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终结》经典影评有感

发布时间: 2021-01-19 09:45:1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4

《历史的终结》是一部由拉夫·迪亚兹执导,ArchieAlemania安吉莉·芭雅妮索利曼·克鲁兹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历史的终结》影评(一):洗脑洗到润物无声犹然天籁,也可以被推崇为至圣。以下这段话写在百度之前:

《历史的终结》经典影评有感

  《历史的终结》是一部由拉夫·迪亚兹执导,Archie Alemania / 安吉莉·芭雅妮 / 索利曼·克鲁兹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历史的终结》影评(一):洗脑洗到润物无声犹然天籁,也可以被推崇为至圣。

  以下这段话写在百度之前:拉夫达兹,出身于菲律宾“贵族”家庭,年纪约莫50开外,身体硬朗,家有1-2个姐姐,为独子。年少纨绔不思学业后致力于摄影,用镜头表现出菲律宾的风土人情,擅长于长片史诗的电影创作,有成为菲律宾导演圣父的野望。内心,对普通民众有种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政治好感,对年轻人尤其针砭时政的知识青年最为不满,大概缘由一是嫉妒,二是年少自负才华没能混出文凭而耿耿于怀。

  然后一本正经的百度维基,但都没找到该导演的生平。得出这样的推断,只因为看了他的《历史的终结》可能很是武断。但看完后本能的厌恶到现在还是很强烈,每个镜头都美到不可思议的虚假,一部情节简单的电影,被拉到了4个多小时,还有对抨击政治者夸大的嘲讽。他花了4个多小时拍一部电影,我这厢只用一句话概括剧情:

  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被冤入狱妻离子散最终因为顺服和善良获得心灵深处的救赎和宁静,一个法律学院的优等生不满现实杀人之后亡命天涯内心无法救赎最终禽兽不如难以为人。

  《历史的终结》影评(二):历史的终结

  菲律宾导演拉夫·达兹(Lav Diaz)长达四个多小时的剧情片《历史的终结》(Norte, the End of History),是我此次旧金山电影节观影经验中最精彩和震撼的一部。时年五十六岁的独立导演达兹反抗电影被视为逃避主义娱乐工具,刻意严肃地令社会批判和历史反思介入作品,勇敢,不妥协。《终结》为本次电影节最长的一部电影,却是达兹作品中最短的一部(他之前作品长度五、六到十几小时不等),也是他十一年来首次拍彩色电影,入选2019年法国戛纳电影节“一种注目”单元。他改编自陀思妥耶夫斯基1866年小说《罪与罚》却不落窠臼的叙事,由固定机位长镜头徐徐展开,韵味与情感缓缓流动(被冠名“慢电影”),亦不乏紧张瞬间。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达兹最钟爱的作家,他的处女作也自《罪与罚》获得灵感。《终结》中,优秀的法学院辍学生Fabian精通历史与哲学,忧国忧民,对菲律宾的过去与现实高谈阔论,认为要除掉社会中败类,才有好转机会。他杀死一位放高利贷盘剥乡民的妇女及她的女儿,一位底层老实人Joaquin却被视为凶手,被判终身监禁,妻子Eliza沿街叫卖蔬菜含辛茹苦抚养一儿一女……Fabian自责、愧疚并愤怒,有更多毁灭的举动。他的家庭是残缺的:幼时父母在国外做工,他和姐姐被女佣养大,因此愤怒地摒弃“家庭”概念,自大而犬儒。想到港、台数量众多的“菲佣”,及大陆进城打工的父母们,又造就多少少年的性格悲剧。

  《历史的终结》影评(三):最终,亚当·斯密赢了

  拉夫•达兹的电影基本都与菲律宾的历史和当下有关,有很强的人文和批判意识。作品极具个性,到目前为止,除了[历史的终结],其他电影都是黑白色调,且长度一般都在三小时以上。近三年,他的作品相继受到各大电影节和影展的关注:[历史的终结]获得2019年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大奖;2019年,[今来古往]拿到洛迦诺电影节金豹奖;今年,八小时的[悲伤秘密的摇篮曲]在柏林电影节获颁阿尔弗雷德•鲍尔银熊奖;而刚刚夺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的[离开的女人],在他的电影谱系里只能算作是短片,仅仅三个多小时。

  [历史的终结]改编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罪与罚》,借助菲律宾这个在稍显陌生的国度作为叙事空间,影片主人工的境遇有了一层地域特色的意义,让人联想起社会、政治、经济等环境甚至是知识,对人的影响。但是看尽愤怒与怀疑,经历正义与善良,留下的不只是对人间悲剧的慨叹,还有萦绕不去的无能的挫败感。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影片人物的身份意义其实超越了地域限制,具有普世色彩。它让我们看到生活中,存在着令人乏味的傲慢与偏见,贫富差距等社会问题诱生简单的二元对立思想,在理智与情感的交互作用下,经受人生的罪与罚。

  法学生的愤怒

  影片的主角法比安是法学院的辍学生。他厌倦了在菲律宾空谈无用的法律,用消极的方式放逐自己,在简陋的租房内,通过写作、阅读、思考,探究理想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寻找救世的出路。然而值得讽刺的事情发生在电影开始的一幕,法比安把两个好朋友叫出来,在咖啡店谈论着国家的前途、人民的自由、马克思主义之类的话题。言语中可以看出法比安有近乎偏执的道德和正义感,甚至有激进的倾向。但是,他把朋友叫出来的真正目的不是要谈这些,而是要借钱付房租和买书。朋友开玩笑的说到:“最后,亚当•斯密赢了”。退学后,在租房内看书的法比安

  《历史的终结》影评(四):松弛影像

  若以影像喻皮肤,按其紧致度可分为紧绷的和松弛的。最为紧绷的时刻我们会在贝拉•塔尔的《撒旦探戈》见证,桑塔格所言的“雷霆万钧”,而在拉夫•达兹的这部《历史的终结》中,我们见到了它的反面,也即一种松弛影像的生成。

  我们言影像乃摄影机镜头与人(物)之间的辩证关系,影像的紧致度取决于如下几个方面:镜头的机位(角度、高度和距离)、演员间(着重是“间”)的表演及物之摆设。在《历史的终结》中,拉夫•达兹处理镜头往往是长时间的、静止的、远距离的,而演员的表演是稀疏平常的,甚至会比生活中慢半拍(如果比较曼多萨电影中菲律宾人民的生活,在我看来,曼多萨是将现实主义推向最远的几位,故有比较意义)。借用上面这些方法,拉夫•达兹似乎有了一种拉伸功力,可以把普通影像拉至松弛,同时,把摄影机仅仅当作机器来使用,切断镜头与物像之间可能产生的联系,从而瓦解影像之张力。

  松弛影像并不天然就低于紧绷影像,要看用的场合。山下敦弘的《不求上进的玉子》就是一部巧妙地创造松弛影像来表现主题的好例子,借由重复无聊获得了幽默的趣味,实在很有聊。而对《历史的终结》这样一部探讨社会(政治)问题的严肃电影来说,再用松弛影像来展现便不再适合,其结果就如影片的实际观感:松散无力。即便原本很能展现力度的凶杀场景也被松夸夸的影像肢解,我们丝毫无法预知到这场谋杀将要进行,也丝毫不理解前面还在高谈阔论,紧接着就杀人了。又或者我们也很难明白剧情简介里为何是“蒙冤入狱”,因为瘸腿男人企图抹杀明明发生在青年真实谋杀之前,胖婆是认识瘸腿男人的,故而她的报案就不会出错。如果我们预先就获知了影片的灵感来源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那么这些都不成问题,他必然要谋杀,甚至他散钱给女人也可以得到理解,因为拉斯科尔尼科夫具有这样复杂的个性。但是,这已经超出影片之外了,任何分析都不该越出文本半步。

  拉夫•达兹的问题(如果他真是在严肃地探讨):不在长镜头本身上(处理得很好,但长了),而在镜头前后的设计上。弗拉马丁诺在《四次》中做出了可以称之为“长镜头间的蒙态奇”的叙事手法,他借由长镜头间的组接完成了叙事:每一个处于序列中的镜头都是有用的,它会对其它镜头产生作用。而在《历史的终结》中,太多之于故事没必要又无法产生情绪(我相信拉夫•达兹是极力排除此点的)的镜头,这种拉伸术没有必要。没有观众愿意看到一个犯人在牢房里弹着吉他唱完一首歌,如果这部电影不会为了颂扬菲律宾的监狱有多么开明。

  至于为何拉夫•达兹可以飞速地拍出长度吓人的电影,原因就在于建构一部三四个小时的松弛影像,其难度或许不及贝拉•塔尔的一个镜头。

  《历史的终结》影评(五):坠落

  

250分钟的电影在拉兹.迪亚兹的作品里算是短片了,并且在叙事节奏和叙事方式上不论故事性还是可看性上都算照顾观众了。凶杀、强奸姐姐、监狱风云、堕落、死亡,这些深刻又富有吸引力甚至猎奇的元素让无尽的长镜头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至于太过沉闷与无聊。腿部受伤的年轻男人杰奎因,有妻有子,欠下高利贷,放高利贷的肥婆神态傲慢,语气轻蔑,杰奎因因为要回被妻子当作押金的结婚戒指被高利贷肥婆拒绝而殴打了肥婆,这是他被冤枉入狱的原因。法比安是一个法律系学生,成绩优秀,受老师青睐,经常在咖啡厅里与老师们摆龙门阵,聊着知识份子式的内容,并且他是一个愤青,对社会不满,从小与姐姐相依为命,父母远在海外,整个成长过程像是我们常说的“留守儿童”。他也经常与朋友们在街头巷尾喝酒闲谈,有说有笑也有矛盾,总体来说他就是一个有志者不甘平庸却不得不接受平庸以及受到成长困扰的年轻人,他同样欠下肥婆高利贷,他找老师借钱,但最终压抑和迷茫的他杀掉了肥婆和她的女儿,而这桩谋杀案的罪名却误判在了杰奎因头上,因为他殴打肥婆的画面拥有目击证人。这就是影片中两条主要故事线的开端,接着便兵分三路描绘了杰奎因的狱中生活、妻子的穷苦卖菜带孩子的生活以及法比安的逃亡、内疚、崩溃、坠落的生活。

这其中杰奎因在监狱里的段落和法比安回到家乡的段落是情绪感染力和张力以及压抑程度最高的章节。虽然迪亚兹用一首悦耳的吉他曲为监狱生活增添了些许光亮,但随后监狱里隔壁牢房的大哥暴打杰奎因狱友的画面血腥残暴,低角度的固定镜头就像偷拍摄像机一样模糊了真实与虚构,拳拳到肉,但最吸引我的却是一旁的猴子......不知它是否感到恐惧。而一直善良、乐于助人的杰奎因在之后被大哥用刀割手将监狱里的紧张关系提到顶峰。但之后杰奎因对身体衰败的监狱大哥温情的抚慰和对话让人动容,这样善良的小人物关照对方的温情却又残酷的画面让人想到了《离开的女人》里同样含冤入狱的中年女人与易装男同性恋者在屋子里互动以及相互取暖的底层坚强气息,这是迪亚兹电影最有魅力的时刻。如此善良的杰奎因被迫入狱,作为底层不懂法的平民,他和妻子无能为力,而造成这个悲剧的却是一个精通法律的人,很残酷,很讽刺。最后出狱的杰奎因与前来接狱的妻子双双死于回家的车祸,镜头扫过遍地的尸体,远处是燃烧的大巴,随后下起了上帝的眼泪。正如他的妻子所说,如果当初让杰奎因去国外工作就不会有这些鬼事了,这样的感概正好对应了法比安。身背负罪感的法比安给街头卖菜的杰奎因妻子钱但遭拒,这是他怯懦之下残存的良知,之后便彻底丧心病狂。法比安与姐姐的互动充满对抗也充满情欲,尤其是姐姐满满溢出的迎合。姐弟缺失的父爱在如今小有资产的姐姐这里试图弥补,弥补家庭的关爱,以至于太过强势。而法比安已经千疮百孔的内心对此则是极度反感以至于最终摧毁一切。从冷漠的回应到强奸姐姐再到杀死爱狗,一个本来可以步入精英阶层的年轻人彻底将灵魂交给了撒旦,这一切的诱因太过复杂,个人、家庭、社会,每一个元素叠加在一起跟随着时间成为历史,事物是历史的总和,直到终结(死亡)。

  《历史的终结》影评(六):罪与罚(影评)

  罪与罚(影评)

  影片较为完整地塑造了两个有立体感的人物。身为知识分子的法比安,忧国忧民。他有尼采般的自命不凡,却并不知道在自己的世界该以何种方式立足。其自我定位的迷失有自幼家庭环境所造成的疏离感(父母“一个在美国,一个在欧洲”,由佣人抚养成人)的原因,也有对本国历史和社会问题过分偏激的见解而导致的无力感,即一种感到“我是一个人在战斗”的孤独。其智识、赤诚、狂妄,和对自己的渺小无助不必要的夸大,是造成他不停地自我边缘化,并在潜意识中渴望以极端的行为造成社会波澜的根本原因。这和一些素质低下的、纯粹的“恶人”要通过作恶而“报复社会”并不相同。片中法比安的几个“极端”的行为——当面拆穿朋友女友与自己的劈腿;杀害债主母子;强奸亲姐;一刀一刀捅死自己的宠物狗——虽然有它们各自的戏剧铺垫,但我之所以在法比安做了那么多“惨无人道”的事情之后依然无法将其定性为纯粹的坏人,是源于我可以理解(虽然它并不意味我从道义上对这些事情可以报以宽容)这个人为什么这么做;我虽不能接受他的行为,却对他的内心世界保有共鸣。

  在片中法比安有两个善举:给杰奎因的妻子钱、搜集资料让杰奎因出狱。它们最终都未能得到好的结果,反而间接造成了杰奎因的入狱和死亡。给钱的桥段后即是法比安与杰奎因共同债主的被杀身亡。这是全片第一件,也是最重要的一件悲剧。在这里法比安第一次展示了自己的脆弱。他无法从“我是渺小的”这种极端知识分子式的自卑(和自负)中走出,无法遏制自己的冲动,也就必将失控、直至伤及无辜;而他也并无承担悲剧的勇气。此后法比安的一系列行为,从逃避,到对姐姐和宠物的暴力,直至最终的自我放逐,它们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的懦弱。懦弱者的善良和赤诚都是不堪一击的。从他开始失控作恶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是个恶人了。这是法比安的悲剧。从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很多极端知识分子的共同命运:他们有一颗想有所成的心,却并无匹配这颗心的勇气与谋略。甚至他们中的很多人,其政治和社会抱负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缺失与思想上的桎梏,这让他们的抱负从一开始就趋于扭曲。最终这些人不是被周遭同化,就是变得极端(即使并没有法比安那么极端)。

  穷人杰奎因是这个戏的另一面。他因误判而入狱,却因自己平和而善良的天性熬过了狱中的生活,与大家相处融洽,甚至感化了狱头。他和她的老婆通过不同的方式熬过漫漫时光,等来了命运的转变,却因一场车祸双双丧生,这颇有点命运弄人的意思。这么设计可能和影片想要表达的一个重要主旨有关:伤害。不同于法比安的伤害(或施害)源于失控,杰奎因所面对的伤害完全是他不可控的。某种程度上,他和他的一家在片中是注定悲剧的角色。导演可能想要借此表现毫无社会话语权的人在面对自己命运时的无助;而为了突出这种伤感,杰奎因被塑造成了一个近乎没有缺点的好人。这种安排导致了某些和杰奎因有关的镜头成了全片最美、最感人的镜头——那首狱中的歌曲(我没记错的话,这是影片惟一的配乐)、杰奎因妻子在悬崖边上紧紧搂住自己的两个孩子,等等镜头都让我产生深深的悲悯。我的悲悯源自我那时已经隐隐意识到杰奎因在剧中的性质和命运,因而这些镜头也就有了一种在一个人死后翻越其生前影像的感觉。

  总体而言,这是一部非常震撼的电影。摄制者徐徐地叙述,观者静静地凝视,长长的宣叙与突然的高潮都恰到好处,并不算是闷片。但它的部分镜头还是太长了(虽然绝大多数都非常美;从这个层面我甚至希望它们可以再长点),如果有太多镜头都那么长,反而会让那些应该特别长的镜头失去该有的戏剧和视觉冲击力。另外,似乎也并不是每个镜头都处在一种统一的风格下,导演应该多注意一下这些细节。这个电影如果可以稍做一些减法,控制在三或三个半小时左右,会更好。

  说一个看似有些随机的比较。拉夫•迪亚兹和雅克•里维特之间,我更喜欢前者。

  (巾城)

本文标题: 《历史的终结》经典影评有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919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鸡皮疙瘩剧场版》观后感100字《发展受阻 第四季》影评摘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