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有人穿越回去杀了未成年的慈禧,中国历史如何改变

发布时间: 2021-08-18 19:01:0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4

关于慈禧太后问题,懂历史的进来。自大清国刚建国时,曾立下后宫不能干涉内政,可是到了慈禧那一代,居然让她统治了47年,从此对内实行...

假设有人穿越回去杀了未成年的慈禧,中国历史如何改变

关于慈禧太后问题,懂历史的进来。

自大清国刚建国时,曾立下后宫不能干涉内政,可是到了慈禧那一代,居然让她统治了47年,从此对内实行镇压,对外惧怕,变法迫害者,走向了近代屈辱史,大清国就让这个败家娘们亡了国,谁知道她当时怎样上台干涉内政的。
  简单!她通过自己的美貌博得当时咸丰帝的欢心 并生下同治帝 咸丰帝时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咸丰帝逃到避暑山庄 可以说做为一个大清帝国的皇帝 这种屈辱是很让人心里郁闷的 加上慈溪为人很会迎合皇帝 在这个时候很有可能充当了心理医生的角色 使咸丰皇帝在精神和肉体上得到了双重安慰 咸丰帝不久病死 立慈禧慈安为两宫太后 咸丰深知慈禧为人 临死留遗诏给慈安 如慈禧有什么不轨 直接就废了她 可惜慈禧做戏将慈安这份遗诏骗出 并诱使慈安毁掉了这份遗诏 接着 母以子贵 联合奕
1.后宫不能干涉内政没有明文 假想而已 其实封建帝王的统治也不见得那么封建
2.没有慈禧 也许更惨
刚立国时候的事儿到后世总不能算得。
大明朝立国的时候太监还不能干政呢,结果朱棣大帝一上台,就冒出个三宝太监。。
变化总赶不上计划吧。。
你可以去看看火烧圆明园这部电影,上面对慈禧如何上台讲的很清楚。。
基本就是英法联军打过来了,道光帝跑路了,结果到承德避暑山庄挂了。
然后一干保守派大臣冒牌,要孤立慈禧一干老弱妇孺。
结果慈禧英明机智同奕
叶赫那拉氏于咸丰二年(1852年)被选秀入宫,赐号兰贵人,后册封懿嫔。1856年3月,生下咸丰帝唯一的皇子载淳(即后来的同治帝),诏晋封懿妃。未几又晋封懿贵妃。由于咸丰帝体弱多病,内忧外患又让他心力交瘁,他逐渐变得懒惰,懿贵妃工于书法,于是咸丰帝时常口授让懿贵妃代笔批阅奏章,使慈禧有机会接触政治。
“御赏”和“同道堂”印章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前,她随咸丰帝,和皇子载淳逃往热河。1861年8月咸丰帝在热河去世,由于皇子载淳只有6岁,咸丰帝临终前将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协办大学士尚书肃顺等八人任命为顾命大臣,又给皇后和懿贵妃两枚代表皇权的印章,希望他们相互牵制。
咸丰帝死后,皇子载淳即位,定年号“祺祥”她与皇后钮祜禄氏(慈安太后)并尊为皇太后。顾命八大臣企图专权,权力欲极强的慈禧非常不满,于是联合在京主持和谈的咸丰帝的弟弟恭亲王奕䜣,利用帝后和咸丰帝的梓宫回京的机会发动辛酉政变,设计逮捕了八大臣,判处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自裁、肃顺斩立决,其他人革职,粉碎了八大臣势力。奕䜣被封为议政王,1861年12月2日,两宫太后御养心殿,垂帘听政;并改年号为“同治”。
垂帘听政进行的场所,养心殿东暖阁执政初期她在议政王奕䜣的辅佐下,整饬吏治;重用汉臣;依靠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族地主武装,又在列强支持下,先后镇压了太平天国、捻军、苗民、回民起义,缓解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使清王朝得到暂时稳定。出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她又重用洋务派,以“自强”和“求富”的方针,发展一些军用,民用工业,训练海军和陆军以加强政权实力。客观上对中国的近代化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慈禧对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之甚少,她也作出很多愚蠢的决定,阻碍了洋务运动的进行;再有,当改革可能损害她的统治时,她又支持顽固派对洋务派进行牵制,以加强集权。这一时期,国内起义被平定;两次鸦片战争暂时满足了列强的贪欲,外交上没有吃大亏;洋务运动后清王朝的军事实力有所提高,工商业有了初步发展;被清朝统治阶级称为“同治中兴”。
同治十一年(1872年),载淳已17岁,慈禧不得已为他选后,次年,两宫太后撤帘归政。但同治帝亲政后仍难摆脱慈禧的干预。慈禧为了享乐,授意同治帝修缮圆明园以供其居住,同治帝也想趁机让太后离宫居住以摆脱母后干预。然而当时财政紧缺,圆明园又残毁严重,修复耗资甚巨,同治帝坚持开工,引起奕䜣等王公大臣多人反对,同治帝竟将他们全部革职。慈禧出面制止了同治帝这一荒唐决定。
1875年1月,同治帝病逝。慈禧立她的侄子兼外甥4岁的载湉为帝,改年号为“光绪”,两太后再次垂帘听政。
1865年—1870年中亚浩罕汗国侵略者阿古柏侵入并且窃据了新疆大部分地区;1871年,沙俄出兵占领伊犁地区。1875年,慈禧采纳陕甘总督左宗棠的建议,出兵新疆,清军于1878年1月收复新疆。1881年,中俄通过谈判,中国收回伊犁大部分地区。
1881年4月8日慈安暴亡,卒年45岁,有人认为是慈禧所害;从此慈禧实现一宫独裁。
1883年—1885年爆发了中法战争,双方在军事上互有胜负,但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却主张“乘胜即收”,与法国签定了《中法新约》,又使法国获得了不少侵略利益。战争之初慈禧借战事不利,把责任推给以奕䜣为首的军机处大臣,将他们全部革职,史称“甲申易枢”,从此慈禧完全掌控了朝政。
1889年2月,光绪大婚,名义上由光绪帝亲政,慈禧又训政了数年。在训政结束后,朝内一切用人行政,仍出其手,“上(光绪帝)事太后谨,朝廷大政,必请命乃行”,光绪帝实际居于傀儡地位。
颐和园1894年,慈禧六十寿辰,拟“在颐和园受贺,仿康熙、乾隆年间成例,自大内至园,路所经,设彩棚经坛,举行庆典”。挪海军经费,缮修颐和园,布置点景,广收贡献。是年,适逢日本发动中日甲午战争。光绪主战,慈禧亦主战,“不准有示弱语”。但是,当有人提出停止颐和园工程,停办景点,移作军费的时候,慈禧却大发雷霆,说出了:“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生不欢”的话。后来,清军在朝鲜战场上接连失利,北洋水师在黄海之战中又遭受严重挫折。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六旬庆典,慈禧希望外国出面干涉,尽快结束战争。她支持李鸿章避战求和的方针,以各种借口,打击以光绪为首的主战派。由于形势日益紧张,面对朝野上下的重重压力,她无法再一意孤行,大摆排场,她不得不改变原来的计划,缩减了生日庆典的规模,在金州、大连相继陷落,旅顺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慈禧在紫禁城内的宁寿宫度过了她的60岁生日。次年2月7日,威海卫日舰及炮台夹攻刘公岛,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中国海陆两个战场均糟失败,以慈禧为首的投降派下定决心向日本求和,3月,慈禧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乞和,4月17日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空前屈辱的条约《马关条约》,中国放弃对朝鲜宗主国地位;赔款2亿两白银;割让辽东半岛(后以银3000万两赎回),台湾,澎湖列岛;开放4个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矿设厂。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殖民地化进程。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为了救亡图存,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维新变法运动,慈禧希望强国但又担心光绪会借变法脱离她的控制。对于变法慈禧最初表示支持,但她随后把军权,用人权都抓在自己手中,1898年6月光绪发布帝“明定国是上谕”(即《明定国是诏》),实行变法。光绪帝的变法触动了满洲贵族,和众多封建官僚的利益,他们聚集起来,竭力反对变法,慈禧最后发动政变幽禁光绪帝,杀害了谭嗣同等六人,扼杀了“百日维新”运动。
19世纪末,中国北方兴起义和团运动,慈禧最初主剿,但镇压屡屡失败,义和团迅猛发展并进入北京。慈禧希望剿抚并用,区别对待义和团,但列强要求清政府完全剿灭义和团,并且不顾清政府的反对,坚持调兵进京。慈禧素来对洋人不满,于是产生了利用义和团对抗列强的想法,当她看到一份所谓的“洋人照会”,要勒令她归政,更是忍无可忍,对列强宣战。但是,慈禧的决定,遭到了刘坤一、张之洞等地方督抚的反对。他们联名电奏清廷,力主剿团乞和。并与列强订立条约,实行“东南互保”。慈禧的决心开始动摇。她一方面要求各省将军督抚认真布置战守事宜,继续利用义和团围攻使馆、抗击八国联军。另一方面,她令荣禄前往使馆慰问各国使臣;又分别致国书于俄、英、日、德、美、法等国元首,请他们出面“排难解纷”、“挽回时局”。将两广总督李鸿章调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准备与列强谈判。但是,八国联军并没有停止进攻。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次日凌晨,慈禧带着光绪帝仓皇出逃北京。令奕劻、李鸿章为全权大臣,与列强进行谈判。把战争的责任推到义和团身上,下令对义和团“痛加剿除”。第二年2月14日批准《议和大纲》,并发布上谕,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1901年9月7日与11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空前屈辱的《辛丑条约》,规定赔款4.5亿两,惩办主战官员,拆除大沽到北京沿线所有炮台等。1902年初,慈禧与光绪帝回到北京。从此之后,慈禧“惕于外人之威,凡所要求,曲意徇之”。至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确立。
慈禧与外国公使夫人合影为了维持统治,改变自身守旧无能形象,慈禧太后在“西狩”期间就宣布实行“新政”,进行经济,军事,教育,官制等方面的改革,但改革的目的决定了改革不彻底,同时清政府的腐败使许多改革措施在实施时也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
1904年,日本与沙俄为了侵占中国东北和朝鲜,爆发了日俄战争,战场正是在中国东北,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竟然宣布“中立”,使中国主权再一次被严重践踏;东北人民遭受巨大苦难。日俄战争的结果是日本战胜了沙俄,国内人们普遍意识到君主立宪优于君主专制,要求清政府进行宪政改革;与此同时,国内革命运动也愈发高涨,为了维持统治,慈禧不得不作出要立宪的姿态,1905年派五大臣出洋考察,1906年又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内容仿照德国和日本的宪法,维护皇帝的“君上大权”,过渡期更长达9年,事实证明,预备立宪只是一场骗局。
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死。她命立醇亲王载沣子、年仅3岁的溥仪为帝,年号宣统。次日,慈禧病死,年七十四,葬于河北遵化定东陵。
关于名字
民间传说或影视作品,一般称慈禧太后为兰儿或玉兰。可能是因为慈禧进宫后的第一个封号为“兰贵人”,很多小说笔记误以为“兰儿”是她的乳名,实则不然。据慈禧家族后人叶赫那拉·根正称,慈禧的乳名实际上叫“杏儿姑”,“姑”是满人对未成年女子的通常称呼,而“杏儿”的名字则是因为当时家中庭院种有几颗白杏树,由此,慈禧的爷爷给她起了个大名叫“杏贞”,小名“杏儿”,取义“忠贞”之意。至于咸丰皇帝初封杏贞姑娘为兰贵人,大概是因为咸丰最喜欢玉兰花,因此给她这样一个封号。根据叶赫那拉·根正的口述记载,慈禧出生于北京西四牌楼劈柴胡同,今辟才胡同。
叶赫纳拉氏的起源据叶赫那拉·根正说:“关于叶赫那拉氏的起源,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元末明初时,已在叶赫河建立了叶赫城的叶赫那拉氏家族与爱新觉罗氏家族发生了一场战争,当时,爱新觉罗家族的头领为了使叶赫那拉氏臣服,就指着大地说道:‘我们是大地上最尊贵的金子(爱新觉罗就是金子的意思)!’而叶赫那拉的首领听了一阵大笑,他指着天上的太阳说道:‘金子算什么,我们姓它!’叶赫那拉氏最后打败了爱新觉罗,成为当时东北最大的一支部落。”
据史料记载:叶赫那拉氏是满族中的大姓,也是起源较早的姓氏之一。叶赫那拉氏最早的祖先可追溯到五代时期的海西女真,其始祖叫星垦达尔汉,原姓土默特。叶赫那拉氏的始祖,原来是蒙古人到扈伦部,他招赘在那里,那拉的意思就是爱,他领有其地,并成为一国,因为他的国是在叶赫的河边建立的城市,所以叫叶赫那拉氏。叶赫那拉氏是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其中也先后出过许多文豪武将,如历来被誉为“清初学人第一”的满族杰出文人纳兰性德就姓叶赫那拉。但真正使叶赫那拉扬名天下的,当属叶赫那拉氏的三位皇后。
身世传说
有民间传说慈禧不是满洲人,生父也不是惠征。关于慈禧的身世,除北京说外还有五种说法:(1)甘肃兰州,(2)浙江乍浦,(3)内蒙古呼和浩特,(4)安徽芜湖,(5)山西长治。
山西长治当地传说:说慈禧为汉人,是惠征出钱买的女儿来顶替自家的女儿。慈禧原是山西省潞安府(今长治市)长治县西坡村王增昌的女儿,名叫王小慊,4岁时因家道贫寒,被卖给上秦村宋四元家,改姓宋,名龄娥。到了11岁,宋家遭到不幸,她又被转卖给潞安府(今长治市)知府惠征做丫头。一次,惠征夫人富察氏发现龄娥两脚各长一个瘊子,认为她有福相,就收她作干女儿,改姓叶赫那拉氏,取名玉兰。后来玉兰被选入宫,成了兰贵妃。说慈禧是王家的女儿,当地提出的根据是:(1)王姓家谱从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一直续谱到现代。王氏家谱上更写着:“王小慊后来成为慈禧太后”。(2)当地还传说:在西坡村外边的山脚下,还有据说是慈禧生母的坟。坟前有碑,原来是木牌,后来竖立石碑。说慈禧是宋家的女儿,当地提出的根据是:(1)在上秦村里至今保存着一处娘娘院,是慈禧入宫前住过的院落。(2)在宋家的炕上曾刨出了当年慈禧给宋家写的家信等,她娘家六代侄孙还保存着这封信。(3)在上秦村居住的宋家老人说:“慈禧太后是咱家的。”为此,宋家曾联名写信,要求政府调查澄清这件事。上面的传说,有文有物,具体生动。长治地方众口一词,画押证明,说慈禧是长治人。长治市还为此专门成立“慈禧童年研究会”。但其实这些都缺乏证据。
那封信后也经过鉴定,非慈禧的笔迹,而且不是原件,亦是破烂不堪,大打史实折扣。传说也只是传说而已。慈禧确实为满洲镶蓝旗人,玉牒明确记载是“叶赫那拉氏惠征之女”。
楼主知道辛酉政变吗?慈禧联合当时还在世的东太后慈安、恭亲王奕

假如当年光绪直接杀了慈禧,会有什么变化?

光绪如果当年杀了慈禧,历史会怎样改变?
这种想法我也曾想过,当初认为光绪完全可以效仿康熙捉鳌拜,将慈禧拿下,然后自己主政,变法图强。有这种想法的人们,包括当初的我,走入一个误区,就是想当然认为:光绪和慈禧水火不容,慈禧压制光绪,光绪恨透慈禧。所以才会有了光绪杀慈禧一说。

真实的光绪和慈禧是怎样的关系呢?

1、明确光绪和慈禧的血缘关系。1875年年仅19岁的同治皇帝(慈禧亲儿子)死了,死因现大多数说法死于烟柳病。其生活的不检点归咎于慈禧对儿子的过度溺爱。同治无后,那么要从皇室中挑选新的皇位继承人。最后选定年仅四岁的光绪为皇位继承人,有人认为慈禧选定乳臭未干的儿皇帝是为了更好的操作控制,其实不然。就光绪和慈禧的血缘关系看,没有哪个皇子能够赶上这娘儿俩亲近的了。光绪的父亲奕擐是咸丰的弟弟,按父亲这头论,光绪管慈禧叫婶婶(伯母)。光绪的母亲是慈禧的亲妹妹,按母亲这头论光绪叫慈禧姨妈。慈禧也不是眼里只有权力的人,关键时刻还是血缘近亲靠得住。

2、光绪成长的环境。自从四岁被慈禧带进宫后,光绪很少看到生母。慈禧由于在同治身上放松了管教,以至于同治少年染病暴死。为了不重蹈同治覆辙,从小慈禧对光绪的教育非常严格的,虽说在教育上对光绪非常严厉,但在生活上对光绪是非常疼爱的。光绪从小就有疾病,肚脐常有异物流出,慈禧为了照顾光绪时常在夜间为其擦拭。就这么着,小光绪在慈禧关爱有加的环境中度过了十来个年头。

3、慈禧还政光绪。1886年慈禧召集光绪生父醇亲王奕擐、军机大臣、礼亲王等皇室要员,商量不再垂帘听政,尽早让光绪亲征。此时的慈禧是带着诚意归政的。1887年2月7日年仅16岁的光绪皇帝率朝廷众官,王公贵族,前往慈宁宫门外行庆贺礼,光绪皇帝正式亲政,而慈禧正式退居二线,但保留着一些重大事项的否决权。慈禧的态度很明确了:只要光绪皇帝按祖宗体制,可自理朝政。后来的戊戌变法,是慈禧所不容许的,违背超纲,有悖祖宗,慈禧才再次出手干预。光绪亲政。从此囚禁了光绪,母子俩的矛盾也只是在戊戌变法后产生进一步激化的。

综上所看,光绪在整个成长过程中,光绪在大部分时间应该对慈禧的感激之情多于怨恨。纵便戊戌变法之后,光绪憎恨慈禧,可此时截然就是光杆司令一枚,有心杀慈禧也无能为力。但我相信光绪就死的那天也不会动这种心思的,因为这种想法在光绪对慈禧的情感世界里是不成立的。
光绪是大清王朝的倒数第二位皇帝,清朝在他死后没几年就被推翻了,可以说,光绪所处的时间几乎就是清朝的末世。光绪从感情和实力上都不可能会去杀慈禧,这是毋庸置疑的。光绪当政34年期间,一直没有得到任何的实权,李鸿章、荣禄等实权派一个都不待见光绪,光绪就这样一直当空气存在着。

光绪年间,几乎是清朝历史上最为波澜的几年,中法战争,甲午海战,戊戌变法,庚子事变等各种事件的发生,也使我们走向了风口浪尖。光绪皇帝也在这一次次事件上有了认识,一次次努力改革。光绪性格软弱是众所周知的,可是,也别忘了他也有英武的先祖,比如康熙皇帝,十六岁就除掉权臣鳌拜,这是何等的气魄。再如更早的皇太极等,如何会容忍女人执政?不说清朝,其他朝代的开国之君或早期君主,如刘邦、李世民、朱元璋、朱棣等,哪个不是手段强硬毒辣?

如果当年,光绪帝真的把慈禧给杀了,是不是清朝以后就重回他的手里了,那么他的改革等等一系列的措施,不就是可以进行了吗?那么他为何没有这么做呢?

光绪四岁继位,在宫里长大,并没有外臣的基础,几个老师无论立场如何,都是文官。至于左宗棠李鸿章都是与太后走的近,不会介入风险这么大的“家事”。其他满臣也是如此。帝党后党只是拥护倾向,并非军权的分割。

光绪皇帝于1875年登基。1889年,慈禧在光绪18岁大婚时,并宣称自己要“归政”(将军政大权还给光绪)了,并主动搬到了宁寿宫,退隐养老。但是清朝王真正的统治者依旧是慈禧。她在皇家宗谱中地位无人能及。慈禧随时可以通过“紧急诏令”暂时或永远地废黜光绪。

后来呢,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带着光绪西逃,当时时值隆冬,慈禧自己锦衣玉食,但光绪晚上竟然连一床棉被都没有啊!堂堂皇帝居然晚上冻得在床上颤抖。慈禧还可以决定皇帝的老婆是谁。可以随时把瑾妃降为贵人,可以把珍妃扔到井里。还可以一句话,就将载澎亲王革职,囚禁一辈子。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慈禧太后不断侵蚀奕䜣和慈安太后的权柄,对地方上的汉人实力派如曾国藩、李鸿章等也是又拉又打,这样才维持住了清朝中央政府的稳定运转,并且连续扶立两任皇帝,做到了大权独揽。而光绪在亲政之后的十年之内,对外爆发了甲午中日战争一败涂地,虽然这个过程中有慈禧的掣肘,但是光绪的鲁莽轻率也要负很大的责任。所以,光绪不敢杀慈禧。
假如当年光绪直接杀了慈禧,对近代史造成影响是必然的,但大的历史进程恐怕难改,用一句话来讲就是:殊途同归。
光绪杀慈禧只有一次机会,就是在1898年戊戌政变前成功劫持慈禧,而执行此任务的只能是之前被谭嗣同游说的袁世凯。
不会发生的事情可能有:
1、义和团运动因为不会得到清廷支持,可能不会闹那么大,而且袁世凯应该也会加大镇压力度。
2、八国联军侵华应该不会发生了,因为联军侵华的原因就是因为慈禧看不惯列强支持光绪帝才跟他们翻脸的,既然他们支持光绪,自然不会激发侵华战争。
有些事可能会发生:
1、袁世凯因为首功必会受到重用,因此他肯定会和慈禧太后时一样培植北洋势力。
2、变法维新政策将会得到激进推进,就如1898年100多天下了那么多谕旨一样,光绪求治心切啊。但是慈禧虽死,但保守派力量仍在,还会阻挠推诿扯皮。
有些事不会改变:
1、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必降继续进行,因为孙的目标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所以不管慈禧还是光绪,其革命目标不会改变。
2、类似武昌起义的暴动还会爆发,但有可能会晚几年。袁世凯还有可能会纵横捭阖,利用革命党和自身北洋势力逼宫让光绪退位。这样就和宣统一样了了。
还有一种可能:
就是袁世凯或是忠于光绪也好,或是因为光绪是长君不像宣统孤儿寡母好欺负也好,也许会利用自身实力,促成实行真正的君主立宪制,光绪帝为虚君,他做首相掌握实权。
第一,根本不会想。

首先来看下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的关系,同治皇帝死后没有子嗣,于是慈禧太后就选择了自己妹妹的孩子就是光绪继承皇位,而且光绪的父亲也是咸丰的同父异母弟弟。也就是说,光绪那是慈禧太后的侄子兼外甥。而从小光绪在宫中长大,其实慈禧太后是把他当儿子的,因此当时还很年轻,关系融洽的光绪会主动去杀了自己的母亲么?是不可能的!当时光绪皇帝推动变法,提出的方针也是,不能违逆慈禧太后的意思,因此,可以说是相当尊敬这个母亲的!


第二,没有实力杀。

当时光绪那是初登大宝,没有自己的势力,当时朝中大臣,那都是慈禧太后一手提拔起来的,你说这批人会听谁的?就连自己身边的几个太监总管,那都是慈禧太后的眼线,你怎么杀?如果借助外力呢?但是光绪皇帝的亲信也就是康有为,梁启超等,这些人那都是一穷二白,没有任何地位和背景啊!也没有兵权,让他们去那不是去找死么?因此不可能办到!而光绪皇帝亲自上呢?更不可能,当时光绪见慈禧太后那都要打报告,批准后才能去的,而且慈禧太后那都是前呼后应,多少人守着。柔弱的光绪亲自动手也不可能完成。


第三,大逆不道。

即使光绪有能力杀掉慈禧太后,那么这后果那也是其无法承受的。古代中国都是以孝道治理天下,没有那一朝的天子是杀了母亲还能做好皇帝的。如果慈禧太后被光绪所杀,那么必然是群起而攻之,讨伐光绪大逆不道之罪!此时,慈禧太后的老部下,很可能就会联合废掉光绪皇帝,另立新君,到那时候那就更没光绪什么事了!


而杀不掉慈禧太后的光绪,最后反被慈禧太后毒死,也是千古悲剧啊!
后来咸丰死在了热河,临死之前,将懿贵妃之子载淳托孤于顾命八大臣。咸丰死后,懿贵妃迅速出手,联合恭王奕䜣发动祺祥政变,扳倒了顾命八大臣。稳定局面后,又联合忠厚老实的慈安皇太后,把恭王也边缘化。当年年底,改年号祺祥为同治,两宫太后开始参与国政(实际上主要是慈禧太后)。同治十三年,载淳暴病而亡,载湉入承大统,也就是题主说的光绪。慈禧活动的年代,内忧外患,国统数绝,她却能施展政治手腕,拉一批打一批,稳坐钓鱼台。

再看看光绪的履历:载湉,奕譞的儿子, 慈禧的侄子。叶赫那拉·婉贞的儿子,慈禧的亲外甥。

现在大概明白光绪为什么能当上皇帝了吧?

结论:论政治敏感性,光绪刚冒出“光绪可不可以杀了慈禧”的念头,慈禧在西安都能闻到味儿,皇帝分分钟变成废帝;论稀缺性,大清国还真TM不缺皇帝,反正已经挂了两个,大不了再挂一个,有什么了不起?但是老佛爷可就这一个,大清国药丸了也得好好供着。

如果慈禧太后被某个起义军杀掉的话,中国现在会变成什么样子?

提起中国近代史,很多人都比较痛恨慈禧太后。那么,如果慈禧太后被杀掉的话,中国现在会变成什么样子?
恩,即使时光倒流。历史也不会改变它的轨迹。即使能穿越到过去,也杀不了慈禧。即使杀了慈禧,也会有其它皇后走上慈禧的老路。中国不是光杀个人就能改变的。
首先历史没有如果,再次要杀掉慈禧也没那个条件。
慈禧被杀,改良当道,西方扶植,弊病横陈,半殖半封,终无天日,明争暗斗,军阀割据,派系林立,思想多流,后君努力,焕然一新。最后我们还是我们。
改朝换代,并开始突飞猛进的发展

如果中国没有慈禧太后,历史将如何发展呢?

没有慈禧太后历史的发展方向也是不会变的,清的灭亡是必然的。理由如下:

1、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说历史的发展不是由某一个人来决定的,而是由生产方式以及阶级因素等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因为有了这些条件才有了这些人物当时所处的环境,当时清政府所做的一切决定也不是慈禧太后凭空想出来的,而是在当时复杂的博弈中产生的。

2、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述这一解释历史事件发生的观点:“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它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它是由此产生的社会被划分为不同的阶级,也是这些阶级互相博弈的结果。” 

扩展资料

慈禧有些做法也是值得称赞的,她改革手段其实非常高明,百日维新改革速度过快,根本只是一场闹剧,不可能成功。在庚子年一场大祸之后,慈禧皇太后意识到时局已不容她坚持帝制传统,所谓的“祖宗成法”,乃容许清廷推展多种新政措施。庚子后新政牵涉多端,其中荦荦大者包括:官制改定、准备立宪、废科举制度、禁止妇女缠足、兴办女学、新学、庚子退款建设教育事业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唯物史观  慈禧太后

历史发展步伐不会改变,但如果不没有慈禧太后,也可能没有鸦片战争。
中国的版图可能是1000多万平方公里,外蒙古可能属于中国,库页岛也可能不被划给俄罗斯
革命是迟早的事,因为国家被打开国门后,接受西方先进知识,年轻人们不再愚昧,民主,废除世袭的君主
一样, 个别人物无法改变时代发展, 日本没有慈禧太后, 一样进入维新时代, 但是仅仅没有慈禧太后, 戊戌变法的成功率也不高,
按我的角度看,清朝不会灭亡,而是成君主立宪制。 和现在的日本一样。
不叫中华人民共和国 叫中华清帝国

如果咸丰在临终前杀了慈禧,清朝历史该如何改写?

咸丰皇帝临终前杀掉慈禧,会解决掉女人当政问题,大清在短期内会有很大不同,但长期看变化不会太大。



第一步,没有了慈禧,辛酉政变不会发生,肃顺当政,会出现以下情况。

肃顺铁腕整顿吏治,官场风气会继续好转。

曾国藩等一大批汉人都是肃顺提拔起来的,太平天国运动被平定应该没有问题。

奕欣会笼络皇族成员成为肃顺的反对党,两派斗争不可避免。

第二步,同治皇帝成年,到了亲政时间,他与肃顺斗争,争夺皇权,会出现如下情况。

恭亲王奕欣必然利用同治亲政的机会,与肃顺展开决战。两种结果,一是肃顺胜,同治成为傀儡,肃顺继续专权。二是奕欣胜,同治杀掉肃顺,重用奕欣。

这两种情况,第一种可能性很小。因为大清还没有烂透,在皇权与臣权的斗争中,皇权仍然占有优势。因此最大的可能是第二种,奕欣胜,同治亲政,奕欣被重用。

同治六岁登基,如果十四岁亲政,给肃顺的时间只有八年,即使再推后两年,同治十六亲政,也就十年时间。按照惯例,同治亲政必然干掉肃顺。所以,肃顺当政的最大年限也就十年左右。

第三步,奕欣被重用,大清进入恭亲王奕欣时代,会出现如下情况。

在奕欣的带动下,洋务运动在全国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

吏治会回到肃顺治理之前的老路上,大清朝继续腐败下去。

同治在没有慈禧的情况下不会过分顽劣,应该会有自己的孩子,延续大清香火。

甲午战争仍然打不过日本,大清仍然要受列强欺负。革命力量不断酝酿,大清依然要维护自己的统治,革命爆发是必然之事。

所以,咸丰杀不杀慈禧,历史的大方向不会变化,大清灭亡的命运不会改变,只是在舞台上表演的人不同而已。

本文标题: 假设有人穿越回去杀了未成年的慈禧,中国历史如何改变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5355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如果抗战初期国民政府投降了,对二战的主要参战国和中国会有什么影响有哪些《明朝那些事儿》没有写但是实际很重要的事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