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莫干读后感精选

发布时间: 2021-03-01 15:46:2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2

《山居莫干》是一本由蒋瞰著作,慢半拍·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0元,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山居莫干》精选点评:●最美的民宿包含万物,更收藏着悠长岁月中人和人的相处。山中清浅,所有时光都和流水潺潺自然流露,最好

山居莫干读后感精选

  《山居莫干》是一本由蒋瞰著作,慢半拍 · 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0元,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山居莫干》精选点评:

  ●最美的民宿包含万物,更收藏着悠长岁月中人和人的相处。山中清浅,所有时光都和流水潺潺自然流露,最好的记述亦是如此。

  ●今年没人一起去山里跨年了

  ●如果说莫干山有100+种打开方式,那么这本书是最合适的指南。

  ●不管山居还是城居,生活都需要倾注精力跟热情。

  ●一段历史

  ●莫干山上的那些开民宿的散人哟 啥时候有空去看看你们吧

  ●蒋大小姐的书必须打五星。挺美好的一本书,文字、照片都美而慧,像莫干山一样吧,适合能静下心来,又有底气消费的人群(哈哈哈,我也太市民了)。我是认真读完的,边读边欣赏这类生活,又明确感受到和我的格格不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我仍恋恋红尘滚滚,爱高楼、怜人海、争强好胜,攒按揭钱。

  ●平时叙述 只是这样的生活还是太飘渺

  ●读的有些吃力,文字没有太多的吸引力,于是给人的感觉是描写的东西只是自得其乐。情怀一分,偶尔几句不错的句子一分。

  ●在书中寻找到了久违的归隐念想 从每个人的故事中都遇见了向往的生活 文字温暖朴实充满画面感 仿佛自己也在莫干山虚度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山居莫干》读后感(一):五星全给蒋小姐的文字

  初遇这本书是在西直门的西西弗,清新的封面,内容又与莫干有关,自然就拿起来读了几页,令人惊喜的是文字读起来很舒畅,纸张的质感也好,便买了一本回家。

  大学时读过王安忆,读过丁玲,实在是不太喜欢,顺带对女性作家有点偏见,虽然自己也是女人,但还是更喜欢张力强些的文字,后来读了张爱玲,感觉还是不错的,不过字里行间却总是带着点小女人的矫情,再后来,我狂迷陈染,《与假想心爱者在禁中守望》、《凡墙都是门》等等文章,反复读之几遍,至今思之依旧还能回想起来当时阅读的兴奋。后来看的作品基本都是男性的了,直到那天在西西弗,遇到了蒋小姐的文字,读起来清新、舒畅,似溪流浅唱于山林,又刷新了我脑海中女性作家的印象。

  大概在10几年前吧,那时还是个刚刚步入社会的小孩,随项目经理去德清出差,时值深冬,隐约记得当地的客户说,如果不是天气太冷,就带我们去莫干山上看看,想来也惭愧,这么有名的地方,那时却是我第一次听说,如果说这是我与莫干山的第一次擦肩而过,那么这本书便是我与莫干山真正的相遇。

  书中写了很多关于莫干山民宿主们的故事, 我觉得蒋小姐写的只是半个他们,因为写的只是他们在山上的生活,但你我皆俗人,俗人都会经历父母生病、子女教育、舆论压力等等人类群体社会带给个体的困扰,但书里没写这些,就让读者们跟着作者的文字一起漫步在山林间,就算道士下山那天早晚会来临,曾经的山居生活也会让我们觉得不枉此生。

  对于那些民宿主,我不羡慕他们的学历、人脉,唯独钦佩他们的魄力,将理想变现,才是真正的奢侈,他们做到了。

  已经关注了大乐之野的微博、民宿客的公众号、蒋小姐的微博,想等女儿再大点,带她去次莫干山,想看她在要经历痛苦的中国式教育之前,在山林中自由享受那份单纯的快乐,到时候,一定要多住几个民宿。

  另外,书里我最喜欢的内容是讲阿姨们那段,觉得那段描写最真实、最有趣,阿姨们看似有些小心眼,但实际上很是淳朴。毛滂和李白的两首诗甚是喜欢,也启发了我开始做一本诗歌手帐,专门记录从各本书中看到的以前自己不知道的诗词。

  据我不完全的脑中回忆,全书中有3处错别字、一处逻辑错误、两个生僻字用空格代替,大大降低了阅读体验感,如果不是从书店买的,我真要以为是盗版书呢。

  《山居莫干》读后感(二):山中日月长

  在我有限的成长岁月里,曾经有一段时间是住在山上,也有一段时间住在海边,我该是一个真正来自山川湖海的人了吧?

  也不是。

  我依然是一个生活在都市里,每天忙碌于各种琐碎复杂工作中,想逃避又没有勇气的人。

  我住过的那座山,房子旁边有一条山顶上留下来的河,常年哗哗哗的流水声,家里水龙头拧开就是山泉水。客厅中间地下可能是个泉眼,常年有一小片是潮湿的。雨水大的夏天,暴雨和河水能把比人还大的石头沿着河道冲下山。现在想想是有危险的。傍晚散步的时候沿着山路一直往上走,是各种叫不出名字的树。仔细听能听出几十种鸟鸣,每一种的鸣叫都不一样。

  我住在北方的山上。不知道南方的山是什么样。

  蒋瞰写了一本关于山的书,是南方的山,其实更准确的说是山上的人。

  一个群体里或者一个地域里,一个公司或者一个团队,最关键的是人。有什么样的人就赋予它什么样的灵魂。

  莫干山的灵魂是什么呢?

  有一群有趣的人,他们是来自山川湖海,又心有大世界的一群人。

  《山居莫干》是这样一本书,以为是写了莫干山的大大小小的民宿,仔细读完却发现这里面是一个江湖。蒋瞰是那种身上有侠气的写作者,所以她才能写出莫干山民宿江湖的豪情。五湖四海的江湖豪杰聚集在莫干山,把民宿这个江湖做得风生水起。也只有蒋瞰,能把这个江湖写得精彩又有趣。书中各种随手引用的古籍名著,看得出作者是个读了很多书的人,但是却写的生动活泼,仿佛眼前在演关于莫干山的纪录片。有着跟北方的山里很相似的树木植物飞鸟,也有着跟北方山中一样的人。

  “在乡村居住,跟土地、山林、小动物打交道,跟随万物生长与繁荣,追随动植物们沉寂和忍耐,肩承生活的幽暗无常,也扛起人生的重担和希望。不知道这些会不会成为感恩自然的理由,继而不对生活提出要求。”

  莫干山在浙江德清,因春秋末年,吴王阖闾派干将、莫邪在此铸成举世无双的雌雄双剑而得名。但是莫干山,很早就不只是一座山了。这个号称东方普罗旺斯的地方,聚集了法国人、英国人、韩国人、香港人,世界人。各种前世在世界各地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因为一座山有了新的身份和生活。

  民宿是如何兴起的,歪果仁是如何发现这里并停留的。民宿形成规模,这些在山里的现代人如何生活,如何与当地人相处,都在蒋瞰的笔下汇聚。而且她真的写出了江湖气。

  这是人人向往的山居生活,读完一本书就会爱上的一座山。连我这种一向喜欢都市的人,都在盘算哪个假期可以去住一下。

  在到处都是雾霾的今天,我们谁的内心不是渴望长时间呼吸到纯净的空气呢?渴望长时间呼吸到的还有美好的景致,单纯的人际关系。身处时不一定觉得,离开时候才发现,心里有山,就能存在于山中日月长。

  《山居莫干》读后感(三):山中无别事,目及尽青山

  

偶然间看到的微信读书推送,喜欢封面的图案才打开的一本书。刚好看完的上个周末,没有奔赴莫干山,但是奔赴了惠州的大山里过了两天悠然自得的生活。

逃离了城市的繁华喧嚣,在山间小路,溪流叮咚,鸟鸣中度过了两天美好的周末,舒适的不想回归上班日。睡到自然醒,没有工作催促的电话,没有汽车尾气和喇叭,庭院里懒羊羊的晒着太阳,喝茶聊天,顺手在旁边晒番薯干的簸箕里拿一块半硬的番薯干慢慢咀嚼,甜甜的暖。下午到后山上慢慢的散步上山,捡了几颗掉落的松果,带回去做墙上装饰。到院前的菜地上,拔一颗萝卜晚上煲一锅鸡汤,温暖一个冬天的夜晚。

山居生活其实是一种归而不隐的生活方式,离星星近一点儿,离wifi远一点儿;离缓慢近一点儿,离快捷远一点儿;离梦想近一点儿,离庸常远一点儿;离自己近一点儿,离热闹远一点儿。到山里来,不再只是选择“别人选择的东西”,而是建立与人真正的交往。

然而还处在必须好好工作赚钱,暂不能脱离城市的我,偶尔脱离两天,也是一种舒心的幸福。 读着书,很喜欢这样的慢节奏的生活,很温情,得到的更多是一种心境,从山居生活上延伸出来的一种平和,告诉我 :“在哪里,未必重要。”

不需要太着急,不需要为了工作赚钱熬夜到爆肝,在城市,也可以慢下来。慢,首先需要安心。

它们安静自然地承续自然的生存规律和方式,春夏秋冬,在寂静的山林中,听风而生,饮雨而活,安排着自我生息。它们和人不一样,没有那么多的情绪,坚强而又柔软。

——很喜欢这段说植物和动物的,

楼梯、家具、门、地板,这里的旧不是装饰,一不小心就抖搂出历史的灰尘。

——老建筑的风情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唐 ] 李白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山居莫干》读后感(四):如今,山里的故事还在继续

  2019年10月,我在给书做最后的梳理和校对,看到文稿中引用了一句当年杨默涵说过的话,笑岔了气,发到我和几个莫干山小伙伴组的 “八卦小组” 微信群。

  杨默涵说的是:“最近在做点不一样的事情,弄了个高级农家乐。”

  我依稀记得那是2019年大乐之野刚开出一号楼时的一个访问。杨默涵是水瓶座,外星人思维,擅于自嘲。名校出身又留过洋的学霸气息在他身上很少,他的口头禅是“一塌糊涂”,人家巴不得当作品供着的房子,他就以一个“高级农家乐”一笔带过,还要自贬“一塌糊涂”。

  发到群里后我就忘了这事,转身继续看书稿了。过了很久,发现小伙伴都在群里问我,他们以为句子里的那个“我”就是现在的我,以为我也要做民宿。没等澄清,阿珊跳出来说:“那是杨师傅说的(私下里我们这样称呼杨默涵),那时,一号楼刚开门接客,要造二号楼,杨师傅找到了‘人在上海却从没来过山里’的设计师马岛。马岛问他要做什么,他就说了这么一句话。”

  真是历历在目。

  其实,这样的时候常有,尤其阿珊离开莫干山后,“八卦小组”成了催泪怀旧群。那天有人发了一张蛋饼的图,阿珊立马复原当时的情景:“你穿红色白点裙子,我们吃完了这个蛋饼去暴走,回来热得像从水里捞起来”;

  有人发了张在Lost café喝咖啡的照片,阿珊赶紧关照:“那谁,一会儿要开车,别喝多了找不到厕所”。

  都是曾经生活的点点滴滴,只要给出一丝线索,阿珊就能还原整个场景,那时,她在场。而阿珊不是一个个体,每一个到过山里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时候,他们在微博、朋友圈、备忘录、笔记本、相册和脑海里记录过山里的日子。

  山里的生活,是静态的,无非是冬天取暖,夏日消暑,春天做青团,秋天采毛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山里的生活,也是流动的,人来人往,眼看着房东家的孩子长大成人张罗婚事,眼睛一眨,以为遥遥无期的三十年房租就到期了。

  最后一次看书稿,距离初写隔了近两年。明明是急性子的我居然能够容忍如此长时间线的拖延,或许心里早就认定,山居生活是写不完的,所以一直在等,等新的人进来,新的故事发生。

  第一稿尚未发表,第二稿就像在修订。原本以为只是修修补补,查漏补缺,结果发现工程量比第一稿还大。这两年,山里发生了巨变。本来,一个人的故事讲完就讲完了,接下去就让主人公自行继续,我要做的就是换个人讲一个另外的故事。但这次,我得为这些提到过的人交代去向,他们中,有些换了个山头待着,有些走出大山选择了城市,还有些人,他们换了一种生活,山居成了一种思念。

  从物理层面来看,城市的空间距离依然存在,但时间距离却在飞速缩短,时空的转换,让山居和城市所营造的双城生活具备了现实的基础。

  从心理距离来看,双城生活是对高房价枷锁的一种反叛。与其被动地被沉重的贷款桎梏在某一座乏味的城市,不如主动跳出,以更自由的方式收获人生的完满。

  陡然发现,晚了两年何尝不是一件好事,比起一味的“晒太阳懒洋洋”,我的记录因为变化而呈现出了厚度。人来人往本来就是生命的底色,山居也不例外。

  “山居”就是一个梦,有人来了,不走了;有人来过,又离开;还有人,在山外,想进来。多年后人会发现,年轻时候以山为邻的这些情节,就像庄生梦蝶,醒来不知魏晋。

  如今,山里的故事还在继续,周末喧哗一点,平时寂寥一点,夏天热闹一点,冬天孤单一点,时日交换,季节更替,人和事都原汁原味,仿佛保留百年遗韵,等待被人寻味。

  ————————————————————————————

  得知我要写一本关于莫干山居生活的书,山里的小伙伴急着帮我张罗:要不要和政府(主要是旅委)打个招呼?到时候他们集中采购一批书,不就为你出书提供保障?

  我动摇了下,还是谢绝了。和所有写作者一样,“独立观点”比“金银俸禄”要重要那么一点点。

  2019年底我回国,一次次进山,练就了一身开车好本事,也结识了最初的山居先行者。

  我没有做公号,也很少写软文,眼看着后来者在理想和金钱上逐渐两全,我还在为蹭到沈婵樱的好茶,一个新开的免费客房而自得其乐。很多人替我可惜,我觉得还好,因为不是谁都能从始至终见证一些事和人。我没有能力从这美好的生活中赚钱,山里的小伙伴也不给我钱,但我可以发一条微信喊上崔盛来给我普及山里的近况,一个电话让吉晓祥停下手中活儿给我讲几个新段子,新茶好酒美式咖啡管够,是我写书的动力。

  我说的不是一张床几百织,一栋房子的投入和产出比,到后来我甚至不说理想。在书里,我只记录城里人和山里人的冲突,那些无处不在的代沟和和解,那些只记季节不算分秒的神奇时间感……有些是我看到的,有些是我听来的,因此,感谢每一个人和我聊过天的人,这些口水都是财富。

本文标题: 山居莫干读后感精选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3110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武林外传》经典影评集《交涉人电影版》观后感1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