到他那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应该委屈自己亲自去拜访他。”
  于是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于是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王朝的统治崩溃,奸臣窃取了政权,皇上遭难出逃。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但是自己的智谋浅短、办法很少,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停止,您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
  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篡权以来,各地豪杰纷纷起兵,占据几个州郡的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名声小,兵力少,但是曹操能够战胜袁绍,从弱小变为强大的原因,不但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制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的确不能与他较量。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了三代,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有才能的人被他重用,孙权这方面可以以他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荆州的北面控制汉、沔二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连接吴郡和会稽郡,西边连通巴、蜀二郡,这是兵家必争的地方,但是他的主人刘表不能守住,这地方大概是老天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难道没有占领的意思吗?益州有险要的关塞,有广阔肥沃的土地,是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方,汉高祖凭着这个地方而成就帝王业绩的。益州牧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人民兴旺富裕、国家强盛,但他不知道爱惜人民。有智谋才能的人都想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您既然是汉朝皇帝的后代,威信和义气闻名于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想得到贤能的人如同口渴一般,如果占据了荆州、益州,凭借两州险要的地势,西面和各族和好,南面安抚各族,对外跟孙权结成联盟,对内改善国家政治;天下形势如果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名上等的将军率领荆州的军队向南阳、洛阳进军,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攻打秦川,老百姓谁敢不用箪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您呢?如果真的做到这样,霸业才可以成功,那么汉朝的政权就可以复兴了。”
  刘备说:“好!”从此同诸葛亮的情谊一天天地深厚了。
  关羽、张飞等人不高兴了,刘备劝解他们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一样。希望各位不要再说什么了。”关羽、张飞才平静下来。

  隆中对并非诸葛亮写的,而是陈寿写的。
《隆中对》原名《草庐对》,是指中国东汉末年诸葛亮与刘备初次会面的谈话内容,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但《隆中对》提法并非由作者陈寿提出,而是由后人添加。“对”,对策。古代臣子回答君王所问的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策略叫“对策”。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富,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http://baike.baidu.com/view/6222.htm
《隆中对》原名《草庐对》,是指中国东汉末年诸葛亮与刘备初次会面的谈话内容,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但《隆中对》提法并非由作者陈寿提出,而是由后人添加
《隆中对》译文
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只有博陵崔州平,颖川的徐庶徐元直跟他交情很好,说是确实这样。
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吗?”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您应当屈身去拜访他。”
于是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共去了三次,才见到。刘备于是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朝的天下崩溃,奸臣窃取了政权,皇上逃难出奔。我没有估量自己的德行,衡量自己的力量,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但是自己的智谋浅短、办法很少,终于因此失败,造成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您说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
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篡权以来,各地豪杰纷纷起兵,占据几个州郡的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名声小,兵力少,但是曹操能够战胜袁绍,从弱小变为强大,不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制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的确不能与他较量。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了三代,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有才能的人被他重用,孙权这方面可以以他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荆州的北面控制汉、沔二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连接吴郡和会稽郡,西边连通巴、蜀二郡,这是兵家必争的地方,但是他的主人刘表不能守住,这地方大概是老天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难道没有占领的意思吗?益州有险要的关塞,有广阔肥沃的土地,是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方,汉高祖凭着这个地方而成就帝王业绩的。益州牧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人民兴旺富裕、国家强盛,但他不知道爱惜人民。有智谋才能的人都想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您既然是汉朝皇帝的后代,威信和义气闻名于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想得到贤能的人如同口渴一般,如果占据了荆州、益州,凭借两州险要的地势,西面和各族和好,南面安抚各族,对外跟孙权结成联盟,对内改善国家政治;天下形势如果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名上等的将军率领荆州的军队向南阳、洛阳进军,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出击秦川,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您呢?如果真的做到这样,那么汉朝的政权就可以复兴了。”
刘备说:“好!”从此同诸葛亮的情谊一天天地深厚了。
关羽、张飞等人不高兴了,刘备劝解他们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一样。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什么了。”关羽、张飞才平静下来。
他给刘提出的政治蓝图是“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最开头是“两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他提出的战略,战策从(若跨有荆’‘’‘’‘’‘’‘’‘’‘汉室可兴矣)

诸葛亮是一个远见卓识,才华横溢,雄才伟略的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葛之利。

如何看待诸葛亮的隆中对呢?

隆中对不仅高屋建瓴,而且是当时刘备集团唯一具有执行可行性的战略方针,可以说是为当时的刘备量身打造。如果隆中对能够得到很好的执行,刘皇叔有祖爷爷刘邦的格局和器量,关羽也没有轻敌冒进,刘备集团是有机会赢的,虽然很大程度上需要等招,等待曹魏集团的出错。

隆中对中占据荆益的战略没有错,虽然占领荆益并不能保证刘备集团得到天下。制定战略需要考虑形势与执行的可行性,当时以刘备的基本面来说,北边的曹操惹不起,也不大存在从曹操手里抢到地盘的可能性,诸侯基本都被曹操收拾完了,东边的孙家不好惹,不占荆益就没地可占了。

问题出在进攻的时机。隆中对中明明写的清清楚楚"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说好了是等到天下有变的(即曹魏内部出现问题),现在曹魏好好的,曹操还没死,虽然败走汉中,可总体实力依旧占很大优势,根本就没到战略进攻的时候好吗。还有自大赤壁之战后和孙权集团关系一直磕磕碰碰的,不稳住孙权就进攻曹魏这样的庞然大物,作死。等到夷陵之战后,基本上是注定失败的了。

由上可以看出,隆中对压根就是执行到一半,就完全变形了。当然隆中对有诸多问题,比如说刘备控制不了关羽,荆州和益州相距太远,两路进攻起不到互相配合的问题。孙权也不可能放弃荆州等等。但你不能说诸葛亮纸上谈兵,因为这是刘备当时唯一一个可行的选项。有些地方可能可以修改,比如尽可能结好孙权,把荆南四郡和一些没有战略价值的地方送给孙权,许诺攻入中原后把荆州整片地方送给孙权,或者索性荆州一路和孙权一方组成联军一起进攻。成大事者就要有过人之器量,刘备的器量和刘邦相比就远远不及。当然以上这些措施还是不能够保证孙权不反水。那就只能先把自家的地盘守好了,休养生息待机等变。先保证自己这边不出错,等待对方出错。比如说曹丕出个昏招率大军垮江进攻孙权那边两边,刘备这边就赶紧动员起来。一方面荆州拼命向孙权示好打气,送钱送粮甚至许诺战后割让荆州部分土地,就是要力挺孙权千万别和曹魏求和,另一方面在出汉中想办法把凉州吃下来,荆州方面攻入南阳想办法占领荆北,但要避免和曹魏战略决战,一点点和曹魏缩小差距。反正就是要和孙权配合尽量消耗曹魏,不给曹魏休养生息的时间。

在诸葛亮的隆中对中可以看出来诸葛亮对阿斗的多种不放心,给他出谋划策,还帮他分析了当时的环境
我个人觉得诸葛亮的隆中对其实已经展现了他的抱负和野心。自古以来的聪明人都喜欢含蓄表达自己的志向,但也渴望能施展自己的才华。
《隆中对》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制定了蜀汉阵营的大致攻略,之后诸葛亮出山成为刘备的军师,取荆州、益州成鼎足之势。
首先大家都知道诸葛亮属于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所以他的笼中对呢,是非常值得大家借鉴的,毕竟他经历的事也比较多,读过的书也比较多,所以知识非常的渊博。
本文标题: 诸葛亮的《隆中对》,是不是谁都能想到的废话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5833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古时大户门口的这个是用来干嘛的历史师范专业考汉语言专业教资,证书上面会显示非师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