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论》读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 2021-02-11 20:33:0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21

《君主论》是一本由[意]马基雅维利著作,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1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君主论》读后感(一):《君主论》:虚与委蛇,杀伐果决,是为君主高屋建瓴之利器!《君主论》之所以成为“经典作品”有个不容

《君主论》读后感1000字

  《君主论》是一本由[意] 马基雅维利著作,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1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君主论》读后感(一):《君主论》:虚与委蛇,杀伐果决,是为君主高屋建瓴之利器!

  《君主论》之所以成为“经典作品”有个不容置疑的特色:体现时代的风貌,同时又展现超越时代的眼界。马基雅维利的思想当之无愧:他看透五百年前意大利半岛政治事件的本质,从中辨识出关于人类生活的一些根本通则,他总结出的通则到今天仍然适用。一部《君主论》不仅成为时代的缩影,更是探索人性弱点的指明灯。

  《君主论》读后感(二):非常精致的版本,导读详尽,翻译到位

  quot;经典作品“有个共同的特色:体现时代的风貌,同时又展现超越时代的眼界。就此而论,马基雅维利的思想当之无愧:他看透五百年前意大利半岛政治事件的本质,辨识出关于人类生活的一些根本通则,这些通则到今天仍然使用。其代表作《君主论》主要论述为君之道:君主应具备哪些条件和本领、应该如何夺去和巩固政权等。道破了政治、领导、权力的秘密,值得细细品读。

酒红色渐变的封面,有细节的图案勾勒,印银和烫金的工艺纸张舒适,印刷清晰市面上最为精致的版本,从内容到包装都值得五星好评

  这个译本的导读非常详尽,将马基雅维利思想的两面性、他的生平和这本书的创作背景都作了立体的剖析。翻译的语言是简洁利落的,不拖沓,很有马基雅维利一针见血的风格。

  《君主论》读后感(三):政治、领导与权力的关系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化,国家政权的建立与消亡,朝代的更迭,在滚滚历史长河中似乎一是件很正常的事。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纵观历史发现,顺应历史规律的朝代得到长足的发展,而反之则很快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在历史规则的起起落落中,总有一位那么关键的主角,要么顺应时代建立新政权,要么逆势而为加速政权的消亡。

  开创贞观之治的1400年前的唐太宗李世民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

  而西方也有这么一位的政治家,他纵观历史国家与政权的更迭,基于欧洲历史实证,通过深刻的观察和敏锐的理解,撰写了一部供君主使用的操作手册《君主论》,讨论君主的成功与失败之道。他是马基雅维利其。

  《君主论》意大利马基雅维利著,吕健忠翻译,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

  在国家政权的更替中,领导人是关键性因素,他在这部著作中把国家分为君主国和共和国,君主国又分为世袭君主国,混合君主国,公民君主国和教会君主国。

  透过这本《君主论》探讨中国历史朝代的更迭,非常有借鉴意义。

  我们中国的历史自夏朝以来,同朝代的君主都是世袭制。同样是世袭制,为什么有的朝代能够延续800年,而有的朝代仅延续了几十年呢?

  周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命的一个朝代。周王室的政治结构是分封制。在周朝建立以后,君主分封各诸侯国。起初各诸侯国还能和平相处,后来随着诸侯国国力不一,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实力强大的诸侯国开始呈现野心,兼并弱小诸侯国。但是周王室的天下共主地位仍然不可小觑。

  后来出现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虽然占大大小小的战争,在神州大地上此起彼落,但是各诸侯国并没有对周王室群而攻之。周王室的地位尽管已经开始衰弱,凝聚力式微,但是周王室在百姓的心中仍然是占据正统地位。

  在《君主论》中,作者认为世袭的君主比较没有理由,也比较没有必要伤害百姓,因此自然比较受百姓爱戴。除非恶行重大激起民愤,否则他受百姓喜欢那是合情合理的,毕竟长期而且持续的统治,使得变革的记忆和原因遭人淡忘,因为每一次变革都是为另一次变革铺设坦途。

  所以周王室可以延续800年。

  南宋作为一个高度中央集权制的国家,随着蒙古族大破南宋军队,攻破南宋首城临安,俘虏南宋皇帝,南宋政权宣告灭亡。

  在高度集权的国家中,作者认为要巩固统治成果啊,只要消灭掉他们的王室就够了。

  秦朝末年,因为秦王室的残暴统治,民不聊生,各种起义不断,最终消灭秦朝。只经历两代皇帝的隋朝,同样是因为,皇帝骄奢无度,搜刮民脂民膏,激起民愤,很快便被灭亡。

  《君主论》中,作者认为作为一个君主,无论是通过武力获得政权,还是通过世袭获得政权,君主让民众受爱戴和受畏惧同样重要,如果得不到民众的爱,至少要避免招惹他们的怨恨。

  透过这部西方著作再看历史,会有不同角度的分析,甚至有些规则至今仍然适用,《君主论》可以让我们更好的领悟政治、领导与权力之间的关系。

  《君主论》读后感(四):《君主论》:惊世骇俗之作,揭示成功的秘密——赋禀与机运

  经典作品”有个共同的特色:体现时代的风貌,同时又展现超越时代的眼界。 这么说来,《君主论》是经典无疑了。 《君主论》成书于十六世纪。当时的“意大利”并未统一,各城邦彼此仇视,政治局面一片混乱。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对当时动荡的局势进行了深刻而理性的分析,对造成这种局势的原因做了冷静、直白的剖析,并提出了有效可行的办法。这本书一度成为历代君主和统治者的案头必备宝典,从意大利流传到世界各国,其思想即使放到现在,依然具有指导意义。 时至今日,对于本书,读者依旧趋之若鹜,因为马基雅维利在这本书中,不仅仅在谈政治,他所提出的关于人类生活的一些根本通则,譬如关于“成就丰功伟业”的秘密在今天依然适用。 01.惊世骇俗之作:纯粹的站在君主的角度 马基雅维利的政治生涯并不顺利,他写《君主论》,本来是打算献给乌比诺公爵——小洛伦佐德美第奇,希望能够帮助他的家族收拾当时意大利的烂摊子,重整山河。然而,美第奇家族失败了,同年,马基雅维利去世。 因此,这本书是为统治者写的。说它惊世骇俗,是因为这本书完全站在统治者的角度,笔调冷静甚至有些冷酷。它在论述治者不敢公开探讨的问题,它的观点得到君主们的赞成。它说出了统治者们不便说,其他人不敢说的话。 然而,也正因如此,《君主论》得到了世人的误解。譬如: 因此一旦违反自己的利益或是当初承诺的理由消失时,明智的君主既不能也不应该信守承诺。 无数现代的例子可以证实,君主永远不会欠缺正当的理由粉饰自己背信弃义的行为。 这样的言论,使得很多人认为马基雅维利“善耍心机、不可信任”。,认为他在教唆君主不守信。其实,马基雅维利说这些话是有前提条件的,“如果每一个人都善良,这一句座右铭就不管用了。” 《君主论》一书,若是站在统治者的角度,是完美的,若是站在被统治者的角度,那便是惊世骇俗的。但结合这本书的写作意图来看,它是中性的,且非常成功的。 02.做事贵在适才适性:人可以同时拥有两种对立的观点 马基雅维利善于列举现实例证,揭示人类生活的根本通则。“人可以同时拥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就是其中之一。马基雅维利认为,拥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并不矛盾,因为做事贵在适才适性。 这个道理其实不难理解。比如,平常做事应当三思而后行,然而事态紧急时,你若再去三思,就显得优柔寡断了,反倒应当当机立断;但是,寻常做事,若是不经深思就做决定,则会显得太过武断。因此,“三思后行”和“当机立断”这两种对立的观点,看似对立,却是人类生活中都必须掌握的,至于对错,则必须看是否符合实际。 不仅需要符合实际情况,还要因人而异。这个新我们的孔老夫子早就看得明明白白。同样的仁义之道,子路问:“我听到的这些道理,应该马上去实行吗?”孔子说:“你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这些道理就去做呢?”而当冉有请教同样的问题时,孔子却说:“应该听到立刻去实行。”因为子路暴躁,冉有懦弱,所以,“三思后行”适用于子路,“当机立断”适用于冉有。 对于君主的德行,马基雅维利这样说: 如果可能的话,他不应该忽视德行,但是必要的时候,他应该知道如何为非作歹。 这种听起来矛盾的言论,却是最最适合统治者的行为准则。 03.成功的秘密——赋禀与机运 马基雅维利在献词中说: 若熟读精思,比能领略殷殷盼望之情,所盼者唯机运与赋禀必将成就之丰功伟业。 赋禀:天生具有的智能、才能。机运:时机和运气。 赋禀的作用就不用多说了,那是成功的先天条件,只说这机运。运气不是人力可以左右的,但时机的把握,却是人力所能及的。对时机的把握精准了,可以给运气加分。 所谓的“生不逢时”、“既生瑜何生亮”、“怀才不遇”,都是运气不好。运气是多变的,难以预料的,当然不能事事全凭运气。若要与不好的运气抗衡,只能从自身入手。 我们可以看到,同样谨慎的两个人,一个成功,而另一个失败;同样的道理,同样成功的两个人却表现出不同的作风,一个谨慎而另一个刚猛。说穿了,都是取决于个人行事的作风是否符合时代的特色。 想要成功,必须改变自己固有的思维,去适应时代、迎合事件发展的规律。 一个人,如果赋禀出众,又善于把握机运,那离成功就不远了。 结语: 马基雅维利拥有敏锐的政治嗅觉和出色的政治才能,但他的机运不行,所以他在政治上没有很高的建树。但他的《君主论》一书,却流传500年,影响既广且深,他所发现的人类生活的通则,时至今日,依然对人们具有指导意义。

  《君主论》读后感(五):赤诚之作,供君主大展宏图的“肺腑之言”

  政治是一门艺术,权谋则是技巧。明君固然该亲贤臣,选小人,该爱民如子,体恤百姓,该公平公正,在权威之下让人民安居乐业。然而,倘若只是这般便能青史留名,实在是过于天真。

  光明的侧旁,总有黑暗的影子,犹如太极阴阳,相伴相生相克。

  只要人性仍旧如此,既坚强又软弱,既善良又卑鄙,既会为美好和爱无私奉献,也会被仇怨与恨蒙蔽双眼,那么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就依然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君主论》在历史上一度被封禁,以现在的目光来看,这无损这部言简意赅又含金量十足的作品的威名,反而像是额外标注“此书值得一读”,令人越发好奇。

  虽然是公开出版物,但是全书都以马基雅维利对洛伦佐·美第奇殿下的进言为基调,读起来更像是一位忠心耿耿的臣子对敬爱的领袖热切的剖白,其中难免涉及到一些看起来不适宜公开探讨的观点。

  比如一看标题就令人疑惑的第八章“凭邪恶的手段成为君主”。

  在这一章中,马基雅维利以既冷酷又客观的旁观者视角清晰明确地阐述了他对于这一类型的君主的认知。

  他列举了不忠不孝不义的奥利弗罗托如何不靠机运,而是靠卑鄙和歹毒的手段最终手握君权。这样一位杀死于自己有抚养之恩亲人的恶人,最后的结局是一年后被送上绞刑架。

  不过,马基雅维利并不是为了说明善恶终有报,那只是安慰人心的童话罢了。马基雅维利所探讨的,是恶人所采取的残酷暴力,到底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我相信关键在于是否妥善运用残酷的手段。

  如这句话所展示的那样,马基雅维利显然不认为暴力是绝对不可取的方式。

  确切地说,暴力和恩惠,都只是手段,犹如君主武器库内的宝剑,所需的只是在合适的时机选用合适的那一柄罢了。

侵害事件应该以一次为限,因为民众越少品尝痛苦的滋味,反感自然越少。相反地,施惠则应该细水长流,好让民众彻底品味。

  马基雅维利也针对一些似乎早已确凿无误的内容提出异议,例如第十七章“残忍与仁慈:受爱戴和受畏惧,何者比较有利”。——我们能够想象,一位受畏惧而不是受爱戴的君主更有利于他治下的国民吗?

  别忘了,这是马基雅维利敬献给一位统治者的作品,他所持有的立场并非与芸芸众生一致,而是身处万人之上。

  立场的区别,注定《君主论》难免令读者不适,毕竟大部分人不过是众生的一员,所谋求的也并非扬名立业或功成名就,而是安稳度日。

  从君主(或马基雅维利)的立场而言,并不存在能令所有人获得幸福和公平的方法。至于正义的实现,更是无法做到黑白分明。这当中必然存在某种程度的牺牲和奉献,被当作代价支付,以换取更大范围、更长时间、更多人能享受到的幸福和公平。

  在这一认知前提下,受爱戴与受畏惧本身的区别已不再重要,更遑论高下。更令人在意的是君主的选择是否能恰恰好既让他遵循了自己的意志,又不至于招致百姓的怨恨。

  马基雅维利显然对人性有着极其清醒的认识,这并不是说他认为人性本恶,而是能客观评估,一件事发生时,人性中善的一面会到何程度,恶的一面又会到何程度。

  以人性之复杂,二分法的判断显然过于片面。又因人趋利避害的本性,《君主论》并不对人性善的一面抱有太高的期待,特别是当这人性之善必须以群体作为单位时。

  不如说,不管人性的善恶究竟如何,马基雅维利替君主考虑的无非是如何利用这一点实现自己的目的,即巩固统治的权威,保障国家的安定。

使人畏惧的同时不要招来怨恨,这是办得到的,只要不觊觎百姓的财物和妻女就行了。

  如此这般的论调在每一章中都有所体现,这一方面说明了马基雅维利认可人民的力量,并不曾忽视人民群众构成的汪洋大海,但是另一方面也表明他的出发点与普通百姓决然有所区别。

  说到底,站得太高的人往下看,进入眼帘的不会是一张张鲜活的面孔,而只是差不多的人头簇拥在一起罢了。

  成书于1513年的《君主论》,是作为意大利政治思想家和历史学家的马基雅维利,出于对本国的忧心而呕心沥血完成的著作,不过未曾想其意义远不止于讨论彼时意大利的政治问题,并且以超越时空的洞察力影响深远。

  虽然名为《君主论》,聚焦于君主国的种种形态和统治方法,看似离我们很遥远。实际上,《君主论》提供了一种切实可靠又客观冷静的上位者视角,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容易接触到的。

  从这一点来说,这本内容精炼的思想结晶依旧值得身处现代共和国的我们细细品读。

  《君主论》读后感(六):新范式与代理问题随想

  

马基雅维里是意大利的政冶家、外交家、思想家,他的思想遭人怨恨,因为他就像是皇帝的新衣里的那个小孩子,指出了人人皆知但不愿明说的事实,1513年,马基维亚利被投入监狱,经受严刑拷问,终被释放,他隐居乡间,开始进行写作,《君主论》就是在这个时候完成的。

这是一本讲述一个君主所需具备条件的小册子,一共二十六章,讲述了君主国的种类、君主国的获得、枪杆子的政权、君主应该具备的品格......这本书被誉为政治家的最高指南,统治阶级巩固其统治的治国原则,同《资本论》《圣经》等一起,被西方评论界列为影响人类历史的十部著作。

在第六章中,马基雅维利提到了一个国家想要推进新制度的困难:

倡导新制度无异于跟所有的既得利益者为敌,只有那些可能因新制度而获益的人会跟他站在同一个阵线,可是那些人不会太积极。

这个观点在现在看来也非常适用,制度/系统/范式的转变都将经历漫长的过程,人们抵制新范式的出现,远甚于抵制其他任何变化。人们不愿意割离既有的利益,哪怕是能从新事物中受益的人,也不会坚定地站出来,因为他们不能确保自己站出来一定会获益,但如果失败,自己将受到原范式人群的嘲讽,所以哪怕是潜在受益者也不会太积极。

对一个新的产品,其受众可以分为创新者、早期接受者、早期大众、后期大众、落后者。后期大众和落后者就是哪些不愿意改变自己旧有行为的人,因为他们对现有的“条件”非常满意,不愿意改变去尝试新的东西,哪怕那个东西会可能会带给自身优于现阶段的好处。而对于那些“沉没成本”不高的人,因为自己“光脚不怕穿鞋的”,他们更愿意去尝试,来确认自己的设想是否有可能,而这些就是早期接受者。

在第十三章中,马基雅维利提到了想要打赢胜仗,就应该完全依靠自己的军队:

明智的君主绝对应该避免外籍援军,应该完全依靠自己的军队;宁可自己的军队打败仗,千万不要妄想靠外籍援军赢得胜利,毕竟靠别人获得的胜利不是真的胜利。

靠别人获得的胜利,是别人的胜利。自己想要获得胜利,那么一定要自己亲自去做,打仗一定要是自己的军队,这就像纳西姆·塔勒布在他的《反脆弱》一书中,提到过的代理问题,即一方的个人利益与使用其服务的另一方的利益脱节的现象:

如医生对一些轻症病人下重药,虽然有利于病人当前病症的缓解,但长期以来损害了病人的身体健康。律师为了赢得法庭上的胜利,而并不关心被代理人的(法律之外的)完整诉求。

著名投资人Naval Ravikant也说过类似的话:

If you want to do something right, do it yourself; because other people just don't care enough.

如果你想做好某件事,那就自己去做,因为别人对这件事的“上心”程度,定不及你自己。

这里我也想延伸一下,我们经常听到各种各样自认为“经验丰富、阅历多”的人,对自己的人生指手画脚,比如你应该上哪所大学,学什么专业,该不该考研,什么时候结婚,和谁结婚,什么时候生孩子......有人关心你是件好事(当然,还有的人看似关心你,其实他们更在意的是自己是否顺心,事物是否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人都不是你自己,你是你自身行为的最终负责人,受益或损失,最后由自己承担。所以,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自己的决定其实才是最“优”的,没有人比你自己更了解你自己,别人就算是真的特别关心你,也并定不及你自己。你需要对自己负责,because other people just don't care enough.

《君主论》这本书虽然写于16世纪,但其思想对今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从今日看来也毫不过时,一本书能经得起历史的评判,横跨多个世纪却依旧盛名不减,推荐阅读。

  《君主论》读后感(七):《君主论》:马基雅维里对君主的真切告诫 《君主论》:马基雅维里对君主的真切告诫

  《君主论》,被奉为欧洲历代君主的案头之书,政治家的最高指南,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作者尼科洛·马基雅维里,是意大利政治思想家、历史学家。他还是第一个明显摆脱神学和伦理学的束缚来研究政治学的人,有“资产阶级政治学奠基人”之称。

  在书中,尼科洛·马基雅维里用生动的案例,来跟人们解释什么是政治与道德,并且还仔细分析了政治问题。对于君主,他认为如果想要获得稳固的统治地位,需要具备“一国之君的威严、法律、他的盟友和国家对他的保护还有人民的好感”这四大要素。下面我将从重视人民的这个角度,剖析马基雅维里在《君主论》中对君主的告诫。

重视尊重人民,自己才会得到尊重和忠诚

  马基雅维利认为与贵族们相比,人民的欲望是很低的。人民只是希望不受压迫,生活平安幸福,有一些恩惠就心满意足了。但贵族可是非常有野心的,非常想要让自己也坐上王位,从历代诸侯等人想要争夺王位这件事情中就可以看出一二了。

  在王国处于灾难等危急时刻时,贵族更是对王位虎视眈眈,如果君主没能得到人民的忠诚,在这个时候是很容易被贵族们给取而代之的。危机之中,如果君主拥有让人民心悦诚服的能力,那么遇到怎么样的困难,都不担心会失去权力这个问题,因为人民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

  人民群众的人数是远远超过贵族的人数的,如果君主不尊重人民,为了自己的利益随意剥削人民,人民就会团结起来推翻君主,要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古话啊。

控制人民的方式:让人民恐惧的同时避免憎恨

  马基雅维利说:“关于人类,一般可以这样说:他们是忘恩负义、容易变心的,是伪装者、冒牌货,是逃避危难,追逐利益的。”从这句中可以看出,马基雅维利认为人性本恶,人民对君主的背叛是常态的,所以,君主除了能够受到爱戴外,还应该让人民感到害怕。

  仔细想想也是非常有道理,人就是那么的势利,比起背叛尊重自己的人,更不敢去背叛让自己害怕的人,这就是人性啊。从这个角度上看,马基雅维利为读者展现出人性的可怕,却也非常真实,到现在可能依旧存在这样的现实。

  更值得一提的是,君主让人民恐惧的这个程度,也需要拿捏准确,否则,人民就会反抗,秦始皇这个暴君被推翻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因此,马基雅维利便提出来这样的建议:“只要他对自己的公民和自己的属民的财产,对他们的妻女不染指,那就办得到了。而当他需要剥夺任何人的生命的时候,他必须有适当的辩解和明显的理由才这样做。”

  马基雅维利主义帮助君主和人民更好地相处

  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要同时具有狮子和狐狸的特点,即具备狮子的凶残和狐狸的狡猾,这种权术思想被后人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

  这个思想非常符合欧洲当时的历史潮流和意大利的国情,更是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大规律。因此,《君主论》这本书非常适合君主以及想要研究君主的人去研读。马基雅维利当时为了重新受到赏识,进而政治舞台,便写出了《君主论》来献给洛伦佐·梅迪奇殿下。

佛罗伦萨圣十字教堂,马基雅维利葬于此

  虽然最后,马基雅维利以失败告终,但不可否认,这本书对后人的影响颇深。

  总的来说,无论是处于哪个年代,都应该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体恤人民,听从民心,而不是把人民当成是权力的工具。

  《君主论》读后感(八):《君主论》:看马基雅维利如何打造强大的君主

  《君主论》是马基雅维利最著名,也是争议最大的著作。马基雅维利与他之前的整个政治思想传统决裂,抛弃理想主义的道德说教,用赤裸裸的现实主义教导君主“有效的真理”,为了国家的独立与强大,君主要不惜使用邪恶的手段。

  《君主论》是一部争议极大的作品,马基雅维利教导君主为了政治目的不惜采取邪恶的手段,这让他获得了“恶魔的教师”的骂名。《君主论》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具有革命意义,马基雅维利对政体分类提出了自己的新理解,强调君主要把军事职责放在首位,同时要明智地在善良与邪恶之间进行选择。

  在全书最后,马基雅维利号召佛罗伦萨的统治者,承担起统一意大利的重任。《君主论》是一个深谙政治游戏规则的思考者的真诚之作,也是一个爱国者饱含激情的心血之作。

  1、对国家的分类和创新

  首先,马基雅维利一开始在君主国与共和国之间做的那个二分,说明他不再像之前和同时代的政治思想家那样,关心统治的目的是公共利益还是私人利益。因为在他看来,一切国家都是以独立和强大为目的的,至于统治者是关心公共利益还是私人利益,并不重要,因为这些目的都要从属于国家本身的目的。

  此外,马基雅维利的这个二分还取消了在一人和多人统治之间的少数统治,在他看来,少数人统治和多数人统治,没有什么本质差别,都可以叫作共和制,都是和一个人统治的君主制对立的。

  马基雅维利的这个分类里还有一个独特之处,就是他把罗马天主教会也当作一类君主国来讨论。一开始,他用近乎虔诚的语调,说这种君主国是靠上帝和宗教上的古老制度维系的,非常安全和幸福。

  但是随后话锋一转,开始讨论起教会如何超出精神领域,获得世俗权力。而他的结论是,完全是因为那些世俗君主太无能、太软弱,才让教会这个本该被限制在精神领域的力量,获得了过大的世俗权力,直接导致了当时意大利的四分五裂,以及欧洲的连年战争。马基雅维利这么做,其实是剥夺了教会的神圣性,把它纯粹当作一个渴望世俗权力的君主国看待了;而那些看起来神圣英明的教皇,和世俗的君主毫无差别。

  2、君主要拥有自己的军队和权力

  马基雅维利强调君主要拥有自己的武装,这个核心教导在第12到14章讨论君主的军事职责时展现无遗。马基雅维利说:“一切国家的基础都是良好的法律和军队。如果没有良好的军队就不会有良好的法律;如果有良好的军队,就一定有良好的法律。”

  可见,在他眼中,军队才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独立之源。随后,马基雅维利详细分析了君主自己的军队、雇佣军和外国援军的优劣。结论是,依靠雇佣军和外国的援军,都会将君主置于非常危险的境地,因为使用雇佣军或者援军,要么浪费大量财富,要么就要面对他们轻易变节,还有可能推翻君主取而代之。

  马基雅维利一生都坚定地主张,一个国家一定要依赖自己的军队。在《君主论》里,他带着夸张的语气劝告君主:“除了战争、军事制度和军事训练之外,君主不该有其他的目标。”“亡国的头号原因就是疏忽了军事,而赢得国家的头号原因就是精通军事。”

  在他看来,在拥有武装的人和没有武装的人之间毫无可比性,让有武装的人臣服于没有武装的人,也完全不合情理。说到这里,你大概也想到了马基雅维利对于教会君主国的看法,在他眼里,教皇不过是一些“没有武装的先知”,他们能够取得胜利,拥有那么多的世俗权力,简直让马基雅维利难以理解,除了世俗君主的无能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理由。

  3、君主要明智

  马基雅维利要给君主们传授“有效的真理”,要根据人们的实际来决定自己的行动策略,决定自己是用善良还是邪恶的方法做出应对。他承认,如果能够保持善良的品质,是值得赞许的好事,但是因为政治的目标始终是保持国家的独立和强大,为了那个终极的目标,君主在很多时候就不得不采取邪恶的手段。

  而为了那个目标,在善良和邪恶的手段之间进行选择的能力,就是明智,这是君主最重要的品质。

  正是在这里,马基雅维利与传统政治思想决裂了。在传统中,慷慨、仁慈、诚实、虔诚等等,都是毫无疑问的优良品质,不管是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那里,还是马基雅维利同时代的作家那里,这些品质都被认为是君主应该时刻坚持的。而且在他们看来,想要得到这些好名声的最佳途径,就是君主事实上成为这样的人。

  但是马基雅维利却认为,在一个恶劣的现实世界,坚持这些理想的道德品质,只会给君主带来毁灭。在马基雅维利笔下,一个伟大的君主,一定要善于运用明智这种最高的品质,在善与恶之间进行选择,为了政治的目的,能够果断抛弃道德和宗教的束缚。马基雅维利所推崇的君主,只要有利于维持统治,就不应该在乎吝啬、残忍这样的名声,而且当吝啬、残忍之类的品质有利于国家的独立和强大时,它们就是值得赞许的品质。

  《君主论》读后感(九):《君主论》:一本流传500年的好书,带我们见智、见仁、见天地

  关于我的忠诚老实,应该没有疑问,因为我一直保持忠诚老实,我现在不会改变它。像我一个四十三年来一向是忠诚老实和善良的人,是不能够改变他的性质的;而且我贫穷,就是我为人忠诚老实和善良的证据。 ——马基雅维利 生而为人,多么辛苦,即使想表现自己是一个老实善良的人,还要做一次人格鉴定,古代的人比现代的我们活的更艰难。1512年,43岁的马基雅维利 饱受恶名,人们都不愿意承认他是一个好人,他不得不对自己做人格鉴定,便写下了如上的话。 因为《君主论》写的太直接,全书5万余字,短小精悍,从来没有哪个人能这样写一个统治者,从来没有一个作家愿意教君主做恶,更没有一个作家能把政治和伦理割裂,而马基雅维利都做到了。 《君主论》是意大利政治家、思想家尼可罗·马基亚维利创作的政治学著作,1532年首次出版,迄今约500年历史,被西方评论界列为和《圣经》、《资本论》等相提并论的影响人类历史的十部著作之一。 可是《君主论》在出版后的27年遭遇禁书之列,作者马基雅维利之后的日子并不好过,本意是借书求官,却遭受不解和被扣上“厚黑学”、“邪恶之人”等帽子,生前招黑不断,死后才盛名天下。同样不好过的拿破仑在1815年的战败流亡马车上,看到了这本书,作家和政治家的对话才真正展开,拿破仑甚至还将书中内容一一批注,后来形成一版拿皇批注版《君主论》,一时脱销。 今天,我们再拿出《君主论》来读,除了能增加智慧,启迪思考之外,我们还可以在作者的神笔之下,见智、见仁、见天地,在文字的世界中打开一扇窗,神游万里不觉长。 01 不论时局如何动荡,只有先活下来才有希望。认命和不认命之间的权衡是哲学,也是见智的过程 马基雅维利生在时局动荡的意大利,早年生活尚可,官职满意,但是到了中年之后,鉴于政治形势,不得不收起满身的政治细胞,隐居田园,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他是深谙求生之道的,先活着,然后东山再起,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不同,他还想再做官。他在给殿下的信里写道一段特别的岁月,“日出耕耘,日落读书”,看似豁达,实则心里苦,于是拼命著书《君主论》,希望有朝一日,再回到君主身边。 先认命归隐,再不认命著书求官,努力活着的背后是马基雅维利的智慧在发挥作用,也是读《哲学的慰藉》获得的启示。我们在看作者的这些努力时,会发现没有人可以随随便成功,也没有凭空的智慧女神,只有不断的读书和思考。

  02 人们只看到了“狐狸的微笑”,没有看到“狮子的颤抖”,仁义道德是做人的底线

  《君主论》之所以饱受争议,两极分化严重,原因在于该书表面上是在论证和劝告君主应该为成就帝业放弃个人道德和不择手段,而实际马基雅维利只是说出了政治实情,他就像《皇帝的新装》里的孩童,扯掉了皇家的遮羞布。 他的某些观点,现在看来依然正确,比如一直宣扬自由民主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新型冠状肺炎肆虐期间,并没有从保全美国民众的生命出发,而是从经济复苏和是否连任总统,做出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行为,翻看《君主论》关于君主“甩锅”的论述,几乎可以完美解释川普的所作所为。 马基雅维利直率地论述了一个国家的生存法则,并给出了“如何成为让人敬畏的君主的成长手册”,他语重心长的告诉统治者,总统高风险,因为站的高,摔的慘,也因为总统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一个国家。所以,如果恶行有利于国家,则应当毫不犹豫的去作恶。如果无法绕开那些不会毁掉你国家的恶行,那么你应当毫不犹豫的听从你内心的做法,作恶。 可是如果我们只停留在这些表面的内容,那么我们就错过了见仁的过程。什么是仁?他在深谙皇家的行为规则后,努力劝谏,不要触碰人民财产,不染指他们的妻女,不剥夺人民的性命,保证人民安居乐业,那么君主的地位就可以久保。 “只要他不触碰自己公民和臣民的财产、不染指他们的妻女,他就总是能够做这一点;而如果他还需要剥夺某个人的生命,他必须有适当的借口和明显的理由才能这么做。但首要的是,他务必不要碰他人的财产,因为人们忘记父亲之死比忘记遺产的丧失来得还要快。” 马基雅维利要保全人民的基本生活,要保障他们的安全,这是很多君主没有看到的,所以帝国崩塌,所以新的政权又被建立, 如此反复,永无停止。谁代表了人民,谁才能获取最终的胜利。 这就是仁,深知“恶”必须做,就正大光明的说出来,深知“善”不得终,就一笔一画的写进《君主论》,这是刻在骨子里的仁,所以就出现了开篇的人格鉴定,他是热衷于做官,在统治者身边,这样才能在保证“恶”的有边界,“善”的有始终,才能让百姓活下来。 伦理从政治中剥离,但是政治依然有温度,今天再读他的政治理论,好像会发现一个顽皮的孩子在笑,他身穿大使的衣服,站在田园,他的笑更多被解读为“狐狸的微笑”,而我们不知道他身后站在高峰之上的统治者们正发出“狮子的颤抖”,正在思考如何统治,如何保住江山,如何不被外来入侵和打败。

  03

  500年风与月,经典流传之余,我们看到了天地的广阔

  拿破仑说过不读书的政治家必将遭到挫败!即使战败,他依然在流亡的道路上,批注《君主论》,逐条比对,找缺不缺,而平凡的我们呢?也许人生不会轰轰烈烈,但是一定要见过天地和世界。 著名导演迈克尔-柯蒂斯导演在电影《卡萨布兰卡》中有一句台词,“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灵感来源于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所以读书吧,读经典的书,见天地的宽和阔。 博尔赫斯说读一本书的体会不亚于旅行或者坠入情网,读书的魅力之大,唯有时光能做到完美诠释和解说,比如《君主论》。读书要读好书,读经典,因为只有经典的才是经过时光雕刻的,只有被岁月淘洗的作品才能真正喂养我们的思想、滋润我们的精神、激发我们的思考,而《君主论》将近500年前的书无疑属于经典中的经典。 让500年前的风与月带我们看意大利当年的动荡与复兴,看各国的割据战,从中体会和平的美好,站在高处,俯瞰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再做自己。 结语 “无意为君,有意之君,知世民,知天下之治”。很多人感慨《君主论》,而我读它是为了遇见一段关于意大利的时光,关于欧洲的奋战,关于西方的历史,我希望通过阅读《君主论》,见智、见仁、见天地,这是我的初衷,所以一遍不够,我会再看,书看多了,心就宽了。 在天气好的时候从不考虑可能出现的变化,在风和日丽的时候想不到暴风雨,这是人类共同的缺陷。一个君主完全依赖机运的话,当机运发生变化时他就会走向毁灭,那么我们普通人又何尝不是呢?我们凡人虽普通,但也要在自己的小天地之下,精彩的活着,活的热气腾腾,充满意义。

  《君主论》读后感(十):《君主论》:背负着不理解前行的马基雅维利,所做都是为了意大利

  众所周知,在外国史中,“文艺复兴”是一个光辉灿烂的时期,文艺复兴最先在意大利开始,感染了周边数个国家。

  这个时期涌现出许多知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政治家……我们熟知的达芬奇就是在文艺复兴中发出璀璨的光芒。

  但是达芬奇的好朋友马基雅维利就没那么幸运,他有“近代政治学之父”之称,在著作《论李维》、《君主论》中提出一系列让民众接受不了的观点。惊世骇俗的思想为他招来骂名,以他的名字命名了“马基雅维利主义”,意思是“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

  但是,阅读过《君主论》和《论李维》的朋友都知道,其实马基雅维利并不是“马基雅维利主义者”。

  马基雅维利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意大利,为了佛罗伦萨,他希望意大利可以实现民族独立,不再承受战争的痛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写下了《君主论》,呈递给了美第奇家族的小洛伦佐,期望美第奇家族可以雄起,结束意大利势力分散的局面。

危急存亡的意大利急需君主的拯救

  马基雅维利生于1469年,正是文艺复兴时期。在这新旧思想交替的特殊时代,马基雅维利吸取了众多优秀的思想,为日后著作奠定基础。

  当时,意大利虽然是欧洲的中心,但是在政治上却四面楚歌,复杂而危险。

  意大利内部有众多势力,各自为政,主要有宗教势力罗马教廷、威尼斯共和国、佛罗伦萨共和国、米兰公国、那不勒斯王国,在这些势力中,贵族阶层和底层民众暗藏矛盾,阶层内亦互不相让。

  混乱的内部让外部势力虎视眈眈,西班牙、法国、英国等已经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他们早已垂涎意大利这块肥肉,也许某一天便会发动战争,瓜分土地。

  当时占据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在被推翻后,60多年的意大利战争爆发,在战争中美第奇家族再次卷土重来,在意大利站稳了脚跟。

  马基雅维利在上一个政权中担任外交官,因此美第奇家族一上位便把他罢黜了。

  深感平民为战争而苦,马基雅维利内心焦灼,他期望能够结束战争,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为此,他写下了《君主论》献给了美第奇家族的小洛伦佐,期盼他能统领军队,统一意大利,然而小洛伦佐并不信任这位前朝旧臣,对《君主论》没有过多的关注。

  直到马基雅维利去世,《君主论》得以出版,才让世人看到马基雅维利的思想。

  《君主论》在当时颇受争议,在中世纪,宗教神学是所有思想的基础,而马基雅维利否认了“君权神授”,完全就政治谈政治,让政治独立于宗教和道德之外,大部分欧洲民众无法接受这种观点。再加上文艺复兴发展到了高潮,“平等自由”的思想流行,《君主论》赤裸裸地谈及君主权谋和人性本恶,与主流思想相违背,被民众认为他教唆君主违背道德。

  因此,马基雅维利就不可避免地背上骂名。

  在反复阅读《君主论》后,我们不难发现,其实马基雅维利并不是真的教唆君主违背道德,他更想说服君主去解决目前国家混乱的局面,也告诉民众,他们是被怎样的君主统治着,只是他提出的“人性本恶”并不能被当时的人接受。

统一意大利需要忠诚的军队

  《君主论》前半部分主要是讲述政治体学说,详述各类型君主国的优劣以及建立本国军队的重要性。

  马基雅维利有不少犀利的言论在《君主论》中,如果没有结合时代背景单独摘出来看,就会陷入到负面的情绪中,进而产生“政治是肮脏的”误会。

  当时美第奇家族虽然二次进驻意大利,但周围依旧有不少敌对的势力,在力量与力量碰撞之间,百姓是最受苦的。

  而意大利在军事上是采取雇佣军制度,每次打仗均是用钱请雇佣兵来打,这就特别不靠谱。

  在雇佣兵心里,是没有忠诚的,因此马基雅维利对此深恶痛绝,花了大力气想要说服小洛伦佐组建自己的军队,并且一定要亲自带兵。

  马基雅维利在美第奇家族没有卷土重来之前,也曾尝试过组建国民军,在1509年马基雅维利亲率佛罗伦萨军队占领了比萨。这一支忠于佛罗伦萨的军队让他看到了希望,只可惜意大利的政局变化太快了,美第奇家族强势进驻。

  为了改变军事制度,让小洛伦佐相信自己,马基雅维利举出意大利新近发生的例子:威尼斯人用自己的军队进行海战,战绩辉煌,但在陆战时却雇佣了军队,雇佣兵击败了米兰公国,但威尼斯人却陷入了担忧雇佣兵反水的忧虑中,后来也因为雇佣军断送了来之不易的成果。

  他认为:如果没有自己的军队,君主不可能安全,只好完全依赖运气,在逆境中根本没有效忠的力量可以保卫自己。

  确实,作为一名君主,手中必须握着属于自己的力量,如此才能保全自己以及国民的安全,同时震慑宵小。

  而在意大利混乱的现状下,君主组建强有力的军队,发动战争,统一所有势力,给予民众希望,让敌人绝望,马基雅维利认为这是正义之战。

  在意大利的势力中,马基雅维利挑中了占据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他认为这个家族有神圣的命运加持,一定能让意大利脱离战火。

  马基雅维利畅想了战争结束后,君主如何统治这样庞大的国家,百姓在其统治下安居乐业。

最适合意大利的君主应明白人性本恶

  《君主论》后半部分主要讲述君主权谋,如何维持政权,让君主立于不败之地。

  这一部分是受世人争议最多的地方,因为这部分内容已经脱离了道德,让人看到君主冷酷的一面。

  但马基雅维利并不如世人所认为的,将厚黑学教导给君主,相反,他正积极地劝君主向善。

  我们在《君主论》这本书中,处处可见马基雅维利希望君主能用最小的“恶”维持最大的“善”,世人仅看到了“恶”,却忽略了“善”。

  统治一个国家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对于意大利复杂的政治生态,再加上文艺复兴的冲击,君主在推行政策时,势必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但如果结果是普惠大众的,那么“干坏事”也是应该的。为了达到政治目的,抛却道德和人性。

  当然,谁也不想做那个被损害的人,而且民众也没想到,对于君主来说,最重要的竟然不是道德,而是利益。

  马基雅维利不仅将君权脱离道德,还提出“人性本恶”的论点,摆出来著名的“狮子和狐狸理论”,即:人性本恶,人们本能地会趋利避害,君主应该收起慷慨仁慈的道德,根据实际情况,要么像狮子一样残暴,要么像狐狸一样狡猾。

  这跟当时的主流思想背道而驰,更是让民众无法接受了。当一个新的思想违背了大众既定的思想,就很容易被排挤、被唾弃。

  但马基雅维利完完全全是根据当时的政治环境来写君主权谋,应用到混乱的意大利,是十分实用的,就像是一本贴合当时的教科书一般,只要照着上面来写作业,大概率能及格。

  只是这对民众来说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政治,如果一切都以道德为前提,那么意大利也不会有混战。

  十分可惜的是,《君主论》并没有被重视,而意大利的混战也持续了300多年,在马基雅维利有生之年,看不到停战的希望。他一腔热血为意大利筹谋的未来,终究没能按照他的想象中那般到来。

  《君主论》初看是一本稍微枯燥的书籍,在没了解它的历史背景之前,里面的内容对我们来说完全就不适用,有漏洞。在详细了解了意大利历史、文艺复兴、马基雅维利、美第奇家族后,我们才能在其中看到,马基雅维利对意大利的深爱。

本文标题: 《君主论》读后感10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3020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与犯罪的战争:坏家伙的全盛时代》观后感100字《我的漂亮朋友》读后感精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