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简史:从西汉到明清沉香地位无可匹敌/破解沉香投资收藏迷中迷(一)

发布时间: 2021-05-07 12:54:0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8

品玩沉香,要从懂香开始!致力沉香文化传播和沉香收藏十余年,我将结合2021年出版的《破解沉香投资收藏谜中谜》和最近五年的市场环境...

沉香简史:从西汉到明清沉香地位无可匹敌/破解沉香投资收藏迷中迷(一)

品玩沉香,要从懂香开始!致力沉香文化传播和沉香收藏十余年,我将结合2021年出版的《破解沉香投资收藏谜中谜》和最近五年的市场环境和市场行情,从沉香的起源与发展谈起,系统介绍沉香的形成、各产区图鉴与香韵、真假沉香造假与鉴别方式、沉香的保养与盘玩方法、沉香市场行情价格等。对沉香文化与知识感兴趣的点个关注,急于了解全部知识的可以私信。

在很多书籍和典故中都曾介绍,中国的香文化是除了茶文化之外的另一大中国传统文化。

从西汉时期,沉香随树脂类香料一同传入中原开始,沉香文化便成了中华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直到清朝末年,沉香一直都是皇宫贵族和各大宗教所推崇的香中圣品。

沉香简史:从西汉到明清沉香地位无可匹敌

中国的香文化具有千年历史,追根溯源,最早的香文化是在春秋时期开始兴起,在先秦时期开始流行。

孔子的《猗兰操》中,其中一句“夫兰当为王者香”,确立了香与儒家的内在联系,可将之视为中华“香道文化”的开端。

而沉香文化最早兴起于西汉。汉武帝执政时期,击溃了匈奴并统一了西南后,沉香的边陲产地进入了西汉版图,随着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畅通,大量的沉香才开始流人内地,沉香逐渐被广泛使用。

唐代诗人罗隐的绝句《香》中有“沉水良材食柏珍,博山烟暖玉楼春”的诗句,此中“博山”便是指有名的“博山炉”。而博山炉正是西汉之作,因此可以证实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就已经开始用博山炉焚熏沉香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沉香发展史上重要的阶段。多国割据,天下分裂,文化呈多元化趋势发展,香料开始大量出现,普遍用于“合香”。

东晋时,海上交通开始建立,使得进人中原的外来香药品种开始增加。当时宗教学派的迅猛发展,道学、佛学、玄学等文化在中原大地上广泛传播,加之佛道两家皆崇尚用香,这促进了香文化的有效发展。

这一时期,随着文化的发展,--些文人的妙悟与情思也使香的内涵更为丰厚,咏香作品显著增多。在不少与香熏有关的文学作品中都提到沉香,如曹丕、曹植的《迷迭香赋》,傅咸、成公绥的《芸香赋》等等。

后期香学专著也出现了,如南朝范晔著有《和香方》,其自序中载有关于各种香料特点和使用注意事项的论述:“麝本多忌,过分即害;沉实易和,盈斤无伤。零藿燥虚,詹唐黏湿。”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空前繁荣,人们对香的使用,在唐代王宫贵族、文人、药师、医师及佛家、道家人士的共同参与下,进入了一个精细化、系统化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对香品的用途也有了完备细致的分类,有了各种香材以及香料的制品:生活上有居家用的香,佛家有佛家的香,道家有道家的香,可以说在唐代已开始专香专用了。

沉香在唐代是最受追捧的。唐代的文人对沉香很是钟爱,文人更是将它引诗入文。如李白《杨叛儿》中所描写的沉香:

君歌杨叛儿,妾劝新丰酒。

何许最关人?乌啼白门柳。

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安家。

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

从这首诗词中就可以看出,沉香在唐代,是文人雅士进行香道所需的重要香料之一。“君醉留妾家”,这句当中,把对方的醉留,以沉香投人炉中作比喻,男女之间爱情的火焰像焚香一样燃烧起来。 情意融洽,精神升华,则像香火化成烟,双双一气,凌人云霞,真是美哉!

在大唐盛世的社会环境下,沉香文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并为其在宋元的兴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得香文化在后世繁盛与普及成为-个必然的趋势。

另据官私记载,唐朝进口或使用的香料主要有沉香、紫藤香、榄香、樟脑、苏合香、安息香与哇爪香、乳香、没药、丁香、青木香、广藿香、茉莉油、玫瑰香水、阿末香、甲香等许多品种,沉香更是他国向唐朝进贡的重要物品之一。

唐朝贵族官僚对香料或香材的使用真正可以称得上是奢侈无度。宁王每与人谈话,先将沉香、麝香嚼在口中,“方启口发谈,香气喷于席上”皇室如此,权臣也不甘示后。如史上著名的“四香阁”,此阁“用沉香为阁,檀香为栏,以麝香、乳香和为泥饰壁”,甚至比皇宫中的沉香亭更为奢华。长安富商王元宝在床前置木雕矮童二人,捧七宝博山炉,彻夜焚香。

这些记载反映了唐朝普遍使用香料或香材的社会背景。中宗时,宗楚客兄弟、纪处讷、武三思以及皇后韦氏诸亲属等权臣常举办雅会,更是“各携名香,比试优劣,名曰斗香”。

到了宋代,海上贸易繁荣,沉香成了重要的进口物品,宫廷里已经普遍使用沉香。各式宴会、庆典皆要焚香助兴。不但有熏烧之香,各种精美香囊、香袋的挂饰也开始出现。而且当时“试香”非常流行,于庭园内试燃新制的合香,品评香的气味、香露的形态、焚烟留存的久暂,是宋代宫廷重要的娱乐项目之一。

宋代宫廷大内、巨宅深院,无处不以薰香添雅。皇帝出行,香烟如云,数里不绝,尘土皆香。

而且,宫中还成立了专门人员负责“香药库”,掌握香药进口事宜,有的官员级别还可达正四品大官之职。

宋代文人使用沉香的也是特别多,他们作诗填词要焚香,抚琴赏花要焚香,宴客会友要焚香,寻找创作灵感时也要焚香,焚香的材质也是很多,然能焚沉香乃为上品。

大文豪苏东坡特别喜欢沉香,他曾作:“夜香知与阿谁烧,怅望水沉烟袅。”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也有词赞沉香:“沉水卧时烧, 香清酒未消。”

在宋徽宗的绘画作品里,也曾有品香情境的描绘,让后人得以感知沉香在宋代士人生活中的地位。北宋时期,贵族士大夫为了追求精神生活的极致,还倡导了四大闲事,即品香、斗茶、侍花和挂画,这些财富和学养相结合的生活方式,更是刺激了人们对沉香的需求消费。

由于四大闲事效仿者日益增多,优质沉香便开始稀缺难寻,自此便有“一两沉香一两黄金”之说,这也预示了沉香资源在宋代就已经开始进人稀缺时代。

明清时代,沉香更是备受中国宫廷喜爱,清朝王宫贵族每年都会使用大量沉香。上至宫廷, 下至平头百姓都喜欢玩香、闻香。所以当时,“东粤四市”的勃起,岭南沉香得以畅销,“岁售逾数万金”。

此外,在沉香的来源渠道、保管和具体使用上都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制度体系。沉香资源日益减少,当沉香需求不被满足之后,清廷就开始有意通过各种渠道向附属国表达对沉香的喜好,当时清代疆域空前扩大,周边的国家大都成为其附属国,而盛产沉香的安南、暹罗等国都位列其中。

由于这些国家本身生产香料,所以在奉表、纳贡等活动中几乎每次都会进贡一定数量的沉香。如“越南国年例贡物沉香六百两”“逼罗国王遣使祝寿进贡沉香二十斤”“安南国恭进乾隆四十五年四十八年两贡沉香六十斤”,从进贡的数量上看是非常大的。

除了这些原产国进贡沉香外,一些不产沉香的国家往往会购买一定数量的沉香作为礼品呈送给清廷,如康熙九年(1670),义国王(意大利)遣使奉表进贡,其中就包括--定数量的沉香。这些国家购买沉香的目的也是为迎合宫廷对香料的喜好。

清朝时期将香文化推向了一个顶峰,当时清朝制香工艺非常发达,线香产品更是精致丰富,而优质的线香也被捧为上等的礼品,在各种社交礼仪中频频现身。


本文标题: 沉香简史:从西汉到明清沉香地位无可匹敌/破解沉香投资收藏迷中迷(一)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3977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琴之为乐,斫琴于心——斫琴匠人潘洪泉吉祥是人们对于生活寄托的一种精神追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