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历程读后感摘抄

发布时间: 2020-12-11 15:42:0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8

《天路历程》是一本由约翰·班扬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本图书,本书定价:1.50,页数:33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天路历程》精选点评:●长大点再看其是发现里面有些人挺傻的然后宗教宣扬的一些东西经常都违反人类天性其实就是一种对自我的压抑和

天路历程读后感摘抄

  《天路历程》是一本由约翰·班扬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本图书,本书定价:1.50,页数:33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路历程》精选点评:

  ●长大点再看其是发现里面有些人挺傻的 然后宗教宣扬的一些东西经常都违反人类天性 其实就是一种对自我的压抑和克制 特别傻特别天真的人可能就很符合教徒的基本 但是往往哲学家和科学家又有很多宗教的皈依者 所以可能人始终还是需要道德上的底线 哪怕顺势而为也要有所顾虑

  ●大学时期阅读,最近整理时发现。

  ●什么叫负上主的轭,定意行在主预备的道路上。

  ●所有的宗教都是自证的。

  ●讀了很多遍的書,在喜馬拉雅再聽一次,發現有點枯燥。比起奧古斯丁的懺悔錄,在遣詞上真的差遠了。我相信不是翻譯的問題。

  ●文化不同,读这本书没有丝毫感觉,作为一个东方人,是根本没有天国、救赎、虔诚这些概念的。

  ●我对寓言和宗教都不感兴趣。当时读这本书,,,估计是在图书馆拿顺手了,,,还是饥不择食什么的。。

  ●z

  ●小时候的当格林童话读,没想到是名著....

  ●十七世界古典主义文学

  《天路历程》读后感(一):天路历程

  作品具有浓厚的基督教色彩,事实上就是一部“教训”人如何能够成为真正基督徒的作品。所以作品中的主人公的名字就直接叫“基督徒”和“女基督徒”。   本文有些拟人化,表现着一个人如何能够真正成为基督徒进入主的城市。本书分两部,上部是男性的“基督徒”的经历,下部则是其妻“女基督徒”以及孩子的经历,两人殊途同归,经历过种种考验后终于成为主的信徒。

  《天路历程》读后感(二):窄梦

  真没想到英国的古典文学也有这么好看的,班扬的《天路历程》虽然算得上是一本不折不扣的传教册子了,但也完全可以当作英国版的《西游记》来看。唐三藏说“我从东土大唐来,往西天取经”,基督徒(《天路历程》里的主人公)说“我从毁灭城来,往锡安山去”,基督徒没有时刻陪伴左右的徒儿,但在途中与其它的天路旅者分分合合,亦无寂寥孤单愁。师徒四人路遇九九八十一造磨难,基督徒途经灰心沼、死阴谷和浮华市集千万劫。想起当年小说史课上讲到《西游记》,记得老师说它的主旨有三种说法,其中一个是“游戏说”,还记得说取经路上的妖魔鬼怪其实都是“心魔”。那节课我听得都傻了,原来一部打小最爱看、一到寒暑假就8集连播的《西游记》居然这么深奥。接得地气,入得云间,欢乐的得,深刻的得。相比之下,《天路历程》没有那么轻松,强烈的宗教色彩是困住故事的雾,你潜意识地紧跟基督徒前行,否则就会迷路。

  书中涉及了很多圣经里的人物和情节,我实在了解不多。但看到开头处宣道师提到“窄门”着实让我欢喜,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有一本小说就叫《窄门》,一年前我非常头疼地完全没有看懂。模模糊糊地感到好像是个把爱情和宗教搅拌在一起的故事,作者把二者的混合物抛到很高,我却遗憾地被甩在了外面。现在想想,是我对基督教故事的背景了解得太少,那时还不知道窄门的隐喻。耶稣对众人说:“你们要努力进窄门。我告诉你们,将来有许多人想要进去,却是不能。”“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班扬是17世纪英国的清教徒,笃信圣经。因不信国教,被关押在狱中达12年之久,其间写出《天路历程》。他在整部书中运用梦境的形式,基督徒通往天堂的朝圣旅程全部发生在叙述者的梦中。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他,笃定的班扬宁愿入狱也不放弃信仰,反而在狱中独自写出一部英国版的《西游记》,九九八十一难全都在梦里,他常常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感到,梦那么宽,梦又那么窄。

  《天路历程》读后感(三):说一点关于《天路历程》的总结和感想

  不知道是否因为是作品为古典文学名著,所以翻译过来后完全没有了“古典”作品应该有的韵味。说实话,语句读起来不是很美。所以仅就内容说一下自己的感想。

  这本书一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以毁灭城出身的基督徒为主角,讲述了他走天路的经历。第二部以基督徒的妻子,女基督徒为主角。

  作为一个生活在无神论环境中的人,在我看来,第一部要比第二部好太多太多。在第一部中,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人物、甚至他们所说的话都有非常有代表性,它们和故事本身都有较为深刻的寓意。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浮华市。浮华市有些影射现实世界,里面贩卖的都是物质和罪恶,里面居住的人都是些狂妄又无知的小人。而更为讽刺的是,他们并不觉得自己是不对的,所以有意思的一幕发生了:“盲目”说自己把别人的罪恶看得清清楚楚,“纵欲”说自己再也忍受不了别人了,“无用”说世界上不需要这种人。他们所说的话恰好证明了他们的缺点,正应了那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读了让人忍俊不禁又咬牙切齿。只可惜作者没有对所有浮华市的陪审团成员们用这种妙到好处的语言描写,甚至有几人的言行是和自己的名字相符的。

  同时,作者并没有否定“出淤泥而不染”这一现象,一些不好的城市偶尔也会出现几个盼望神的人。例如忠信、盼望。但在第一部,这样的人物少之又少。

  可能是因为第一部太出色了。所以作者在讲述第二部的故事时只好另辟蹊径。这一次,故事里涌现出了许多出身于不好城市的天路客。第一部时,主角一路上基本孤身一人,有人相伴的时候不多。而到了第二部,女基督徒从出发时就有伙伴,越到后来越多,甚至有一个名叫“大无畏”的勇士保护她们。因此,她们在天路上遇到的试探和危险少了,而大无畏倒是增加了不少显示英勇的桥段。与第一部相比,第二部的故事情节丰富了,但寓意性却大大降低。我还是更喜欢第一部。

  另外,书中大片大片的神学讨论感觉很枯燥——即使对我这个有神论的人而言。另外,我在把书读完之后,整理了书中所出现的所有地名、人物和一些有代表性的话语和场景,本以为轻轻松松,结果没想到居然有将近四千字。

  《天路历程》读后感(四):最难,难不过坚持

  那天在图书馆找书,无意间发现了这本。

  很奇怪的装帧风格,看前言,发现是按中世纪手抄本的风格设计的。

  很显然,就凭它的插画和装帧,我也会借的。

  只能说翻完了。

  因为看完一本书所花的精力,不只如此。

  时间,也不会这么短。

  书采用隐喻的手法,写的是基督徒了解自己罪孽深重后,义无反顾的踏上天路,不畏艰险,追寻上帝的脚步和内心的平静的过程。

  有的书,是看的时候觉得很精彩,看完后觉得索然无味;有的书是看上去就很无趣,实际也确实无趣;有的书是看上去很精彩,看完后更觉得意味深长;有的书是看是昏昏欲睡,看后却回味无穷。

  《天路历程》属于第四种。

  天知道我是怎样忍受着看完那冗长而又深奥的宗教警言的。

  整本书几乎全是圣经中的话语,几乎全是神谕,既无故事性,也无情节性,更无出彩的语句。

  看完后,却能让你一次又一次的回想。

  关于道路,前进,方向,迷失,救赎,忏悔,希望的。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基督徒离开牧羊人,不听希望的劝告,踏上罪恶的草地那一段。

  也许有的路,看上去确实与你所走的路平行到达同一目的地,

  也比你现在走的路好走很多,

  面对这样的情况,

  有多少人可以坚持走原来的路呢?

  有多少人选择和基督徒一样,翻过栏杆,走在柔软的草地上?

  当你走了一段以后,猛然发现与你的目标相去甚远。

  又有多少人回头追求原先的梦想呢?

  一直走下去,看到另一处好走的道路,会不会又放弃了这条路呢?

  坚持,真的需要勇气。

  和信仰。

  还有希望。

  《天路历程》读后感(五):上路,去受苦

  一年多前的读书笔记,现在看来未免幼稚。但彼时彼刻的心情,易有值得记录的价值。希望通过自己一点小小感悟,传达一点读书的进步。

  平安夜的晚上,在家里读《天路历程》的末章,感动地浑身激荡,这是件多么幸福的事。

  这本书其实非常简单。故事就很简单,讲一个基督徒从他的家乡毁灭城出发,经历重重险阻,最终抵达天国的故事。书中提出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命题:人究竟如何做才能得到救赎。而班扬给出的答案也非常简单,我冒昧概括了一下:上路,去受苦。而就是这五个字,使得这本简单的书无比伟大。我甚至感到,作为题材类似的两部作品,如果抛开文学艺术上的差距,《天路历程》给我的震动比《神曲》还要大。

  人自知有罪,因而抱着谦卑的态度进行自觉性的奋斗,这样的路程注定不会顺利。基督徒尚未启程就开始面对家人的嘲笑和邻居的讥讽,才上路便不慎落入灰心沼,刚被救上岸就又遭到世故先生的欺骗......基督徒在他的天路历程中,每向前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的努力,魔鬼、世俗和旧我,这三者不断给他制造障碍和险境,一直持续到他到达天国才结束。书中多次描写到基督徒与阻挠他的事物进行斗争,令我印象深刻的一节是他在屈辱谷遇到魔王的时刻。因为基督徒心里怀着对上帝的感恩和对自身罪恶的坦诚,所以他敢于义正言辞地与魔王辩论信仰,他在与魔王的斗剑中快被杀死,又是因想到“爱着他的主”曾说过“你虽跌倒,却要起来”,最终奋起获胜。

  这个段落证实了前面的基督徒在解释者的住所里的所见:一面墙下有一堆火,有人不停往火上浇水,火却依然生机勃勃;他转过墙发现另一个人在悄悄拿着一桶油往火上倒,使火不致熄灭反而越烧越旺。火象征恩典在心里所做的工作,而魔鬼浇水想要扑灭它,基督却“不断地用恩典的油浇灌那已经在人心里展开的工作”,但又以隐蔽的方式站在墙后,是因为“一个受到引诱的人不容易看到恩典在心里怎样继续起作用”。班扬设置的这组象征可谓用心良苦,也成功地让我心里受到了极大震动。原来神之于人的作用不是要让人免于灾祸,而是在人面临灾祸时,给人以信心和力量,让人从心里面鼓起勇气和希望去战胜它——所谓“上帝首先帮助的,是那些肯帮助自己之人”。而人却因为急功近利而时常无法感受到这恩典,以至抛弃信仰、自暴自弃、最终堕落,实在可惜可怜。

  另一个感动点来自于当第二部的末尾,天使将天路客逐个接回天庭时,“坚忍”所说的遗言。他“虽经过千辛万苦,却并不悔恨”,他嘱咐把剑交给继承者,把自己的勇敢与技能交给合格的人……而最终他留给自己的是什么呢?——“我身上的伤痕我自己带去,可以作为我的凭据,我曾经为我主尽力杀过敌”。我看到这里感动极了。殊不知,天堂里有着千千万万个“坚忍”,他们身上遍布着生前为了尽力维护主而被世人所害的伤痕,这些伤痕不再是痛苦,而是骄傲,是他们得到荣耀和永生的凭据。无论是“坚忍”还是跋涉于天路的基督徒,他们生时受尽苦难,但当他们回到天国时,没有人可以说他们两手空空!而我辈扪心自问,不曾为一个神圣的理由受过一点苦,亦无机会去过因神而热切的生命,何等羞愧。

  诚然,在经由无神论洗脑多年、又被近年来的消费文化和娱乐文化摧残之后,我们今天已经不可能再像班扬时代的人那样,为书中那种纯洁而狂热的信仰而感动;更不可能效法那位基督徒,为获救赎而自觉地去接受所有的考验和伤害。无信仰已经是最可怕的事,更糟糕的是,人们已经从内心把信仰看作一种功利行为。我最常听到的有关信仰的话就是“信仰不能当饭吃”,我更亲眼见过有人满脸轻蔑地说:“我凭什么信神,神能给我什么?”这样的问句令我哑口无言,不知若班扬和书中的基督徒听见,会不会惊骇而死。他们一定无法理解,竟会有人盼望借信仰得到更好的物质享受。信仰不是茶余饭后精神空虚时拿来自慰的,而是需要出门远行去接受磨难的,难道这一点从《天路历程》里看的还不够明白吗?抵达天国之路必经层层折辱和伤害,若人不曾为神的荣光而付出、没有因此获得一身的伤痕,又如何有颜面进入天国接受救赎呢?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说:我只担心一件事,就是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而人怎么可以自大到只祈求神的保佑与恩赐,却忘记自身首先应该背上十字架去舍己受苦!我之所以被《天路历程》感动,说到底就是感动于基督徒的对于“上路、去受苦”的自愿选择,他殉道的心志和背起十字架跟随主去接受苦难的舍己精神。

  这样想来,基督教的信仰其实不是作为罗马帝国的国教被扶植起来的,而是由千千万万虔诚而谦卑的人,其中大部分是微贱无识的人通过肉体的受苦而一点点建立起来的。比如班扬本人,他出身低贱,文化有限,除了宗教知识几乎不通学术,欧洲文学史上那些伟大的作品他一部也没有读过。他只是一个敬畏神明的纯朴教徒,与光彩灼人的荷马、但丁、莎翁、歌德等相比,他的面孔简直要暗淡到尘土里,但他依然悄无声息地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合上书本想一想,其实书中那个基督徒就是班扬自己的化身,但不同的是,班扬肯定比他多有一份野心。当然,这野心不是要谋求私利,而只是为了荣耀神。班扬为了这份献上荣耀,坚贞地挨过了十几年的牢狱、鞭笞和时间。他著书传道的目的并不是换取利润和声名,不是要给自己搏取更多的身外之物以供享用,而是希望能在上帝的供桌上多增添一份恩典,并虔诚地渴望主的恩光普照更多受苦的世人。透过书中基督徒的艰难跋涉的天路历程,班扬的身影已经隐约显现在我眼前,他破衣烂衫,目光剔透而坚定,举着十字架孤身跋涉于荒野,有着梦想、希望和赤裸裸的良心,谦卑而庄严地望向星空,寻找着上帝慈悲的眼睛。而我相信他看到了。

本文标题: 天路历程读后感摘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733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The Effective Executive的读后感大全《隂性皮膜性快感》的读后感大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