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干货:大臣在皇帝面前强词夺理,反而得到提拔

发布时间: 2021-05-18 21:01:0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8

《汉书》张冯汲郑传第二十【原文】从行,上登虎圈,问上林尉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

经典干货:大臣在皇帝面前强词夺理,反而得到提拔

《汉书》张冯汲郑传第二十

【原文】

从行,上登虎圈,问上林尉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向应亡穷者。文帝曰:“吏不当如此邪?尉亡赖!”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前曰:“陛下以绛侯周勃何如人也?”上曰:“上者。”又复问:“东阳侯张相如何如人也?”上复曰:“长者。”释之曰:“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效此啬夫喋喋利口捷给哉!且秦以任刀笔之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其敝徒文具,亡恻隐之实。以故不闻其过,陵夷至于二世,天下土崩。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争口辩,亡其实。且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察也。”文帝曰:“善。”乃止不拜啬夫。

就车,召释之骖乘,徐行,行问释之秦之敝。具以质言。至宫,上拜释之为公车令。

【译文】

张释之跟随皇上出行,临观虎圈,皇上询问上林尉登记各种禽兽册子的情况,提了十几个问题,上林尉左右瞧看,都回答不出来。看管虎圈的啬夫从旁代替上林尉回答了皇上所问,很详细,想以此来显示自己对答如流犹如回响应舞一样无穷。文帝说:“官吏不应该像这样吗?上林尉不行!”于是命张释之宣布啬夫为上林令。张释之上前说:“陛下认为绛侯周勃是什么样的人物呢?”皇上答:“忠厚长者。”又再问:“柬阳侯张相如是什么样的人物呢?”皇上仍答:“忠厚长者。”张释之说:“像那绛侯、柬阳侯被称为忠厚长者,可这两个人谈论事情时竟连话也说不出。难道让人们去学这个啬夫如此喋喋不休的伶牙利嘴吗!况且秦朝因为任用那些舞文弄墨的书吏,书吏们争着拿办事急快和督过苛刻来互比高低,然而那样作的弊病衹是照章行事罢了,一点也没有仁慈的实情。因为这个缘故皇上听不到自己的过失,日益衰败,传至二世,天下便土崩瓦解了。如今陛下因啬夫口齿伶俐就越级提拔他,我担心天下人会随风附和,争相浮夸而不讲求实际。况且下面仿效上面快于影子随形和回响之应声,陛下办什么不办什么,不能不谨慎啊!”文帝答应说:“好!”于是不再提拔啬夫。皇上上车,召张释之陪乘。车子缓缓地前行,皇上问秦朝的弊病,张释之都如实作了回答。到了宫中,皇上授张释之为公车令。

【解析】

看完案例先提问题,大家都可以看出来,张释之对上林令这段洗白完全是强词夺理。上林令基本业务不精,一问三不知,岂不是庸官?而上林令的下属对情况了如指掌,却被张释之解释称了只会耍嘴皮子。

他通过偷换概念把一个专业性强的人说成了逞口才的人,把一个庸官说成了忠厚之人,然后借题发挥说了一通秦汉的历史,皇帝就打消了提拔啬夫的念头。

我们可以提出三个问题:

    张释之为什么要替上林令说话,他是否认识上林令,对他有什么好处?汉文帝难道看不出张释之强词夺理,为什么反而接受了?上林令做的如此差,哪怕不提拔他的下属,为什么也没有惩罚?

通过上述三个问题,加以权谋逻辑的推测,则可以得出三种可能性。

第一种可能,张释之不认识上林令,他的目的是结交关系。

如果张释之不认识上林令,那么对他来说就面临一个帮谁的决策。如果他这时候替上林令的下属说话,那么下属上位后并不会念张释之的好,他只会觉得是自己业务做的好,所以得到提拔。而张释之替上林令讲话,是一种施恩,打通了上林令这条关系。而无论他这番话领导听或不听,对他没什么损失,而上林令都会念他的好。这就是出于自己利益最大化考虑做出的选择。

第二种可能,上林令是皇帝自己人,张释之目的是给汉文帝一个反悔的时间和台阶。

就连我们都能听出张释之是在混淆视听,何况汉文帝,他也知道上林令工作做的不好。对于这种一问三不知的人,是领导都会反感的,所以汉文帝的第一反应就是当场表态。而张释之一通胡扯,其实是给汉文帝一个思考的时间以及下去的台阶。

上林令是掌管皇家园林的,这种涉及到领导安全的岗位,可以推测上林令一定是领导的自己人。如果提拔了这个下属,他的忠诚度是无法保证的。人经常事后后悔就是因为第一时间做出的决策是没有经过考虑的。而张释之正是要给汉文帝一个事后考虑的机会。所以文帝才会欣然同意。

而且后面直到皇帝和张释之上车,他们就再没有提过这个事情。如果是一般情况下,哪怕不提拔其下属,对于上林令这样庸官也多少会有惩罚。说明汉文帝在冷静后就故意让这个事情过去了。

其实对汉文帝来说,懂不懂业务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是不是自己人。就像在《西游记》里,业务能力最强的孙悟空不能做一把手,最忠诚的唐僧才能做老大。

第三种可能,上林令和张释之有关系。

如果是出于这种可能,张释之也会出手相助。

综合以上三种情况分析,第二种应该是最有可能的假设。

【启发】

张释之的行为深刻的诠释了在领导身边的技巧,成功的化解汉武帝的冲动并提供了一个台阶。大家做事情一定要结合权谋思维去考虑,不能只是单纯的抱着“和领导强词夺理就是不好的”这种单层逻辑,只要你的思维正确了,用什么手段都可以达成目的。


首发公众号:历史谋略。

用多维视角解读历史案例。

内有多部电子书,感兴趣可以自行领取。

若有收获,望点赞支持。

本文标题: 经典干货:大臣在皇帝面前强词夺理,反而得到提拔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4128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如何看待郑强教授认为【英语耗费了中国青年宝贵的时光】?朱元璋为什么说陈友谅的失败原因是“人各一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