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科学的读书方法

发布时间: 2021-06-21 02:07:2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9

有什么好的读书方法?我的读书方法是较为科学高效的快速阅读法。我们传统的阅读,阅读速度在200-300字左右每分钟,理解记忆的能力...

有什么科学的读书方法

有什么好的读书方法?

我的读书方法是较为科学高效的快速阅读法。我们传统的阅读,阅读速度在200-300字左右每分钟,理解记忆的能力也较差一些,这中传统的阅读方法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是有很大制约的。

《快速阅读》是一种科学、高效的阅读方法,快速阅读训练原理就在于激活我们“脑、眼”潜能,培养阅读者直接把视觉器官感知的文字符号转换成意义,消除头脑中潜在的发音现象,越过由发声到理解意义的过程,形成眼脑直映式的阅读方式,实现阅读提速、整体感知、理解记忆的飞跃。由于人眼、人脑的器质优势,只要通过训练,源活潜能,要达到一目一行、一目多行就不是难事。具体练习可以参考:《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网》,安装软件即可进行试用训练。

我们高中有个速读班,由于较喜欢阅读,后来接触了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每天练习一个多小时,在一个多月的坚持练习下,终于把阅读速度提高到两千字左右每分钟,现在我的阅读速度已经达到了六千多字每分钟,正真做到了一目多行。阅读能力差的话,可以你去练习提高一下,这个是很有必要的。

更多关于速读记忆的内容可以到贴吧《速读吧》交流学习,里面有很多练习者的经验分享。
读书的方法有多种多样,下面介绍常见的十种方法。

(1)泛读

泛读即广泛阅读,指读书的面要广,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具备一般常识。不仅要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也要读社会科学方面的书,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都应广泛地阅读,以博采众家之长,开拓思路。马克思写《资本论》曾钻研过1500种书,通过阅读来搜集大量的准备资料。

(2)精读

朱熹在《读书之要》中说:“大抵读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省得尔。”这里“熟读而精思”,即是精读的含义。也就是说,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了解于心,以便吸取精华。对本专业的书籍及名篇佳作应该采取这种方法。只有精心研究,细细咀嚼,文章的“微言精义”,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可以说,精读是最重要的一种读书方法 .

(3)通读

即对书报杂志从头到尾阅读,通览一遍,意在读懂,读通,了解全貌,以求一个完整的印象,取得“鸟瞰全景”的效果。对比较重要的书报杂志可采取这种方法。

(4)跳读

这是一种跳跃式的读书方法。可以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边,抓住书的筋骨脉络阅读,重点掌握各个段落的观点。有时读书遇到疑问处,反复思考不得其解时,也可以跳过去,向后继续读,就可前后贯通了。

(5)速读

这是一种快速读书的方法,即陶渊明提倡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可以采劝扫描法”,一目十行,对文章迅速浏览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这种方法可以加快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适用于阅读同类的书籍或参考书等。

(6)略读

这是一种粗略读书的方法。阅读时可以随便翻翻,略观大意;也可以只抓住评论的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而这一部分内容常常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所以重点看标题、导语或结尾,就可大致了解,达到阅读目的。
人读书读着读着就会很烦,或者很无聊,没有耐心,其实读书没有秘诀,你只要有恒心,克服自己的无聊心态,耐心一点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要爱上读书,对读书有兴趣。

常用读书方法有哪几种

1、泛读:泛读法则侧重阅读量,也就是广度。通过阅读来搜集大量的准备资料。 

2、精读:精读法要求将读物中每一处细节完全读懂读透,追求的是深度。

3、通读:即从头到尾通览一遍,意在读懂,读通,了解全貌,以求一个完整的印象,取得“鸟瞰全景”的效果。 

4、跳读:这是一种跳跃式的读书方法。可以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边,抓住书的筋骨脉络阅读,重点掌握各个段落的观点。有时读书遇到疑问处,反复思考不得其解时,也可以跳过去,向后继续读,就可前后贯通了。 

5、速读:是一种快速读书的方法,对文章迅速浏览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这种方法可以加快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

6、略读:略观大意;抓住评论的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而这一部分内容常常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所以重点看标题、导语或结尾,就可大致了解,达到阅读目的。 

7、再读:即重复学习,“温故而知新”。重复学习,有利于对知识加深理解,也是加深记忆的强化剂。 

8、写读:读书与作摘录、记心得、写文章结合起来,手脑共用,不仅能积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并且能增强阅读能力,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 

9、序例读:读书之前可以先读书的序言和凡例,了解内容概要,明确写书的纲领和目的,有指导地进行阅读。读书之后,也可以再次读书序和凡例,以便加深理解,巩固提高。 

10、选读:就是读书时要有所选择。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书目,进行阅读,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读书

‍‍四月,参加了关于阅读的训练营,经过一个月的练习,可以看完10本书,5个月过去,已经看完了80本书,结合自己的实践和数字游牧阅读训练营学到的知识,分享有效的阅读方法给大家:

高效阅读法:也叫杠杆阅读法,是日本作家本田直之提出来的,通过最小的投资获取最大的回报。

如果希望能够做到高效阅读,并且能将知识运用于工作中,建议按照杠杆阅读术的标准化流程去做。这种读书方法,不是为了满足兴趣、爱好,而是为了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实现目标而进行的一种投资行为。

假如为了实现1天读1本书,1年读300本书的目标,需要完成6项工作:

1、目标明确——在书中寻找的内容是什么

2、定时定点——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看书的习惯

3、时间限制——用限制时间的方式提高阅读速度

4、20/80法则——只读最有用的20%

5、丢书买书——不读无用之书,围绕T型知识体系买书

6、杠杆笔记——反复阅读并运用。

知道了这6步,你是不是每次读书都会记得用?

永远不要相信自己的记忆力,因为一点都不出差错,一步一步执行行动这件事,本身就是违反人性的,我们需要外部的工具。

阅读也是如此,我们需要的工具就是读书的标准化操作流程:

本田直之在书中总结的读书前的4步流程是

1、写目标——重新唤醒你读书的目的

2、设时间——时间限制会大幅度提高我们的阅读速度

3、看前方、目标、后记——黄金圈法则

4、画线折页——为杠杆笔记做准备

我们在学一个知识的时候,是需要自己去理解,也就是加入自己的主观意识的

但我们在学一个技能的时候,最开始要100%的机械模仿,严禁加入自己的想法

直到你完全100%模仿了以后,才能开始对这个技能进行调整,以适应自己的状态。

任正非称这个过程为:先僵化,后优化,最后固化。

通过实践以上的流程方法,我的阅读速度不断提升,阅读的范围越来越广,希望你也能找到合适自己的阅读方法。

        有关于读书的方法呢其实每个人的见解是不一样的,我们上小学的时候其实就接触了很多种读书方法,比如说早读是朗读课文,老师上课带领我们一起学习的文章属于精读课文,我们做的一些课外阅读是泛读课文,甚至有时候要求读文章后写读书笔记。那以上这些呢,都是我们比较常见的一些读书方法。接下来,我将就自己的一些读书方法来谈一谈。

        由于我个人现在是临近大学毕业,其实已经很少有时间在精读文章了。在面对繁重的学习压力和找工作烦恼下,我有空闲的时间我还是会选择泛读一些文章,无论是文学著作还是杂志报刊,或者一些时代周刊,总之就是涉及的方面很广很杂,不仅要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也要读社会科学方面的书,古今中外的很多的大家不同的风格的书也要品。总之就是优秀的作品,我们都应该广泛去阅读,以博采众家之长,开拓自己的思路。

        当然,遇到了自己很感兴趣的文章,那这时候就要选择精读啦。我尤其喜欢读一些诗歌,其实短短的诗歌里面蕴含了很多的有哲理的话,此时那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好好的品味,而不是像读小说一样一目十行。遇到自己难以领会的地方更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了解于心,以便吸取精华。在这里要特别提醒上学的同学,对于对本专业的书籍和资料文献应该采取这种方法,对待学术我们一定要细细咀嚼文章的“微言精义”,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用自己的知识武装全新的自己。

        有一句老话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我们读书的过程中,在文章旁边做批注或者是积累一些好的句子真的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习惯。无论我们身处哪个阶段,是学生也好,已经参与工作也罢,我都极力推荐我们能手脑并用,以此加深自己对书籍的见解。

        最后呢,还要说一下,有关于有价值的书籍和报刊,我们不能满足于只读一遍,其实可以重复学习,温故而知新的道理我们都懂。正所谓“重读一本旧书,就仿佛老友重逢”,我们可以通过读书看到全新的自己,也可以看到这个全新的世界,希望大家都能爱上读书,读好书,都能将读书这个好习惯坚持下去。以上就是我读书的一些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读书,现在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面对众多的书籍,不同品类、读书目的也不尽相同。而想要拥有更好的读书体验,就不能千篇一律地按照同样的节奏读书。

读书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泛读

所谓的泛读,就是广泛地阅读,各种类型的书籍都读或者是只要与某一个方面相关联的书籍都读,主要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想要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经常采用这种方式进行阅读的人一般是销售、作家、或者是需要经常和各色人等进行沟通交流的人。

这种阅读方法比较适合那些不需要精通,仅仅需要涉猎范围广,不需深度了解,只是为了充实自己的信息库,在与人交流或者写作的时候,能够将这部分素材应用就好。

2、需要对某一方面有所了解,但阅读目的并没有确定。

这种情况一般比较适合初学写作或者想要了解某项技能的人。

这种类型的阅读往往只需要对阅读的内容有个大致了解,以便于自己在写作或者从事某项技能的时候,有一些选择性的依据。

二、精读

所谓精读,就是仔细地读,不仅要了解阅读内容书面的意思,还要对其中的某段文字反复琢磨,甚至需要结合其他同类书籍中对相关内容的描述进行对比,最后形成自己的结论或者思维的过程。

1、经典书籍

往往在阅读经典书籍的时候,通常会采用这种阅读方式,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仔细研究、琢磨。

同时,还需要结合文章撰文期的背景进行思考,充分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手法及所要呈现的内在思想过程,并于对书籍有更为深刻的了解。

2、专业书籍

在阅读专业书籍,尤其是重要内容的时候,需要采用这种方法。同时,还需要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记录,或者将书籍中的关键词、关键内容摘录出来用思维导图形式呈现出来,让自己对内容掌握更加结构化、立体化。

三、略读

略读,就是大致性的阅读,首先阅读书籍的介绍、前言以及目录,通过这些内容对书籍有个大致了解就好,这种方法一般用在选书或者查找相关资料的环节。

在采用略读方式的过程中,我们只需要对书籍的开头、结尾以及目录略读,get到各个环节的关键词就好。

通过略读,我们主要了解这本书讲了什么?大致有哪些方面的内容?当我们了解这些内容的时候,我们才可以决定是否需要对其中的某些内容进行再次阅读或者精读。

结束语

当然,还有很多阅读的方法,比如目录阅读法、快速阅读法、对比阅读等等,但上面罗列的三种方法是我们日常经常使用的阅读方法。

但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往往是多种阅读方法相结合,而不是仅仅使用一种方法。

比如先使用略读对书籍的整体框架大致了解,随后用精读的方式对其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或者不是很明白的内容进行精读,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阅读目的进行笔记摘抄或者绘制出相应的思维导图。

灵活采用多种阅读方法,同时通过阅读结合自己的思考,输出思维导图或总结,转化成自己的东西,才会真正达到阅读的目的。

我在今年3月份系统的做了一次“读书方法类”的主题阅读,并在此后的半年内,在200多本书的阅读过程中反复实践、磨练、复盘,终于构建了自己的一套“读书方法论”,而这一切,都起源于我读的这些“读书方法”类主题书籍。

所以,我推荐两本非常好的读书方法类书籍,希望楼主有时间自行阅读,或许会发现非常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因为读书本是一件非常私人、个性化的事,所以自己参悟的方法会更有价值。

1、《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全面升级你的阅读系统

奥野宣之在书中用结合自身读书实例,介绍了他独创的“一元化”信息整理术及笔记读书法。他将读书分为五个步骤: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通过这五个步骤让我们记住书中的精华,消除“读书健忘症”的烦恼。

此外,书中还重点提到了读书的3个目标:

读书不再是“随随便便”地读,而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充满主动性地去读。

真正消化书中的信息,使之成为属于自己的东西。

深入理解书中的要点或思想,并随时拿来参考。

2、《越读者》——越读者+阅读者+悦读者

这本书的作者是郝明义,他曾经翻译了那本殿堂级著作《如何阅读一本书》,我们可能更将这本书暂定为《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读书笔记。

这本书的亮点在于,作者将读书按照日常饮食,分为四类:

主食阅读(生存需求的阅读)

美食阅读(思想需求的阅读)

蔬果阅读(工具需求的阅读)

甜食阅读(休闲需求的阅读)

在搭配时要注意两点:保证四类饮食都要有,保证四种分类均衡分布。因为不管你如何区分,此后总要维持均衡的吸收,这样你才能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有效阅读)。

但不论如何,方法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发挥它的价值,所以一定要坚持用起来。

有哪些读书方法

适合小孩用的
读书方法很多(1)泛读
泛读就是广泛阅读,指读书的面要广,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具备一般常识。不仅要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也要读社会科学方面的书,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都应广泛地阅读,以博采众家之长,开拓思路。

(2)精读
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了解于心,以便吸取精华。对本专业的书籍及名篇佳作应该采取这种方法。只有精心研究,细细咀嚼,文章的“微言精义”,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可以说,精读是最重要的一种读书方法.

(3)通读
即对书报杂志从头到尾阅读,通览一遍,意在读懂,读通,了解全貌,以求一个完整的印象,取得“鸟瞰全景”的效果。对比较重要的书报杂志可采取这种方法。

(4)跳读
这是一种跳跃式的读书方法。可以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边,抓住书的筋骨脉络阅读,重点掌握各个段落的观点。有时读书遇到疑问处,反复思考不得其解时,也可以跳过去,向后继续读,就可前后贯通了。

(5)速读
这是一种快速读书的方法,即陶渊明提倡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可以采取"扫描法”,一目十行,对文章迅速浏览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这种方法可以加快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适用于阅读同类的书籍或参考书等。

(6)略读
这是一种粗略读书的方法。阅读时可以随便翻翻,略观大意;也可以只抓住评论的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而这一部分内容常常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所以重点看标题、导语或结尾,就可大致了解,达到阅读目的。

(7)再读
有价值的书刊杂志不能只读一遍,可以重复学习,“温故而知新”。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伏尔斯泰认为“重读一本旧书,就仿佛老友重逢”。重复是学习之母。重复学习,有利于对知识加深理解,也是加深记忆的强化剂。

(8)写读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俗语也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之说。读书与作摘录、记心得、写文章结合起来,手脑共用,不仅能积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并且能增强阅读能力,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

(9)序例读
读书之前可以先读书的序言和凡例,了解内容概要,明确写书的纲领和目的,有指导地进行阅读。读书之后,也可以再次读书序和凡例,以便加深理解,巩固提高。

(10)选读
就是读书时要有所选择。古往今来,人类的文化宝藏极为丰富。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果不加选择,就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书目,进行阅读,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资料:多彩梦幻水晶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1686758.html?si=7
一、以理解代替记忆

很多人都知道明白了的课程比较容易记得。但理解其实并不是辅助记忆——理
解是记忆的代替。强记理论不仅是很难记得准确:当需要应用时,强记的理论
根本无济干事。明白了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含义,你会突然觉得你的记忆力如有
神助。道理很简单,明白了的东西就不用死记。但理论的理解有不同的深度,
也有不同的准确性。理解愈深愈准确,记忆就愈清楚,而应用起来就愈能得心
应手。所以读书要贯通——理论上的不同重点的联带关系要明白;要彻底——
概念或原则的演变要清楚。

要在这些方面有显著的进步易如反掌,而学生也不需多花时间。他只要能改三
个坏习惯,一年内就会判若两人。

第一个坏习惯,就是上课时"狂"抄笔记。笔记是次要、甚至是可有可无的。
这是因为抄笔记有一个无法补救的缺点——听讲时抄笔记分心太大!将不明白
的东西抄下来,而忽略了要专心理解讲者的要点,是得不偿失。我肯定这是一
般香港学生的坏习惯。例如好几次我故意将颇明显的错误写在黑板上, 200
多学生中竟无一人发觉,只知低着头忙将错误抄在笔记上。

笔记有两个用途。①将明白了的内容,笔记要点。但若觉得只记要点都引起分
心,就应放弃笔记。明白了讲者的内容是决不会在几天之内忘记的。很多讲者
的资料在书本上可以找到,而在书本上没有的可在课后补记。老师与书本的主
要分别,就是前者是活的,后者是死的。上课主要是学习老师的思想推理方
法。②在上课听不懂的,若见同学大多而不便发问,就可用笔记写下不明之
处,于课后问老师或同学。换言之,用笔记记下不明白的要比记下已明白的重
要。

第二个坏习惯,就是将课程内的每个课题分开读,而忽略了课题与课题之间的
关系,理解就因此无法融会贯通。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将每一个课题分开读,
强记,一见试题,不管问甚么,只要是似乎与某课题有关,就大"开水喉",
希望"撞"中——这是第二个坏习惯最明显的例子。

要改这个坏习惯,就要在读完某一个课题,或书中的某一章,或甚至章中可以
独立的某一节之后,要花少许时间去细想节与节、章与章、或课题与课题之间
的关系。能稍知这些必有的连带关系,理解的增长就一日千里。这是因为在任
何一个学术的范围内,人类所知的根本不多。分割开来读,会觉得是多而难
记;连贯起来,要知要记的就少得多了,任何学术都是从几个单元的基础互辅
而成,然后带动千变万化的应用。学得愈精,所知的就愈基本。若忽略了课题
之间的连贯性,就不得其门而入。

第三个坏习惯,主要是指大学生的,就是在选课的时候,只想选较容易的或讲
课动听的老师。其实定了某一系之后,选课应以老师学问的渊博为准则,其他
一切都不重要。跟一个高手学习,得其十之一、二,远胜跟一个平庸的学得十
之八九。这是因为在任何一门学术里面所分开的各种科目,都是殊途同归。理
解力的增长是要知其同,而不是要求其异。老师若不是有相当本领,就不能启
发学生去找寻不同科目之间的通论。

二、兴趣是因思想的集中而燃烧起来的

我们都知道自己有兴趣的科目会读得较好。但兴趣可不是培养出来的。只有总
想能在某科目上集中,才能产生兴趣。可以培养出来的是集中的能力。无论任
何科目,无论这科目是跟你的兴趣相差多远,只要你能对之集中思想,兴趣即
盎然而生。

对着书本几小时却心不在焉,远比不上几十分钟的全神灌注。认为不够时间读
书的学生都是因为不够集中力。就算是读大学,每天课后能思想集中两三小时
也已足够。要培养集中力也很简单。第一、分配时间——读书的时间不需多,
但要连贯。明知会被打扰的时间就不应读书。第二、不打算读书的时间要尽量
离开书本——"饿书"可加强读书时的集中力。第三,读书时若觉得稍有勉
强,就应索性不读而等待较有心情的时候——厌书是大忌。要记着,只要能集
中,读书所需的时间是很少的。

将一只手表放在书桌上。先看手表,然后开始读书或做功课。若你发觉能常常
在 30 分钟内完全不记得手表的存在,你的集中力已有小成。能于每次读书对
都完全忘记外物 1 小时以上,你就不用担心你的集中力。

三、问比答重要

很多学生怕发问的原因,是怕老师或同学认为他问得太浅或太蠢,令人发笑。
但学而不问,不是真正的学习。发问的第一个黄金定律就是要脸皮厚!就算是
问题再浅;不明白的就要问;无论任何人,只要能给你答案,你都可以问。
从来没有问题是太浅的。正相反,在学术上有很多重要的发现都是由三几个浅
之又浅的问题问出来的。学术上的进展往往墓靠盲拳打死老师傅。很多作高深
研究的学者之所以要教书,就是因为年轻学生能提出的浅问题,往往是一个知
得太多的人所不能提出的。虽然没有问得太浅这回事,但愚蠢的问题却是不胜
枚举。求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学甚么问题是愚蠢或是多余。若不发问,
就很难学得其中奥妙。

老师因为学生多而不能在每一个学生身上花很多时间。认真的学生就应该在发
向前先作准备工夫。这工夫是求学上的一个重要过程。孔子说得好:"知之为
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分清楚"知"与"不知",最容易就是做发
问前的准备工夫。这准备工夫大致上有三个步骤——

第一、问题可分三类—— A 、"是甚么"( What ), B 、"怎样办"
( How? ), C ,"为甚么"( why )。学生要先断定问题是那一类。 A
类问的是事实: B 类问的是方法: C 类问的是理论。问题一经断定是那一
类,学生就应立刻知道自己的"不知"是在那方面的,因而可免却混淆。若要
问的问题包括是多过一类的,就要将问题以类分开。这一分就可显出自己的
"不知"所在。第二、要尽量去将问题加上特性。换言之,你要问的一点是愈
尖愈好。第三、在问老师之前,学生要先问自己问题的答案是否可轻易地在书
本上找到。若然,就不应花老师的时间。大致上,用以上的步骤发问题,答案
是自己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的。若仍须问老师的话,你发问前的准备工作会使
他觉得你是孺子可教。

四、书分三读——大意、细节、重点

学生坐下来对着书本,拿起尺,用颜色笔加底线及其他强调记号。读了一遍,
行行都有记号,这是毁书,不是读书。书要分三读。

第一读是快读,读大意,但求知道所读的一章究竟是关于甚么问题。快读就是
翻书,跳读;读字而不读全句,务求得到一个大概的印象。翻得惯了,速度可
以快得惊人。读大意,快翻两三次的效果要比不快不慢的翻一次好。

第二读是慢读,读细节,务求明白内容。在这第二读中,不明白的地方可用铅笔在页旁
作问号,但其他底线或记号却不可用。

第三读是选读,读重点。强调记号是要到这最后一关才加上去的,因为哪
一点是重点要在细读后才能选出来。而需要先经两读的主要原因,就是若
没有经过一快一慢,选重点很容易会选错了。 在大学里,选择书本阅读是
极其重要的。好的书或文章应该重读又重读;平凡的一次快读便已足够。
在研究院的一流学生,选读物的时间往往要读书的时间多。

虽然我在以上建议的读书方法是着重大学生,但绝大部分也适合中小学生学
习。自小花一两年的时间去养成这些读书的习惯,你会发觉读书之乐,实难以

常用的读书方法有泛读、速读、通读、 精读和写读。 如果您工作繁忙,但又喜欢读书。 您可以选择泛读、速读、通读的方式读书 快速了解书籍内容。 如果您有闲余时间, 您最好选择精读或写读等方式看书, 提升读书质量和写作水平。

本文标题: 有什么科学的读书方法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4457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如何看待「社会阶层固化」的观点室友这到底是一种什么心理 !每天晚睡早起动静大特别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