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但君主的权威还在,这是为什么?

发布时间: 2021-05-03 16:53:0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5

明朝万历皇帝怠政,在中国历史中是头一份,几十年不上朝,甚至很多京官从入职到退休都没见过皇帝,这也成为了千古奇谈。这样的皇帝应该是...

明朝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但君主的权威还在,这是为什么?

明朝万历皇帝怠政,在中国历史中是头一份,几十年不上朝,甚至很多京官从入职到退休都没见过皇帝,这也成为了千古奇谈。这样的皇帝应该是掌控力极弱的存在了,然而万历皇帝执政四十八年,却是明朝在位最长的皇帝,执政期间的万历三大征也都取得了胜利,他的权威其实高于后面晚明的几位皇帝,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从明朝仁帝宣帝开始,政权的运行方式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票拟,批红,封驳,执行等模式都在逐渐成熟,朝会的意义渐渐变成了偏重礼仪性质,万历不上朝并不影响他实际处理政务,他管控政务的同时,又用张鲸,张诚等太监加强对官员的管控,监督。同时万历加收矿税作为內帑,将财政权抓在手中,军事上依靠体制垂直管理,神宗的统治技巧不能不说是高超的。

一.明朝不断变化的政务处理体制

1.明早期对于朝会的重视

明朝早期洪武帝开始,朝会的频率就大大的超过了唐宋等朝代,朝会是皇帝行使权力重要的场所,圣言决断是明朝早期君权强大的体现,皇帝的权力中,朝会的重要性是不可取代的。

永乐帝开始,除了早朝外,午朝也开始盛行起来,朝会作为礼仪上帝权的体现,百官朝拜后,没事的退朝,有事的则在专门的宫殿等待接见,一切政务都是当时君臣商议后基本就决定的七七八八了。

明早期由于宰相的废除,皇权格外的强大,换来的也是政务处理的繁琐,每天从早朝到午朝,皇帝事必躬亲,客观上也造成了不少政务上的疏漏,然而此时的朝会其实是帝权的体现,皇帝假如长期的不参加,是会引起统治基础的动摇的。

2.仁帝宣帝时内阁制度的成熟

英宗开始,明朝的几个皇帝都是年幼即位,朝会渐渐的不再那么频繁,午朝更是被废除,朝会不再成为运行权力的机构,内阁的重要性凸显了出来,土木堡之变后,明朝制衡文官集团的勋贵集团几乎团灭,而于谦的独断专行客观上挽救了北京,臣权开始膨胀,内阁成为了权力运行的重要部门。

内阁事实上成为了政策的制定者,皇帝的批红和内阁的票拟,成为了合理合法政令必须的组成,缺一不可,君权实际上是受到了削弱的,没有票拟的皇帝中旨,经常会受到封驳。

明朝不知不觉从皇帝的一言堂,变成了君权臣权平衡的政务处理模式,体制决定了朝会越来越成为了礼仪性的存在。

3.神宗的身体不适合开朝会

神宗的身体不好,历史学家认为他有轻微的长短腿,史书中也记载他抱怨脚疼,上朝不方便,神宗好像还有点肥宅,这个瘸腿胖子渐渐的甚至在祭祀等重要场合都懒得出现了,这是可以理解的,皇帝的尊严不可侵犯,体态不理想的情况下,尽量少露面怎么也是聪明的选择。

神宗将每个月的朝会减少到了九次,并且创造了数十年不上朝的记录,但是他的政务处理还是有条不紊的,明朝的统治没有出现大的纰漏,而明的国本,军事和税务政策其实都是有很大问题的,神宗尽可能的平衡着一切。他四十八年的统治,文官们最后也只能在立太子的问题上大做文章,他的躲避政务扯皮的执政风格有高明的地方,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在当时的体制下,不能说他不上朝是完全的懒惰。

二.刀把子,钱袋子与太监

1.对于内帑的掌控

神宗执政时期征收的矿税,成为他被攻击较多的地方,然而考虑到以后明朝财政破产的事实,能保证三大征顺利展开,并且都胜利的神宗,实在是有过人的敛财的才能的。

神宗时期不但军事活动,甚至很多政务上需要用钱的地方,都用內帑解决了,赈灾皇帝出银子的事实,让很多御史也失去了弹劾的兴趣,这个肥胖的不上朝的皇帝,知道和大臣们扯皮打嘴仗解决不了明朝的顽疾,在财务问题上,他是独断专行的。

事实证明,万历抓住了钱袋子,那么也就间接的抓紧了刀把子,他手下确实有独立于文官体系的一帮人,这些人就是在内阁制度下保证皇权不被侵犯的关键,而崇祯说到底,就是没有这批人的帮助。

2.对于太监的管理

东厂的张诚和张鲸,帮助他监督百官,征敛财富,然而,神宗对于太监当成工具的理念,让他没有过分的依赖和信任这些人,前朝的刘瑾,汪直,自己的冯保等反面教材,让神宗对于太监群体总体来说是看法清醒的。

张鲸的跋扈,神宗是知晓的,然而他在张鲸不断的被攻击后,才最终放弃了他。张诚也是如此,神宗对人性的把控是细思极恐的,太监有权后肯定会专权,然而,文官也必须有制衡的力量,一批批的给太监换血,又保持对文官集团的监控,可能是没有办法下的办法。

太监是矿监工作的执行者,是东厂的管理者,他们的罢黜,任用不需要经过内阁的扯皮,怎么用好这些人,神宗是下了脑筋的,和后世的天启滥用,崇祯滥杀相比,神宗的政治智慧明显的高一筹。

3.军事上避免文官过度介入

对于李如松的使用,神宗是抱着信任的态度的,也拒绝了文官要求稍加限制的建议,他绕过文官体系,军事上更相信武将的能力,并且能够识破文官可能的挑拨的戏码,是三大征能顺利的关键。

李化龙和李如松几乎是完全不同类型的将领,神宗做到人尽其用,御人之术是有独到之处的。明朝在卫所部队实际不堪使用的情况下,在实际上没钱打仗的情况下。

在蒙古,日本和西南三个方向都取得了胜利,笔者不认为是后世说的消耗国力,神宗已经在他力所能及的地方做到最好了。信任和皇家供给军费,可能是明朝的体系下最适合开展军事行动的,政治支持模式了。

三.被争议的神宗皇帝

1.怠政的原因

神宗不上朝,除了身体不便以外,早年的经历可能也是重要的原因,神宗执政早期张居正的专权,他最信任的太监冯保和张居正的联盟,可能让这个敏感的皇帝一早就看穿了文官和太监的本质。张居正这样的能人,这样被皇帝信任的人,背后也有那么多不可告人的秘密,而冯保,不应该是最忠诚于神宗的存在吗?权力对人的改变,一定被神宗看在了眼里,笔者认为他是个心中清亮的人,唯一的冲动对太子的安排,也在文官的抵触下退让了,他还是一个不那么暴虐的皇帝。懒得和群臣扯皮,看穿了那些大臣骗廷杖的把戏,对太监工具般的使用,一切的背后,都是一个肥胖的轻微自卑的,被最信任的人伤害的皇帝的自我保护。

2.明亡于万历背后的悖论

就连嘉庆都能说明亡于万历,笔者还说清亡于嘉庆呢?万历不上朝成了他被攻击主要的原因,没有人愿意去讨论明朝的政治体制的特点,崇祯倒是勤政,然而明朝后期,臣权的膨胀,造成了皇权越想作为,斗争越激烈的事实。

确实,萨尔浒万历败了,有人说万历心疼钱,催兵冒进才遭致的失败,笔者想,万历好歹打了会战。为什么后世的明帝们再也发动不起来那样的主力碰撞了呢?明这样的国家,一次输了以后就没有翻本的筹码了吗?那么到底是明朝体制固有的问题,还是万历的问题造成明的羸弱的呢?

朱常洛这样被东林党扶着起来的皇帝,崇祯这样上任就杀了大宦官的皇帝,到最后都对文臣们充满了警惕,明朝中期以后这样民主又不民主,又缺乏集权政治执行力的体制,是不是逼迫万历不上朝的主因呢?而万历的不上朝还保证的统治力,是不是个人高超的政治智慧的体现呢?

结语:

万历不上朝也没让明朝统治出大的纰漏,主要还是明朝行政处理系统已经制度化了,朝会在这个制度中几乎没有作用,万历不上朝并不代表着他不干涉政务运行。同时,万历的身体不好,早年的经历让他对文臣不太感冒,可能也是他懒得和廷臣直接面对的原因,大家相安无事最好。

神宗是很聪明的,幼年甚至有神童的美誉,对于政权的基础,财政和军队,他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管控方式,內帑的征敛一向被认为是万历朝的弊政,然而,这是这个皇帝最专断的地方,矿税等税收客观上保证了很多军务和政务顺利的实施。

而在军事指挥上,万历则尽量的避免文官系统过多的介入,他的统治方式是很有特色的,笔者认为在明末的大背景下是有智慧的,明亡于万历,只是个论点,并不能看成史实的。

参考资料:

《明史》

《明实录》

《万历十五年》

本文标题: 明朝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但君主的权威还在,这是为什么?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3926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岗上遗址|带你探索海岱地区发现的大汶口时期面积最大的史前城址!特朗普修的边境墙成美国最昂贵工程之一,现已烂尾;讽刺的是,非法入境者数量反而增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