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之路(上中下)经典读后感有感

发布时间: 2020-11-18 12:09:5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0

《复兴之路(上中下)》是一本由中央电视台《复兴之路》节目组著作,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的1072图书,本书定价:190.00元,页数:2008-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复兴之路(上中下)》精选点评:●作协强迫要读,还要做笔记上交检查,真是无聊^0^

复兴之路(上中下)经典读后感有感

  《复兴之路(上中下)》是一本由中央电视台《复兴之路》节目组著作,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的1072图书,本书定价:190.00元,页数:2008-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复兴之路(上中下)》精选点评:

  ●作协强迫要读,还要做笔记上交检查,真是无聊^0^

  ●脑抽买这书

  ●不屈的中国,不屈的国民,在复兴之路上昂首阔步!

  ●弘扬主旋律,我是祖国粑粑的真爱粉

  ●那些年,我读过的书。。。太红色了,现在快完全西化了,还是中国古典文学拯救了我

  ●买好早,我一定要看完!

  ●办公室读物,主旋律。

  ●只对上、中册感兴趣,至于1978以后的“历史”,个人觉得还不足以完全歌功颂德、一锤定音。主旋律的历史,所以,主旋律的书,看看无妨。后面的电视脚本和书中的概念信息倒蛮有用。

  ●为中华民族之复兴而奋斗!

  ●非常有气魄和文采的文字 中国现代史应该每个人都去学习和了解 只有感受谢切肤之痛才不被如今社会所带来的短暂的幸福感麻痹 才能不忘初心 在历史长河中保持清醒明辨的头脑和坚定不移的信念

  《复兴之路(上中下)》读后感(一):依旧政治先行

  年前在旧书店一折入手,书很新,果然是没有人看。

  没看过这部纪录片。书的上卷第六章之前还可以看看,虽然粗浅,尚可以接受。其他的基本上都是课本和新闻联播体,毫无阅读体验可言。

  编辑装帧印刷纸张都不错,很典型的适合干部用于装饰书柜和办公室的书。

  《复兴之路(上中下)》读后感(二):逐步走入恶心。

  给一颗星的原因,是因为在叙述辛亥革命以前的近代史中还有那么一点真相与客观。

  而逐渐的,客观、全面消失了,代之以片面否定、主观选择细节以及无止境弱智的煽情。因此,每一本书都争取读完的冲动完全被消灭,愤怒的抛开,放在办公室橱柜供人凭吊。

  这样的历史,这样的媒体,实在是让人恶心。

  《复兴之路(上中下)》读后感(三):历史的经验

  没有一本书以这样的形式去概括曾经发生的故事,这样的好处在于,给冲动以冷静,给迷茫以启发......

  一个民族成长的历程,一个时代蜕变的写真,希望所有的人能从中找到想要的东西。

  《复兴之路(上中下)》读后感(四):复兴之路:振兴中华的三次努力

  复兴之路:振兴中华的三次努力

  上世纪,历史见证了中国人为重新唤醒、整顿和振兴国家所作的三次重大努力。其中任何一次努力都不是孤立和个别的历史现象。每一次努力的前后都伴随着一些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又构成了环环相扣的更大的历史链条中的一部分,而中国人对他们的衰落状况所表现出的不断高涨的愤怒,则使这些历史链条不断延续。这些事件又可以根据其领袖人物而很容易划分开来,上世纪中国革命的三位杰出人物领导了这些事件,他们是孙中山、蒋介石和毛泽东。

  这三位杰出的领袖都不仅从中国穷人的强烈不满中,而且还从不断高涨的民族主义,特别是中国学生的民族主义思想中汲取了政治力量。每个人都借鉴了外部世界的政治思想来创立振兴中华的学说和指导振兴中华的运动。

  最初的一次尝试是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他试图使基本上属于西方世界的立宪主义、共和主义和民族主义概念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一尝试还部分地受到了日本的影响,因为日本看来已成功地模仿了西方取得的工业和组织成就。孙中山作出努力之时,恰值中国的陈腐帝制进行垂死挣扎之际,他所掌握的历史时机最为合适。虽然事实证明,在强大的旧时代的文化和政治残余面前,他的努力最终未能成功。

  经过一个时期的动乱之后,他的一个在后来左右了20年中国动荡局势的追随者提出了更高的振兴标准,这个追随者便是蒋介石。蒋介石的革命同样也是一次企图使西方的现代思潮与更加动荡不安的中国局势相结合的尝试,但在这第二次尝试中,这种结合与第一次尝试中的情况已大相径庭了。虽然蒋介石本人曾受过苏联人的熏陶,并且曾一度与崭露头角的中国共产党人携手参加过一场建立新中国的斗争,但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站到一起,不过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出于一种团结的愿望而已。随着所谓统一战线的垮台,国共合作也于1927年结束,随即开始了22年几乎从未间断的反共行动。

  蒋介石非常重视军队,将军队视为防止中国衰弱,防止在政治上分裂的工具。为了表示新的民族统一意识,他创立了一个与欧洲的一些法西斯政党十分相似的垄断政党——国民党。蒋介石自己改奉了基督教,同时又十分看重中国的传统,并且时时表现出一种士大夫的作风。凡此种种进一步突出说明了在争取中国振兴的斗争中,陈旧的内部渊源与崭新的外部动力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多么复杂。

  同孙中山一样,蒋介石也未能成功地将人们与旧时代的不满转化成对他所设计的未来蓝图的拥护。抗日战争初期他曾升华为民族抵抗的象征,但后来它却又完全丧失了力量和感召力。他无力克服自己阵营内部的军阀主义和贪污腐化这一对孪生弊病,与此同时,他自己这颗爱国主义之星也逐渐暗淡下来。蒋介石的踌躇不前使另外一种新的变革方式得以产生,这一方式更加积极地利用了当时国家和社会的弊端,以更加清晰的学说对其进行了分析,并且把变革的重任放在一个纪律更严明、战斗力更强的政治组织肩上。事实证明,自30年代中期的长征以来,一直由土生土长的马克思主义领袖毛泽东所领导的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共领导的军队,在决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的伟大觉醒采取什么历史模式和哲学内容的争夺战中,无论在理论上还是组织上,都占有了极大优势。

  这位新的领袖不仅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而且还是革命理论领域里的创新者。他创造性地把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与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国的具体实际结合了起来。自上世纪20年代初起,毛泽东便积极投身到中国初期的马克思主义运动之中。到了上世纪40年代,他已具备了足够的才干来为中国革命制定一套独立自主的理论。的确,当1945年暮春,中共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之时,他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贡献被奉为“毛泽东思想”,并且作为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斯大林主义的一种发展,上升为党的指导原则。此举不仅证明了毛泽东在知识方面相当矜持,而且还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政治上的自信。

  虽然共产主义原理和早些时候共产主义在苏联取得的经验为改造中国的初步努力奠定了基础,但随着进一步认识到苏联的共产主义模式已经失败,一个融汇了新学说和中国自己的经验教训的新模式开始形成。中共制定了有别于苏联的灵活计划,终于实现了国家的全面新生。

本文标题: 复兴之路(上中下)经典读后感有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623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北京城的生命印记》读后感100字《琥珀望远镜》读后感1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