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谋杀案》经典读后感有感

发布时间: 2020-12-11 15:41:3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20

《哈姆雷特谋杀案》是一本由[美]阿瑟·伯格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2.00元,页数:15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哈姆雷特谋杀案》精选点评:●学术圈百态,不过作为小说,满可以写的更有意思些。●八成也算是同学下课吵闹~~

《哈姆雷特谋杀案》经典读后感有感

  《哈姆雷特谋杀案》是一本由[美]阿瑟·伯格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2.00元,页数:15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哈姆雷特谋杀案》精选点评:

  ●学术圈百态,不过作为小说,满可以写的更有意思些。

  ●八成也算是同学下课吵闹~~~~~不过这种东西几乎只在高中的时候见到了。

  ●……作者其实是个吐槽帝吧!同理,等我复习文批的时候,大概可以YY出汉儒追着宋儒打或者韩愈石介携手谋杀公安三袁的故事……

  ●情节和叙述皆有硬伤,唯一欣赏的是揶揄文学理论及文学教授时的自信。

  ●勉强3星吧,跟戴维洛奇比起来差点不是一点……那些学术梗真心有趣,但是作者大人您能再多花点时间把剧情顺一顺吗?

  ●我不是来看理论只是想知道那个教授是怎么杀人的。~~~

  ●好萌的書!

  ●猪一样的队友。困

  ●不懂

  ●伯格的小书

  《哈姆雷特谋杀案》读后感(一):还么看过,不做评论

  偶是来借酱油额。。。。。。。。。。。。。。。。。。。。。。。。。。。。。。。。。。。。。。。。。。。。。。。。。。。。。。。。。。。。。。。。。。。。。。。。。。。。。。。。。。。。。。。。。。。。。。。。。。。。

  《哈姆雷特谋杀案》读后感(二):开阔思路、趣味横生、深入浅出的一本书

  现在期末在写论文,20天要写5篇论文啊,尤其是文论课要写两篇,莎士比亚戏剧课一篇,实在没思路,就从学院图书馆找了这么一本简短的小书,看看有没有帮助。没想到看了以后,还真是对各个批评流派有了一些简单的了解了。情节什么的就不说了,很简单。就是这么多流派,还不能一下子接受完。得慢慢理一理。

  刚看了一本米勒写的《解读叙事》,用的是解构主义思想,什么亚里士多德的俄狄浦斯情结啊,各种混乱啊,看不太懂,啊疯了。还要交读书报告。而刚好哈姆雷特谋杀案里也有关于解构主义的戏仿,可以开阔一下思路。

  书是李永毅老师翻译的,感觉读起来超级顺畅啊,超级赞。我一直很敬佩李老师,这是他05年就翻译好了,当时我还刚上大学呢。哎。刚看其他几本,有蒋虹老师、曹雷雨老师翻译的,一定也很好。不过还是最佩服李老师。大四时听他讲翻译,讲的趣味横生,我学到了好多东西。他自己亲手翻译的也这么好。

  总之,这本书想当不错。看完这本书,还要继续查各种资料,写读书报告和论文了。。。。

  《哈姆雷特谋杀案》读后感(三):有趣的文学理论读本

  读了三年的文学专业,却仍对于一部作品作恰当的评论心生畏惧。若要对一部公认的伟大文学作品点评一二,有内容却又不乏新意更是一件想来就艰难的事情。至于诸多立场方法截然不同的文学理论,留给我的印象总是枯燥乏味,艰深难懂。不过《哈姆雷特谋杀案》显然是有关文学评论和文学理论著作中的一个异类,真的很有趣,很好玩。

  书是《文学概论》课的张老师推荐的,同时推荐的还有《洛丽塔》作者所写的《文学讲稿》。《哈姆雷特谋杀案》是本小书,不厚,讲了《莎士比亚研究》的主编谋杀了其他编委的故事。其中穿插了各种各样用以分析《哈姆雷特》的文学理论,诸如结构主义、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学说、社会学、后现代主义、批评史学……每个人评论《哈姆雷特》都有其独特的视角和方法,作为了解文学理论各种流派的基础介绍读物,可谓是生动有趣,而且深入浅出。

  之所以说这本书有趣好玩,不仅仅是因为作者在书中介绍了各种各样的文学理论流派,把一部《哈姆雷特》解读成形形色色、荒诞离奇的故事,让我等小子大开眼界——名著原来还可以这样解读!许多方法和思路,在《文学理论》课上,在《比较文学》课上,我都曾见识过,却没有想到,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应用到具体一部作品的评论上。

  同时,作者用嘲讽夸张的口吻指出了这些观点种种的局限性,还用尖刻犀利的笔,给我们描绘了学术界、所谓的国际一流院校中英文系的文学教授的众生相。作者笔下这些人和事,我们中文系的学生同样似曾相识。

  《哈姆雷特谋杀案》读后感(四):会心一笑

  对文学批评近几年的走向稍微有些了解的人都会对书里的内容会心一笑——忍无可忍的格里奥马教授对近几年的文学研究极度不满,但是很遗憾,这样对新潮流不满的人往往头脑僵化,个人研究非常落伍,不过也未必全都如此。

  那些心理分析者、马克思主义学派、结构主义者、社会学家……五花八门的派别将“文学”当作彻彻底底的“尸体”,随意解剖,结果就是读者或者文学专业的学生丧失审美感受力,只关注怎么“深刻”地分析肢解作品。这真是一大灾难!

  虽然这部小说的结构仍然没有什么稀奇——惨案接连发生;对学术说教竟然毫不厌倦的亨特侦探契而不舍的进行着毫无成效的侦破;学术观点几乎都是凭借谈话来展开的。但是相对于另一部近作《学术会议上的惨案》来说,至少本书采用了凶手倒叙法;社会学家的观点是从电台节目播出的,不再徒劳地说给亨特探长;最后的惨案是一起意外的一箭三雕爆炸,这甚至可以令读者因为想到学者教授也会沉迷床上的3P游戏而感到兴奋滑稽。

  说实话,做个教授,可爱的阿瑟·伯格先生大概是称职的——至少他在千方百计吸引学生去理解不无枯燥的各类理论;作为小说家,他实在是太缺乏想象力了——三本小书基本都是一个结构和主题。不过我在这一系列小说中倒发现了个好学生:所罗门·亨特侦探——我真愿意招收他为人文学科研究生,至少他现在对后现代理论、文学批评主流和大众传媒方法都已经“心中有数”了。

  如果非要让我毫无目的的对号入座——我边读边想——最有可能作出格里奥马教授杀人罪行的人就应该是Harlod Bloom老头了。看看他在The Western Canon里对所谓文化研究分析者的称呼吧——“憎恨学派”——这些人憎恨文学、布鲁姆憎恨他们。更关键的是,小说里的那些平庸之辈都是拿布鲁姆最钟情的莎士比亚开刀,真是太不可原谅了。

  想想秃了顶的布鲁姆,如果能亲手杀死那些可恶的文学解剖者,除了会心一笑,我们还能替他做什么呢?

  《哈姆雷特谋杀案》读后感(五):各种评论版

  http://www.yuedu.org/thread-8735-1-1.html

  《哈姆雷特谋杀案》一开始是《莎士比亚研究》杂志的主编宴请其他编委,吃了最后的晚餐,编委一个接一个神秘地死去。侦探很容易用排除法找到了凶手:所有编委成员中,只有主编没有死,主编因为怀疑其他编委想把自己拉下马,痛下杀手。在探案的过程中,研究莎士比亚的学者拉拉杂杂谈论自己的理论,有人说哈姆雷特是一个女人,有人说哈姆雷特有恋母情结,有人说哈姆雷特是马克思主义革命英雄,有人说哈姆雷特是个业余侦探,有人说哈姆雷特有抑郁症,还有一个女性主义评论家认为《哈姆雷特》刻画了对女性的压迫,结果一把小斧子让她一劳永逸地摆脱了男性的统治。作者以夸张的手法揭示了各种批评流派的局限,让我们联想起《红楼梦》衍生出来的无穷无尽的评论和千奇百怪的解说。

  能把枯燥的理论写得这么好玩,阿瑟·伯格真是一个不简单的老头儿。他学生时代主修文学和哲学,媒体传播学又是他大学执教的学科。难怪能举重若轻地对学术界的荒谬、腐败进行戏谑的“谋杀”,完成一种不着痕迹的刻骨讥讽,甚至包括他自己。在两本新书中,他都捎带刺了一下自己的成名作《一个后现代主义者的谋杀》:“根本不值一读”、“一本怪诞的教科书”、“什么情节也没有,有个乏味的侦探知识和那些家伙谈话,他们只知道喋喋不休谈论自己的后现代主义理论”。

  摘录:

  19、奥古斯都·威廉·谢勒格尔《戏剧艺术与文学演讲录》(1808)

  28、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给威廉·弗里斯的信》(1897.10.15)

  51.“好像每个人都把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文学观念融进了这部戏剧,每一种阐释似乎也都能在台词和情节中找到论据”伊西说。下两段

  54.加洛琳·斯普尔金《莎士比亚的意象及其内涵》(1935)

  68.文学作品是非常非常复杂的,不同的评论家有不同的兴趣和不同的视角,自然会给出不同的解释——

本文标题: 《哈姆雷特谋杀案》经典读后感有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733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花儿多多》经典观后感集The Effective Executive的读后感大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