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过得还行读后感精选

发布时间: 2020-11-17 16:54:0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1

《我们过得还行》是一本由[奥地利]阿尔诺·盖格尔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我们过得还行》精选点评:●絮叨絮叨的●没看出来很多关于奥地利的情节,但是有很多关于一个家族的故事,一个

我们过得还行读后感精选

  《我们过得还行》是一本由[奥地利] 阿尔诺·盖格尔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们过得还行》精选点评:

  ●絮叨絮叨的

  ●没看出来很多关于奥地利的情节,但是有很多关于一个家族的故事,一个人理解他的家族并不容易^^

  ●尼玛,太长了没读完。实在没耐心,翻译马虎。

  ●真的很拖沓

  ●必须要public shaming一下。不仅把一本相当感人的小说翻得啰里啰嗦絮絮叨叨,还恨不得一页犯三个翻译错误,甚至不知道上下文看看ihr到底指的是“她的”还是“他们的”。逻辑通不通顺难道不是一边翻就一遍能意识到的么?对照着看简直能把人气死。

  ●哦我的论文><

  ●啊,啊,啊……看不懂!

  ●uuu

  《我们过得还行》读后感(一):COS:奥地利

  梦见素贞死了,身上爬满老鼠,算不算噩梦。素贞是那只难得一见的猫。自从被蚂蚁咬,我总觉得自己在被蚂蚁咬。

  它们从任何地方爬进来,爬进裤脚、袖口、领子。

  我对人描述这本书:一个反纳粹的斗士,他的孩子跟一个老纳粹的儿子搞在一起,又生了孩子。

  其实这样描述不准确。哪里有准确的描述。在垃圾场的那一边,在邻居不砸墙的夜晚。

  或者午后,你的叫声穿出东三区的围墙。随鸽子起飞,降落,被黑天鹅捡拾,向野鸭献了殷勤。

  所以,当你们崩溃,没有谁起身劝说,甚至表露一点点动容。

  就是的,在次日你们又搞在一起,叫声穿出东三区的围墙,他们,早先已经有预见。

  拥有几百张NHK和看完几百张NHK是不同的。我霸占它们那么久,都没有翻看过,哪怕是目录。所以你打开,挑选,心无旁骛,我会嫉妒。但是悔恨流逝的岁月吗?一段时间以前,被我抛弃的一个人说过,他觉得看电影浪费时间,他更喜欢看书,比如说搭讪手册。认为看电影浪费时间的说法那时候让我很吃惊。思考可以多流畅,爱意可以多流畅,爱液可以多流畅。又有什么关系呢。谁知道实际抵达,实际见到垃圾场的时候,你会,害怕呢?如果以此表达爱慕,那会被拒绝到多远的地方呢,难道这也可以归结为对方的阴谋吗,他预言了你的遥远和你的羞愧吗。

  你把装白菜的盘子装到包里的时候,那真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是不是有的两个人,比如说你和那天白菜盘子对面的另一个人,一生注定每5年相见一次,你会企盼下一次吗,万一没有下一次你会失望吗。如果那一天有人规劝你离开之后会见到白菜盘子的那个人,你会听从吗,以什么理由呢。这次知道了你和作者的不同,他没有那么多吗。太多吗了不是吗。

  有次我装了一个很大的瓷杯子到背包里,明目张胆的,仪式式的,他说,你的道德有很多出口。

  不欢而散之后大约一个月,我梦见他来找我。也没有提我们的分歧,也没有说什么多么重要的话。

  《我们过得还行》读后感(二):感受岁月从指间穿过

  这段时间来,看到的最对我胃口的书了。看这本书,想起白熊咖啡厅里熊猫的感慨“为什么没人理解无所事事的忙碌呢?”

  喜欢形容菲利普在台阶上的文字,漫无边际而又真实可感受到的文字。喜欢“和解”这个词,在彼得和菲利普身上感受到深深的认同感,觉得其实自己也是“一个为自己不必迎合任何人而心怀感激的人”【201】,在很多地方可以产生共鸣。像看到【215】时,觉得自己心里是渴望做一个自由职业者的,但是知道这样的事情比看起来要难得多,并且害怕孤独,所以缩在自己看来较为稳固的体制内,做一个平庸而不思考的人。

  喜欢这样日记的形式,当床头书看刚刚好。看评论,这是一部家族小说,但在我看来更像传记之类的,对每个人性格和心理的描写非常的好,心理描写不似白描那样无趣,有很多小细节使得描写饱满。喜欢这部书的结局,菲利普最后走出家门,开始奔跑,开始思考爱情,开始用心的生活。忽然觉得像自己每次写日记一样,最后给自己打气。想到一个词“契合”。

  【33】对每个人自己形成的世界观的脆弱表示小小的敬意。

  【34】因为事实才是人们能够想象出的最为顽固的东西。

  这时他和所有这些举足轻重的小时和解了。他一时感觉自己超越了忠实于事实的、令人绝望的虚荣心。因为在门口的台阶上一切都是属于他的。哪里他是唯一的占有者:天气、爱情、波兰伯爵、房顶上的鸽子和巨大的孤独感。

  【125】如果人们想要得到感激的话,那就不要开始为别人做好事。迫使自己投入精力的内在压力才是主要的推动力,其他的一切只会起到阻碍作用,并且频繁地导致失望。

  无所谓是不是自己的或者是对立政党的选民。重要的是人们认定一件事是正确的,然后坚定不移地把他进行到底。

  【215】为了能够朝前看,就必须知道身后的是什么。

  【229】你得原谅,今天我觉得荒唐可笑,其他地方刚刚发生过的事情,在奥地利早已经成为了历史,而在其他地方早已成为过去的东西,去在奥地利是倍受呵护的现在。

  【248】成熟的最突出标志就是人们有系统地丧失希望,不再相信会时刻出现好的转机。

  《我们过得还行》读后感(三):将笔下的空间留给家庭

  罗豫/文

  家族故事是世界各地作家的宠儿。前一两百年间,世界变化之快,任何一户人家往上数三五代人,都能找到不少可以入小说的故事。从这一意义上讲,家族小说并不难写,但写出独特性也并不容易。历史环境与家族命运有着显而易见的力学上的因果关系,但展现这一关系还不足以确保作品的文学价值。如果家族故事仅仅讲述家庭生活如何成为历史喜怒无常的牺牲品,不免落入窠臼。

  奥地利“60后”作家阿尔诺·盖格尔虽鲜为人知,其2005年的作品《我们过得还行》却获得德语文学界的广泛关注,好评不少,也荣获多个奖项。作者用冷静的笔触,勾勒了一个奥地利家庭三代人各自一生中的几个场景,以组图的形式展现了一部让人百感交集的家庭史。

  主人公菲利普搬进了祖父母留给他的维也纳郊区别墅。身为作家的菲利普孤僻内省,为自己的生活划定了一个并不怎样牢固的小圈子。空间上,他只接受女友的来访;时间上,家族的历史有些像别墅阁楼上堆积如山的鸽粪,是时间留下的不讨人喜欢的遗产,让人透不过气却无从清理,菲利普是更愿意把门锁死,眼不见为净的。女友找人来帮菲利普整理阁楼,家族历史上一些典型的日子也逐渐呈现给读者。就是这看似的不经意,一条隐线时刻伏在字里行间:“谁了解奥地利”的问题,一直伴随着菲利普家族的命运变迁。

  奥地利1938年被德国吞并,1955年收回全部主权。祖父一辈在动荡的时局中曾为自己不能以奥地利人的身份死去而感慨,父亲却在德军溃败之际参加了希特勒少年队,经历了残忍战争和炎凉人世的“洗礼”。等变成德国人的奥地利人变回奥地利人后,由于生活窘迫,菲利普父母的恋爱受到祖父极力反对。盖格尔用几乎没有明显情绪色彩的语调讲述往事,这一语调,多半与菲利普透过老宅旧物回顾历史时的目光相契合。盖格尔塑造的历史画卷并不恢弘壮丽,而只是一幅幅家庭日常生活的场景。

  在《我们过得还行》中,家庭生活本身就是主角,而不仅仅是历史变迁的风向标。盖格尔不对历史进行评价和过多的描写,本身也是要将笔下的空间留给家庭。对历史进行大幅度的抽象和概括极易滑入不足为信的语言游戏,倒是盖格尔对细节和角落的专注使得这部小说更加贴近真实。无怪乎《法兰克福评论报》这样说,“‘令人信服的历史证据’。该小说从目前泛滥的家族小说中脱颖而出,堪称‘伟大的小说’。”

  清理完鸽粪,菲利普阴郁的心情也明朗起来。不逃避过去,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这个简单的道理,为盖格尔的组图着上了一层不能再淡的暖色。沧海桑田,时光飞逝,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归纳三代人波折无常的人生,无非是:我们过得还行。

  《我们过得还行》读后感(四):我们过得还行

  音译成中文的外国作家名字永远比他们的原名要难记得多。每次认识一个新作家总需要反反复复地默念几遍,强迫自己已经开始老化的脑袋记住他或她。

  Arno Geiger。阿诺•盖格。

  68年生于奥地利的作家。专业为德语文学,古代历史以及比较文学。05年德国图书奖得主。

  《我们过得还行》是他的第四本小说,讲述了维也纳一个普通家族三代的故事。小说采用了日记的形式,以倒叙和顺叙两条线索穿插交替着进行叙述。开始读的时候,被这种颠来倒去,不定时穿越的讲诉方式整得有点儿恼火。但读到中途的时候,觉得用这种方式讲故事倒也算迷人。在这些时间断开的章节中,处于现在的后辈和处于过去的父辈之间的家族联系始终没有断开。父辈的生活总会像倒影般在后辈生活的细枝末节中不时闪现。如同蝴蝶效应一般。前后者之间有传承和延续,同时也存在着对比和改变。盖格的安排很巧妙,不刻意。就像在黑夜里开着一辆汽车前行,车灯照着前方的路,但同时你也可以从后视镜里窥探到身后的分毫。这种方式张显了时间的流动性,也带来了历史的变迁感,有着“眼一睁一闭,一辈子就过去了”的显著效果。

  虽说小说的时间线索从1938年一直横跨至2001年,故事的情节展开却算不上跌宕起伏(这大概要算作德语小说的共同风格)。在这部描写了三代人生活的小说中,并没有太多激荡地振奋人心的描叙和煽情。尽管这半个世纪之间,奥地利发生了那么多翻天覆地的改变。1938年被德国吞并,1945年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55年奥地利收回全部主权。祖父一辈在动荡的时局中找寻民族的认同感,感概着不能以一个奥地利人的身份死去;父辈在二战德军溃败之际参加了希特勒少年队,并且背负着战争的残忍痕迹在延后的世俗生活中找寻融入的接口;儿女们则在对祖父辈过去时代的叛逆中接受着自我时代的思想大洗礼。盖格笔下展示的并非宏大如图的历史画卷,他记载的只是些生活中最为普通的画面。但正因为这种叙述,他所写下的细节才那么触动人心。

  对这个作家还不甚熟悉,读书的过程也不算兴奋。但总会被他书中一些极为普通的场景立刻吸引。至少在盖格的笔下,历史还不算那么古板无趣,它总是在生活的某个角落像一枚遗落的钱币一般反射出古旧而迷人的光芒。

  “彼得看着她的身影,体会着一种慢慢的失去感。她在人行道的碎石路面上啷啷跄跄地走着,一个颓废的女孩穿着虽然漂亮,却非常捂脚的鞋子。她的头发。她的背。她的臀部。她没有转身。这让他很压抑,尽管他知道,这是她现在需要的,她需要有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摆脱她的家庭,一人独处,需要一种缓解她的渴望的感觉,需要接近成吉思汗提出的问题的答案,他问道,人流之中我又身在何处?置身于蒙古人的迁移中。”

  冷静地回望,思考,然后不带任何剧烈感情地进行评价或许是用德语写作的作家通病。这种理性的风格总是喜忧参半。好处是他们总有独特的思想和看法,而不会落为俗套。但坏处是,此等冷静的题材总是小众会喜欢的类型,在市场上则不会吸引太多的追捧者。出于好奇搜了一下豆瓣,目前仅有11个人读过该书。但这11人中,有3人给出了五星,7人给出了四星,只有1人给出了三星。(注:09年的搜索状态。三年后涨到了26人。)

  近年,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了不少德语区作家的图书。但不知是出版得过于仓促,还是校对得不够仔细,或是印刷厂对德语类的作品还不够熟悉,书中总会出现一些语法和印刷的小错误。丹尼尔的《测量世界》也是印错了封面题目。这让我总是在要不要买来收藏和(伪)完美主义的挑剔想法中纠结不已。

本文标题: 我们过得还行读后感精选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617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老子译注读后感锦集《连城1》读后感锦集
    Top