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电影史论读后感100字

发布时间: 2020-12-13 10:57:4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4

《西方电影史论》是一本由邵牧君著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21.80元,页数:1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西方电影史论》精选点评:●不爱看电影,就看部电影史吧●有点过时了,有些观点很武断,还有一些错误,出于对老先生的尊重加一

西方电影史论读后感100字

  《西方电影史论》是一本由邵牧君著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21.80元,页数:1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方电影史论》精选点评:

  ●不爱看电影,就看部电影史吧

  ●有点过时了,有些观点很武断,还有一些错误,出于对老先生的尊重加一星...

  ●我!终于!读完了!薄薄一本,前五章来回看了n遍(断断续续地看然后从头再来)大三心血来潮看了三分之一,后来考研时间太短只看了一半放弃……但不得不说邵牧君太对我的口味了!立场完全赞同,且不是史料堆砌,观念明确逻辑清晰的史论书籍,太少有了(好吧也可能是我读书太少)好想穿过去握手!

  ●真的是有点智障。..

  ●愤怒的老头...不带情绪写会不会更好?

  ●不过是从一个极端滑入另一个极端罢了,与老牌教程比更看不下去

  ●结合着电影,这本书我看了一学期才看完。实乃拓展阅读、考研复习必备良品。虽带一些邵先生的主观看法,但比郑亚玲那本更有重点和针对性。改变了我对电影的很多不成熟的观点和认识,很受用。

  ●承认自己是复习的时候才看的。对影史的脉络梳理还算清晰,但那种强词夺理般的论述和部分错误的年份真是......只适合当教材了。

  ●老爷子说话真带劲

  ●请勿在私货里夹带历史+1!!!通篇是反反复复的没有气度的跳脚,对他反对的理论全部反复使用“鼓吹”一词,武断浅薄,以偏概全,又红又专。 不客观不冷静,谈什么历史??

  《西方电影史论》读后感(一):笔记 待续

  1、好莱坞明星制对演员成长的损害

  2、片厂和电视业的合作关系

  3、电影业的改制

  4、

  写得很好

  谢晋追时代追得很紧(李道新)

  《西方电影史论》读后感(二):红魔深入骨髓的“消费艺术”史论质疑

  1、自始至终没有对“电影作为消费艺术”的“艺术”做明确严密的阐述。

  2、过分鼓吹的“消费艺术”却把电影豢养在封闭的、固定的、保守的消费娱乐文化范畴之中,对电影消费性的拨乱反正有矫枉过正之嫌,无法评价非大众的现代主义、有创造性的电影和观念的历史地位,过分的排斥导致无视和消解了他们的价值。

  3、过分鼓吹“消费艺术”,固步自封,否定矛盾。

  4、过分鼓吹“消费艺术”,强调对大众的娱乐,遣词造句里魔思维暴露,有虚伪的愚民之嫌。

  5、过分鼓吹“消费艺术”,是变相的“唯票房论”。

  6、过分鼓吹“消费艺术”,泯灭个性,有文化专制之嫌。

  木心先生说对一种观念做系统性的阐释,最后总会牵强附会。

  《西方电影史论》读后感(三):看似反抗权威,实则是另一种鼓吹说教!

  首先有多种声音和看法是好事,我并不反对他开宗明义地说“电影不是第七艺术”的态度 ,鄙视和戏谑精英主义的观点也是吸引我读下去的动力。用了三分之一的篇幅宣扬电影不是第七艺术,电影只是为大多数观众服务的叙事载体,但是出现了矫枉过正的毛病,一味地喊口号,自己的观点论据却越发的站不住脚,甚至自相矛盾!不免让人怀疑是一种对大众懒惰思维的纵容和犬儒主义的游说。 既然你瞧不起电影,觉得电影就是个为大众捏脚和教化宣传的工具,那你把那么多的影史经典和名导大师摆来分析,不是也承认他们的艺术水准嘛?那好你说这些都是反面教材,那么你敢直接爱憎分明地例举一二嘛?没有!既然你觉得大师们故弄玄虚必将自取灭亡,请你捞出来单独唠唠!再言之,你觉得什么是好的电影呢?一部都没有具体分析举例吧?拿不出手?因为容易露怯吧。就知道打倒一片 ,不敢真刀真枪单挑,表面是如此挑战权威,实质还是再为另一种说教鼓吹!

  《西方电影史论》读后感(四):绝无冒犯之意

  这两天刚开始看邵牧君的《西方电影发展史》,老先生算是国内权威,刚开篇就看得出国内文人名家的酸腐味道,并老派古板,老先生应该是国内电影理论研究的先辈,刚一开篇就把中国知识分子的清高之感显露无疑,前言就明确向世界电影理论界提出质疑,要推翻“电影是第七艺术”这个已成公认概念的说法,并称之为“棘冠”、“荒谬”、“会对电影的发展造成巨大伤害”,邵老提出电影为“消费艺术”,并列举自己为用“消费艺术”推翻“第七艺术”所做的种种努力及“声嘶力竭”地发表了很多文章换来的仍是一片沉寂,让他深觉痛心。在开篇公然反对已成教科书式的理论家大卫波德威尔。文学和艺术范畴的理论和观点本就是主观化的东西,不像科学界可以用实验方式推翻。不管是“第七艺术”还是“消费艺术”,说到底电影都属于一种具体的艺术,况且这个“第七”和拿来“消费”,并不是冲突的两个概念,电影本就是一种工业,是一种商品,是商品就需要被消费,这和它属于第几种艺术是不相斥的。邵老为什么非要执拗地想要用自己的“消费艺术”来推翻“第七艺术”这个概念呢,而且从书中能够强烈感觉到他因为自己的观点石沉大海而感到吃惊和无比的痛心,认为这是世界电影史上的一个遗憾。总之老爷子气性很大。

  作为当代理论研究的学者,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推陈出新实属不易,但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常保谦逊之心才能让别人更容易接受自己的理论观点。并非是崇洋媚外和对长者有不敬之心。作为一名学生,还是希望能从国内的前辈那里学到更精深的知识。

  《西方电影史论》读后感(五):札记

  在看了师大、北大的电影史版本后,愈发佩服邵牧君老师了。不愧是史论,其他的版本都是史料,偶有评论也不痛不痒。邵老开篇就点明自己的态度,一点也不含糊。他高度肯定电影的工业属性和大众文化价值,以决绝的态度摒弃商业与艺术看似鸿大的分野。

  记得《看电影》采访侯孝贤时,他说过电影有两种,一种面向自己,一种面向观众。我觉得所谓商业电影就是你们应该怎样看世界,是人们平庸生活的梦想,是受伤过后的抚慰,是填补差异的桥梁;而所谓艺术电影就是你们看我怎样看世界,再客观的视角也无法逃脱导演的指引,只是保留更多引导下的多义性。邵老认为商业与艺术不是很多人口中所谓发展大业面临的最大矛盾,不是艺术性留住观众而是观众决定艺术性。观众是可以被塑造的,当大众看多了各类型好莱坞大菜,洞悉了编剧的每一个小技巧,自然就会去寻求更丰富的合乎自己品味的艺术风格。电影作为文化商品,更主要的矛盾是商业与道德,而非艺术。此刻我们的基本需求是以娱乐为温饱,而精英们掌握了话语权并折腾着要给电影赋予风格和意义。电影可以承载厚重,却不能以此为生。大众凭什么为导演表达自我的愿望买单并强迫自己去理解?八十年代的时候我们在寻找中国电影的理论传统、民族风格,寻根意识贯穿文化的各个领域。其实我们既欠缺一个系统完整的电影传统(我国电影是在一片兵荒马乱中匆忙成长的),又断裂了文化传统,当前的要务似乎只能是寻找活在当下被盗版碟培养塑造的观众。《大话西游》、《疯狂的石头》找到了后现代主义体验塑造的观众,目前的大片只找到了形式却没有内容,暂时撑一段时间尚可,久而必疲。总之,喜欢邵老这样一位有自己观点还孜孜不倦为此捍卫的坦诚的老人。

本文标题: 西方电影史论读后感1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745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孤国春秋 第一季》经典影评集《狐影》影评1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