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荒的年代到底能有多饿

发布时间: 2021-08-02 07:58:4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1

听老人家说1959年闹饥荒人吃人,够吃狗,老鼠饿的啃砖头是真的吗?大跃进,三年饥荒。我家江苏CZ,算比较富裕了。听祖辈说,啃树皮...

饥荒的年代到底能有多饿

听老人家说1959年闹饥荒人吃人,够吃狗,老鼠饿的啃砖头是真的吗?

大跃进,三年饥荒。我家江苏CZ,算比较富裕了。听祖辈说,啃树皮,吃泥土。很多人便秘身亡。中国比较富裕的地方都这样,别说人口基数大而且落后的地方了吧。你是没饿过,如果真饿起来吃人不是没可能,人类在饥饿面前其实跟动物也没啥区别。

公元1199年,埃及历史上最严重的饥荒至少有多少万人饿死或被人杀掉食用?

公元1199年,由于尼罗河缺水,两岸土地得不到灌溉,埃及发生了历史上最严重的饥荒,这次灾荒一直持续了3年,虽然有关这次大饥荒中死亡人数的确切资料没有保留下来,但估计在这场灾难中,至少有10万人饿死或被人杀掉食用,仅迈斯这一小城就有2万人丧生。

饥荒的年代到底能有多饿?

饥饿的感觉,几乎是整个人类的共同记忆。人类之所以一直以来都处在饥饿之中,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一是人类身体先天素质不强。和其它动物相比,没有锋利的爪子抓捕猎物,没有快捷的速度逃脱追捕,没有坚固的外骨骼保护自己,没有强大的翅膀飞翔高空,没有腮让人可以在水中自由畅游,甚至还没有毛发让自己御寒。因此,人类的生活环境一直以来都非常恶劣,要想获得食物非常困难,所以,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其实一直都处在饥饿之中。

二是生产技术一直比较落后。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生产技术一直在提高,但是这种提高非常缓慢。科学技术只有在近几十年才有突飞猛进的进步,在古代却很少有快速发展。这也使得农业生产能力不足,无法获得丰富的食物。

三是自然灾害造成饥饿灾难。自然灾害在古代一直存在。由于生产技术落后,产量不高。因此一旦发生自然灾害,饥荒就来了。但还不仅仅在于这一点,因为一旦发生自然灾害,腐败的朝廷往往会横征暴敛,官员会贪污腐化,盗贼又四处猖獗。因此,老百姓的日子更不好过,饥饿会更多。

四是严重分配不公造成人为灾难。明明需要大家动手劳动,才能勉强保证温饱,古代却还会出现阶级社会。这种阶级社会是一部分人劳动,但另一部分人闲玩。闲玩的那部分人,却反而占据着绝大多数劳动产品,而且还要对劳动产品挥霍性地使用。这就使得真正需要吃饱肚子干活的劳动者,却没办法吃饱肚子。

以上四种情况,就是古代造成饥饿的主要原因。

那么,饥饿年代到底有多饿呢?

古代的饥饿,我们是没办法体验的,只能从史料记载及文学作品中感受。不过,在我的人生中,我其实也是感受过饥饿的。

我记忆最深刻的饥饿,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的饥饿。那场饥饿我没有经历,不过,从我记事开始,父母就曾多次给我讲那个年代的故事,讲他们抵御饥饿的办法。他们告诉我们,有两种东西成为他们重要的代用食品:一种是蕨根,一种是芭蕉树的根部。

在饥饿发生之前,我们那里有很多荒山,这些荒山上,长得最茂盛的就是蕨草。蕨草也是那时候老百姓最讨厌的一种草,因为要把蕨草除掉种庄稼很不容易。地面上的蕨草,可以放一把火烧掉,但是蕨草肥大密集的根部,要除掉却非常困难。更为关键的是,蕨草是利用孢子繁殖的,因此,就算当年花了大力气把蕨草的根部除掉,第二年这些根部又会密集地长起来,让农人又来这么一次繁重的劳动,让农人非常讨厌。

但是,当饥饿年代到来的时候,这些蕨草的根却成了抢手货。当时村里的所有人,都抢着上山挖蕨草根,挖回去以后,淘洗干净,放在石磨上磨成浆,烙饼子吃。这种饼子实际上非常难以下咽。但是由于这种蕨根含有淀粉,虽然含量很少,但是在填饱肚子的时候,却还能多多少少有一点营养。

另外,芭蕉头也是那时候极力追求的。芭蕉一般是长在屋角的一种植物。要是在不饥饿的年代,谁也不会注意它。但是一到了饥饿的年代,人们就发现,由于多年没有管过那树芭蕉,芭蕉已经有一个非常肥大的根部。地面上的叶子发了又谢,谢了又发。可是芭蕉的根部会一直生长。而且芭蕉根部味道虽然很难吃,但是和蕨根一样,里面也含有一些淀粉,可以给饥饿的人们一些帮助。

我们小时候,除了听大人讲饥饿的故事以外,每年大人还会对我们进行忆苦思甜教育。也就是会挖一些芭蕉根部,或者是蕨根出来,磨成浆烙饼子给我们吃。那种味道真的非常难吃,我们很难把一个饼子吃下去。

在那个年代人可以饿的没有一丝力气,但是却没有粮食冲饥,甚至有一些人因为太饿而失去生命。
有什么吃什么。没有粮食的时候,就吃蕨类食物的根,还有车前草的根。如果连这些都没有,那就吃树叶啃树皮。
在饥荒年代,很多老百姓根本就吃不起饭,整天只能靠吃泥土或者树皮来充饥。否则很容易饿死。
在《党史第二卷》中,有关“大跃进”中非正常死亡人口的数据表述是这样的:“由于出生率大幅度大面积降低,死亡率显著增高。据正式统计,1960年全国总人口比上年减少1000万。突出的如河南信阳地区,1960年有9个县死亡率超过100‰,为正常年份的好几倍。”(563 页)在《党史第二卷》出版后,有媒体报道称这是“首次披露了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死亡人数为1000多万的官方统计数据”。这种报道其实是不准确的,因为早在1991年出版,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以下简称《七十年》)一书中,就已经公布过相关数据。本次表述除了将“一千万”、“九个县”改为“1000万”,“9个县”以外,没有任何变化。

但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相比于《七十年》,《党史第二卷》给出了相关数据的来源。“1000万”来源有二:一是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83年版的《中国统计年鉴》,二是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21年版的《新中国统计资料汇编》。河南信阳地区“1960年有9个县死亡率超过100‰”则来源于《当代中国》丛书编辑部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的《当代中国人口》。

还有一处耐人咀嚼的细节:两书中所述“1960年全国总人口比上年减少1000万”,仅仅只是指1960年,而非整个“大跃进”期间,“人口减少1000万”包括正常死亡,也包括非正常死亡。《党史第二卷》涉及29年间的大量数据,但罕有对数据来源的详尽注解,相比于此,著者如此对待 “大跃进”中非正常死亡人口问题,就愈发显得慎重与意味深长了。

1958年至1961年一般也称为“三年困难时期”,发生于这三年的“大跃进”带来的最直接,也是最惨痛的后果是普遍的大饥荒和人口死亡率的大幅度上升。在医学上,非正常死亡的原因有很多种。造成“大跃进”中非正常死亡,最广泛也是最直接的原因,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饿!一度,北京的粮食库存只够销售七天,天津是十天,上海甚至只能靠动用准备出口的大米过日子。许多地方居民尤其是农村地区,因为食物缺乏、营养不足普遍发生浮肿病,育龄妇女绝经,患肝炎者增加。

那么,1958年到1961年,这三年,究竟“饿”死了多少人?

数十年来,海内外专家依据各种资料与研究方法,作出了不同推算,从数百万到1000万到7000万不等,数据差异之大,有如天地悬隔。这种谁也说服不了谁的状况,在许多著述中都有所反映。著名中共党史专家丛进撰写的《曲折发展的岁月》中认为“1959年至1961年的非正常死亡和减少出生人口数,在4000万人左右”;清华大学胡鞍钢教授在其近著《中国政治经济史论(1949-1976)》中,经过估算提出“1958年、1959年和1960年的3年共计比正常年份多死亡人口1500万人,其中1960年约为1000万人(995万人),1960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6‰”。中国人民大学杨凤城教授主编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则认为“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中国非正常死亡人数在1700万~4000万人之间”,这是一种较为折中的说法,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仍有2300万的波动。

“大跃进”中非正常死亡人口究竟是多少?很令人遗憾,对此问题,尚未有“众口一词”的答案。这个疑问的解决,目前我们还只能期待研究方法的进一步深化与相关档案的进一步开放。无论“大跃进”究竟“饿”死了多少人,不管它是几千万,几百万,还是几十万,几万,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悲剧。在《党史第二卷》中,对“大跃进”的历史有着客观地描述,对引发“大跃进”的原因亦有切实反思,对其造成的严重后果也没有回避,其沉痛教训毋庸置疑地应被我们后人铭记与反思。

《科学时报》

古代为什么总是闹饥荒?饥饿的年代是一种怎样的场景?

因为当时古代没有什么农作物供自己食用,吃不上是常态,古代饥饿的年代是有什么吃什么,树皮,草等等,甚至有些人会把自己的孩子吃掉。
古代总是闹饥荒有天气的原因,假如当时的天气一直都很干旱,而且很久也没下雨,农作物就会无法存活,就会闹起饥荒。饥荒还有蝗虫灾害的原因,蝗虫多了就会吃掉农作物导致颗粒无收。在饥荒的年代,人们只能啃树皮,很多人还饿得面黄肌瘦,手脚无力。
因为古代农作物种类少并且产量低,遇到灾年就会闹饥荒,闹饥荒时人们没有粮食,会吃树皮,甚至会互换孩子来食用。

饥饿的感觉,几乎是整个人类的共同记忆。

人类之所以一直以来都处在饥饿之中,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一是人类身体先天素质不强。和其它动物相比,没有锋利的爪子抓捕猎物,没有快捷的速度逃脱追捕,没有坚固的外骨骼保护自己,没有强大的翅膀飞翔高空,没有腮让人可以在水中自由畅游,甚至还没有毛发让自己御寒。因此,人类的生活环境一直以来都非常恶劣,要想获得食物非常困难,所以,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其实一直都处在饥饿之中。

二是生产技术一直比较落后。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生产技术一直在提高,但是这种提高非常缓慢。科学技术只有在近几十年才有突飞猛进的进步,在古代却很少有快速发展。这也使得农业生产能力不足,无法获得丰富的食物。

三是自然灾害造成饥饿灾难。自然灾害在古代一直存在。由于生产技术落后,产量不高。因此一旦发生自然灾害,饥荒就来了。但还不仅仅在于这一点,因为一旦发生自然灾害,腐败的朝廷往往会横征暴敛,官员会贪污腐化,盗贼又四处猖獗。因此,老百姓的日子更不好过,饥饿会更多。

四是严重分配不公造成人为灾难。明明需要大家动手劳动,才能勉强保证温饱,古代却还会出现阶级社会。这种阶级社会是一部分人劳动,但另一部分人闲玩。闲玩的那部分人,却反而占据着绝大多数劳动产品,而且还要对劳动产品挥霍性地使用。这就使得真正需要吃饱肚子干活的劳动者,却没办法吃饱肚子。

以上四种情况,就是古代造成饥饿的主要原因。


那么,饥饿年代到底有多饿呢?

古代的饥饿,我们是没办法体验的,只能从史料记载及文学作品中感受。不过,在我的人生中,我其实也是感受过饥饿的。

我记忆最深刻的饥饿,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的饥饿。那场饥饿我没有经历,不过,从我记事开始,父母就曾多次给我讲那个年代的故事,讲他们抵御饥饿的办法。他们告诉我们,有两种东西成为他们重要的代用食品:一种是蕨根,一种是芭蕉树的根部。

在饥饿发生之前,我们那里有很多荒山,这些荒山上,长得最茂盛的就是蕨草。蕨草也是那时候老百姓最讨厌的一种草,因为要把蕨草除掉种庄稼很不容易。地面上的蕨草,可以放一把火烧掉,但是蕨草肥大密集的根部,要除掉却非常困难。更为关键的是,蕨草是利用孢子繁殖的,因此,就算当年花了大力气把蕨草的根部除掉,第二年这些根部又会密集地长起来,让农人又来这么一次繁重的劳动,让农人非常讨厌。

但是,当饥饿年代到来的时候,这些蕨草的根却成了抢手货。当时村里的所有人,都抢着上山挖蕨草根,挖回去以后,淘洗干净,放在石磨上磨成浆,烙饼子吃。这种饼子实际上非常难以下咽。但是由于这种蕨根含有淀粉,虽然含量很少,但是在填饱肚子的时候,却还能多多少少有一点营养。


另外,芭蕉头也是那时候极力追求的。芭蕉一般是长在屋角的一种植物。要是在不饥饿的年代,谁也不会注意它。但是一到了饥饿的年代,人们就发现,由于多年没有管过那树芭蕉,芭蕉已经有一个非常肥大的根部。地面上的叶子发了又谢,谢了又发。可是芭蕉的根部会一直生长。而且芭蕉根部味道虽然很难吃,但是和蕨根一样,里面也含有一些淀粉,可以给饥饿的人们一些帮助。

我们小时候,除了听大人讲饥饿的故事以外,每年大人还会对我们进行忆苦思甜教育。也就是会挖一些芭蕉根部,或者是蕨根出来,磨成浆烙饼子给我们吃。那种味道真的非常难吃,我们很难把一个饼子吃下去。

不过,虽然那时候我们经常做忆苦思甜,实际上我们小时候的生活却未必“甜”。那时候还是集体生产,粮食依然不够吃。所以我们读书的时候,实际上一直处在饥饿中。我们到镇上去读书,一天都只吃两顿。中午是不吃的。一到下午,饥饿就来了。当饥饿的时候,人完全是一种全身没劲,头昏眼花的感觉。但还得坚持读书,还得走十多里的山路回家。可以说,小时候对我来说,饥饿是刻骨铭心的感觉。

好在现在我们不再担心饥饿的问题,不得不说,这是生活在我们这个年代的人的一种幸福。这种幸福,古人是没办法体验的,也是他们的一种悲哀吧。

饥荒的年代到底能有多饿?

饥荒年代,根本管不了那么多,能吃不能吃的都会去吃。有些人饿的用煤块来充饥,床板的一圈都被啃食了不少。

那么,在饥饿的年代你有多饿?

我们无法体验古代的饥饿。我们只能从史料和文学作品中感受到。然而,在我的生活中,我也经历过饥饿。

我对饥饿最深刻的记忆是20世纪60年代初,我没有经历过那种饥饿。然而,从我的记忆开始,我的父母已经告诉我很多次那个时代的故事和他们战胜饥饿的方法。他们告诉我们,有两样东西已经成为他们重要的替代食物:一种是蕨类植物的根,另一种是车前草的根。

在饥饿之前,那里有许多荒山。在这些荒山上,最茂盛的是蕨类植物。蕨类牧草也是当时人们最讨厌的一种草,因为要除掉蕨类植物和种植农作物并不容易。地上的蕨类植物可以用火焚烧,但要除去又大又密的蕨类植物根系是非常困难的。此外,蕨类植物是由孢子繁殖的。因此,即使在第一年下大力气拔除蕨类植物的根,第二年的根也会密集生长,这会使农民再次努力工作,这让农民非常恼火。

然而,当饥荒来临时,这些蕨类植物的根就成了人们喜爱的商品。当时,村里的人都冲上山去挖蕨类草根。挖回来后,他们把它们清理干净,放在石磨上磨成浆,吃煎饼。这种蛋糕其实很难下咽。但由于这种蕨类植物的根中含有淀粉,虽然含量很小,但饱足后多少能有营养。

为什么古代总是有饥荒?那是什么样的场景


此外,香蕉头也是当时的追捧对象。香蕉是一种生长在屋角的植物。如果我们不饿的话,没人会注意的。但到了饥饿的年代,人们发现穆萨有一个很大的根,因为他们已经很多年没有掌管这棵树了。地上的叶子一次又一次地枯萎了。但是车前草的根会一直生长。而且香蕉根虽然味道很不好,但和蕨类植物一样,它也含有一些淀粉,对饥饿的人有一定的帮助。

当我们年轻的时候,除了听成年人讲述饥饿的故事外,成年人还会教我们如何对每年学到的东西三思而后行。也就是说,他们会挖一些车前草的根,或者蕨类植物的根,把它们磨成纸浆,然后烤蛋糕给我们吃。真的很糟糕。吃蛋糕很难。

然而,虽然那时我们常常记起苦,想得甜,其实我们的童年生活并不一定“甜”。当时还是集体生产,粮食还是不够吃。所以当我们读书的时候,我们实际上一直在挨饿。我们进城学习,一天只吃两顿饭。没有午餐。到了下午,饥饿来了。当你饿的时候,你会感到完全无精打采和头晕。但我们还是要坚持读书,还要走十几英里才能回家。可以说,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饥饿对我来说是一种难忘的感觉。

幸运的是,现在我们不再担心饥饿。我们不得不说,这是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的一种幸福。这种幸福,古人体验不到的,也是他们的一种悲哀。

本文标题: 饥荒的年代到底能有多饿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5168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中国古代藩王的封地一直都在中原这个基本盘,为什么不分封到漠北、东北这些地区呢当真理与所谓的“政治正确”相违背时,我们该坚持的是什么,能坚持的又是什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