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在考古的时候,有没有征求墓主人的意见,他们(墓主人)真的想成为文物吗

发布时间: 2021-06-13 16:03:4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8

考古和盗墓之间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吗?这几年随着盗墓笔记的大火,各种关于盗墓的小说、影视也都不断的出现了,这个题材十分的吸引人。而...

国家在考古的时候,有没有征求墓主人的意见,他们(墓主人)真的想成为文物吗

考古和盗墓之间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吗?

这几年随着盗墓笔记的大火,各种关于盗墓的小说、影视也都不断的出现了,这个题材十分的吸引人。而一提到盗墓,大家有时候也会联想到考古,也有一部分人甚至说,考古其实就是官方展开的盗墓,这样的说法真的合理吗?考古和盗墓之间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吗?别急,等小编为你一一解释过来。

首先,二者的组织人员完全不同。考古,是由国家牵头开展的,在古墓中发掘古物、还原历史的官方活动,但是盗墓是民间自发的偷窃国家宝物的行动,这二者的组织人员完全不同。而且,这两者的人员水平也不同,其实并不像各种小说里描写的那样,官方组织的考古人员都水平欠佳,而民间却经常藏着高手。事实正好相反,身怀绝技的才是官方的人员,因为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各种先进的仪器,而民间的各种盗墓贼,都只是土路子出来的,他们除了破坏性地偷东西之外,并没有什么真本事。不过也并不排除真的有高手,不过这种情况是少之又少的。所以说这二者的水平是完全不同的。

而且最重要的就是,这两者的行为目的完全不同。有很多人都说,考古就是官方的盗墓行动,这句话完全混淆了两者的目的。我国现在对于文物的保护,都是靠抢救性的挖掘,换句话说,只要深埋在古墓里的文物没有因为经济活动而造成影响的话,是不会被发掘出来的,就譬如说秦始皇陵墓。所以原因并不是像大家以为的那样是因为不敢挖掘,其实考古的行为本身并不带来利益,反而还要加倍的投入金钱,考古挖出来的文物放在博物馆,也不会进行交易活动,而博物馆的门票也远远不够文物的维护费用。

但民间的盗墓活动目的就只有一个,就是为了钱,譬如说,考古人员们发掘出来一件古物,可以还原一部分我们华夏文明的历史,为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做出了贡献,然而民间的那些盗窃团伙,盗出一件古物之后还要附带毁了好几件,他们完全不在乎文物的历史价值,只是为了拿来卖钱,对于文物的损耗是巨大的。我国现在严厉打击盗墓,所以民间团伙盗窃来的文物会流向何方,也是不言而喻了,那些流落到海外的文物根本就不能回来,对我们的文化遗产真的是巨大的打击。

前者他们发现的文物都会上交给国家并且保存起来的,而后者他们只会把物品全都卖掉的。

国家禁止挖掘帝王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定?

有一种考古的痛叫“明定陵考古发掘”,1956年,郭沫若和时任北京市市长的吴晗等人,力主发掘十三陵中的明长陵(成祖朱棣的陵墓),当时就有很多人反对,因为中国的考古学是从1921年的周口店遗址发掘开始算,到56年不过30多年的历史。人才、技术都极度缺乏。不过最后仍被批准,不过试掘的皇帝陵墓由十三陵中的最大陵墓长陵改为第三大的定陵(明万历皇帝的陵墓)。


历时两年多是时间明定陵考古发掘结束,出土了大量珍贵的丝织品、玉器、金器等文物。然而,由于技术水平落后,无数奇珍异宝无法保存,发掘的丝织品变硬腐化,三口金丝楠木精制而成的巨大红漆棺椁以及万历帝后的尸骨直接就被毁坏和丢弃,给历史文物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但是关于定陵故事并没有结束,定陵附近一个村落里的农民看到考古队留下的棺椁,被一对年迈的夫妇发现了,他们如获至宝,想要给自己打口棺材,以备后事。第一具棺木制成后,老太太蹬腿归天;第二具刚刚完工,老头子也一命呜呼,前后不到半个月。还有一对夫妇,发现了楠木棺材,为自己打了一个柜子。



村里的人非常羡慕:“皇帝的东西不是随便可以用的,要是没那福分,消受不起,还会搭上性命……”夫妇认为他们是嫉妒也没当回事,不久夫妇的四个孩子不见了,找来找去忽然,发现躺柜边放着四双小鞋。两人迅速打开柜盖,只见4个孩子相互挤压着,早已气绝身亡,后来夫妇又生了一个儿子,未成年的时候煤气中毒也死了。

现在全挖出来了,那么再过1000年,这些东西又在哪了?大概率会四处流落,现在挖掘这些就是在透支子孙的历史财富,留下点吧,否则将来都找不到自己祖宗是谁了。
国家现在提倡不主动发掘,只是在有工程建设,盗墓,地质毁坏时才抢救发掘。
因为挖帝王的陵墓可能会造成损失,就像秦始皇陵那样,一夜之间就不一样了。
我们都知道历代帝王都是非常有钱的,所以他们下葬的东西很多。

如何在古墓的考古发掘中,通过出土文物推断墓主人身份?

在对一些古墓的考古发掘中,确认墓主人身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可是古人总是惜墨如金,在早期的古墓中很难找出文字记载。那么,考古专家是如何通过出土文物推断墓主人身份的呢?今天夜读史书就以一座春秋时期的晋国贵族墓葬为例,来详细说明这个推断的过程。

一、积炭积石墓

1987年7月,太原热电厂在太原市晋源区进行扩建工程中意外地发现了疑似古墓痕迹,于是便将这一情况上报给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到达现场后开始进行勘探,发现地下埋着大量的碎石和木炭。通过这一初步数据,考古人员判断地下可能是一座积炭积石墓。

积炭积石是古代的一种墓葬建造方法,积石以加固,积炭以防潮,兼起到防盗作用。能用这种方法建造墓室的肯定是拥有崇高地位的古代贵族。

二、七鼎之礼与大型编钟

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深入,考古人员在这座神秘古墓中发现了大量青铜器、玉器等随葬品,数量之多,器形之美,足以令人瞠目结舌。其中有一组共计七只的青铜鼎引起了专家的注意。按照古代的用鼎规格,“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古墓中出土的这组七鼎青铜器,是否意味着墓主人是古代的一位诸侯呢?

不久,考古人员又在墓中发现了一组数量多达十九件的大型编钟,从器形和数量上来看,这都是诸侯王级别才能享有的礼乐制度。此外,通过对墓葬中大量出土文物的年代来推断,墓主人应该生活在春秋晚期。

三、青铜器纹饰、墓葬地点、僭越礼制

考古专家在对出土青铜器进行仔细观察后发现,这些青铜器的器形和上面的纹饰都与春秋时晋国的青铜器样子相吻合。考虑到墓葬所在位置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势力范围,那么这座神秘大墓的主人会不会就是晋国国君呢?然而根据当时已掌握的考古资料来看,晋国国君的家族墓地不在太原,而是在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一带。如果墓主人不是晋国国君,那么还有谁能使用如此高规格的墓葬呢?

春秋晚期各诸侯国彼此攻伐,周天子形同虚设,社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就是:礼崩乐坏。在此背景下,一些诸侯王僭越了“诸侯七鼎”之礼,改而采用“天子九鼎”之礼。各国掌握实权的卿大夫们也纷纷效仿,开始僭越“大夫五鼎”之礼,改用七鼎。考虑到这种情况,那么墓主人就很有可能是晋国一位极有权势的贵族。

四、谁是赵孟?

随着发掘工作的深入,考古人员在墓主人内棺附近发现一件镌刻着五个线刻文字的青铜戈,上面赫然写着“赵孟之御戈”。谁是赵孟?

春秋时期,晋国有个实力非常强大的家族——晋国赵氏。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第六代赵氏宗主赵武,即电影《赵氏孤儿》的原型。神秘古墓的位置正处于当时赵氏家族的势力范围内。联系到墓葬的规模以及青铜戈上镌刻的文字,基本可以断定墓主人就是晋国赵氏宗主之一。

不过,赵孟却并非一个人的名字,而是当时人们对晋国赵氏历代宗主的尊称。孟,长也,故赵孟之意为赵氏之长。从目前发现的史料上来看,能被直接被称为赵孟的有五人,他们是:赵盾(赵宣子)、赵武(赵文子)、赵鞅(赵简子)、赵无恤(赵襄子)、赵种(赵成侯)。那么,这座古墓的主人是其中哪位赵孟呢?

由于墓主人去世的时间在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晚期,那么以此为依据,公元前476年去世的赵鞅显然是唯一符合条件的人选。通过层层抽丝剥茧地推断,终于确定墓主人身份是晋国六卿之首的赵鞅了。

五、赵卿墓

赵鞅,又称赵简子,春秋时期最杰出的政治人物之一,“战国七雄”中赵国的奠基人。赵鞅出生年月不详,卒于公元前476年,死后葬于今天的太原市晋源区金胜村附近,其墓葬被命名为:赵卿墓。

赵卿墓长11米、宽9.2米、深14米,是迄今为止所见春秋时期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的晋国贵族墓葬。赵卿墓共出土文物3421件,其中青铜器1402件,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工具和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其中有一件青铜鼎高1米,口径1.04米,是国内已知最大的春秋大鼎。

考古队去挖掘人家古人的坟墓真的好吗?

考古考古,大家都叫的很顺口,但只怕有很多人还是对考古没有一个很清晰的认识,甚至认为考古就是合法挖古墓的。这其实是不准确的。

考古是历史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发掘古代人各种生活和生产所遗留下来的物质资料,以此进行研究,达到学习和认知来古代历史的目的。

所以我们首先要澄清的是,考古工作的对象并不是只有古墓,只要发现的是历史性的实物,都是考古对象和目标。

比如城市遗址,建筑遗址,古代文献资料遗物,由人类加工过的工具、武器、生活用品等人造物品,或者是未经过人为加工,但受到了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物等等,这些都是考古工作的对象和目标。

至于人们为什么会产生考古工作就是挖掘人家古墓这种错误的认知,也是因为受到了现在流行的各种盗墓文学作品和影视剧的误导,把考古的目标和盗墓的目标产生了混淆,从而导致的结果。

其实考古工作和盗墓是有本质的区别。古代流行在坟墓中放置陪葬品,所以坟墓里不光只有遗体,还有为数不少的陪葬品,富人和官员陪葬品可能是金银财宝等贵重物品,其价值不用多说,穷人虽然没有钱财,可是会陪葬坟墓主人生前使用过的物品,而这些物品过了这么多年,也会变成价值连城的古玩。盗墓者挖掘古墓,就是冲着这些财宝和文物,将它们拿出来换成金钱,以达到他们发家致富的目的,至于不值钱的东西他们并不在乎,甚至因为这些不值钱的物品碍事,他们还会将之破坏,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而考古工作不一样,他们会对古墓里任何物品都做好保护,并对这些文物进行修复,日后会对它们进行学习和研究,希望通过研究这些文物来认识和发现墓主人生前所属时代的文化和历史。

再者,考古工作并不是寻找到古墓就立即发掘和研究的。

并不是所有历史遗迹都适合挖掘出来进行研究的。这些历史遗迹,由于深埋地下,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外部干扰,所以能继续得以保存下去。但如果挖掘出来,以目前的科技水平是无法保护出土的文物的原貌的。比如秦始皇兵马俑,出土的时候都是有色彩的,但是出土后因为保护工作不到位,兵马俑身上的颜色立即就氧化了,变成了现在大家看到的灰色,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所以考古工作的原则是能不挖掘就不挖,就地保护,比如秦始皇陵。对于已经被破坏了的古墓等遗址,或者无法继续保存,不得已需要挖掘的遗址,才进行抢救性发掘。这样才会对遗址进行最大限度的保护。

所以考古工作对于古墓,并没有随意挖掘,就算迫不得已必须挖掘的,也是会做万全准备,而且对于挖掘出土的文物,也会得到尽可能的保护的。

这样其实也是为了保护这些文物,如果不挖掘这些古墓的话,很容易招来盗墓贼。
我认为这样也是好的,毕竟我们只有通过历史文物才能真正了解到历史的存在,所以只能挖掘古人的坟墓。
为了研究历史,没有什么不好的,考古队也不像盗墓贼那样去偷别人祖坟的贵重物品。
通过研究墓主人的陪葬物件,能够了解到不同时期的文化特点,能够保留历史古迹不被破坏。
本文标题: 国家在考古的时候,有没有征求墓主人的意见,他们(墓主人)真的想成为文物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4342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胸前党徽闪闪亮现代普通人吃得比唐太宗还好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