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国际冲突》读后感100字

发布时间: 2020-12-17 08:35:3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7

《理解国际冲突》是一本由[美]小约瑟夫·奈(JosephNye,Jr.)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90元,页数:34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理解国际冲突》精选点评:●层次分析法和反事实推理的具体运用,深入浅出●简洁

《理解国际冲突》读后感100字

  《理解国际冲突》是一本由[美] 小约瑟夫·奈(Joseph Nye,Jr.)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90元,页数:34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理解国际冲突》精选点评:

  ●层次分析法和反事实推理的具体运用,深入浅出

  ●简洁有力,可惜最近10年的情况没论。

  ●很不错,尤其是和国内的学术水平一比,立马见出高低!不是我国无人,而是有能之人一直被压着!

  ●还要读很多遍~~

  ●为准备外交部面试而看,然而木有进面试。看过之后发现欧陆风云玩得更好了

  ●很好,王小东同志

  ●教科书,视野比较广,论述清晰,稍显泛泛,缺少足够惊醒或睿智的观点。可能是中译本的原因,对中国的论述比较少,预判也不够。

  ●国关入门必读~

  ●举重若轻,润物细无声。

  ●很好的国际关系入门书啊(当然非新手也值得读),值得读两次。

  《理解国际冲突》读后感(一):如何理解“新”自由主义与“新”现实主义

  约瑟夫·奈在评价新现实主义与新古典主义时解释道,所谓新指的是二者都试图创立类似微观经济学那样的演绎性理论,并引用一个评论说,“到了80年代后期,理论上的争论也行职能归纳为以国家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国际关系模式内部比较细微的分歧”。

  经济学里面有大体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演绎性理论大致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逐步建立了,而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即发展成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则要到七十年代之后了。西方经济学尤其是宏观经济学一支的发展,大体遵循了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李嘉图的贸易理论、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瓦尔拉斯的均衡理论、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阿罗的均衡理论、卢卡斯批判及之后动态均衡理论脉络。从这个脉络看,所谓马歇尔及后来的七十年代的都称为新古典(neo或者new)的经济学,总的来说都走的是理性主义的路子。不得不说,置身于时代的学者们在给学说起名字的时候,的确是一针见血。

  从这个分析看,无论是经济学中的新古典、新新古典、新古典综合、新凯恩斯主义,还是国际政治中的新自由主义和新现实主义,其内核都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倾向。这种理性主义的来源,大体是人文以及社会学科受科学的影响,这种影响,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从好的一面看,这种理性主义或者说科学的倾向,大体是有利于学科的发展的,至少在规范提出问题及相关假设与检验方面。这种好处还有很多,我就不再列举。

  从不好的一面看,我们采用这些带“新”字的理论分析问题时,要警惕什么呢?我基本上可以说不能狗很好地把我与回答这个问题。如果非要说一点的话,那就是这些“新”理论基本上都是从个体的一些原则性假设出发,用理性计算的方式,去演绎并解释世界。这种思维方式,往往放弃了对个体之外,尤其是规则、制度等方面的考量。当然,奥尔森等人写了集体主义的逻辑这样的书,但是感觉还是过于抽象,大多是用来解释,而缺乏操作与实践意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建构主义,便弥补了这方面的缺憾。

  上面的批评可能太具体在理论上,而马克思对此进行了概况,就是这些理论,特别是“新”理论,形而上的倾向过于严重,太重视抽象的、原则性的东西,而忽视了对现实的关怀。以上至少一点初步感想,以后如果有新的想法再作补充吧。

  《理解国际冲突》读后感(二):World Peace

  国际冲突是国际关系中一个重要的话题,对大部分人来说,国际冲突似乎只是一个个新闻事件的叠加,它背后真正的原因和逻辑是什么,是什么导致了国际冲突?冷战的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革命会带来新的世界秩序吗?本书如同一个友好的领路人,带我们走进这片迷雾笼罩的森林,以从枝干到树木再到森林的逻辑层次,为我们有系统地解读了国际冲突理论。

  书的开头,作者就提出了一个贯穿全书的命题:世界政治中存在着永久的冲突逻辑吗?围绕这一命题,作者引证古今,从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说起,继而讨论了两次世界大战、冷战以及冷战后的国际格局。为了分析这些不同时代、不同形态的国际冲突,作者引入了传统的现实主义方法和冷战后流行的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用简洁的语言和历史事例来阐述晦涩难懂的概念,为读者提供了理解国际冲突的基本工具和方法。

  据说作者曾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到韦编三绝,因为公元前发生在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的那场战争,如同一个简洁的模型,可以概括和提炼出很多在后来世界冲突中应用的理论工具。其中“均势”这个概念被作者一直沿用到对两次世界大战以及冷战的分析中。雅典与斯巴达是当时的世界两极,他们分别有自己的同盟,也曾在波斯帝国威胁地中海城邦国家时结成盟友,共同抵抗外敌。但是小国科林斯与科西拉之间的争端,却将雅典与斯巴达卷入了十年的战争,原因是如果科林斯吞并了科西拉,将使雅典在海上处于劣势,即两个力量之间的均势被打破,战争就变得不可避免了。“均势”也同样可以解释一战中同盟国与协约国的行为与利益冲突,二战中美国的介入如何改变了战争局面,以及冷战中的美苏关系如何影响中东局势。

  但是作者同时又理性地提醒我们:不要进行庸俗的历史类比,对于问题的分析要结合时代背景。在对一战的分析中,作者提出了从微观到宏观的“个人——国家——国际体系”三个分析层面,并提出了一个思想实验的方法“反事实推论”。在关于二战的分析中,作者关注到了“集体安全制度”的发展与局限。而在对冷战的分析中,作者则将讨论的重点放在了核威慑与遏制政策。对于冷战后的地区和民族冲突,作者就主权与干涉、民族主义及其来源进行了探讨,最后回顾了后冷战时期以来国际社会关于未来国际秩序的许多构想,作者提醒我们,面对这样一个“历史终结”后的世界,我们应该跳出冷战的旧有思维,为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国际新秩序而认真思考。

  一本好的教科书书要满足三个条件:系统性和理论性,材料的丰富性,讲解的清晰度。奈教授的这本书无疑满足以上的条件,更难得的是,对于国际关系这样一个交叉学科,作者在书中借用博弈论、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其他学科的经典理论,使这本不厚的教科书包罗万象,处处值得品味。

  不过遗憾的是,作者将20世纪的国际冲突基本上锁定在了欧美、美苏这些传统的大国之间,对于第三世界国家着墨甚少,近年来国际格局的发生了强烈变化,或许在今后的著述中,作者会更关注中印这样的新兴国家。

  最后跳出本书说点感想,我们分析和理解国际冲突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构建一个和平的世界环境。美国教师John Hunter在小学生中推广一种“World Peace”的政治模拟游戏,让孩子们模拟虚拟国家的领导人,处理经济、社会和环境危机和战争的威胁,游戏以达成世界和平为胜利条件。孩子们在游戏中表现出的政治智慧和对和平的理解,令很多政治家都汗颜。Hunter老师说:If only they can learn something good for the world,they may save us all. 我想这同样也可以成为我们的愿景。

  《理解国际冲突》读后感(三):读书笔记

  第一章

  无政府状态的国际关系

  洛克的自由主义和霍布斯的现实主义——两个传统

  建构——观念的产生 工具理性之外

  行为体不再仅仅是国家 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的重要性

  目标也不仅仅是军事安全 而是多样的

  手段 核武器的使用概率很小 一个民族情绪的国家很难被打败的 民主国家使用武力的政治风险

  安全困境 一个主权国家增加了国防 另一个就没有其他的选择 雅典是不是太傲慢了?民主是不是一定要比专制强,新兴国家是不是一定要带来战争?

  对人性的认识是乐观的么?一次的囚徒困境和连续博弈。战争是人在困难环境里做出的非正确反应造成的。

  国际政治有结构性因素 但是也有偶然性在其中

  康德和边沁

  1 国际问题对于道义的共识很少 2 个人和国家是不一样的 3 牛津的同学说 他们不再为国家而战 希特勒看到了 于是战争爆发 这些学生都死在了战场上。34因果很复杂 4如果在一个完全没有秩序的情况下,可能正义就荡然无存了

  1国际制度不完善 或者在行使中肯定有问题 但是也不一定就意味着强权就是公理。有时候和平就是均势,对道义的执着可能会破坏均势(很老子的想法)39

  国家道义主义

  干涉就一定不如不干涉么

  世界主义

  个体层面上的公平分配

  但是这样导致的留学和冲突 这种克服不平等中间出现的问题又对别人平等么 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不一样的是,仅仅凭借道义 很难发挥作用

  第二章

  一个总体大于个体之和的结果 谁也不会简单的达到目的

  权力格局和地缘问题会影响 东亚问题是跳棋而不是多米诺

  预见力A人性 萨达姆和肯尼迪都有他们自己的个性 但是在这种个性之后是人性的作用

  国家社会资本 民主威权

  C体系 和国家结合分析

  机构 德国强大了 个人 俾斯麦的作用 平衡俄国和法国 但为什么法国不阻止德国的统一 意识形态和结构主义的视角下能看到手段和目的的改变??

  分析 第一 国际地位 大国和小国的策略是不一样的,第二 国内政治一定会影响国际 比如苏联的中央计划的失败一定会影响美苏关系

  马克思主义和自由主义

  马克思 战争的必然

  古典自由主义 自由贸易的繁荣 大幻觉 从经济制度里面找这样的可能性

  自由主义复兴

  现实主义色彩 二战后的美国

  经济自由主义

  日本在战后没有重新军国主义化 而是在经济里面找发展

  社会自由主义

  社会的交往尤其会对民主国家的国内政治发挥作用

  制度自由主义

  制度带来了一种期望 一种连续交往信息流动和解决冲突的方式

  东欧的权力真空带 不是俄罗斯或者欧洲想要怎样 而是被拖入其中

  两个民主国家为什么不会发生战争 要从新闻自由 制衡机制选举制度种种来考虑

  如何界定国家利益

  是国家利润的最大化 还是符合国内社会性质的期待 这是一个问题 同一个国家可能会产生出两种完全不同的对外策略

  对外政策

  革命的可能会倾向于输出革命

  反事实推论

  可能历史没有如果 但是国际关系的问题未必没有

  合理性 不能说如果拿破仑拥有隐形战斗机

  相近性 两个近似的事情 不是谁的鼻子和战争的事情

  理论性 要基于一定的理论

  真实性 不变的因素是不是与事实吻合

  国际关系是要回答为什么和怎么办的 这和历史学是完全不同的事情

  第三章

  权力是什么“做事情 控制他人 和让别人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的能力”。

  了解他人的偏好和掌握特定的资源 你手里有没有牌 你能不能想到对方手里的牌?

  人口 工业程度 科技力量的能力

  软实力 大众文化 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影响力 苏联入侵 就丧失了部分的软实力

  加拿大瑞典和荷兰会比拥有同等实力的国家有更大的权力

  均势

  权力 不平等会带来和平 一个新的挑战者的出现往往会威胁这种和平

  政策 均势 就是一种帮助失败者的策略 结盟 叙利亚这样的国家会选择支持伊朗而不是伊拉克 不是因为意识形态 而是追求均势

  但是地缘政治还是会发挥它的作用 近的威胁要比远的威胁容易感受到

  经济依赖同样会很重要

  体系的两个部分 结构和过程

  欧洲的五个大国带来了经典均势 但是德国实力的增强导致的是一个死板的两极秩序

  俾斯麦同盟 减少敌意 灵活同盟 一个魔术师和他的几个球

  一战的根源

  体系 德国崛起了 英国的反应英法同盟 甚至与俄国结盟 那就意味着不再是松散灵活的 而是捆绑的同盟 捆绑的同盟是危险的

  民族主义兴起了 社会达尔文主义让人们对和平盲目自信了 德国的政策有问题 与英国军备竞赛 和俄国抢巴尔干

  国内政治 列宁对金融资本主义的批评 资本主义是要保护和平的 但问题是 旧的体系在民族主义下解体了 奥地利和塞尔维亚是有问题的 扩张成了一种社会矛盾的转移

  个人 平庸的领袖

  深层原因是格局的变化 中层原因是政策和领导人 突发原因是某一件事情

  只要有更多的时间 就可能会有转机 防止一种对和平的过分自信

  《理解国际冲突》读后感(四):现实主义者眼中的世界变迁

  自修昔底德迄今,国家间的外交、贸易、战争等行为构成了国际政治的基本要素。千百年来,同盟、均势以及战争与妥协的政策选择等行为,一直存在于国际政治之中。围绕这些国家行为出现了不同的国际政治理论,政治家根据这些理论制定政策,从而影响世界的格局。

  在不同的观点中,现实主义学派的观点是较为经典的。小约瑟夫·奈的这本《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重点描述了现实主义学派看待世界的角度与方式,并结合二十世纪的重大历史事件,用他所介绍的理论对这些事件进行了解释。同时,作者还简要介绍了其他理论的主要观点。

现实主义与自由主义的世界观

  世界政治有三种基本形式,分别是世界帝国体系、封建体系与无政府的国家体系。

  世界帝国体系中,有一个政府主导着与它交往的绝大多数国家的行为,罗马帝国就是世界帝国体系的典型代表。

  国际政治的第二种基本的形式是封建体系。在该体系里,个人的效忠和政治任务主要不是由领土的边界所决定的。个人除了要效忠本地的封建主外,还可能对离自己较远的一些贵族或主教以及教皇负有义务。城市或城市同盟有时具有一种很特别的半独立地位。

  世界政治的第三种形式是无政府的国家体系。它由相对具有内聚力的国家组成,没有一个更高的政府凌驾于这些国家之上。例子包括城邦国家和15世纪马基雅维利时代的意大利。另一类无政府国家体系是王朝领土国家,其内聚力来源于一个统治家族的控制。

  今天所说的国际政治,通常是指领土国家体系,而且我们把国际政治定义为缺少一个共同主权者的政治,即在各行为体之上没有统治者的政治。

  在长期的国际政治演变中,政治家对该过程产生了不同的观点,分别被概括为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持不同观点的政治家按照自己的观点采用不同的手段影响政府的决策,从而造就了不同的世界政治格局。

  现实主义学派假设国家是唯一重要的行为体、武力是支配性的手段、安全是压倒一切的目标。在国际政治中,最基本的价值观是秩序与和平,最重要的制度是均势,国家根据均势界定自己的利益,并且预示着该国对外政策的走向。

  国际政治的中心问题是战争和使用武力的问题,国际政治的主要行为体是国家,且由于国际体系的制约,所有国家的行为都是类似的。一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决定着该国会采取特定的行为方式,国际体系中地位相近的国家其行为方式是类似的。

  现实主义有关世界秩序的观点是必要的,但也是不充分的,因为它没有考察正在慢慢地推动世界走出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长期的社会变迁。

  这种演变使得自由主义的如下观念变得更有意义:人民和国家共同构成一个世界社会,秩序的基础既包括价值观、制度,也包括军事权力。

  自由主义学派认为有一个全球社会与国家并存,且与国家一起共同发挥作用,它是制约国家行为的一部分外部环境。跨国贸易、人民之间的接触,以及国际制度是自由主义者的愿景。

  自由主义思想有三个分支:经济自由主义、社会自由主义和政治自由主义。政治自由主义又分为两种,一种关注制度,一种关注民主。社会自由主义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会增进相互了解,从而减少冲突。这种跨国交流在学生、商人和游客等多种层面上进行,使得相互间不那么陌生和敌对,从而减少发生冲突的可能性。

  自由主义者通常还会强调道义的作用,道义观念促成和限制人们的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道义的力量是强大的。

  自由主义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强调制度的作用,它经常被称为“新自由主义”。因为国际制度提供了一个影响人们期望的框架。它们使民众相信,不会再发生冲突。

  建构主义学派吸取不同领域和学科的知识,考察领导人、民众以及文化改变偏好、产生认同和学会新的行为方式的过程。建构主义是一种方法,而不是一种理论。

  建构主义者认为,大多数体系都存在于一个具有一些基本规则或惯例的文化背景之中。国家可能挑战或者接受这些规则或惯例。国际体系的过程到底是稳定的还是革命性的,取决于主要国家的认同和目标。

现实主义的世界组织形式:层次分析观点

  现实主义学派认为,对于某一重大历史事件,通常从三个分析层次:即个人,国家和国际体系的角度解释该事件的原因,并对事件的发展进行预判。

  从第一个分析层次思考问题的表现形式是努力解释人类的共性或者“人性”,而不是分析个人的特性。个人层次的解释是不够充分的,因为国际政治的性质是由国家而非个人所决定的。过于关注个人的动机会使我们忽视人们意想不到的个人行为的后果,这样的行为后果是由一个更大的体系所导致的。

  第二个层次的分析是从内部解释问题,也就是通过国内发生的事情来解释国际事件。有意义的解释通常都是把第二个(国家或社会)和第三个(国际体系)分析层次结合起来。

  第三个层次的分析是从外部解释问题,也就是探讨整个体系如何制约国家的行为。国际体系层次的分析通常包括两部分,即体系结构和体系过程。体系结构指权力分布,体系过程则指体系单位之间互动的模式与类型。显然,结构和过程相互影响,而且它们都可能发生变化。结构是更为基本的,而且其变化速度比过程要缓慢。

  自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建立以来,欧洲大陆便进入了均势时代。均势的第一个含义是指权力分布,权力均衡也可以指一种特别的情势,其中的权力分布是很均等的,如同处于平衡状态下的天平;均势的第二种含义是作为一种平衡政策。均势预示着,其他国家会采取行动阻止一国发展成为主导国家。均势还被用来描述多极体系。

  为了维持欧洲的均势,19世纪欧洲的5个大国经常改变结盟对象,以此阻止任何一个国家主导欧洲大陆,国家之间不断发生战争,国际局势符合现实主义者关于武力和安全的描述。然而,德国的崛起破坏了均势,三国协约(英、法、俄)与三国同盟(德、意、奥)形成两个互相对峙的集团,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重损失促成了自由主义在战后的流行。美国总统威尔逊想把基于均势政治的国际体系改变成基于集体安全原则的国际体系。道义力量是很重要的,但它需要以军事力量作为后盾。安全必须是集体的责任。假如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团结在一起,那么力量的天平就会倒向善的一方。国际安全能成为集体的责任,爱好和平的国家可以组成反对侵略的同盟。

  威尔逊认为,建立安全体系首先应当宣布侵略和进攻性战争为非法的行为。其次,爱好和平的国家必须结成同盟,对侵略行为起到威慑作用。再次,假如威慑失败和出现侵略行为,所有国家都要同意惩罚发动侵略的国家。

  然而,老欧洲们的保守主义思想根深蒂固,一战血腥杀戮的记忆毕竟太过深刻。面对崛起中的法西斯政权,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主要大国要么采取绥靖政策,要么采取孤立主义政策,最终导致了二战的爆发,自由主义思潮遭到失败。

  战后,为了防止二次大战的悲剧重演,各主要大国建立了联合国。在保证集体安全方面,《联合国宪章》规定了安全理事会制度。安理会发挥作用有3个前提条件:1、当发生明显的侵略行为的时候,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最能够发挥作用;2、集体安全制度在没有国家使用否决权的情况下可以发挥作用,3、集体安全制度只有在成员国提供资源的时候才可以发挥作用。

  联合国刚刚建立,世界又进入了冷战时期。两大阵营相互对峙,世界仿佛回到了一战前夕的模样。冷战的特征在于,两个敌对国家不断进行紧张的斗争,但是双方一直没有诉诸武力。冷战也揭示了国家可能进行两种对外政策选择的动力。这两种对外政策选择是威慑和遏制。现实主义者大行其道,但国际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也在改变着传统现实主义的世界观。

  在冷战时期,科技迅猛发展,两大阵营之间的竞争已不仅是军事实力的较量,而是扩展至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多个方面。各个方面的竞争此消彼长,考验着各方的综合国力。

  政治军事方面,集体安全涉及到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即主权与国际法。主权的定义很简单,即国家在指定领土内享有最高的管辖权。只有在国家自己同意的情况下,其权威才可以受到限制。

  虽然两大集团之间的战争没有爆发,但为了争夺势力范围,两大国均采用不同的手段干涉小国的内政。干涉就是指影响另外一个主权国家内部事务的外部行为,它不仅描述正在发生的事情,也作出价值判断。不干涉主权国家的内部事务是国际法的一个基本规范。不干涉是一个强有力的规范,因为它同秩序和正义有关联。主权和不干涉是保证无政府世界体系中存在着秩序的两个基本原则。两大国在冷战中均采用极端手段干涉别国,1989年美国入侵格林纳达,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就是典型的例子。

  经济方面,随着世界贸易蓬勃发展,国家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世界再也不像传统现实主义者认为的那样如桌球一般坚硬地互相碰撞了。经济上的相互依存使世界进入了新的发展时代。作为一个分析的词汇,“相互依存”指的是一个体系中的行为体或者事件相互影响的情势。简单的说,它指的就是互相依赖。相互依存的收益有时被分为“零和”与“非零和”两种类型。在零和的情势中,你的所失就是我的所得,反之亦然。在正和的情势中,大家都获益;在负和的情势中,大家都受损。

  在相互依存政治中,国内事务和对外事务之间的界限不甚清楚。相互依存的成本包括短期的敏感性和长期的脆弱性。敏感性指的是依赖效应的强度与速度,也就是说,体系中一个部分的变化在多长时间里引起另一个部分发生变化。极度敏感并不等于极度脆弱,脆弱性指的是改变一个相互依存体系结构的相对成本。它指的是逃离体系或者改变游戏规则的成本。脆弱性并不仅仅取决于依赖程度,也取决于一个社会是否能够迅速地应对变革。脆弱性也取决于原料是否有替代品以及其供应渠道是否多样化。

  1973年,海湾国家石油输出国组织对西方进行石油禁运,充分体现了相互依存的特点。产油国并未使用传统的军事手段,仅仅是降低石油产量,就让主要西方大国经济波动,不得不限制石油的销售,并采取措施稳定股市,表现了在能源方面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情势。而西方主要大国虽遭遇严重经济冲击,却并未影响其政治决定,也体现了大国对经济武器敏感却不脆弱的特点。

  在科技方面,与一战及二战时期相比,冷战中最为重要的区别就是核武器的发展与应用,两大阵营同时拥有足以毁灭地球数十次的核武器储存量,造就了互相确保摧毁的核均势,也促成了恐怖的“和平”状态。

多样化的世界观

  1989年冷战结束,随后,苏联也解体了。自由主义及建构主义者重新登上历史舞台。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联合国的集体安全制度第一次发挥了作用。由于衰弱的苏联没有投反对票,联合国组成了多国部队对伊拉克进行攻击。此后,自由主义者和国家道义主义者占据了国际关系的主流,西方国家的政治家们高举人权、道义的旗帜,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干涉别国内政,他们认为,国际法的地位优先于国内法以及特定情势中的主权。最终,政治家的要求还是需要军事家来达成,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就是典型的例子。

  冷战结束以来,科技方面最引人注目的成就就是信息技术的崛起。信息革命有4个基本观点:1、某些自由主义者预言信息和通讯革命将使得国家间的权力分布趋向于均等,这是错误的观点;2、廉价的信息流动使得跨国交流渠道发生了重大变化。3、信息革命正在改变政治过程,在争夺至关重要的。有关信誉的权力资源中,开放的民主社会的竞争力要大于集权国家。4、随着信誉成为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重要权力资源,相对于硬权力来说,软权力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中东北非,抗议人群利用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体发布信息,组织游行示威,给当局施加压力,间接乃至直接地导致一国政权的更迭,这是传统的现实主义者所不能理解的。

  目前的世界,还是以民族国家作为基础,经济、军事、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相互融合,相互竞争,在面临国际关系问题需要决策与预判时,通常需要融合各种不同的观点、看法、不同学派的思想精华,才能对世界局势作出合理的判断。

  fsetWidth

本文标题: 《理解国际冲突》读后感1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763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认知失调理论》读后感摘抄成功者的肖像读后感精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