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线》经典读后感有感

发布时间: 2020-11-30 16:54:3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7

《长线》是一本由查尔斯·埃利斯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长线》精选点评:●好棒的资产管理公司,做事先做人,投资先投人●信璞推荐,本来必属佳品的,但全书的可读性较差,另外个人对成立投

《长线》经典读后感有感

  《长线》是一本由查尔斯·埃利斯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长线》精选点评:

  ●好棒的资产管理公司,做事先做人,投资先投人

  ●信璞推荐,本来必属佳品的,但全书的可读性较差,另外个人对成立投资公司或私募不感兴趣,所以很多关于机构的描述兴趣不足。

  ●1)ROIC,对资产管理公司而言IC就是人才,怎么发现人才,怎么将不同的人才组织成一个有效的团队,进行充分的信息&发现共享、同时又保持独立的投资决策,这对每个组织而言都是挑战; 2)翻译实在太差,翻译实在太差,翻译实在太差

  ●每看一页 都在暗自感叹 我去 这不是老刘他们公司么。。。希望老刘公司越来越好~继续做让人尊重的行业标杆

  ●这个翻译水平比我强点不多。

  ●这书收钱了吧,各种吹捧,难以忍受。

  ●长线原来就是从不大气开始的...

  ●没什么营养,而且翻译实在太差,略失望,除非对capital group特别感兴趣否则还是别看了吧

  ●比较垃圾,充满吹捧的注水之作。

  ●不知道是翻译得太差还是这本书本来就写得像屎一样?每章开头给读者的提示居然比正文的可读性要强。忍住撕书的欲望强行读完然后上来赐一个一星

  《长线》读后感(一):长线-笔记

  这本是关于如何运作好一个基金公司的,书中所提到的多元顾问制度应该为国内基金公司所采用。

  为保留的客户,付出金钱来维持比开发新客户要划算。

  研究员应该跟所研究公司高管经常沟通

  《长线》读后感(二):长线的秘密――卓越的价值观

  09年3月份读的,通览全书虽区区220页纸却不是很好读,有翻译的原因也有作者描述方式的原因抑或是因为大段大段的注解,总之阅读不是那么顺畅,但无论如何,瑕不掩瑜,这的确是一本好书!

  本书详细介绍了美国三大基金管理公司之一的资金集团,文中虽然涉及与投资相关的内容,但本书重点描写的却是基金公司的运营、管理以及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所以它首先是一本介绍成功企业经验的管理类书籍,难能可贵的是正常情况下基金管理公司虽“手握重金”,但组织架构都比较简单,管理也相对容易,对冲基金就更随意,几个人几条枪就可以扛起一面大旗,所以很少有介绍基金管理公司经营经验方面的书籍,这对常常阅读经管类书籍的读者来说犹如扑面而来的清新空气,当然本书的受众也因此相对较窄,尤其在具体策略和操作方面只有对基金管理公司的高管们比较有借鉴意义,但价值观却是可以共享的!

  按常理来看,成功的企业家一般都会是不错的投资者,因为企业家的能力主要就是管人和管钱,管钱说白了就是如何配置资本,也就是投资,反过来讲成功的投资者至少要是半个管理专家,但未必是合格的企业家,中间的鸿沟在于执行力和价值观,你懂你会你却未必做得到。通读此书后,你却不得不承认洛夫莱斯父子不但是成功的投资者,优秀的管理专家,还是真正的企业家!职业投资中主流的价值投资理念自不待言(当然啦基金公司所谓的价值投资还是不能和巴菲特纯粹的价值投资相提并论,例如貌似资金集团持股集中度也不是很高等等),单就看他们管理创新方面的造诣就可见一斑,例如薪酬制度的设计(P154,采用四年投资业绩的移动平均数,并且各年分配权重不同);股权激励模式的设计(P188-189,A股和B股投票权的不同以及退休或离职后将股票逐年卖回给公司);还有自创的多元顾问制度,开基金管理之先河等等,但最后将其提升到企业家高度的还是其价值观以及对价值观持之以恒的坚守!其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就是低调、保守、大气以及对人(股东,员工,客户)的长期持续关注,这一价值观贯穿始终,(Pxii)例如资金集团在时尚不断变换投资风格不断改变的大潮中始终坚持长期投资,(P43)并欣然接受在牛市中市场份额下降的现实;(P39)资金集团提倡投资管理人共同分享投资信息和投资想法,(P156)并因此只聘用杰出的人才和那些至少可能被喜欢的人;每一次业务的创新和扩大,每一次的并购都会在资金集团内部发生激烈的争执,但最终的决定都是符合价值观的.....

  资金集团具备了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中描述的卓越企业所应该具备的绝大多数特征,我想现如今俨然已是庞然大物的资金集团也只有在它(卓越企业的特征)的保驾护航下才能继续乘风破浪,继往开来,而掌握方向的正是那70多年风风雨雨打磨积淀下来的价值观!

  《长线》读后感(三):长线投资:第五种职业

  从世界范围来说,有四种专业职业算得上被广泛认可:律师、教师、医生,或许在西方国家还应该加上牧师。但是美国私人投资公司资金集团却认为除此之外,还应该有第五种:帮助个人投资者理财并理顺他们和金钱的关系的职业投资人。为人理财并理顺人与金钱的关系,这是美国资金集团的信念之一,而正是他们,创造了美国投资界的传奇。

  美国资金集团可以说是美国最优秀的私人投资公司之一,在业内名列前茅,口碑甚佳。它管理着超过一万亿美元的资产,历经七十多年的无数风浪却始终稳坐潮头,在风云诡谲、潮起潮落的市场中,始终保持高于标准普尔指数的回报,成为投资界的标杆。但是资金集团亦以低调著称,尤其与媒体刻意保持距离,所以长期淡出公众关注视野。幸而投资大师查尔斯·埃利斯凭着他的耐心和名望为世人揭开了这个卓越团队的面纱,《长线》正是这样的机缘巧合的产物。

  “假设一个走在部落最前面的阿拉帕霍的侦察兵,大部队还在几公里之外,他已看到了雄伟壮阔的大峡谷。”面对此情此景,是选择冒着被嘲笑的风险向大部队传达这一美景,还是什么也不说等他们自己看?查尔斯·埃利斯,这位专业金融咨询机构格林威治公司的合伙人,深深被资金集团几十年的坚守所打动,最终决定拿起笔让公众分享他对资金集团的震撼感受。为此,目前还是耶鲁怀特黑德学院投资委员会和耶鲁大学投资委员会主席,同时也是全球10位投资管理行业终身贡献奖获得者之一的查尔斯·埃利斯,历时多日与资金集团数十位合伙人进行了多次坦诚的对话,试着向世人揭示他们的管理模式与成功经验。

  资金集团创造杰出业绩的秘诀在哪?

  其实,与所有的共同基金公司一样,资金集团人成员面临商业信条与职业信条的抉择,但是他们往往是把职业信条放在商业信条之前,并且近乎完美地设计了配套制度来加以保证并且强化决策:比如,为了保持“为股东服务”这一理念得到贯彻激励,始终坚持高度私有化;为了创造团队精神与个人表现的最佳结合,始终拒绝明星制员工的雇用制度,坚持决策多问顾问制度;在外界热点概念不断变化中坚持长线投资管理风格……这些都是基金集团难以复制的优势,均需要坚韧的一整套企业制度作为长期支持后盾,虽然短期内难以立竿见影,但是历史最终会给与丰厚回报。

  共同基金行业和其他行业一样,销售和投资是重中之重。但是因为资本市场瞬息万变,而变动会直接导致投资者的变化加快,竞争也许并不亚于快速消费品行业,因为投资者的平均拥有时间只有几年———估计国内情况更为频繁。所以大部分基金公司都会全力以赴向个体消费者促销,不惜血本包装明星基金经理,铺天盖地打广告;但是美国资金集团则很特殊,他们总是那么保守而低调,以自己的方式坚守阵地。他们的营销策略是牢牢抓住基金经纪人公司,同时以专业投资团队以及长期回报来加强券商和投资人信心,这使得他们的共同基金销售组织成为同业内的领头羊。

  经济学的创始人亚当·斯密在两百多年前的《国富论》中就一再谈及分工的重要性:“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斯密认为正是分工促使了资本主义兴起与国家的富足,而他的观念也得到历史的证明。现在看来,投资管理队伍的日益壮大正是市场成熟,分工完善的结果,“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理念因此在投资界日渐深入人心,资本市场并非永远保持高效率,为不同的证券合理定价更应该由专业机构与职业人士来完成。事实也证明,机构投资者占据主流的市场往往更加稳健。

  2006年,随着A股市场的日渐火爆,开放式基金日趋活跃,“基民”由此成为最热门的经济词汇之一。根据相关数据,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A股市场份额目前已达到了15%,基金已经成为A股市场最大的机构投资者。耐人寻味的是,沪深证券市场建立伊始就有股民一词,而起步于1998年的中国基金业,跋涉近十年之久才有基民一词流行。比起制造业与国际接轨的程度,基金业与国外同行相比落后太多。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对于基金管理者还是普通投资者,《长线》正是为我们开启开新视野不可多得的一道窗户。

  美国管理学者阿尔弗雷德·钱德勒在他的经典巨著《战略和结构》中,通过考察美国杜邦、通用汽车等大公司的兴衰,提出了“从长远来看结构最终决定战略,并且当公司的结构功能越强大,也可能扼杀公司战略的效率”的结论。所以,资金集团的管理结构或者战略虽然可以总结归纳成文,但不意味着资金集团的经验可以简单复制。作为一个蓄意保持创新的投资团队,资金集团的合伙人会始终微笑着向你表示:“在资金集团,唯一不变的规则就是变化。”

  《长线》读后感(四):放宽历史的视界——评《长线:资金集团的成功之道》

  放宽历史的视界——评《长线:资金集团的成功之道》

  【读品】http://www.douban.com/group/dp/ | 李华芳

  当中国股市在短短数月时间内就站上4000点的时候,高收益率构成极大的诱惑。怦然心动者有之,探首观望者有之,疑心焦虑者有之,每一个人也站到了三岔路口,入市?观望?还是抽身而退?尽管人生无处不面临选择,但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在理,“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判明兴替之势,或可为决定增加些许信心和勇气。

  要判断形势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于蛛丝马迹之中或许能窥见真实世界运行的情况。但这需要不俗的眼光。所以在判形势之前,不妨让我们学一学世界顶尖的投资管理机构的眼光,对三岔路口的抉择或许大有助益。查尔斯.埃利斯在《长线:资金集团的成功之道》就以“美国三大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和全球最大的独立投资研究组织之一”的“资金集团”(Capital Group Company)为例,为读者讲述资金集团的故事之余,道出了成功的秘密,那就是要关注“长线”,注重长期。

  当然长期意味着不可能一帆风顺,正如资金集团的发展史一样。乔纳森.贝尔.洛夫莱斯和乔恩.洛夫莱斯父子在资金集团创立伊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过无可否认这不是一家开始创建就规模巨大的公司,而是一家不折不扣的小公司。对于小公司而言,面临的问题不少,但最关键的还是如何服务客户,如何招募新人,如何获得收益的问题。这是资金集团面临的三岔路口了。

  但正如埃利斯在开篇“绪论”中所说的那样,“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公司能像资金集团这样,做的时间这么久、成果这么优秀、客户这么多”。这为资金集团的选择下了总结。首先,资金集团注重长期,这种长期视角有助于资金集团的工作人员超乎一般人的短视,看得到更远或者更本质的东西。也只有在这种视角下,资金集团才能抵制众多短期的诱惑而在长期中脱颖而出。因此对于那些当前十分流行、很显然有利可图但是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却会伤害投资者的主意,资金集团通常是敬而远之的。当大多数投资公司都努力追随投资行业不断变化的潮流时,资金集团向我们展示了从长期效果来看,只有忠实地为投资者真正的长期利益服务,才能打造一个十分强大、不断成长并且利益客观的行业巨头。

  要达成这样的目标,按照履历表或者简单的考察招聘而来的员工可能无法胜任资金集团的工作。因此在招聘上,资金集团的人性化令人赞叹。乔恩.洛夫莱斯为了招募比尔.牛顿甚至花了一年多时间。作者埃利斯由此发出感慨:与其说资金集团所做的是投资行业,不如说资金集团是在开发个人和团队的潜能,以便让他们做出最佳的成绩。

  在拓展客户招兵买马之后,没有一套有效的富有创意的制度,恐怕依然无法为资金集团获取收益,自然也谈不上受人尊敬了。实际上,在经济增长领域的理论也可以套用到公司业绩的获得上。例如赫尔普曼在《经济增长的秘密》一书中就详细解释了为什么光有设备、资金和劳动力,没有技术进步和制度变迁,经济增长就没法启动。对于资金集团而言,同样也是如此。当然资金集团之所以声誉日隆,恰恰是因为其有自身的独到之处,尤其是其多元顾问制度。

  在通常情况下,随着公司的发展,资产规模也会越来越大,这种大规模带来的难题通常会难倒投资公司,使之陷入混乱。但资金集团通过将大宗的证券组合分成几个部分,交由不同的投资顾问负责,每一个部分的经理人都将自己的最高信念植入在工作中,并对结果负责。当然同许多伟大的制度创新一样,这种多元顾问制度一开始也不可能是石头里蹦出来的完美想法。

  这一制度的起步也历经波折,即便是在资金集团内部的实施也不是一帆风顺。例如在资金集团下属的资金监护信托公司(Capital Guardian Trust)实施这一制度时,显而易见的问题是分成几个部分交由不同人负责时,证券投资负责人之间的差异很大,但又没有有效沟通。当一个委托人进行委托时,很可能因为对某一项投资的意见两位证券投资人的意见截然相反而倍感困惑。这也是为什么“多元顾问制度”多少有些模糊不清难以解释的缘故。

  一来可能是因为这种制度的含混不清,二来可能是因为这种制度过于复杂,所以哪怕直到现在,实行多元投资顾问制度的公司在华尔街也不多见。多数投资公司的理念依然是基于明星经纪人或者投资者,颇有点注重个人英雄主义的色彩。一个人在投资领域做得出色可能就会独立门户,之后就必须从一个明星经理人转变为一个公司管理者,而不少人就在这个过程中摔下马来,一败涂地。而且由于疏离了投资领域,也导致自己的专业技能被荒废了。这从长期来看,也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但多元投资顾问的制度却可以避免这种损失。

  当然没有实行多元投资顾问制度的公司也有成功的,但这些公司的成长容易遇到的问题是,都将公司置于个人的骄傲自大和企业的机会主义形成的风险之中,而这两者都受到短期因素的影响,个人的虚荣与企业的投机都与企业的长远职责和目标相背离。而多元投资顾问制度则有助于获得平衡的发展。当一个公司的证券组合并非交给一个经理人去做,而是交给几个人的时候,每一个人都只是负责这个证券组合中的一部分,并做出由其个人负责的投资决定。这个制度就保证了企业业绩不会被个别明星经理人左右,而且这一制度也解决了随着规模扩大带来的麻烦。这就像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宾所揭示的那样,“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在投资领域分散风险是极其重要的考虑。而对于资金集团来讲,在制度结构上就已经保证了这种分散风险的思想贯彻始终,的确殊为不易。这一构架,也从长期保证了资金集团的长青基业。

  总结起来,资金集团的制胜之道似乎也不是很复杂,一是关注长期,二是分散风险。当然为了达成这两个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的目标,有一系列细节需要贯彻和落实。例如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以及多元投资顾问制度等。但资金集团也的确为我们打开了视界,让我们从一个更宽的视角来审视自身所处的环境。

  站在当下的节点上,用这种视角打量中国目前的股市,突然间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也许可以跳出“入市?观望?抽身而退?”的三岔路口,而站在上空俯瞰大地,会发现哪一条道路延伸得更远。而且前车之鉴也可为后事之师。美国股市的历史也带来诸多的教训,其中一个非常简单但又至关重要的经验是:过高的收益率不可持续。至于什么是过高,大抵的判断方式是全民炒股。

  在美国1929大崩盘之前,几乎所有人都陶醉在欣欣向荣的牛市中不能自拔。但乔纳森.贝尔.洛夫莱斯却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他通过对市场价格和真实投资收益价值的研究发现,一些银行股票的市场价值几乎相当于其全部资产,就好像银行没有任何储蓄或贷款!乔纳森.贝尔.洛夫莱斯知道如此高的股市市值难以为继,于是明智地撤出了股市。就在其抽身之后,大萧条接踵而至。乔纳森.贝尔.洛夫莱斯依靠的当然不是运气,而是对现实和趋势的判断。

  大崩盘的历史,似乎没能教会中国散户在入市时需要谨慎。股市的震荡但也无法阻止人们投身股市的热情,时有耳闻当了房子入股市的新闻。也许是短期的高利润作祟。但目前的利润并不是以企业业绩的成长为基础的,就像洛夫莱斯的发现一样,多数企业的业绩远远不足以支撑市值,之所以有高市值是因为后进入的资金托高了其市值,但这些钱并没有真正用于企业的生产和发展。这无疑发出了一个信号:中国股市越来越像一个“庞兹游戏”了。

  在米切尔.朱科夫的《庞兹的骗局:一个金融奇才的真实故事》中,作者似乎有意提醒投资者“庞兹骗局”——这个美国金融史乃至世界金融史上最著名的骗局——具有现实意义。庞兹骗局说穿了不过是“拆东墙、补西墙”的老把戏,何以屡屡发生却是因为短期高利润的致命诱惑。目前之所以依然有大量资金入市,新增股民人数不断增加,始终是有人以为自己站在庞兹游戏的东墙之上,能在泡沫破灭之前捞到一票。但要想到所赚取的这部分钱很可能来自后入市的散户,而非来自企业的业绩,短期内的惊人回报本身就透露出不太可信的味道。最终贪婪的人往往会发现自己并不是站在东墙之上,而是处于西墙这头。一旦 “庞兹游戏”无法持续,泡沫破灭,损失惨重的正是他们自己。

  某种程度上,这正是对中国当下的一个暗喻。当然中国股市目前的成熟度没有办法与美国相比,加上在相关法律和监管上的不完善,风险无形之中就要高很多。但从更长的时间来看,中国经济的发展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因此对于中国经济抱有信心的投资者,可以继续留在这个市场上,只不过短期内可能要做好承受震荡引致的损失的准备。

  资金集团当然也遭遇过这种损失,所不同的是,这种损失并不没有影响资金集团的战略,因为从一开始资金集团就立足于长期视角。因此短期的诱惑和损失对资金集团的操作而言,并不是最重要的。法国年鉴史学派第二代的领军人物布罗代尔以“长时段”研究闻名天下,资金集团可能是无意识的切合了这一观点。从长时段来看短期的波动都会被抚平,而长期的趋势更值得关注。这也启示我们在股市或者更宽泛的投资领域,放宽历史的视界,以“长时段”来看,长线的收益比起短期的忙碌和担心受怕而言,更为可取。

  查尔斯.埃利斯著:《长线:资金集团的成功之道》,吴文忠等译,中信出版社,2007年1月,32元。

  米切尔.朱科夫著:《庞兹的骗局:一个金融奇才的真实故事》,张志莉译,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25元。

  http://www.douban.com/review/1140658/

  《长线》读后感(五):Capital Group的背景及其投资哲学

  美国资金集团(Capital Group)

  资金集团成立于1931年,由一家因个人兴趣而成立的小型投资公司,壮大成美国三大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和全球最大的独立投资研究组织之一。在其成立至今80年的时间里,一直保持卓越的投资绩效,目前管理资产超过1万亿美元(私人客户资金规模7500亿美元,企业与机构客户资金3000亿美元),在美国、欧洲、亚洲建立了20多个办事处,全球超过8000名员工。资金集团是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投资者之一和主要发达国家最受推崇的投资管理公司,但由于资金集团拒绝任何媒体的宣传,在业外鲜有人知。

  在高风险的投资行业,是什么让它能经历一次次的惊涛骇浪而长盛不衰?资金集团的优秀投资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和长期投资战略,正是这些因素使得资金集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成为投资专家最想工作的地方。

  核心价值观:注重长期投资;密切关注创新和创新者;始终如一地要求高职业标准,坚持以充分论证为基础的稳健投资,全面深入的全球性研究,矢志不渝地坚持严谨的投资管理哲学;珍视并合理地组织一流人才,一以贯之地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服务;以及诚信和正直的道德观。

  主要投资哲学:

  一、资金集团的成功之道与大多数成功的投资企业一样遵循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如注重长期投资、关注创新、高职业标准、充分论证基础上的稳健投资、合理组织一流人才、为投资者提供良好服务等。这些基本的价值观和成功因素其实为大多数投资机构所了解和熟知,问题在于在这些原则下资金集团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贯彻和执行,从而显示出这些原则的长期绩效和威力。成功的因素是一样的,要获得长线之道贵在坚持。

  二、在投资团队的组织上资金集团与大部分投资企业不一样的显著特点在于资金集团实行的是人人平等的团队制管理模式。这是资金集团显著区别于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一个充满个性化特点的投资行业,资金集团牺牲掉个人英雄主义的色彩,实现发挥全员劳动效率的多元投资顾问制度。多元顾问制度的核心在于摒弃个人英雄主义的明星制,达成以服务投资人为目标的知识工人团队。

  三、能够实现多元投资顾问制的要义在于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即因人设事,团队搭配。公司没有僵化的组织结构和等级制度,而是实行委员会管理和多元投资顾问,使决策权广泛分散,使人人都有决策权并为自己的决策负责。在人员的管理上体现了长线原则:聘用工作走在实际需要之前—重视人员储备;考评采用四年移动数考核。

  四、在投资方面资金集团是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独立投资的典范。作者认为如果年均换手率超过100%和持股时间不到一年就很难讲是在投资或是投机,资金集团的换手率是同业的三分之一。资金集团遵循是以低于真正的长期投资价值的价格买入股票的价值投资原则:如果不是想以那个价格买入整个公司就100股也不要购买;如果不是想成为第一大股东那么也不用提出购买建议。资金集团并不采用自上而下的宏观投资方式,也不根据标准指数的构成进行行业配置,只是顽固的在增长行业中寻找实力雄厚管理良好的公司以合理的价格买入,而且不受传统的市盈率和市净率等估值标准的限制。公司价值投资的核心是人和良好的管理。资金集团坚持独立投资原则:即依靠内部研究能力、寻找反向投资机会和关注长期回报。

  公司网址: http://www.capgroup.com/

  背景文章一:《长线——资金集团的成功之道》(作者:查尔斯·埃利斯)

  查尔斯.埃利斯在《长线:资金集团的成功之道》就以“美国三大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和全球最大的独立投资研究组织之一”的“资金集团”(Capital Group Company)为例,为读者讲述资金集团的故事之余,道出了成功的秘密,那就是要关注“长线”,注重长期。

  当然长期意味着不可能一帆风顺,正如资金集团的发展史一样。乔纳森.贝尔.洛夫莱斯和乔恩.洛夫莱斯父子在资金集团创立伊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过无可否认这不是一家开始创建就规模巨大的公司,而是一家不折不扣的小公司。对于小公司而言,面临的问题不少,但最关键的还是如何服务客户,如何招募新人,如何获得收益的问题。这是资金集团面临的三岔路口了。

  但正如埃利斯在开篇“绪论”中所说的那样,“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公司能像资金集团这样,做的时间这么久、成果这么优秀、客户这么多”。这为资金集团的选择下了总结。首先,资金集团注重长期,这种长期视角有助于资金集团的工作人员超乎一般人的短视,看得到更远或者更本质的东西。也只有在这种视角下,资金集团才能抵制众多短期的诱惑而在长期中脱颖而出。因此对于那些当前十分流行、很显然有利可图但是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却会伤害投资者的主意,资金集团通常是敬而远之的。当大多数投资公司都努力追随投资行业不断变化的潮流时,资金集团向我们展示了从长期效果来看,只有忠实地为投资者真正的长期利益服务,才能打造一个十分强大、不断成长并且利益客观的行业巨头。

  要达成这样的目标,按照履历表或者简单的考察招聘而来的员工可能无法胜任资金集团的工作。因此在招聘上,资金集团的人性化令人赞叹。乔恩.洛夫莱斯为了招募比尔.牛顿甚至花了一年多时间。作者埃利斯由此发出感慨:与其说资金集团所做的是投资行业,不如说资金集团是在开发个人和团队的潜能,以便让他们做出最佳的成绩。

  在拓展客户招兵买马之后,没有一套有效的富有创意的制度,恐怕依然无法为资金集团获取收益,自然也谈不上受人尊敬了。实际上,在经济增长领域的理论也可以套用到公司业绩的获得上。例如赫尔普曼在《经济增长的秘密》一书中就详细解释了为什么光有设备、资金和劳动力,没有技术进步和制度变迁,经济增长就没法启动。对于资金集团而言,同样也是如此。当然资金集团之所以声誉日隆,恰恰是因为其有自身的独到之处,尤其是其多元顾问制度。

  在通常情况下,随着公司的发展,资产规模也会越来越大,这种大规模带来的难题通常会难倒投资公司,使之陷入混乱。但资金集团通过将大宗的证券组合分成几个部分,交由不同的投资顾问负责,每一个部分的经理人都将自己的最高信念植入在工作中,并对结果负责。当然同许多伟大的制度创新一样,这种多元顾问制度一开始也不可能是石头里蹦出来的完美想法。

  这一制度的起步也历经波折,即便是在资金集团内部的实施也不是一帆风顺。例如在资金集团下属的资金监护信托公司(Capital Guardian Trust)实施这一制度时,显而易见的问题是分成几个部分交由不同人负责时,证券投资负责人之间的差异很大,但又没有有效沟通。当一个委托人进行委托时,很可能因为对某一项投资的意见两位证券投资人的意见截然相反而倍感困惑。这也是为什么“多元顾问制度”多少有些模糊不清难以解释的缘故。

  一来可能是因为这种制度的含混不清,二来可能是因为这种制度过于复杂,所以哪怕直到现在,实行多元投资顾问制度的公司在华尔街也不多见。多数投资公司的理念依然是基于明星经纪人或者投资者,颇有点注重个人英雄主义的色彩。一个人在投资领域做得出色可能就会独立门户,之后就必须从一个明星经理人转变为一个公司管理者,而不少人就在这个过程中摔下马来,一败涂地。而且由于疏离了投资领域,也导致自己的专业技能被荒废了。这从长期来看,也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但多元投资顾问的制度却可以避免这种损失。

  当然没有实行多元投资顾问制度的公司也有成功的,但这些公司的成长容易遇到的问题是,都将公司置于个人的骄傲自大和企业的机会主义形成的风险之中,而这两者都受到短期因素的影响,个人的虚荣与企业的投机都与企业的长远职责和目标相背离。而多元投资顾问制度则有助于获得平衡的发展。当一个公司的证券组合并非交给一个经理人去做,而是交给几个人的时候,每一个人都只是负责这个证券组合中的一部分,并做出由其个人负责的投资决定。这个制度就保证了企业业绩不会被个别明星经理人左右,而且这一制度也解决了随着规模扩大带来的麻烦。这就像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宾所揭示的那样,“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在投资领域分散风险是极其重要的考虑。而对于资金集团来讲,在制度结构上就已经保证了这种分散风险的思想贯彻始终,的确殊为不易。这一构架,也从长期保证了资金集团的长青基业。

  总结起来,资金集团的制胜之道似乎也不是很复杂,一是关注长期,二是分散风险。当然为了达成这两个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的目标,有一系列细节需要贯彻和落实。例如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以及多元投资顾问制度等。但资金集团也的确为我们打开了视界,让我们从一个更宽的视角来审视自身所处的环境。

  站在当下的节点上,用这种视角打量中国目前的股市,突然间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也许可以跳出“入市?观望?抽身而退?”的三岔路口,而站在上空俯瞰大地,会发现哪一条道路延伸得更远。而且前车之鉴也可为后事之师。美国股市的历史也带来诸多的教训,其中一个非常简单但又至关重要的经验是:过高的收益率不可持续。至于什么是过高,大抵的判断方式是全民炒股。

  在美国1929大崩盘之前,几乎所有人都陶醉在欣欣向荣的牛市中不能自拔。但乔纳森.贝尔.洛夫莱斯却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他通过对市场价格和真实投资收益价值的研究发现,一些银行股票的市场价值几乎相当于其全部资产,就好像银行没有任何储蓄或贷款!乔纳森.贝尔.洛夫莱斯知道如此高的股市市值难以为继,于是明智地撤出了股市。就在其抽身之后,大萧条接踵而至。乔纳森.贝尔.洛夫莱斯依靠的当然不是运气,而是对现实和趋势的判断。

  大崩盘的历史,似乎没能教会中国散户在入市时需要谨慎。股市的震荡但也无法阻止人们投身股市的热情,时有耳闻当了房子入股市的新闻。也许是短期的高利润作祟。但目前的利润并不是以企业业绩的成长为基础的,就像洛夫莱斯的发现一样,多数企业的业绩远远不足以支撑市值,之所以有高市值是因为后进入的资金托高了其市值,但这些钱并没有真正用于企业的生产和发展。这无疑发出了一个信号:中国股市越来越像一个“庞兹游戏”了。

  在米切尔.朱科夫的《庞兹的骗局:一个金融奇才的真实故事》中,作者似乎有意提醒投资者“庞兹骗局”——这个美国金融史乃至世界金融史上最著名的骗局——具有现实意义。庞兹骗局说穿了不过是“拆东墙、补西墙”的老把戏,何以屡屡发生却是因为短期高利润的致命诱惑。目前之所以依然有大量资金入市,新增股民人数不断增加,始终是有人以为自己站在庞兹游戏的东墙之上,能在泡沫破灭之前捞到一票。但要想到所赚取的这部分钱很可能来自后入市的散户,而非来自企业的业绩,短期内的惊人回报本身就透露出不太可信的味道。最终贪婪的人往往会发现自己并不是站在东墙之上,而是处于西墙这头。一旦 “庞兹游戏”无法持续,泡沫破灭,损失惨重的正是他们自己。

  某种程度上,这正是对中国当下的一个暗喻。当然中国股市目前的成熟度没有办法与美国相比,加上在相关法律和监管上的不完善,风险无形之中就要高很多。但从更长的时间来看,中国经济的发展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因此对于中国经济抱有信心的投资者,可以继续留在这个市场上,只不过短期内可能要做好承受震荡引致的损失的准备。

  资金集团当然也遭遇过这种损失,所不同的是,这种损失并不没有影响资金集团的战略,因为从一开始资金集团就立足于长期视角。因此短期的诱惑和损失对资金集团的操作而言,并不是最重要的。法国年鉴史学派第二代的领军人物布罗代尔以“长时段”研究闻名天下,资金集团可能是无意识的切合了这一观点。从长时段来看短期的波动都会被抚平,而长期的趋势更值得关注。这也启示我们在股市或者更宽泛的投资领域,放宽历史的视界,以“长时段”来看,长线的收益比起短期的忙碌和担心受怕而言,更为可取。

  背景文章二:沉默的巨人:CAPITAL GROUP

  当大多数共同基金对个人投资者鼓吹近期绩效、明星基金经理、大打广告来树立品牌识别度和公共认知度的时候,CAPITAL却在让自己的销售队伍默默地向投资人灌输长期投资的理念,构建信任度。

  平日爱好收集些卓越企业及其各时期掌舵人的传记。尤其偏爱那些藏在历史的角落、如丛林巨兽般闷声发财的家伙。投资与其说是投资于显示屏上的一个价格、资产价格的涨跌或是三张报表,不如说是投资于那些改变盈利模式、推动行业发展的企业家,像华为的任正非,这些人从不曝光露面,却默默构建其庞大的企业帝国。他们的经历和决策智慧延长了我们年轻基金经理们的经验曲线,而往往任重道远者却没有时间留恋在媒体的镜前欣赏自己的倩影,也没有时间给自己树碑立传。因此,那些丛林巨兽及其驾驭者的研究资源实在太少,因此也弥足珍贵。而CAPITAL的大传恰是这样一个珍品。

  在Fortune杂志的基金业排名中,经常出现名为“AMERICAN FUNDS”的家族,10年以上的业绩出奇的好,却找不到由哪个公司管理。最后多番求证才发现是一个从不做广告,连招牌字号都懒得亮的巨兽———CAPITAL GROUP。要了解这家公司的情况似乎更是难上加难,所幸的是,亚马逊上居然有一本好书,就是我要向大家推荐的《CAPITAL,THE STORY OF LONG-TERM INVESTMENT EXCELLENCE》。作者也认同,尽管CAPITAL是全球规模前几位的投资公司,但即使是它的客户也对它所知无几。这家公司从不打广告也不接受媒体采访,发行基金的名字叫美国人基金,和公司名号毫不相关。但公司在70年的丛林生涯中以信用、口碑、管理创新和特立独行的风格成为投资界的楷模,所管理的基金在5年、10年、20年乃至50年期的回报上都处于行业的绝对前列。

  JBL,CAPITAL的创始人。 1924年,他30岁时,和朋友成立了合伙投资公司。1929年在说服不了合伙人的情况下,他独自赎回股权,成功从美国股市泡沫中逃顶。1931年独立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有8个员工,1200万美元。1947年当公司规模发展到大约3000万美元的时候,进行了渠道变革,员工增加到20多人。1958年,公司进行了其历史上更为重要的一次变革———实行基金经理分工制,那时的规模是不到3亿美元。而进入2003年,公司的规模已经达到了6500亿美元,员工6000人,合伙人的数量也涵盖很广。在香港的基金业中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职业经理人加入CAPITAL就像自己创业一样荣耀。

  以上的公司历程似乎有些枯燥简单,但作者Ellis对公司掌故理解之深的确令人叹服,在每个注解里都充满了历史的逸事和对投资理解的光芒。比如在描述公司创始人JBL如何在1929年的股市泡沫中逃顶的一个小注解中,他引述道,JBL只是运用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常识,当我们按每股市场价格买下整个公司显得太贵的时候就选择离场。JBL对投资对象有着清教徒一样的苛刻标准。公司是否有较高的道德标准、深思熟虑的商业策略、保守的财务策略都是他要反复斟酌的。此外,JBL非常推崇乐于助人的风格,当所有人都想买的时候,你要乐于助人地卖给他们,反之亦然。

  公司创始人朴素的投资经历牢牢地烙印在CAPITAL公司的管理理念和长期投资理念中。当然也有偏离的时候,70年代,即便在构建了基金经理分工制的基础上,公司的机构理财子公司由于偏离了独立研究和价值投资的原则,也曾蒙受巨大损失,缺失长期投资战略的分工制业务结构也是极度危险的。根深蒂固的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导向的投资理念和管理理念或许是作者希望揭示的公司成功的基石。

  CAPITAL在用人政策上独树一帜,他们的箴言是:只有巨人才会雇用巨人,普通人只会雇用比自己更弱的人,由此导致整个组织的瘫痪。JBL对华尔街的认识也非常深刻。公司总部设在洛杉矶,但依旧保留了纽约分公司。其目的是,让新员工在到洛杉矶总部工作前,先在纽约工作一段时间,以便看清楚华尔街的真实一面,建立起对华尔街看法的必要质疑意识。

  1957年公司开始在高校市场公开招聘。当沃顿商学院的就业主管把一摞学分最高的MBA的简历递给CAPITAL公司的富顿先生时,他摇了摇头说:“我们要的是伟大的投资者,他们的特性是要有充分的想象力、创造力并善于独立思考。”就业办的主管苦笑中想起一个人———在图书馆自学的西点军校毕业生埃斯顿,此后他成为CAPITAL的研究总监。

  1958年,公司首开先河,把传统的基金经理负责制模式改造成为多顾问组合管理系统,即每个组合经理只对特殊类别的股票投资负责。一个有3亿美元投资权的顾问可以买9个股票,只要他认为这些公司值得长期投资下去。

  在产品设计上,公司也竭尽所能为投资者的长期利益服务。在新产品推出前,他们都会选择一类相对低估的资产作为投资标的,预期能在5年内给投资人创造合理的回报。当然,这样的冷门产品可能很难销售,但如果每次都能给客户挣到钱,未来的生意就可想而知了。

  当大多数共同基金对个人投资者鼓吹近期绩效、明星基金经理、大打广告来树立品牌识别度和公共认知度的时候,CAPITAL却在让自己的销售队伍默默地向投资人灌输长期投资的理念,构建信任度。最重要的是,CAPITAL给自己设定了合理的发展预期,在每一轮牛市中输掉些市场份额,而在熊市里面通过利用产品创新和较高客户保留度来夺回份额。

  最后的启示是,如何经营一个为消费者终极价值服务的企业?如何构建健康的基金服务业?如何管理我们的客户资产?如何对客户的终极利益负责?在市场创新迭出、人气轩昂的时候,在考核和风险控制机制永远难以追及人性贪婪的时候,只有朴素的价值标准和道德标准才是控制风险、成就事业的最后屏障。

本文标题: 《长线》经典读后感有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677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变形记(全译本)读后感1000字王小波全集(第六卷)经典读后感有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