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和节是同一种东西吗 苏武持节是符还是节

发布时间: 2021-09-10 19:58:4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0

符节的符节制度符是政治和军事的凭证信物,它可以用于身份证明,作为出入国境、关卡、军营、要塞的凭证,又可以作为传达命令、调遣兵将的...

符和节是同一种东西吗 苏武持节是符还是节

符节的符节制度

符是政治和军事的凭证信物,它可以用于身份证明,作为出入国境、关卡、军营、要塞的凭证,又可以作为传达命令、调遣兵将的信物。节是君主派出的使节所持的凭信,用于代表君主出征、节制方面、监察、办理重大案件、出使外国等重大事务的证明。
(一)调动符节
调动符节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用作调兵,二是用于更换地方长官。这类符节在汉代称为铜虎符和竹使符。铜虎符铸作成伏虎形状,中分为二,以榫相合,左符发给郡守或领兵将领,右符存放在中央。中央调动郡守和军队,派人执右符与执左符者相合,作为传达命令的信物。竹使符用竹制作,用途与铜符相同,但情况没有铜虎符紧急。魏晋以后基本因循此制,只是改为中央存左半而颁右半。
唐代用于调动的有铜鱼符,“所以起军旅、易守长”。还有一种木契,作为皇太子监国、王公大臣镇守地方时调动军队的符信。为了慎重起见,唐代的符制是以右一枚配置左数枚,以便调动命令有所变更时递次传令使用。
宋代军队调动有“铜兵符”,发给诸路总管主将,调动300人以上军队和指挥军事时用;另有“传信木牌”,除作为传达军令之外,还可以调动300人以下的军队。此外还有“字验”,是军队主将密定字号的身份证明;符牌使用时,要与“字验”一同参验。
铜兵符之制在元代以后取消,军队的调动主要凭皇帝诏敕和枢密院或兵部所发放的勘验(纸文书押骑缝印,亦称勘合),还有传达命令之人的身份符节。明清在军队内有调发符牌,铁制,上刻两飞龙,下刻两麒麟,上孔系以红丝带。
(二)邮传符节
邮传符节是用于通过邮驿传达命令的凭信。主要分两类:一是普通邮传,二是专使邮传。普通邮传是驿使和官员使用驿站车马和住宿的凭证。如汉代的“木传”,用木制而中剖为二,上面有御史大夫印信,并写明该办事务的缓急和使用车马的等级,一半发给使用者,一半存御史府以备勘验;使用者的一半有各邮传的登记。专使邮传除执有普通邮传的凭证之外,还另有特殊明显的标志,以示重要和紧急。
(三)身份符节
身份符节是作为身份证明和通行的凭证,在汉代有木制的“传”,称为“符传”,用来证明身份和通行关卡。唐代发给五品以上的官员以随身的“鱼符”。宋代以后改为“字牌”。明代的武官身挂“金牌”,文官用“牙牌”,各卫所营兵有“字牌”、“勇号”。这些字牌除作为身份证明之外,也兼作为通行证明。鱼符和字牌只在一定区域内使用,如果离开使用区域,则必须与符契、勘合等结合使用。
宋代还有一种“门符”,是用于出入皇城和禁城,以缯裹纸板为之,或方或圆,称为“宫门号”。明清出入宫城则以“牙牌”为凭,上面注明执事、供事、朝参、入内府,这些牙牌“非徒为关防之具,亦以示等威之辨也”(《明史》卷8《舆服志四》)。
(四)专使符节
专使符节是皇帝派出的钦使所持有的信物和标志。凡持有专使符节,在外可以代表皇帝和国家。如苏武出使匈奴,持汉节19年而不弃,作为派外专使,以其威武不屈的精神名垂青史。专使符节在国内,有代表皇帝出征、镇守、督领和传宣诏令的特权。汉代的专使符节是“以旄为之,上下相重,取象竹节,将命持之以为信”(《汉书》卷1《高祖纪》颜师古注)。初期是用红色,汉武帝时,因为戾太子发动宫廷政变,持赤节发兵,所以改为加黄旄。其形制是“节柄长三尺,毛三重,以旄牛为之”。东汉“以竹为节,柄长八尺,其毛三重”(《明史》卷68《舆服志四》)。
魏晋南北朝时期,专使符节有4个等级:⑴假节,可以在军事行动中专杀犯军令者。⑵持节,可以专杀无官位者,在军事行动中则可以专杀二千石以下官。⑶使持节,可以专杀二千石以下官,在军事行动中则可以专杀中二千石的官。⑷假黄钺,可以专杀持节专使,凡持有此节者,必然是已掌握最重大权力的人,非领方面军事和主持朝政者不能持有。
唐代的专使符节仅有两级,一为旌,二为节,“旌以专赏,节以专杀”(《新唐书》卷24《舆服志》)。宋代以后对臣下控制较严,专赏专罚大权不轻易下放,所以取消旌节之制,虽然还保留了专使之节,但所拥有权力的大小只限于皇帝诏敕规定的范围,节已经不能独立表示其拥有权力的大小了。如明代的使节规制:“黄色三檐宝盖,长二尺(后改为三尺),黄纱袋笼之。又制丹漆架一,以节置其上。使者受命,则载以行;使归,则持以复命”(《明史》卷68《舆服志四》)。由于使者权力大小的不确定性,就给使者以很大的游移空间,如明代派遣出来采办、监差的宦官,一出都门,“则欲快马船只,车辆装载;差去人员,则欲廪给马,军民应付。式样不过数纸,器用先如此其奢华;足迹犹未启行,声势先如此其张扬;况在途之需索,到彼之供张,其熏天之势,又岂待言而后显哉”(明·张萱:西园闻见录》卷101《内臣中·前言》引解一贯疏曰)。到万历时,矿使、税使横行,更是害遍天下。历代对符节的发放、使用、保管等,都尽可能制定一套较为完备的管理制度,以保证皇帝诏令和政府的政今文书,在承传运转过程中不发生伪冒和泄密,反映出当时文书工作的严谨。

秦朝有一个东西叫“符节”,这是干什么用的?

秦朝有一个东西叫“符节”,这是干什么用的?

先秦符节的种类甚多,形状各异,用途有别。所见最早的符节是战国时期的,有的用以征免税收,如作竹节状的错金“鄂君启”铜节;有的用以发兵作战,如作虎状的“辟大夫”铜虎节、“韩将庶”铜虎节和错金“杜”铜虎符;有的用以驿传邮递,如作马状的“骑传”铜马节;有的用以供给食宿,如作龙首状的“王命传”铜龙节等。此外,还有作牛形、鸾形、燕形和凫形者。现存战国时期的符节,除陕西长安出土的错金“杜”铜虎符称符外,其他大都称为节而不称符。错金“杜”虎符是秦器,可能当时秦国有特殊规定,与战国时齐国、楚国等称节者有所区别。秦虎符存世者还有“阳陵”、“新郪”等名品。

关于先秦符节的种类和用途,古代文献中也有不少记载,如《周礼·地官·掌节》:“掌守邦节,而辨其用,以辅王命,守邦国者用玉节,守都鄙者用角节,凡邦国之使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皆金也,以英荡辅之,门关用符节,货贿用玺节,道路用旌节,皆有期以反节,凡通达于天下者,必有节,以传辅之,无节者,有几则不达。”古代文献中的记载和出土实物是可以相互印证的。

汉代亦用虎符,大体沿袭秦制。秦虎符文字错金,汉虎符多错银。西晋虎符通体有虎斑条纹,不能容字,故于背缝处凸起长条形窄台刻背文,肋间之字移于胸前或符阴。西晋男符亦错银,唯太守符凿款,东晋以后则皆凿款。唐代改用鱼符,为符制上的一大变化。武周时一度用龟符。鱼符与龟符皆可系佩,与后世的牌区别不大。宋以后已皆用牌。

历代符节种类繁多,其铭文反映出当时的政治、军事制度,所以是一宗重要的历史文物。

相当于官府给你办的身份证,无论是游学,还是做生意,都需要用的。

符节 是什么意思啊?

【词语】:符节

【注音】:fú jié

【释义】:古代派遣使者或调兵时用做凭证的东西。用竹、木、玉、铜等制成,刻上文字,分成两半,一半存朝廷,一半给外任官员或出征将帅。

符节有哪些作用?

符节是传送军事机密文件的重要方式,在我国古代的战争中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这种方式仍然不够安全。原因很简单,如果敌人劫夺了符节后假扮使者,就可能诱我入其圈套。若使者叛逃或被敌抓获后变节,情况更不堪设想。在中国历史上,因这种情况而导致严重后果的事是时有发生的。为解决这一问题,历代将帅们想了很多的办法。阴符便是其中的一种。阴符,是由符演变而来的,所不同的是,传信的使者并不掌握传递的真正内容,以此来提高军事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关于阴符,我们现在发现的最早的记载是《六韬·龙韬》,为了广大读者理解方便,现在我们将其译成现代汉语。

武王问太公道:“率军深入到诸侯国的境内去作战,突然与敌军遭遇,情况的发展对我军也可能有利,也可能有害。我想通过捷径与前方取得联系,从国内策应外地,以对我军进行援助,应该怎么办才好?”

太公回答说:“君主与将帅之间早有秘密的兵符,共分为八种:有我军获大胜、全歼敌人的兵符,其长一尺;有突破敌军、檎获敌将的兵符,其长九寸;有迫敌弃城投降、夺占敌城邑的兵符,其长八寸;有击退敌人、报知敌人远遁的兵符,其长七寸;有激励将士、誓师以坚守的兵符,其长六寸;有请求粮饷、增加兵力的兵符,其长五寸;有军队战败、将领阵亡的兵符,其长四寸;有战斗失利、士卒阵亡的兵符,其长三寸。凡是奉命传送这种兵符的,如延误时间、泄露机密,无论是听到的还是告诉的,都一律处死。这八种阴符,是君主与将帅之间严格保守秘密、暗中传送消息,不使泄露于他人,而用于中枢和出征将帅相互通报情况的最好方法。敌人就是圣人般聪明,也不能够识破。”

武王感叹地说:“您讲得真很好啊!”

从上述记载可以看出,阴符的含义是事先约定好的,属于只有收发双方知道的秘密,传送者既不知道其含义,也就不会泄露秘密了。这样,阴符即使落人敌手,也不会泄露事机的。阴符所表示的内容当不限于以上的八种,可能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君主与将帅间会有所变化,但由于资料缺乏,我们已不能知道更加详细的情况了。

阴符较好地解决了通信保密问题,但其本身也有局限性。因为阴符所表达的内容是事先约定好的,这种固定的含义自然远远及不上战场形势的多变与复杂,符不及义的现象于是便经常发生了。为解决这一问题,于是便出现了阴书。关于阴书的最早记载同样出自于《六韬·龙韬》。在此不妨将其译成现代汉语,摘录如下:武王问太公道:“率军深入诸侯国境内去作战,君主与将帅都想集合各路兵马,机动灵活地与敌人展开作战,以夺取出敌不意的胜利。然而事情复杂多变,用兵符不能详细表达意图,彼此相距又很遥远,不可能面授机宜,你看该怎么办?”

太公回答说:“各种需要保密的计谋和重大决策的传达,应当用秘密的书信,而不用兵符。君主的意图用书信传达给将帅,将帅有事用书信请示君主。这种秘密书信应当做到‘一合而再离,三发而一知’。所谓‘一合而再离’,就是把一封完整的书信分成三部分;‘三发而一知’,就是派三个人分别送出,使每个人都不了解它的全貌,只有收信人将三者合在一起才能知道书信的内容,这样的书信就叫做‘阴书’。敌人就是圣人般聪明,也不能够识破书信中的秘密。”

武王说:“这太高明了!”

从记载中可以看出,阴书既具备阴符保密性好的优点,又克服了其不能传送复杂内容的缺点,应该说是一种较好的秘密军事通信方式。

阴符、阴书的记载出自战国时期的兵书《六韬》,但从现有的文献看,其运用于战争则未见记载。秦汉以后,也很难找到这方面的记载,可见这时已不会普遍使用了。汉代倒是出现了一本名为《阴符经》的著作,伪托黄帝所作,但其内容已不再是讲军事通信,而旨在阐述阴阳学说,属于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本文标题: 符和节是同一种东西吗 苏武持节是符还是节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5588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从熟人手上买到塑料瓶封装(1斤),没有任何标签的唯一植物精油 ,说是每年公司会分配给股东自己用的原液贾家的转型之路中科举做文官,贾敬已经做到了,为什么突然出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