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业的怀乡病经典读后感有感

发布时间: 2020-12-26 19:18:2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2

《新闻业的怀乡病》是一本由许知远著作,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1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新闻业的怀乡病》精选点评:●“总有一代人,会像李普曼那样地等到敲门的声音,等到笔直地站在“总统”面前的时刻,等到《光

新闻业的怀乡病经典读后感有感

  《新闻业的怀乡病》是一本由许知远著作,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1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新闻业的怀乡病》精选点评:

  ●“总有一代人,会像李普曼那样地等到敲门的声音,等到笔直地站在“总统”面前的时刻,等到《光荣与梦想》式的中文著作轰然诞生,等到《纽约时报》式的中文报纸在中国的大街小巷上被响亮叫卖,等到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式的中国记者成为国家英雄。 ”

  ●吴晓波说:我以为,我们注定生存在一个根本不值得大师用文字记在的时代

  ●初读许知远还在单向街,后又零散读过他不少杂文,总不经意的被文字后流露的人文关怀而触动。这次细嚼感觉他在写作时更注重情感和语言上的流畅,而谈论思想观点上则极为零散,也难怪F将他定义为作家而不是学者,我深以为然。文中提及的新闻业我最喜欢的是纽约客,贪恋怀特的文风,最甚的还是封面。在时势下能有一个极具风格、个人魅力的领袖是至关重要的。当讨论回归到“为公众写作,而更多的是作为公民的知识分子的个人选择”后,强调新闻的客观性与公正性,强调“他们首先要成为一名有尊严、有趣味、有眼光的个体,才可能成为一名好的记者”才有意思。除开德拉吉的四个问题(新闻业的责任,公众的趣味与媒体间的关系,文化倾向,互联网代表的新媒体与旧媒体的关系),我更关注报纸与杂志在启蒙并传递通识教育的理念上的努力。暑假想找个出版业做编辑M

  ●值得一看,尤其是吴晓波的序言

  ●2009.2

  ●读得很激动

  ●媒体人的梦想的实现过程。许先生由计算机专业转向新闻行业,或许是多亏了 北京大学开明散淡的学风,以及自己 博览群书的 志趣。能够从事这门志业是多么 幸福的事情。 可是 斗争精神还是不明显。

  ●阿伦不特 2019年6月22日读过 写到这地步,差不多就成了病了,我称之为装逼综合症。为赋新词强说愁并不精到,我相信这哥们儿是真病了,抑郁症前期症候。——看到阿伦不特先生的这段话,我还是忍不住 没笑

  ●没看够,拿《思想的历险》接着补吧

  ●它的价值在于提供了新闻往事,和需要追求的理想。

  《新闻业的怀乡病》读后感(一):怀•想

  大学毕业的时候,我没有想到自己在看这本书《新闻业的怀乡病》。

  那天学院里的毕业典礼,我又忍不住拿出来看。

  旁边的同学说,看什么呢?

  我翻过封面给他看。

  同学立马晕到一边去了。

  我已经没有什么感觉。

  当我带着这本书在地铁上不断穿行的时候。

  我已经习惯了别人的目光。

  打量书,然后,打量我。

  这半年以来,我被无数人问到说,你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吗?

  一开始,我总是茫然。

  然后,我告诉别人,也告诉自己,我要成为一名记者。

  有些义无反顾,有些坚持。

  从很久以前,我就知道自己其实是一个有怀乡病的人。

  而现在,我才了解,怀乡病有很多种,我的——就是——新闻业。

  从四年前,上大学的时候开始,貌似。

  知道许知远是从单向街书店。

  喜欢他的文字还是从《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那时,我总是晚上在睡前读那本书,会不自觉的有些兴奋。

  向往80年代的大学生活。

  那里面仿佛藏有我寻找了许久的自由、理想的气质。

  而《新闻业的怀乡病》仿佛站在土壤上,坚韧而美好。

  就像很多人说过的,吴晓波写在这本书前面的序言,真是雷倒很多的人。

  读到他的这篇文字的时候,我想起凤凰的老总刘长乐在学校里做讲演的话。

  如果有人说,这个记者是个疯子,他一定是一个好记者。

  是的,梦想从来就不是所有人都有的奢侈品。

  还在怀乡中。

  继续……

  《新闻业的怀乡病》读后感(二):从《那些忧伤的年轻人》到《新闻业的怀乡病》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里弥漫的是浪漫、理想、激情这样的词。是品读。

  《新闻业的怀乡病》里的是理性、共识这样的词。

  没有多少人会比我读这本书感触更大。

  这两本书之间的转换,就是我这两年的改变。

  以前的偏狭的“扒粪者”,被宏大的荣誉感召。

  最终发现传播的也不过是仇恨。

  消沉了两年。两年前有因为无知而产生的激情。有对世界莫名其妙的热爱,对荣耀执迷的追求。

  两年后更信奉底线、常识、理性这样的话。

  对于施害者受害者所谓这样的立场都多了一份反省与客观。

  两年后,还要爱生活。还要生命力。

  我不知道自己会交给自己怎样的答卷。

  ----------------------------

  许知远在最后又让我惊喜了一把,在《跋》里直面内心的城市。真正热爱与恐惧的东西要慢慢去发掘,去面对。

  ---------------------------------------------

  新闻界从来不缺天才。

  ------------------------------------------------------------------

  多读书啊少年!

  -----------------------------------------------------------------------

  顺便,还是,最讨厌自己读不进枯燥的东西,还是在读别人的转述。

  《新闻业的怀乡病》读后感(三):杂想杂记

  怀乡病,顾名思义是要回到新闻业发源的地方,也就是西方。作者意图通过探讨西方报业发展,从而为中国报业发展指明一条道路,并寄希望于新一代年青人的理想精神。

  开文第一章便以国王与教堂的比喻来引出西方的报业原则——编辑独立制度,并讲述了在这原则指导下,各杂志取得的成功,然而在资本时代里,一些杂志让步于利益,引进了广告商,从而破坏了杂志的纯粹性。尽管书中给出的例子都是伟大而又有才华的人,但仍不会妨碍我们从中汲取养分。

  以下为本人的一些收获。

  一、《洛杉矶时报》的成功告诉我们:杰出的编辑品质才是报纸成功的最大要素以及报业要有中立的客观的政治立场。然而它的失败也说明了一个事实:不尊重编辑以及决策者的短视和功利主义会毁灭一部优秀的杂志。

  二、我们要善于思考大事,不被花哨、浅显的明星花边夺走我们的目光。

  三、而《纽约客》作为一部文艺杂志,对应了一个地方和一群人的成长,对应着人内心柔软,煽情的一面,拥有着固定的读者群体。

  四、李普曼之于新闻人——信仰,让人保持敬畏之心。

  五、采访的艺术应该是勤恳,孜孜以求,拥有分寸感。

  六、记者,可能是一群知识没有那么渊博的知识分子,考虑利益,但也坚持写作趣味性,为公众而写作。

  七、对于杂志的思考,《时代》创始人亨利鲁斯认为杂志是教育公众而非取悦公众的,为公众提供审视时代的机会。而好杂志的核心理念是尊重人们的智力生活,呼唤人们的崇高情感,激发人的创造性。

  八、新闻记者需要专门训练,奋力反抗媒体集团,培养自我独立精神。

  以上为我的一点拙见,我将怀揣着理想,向着成为一名有理想,有情怀,有能力,有抱负的新闻记者或编辑前进。

  《新闻业的怀乡病》读后感(四):关于生活的无限可能

  连岳的答问里面,最近有篇顾左右而言它的评论印象深刻

  “真正理想的人生应该是在保障基础上的无限可能,而不是用无限可能换一点保障,按照这种标准,宠物拥有最幸福的人生。“

  许知远在《新闻业的怀乡病》里对迈克 凯利的怀念,在我看来也有这种意味,这位主动奔赴伊拉克,最终在一场意外中丧生的经验记者给许这样的启示

  ”世界上的各种声音,不管是来自书本的声音,还是天上的导弹声,都值得我们去倾听,我们要随时准备抛弃已经获得的稳定的生活,投身另一场或许会送掉性命但是却有着未知快乐的新活动中,这是一个记者,更是每一个人都应具备的品质。"

  毫无疑问,这绝对是一个优秀记者的品质,在这种人的眼中,没有生活的优劣之分,只有更精彩与否之分,生活的无限可能成为衡量的标准。只是以这种标准考量,估计cctv里的大牌们也要汗颜。

  躺在功劳本上睡大觉,满足稳定是大多数人的天性,虽然这样的稳定有时如同慢性自杀。

  该如何选择,该何去何从,我也很欣赏想迈克 凯利这种人,似乎可以随时排开一切,翻开生活的新一页。没有羁袢和束缚,永远抛旧迎新。这样的人无疑是幸运的,因为他们的一生里比一般人获得重生的机会要多很多,看到更辽阔世界的另一边的机会也多很多

  然而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

  我们中的大多数要么没有勇往直前的基因,要么在取舍间左右盘算,瞻前顾后。在可能性到来之前,一切已经灰飞烟灭,于是安慰自己,服从最安全的稳定生活。

  有一天从惶惑不安的梦中醒来,想到这幸而是个梦,可以醒。

  谁知道人生不是呢,此梦何时能醒?

  假使正麻醉于稳定之梦,在梦中对自己说,其实生活也是有无限可能的。

  《新闻业的怀乡病》读后感(五):弄明白了点

  书是属于旧作结集出版的性质,里面的文章大多是许知远在01-02年间狠命研究西方新闻史的时候写的。看完一遍以后,自我分析,大概看出了几点来。

  1.笔者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分析西方新闻史上的黄金时期以及奇迹般崛起的多家媒体,来为刚刚迈入新闻业大门的年轻人们树立一种历史和社会责任感,告诉他们纯粹的新闻理想不仅不能丢失而且是可能实现的。

  2.对于现今中国新闻界过分追逐利润,表笔者示了相当的无奈,对于中国新闻业从未建立起足够坚强的新闻传统,笔者愿意做马前卒,从西方新闻界的三千弱水中,取出一瓢来浇灌中国新闻的未来希望们。于是,大谈了新闻界的优良传统:编辑权与经营权的彻底分离。告诉未来们,新闻理想是高贵的,利润不过是副产品。

  3.伟大的新闻人都是执着的偏执狂,他们永远充满激情,专制,孩子气,他们认为不同的“偏见”之间是有巨大的差异的,天才的“偏见”可能也意味着某种远见,但是绝对没有必要讨好庸众的“偏见”。特点是弥足珍贵且值得尊敬的。

  4.对于在E时代,纸质媒体如何面对电视与网络媒体双重夹击的问题,笔者认为报纸(泛指传统新闻业),电视,网络三者的关系犹如纯水与颜料,“在互联网的最初普及过程中,新闻业的确出现了暂时的失序,但是伴随着公众心态的成熟,新闻业很快会恢复它的规则,而互联网也将像电视一样成为新闻发展史中的一项新技术”,所以,纯水永远都是水,颜料只是为它加了几道色彩罢了,永远代替不了。

  5.对于新闻“第四权利”的正确理解,作者认为不能简单的将其理解为大无畏的批评,行动上表现为冲动的黑幕揭露,应该在勇气之前考虑智慧,强调思考甚于行动。新闻人的职责不仅是告诉大众什么是坏的丑的,更重要的是告诉人们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美的。

  6.现在新闻业肩负着沟通信息,培养群众理性思维,监督政府的责任。

本文标题: 新闻业的怀乡病经典读后感有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805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枪》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铃木商店的当家娘》影评1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