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愤与无奈

发布时间: 2021-07-31 13:27:0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9

昨晚在某条无意中看到一篇文章,觉得好心痛,一个20万粉丝的作者竟然写出这样的科普原创文章,难道只是为了写而写,为了有文章可发表而...

悲愤与无奈

昨晚在某条无意中看到一篇文章,觉得好心痛,一个20万粉丝的作者竟然写出这样的科普原创文章,难道只是为了写而写,为了有文章可发表而编造?而完全忽略了正确知识的传播?

要写一篇科普类的文章,其实并不简单。

我在学业期间主修专业是植物学,主要究方向为传粉生物学。但毕业后没有从事与植物相关的工作,写植物科普类文章只是我的一个爱好。

我觉得,所谓的科普文章,是面向大众的,所以既要专业又要通俗,既要严谨又要有趣,而能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

至少对我来说挺难,首先我必须承认,难是因为我自身的知识储备量不够以及我自身的文字功底不足。同时,我也不否认,难也在于科普文章的专业性和严谨性。

我是利用业余时间写的,我笔下的植物都是我自己碰到并随手拍到的植物,我觉得它有趣,有可以值得聊的地方,我才会把它分享出来。

我喜欢做原创,包括文章里的照片我也追求原创。我要写出一篇文章,除去拍照的时间(因为我文章里的植物照片拍照的时间跨度可能会很大),从握笔开始,一般要一个星期。除非是我很熟悉的植物,我可能会一两个小时就能够完成创作。

一个星期看起来很长,其实也很短,因为前期的准备工作很多。我首先要去鉴定这种植物的身份,它有哪些特征,它的正式中文名叫什么,然后确定它的学名,也就是拉丁名(就是那一串字母,很多人误以为中文名就是学名)。检索并不是都能很顺利,因为有些植物类群在分类上十分困难,连植物学家都头疼。

接着,我会去学术期刊里搜索这种植物都有哪些文章被发表过(当然,我只搜索中文期刊的文章,英文的看着太费劲,英语不太好),选取有趣的那一部分,大众可能会感兴趣,才值得分享出来。这一过程其实挺耗时间的,甚至有时候碰到了很有趣的文章却连文献互助也失败了的。

在查阅完相关资料后,我就开始构思,写什么,怎么写,上下文该怎么衔接。必须保证每句话都有根有据,同时还要考虑文字的趣味性,这样才能让读者有继续读下去的欲望。

由于专业限制,我一般重点关注植物的生物学特征和传粉繁育方面。而据多位粉丝反应更想知道某些植物的药用价值,但这方面内容我大多只会一两句话带过,因为我不研究中草药,所以我不敢写,除非我对某一中草药有深刻的印象。

因此,严谨性是我写文章必须要遵守的第一大原则,咱可不能胡说八道啊。

我觉得好的科普文章是要经过酝酿之后才能出来的,这个过程包括知识的搜集和储备以及文字的提炼。

而吹吹牛皮不打草稿就写出来的文章真的能安心让读者去阅读吗?就不怕误人子弟吗?至少我怕。

本文标题: 悲愤与无奈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5141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孔子的后人是不是在南北朝就全没了《思维学》第三部;人类思想;第一章;人类认识方法;11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