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韩信背水一战成功了,马谡学他用这套路却败成这德行

发布时间: 2021-09-26 13:04:5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7

“置之死地而后生”韩信用这招能破敌,为何马谡用这招却一败涂地?方法是一样,但两个人的执行力不同。韩信这边的军队士气更足,一鼓作气...

为什么韩信背水一战成功了,马谡学他用这套路却败成这德行

“置之死地而后生”韩信用这招能破敌,为何马谡用这招却一败涂地?

方法是一样,但两个人的执行力不同。韩信这边的军队士气更足,一鼓作气,所以才能置之死地而后生。但马谡的军队已经被围困,士气低落,所以最后败得一败涂地。韩信的军队是顺应民心,一鼓作气,便死而逃生,但马谡的军队,士气低落,民心思变,再加上马谡对计谋执行的不彻底,所以才最终失败了。

韩信当时的背水一战能够取得成功,有几个因素是很重要的。首先,刘邦当时对韩信信任有加,给予了将士很大的权力,所以韩信在军中的威信十足。第二,韩信之前一段时间,不断取得了大大小小的胜仗,军队的士兵普遍对他很信服,他出的计谋,能得到大家的认可。第三点,韩信将计谋执行得很彻底,有主攻有佯攻,在心理上给敌军狠狠地给予打击,所以最终欧取得了战役的成功。


而另一边的马谡就差太多了。首先马谡在军中,没什么威信,大多数的将士都不是很认可他,所以导致马谡的一些计谋,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和执行。还有一点就是马谡在筹谋时,没有很好的战术配合,没有给予敌军的突然袭击,所以导致马谡的军队最终欧被围困失败了。


而这两人的差距在于,韩信即会筹划谋略,也会鼓舞士气,将士们对他都很信服,再加上战术上的配合,才打出了最终的突击之战。而马谡则更多只是战略上的安排,没有足够多战术的配合,所以才导致最终的失败。

韩信之所以能置之死地而后生,是有几个决定性因素的,比如他有张耳做后手,自己用一万五人牵制赵军,让张耳带五千人绕到敌后,端了对方的大本营,二是韩信平时对待士兵很好,士兵们都相信,跟着他才有活路,三是韩信自己也有信心,他相信自己的士兵是勇士,拥有这一切之后,加上韩信高超的指挥艺术,成就了背水一战。

韩信背水之战以后,也有不少将领模仿他,但基本都是只得其形,而不得其神,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马谡,距离韩信四百多年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为了阻挡魏军的援军,就派亲信马谡驻守街亭,诸葛亮千叮万嘱要求马谡在山下安营扎寨,抵御魏军的进攻。

但马谡到街亭之后,瞬间觉得自己熟读兵法,不按诸葛亮的话去做,他偏要把营寨扎在山顶,要知道山顶没有一滴水,他的副将王平就劝他:"山顶扎营,敌人切断水源怎么办?"马谡却说:"兵法曰'置之死地而后生',敌军包围我们时,士兵们可以一当十,魏军自然溃败而走。"

很明显马谡这一招,是像模仿当年的韩信,把自己逼入死地,然而激发出士兵的潜力,然而马谡万万没想到,自己的水平给韩信提鞋都不配,魏将张颌来到后,并没有发动进攻,而是把马谡围困在山顶,切断水源,然后放火烧山。

因为马谡这个人太自信了,而这恰恰也是他失败的一大原因,自比韩信,他还不够看。
因为马谡没有韩信这么厉害。他还刚愎自用,最后导致输的一败涂地。
马谡这一招,是模仿当年的韩信,把自己逼入死地,然而激发出士兵的潜力,然而马谡万万没想到,自己的水平给韩信提鞋都不配。

同样是背水一战,为什么韩信成功马谡失败?

1、韩信背水一战的目的是为张耳的“奇兵”创造时间和空间,为的是“进攻”。反之,马谡驻守街亭目的是“守”,不同情境下士兵心理大有不同。
2、韩信有威信。韩信手下士兵对韩信充满信心,而马谡从未单独领兵,士兵不能给予他足够的信任。
3、时代不同。韩信使用此战术后,后人已有经验教训,故再使用此战术便很容易被破解。
敌人的力量不同
能力不一样

韩信背水一战打胜了,为何后世人再用却都失败了?

背水一战的战术,一直以来被历代兵家视为是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韩信的成功在于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和智慧。但也需要靠点运气,有足够的客观条件,不然就是自取灭亡。

首先背水一战的战术是被运用在井陉之战中,韩信以三万兵马对抗赵国二十万兵马,由于双方兵力差距之大,导致一开始韩信就处于被动的状态下,但战争的结局是韩信打败了多余自身数倍兵力的赵国。

当时汉军跟赵军阵地隔着一条河,本来不出意外的话,韩信基本上是必败的结局。而韩信也知道普通打法是赢不了赵军,首先军心就开始动摇,得让士兵有战斗下去的欲望啊。于是他提前就跟将领说列阵背靠山,前面临水泽,让士兵背靠水排阵,给士兵打气还说打败赵军再饱饱地吃一顿。

于是韩信安排了一万士兵背水列阵,在安排一部分士兵去引诱赵军的全部军队离开大本营,使得他们来到河边跟韩信剩余的两万多军士交战。这时,在安排一部分奇兵去偷袭赵军本营,才有可能赢得胜利。

不过,这个渡河引诱有个不能避免的漏洞,就是韩信的军队在渡河到一半的时候,赵军进攻的话,就会导致结局发生巨大的变化。而赵军也不是没啥能入,当时赵军有个李左车就建议赵王趁着汉军渡河渡到一半时,就出击攻打,那韩信必败无疑。可是,赵王自大,认为自己这么多的人马,还怕一个韩信,不屑于趁人之危。他要堂堂正正地打败韩信的不败神话。

于是,剧本就像韩信想的那样,大军渡过河流,背水一战,全军视死如归。韩信还指挥大军在交战一会就假装溃败,扔掉自己的旗子,赵军不疑有诈,纷纷赶上来捡战利品,因为那时后期拿来领赏。这一幕被韩信也看在眼中,自己安排的奇兵也成功偷袭了赵军大本营。

赵军此时就慌了,阵型大乱,因为他们不知道背后有多少人等着杀他们。而此刻的地形,刚好不利于赵军发挥人数优势,赵军无法组织有效的防守,也就导致韩信大胜。

纵观全局,不全靠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只能说韩信是真的厉害,依靠地形,摸清敌我双方的心理,成功的打赢了这力量悬殊的阵地战。

可是,但凡赵王不自大,采取手下人的意见,韩信就得败。如果韩信治军不严,手底下的士兵也不会完全相信韩信能够绝地反击。如果地形不合适,那么同样也不会造就这场战役。这也是后世很少有人能复刻背水一战的战果,因为需要有太多的客观条件。


一说到韩信,我们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背水一战”。确实,“背水一战”可以称得上是韩信最杰出的操作,里面包含着丰富精深的战术思想。但是奇怪的是,自从韩信用了“背水一战”之后,这么好的一种战术打法,后世基本上没怎么用过。而且就算有效仿的,也基本上是失败。


比如马谡“守街亭”之战。马谡把军队摆放在高山之上,高山之上缺水源,正如韩信自己解释的“陷之死地而后生”,马谡确实把军队“陷之死地”了,但是他没有后生,他失败了。而且败得很惨,让整个蜀汉的第一次“北伐行动”也跟着殉葬。太平天国时期,石达开来到大渡河边。虽然不是他有意而为,却也已经处在“背水一战”的境地。但是石达开最终并没有成功,而是全军覆没了。那么,为什么韩信的“背水一战”能够成功,后世就再也没有用过“背水一战”了呢?而即便勉强用了“背水一战”,最终也是失败呢?

其实,严格意义上讲,“背水一战”肯定是会失败的。为什么呢?虽然说“背水一战”可以因为被“置之死地”,让人在恐惧之余,把人身上的能量激发出来,发挥到极致。但是毕竟人数上居于弱势。打仗不是拍武功片,不可能一个人能够连续杀掉好几个人。一个人身上激发出来的能量可能增大,但毕竟“双拳难敌四手”,力量不够,也不可能打赢。再说了,当人处在绝境中的时候,既可以激发他身上的求生欲望,也可能让他产生绝望。因为绝望,人身上就可能发软。人一发软,很可能就被敌人一刀给砍了。

总之,“背水一战”胜利,应该是小概率事件,并不是大概率事件。既然“背水一战”是小概率事件,韩信为什么要做这样的选择呢?难道韩信有一种赌徒心理吗?肯定不是的。韩信刚好相反,他是一个心思缜密的人,如果没有绝对的把握,他绝对不会选择去做。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看韩信前期所做的几件事。比如,韩信遇到淮阴少年挑衅他的时候,为什么选择从淮阴少年胯下钻过去?就是因为他想选择大概率事件。他知道,虽然他身上背着剑,自己也长得很高大,但是毕竟淮阴少年那边的人多。打起来,打胜的可能性小。因此,他选择从人家的胯下钻过去。

因为韩信背水一战占据了很多优势,而后世人很少能够再次创造奇迹,所以后世人再用却都失败了。
情况不同,韩信第一次用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后人不会和韩信当时情况完全一样。
本文标题: 为什么韩信背水一战成功了,马谡学他用这套路却败成这德行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5755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迟到12年的阵亡通知中国历史为什么女王那么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